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算与巧算》能力练习题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方法Ⅰ:凑整求和【例1】大猩猩壮壮在做数学作业,它用了15分钟才做完下面几道题目,而且还错了2道!小朋友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又快又准的算出下面各题的答案?把你的好方法给壮壮讲一讲!也当一次小老师!(1)1234+5678+8766+159+4322(2)0.9+0.99+0.999+0.9999+0.99999(3)91.5+88.8+90.2+270.4+89.6+186.7+91.8(4)2000-77-41-59-23(5)617+271-43+83-157-71(6)3.17+7.48-2.38+0.53-3.48-1.62+5.3(7)889+395+17【例2】聪明宝宝快速解题,请你告诉老师你的巧妙方法!(1)75×12(2)125×2×8×25×5×4(3)0.125×32×0.25(4)1.125×64×0.75【例3】动脑想一想,找到好方法!(1)333333333×333333333(2)54+99×99+45(3)999×222+333×334(4)1999+999×999方法Ⅱ:找“基准数”【例4】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例5】某小组有20人,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是: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95、88,求这个组的平均成绩?方法Ⅲ:分组求解【例6】计算(1+3+5+...+2007)-(2+4+6+ (2006)【例7】135******** (......)(......) 333333333333333333333 ++++-+++【例8】计算: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4+3-2-1方法Ⅳ:自然数的分拆【例9】124.68+324.68+524.68+724.68+924.68【例10】计算:1234+2341+3412+4123方法Ⅴ:几个小小技巧【例11】2、4、6、8、10、12…是个连续偶数列,如果其中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20,求它们中最小的一个.【例12】动物园数学班的小朋友们在研究“日历中的数学”,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问题吧!下面是某月的日历图(1)小熊用一个长方形框出了9个数字,这九个数字的和是189,那么这9个数字中第二大的数是多少?(2)妮妮听了小熊的方法也用一个长方形框出了9个数字,她说这九个数字的和是216,那么你能找到妮妮说的这9天吗?【例13】请你计算出下式结果,并观察总结规律。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复习1】(我爱数学夏令营)计算:6.11+9.22+8.33+7.44+5.55+4.56+3.67+2.78+1.89分析:原式=(6.11+1.89)+(9.22+2.78)+(8.33+3.67)+(7.44+4.56)+5.55=8+12+12+12+5.55=49.55【复习2】(06香港圣公会小学奥林匹克)计算:3.72-2.73+4.6+5.28-0.27+6.4分析:原式=(3.72+5.28)+(4.6+6.4)-(2.73+0.27)=9+11-3=17 .【复习3】(华罗庚学校五年级入学考试试题)8×(3.1-2.85)×12.5×(1.62+2.38)-3.27分析:初看这道题好像不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但是里面有特殊数8、12.5,所以可以先算一步,再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原式=8×0.25×12.5×4-3.27=(8×12.5)×(0.25×4)-3.27=100-3.27=96.73【复习4】(04陈省身杯数学邀请赛)(56789+67895+78956+89567+95678)÷7分析:原式=(5+6+7+8+9)×11111÷7=5×11111=55555 . 观察可知5、6、7、8、9在万、千、百、十、个位各出现过一次 .【复习5】计算:l-2+3-4+5-6+…+2005-2006+2007分析:原式= l+3-2+5-4+7-6+…+2005+2007-2006=1+1×1003=1004 ,分组求和的思路.在速算的过程中,如果加入运算律的应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常用的一些运算律和结论吧!在计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是灵活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律有:(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分配律: a(b+c)=ab+ac (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6)减法(括号)的性质:a-b-c=a-(b+c)(7)除法的性质:a÷(b×c)=a÷b÷c(a+b) ÷c=a÷c+b÷c(a-b) ÷c=a÷c-b÷c和不变的规律:如果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积不变的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商不变的规律: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例1】(04陈省身杯数学邀请赛)计算:3.1415×252-3.1415×152分析:(法1):题中的三项都有因数34.5,容易想到把34.5作为公因数提取出来(把乘法分配律反过来用),从而使计算简便.原式=34.5×(8.23+2.77—1)=34.5×10=345.(法2):原式=3.1415×(252-152)=3.1415×(25+15)×(25-15)=3.1415×40×10=1256.6 应用下面的平方差公式【回忆巩固】a、b代表任意数字,(a+b)×(a-b)=a×a-b×b,这个公式在数学上称为平方差公式。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例1】 用你的好办法算出下式结果:(1)1350+49+68+51+32+1650(2)33+105+18+95+57+56+12+114(3)378+26+609(4)66+218+79+87分析:(1)先观察算式,找能凑整的数,一般找能凑整的数看个位就可以了。
