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原则及植物配置方法
生态文明村街道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河南农业2016年第5期(上)一、村街道绿化树种选择的意义任何树种都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只有正确选择了树种,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措施,才能使绿化获得成功。
否则,不仅树木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也慢生低长,价值不高,致使街道绿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贻误时机。
二、选择村内街道绿化树种必须遵循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一)选择用于村内街道绿化的树种,防尘、净化空气、减轻噪音等对人体有益的生态功能。
树木的含油性或产生的化学防御物质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二)选择的绿化树种,必须具备观赏特性,主要取其形态美或色香俱佳,同时能提供足量的树荫。
(三)选用的街道绿化树种,必须能够耐寒暑,接受楼房阴影、街道灯光照射灯等特殊环境。
(四)选用的树种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
运用生物相克的自然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五)选用的树种体形优美、高大,枝繁叶茂,遮荫好。
三、村内街道绿化树的配置原则(一)符合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树种时,应考虑到当地的各种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因素,注意最适条件和极限条件。
充分注意当地树种,积极发掘 引用有把握的新的树种资源,丰富村内街道绿化的形式和内容。
(二)适地适树一般意义上来讲,适地适树指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通常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北方常用白毛杨、国槐、泡桐等。
但是并非所有的当地树种都适合作园林绿化,应根据绿化要求做出选择,充分发挥其绿化、美化街道的功能。
街道绿化有其特定的生态环境,选用的树种都有一个能否适应的问题。
在选用绿化树种时,一定要摸清各个树种的生态特性,摸清生境特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三)注意地方特色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参观学习中,发现封丘留光镇后寨村内街道绿化效果好,选用的树种是柿树,柿树虽好,但是若地不分南北,村不论东西都是柿树时,就会使人产生单调感;所以李王庄、耿村以四季青为绿化带。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的绿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绿化道路能增加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也能改善城市气候,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而道路绿化的核心在于选用适宜的树种和绿化配置方式,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树种选择1.地理环境树种的选择要根据所在的地理环境来进行,如北方地区要选用抗寒树种,南方地区则要选用耐热树种。
例如北方地区可选用松树、云杉等针叶树,南方地区则可选用凤仙花、鸟仙花等花卉树种。
2.用途不同的树种用途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用途进行选择。
例如可以选择观赏性较好的树种如海棠、桂花等作为路边树,也可以选择果树或者绿化带树种来进行绿化建设。
3.适应性树种的适应性决定了树种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状态。
如较为耐旱的香樟树,适合用于旱燥的北方地区;而等花树则更适合用于湿润的南方地区。
4.生长速度树种的生长速度决定了其对于绿化建设的快速效果,同时也决定了其之后维护的难易度。
如杨树为生长速度快的树种,但是也需要定期修剪,避免造成道路附近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绿化配置方式1.树隔在绿化道路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树隔进行设置,使得马路旁种植的树木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避免掉落的树叶、枝干等对于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能使得道路变得更加整洁,同时减少树木之间的竞争。
2.绿带相对于树隔,绿带是一种更为常见的绿化配置方式。
绿带是在路的两侧、园林中或者两侧的扩肩进行种植花卉、树木、灌木等植物的绿化带。
绿带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为行人、车辆等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交替种植在进行道路绿化时,可以选择一些草本植物和树木交替种植,使得绿化带区域更加多样化,也增加了视觉效果。
这种绿化方式也能够减少树木之间的竞争,使得维护工作更加容易。
4.远离道路在绿化道路时,尽量将树木与行驶道路隔开一定距离,避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同时,对于树木的高度也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不会影响到高架桥、电缆、电线等建筑物的设施。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园林绿化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环境建设工程,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对于园林景观的美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树种选择的要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植物配置的原则1. 生态原则: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形成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植物之间要相互协调、互补,既要有乔木、灌木等高大植物,也要有草本、地被等低矮植物,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植物群落。
2. 色彩原则:通过合理植物的配置,形成四季常绿、树木花卉开花纷呈、叶片色彩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要注重颜色的对比与搭配,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色彩关系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吸引力。
3. 安全原则:植物配置要注意防火、防风、防倒、防滑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应尽量选择不易生火的植物,抑制火势蔓延,并增加防火砂袋等防火装置的设置。
防风的树种应选择根系发达、耐风性强的树种,可有效减少强风对植物造成的破坏。
