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教案

合集下载

中 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 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服饰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类型,如汉服、唐装、旗袍等。

(2)传统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如色彩、图案、款式所代表的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与当时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将传统服饰的审美理念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服饰的实物和穿着效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古代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剧中人物的服饰,提问学生对这些服饰的感受和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服饰。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介绍商周时期的“上衣下裳”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秦汉时期:讲解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如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

魏晋南北朝:阐述这一时期服饰受胡服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隋唐时期:重点介绍唐代的华丽服饰,如襦裙、半臂、披帛等。

宋元明清时期:讲述宋代的简约素雅、元代的蒙古服饰特色、明代的端庄典雅以及清代的满汉服饰融合。

(2)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类型汉服:解释汉服的基本特点,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等,并展示不同形制的汉服图片。

唐装:介绍唐装的款式和特点,强调其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创新。

旗袍:讲解旗袍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展示不同款式的旗袍。

(3)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色彩:分析传统服饰中常见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尊贵等。

图案:介绍常见图案如龙凤、牡丹、如意等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款式:解释传统服饰款式与礼仪、身份地位的关系。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教案一: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意义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着装的一种形式,更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认识与理解。

教案二: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与分类1. 特点:a. 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

b. 形式多样:中国传统服饰因地域、时代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形态。

c. 讲究仪态:中国传统服饰讲究体现人们的仪态和礼仪之美。

d. 色彩丰富:中国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2. 分类:a. 男子服饰:包括衣、袍、褂、马褂、袍袖、裤子等,如汉服、唐装、清代男装等。

b. 女子服饰:包括衫、裙、腰带、鞋袜等,如旗袍、汉服、唐装等。

c. 婴幼儿服饰:包括婴儿孩童的衣物,如“吉服”、“满月礼”等。

教案三: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

可以通过时代、地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

1. 时代变迁:a. 先秦时期:以麻、皮、毛皮等为原材料的服饰。

b. 唐宋时期:汉服、唐装等开始流行,百态纷呈。

c. 清朝时期:以袍褂为主,根据社会地位不同有着严格区分。

d. 现代时期:传统服饰特色逐渐融入现代时尚,形成了现代改良款。

2. 地域差异:a. 北方地区:注重保暖,以厚重实用的衣物为主。

b. 南方地区:以轻盈舒适的衣物为主,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

c. 西藏地区:以藏袍、长袍为主,宽松舒适。

教案四: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1. 衣物功用:a. 防寒保暖:体现了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b. 礼仪之美:体现了中国人讲究礼仪和传统文化的修养。

c. 社会地位的象征:体现了等级和社会地位的区别。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种类、特点和地域特色。

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能够正确辨认并描述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并能辨认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服饰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PPT、服装模型等。

2. 教材准备:小学历史教材《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问学生是否对这些服饰有所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服饰?Step 2 学习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服饰包括汉服、蒙古族服饰、藏族服饰等,简要介绍每种服饰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2.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不同服饰的特点,并与平时穿的服装进行对比。

Step 3 探究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特色,如广东的旗袍、北京的唐装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了解,并就服饰的特点进行交流。

Step 4 学习传统服饰的生活与文化价值1. 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服饰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如汉服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和地位等。

2.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传统服饰、意义和使用场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Step 5 拓展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传统服饰的DIY活动,如绘制汉服图案或制作纸质传统服饰模型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服饰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目标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统服饰的风格独特,千姿百态,凝聚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并扩大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服饰,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制作传统服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服饰特点。

2. 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常见的服饰元素。

介绍传统服饰的主要构造和组成部分,如领子、袖子、裙褶等;并学习传统服饰中常见的花纹和图案,如龙、凤、云纹等。

3. 制作传统服饰的小手工活动。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元素,如张嘴耳、身顶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创造自己的传统服饰元素。

4. 举办传统服饰展览。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传统服饰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步骤1. 首先,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服饰。

2. 其次,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常见的服饰元素。

通过实物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接着,进行传统服饰的小手工活动。

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元素。

4. 最后,举办传统服饰展览。

学生将制作的服饰元素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相关区域,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

可以组织展览活动,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增加展览的影响力和丰富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陕北的传统服饰教案