如右图,我们可以先把能凑整的数标出来,能“凑整”的先算,写成算式时一定要看清是不是每个数都写进去了,故有:(1)式=(1350+1650)+(49+51)+(68+32)=3000+100+100=3200(2)式 =(33+57)+(105+95)+(18+12)+(56+114)= 90+200+30+170 = 290+200 = 490分析: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没有如例1那么理想的“凑整”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创造条件,变成理想的“凑整”状态,而后进行计算。
(3)原式=(378+22)+(609+1)+(26-22-1)=400+610+3=1013或,原式=(378+2)+(26+4)+(609-2-4)=380+30+603=410+603=1013(4)原式=(66+4)+(218+2)+(87+3)+(79-4-2-3) =70+220+90+70=450方法不唯一,以上仅供参考!可鼓励学生多方位凑整求和。
【例2】 用你的好办法算出下式结果: (1)356+(84-36) (2)376-(87-24) (3)1000-90-80-20-10 (4)178-33-16-29分析:(1)原式=356+84-36=356-36+84=320+84=404注意:在加减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时要带着符号搬家。
(2)原式=376-87+24=376+24-87=400-87=313(3)式 =1000-(90+80+20+10)=1000-200=800(4)式 =178-(33+16+29)=178-78=100“添加括号,凑整求值”需要我们有较强的观察力,也许现在你会觉得这个方法并不那么简洁,但只要你领会思想,能较熟练运用,它会帮你算的又快又对!在计算时,我们一定要“先观察,再动手算”!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a +(b +c +d )= a +b +c +da -(b +a +d )= a -b -c -da -(b -c )= a -b +c【例3】用你的好办法算出下式结果:(1)1847-1928+628-136-64(2)1348-234-76+2234-48-24(3)323-189(4)467+997(5)987-178-222-390分析:(1)原式=1847-(1928-628)-(136+64)=1847-1300-200=347(2)原式=(1348-48)+(2234-234)-(76+24)=1300+2000-100=3200(3)式=323-200+11=123+11=134(4)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467-3+1000=1464(5)式=987-(178+222)-390=987-400-400+10=197注意从上面的计算中体会思路!【例4】用你刚才学过的好办法算出下式结果:1966+1976+1986+1996+2006分析:1966+1976+1986+1996+2006=(1986-21)+(1986-10)+1986+(1986+10)+(1986+20)=1986×5-(20+10-10-20)=9930【例5】挑战一下:我们动动脑子再来看看下面的题目:1234+2341+3412+4123分析:1234+2341+3412+4123=(1000+200+30+4)+(2000+300+40+1)+(3000+400+10+2)+(4000+100+20+3)=(1000+2000+3000+4000)+(200+300+400+100)+(30+40+10+20)+(4+1+2+3)=10000+1000+100+10=11110★★★乘11,101,1001的速算法:一个数乘以11,101,1001时,因为11,101,1001分别比10,100,1000大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a×11=a×(10+1)=10a+aa×101=a×(100+1)=100a+aa×1001=a×(1000+1)=1000a+a例如:38×101=38×100+38=3838★★★乘9,99,999的速算法:一个数乘以9,99,999时,因为9,99,999分别比10,100,1000小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a×9=a×(10-1)=10a-aa×99=a×(100-1)=100a- aa×999=a×(1000-1)=1000a-a例如:18×99=18×100-18=1782上面讲的两类速算法,实际就是乘法的凑整速算。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知识点:一、等差数列.二、定义新运算.三、速算与巧算的方法.等差数列我们仔细观察以下两个数列: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定数,像上面这样一类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相邻两个数的差叫做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如果有一个等差数列其公差是d,那么数列的每一项依次可表示为:例如:求15,25,35,45,55,65,75这一列数的和,利用公式计算就是:(1575)73152s+⨯==利用此求和公式以及通项an =a1+(n一1)d的表达式,将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例1】按规律填数.