二、树种选择的要点1. 适应性:树种选择应根据气候、土壤和光照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
要考虑到树种对光照、水分和温度的要求,选择能在特定环境下生长得旺盛、繁殖能力强的树种。
2. 生态效益: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树种,例如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调节环境湿度、净化雨水等。
要注重树种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以确保树木能够为环境提供较好的生态效益。
3. 观赏价值:树种选择要注重其观赏价值,选择能够在不同季节展现美丽景观的树种。
要考虑到树木的花期、叶色、树姿等因素,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4. 维护管理: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树种,减少管理的工作量。
要考虑到树种的生长速度、树冠密度、修剪难易程度等因素,选择易于管理和养护的树种,提高园林绿化的维护效率和管理质量。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降低温度、改善人居环境。
树木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元素,其选择和配置方式对于绿化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一、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1. 生长条件: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生长条件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因此需要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
2. 视觉效果:道路绿化的目的是美化城市环境,因此树种的形态、颜色和花果特点都需要考虑。
选择具有较好形态的树木,能够增加绿化的美观性。
选择具有独特花果特点的树种,能够增加观赏价值。
3. 抗逆能力: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还要考虑其抗逆能力。
道路环境通常会有较高的污染物浓度、交通噪音和冻害等问题,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抗逆能力的树种。
4. 枝叶特性:选择枝叶密集、树冠茂密的树种,能够达到较好的遮阳和防风效果。
选择落叶乔木,可以在秋季为城市增加一抹绚丽的色彩。
二、绿化配置方式1. 分段式配置:将道路绿化分为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使用不同的树种进行配置,形成有变化的绿化景观。
这种配置方式能够增加绿化的层次感和艺术感,使道路绿化更加丰富多样。
2. 群落式配置:将相同或相似的树种进行集中种植,形成树木的群落效果。
这种配置方式能够增加绿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使道路绿化形成统一的景观特征。
3. 点线面结合配置: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同时在道路中央设置绿化带,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配置。
这种配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道路空间,增加绿化面积,提供更好的绿化效果。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绿化配置方式直接关系到绿化效果的好坏。
在进行道路绿化时,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长条件、视觉效果、抗逆能力和枝叶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配置。
根据道路的情况,灵活采用分段式、群落式、点线面结合或高低错落的配置方式,形成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道路绿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而在道路绿化中,选择合适的树种和合理的绿化配置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一、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1. 树种选择的原则在选择道路绿化树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适应性原则:选用能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水分条件的树种,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2) 抗逆性原则:选用对污染、盐碱、病虫害等有一定抵抗力的树种。
(3) 观赏性原则:选择树形美观、叶色鲜艳、花果美丽的树种,以提升道路绿化效果。
(4) 生长速度原则:根据道路绿化的要求,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树种,既能迅速形成绿化效果,又能长久地保持稳定。
在我国的道路绿化工程中,常见的道路绿化树种有柳树、槐树、榉树、法桐、榕树、樟树、银杏等。
这些树种在生长速度、抗逆性和观赏性等方面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道路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
以北京市朝阳区四惠地区的道路绿化工程为例,该区域要求选择具有较好耐污染能力的树种进行绿化。
在此次道路绿化工程中,最终选择了银杏、法桐、黄杨等树种进行绿化,这些树种不仅能够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还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和抗逆性,为该地区的道路绿化增添了亮点。
二、绿化配置方式分析1. 道路两侧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是道路绿化工程中的重点,其合理配置对道路环境的美化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道路两侧的绿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绿化带宽度的确定:根据道路的尺度和环境要求确定绿化带的宽度,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可以设置较宽的绿化带,而小区内的道路则可以设置较窄的绿化带。
(2) 树木的布局:树木的布局应尽量均匀,使整个绿化带的绿化效果更加均衡和和谐。
(3) 绿化带的功能:绿化带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降低噪音、调节气候等。
(1) 采用低矮树种:在道路交叉口绿化配置中,应尽量避免采用高大的树种,以避免影响司机的视线和交通的通行安全。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选择道路绿化树种并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可以为城市带来许多好处。
本文将从树种选择和绿化配置方面分析探讨道路绿化的问题。
树种选择是道路绿化的基础问题。
在选择树种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树种的生长环境,还要考虑其它因素,如树冠形态、挥发物排放量、抗风能力和视觉效果等。
