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听力过程的好奇心1.2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和特性声音的传播和介质耳的结构和功能1.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讨论:声音的特性有哪些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和介质学生展示:耳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耳朵的保护意识2.2 教学内容外耳的结构和功能中耳的结构和功能内耳的结构和功能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示和模型,直观地展示耳朵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耳朵的功能2.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耳朵的结构图教师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实验:通过实验了解耳朵的功能第三章:声音的传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培养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认识3.2 教学内容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声音传播的障碍和解决方案3.3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讨声音传播的条件3.4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声音传播的实验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原理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和解决方案第四章:听觉的形成和感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听觉感知的能力4.2 教学内容外耳道的作用鼓膜的振动听小骨的传递内耳的感应和神经传递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示和模型,直观地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听觉的感知机制4.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听觉形成过程的图示教师讲解:听觉的形成和感知过程学生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听觉的感知机制第五章:声音的特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辨别和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音调的特性响度的特性音色的特性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特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声音的特性5.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特性的图示教师讲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实验:通过实验辨别和分析声音的特性第六章:声音的测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测量单位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声音强度和频率的认识6.2 教学内容分贝(dB)的定义和计算声音强度的测量声音频率的测量6.3 教学方法采用图示和示例,直观地展示声音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测量原理6.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测量单位的图示教师讲解:声音的测量方法和原理学生实验:通过实验测量声音的强度和频率第七章:声音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声音应用的兴趣和认识7.2 教学内容声音在通信和广播中的应用声音在音乐和艺术中的应用声音在科技和医疗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和实例,展示声音应用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讨声音应用的原理和效果7.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应用的案例教师讲解:声音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和效果学生讨论:声音应用的创新和发展方向第八章:声音的污染和保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声音保护的意识和行动8.2 教学内容声音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声音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噪声控制的技术和法规8.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污染的严重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讨声音保护的方法和措施8.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污染的案例教师讲解:声音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学生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噪声控制的技术和法规第九章:声音的科技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培养学生对声音科技的兴趣和创新能力9.2 教学内容声音科技的起源和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和虚拟现实音频和声音识别技术9.3 教学方法采用视频和实例,展示声音科技的最新进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讨声音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方向9.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科技的视频和案例教师讲解:声音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学生讨论:声音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方向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声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10.2 教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感知和应用等关键概念拓展声音科技的最新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声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方向10.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知识的总结和拓展项目教师讲解:声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讨论:声音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方向重点解析本文教案设计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感知、测量、应用、污染保护以及科技发展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2_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1.1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体验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之一——骨传导。
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关心残疾人。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1)体验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不看课本做完以下问题)1.声音的传播靠,、和都能传播声音,不能传声。
2.声音在_____、______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m/s.读课本上《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节内容,试着做做下面的题目: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_.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二、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小组同学结合一下问题,共同讨论合作得出结论)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哪些?(1)一是空气传导;即外界传来的声波→→→→→听到声音(2)二是骨传导;即外界传来声波→、→→听到声音〖想想做做〗:课本17页1~3分别是哪种传导方式?〖你知道么〗: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类。
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发生了障碍引起的。
性的耳聋容易治愈,可以通过等途径来修复。
〖生活·物理〗:(1)、吃甜薄脆饼时为什么自己听起来很响而别人听到的声音却比较微弱?这是因为:吃薄脆饼时,自己是通过传导听到声音的,而别人是通过的振动听到的。
这说明骨传导比空气传导效果。
(2)、打雷或有巨大的声响时,我们经常用双手堵上耳朵或张开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为防止强烈的传到耳膜,把耳膜2、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塞紧,让其他同学在身后不同的位置讲话,试一试你能否准确地判断出讲话人的位置.不再塞耳,再试一次.把你感觉到的区别写在下面.结论:人耳是利用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能或不能)准确判断声音的位置。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2、知道双耳效应及其应用;3、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习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学习难点:双耳效应二、知识准备1、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受影响。
三、学习过程【学点一】人耳的结构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跟踪练习: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②听小骨⑥传递信号③听神经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④耳蜗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学点二】骨传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学点三】双耳效应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18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跟踪练习: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听觉作用B.只有平衡作用C.既有听觉作用,也有平衡作用D.只有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四、小结1、⑴人耳形成听觉的途径?⑵什么是骨传导?⑶声音传到两耳的什么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五、达标检测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振动→振动→信号→大脑→听到声音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 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 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耳的构造和骨传声现象2、知道人听到声音的途径【知识链接】声音是由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学习内容】板块一:人耳的构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思考:声音传到人的耳朵处,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人耳听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首先引起耳朵中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最后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人就听到了声音。