陕北的传统服饰教案

陕北的传统服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陕北传统服饰教案目标:1. 了解陕北地区的传统服饰文化,包括其起源、特点和演变过程。

2. 掌握陕北传统服饰的名称、款式和用途。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陕北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2. 陕北传统服饰的名称、款式和用途。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陕北传统服饰的认知和理解。

2. 学生对陕北传统服饰的欣赏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陕北传统服饰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陕北传统服饰的实物展示,如襦裙、褂子、腰带等。

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入陕北传统服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陕北传统服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测。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陕北传统服饰的起源、特点和演变过程。

2. 重点介绍陕北传统服饰的名称、款式和用途,例如襦裙、褂子、腰带等。

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陕北传统服饰进行深入研究。

2. 提供指导材料,包括该服饰的历史背景、特点、制作工艺等相关信息。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研究报告或展示。

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对陕北传统服饰的理解和感受。

2.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一位有关陕北传统服饰的专家或文化爱好者进行讲解或演示。

2. 学生可以观摩专家的演示,提问并与专家进行交流。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陕北传统服饰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和热爱,加深对陕北传统服饰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陕北传统服饰的研究报告或展示,包括该服饰的历史背景、特点、制作工艺等内容。

第二课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第二课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榆林高新五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主备人曹亚美修改创建人曹亚美授课时间3.14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学科可爱的榆林课题陕北人的传统服饰课时 2学习目标1.了解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2.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之情。

学习重点认识了解陕北人的传统服饰,体会其美所在。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出示刘文西的作品《黄土地的陕北人》(二)说说你看到的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二、深入了解课文资料(一)课件(反映不同时期、地域、民族的影视作品)(二)谈谈自己的看法(三)小结这是因为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人,衣着服饰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由此构成了衣着服饰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陕北乡民的基本服饰是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皮袄和大裆裤,内着白褂子、红裹肚,脚蹬千层布底鞋,也有头戴毡帽、脚穿毡靴子。

这些均反映了在陕北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民从事农耕、游牧等不同生计活动的需要,以及历史上各游牧民族、农耕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继承。

(出示刘文西的作品《陕北老农》)三、小问题,大智慧。

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四、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办一张主题为“陕北人的服饰”手抄报。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一)出示图片:《老羊皮袄》《麻花辫少女》《打腰鼓的横山人》《第四套人民币正面》《儿童红肚兜》等。

(二)交流:你能从图可以看出陕北人对色彩的喜好吗?(三)小结。

二、学习新知刘文西的作品《黄土地的陕北人》导入本课的学习,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地想去了解传统的服饰文化。

阅读教材、感知教材、了解教材,让学生对传统的服饰文化有所了解。

布置开放性作业,有利于材料的积累。

以图片导入,直观明了。

(一)从榆林看世界1.认真阅读P23至P26的内容,想想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交流3.小结(二)交流课前准备的手抄报或资料,看看不同民族服饰都有哪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你觉得哪个民族的服饰最好看?(三)课外延伸:互动分享1.设计一套服装,在服装中应用到榆林的有关元素,如在服装的花纹上应用到榆林剪纸的元素。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款式、材质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2. 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3. 主要的传统服饰款式;4. 传统服饰的材质和特点;5. 传统服饰的鉴赏和制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些中国传统服饰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初步认识,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如夏商周时期的衣裳、唐宋时期的宫廷服饰、明清时期的汉服等。

2. 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 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如汉族的汉服、蒙古族的长袍、藏族的藏袍等,并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其特点。

3. 主要的传统服饰款式:-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款式,如长衫、马褂、襦裙、对襟褂等,并说明不同款式的用途和特点。

4. 传统服饰的材质和特点:-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常用的材质,如绸、缎、丝绵等,并说明其特点,如光泽、舒适、透气性等。

5. 传统服饰的鉴赏和制作:- 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传统服饰,引导学生从颜色、款式、细节等方面进行欣赏,并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件小型传统服饰。