树种的生长环境要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和繁殖力。
比如市区道路挑选的树种,就不能过于挑剔树种的环境,而应选择那些具有适应性较强的树种。
树冠形态要考虑到对交通视线的影响。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最好选择树冠呈圆形或优美造型的树种。
这样,既可以保证树的生长,又可以避免对交通视线的影响。
挥发物排放量要考虑到其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挥发物过多的树种应该尽量避免或少用。
抗风能力也是挑选树种时应考虑到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道路绿化中,选择不耐风的树种会增加树木倒伏的风险,造成交通障碍和行人伤害。
最后,视觉效果也是选择树种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之一。
选择视觉效果好的树种,可以增强城市的形象和美感。
绿化配置是道路绿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绿化配置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布局合理。
对于宽路而言,可以采用分隔带绿化和两旁对称绿化的方式,而窄路可以采用一侧或交替绿化等方法。
二是分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植上不同高度的树种,使绿化逐渐升高。
三是色彩协调,绿化色调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宜过于鲜艳。
四是品种适度,绿化中不宜盲目追求品种多样性和数量,应尽量减少品种的重复和重叠,以保持整体的美观。
综上所述,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是城市绿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正确选择树种和合理绿化配置,可以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和美感,同时也可促进城市气候的改善和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
加强对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和绿化配置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将给城市建设带来更多的惊喜。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降低城市的温度、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
而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和绿化配置方式则对绿化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道路绿化的效果与质量。
一、道路绿化树种选择1. 地理环境适应性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首先需要考虑其对当地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树木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才能够确保其生长的健康和稳定。
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可以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树种,如刺槐、榆树等;在潮湿多雨的地区,可以选择适应湿润条件的树种,如杨树、柳树等。
2. 抗污染性城市的道路上会有大量的车辆和工业排放物,因此道路绿化树种需要具有一定的抗污染性。
选择对底层土壤要求不高,能够耐烟尘、耐盐碱和耐污染的树种,如槐树、法桐等。
3. 美化效果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美化效果,即树种在生长成熟后是否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
一般而言,落叶乔木在秋季的红叶黄叶会给道路带来非常好的美化效果,比如红叶石楠、红叶李等;而一些开花树种在开花季节也能为道路增添美丽的景致,比如樱花树、紫荆树等。
4. 生长特点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其生长特点,包括生长速度、树冠形态、根系特点等。
通常情况下,绿化道路的树种最好是选择生长速度适中,树冠形态美观,根系不扰民的树种,以避免树木过快长高而需要频繁修剪,或者树冠过于茂密挡住了阳光和风,或者根系过于扩张影响了地下管线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5. 疏密程度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需要选择不同的树种来控制绿化带的疏密程度。
一般来说,绿化带的入口处可以选择较为密集的乔木和灌木,以起到屏蔽、阻隔和降噪的作用;而绿化带的中段以及离出口处,则可以选择疏松的乔木和草本植物,增强景观效果。
二、道路绿化配置方式1. 阶梯式绿化阶梯式绿化是一种将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按高度和宽度进行分层配置的方式。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分析探讨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路绿化的配置与树种的选择对于城市绿化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就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一、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1. 颜色及形态上的选择: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其颜色及形态等方面进行考虑,颜色以深绿色为主,如樟树、栾树、杨树等;形态以直立型为主,既不影响交通与人行通行,也更加整齐美观。
在这方面,相对而言常用的道路绿化树种多是杨树、槐树等。
2. 抗污染树种的选择:城市道路绿化易受到污染,而且是大气污染最容易出现的范围之一,因此抗污染能力成为选树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叶面光滑的金叶女贞和白兔耳同样也拥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绿化技术方面也是应用广泛的道路绿化树种。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还要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进行选择。
南方热带地区如果采用北方的绿化树种,则容易生长缓慢,或嫁接困难等问题;而北方沙漠地带区域,则要考虑到水分供应,若采用不能抵御干旱的鲁桐等树种,则极易受到枯列等干旱情况的威胁。
因此,不同地区的绿化树种的选择应该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
二、绿化配置方式1. 绿化带的配置:城市道路绿化的配置形式主要是以绿化带的形式进行的,绿化带依据道路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配置,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一型绿化区带,沿主干路设置;另一种是集中绿化带,沿次干道和支路设置。
