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颌面部断层解剖学
口腔颌面部解剖详解

(三) 牙位记录
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 乳牙的临床牙位: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组成:三对大涎腺(salivary gland),即腮
颌下腺: 分泌浆液为主,少量粘液,开口
于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肉阜 ,易赌塞致颌下腺 炎
舌下腺: 最小,分泌粘液为主,小导管多
七、颞下颌关节
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 两种功能 组成:下颌髁突、颞骨的关节凹与关节 结节,关节盘、包绕关节周围的关节囊 每侧三条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碟 下颌韧带和颞下颌韧带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一、颌骨
(一)上颌骨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 突和腭突
上颌骨体:分为一腔四壁,即前、
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 上颌骨突: 1、额突2、颧突 3牙槽突 4腭突
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三、血管
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I(11研究生) PPT

大家好
33
枢椎体上份层面
大家好
34
枢椎体下份层面
大家好
35
下颌角层面
大家好
36
下颌体上份层面
大家好
37
经喉咽和会厌层面
大家好
38
舌骨体层面
大家好
39
大家好
40
Bye Bye
大家好
41
大家好
13
• 翼腭窝解剖概况
• 1、位置:翼 腭窝位于颞 下窝内侧、 眶尖后下方 的狭小骨性 间隙,位置 深邃,解剖结 构复杂。
大家好
14
横断面翼腭窝第二层 前壁、后壁呈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大家好
15
5、翼管
翼管前 口位于蝶 腭孔的后 方,圆孔 的内下方,
翼管前口 ①蝶骨大翼②眶上裂③圆孔④翼突
⑤蝶窦⑥蝶腭孔⑦翼管前口
8
翼内肌起自翼窝,肌 纤维斜向外下,止于下 颌支内侧面的翼肌粗隆。
翼外肌起于蝶骨大翼的 颞下面及翼突外侧板的 外侧面,有两个头,纤 维行向后外,止于下颌 颈、关节盘和关节囊。 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收 缩能上提下颌骨(闭 口);两侧翼外肌同时 收缩,使下颌骨向前, 并参与张口;一侧翼外 肌收缩,则使下颌骨转 向对侧;颞肌后部纤维 收缩,可拉下颌骨向后。
大家好
6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 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 间隙,容纳咀嚼肌和 血管神经等,向上通 颞窝。窝前壁为上颌 骨体和颧骨,内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壁为 下颌支,下壁与后壁 空缺。此窝向上借卵 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 相通。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
上颌裂通翼腭窝。
大家好
7
大家好
大家好
16
大家好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颌面部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颌面部解剖(Maxillo-facial-Anatomy)⏹一、表面解剖标志⏹二、颌骨⏹三、肌肉组织⏹四、血管⏹五、淋巴组织⏹六、神经⏹七、唾液腺或涎腺(Salivary Gland )⏹八、颞下颌关节一、表面解剖标志⏹1、睑部的表面标志(见眼科学)⏹2、鼻部的解剖标志⏹3、口唇的解剖标志⏹4、下颌与颏部区域的解剖标志3、口唇的解剖标志⏹口裂⏹唇面沟(面与上唇交界的皮肤皱褶处)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彼此相连)⏹口角⏹唇红(缘):口唇皮肤与黏膜间的移行部⏹唇弓、唇峰和唇珠⏹人中与人中嵴(上唇正中部的纵行浅凹-人中沟)4、下颌与颏部区域的解剖标志⏹颏下点:颏部的最低点⏹颏孔: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下方,下颌骨体上、下缘中点上方2.5—3毫米⏹眶下孔:眶下缘中点0.5—1厘米鼻尖至眼外眦连线中点⏹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颌外动脉(见后)二、颌骨⏹口腔颌面部由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组成。