三、实践活动(6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相关信息,并做一份简要的笔记。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传统服饰进行研究,包括款式、材质、特点等,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3. 制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传统服饰款式,利用纸、布、线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传统服饰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五、拓展阅读(10分钟)推荐一些与中国传统服饰相关的书籍、电影或展览,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陕北典型传统服饰

陕北典型传统服饰

陕北典型传统服饰趣谈很长一个时期,普通老百姓的典型着装是家做衣裤。

农家用自织自染(或送染房漂染)为黑、蓝、灰褐色的土布(也叫老布或粗布)做衣料,城镇居民用土布或机制市布制衣。

男人上衣,不论单衫、夹衣、棉袄,一律低领对襟式,方言叫“对门门”,纽扣是布条绾制的“核桃疙磨”。

女人上衣则是低领偏襟式,俗称“长襟襟”,组扣也是“核桃疙磨”,在衣襟右侧。

男女裤皆为大裆裤,白布做裤腰。

相当宽大,前不开口,穿时折叠系布带或线织裤带。

这种服装通用于男女老幼,半个多世纪城乡一贯制。

后来女孩子用一点花市布缝衣服,也是这种样式。

长襟棉袄把棉花纺成线,织成布,就可以缝棉枖。

棉袄的面子一般是黑色。

黑颜色庄重,又感觉暖和,很符合冬天的特点。

棉祆的里子则般是灰色。

棉袄中间所装的袄套子,也有一点讲究:要一层新棉花,包着一层旧棉花,只有这样装成的棉袄才既暖和,又不太虚浮。

而棉中最有特色的东西,就是胸前那一长片把整个胸部都重新覆盖了遍的长袄襟。

在人体的所有脏器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器官都集中在上半身,而这种棉袄上的长襟这么左右一掩盖,恰好就把重要器官全部掩敲在左右两片袄襟的双层保护之下了。

所以祖祖辈辈的榆阳人,每到冬天便全穿着这样的长襟袄。

大裆裤是一种裤档很大很宽的裤。

农村人天天都要上山、要下沟,要做许多双脚跨度很大的活动,裤档太窄自然不方便,于是就有这些大裆裤的产生。

而大裆裤由于裤档宽,人们在穿大档裤时要在裤腰部大大地打一个折,再束紧裤带,这就使身上的线条不那么挺直与美观,但却非常实用,因此长期以来,每当一进入北风呼啸的冬天、人们纷纷穿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极有特色的长襟棉祆和大档裤。

千层底布鞋“千层”是形容词,只喻其层多。

先将平日积攒下来的铺层(布片),打浆在案板上粘成厚片,晒干揭下,叫袼褙。

再拿事先备好的鞋底、鞋帮纸样,照着剪三五层。

鞋底袼褙每层用白布沿边,上下层蒙白布,獗起来用麻绳密密地纳成“遍纳”鞋底。

鞋帮用黑春服呢、卡叽或条绒布蒙面扎边,然后将帮、底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教学内容
课本P14—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陕北传统服饰,尤其是白羊肚手巾、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以及肚兜。

2、感受陕北丰富的服饰文化底蕴。

3、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陕北服饰知识自己设计一套服装,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陕北传统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设计造型新颖的服装。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陕北人的特色服饰------白羊肚手巾
一、谈话导入。

1、欣赏刘文西的作品《黄土地的陕北人》、《陕北老农》。

2、交流:从这2幅作品中大家看到陕北人在服饰方面有什么特点?
(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千层底的纳布鞋、红肚兜兜花棉袄、长长的辫子红头绳、腰上系着布腰带……)
3、讨论:这些服饰与陕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二、陕北人的特色服饰------白羊肚手巾。

1、欣赏陕北民歌《泪蛋蛋》。

2、提问:从哪句歌词可以体现陕北人的服饰特点?(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3、欣赏头戴“白羊肚手巾”的榆林人。

4、讨论:
①白羊肚手巾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叫白羊肚手巾?
③陕北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扎白羊肚手巾?
5、自由阅读P17第一自然段,了解“白羊肚手巾”的由来。

6、课件出示几组图片:第四套人民币正面、影视作品中头扎白羊肚手巾的人物造型、穿着陕北传统服饰登台表演的歌手、打横山腰鼓时人们的服饰装扮、、、、、、
师小结:在电影与戏剧等艺术手段的渲染下,头扎白羊肚手巾,在额前挽结的形象,是陕北居民一种典型而标准的形象。