对于绿化带宽度的确定,根据城市道路的情况及规划要求,一般应以车道宽度、行车道与人行道间隔以及地下管线的布置等因素考虑,绿化带宽度一般可根据道路类型、交通流量及绿化防护目的等进行综合考虑和确定。
这样既能保证交通正常的通行,又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定的绿化空间和环境保护。
总体而言,要做好道路绿化的配置与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考量,既要求做到美观大方,也要求做到便于行车通行,服务市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镇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原则及植物配置方法
摘要介绍了村镇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并提出了村镇道路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法,以期为乡村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镇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原则;植物配置方法
村镇道路绿化是村镇的外表,在人们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美观作用。
因此,要对村镇道路绿化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搭配选择绿化植物种类。
但是,目前乡村公路绿化在树种选择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综合考虑树种的生长所需条件是否与当地环境相适宜,造成盲目栽树后树不能正常生长;二是配置树种时只以美化为目的,树木成本高,造成经济效益低;三是未从整体上考虑绿化,造成树种不协调[1],不利于病虫害防治。
1 村镇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原则
1.1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根据村镇不同的土壤、水肥等立地条件,选择适合不同土质生长的树种[2]。
如杨树可栽于土壤疏松、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而刺槐等耐旱瘠薄的树种可栽于土壤黏重、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区[3]。
此外,选择树种综合考虑树种是否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且要求其适应性强,易成活、成材,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
如水杉、香椿、楝树、泡桐、刺槐、银杏等乡土树种。
根据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条件,应选择稳定性好、抗性强的树种。
1.2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速生树种的优点是早期绿化效果好、易成荫,缺点是部分速生树种寿命较短,若仅种植速生树种会导致绿化效果差;慢生树种虽然绿化效果表现得较慢,但是其寿命长,能更持久的维持绿化效果[2]。
因此,绿化时要采取以速生树种为主、慢生树种为辅的绿化模式[3],同时要逐渐远近结合,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用慢生树种替换速生树种,这样才能使绿化景观效果长久。
1.3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乡村公路绿化选择树种时要综合考虑绿化效果和经济效益。
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选择杨树、泡桐、水杉、刺槐、白榆、国槐、七叶树、楸树等速生用材树种,或银杏、辛夷、板栗、柿子、大枣、油桐、杜仲、核桃等经济树种,既能起到绿化美化作用,又能获得用材、果实、油料、药材或香料等副产品,可增加其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特别是乡村机耕道路沿线长、量多,更应考虑其经济效益[3-4]。
1.4 生物多样性
乡村道路绿化同样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切忌树种过分单一化,如在同一个地方全部栽植同一种树,既不美观,也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因病虫害可沿着公路迅速传播蔓延。
如近几年江苏省苏北地区村镇道路的杨树,大面积发生美国白蛾病害。
如果树种多样化就不会如此大面积发病,相对损失也会较小。
2 村镇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方法
2.1 主要道路绿化
在村庄主要道路,或交通性道路,以乔木型树种列植作行道树,或采用乔灌混植的方式。
行道树一般可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相对较少的杨树、枫杨、榉树、水杉、池杉、栾树、马褂木、楝树、国槐、合欢、朴树、柳树、落羽杉等高大乔木,如在江苏省乡村道路绿化,用柳树、国槐作行道树使得道路显得飘逸清新,适用于徐州、盐城等淮河以北村庄的道路绿化,还可以应用栾树、重阳木、薄壳
山核桃、楸树等乔木;用分支点高的乔木作为行道树,在农村通行较为重型的货运车辆行车视野佳,凸显道路景观效果好,适合苏南村庄的道路绿化。
落羽杉、水杉等树种通直,有一定的耐水性,适合里下河等易水涝地区的村庄绿化。
村内道路绿化,采用冠幅较开展的树木,能给村民提供充足的遮荫处,采用香樟乔木树下配植大叶黄杨绿篱的形式,显得村内道路整齐、干净,绿树成荫。
村中道路尽头可成片种植乔木围合空间,选用当地乡土树种。
如枫杨、银杏、刺槐等,在村中形成节点地带[5]。
2.2 次要道路绿化
次要道路由于通过行人少、道路两侧种植空间较小,除可以有乔木和小乔木以树池的栽植方式作行道树外,可采用花灌木加宿根地被的形式,以增加观赏性。
比如行道树下可配植紫薇、木槿、桂花、山茶棣棠、笑靥花、迎春、紫荆、南天竹等花灌木;或者配以红花檵木、含笑、红叶石楠、龟甲冬青、海桐、金边大叶黄杨等灌木球增加植被层次,实用于提升整治层次村庄的绿化。
另外还可以配植粗放管理的地被,比如油菜、麦冬、野菊花、马兰头、蒲公英、二月兰、地肤、马蔺等,增加野趣、乡村气息[6]。
在农户与农户相连的地带可以用爬藤型的植物连起一个绿廊,如牵牛花、何首乌、栝楼、凌霄、爬山虎、木香、蔷薇等,或应用农家喜爱的作物如丝瓜、葫芦、南瓜、扁豆、佛手瓜等,更加贴近生活[7]。
3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浅议河西地区乡村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原则[J].甘肃农业,2011(4):50-51.
[2] 崔同林,马献良,缪永新.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J].林业建设,2005(1):38-39.
[3] 赵联伟,孙智勇.乡村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原则[J].河南林业,2000(1):30.
[4] 赵秀成,轩春利,王秀芳.浅议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乡村公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J].防护林科技,2007(6):62-63.
[5] 胡宗庆,谢芳.福建省农村园林化规划与建设初探[J].华东森林经理,2006,20(1):54-57.
[6] 徐恒心.城市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探讨[J].南京农专学报,2007,23(4):36-39.
[7] 王翔,陈举来,张勤.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