(1)21,25,29,( 33 ),( 37 ),41,45,49,( 53 )(2)3,9,27,( 81 ),( 243 ),729【分析】(1)观察第一列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公差是4,所以括号里要添的数,都应该是前一个数加4.(2)观察第二列数,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公比是3,所以括号里面要添的数,都应该是前一个数乘3.【分析】根据定义x△y=62x yx y⋅⋅+于是有629829522920⨯⨯∆==+⨯【巩固】设a△b=a×a-2×b,那么,5△6=______,(5△2) △ 3=_____.【分析】(1)5△6=5×5-2×6=13(2)5△2=5×5-2×2=2121△3=21×21-6=435【例6】规定其中a、b表示自然数.(1)求的值;(2)已知,求.【分析】观察新定义的运算,可知表示首项是a,末项是的连续自然数之和,项数是b.所以,(1)(2)即:速算与巧算的方法1、利用凑整法计算.凑整法就是根据题中数据特点、借助数的组合、分解以及有关运算性质,把其凑成整十整百……的数,从而达到计算简便、迅速的一种方法.使用凑整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一、分组凑数 .二、拆数凑整 . 三、分解凑整.四、借数凑整 .五、性质凑整.凑整法常用到的定律和公式有:①加法交换律:a+b=b+a②加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交换律:a×b=b×a④乘法结合律:(a×b)×c=a×(b×c)⑤乘法分配律:(a+b) ×c=a×c+b×c⑥减法的性质:a-b-c=a-(b+c)⑦商不变的性质:a÷b=(a×c)÷(b×c);a÷b=(a÷c)÷(b÷c)⑧除法的性质:a÷(b×c)=a÷b÷c(a+b) ÷c=a÷c+b÷c(a-b) ÷c=a÷c-b÷c⑨和不变的规律:如果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例12】 (第七届华杯赛复赛试题)计算:19+199+1999+…+.______9919991999=43421Λ个【分析】原式=20+200+2000+…+1999200019991-⨯L 14243个0=11999202221999⨯-43421Λ个 =43421Λ2199********个【例13】 (北京市第六届“迎春杯”决赛试题)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5+104+103-102-101= _____【分析】原式=(1000+999-998-997)+…+(104+103-102-101) =4×900÷4 =900.【例14】 2002年“我爱数学”夏令营计算竞赛试题计算:222222221234979899100-+-++-+-Λ【分析】这个题要利用平方差公式()()b a b a b a -+=-22进行计算比较简单.()()()()()()()()()()()()12123434979897989910099100123497989910012349798991002222222222222222-⨯++-⨯++-⨯++-⨯+=-+-++-+-=-+-++-+-K K K()5050210011001234979899100=÷⨯+=+++++++=K【附1】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的一层有5根圆木,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一共堆了28层.问最下面一层有多少根?【分析】将每层圆木根数写出来,依次是: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首项是5,公差是1,项数是28.求的是第28项.我们可以用通项公式直接计算.故最下面的一层有32根.【附2】计算下列每组数的和:【分析】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必须知道首项、末项和项数,这里首项是105,末项是200,但项数不知道.若利用a n =a 1+据此可先求出项数,再求数列的和.解:数列的项数故数列的和是:【附3】规定:③=2×3×4,④=3×4×5 ⑤=4×5×6,…, ⑩=9×10×11,…如果⨯=-)8(1)8(1)7(1□,那么框内应填的数是_____·【分析】□=11111(8)7891()()(8)11.(7)(8)(8)(7)(8)(7)6782⨯⨯-=-⨯=-=-=⨯⨯ 故框内应填的数是21【附4】(04全国小学奥林匹克)计算:55 555 × 666 667 + 44 445 × 666 666 – 155 555【分析】原式=55 555 × 666 666 + 55 555 +44 445 × 666 666 -155 555=(55 555+44 445)× 666 666-100 000 = 66 666 500 000【附5】求{20073333333...33...3++++个的末三位数字.【分析】原式的末三位和每个数字的末三位有关系,有2007个3,2006个30,2005个300 ,则2007×3+2006×30+2005×300=6021+60180+601500=667701 ,原式末三位数字为70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速算与巧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速算与巧算)四年级数学上期思维训练(1)——速算与巧算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凑整例1:1) 679 + 27 + 3212) 1234 + 5678 + 8766 + 4322练:804 + 600 + 1400 + 250 + 196 + 1750例2:1) 9998 + 3 + 99 + 998 + 3 + 92) + + 3999 + 499 + 59练:+ + 7996 + 797 + 18二、利用找基准数例3:某校共10个班,各班人数分别为54,47,51,52,48,50,49,53,51和48,求全校总人数。