⏹与口腔直接有关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上颌骨构成:上颌骨体、额突、腭突、牙槽突、颧突(上颌窦)(腭中缝)颌面部骨骼正面观三、肌肉组织⏹颌面部肌肉可分为咀嚼肌及表情肌两类咀嚼肌群闭口肌群开口肌群(二)表情肌群⏹表情肌多起于颜面骨壁,止于面部皮肤⏹分布在颜面、口、眼、鼻周围⏹不仅具有表情功能,而且参与语言、咀嚼和口、眼的张闭等功能⏹面部表情肌由面神经支配,面神经损伤或麻痹时即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表情肌群⏹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口轮匝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提口角肌⏹笑肌⏹降口角肌⏹颊肌⏹颏肌四、血管(一)动脉⏹口腔颌面部血液供给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其分支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面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眶下动脉、唇下动脉、唇动脉、上下牙槽动脉、颏动脉等(二)静脉⏹由深、浅静脉网构成⏹浅静脉由面前静脉及面后静脉组成面前静脉及面后静脉在下颌角下方汇合而成面总静脉,相当于舌骨水平再汇入颈内静脉⏹深静脉网为翼静脉丛,位于翼腭窝内,与面前、面后静脉相通,汇入颌内静脉面颈部静脉及其颅内的交通支五、淋巴组织⏹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结和淋巴管较为丰富,共同组成此部的防御系统。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颌面部 (maxillofacial region)
颌面部分部
解剖区域
解剖生理
外露
血管丰富
易受外伤
早发现
出血多 局部肿胀明显 抗感染能力强
结构复杂 皮纹
并发症多 指导切口
颅脑及咽喉 先天及后天疾患
口腔(Oral cavity)
牙冠 牙根 牙颈
髓室 髓腔 根管
根尖孔
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5321 1235
单根
54321 12345
44
双根
76 67
三根
76 67
88
变异较大
88
牙齿的组织结构
牙龈 Gingiva
牙釉质 Enemal
牙本质 Dentin 牙神经-牙髓 Pulp
牙体:三硬一软
牙周膜 iodontal membrane
牙周:牙龈、牙周膜、牙槽骨
牙槽骨 Bone
牙骨质 cementum
(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
正畸治疗
(五)舌(tongue)
三、乳牙、恒牙的萌出与标识 乳牙(deciduous teeth) 牙数=月数-6
AB
C
D
乳牙与恒牙的替换
Mixed dentition
上颌骨(maxilla)
解剖
由牙齿、颌骨 及唇、颊、舌 、腭、口底、 涎腺等组织器 官组成的功能
性器官
生理功能
第一节 口腔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Vestibule of mouth
Proper cavity of mouth
口腔的表面形态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1. 颌面部的概述- 颌面部是人体头部的一部分,包括颌骨、面骨、口腔、牙齿和相关的组织结构。
-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系统等。
2. 颌骨的解剖- 颌骨是颌面部的骨骼基础,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
- 上颌骨位于上颌部,通过连结上齿槽骨形成上颌骨裂,与其他头颅骨骼相连。
- 下颌骨位于下颌部,是唯一能活动的颅骨,通过关节与颅底相连。
3. 面骨的解剖- 面骨位于颌骨下方,包括颧骨、眶骨、鼻骨等。
- 面骨的结构与颌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面部的外形。
- 面骨的解剖结构决定了面部的外貌特征。
4. 口腔的解剖- 口腔是颌面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腔腔隙、口腔黏膜、舌、牙齿等。
- 口腔黏膜覆盖口腔内部的黏膜组织,具有保护口腔组织的功能。
- 舌是口腔中的肌肉器官,参与咀嚼、吞咽和发音等功能。
5. 牙齿的解剖- 牙齿是口腔中的硬组织结构,用于咀嚼食物和发音。
-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牙冠露在口腔中,牙根嵌入牙槽骨中。
- 牙齿的种类包括前牙、犬牙、前臼齿和后臼齿等。
6. 相关组织结构- 颌面部还包括颌面肌肉、颌面血管、颌面神经和颌面淋巴系统等。
- 颌面肌肉参与咀嚼、表情和发音等活动。
- 颌面血管供应颌面部的血液,颌面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 颌面淋巴系统参与免疫反应和废物排出等功能。