板块二:骨传声1、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但是若只是传导障碍,又可以设法用其他途径把振动传递给,人也能听到这个声音。
2、声音通过人的骨、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称为。
板块三:双耳效应一般情况下,声源到我们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就不同,这就是效应,利用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课堂练习】:1、蛇没有耳朵,但它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上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接近它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由此可见,蛇是利用来“倾听”的。
2、动物在活动时常常竖起耳朵,并不断转动方向,这是因为:A. 向其它动物示威B. 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C. 动物的一种习惯动作D. 驱赶小虫【课堂小测验】1、人耳感知声音的第一个部件是:A. 头骨B. 听觉神经C. 鼓膜D. 听小骨2、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A. 将双耳塞住、拍手B. 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声音C. 将双耳塞住,用手指敲击牙齿D. 将双耳塞住,听音叉发声3、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 人听见的一切声音都是通过耳朵传导的B. 声音是通过空气直接传入大脑的C. 声音可以不通过耳朵而通过人体的其他部位传入大脑D. 听觉神经损坏的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知声音4、某同学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在面颊上,目的是为了:A. 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 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 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 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罗村中学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序号:7课题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型新授执教教师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些有关的声现象。
备课教师审核重难点【重点】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骨传声和空气传声【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案内容学习随笔(教法、学法)各小组完成,组长检查阅读课本34-35页“人耳的构造”部分各小组讨论回答填一填:学生完成阅读课本p35“骨传声”这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知识回顾】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而产生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真空传播声音。
3.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4.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学习探究】【要点1】人耳的结构【活动一】①画出人耳感知声音的流程图:②耳聋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③失聪的人一定感知不到声音了吗?填一填: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及_______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人就听到了声音。
【要点2】骨传导【活动二】(1)轻敲响铅笔放在耳朵附近,听铅笔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铅笔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①声音通过 , 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②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他是采用方式来听自己演奏的声音的学案内容学习随笔(教法、学法)【要点3】双耳效应【活动三】自学课本p36科学世界中的内容:①什么是双耳效应?②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判断 ,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 .当堂训练: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人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2.在剧院里,我们听到音乐有丰富的立体感,这是因为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1

物理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刘金钟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
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
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2、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
3、学生活动:
4、1.通过看书,了解人耳的结构。
5、2.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去体验骨传导。
6、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住,敲击音叉,是否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课堂内容不多,可以增加一些其他有关声音的知识:如声波、人体的结构等。
设计好练习,物理套餐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听觉原理,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人耳的听觉原理4.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5. 声音与生活:噪声污染、声音的利用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耳朵模型、声音传播演示仪、音叉、尺子等。
2. 学具:实验器材、记录表格、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耳朵模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用尺子拨动桌面,感受声音的产生。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3. 探究声音的传播:使用声音传播演示仪,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4. 探究人耳的听觉原理:通过耳朵模型,让学生了解人耳的结构和听觉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5. 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并区分这三个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和区分不同的声音?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7. 板书设计: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人耳的听觉原理4.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5. 声音与生活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导学案

我学习 我提问
(学生自学)
1、
鼓 离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微弱) 气 球 皮 的 距 离 不 变 ) 发声弱:鼓膜振动(厉害、微弱)
2、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微弱)
我预测 我猜想
用 相 同 的 力 度 敲 击 鼓
距离远:鼓膜振动(厉害、微弱)
1、
说说你探究发现的与你预测的相同吗?
我探究 我发现 (合作探究
3、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学习 准备
了解鼓膜的作用。 了解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每组 1 个玻璃杯、1 个气球皮 导学 (大于杯口) 、1 个鼓、1 个小 木锤、一些小纸屑、1 根橡皮 准备 筋。 大家一起来说说耳朵各部位的功能。 电子白板课件、导学案
精彩展示)
2、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 什么变化?
按顺序完成下列听觉示意图 ( → ( 我应用
(测评反馈 拓张延伸)
振动物体
)→( ) → ( )
)→( ) → (
) )
→(
听到声音、传到大脑、发出声音、振动物体、鼓膜振动、大脑加工、 传到鼓膜
师:李玲玉 课时 1
_______组 课 型
姓名:________ 新授课
我们是怎样 听到声音的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
学习 目标
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 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 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觉耳廓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2、知道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习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学习难点:双耳效应
二、知识准备
1、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受影响。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人耳的结构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跟踪练习:
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
②听小骨⑥传递信号
③听神经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④耳蜗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
【学点二】骨传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学点三】双耳效应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18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跟踪练习:
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听觉作用
B.只有平衡作用
C.既有听觉作用,也有平衡作用
D.只有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四、小结
1、⑴人耳形成听觉的途径?
⑵什么是骨传导?
⑶声音传到两耳的什么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
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五、达标检测
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振动→
振动→信号→大脑→听到声音
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 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
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 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