练:某班10个同学的身高(单位:厘米)分别为:149,165,150,168,171,156,169,161,158,143.求这10个同学的平均身高。
三、运用四则运算性质凑整常用的一些运算性质: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b - ca -b +c = a - (b - c)a -b -c = a - (b + c)例4:1) 697 - (197 - 84)2) 748 - 293 + 1933) 1647 - (528 + 647)4) 1472 - 73 - 1275) 3932 - 29986) 1759 - 998 - 1037) 474 - 57 + 126 - 243练:1) 989 - 271 - 5293) 2536 - (558 + 536)5) 1742 - (742 - 125)7) 9126 - 9989) 537 - (428 - 363) - 172 8) 936 - 867 - 99 + 267 2) - (1596 + )4) 2938 - 3755 + 17556) 2187 - (1432 - 3113) 10) 947 + (372 - 447) - 572四年级数学上期思维训练(2)——速算与巧算方法与技巧: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②乘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③乘法分配律 (a ± b) × c = a × c ± b × c例1:1) 125 × 436 × 82) 25 × 57 × 43) 48 × 1254) 125 × 5 × 32 × 55) 25 × 64 × 625练:计算下面各题。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复习1】计算4.75-9.64-(1.36-8.25)分析:原式=4.75+8.25-9.64-1.36=(4.75+8.25)-(9.64+1.36)=13-11=2 .【复习2】(华罗庚学校五年级入学考试试题)8×(3.1-2.85)×12.5×(1.62+2.38)-3.27分析:初看这道题好像不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但是里面有特殊数8、12.5,所以可以先算一步,再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原式=8×0.25×12.5×4-3.27=(8×12.5)×(0.25×4)-3.27=100-3.27=96.73【复习3】(全国小学奥林匹克)计算:19971997+9971997+971997+71997+1997+997+97+7分析:原式=10 000 000+9 000 000×2+900 000×3+70 000×4+1000×5+900×6+90×7+7×8=30991086【复习4】计算:1234390391... 777777777777777777 -+-+-+分析:采用分组求和的思路. 原式=19628777111=.(最后结果要以最简形式出现)巧用运算律在速算的过程中,如果加入运算律的应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常用的一些运算律和结论吧!在计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是灵活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律有:(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分配律: a(b+c)=ab+ac (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6)减法(括号)的性质:a-b-c=a-(b+c)(7)除法的性质:a÷(b×c)=a÷b÷c(a+b) ÷c=a÷c+b÷c(a-b) ÷c=a÷c-b÷c和不变的规律:如果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积不变的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商不变的规律: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例1】(我爱数学夏令营)计算:6.25×8.27×16+3.75×0.827×8分析:原式=6.25×16×8.27+3.75×0.8×8.27=8.27×(6.25×16+3.75×0.8)=8.27×(100+3)=8.27×100+8.27×3=851.81 .根据“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道理,进行适当变换,提取公因式,进而凑整求和.【巩固】计算 6.25 × 0.16+264×0.0625+5.2×6.25+0.625×20分析:原式=6.25×0.16+2.64×6.25+5.2×6.25+6.25×2=6.25×(O.16+2.64+5.2+2)=62.5【巩固】(06香港圣公会小学奥林匹克)计算:8.88×0.15+265×0.0888+5.2×8.88+0.888×20分析:原式=8.88×0.15+8.88×2.65+8.88×5.2+8.88×2=8.88×(0.15+2.65+5.2+2)=8.88×10=88.8【例2】(04全国小学奥林匹克)1.23452+0.76552+2.469×0.7655分析:原式=1.23452+0.7655×(1.235+2)=1.2345×(1.2345+0.7655)+0.7655×2=2×2=4【巩固】(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赛)计算7.816×1.45+3.14×2.184+1.69×7.816分析:不难看出式子是7.816出现过两次,联想提取公因数.原式=7.816×(1.45+1.69)+3.14×2.184=7.816×3.14 +3.14×2.184=3.14×10=31.4【例3】(05我爱数学夏令营)计算:147.75×8.4+4.792+409×2.1+0.9521×479分析:原式=(147.75×4+409)×2.1+(0.0479+0.9521)×479=1000×2.1+479=2579【巩固】计算11.8×43—860×0.09分析:观察题中的每一个数,我们发现:860=43×20,可把20与O.09结合.