以上是《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的简要内容介绍。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颌面部的解剖对于口腔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医学】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的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原始阶段,16世纪初到18世纪,开始把头 颅作为解剖研究的对象;刀锯和绘画
– 第二阶段:经典阶段,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采用冰 冻和甲醛固定和保存;俄国人Pirogoff
– 第三阶段:新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X线和超 声波技术应用、电脑扫描和模拟重建技术、深低温冷 冻技术、冰冻超薄切片技术、电脑三维合成技术等
一、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上部 上矢状窦、大脑镰、 额窦、泪腺、眼球 中部 鼻腔、上颌窦
一、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下部 由外向内:颊肌、口腔前庭、下 颌骨、第二磨牙、固有口腔、舌 颊肌外侧:腮腺导管 颊肌下端:面动、静脉 下颌骨内:下颌管 下颌骨内侧:舌下腺 从舌体到颏下:颏舌肌、颏舌骨 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颈阔肌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矢状断面解剖
• 经中线由前向后的矢状轴方向切制
– 正中矢状断面 – 经下颌髁突的矢状断面
一、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 面,显示鼻咽、口咽、喉 咽的分界;鼻中隔、额窦、 蝶窦、舌骨、会厌、咽扁 桃体和部分颈椎均能显示 其矢状断面结构
二、经下颌髁突的矢状断面
该矢状面切过顶骨、大脑颞叶、 颞肌、颞骨、颞下颌关节窝、 关节盘、下颌骨髁突、咬肌、 颈阔肌、腮腺浅叶和胸锁乳突 肌;关节盘前方有翼外肌断面; 下颌骨后方与颞骨乳突之间是 腮腺断面,中间有下颌后静脉; 髁突颈部与外耳道之间有颞浅 动、静脉断面
• 眶下耳线 • 眦耳线 •面图的观察方法 1.横断面:从下面观图 2.冠状断面:从前方观图 3.矢状断面:从右侧观图 – 学习方法 1.由断层向整体过度 2.三结合到三体会:图谱-标本-影像;会找、会识、会说 3.活学活用:辅助记忆、应用实践
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课件PPT课件

成对(6对):上颌骨、颧骨、鼻骨、 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 颈部骨:舌骨。
上颌骨(maxilla)
位置及特点: 位于面中部,解剖形态
极不规则。
结构:一体(上颌窦)(四面),四突。
上颌骨(maxilla)
一体(窦):中心部分为上颌骨体,其中
静脉
❖分类
浅静脉网 面前静脉 面后静脉
深静脉网 翼静脉丛(翼丛)
❖特点:静脉瓣较少或无瓣膜(危险三角)
第四节 淋巴组织与涎腺
淋巴组织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淋巴结和淋巴管) 十分丰富;共同组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正常 情况下,淋巴结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 触及。感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肿 瘤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下颌骨(mandible)
是颌面骨中唯一可以活动且最坚实的骨骼 呈马蹄形 分下颌体和下颌支
下颌骨(mandible)
结构
下颌体:内面、外面、牙槽突、 下缘
下颌支:内面(下颌孔)、外面、 喙突、髁突
下颌角:
下颌骨(mandible)
薄弱部位
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 髁状突颈部
血供和神经支配
口腔颌面部 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外科
概述
口腔颌面部界限与分区
界限
上界:额部发际线 下界:舌骨 左右界:颞骨乳突连线
口腔颌面部界限与分区
分区
上、中、下三部分区法 器官功能分区法
13个解剖区
美人标准(三停五眼)