7、设疑:陕北男人喜欢头扎白羊肚手巾,那么陕北女人喜欢怎样的头饰呢?(大麻花辫子五股股拧)
8、欣赏头扎常常麻花辫子的榆林少女图片。

三、课堂小结并延伸。

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觉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
四、课外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陕北的一些其他传统习俗,和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陕北人的特色服饰------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
一、复习导入
1、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陕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
3、白羊肚手巾的由来?
二、陕北人的特色服饰------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

1、自由阅读P21第一自然段。

交流:
①“没面皮袄,四季常穿不肯丢”中的“没面皮袄”指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会有“榆林一大怪,没面皮袄随身带;数九寒天板朝外,下雨下雪毛朝外;白天铺,晚上盖,一物多用莫见怪”的戏言?
2、课件出示“榆林三宝”,韭黄、二毛子皮袄和软糜子扫帚。

交流:同学们见过这三宝吗?他们各有什么用途?
3、自由阅读P21最后一自然段。

讨论:①二毛子皮主要产于哪里?
②为什么叫“二毛子皮袄”?
③二毛子皮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除了狐皮袄,二毛子皮袄最好呢?
4、课件出示黄土地上穿着老羊皮袄的陕北人,集体欣赏。

三、全课小结
指名复述本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第三课时陕北人的特色服饰------肚兜
一、情境导入
1、欣赏《红肚兜舞蹈》
2、引入课题:谁知道他们穿的服饰叫什么?(肚兜)
二、陕北人的特色服饰------肚兜
1、肚兜简介
肚兜是关中和陕北传统的贴身服饰,形状像背心的前襟,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

用途:避免肚子着凉,过去,陕北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将肚兜穿在里面,成年人肚兜贴身穿不外漏,儿童在夏天单穿一件肚兜,既凉快,又显得天真烂漫,肚兜有里外两层,两边有开口处,还可以贴身放钱物。

2、课件出示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肚兜,让学生欣赏,并仔细观
察。

讨论:①为什么肚兜多用红布做成?
②肚兜上的图案各有什么象征意义?(小孩肚兜上的虎头像代表孩子能长命百岁;新婚夫妇肚兜上的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蛤蟆是女娲后代子孙的护身符;葫芦、南瓜多籽,象征多子多福)3、讨论:从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和肚兜的颜色,你能看出陕北人对色彩的喜好吗?
三、了解我国各民族及其他国家的服饰
1、欣赏我国各民族的服饰(课件出示)
交流:不同民族的服饰都精美绝伦,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仔细观察,这些民族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其他国家的民族服饰。

(课件出示)
3、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
四、小结延伸
1、查阅资料,看看不同的民族服饰都有哪些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2、准备下节课所用的材料。

第四课时设计服装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导入新课
俗话讲:“人靠衣装马靠鞍。

”平时过节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穿一些漂亮的衣服,好显示自己的气质风度,那你们知道那些漂亮的衣服是谁设计的呢?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回设计师呢?
1、播放课件:肚兜的样式及特点
2、师演示
⑴、出示老师的肚兜作品,让学生欣赏(有剪贴、绘画的、布贴的、、、、、、)
⑵、老师是怎样设计的呢?演示制作过程。

①剪外形
②画领口、袖口、衣服边沿
③画衣服上的花纹或涂衣服上的颜色
3、同学们想不想亲手设计一套服装呢?也许将来有一天你真的能够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呢!
4、要求:在服装中尽量应用到榆林的有关元素,如在服装的花纹上应用到榆林剪纸的元素。

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将你的设计用彩笔画下来,也可以利用废旧品,如报纸、用完的本子、包装盒等材料。

5、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指导重点:
①鼓励不敢大胆设计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的困难;
②颜色的选择;
③画面的大小
6、互评、自评
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同学选出谁的作品更好,好在哪里?假如让你选出最佳设计师来,你会选谁呢?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并延伸
说说你在设计、制作衣服时的心得,以及在欣赏别人作品时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