原式=11.8×43—43×20×0.09=11.8× 43—43×1.8=43×(11.8—1.8)=43×10=430【例4】41.2×8.1+11×8.75+537×0.19分析:(法1)原式=41.2×8.1+11×8.75+53.7×1.9=41.2×8.1+11×8.75+(41.2+12.5)×1.9=41.2×(8.1+1.9)+11×8.75+12.5×1.9=412+11×8.75+12.5×1.9=412+1.1×87.5+12.5×1.9=412+1.1×12.5×7+12.5×1.9=412+12.5×8×1.2=532(法2):原式=41.2×8.1+11×8.75+(41.2+12.5)×1.9=41.2×(8.1+1.9)+11×8.75+19×1.25=412+11×8.75+(11+8)×1.25=412+11×(1.25+8.75)+8×1.25=412+110+10=532【巩固】计算31.4×36+64×43.9分析:首先拿31.4×36+64×31.4讲解,要求学生要观察主要要把36和64凑在一起,这样前面有31.4,后面没有,所以思路分析很明显。
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 数的速算法2. 快速计算3. 小学奥数加减乘除练习4. 常见乘法口诀5. 方便的除法计算技巧6. 巧妙的加减法运算7. 优化的百分数计算方法8. 实用的几何图形计算技巧9. 实战的生活中的计算题目10. 视觉记忆的速算训练答案:1. 数的速算法答案:速算法指的是运用一些简便的技巧与方法来快速计算的方法。
例如用9段样条线来表示数字1,将数字的表达与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快速计算的效果。
2. 快速计算答案:快速计算技巧包括了加减乘除各个方面,如加法有凑数法、抵数法等;减法有加倍数法、分解数法等;乘法有竖式运算方法,交叉相乘计算法等;除法有竖式运算法、分解分子分母法等。
3. 小学奥数加减乘除练习答案:加减乘除是小学奥数的基础,掌握了这些基础的数学运算能力,才能在学习高阶数学知识时更加游刃有余。
可以通过刻意而有目的地训练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4. 常见乘法口诀答案:小学奥数中最为基础的技能之一就是乘法口诀,通过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可以极大地方便我们的计算。
如:1×8=8,2×8=16,3×8=24,8的下一个是9,所以 4×8=32,5×8=40,等等。
5. 方便的除法计算技巧答案:除法相对而言更为复杂一些,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技巧来提高计算效率。
如:除法的大小关系可以和乘法相互转换,而某些数字的约数和倍数也可以有助于除法的计算。
6. 巧妙的加减法运算答案:加减法其实是一种递归的过程。
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来递归计算出较为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求两个小数的相加时,我们可以把两个小数的小数位数统一,然后相加即可。
7. 优化的百分数计算方法答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要精通百分数计算,通常需要对常用的百分数进行速算。
例如:50%等于1/2,25%等于1/4,10%等于1/10,更高级的百分数转化可以运用推导法来操作。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高效计算与巧妙计算法》能力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高效计算与巧妙计
算法》能力练习题
1. 简介
本文档提供了小学四年级上册《高效计算与巧妙计算法》能力练题,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的效率和技巧。
2. 练题列表
以下是《高效计算与巧妙计算法》能力练题的列表:
1. 快速计算:通过巧妙的方法快速计算下列题目。
- 48 + 15 =
- 77 - 28 =
- 36 × 3 =
- 64 ÷ 8 =
2. 把式子变简单:把下列复杂的数学式子变得更简单。
- 25 + (18 - 6) × 2 =
- 48 ÷ (12 - 6) + 3 × 2 =
3. 巧妙计算法:使用巧妙的计算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 75 × 4 =
- 84 ÷ 6 =
- 67 + 8 + 15 =
- 58 - 24
4. 进位与借位:完成下列加法和减法并进行进位与借位。
- 23 + 17 =
- 45 - 18 =
5. 连加连减:使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计算下列题目。
- 7 + 8 + 9 + 10 =
- 20 - 3 - 5 - 2 =
3. 如何使用
学生可以按照顺序依次完成练题,根据题目要求使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建议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并在完成后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4. 适用对象
本文档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特别是对数学计算效率和技巧
有进一步提高需求的学生。
5. 结束语
希望本文档的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的效率和技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祝愿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