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对人的面部美特别重视,三停五眼是古代画家 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一种人物面部的普遍规律, 它阐明人体面部正面观的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关系,因此,三停五眼是衡 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三停 指将人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三个等分,即从发际至眉间点为一停、眉间点 至鼻下点为二停、鼻下点至颏下点为三停。 五眼 是指将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个单位,即两眼之间 距离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耳轮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 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距离。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2.3 经典20世纪的繁荣阶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绘制了人体躯干部横断层解剖图谱
Morton (1944年)
• 制作了《人体横断层解剖学手册》,含人体全身的横断 层解剖线条图
Ludwig (1951年)
• 研究了脑横断层解剖
Singer (1954年)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五、口腔颌面部矢状断面解剖
经中线由前向后的矢状轴方向切制 制成:
• 正中矢状断面 • 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正中矢状断面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面 显示鼻咽、口咽和喉咽腔的分界 显示:鼻中隔、额窦、蝶窦、舌骨、
会厌与会厌谷、咽扁桃体和部分颈椎
• 蒙迪诺首次制作人体断层标本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原始阶段
意大利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
• 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
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亚斯 ·维萨里)
• 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原始阶段
17世纪,一些学者
• 分别展示了脑、眼和生殖器等的断面
2.经典阶段
荷兰解剖学家r(1818)
• 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图谱
Gerota(1895)
• 将5%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 从而完善了冰冻切片法
• 目前仍沿用这个原则制备人体断层标本
Huschke(1844)
• 利用18个月的女孩尸体发表了10幅精美的颈、 胸、腹、盆的横断面图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3.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眶腔及其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 眶腔位于鼻腔两侧,在横断层面上呈底边向前、尖 伸向后内侧的三角形,
➢ 其内容纳有眼球、泪腺、眼球外肌和眶脂体等结构。 ➢ 三角形的底边即眶口,为眼睑所封闭,睑内可见纤
细的呈横行弧状的眼轮匝肌断面。三角形的尖即眶 尖,可见视神经管,内有视神经通过。
(二)眶腔及其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外直。
3. 经翼突根部的横断层面
➢ 此层面上蝶窦、眼球和筛窦消失,翼突、咽鼓管软 骨和上颌窦的断面出现。
➢ 鼻中隔、鼻甲和上颌窦位于层面的前内侧部, ➢ 后方有骨性的蝶骨翼突和翼外肌、颞肌的断面;咽
鼓管软骨和头长肌位于蝶骨翼突的后方,外侧为下 颌骨髁突和腮腺,颈内动、静脉自腮腺的内侧通过。
4. 经咽隐窝的横断层面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 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为翼下颌间隙,内有舌神经和下 牙槽神经、血管等通过。
➢ 咬肌与下颌支之间为咬肌间隙,内有咬肌血管、神经 等出入。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 腮腺呈楔形,内有面神经、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穿 过;深部与咽旁间隙相邻,内有茎突诸肌、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构成的“腮腺床”。
4. 经咽隐窝的横断层面
➢ 上颌窦近似呈三角形,上颌窦后壁与蝶骨翼突之间的 翼腭间隙明显缩小,呈喇叭口状或三角形;
➢ 上颌窦后外侧为翼外肌和颞肌。翼外肌的内侧有翼内 肌和咽鼓管的断面,后外侧为下颌支和腮腺。
5. 经寰枢正中关节的横断层面
➢ 此层面上咽隐窝和翼腭间隙消失,翼腭管பைடு நூலகம்寰枢正 中关节的断面出现 。
➢ 鼻中隔和鼻腔的两侧是上颌窦; ➢ 上颌窦的后方有翼突内、外侧板,其间为翼突窝,
内有翼内肌的断面;
5. 经寰枢正中关节的横断层面
➢ 翼内肌的外侧和上颌窦后方有咬肌、下颌支、腮腺和逐 渐缩小的翼外肌断面。
➢ 颞下间隙位于上颌骨与茎突和下颌支与翼突外侧板之间, 呈不规则状,内有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 支和翼静脉丛等。
➢ 依次观察眶、鼻腔、口腔、咀嚼肌、三对大 唾液腺和筋膜间隙等器官结构,
➢ 在横断层面上的位置、形态、大小、毗邻及 其变化规律。
1. 经眼球中份的横断层面
➢ 此层面上眼球、泪腺、上斜肌、外直肌和视神经 的断面出现;
➢ 成人眶轴长45-50 mm,手术器械进入眶内或球后 麻醉时深度不应超过40mm,以免误人颅内。两 侧眶轴向后方延长相交为眶轴角,约45°角;新 生儿的眶轴角较小。
➢ 此层面上眶腔结构消失,咽隐窝和茎突的断面出现 。 ➢ 鼻咽位于中央;后方依次为咽后间隙、椎前筋膜、椎前间
隙和椎前肌的断面;后外侧是咽隐窝。 ➢ 鼻咽外侧的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与咽侧壁之间)。 ➢ 以茎突及茎突周围肌为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咽旁前间
隙较小,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 动、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等。
➢ 内侧部位于咽旁,富含神 经、血管;
➢ 外侧部有腮腺等结构。
(一)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 颌面部的筋膜间隙以下颌支 为中心,
➢ 其内侧在上份层面有颞下间 隙及其深面的翼腭间隙;
➢ 下份层面有翼下颌间隙及其 内侧的咽旁间隙;
➢ 外侧是咬肌及咬肌间隙。
➢ 下颌体内侧有舌下间隙和下 颌下间隙,二者经下颌舌骨 肌后缘相连通。
➢ 在中份横断层面上,形状多 呈三角形,其面积最大;中 鼻道外侧壁上有上颌窦的开 口部位,上颌窦前壁与内侧 壁交接处有呈圆形的鼻泪管 断面。
➢ 在底部横断层面上,形状可 呈三角形(上)或近似呈圆形 (下),但面积明显变小。
第三节 颌面部
三、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
P49
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
➢ 按颌面部分区即面前区和面侧区,
➢ 眶腔位于鼻腔两侧,内有眼球、泪腺、眼球外肌和 眶脂体等结构。重点观察眼球周围结构。
➢ 眼球上份横断层面:眼球呈扁椭圆形,其后方有上 直肌和上睑提肌,后内侧有上斜肌。
➢ 眼球中份横断层面:眼球壁呈环状包绕于晶状体和 玻璃体的周围(眼环),内、外直肌伸向眶尖,视 神经略呈“S”形自眼球后端连至眶尖。
头部
(Region of Head)
开始上课, 请安静!
请各自关闭手机, 以免干扰!
谢谢合作!
第三节 颌面部
二、颌面部的断层解剖特点
P48
(一)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 颌面部结构可分为面前区 和面侧区。
➢ 面前区自上而下依次为眶、 鼻腔和口腔等。
➢ 面侧区以茎突及茎突诸肌 为标志分为内、外侧部
➢ 茎突是颞骨岩部下方伸出的细长骨性突起,长约25 mm,其周围有骨骼肌附着,是重要的骨性标志,可 作为腮腺与其深部结构的分界线。
7. 经上颌骨牙槽突的横断层面
➢ 此层面上硬腭和鼻咽消失,口咽、舌、腭垂、腭扁 桃体和上颌骨牙槽突的断面出现 。
➢ 口咽及其内的腭垂位于层面中央,前部为固有口腔、 舌和上颌骨牙槽突,两侧为扁桃体窝内的腭扁桃体。
7. 经上颌骨牙槽突的横断层面
➢ 面侧区可见下颌支及其外侧的咬肌和咬肌间隙,内 侧的翼内肌和翼下颌间隙,后方的腮腺及“腮腺 床”。
➢ 上颌第三磨牙的后方为磨牙后区,外侧是脂肪组织 形成的颊脂体。口咽两侧的咽旁间隙断面逐渐缩小, 与咽后方的咽后间隙相连通。
➢ 眼球下份横断层面:下直肌自眼球后端向后延伸, 与视神经的走行方向相一致。
(三)鼻旁窦的横断层 解剖特点
➢ 注意出现和消失所在平面; ➢ 注意左右侧对比 ➢ 观察开口位置 ➢ 区分占位与分泌物 ➢ 动态连续观察
上颌窦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 在顶部横断层面上,多呈圆 形或卵圆形,其前、后方分 别与眶腔和筛窦相邻。
2. 经颞下颌关节的横断层面
➢ 此层面上海绵窦和视神经消失,颈动脉管、蝶骨大 翼和颞下颌关节的断面出现 ;
➢ 蝶窦位于中央,其后外侧为颈动脉管及卵圆孔、棘 孔及其内的结构;
➢ 颞下颌关节位于棘孔的外侧,关节内可见关节盘。 ➢ 蝶窦的外侧是颞肌,前方为鼻中隔和筛窦。 ➢ 眶腔位于筛窦的外侧,内有呈圆形的眼球和内直肌、
➢ 鼻咽的后方是椎前肌和寰枢正中关节,后外侧有咽旁间 隙、茎突、腮腺和颈内动、静脉等。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 此层面上寰枢正中关节、翼外肌、茎突和颞下间隙消 失,硬腭和翼下颌间隙的断面出现 。
➢ 鼻咽的前方依次为软腭、硬腭和上颌骨。
➢ 咬肌向内侧有下颌支、翼内肌和咽旁间隙;下颌支的 后方为腮腺及附着于茎突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