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是指在城市园林中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布局和组织,以创造出美观、富有生态价值的绿化景观。
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植物对于生存环境的适应程度。
在城市环境中,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非常重要,要选择能够耐受污染、耐旱、耐盐碱等恶劣环境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
二、景观效果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需要考虑到植物的景观效果,使其能够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城市风貌相协调。
要根据不同的绿化区域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用树木、灌木、花卉等植物进行组合,形成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景观效果。
三、季节变化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季节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季节对于绿化景观的美观度有很大影响。
为了保持四季景观的连贯性和变化性,应选择具有不同季节花期和整体颜色协调的植物进行配置。
四、功能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考虑到植物的功能需求。
根据绿化区域的具体功能要求,选择具有防尘、净化空气、保护水土、防风固土等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
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性和经济效益,选择既具有功能性又美观可观的植物进行配置。
六、生态多样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注重生态多样性,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组合,增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昆虫,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1.群植原则:群植是指将同一种或相近种类的植物通过多棵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群。
这样做可以增加植物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感。
群植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空间间隔和形状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疏密搭配原则:园林绿化植物的疏密搭配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效果的要求,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大面积绿地可选择密植,以增加绿意;而道路、广场等区域则选择疏植,以增加视觉通透感。
3.高低错落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的高度变化,使观者在欣赏园林绿化时能够感受到高低错落的层次感。
高低错落可以通过在空间上合理组织植物种植的高度和布局来实现。
一般来说,大面积的高大乔木可以用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而中型植物和矮型植物可以用来填补空白和绿化底层。
4.色彩搭配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园林绿化中的颜色搭配应注重整体的和谐,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般来说,相近色系的植物可以营造出柔和、舒适的氛围,而互补色系的植物则可以创造明快、活泼的效果。
5.功能搭配原则: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必须与其功能相匹配。
不同的园林绿化区域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庭院可以选择花卉乔木,公园可以选择草坪、湖泊等,街头绿化可以选择适应环境和空间的树木和灌木。
在功能搭配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通过遵循上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可以保证植物的合理配置,创造出美丽、舒适的绿化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艺术性。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工作者和市民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领域,城市景观的美化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营造城市宜人的环境,城市园林绿化需要进行综合性规划和科学性设计,特别是对于植物配置的方面需要严密的规划。
原则一:选择地栽植物地栽植物是指能在本地成长发育的植物,与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相适应。
选择地栽植物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并能够包容性地适应气候条件、提高植物的生存率。
本地习性植物是指在当地环境中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经过长期的适应环境,本地习性植物的适应力非常强,可承受恶劣的自然条件,病虫害发生率较低。
同时,选择本地习性植物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景观植物是指能够有效地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
合理的景观植物配置可以使园林环境更加优美,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生态和环保效果。
选择景观植物时需要考虑它们的颜色、花卉、形状和枝干等特性。
方法一:合理分区城市园林绿化应合理划分分区,规划好每个分区的功能和特点。
比如,商业街区的绿化可采用花坛和草地,其它场所如工业园区绿化可用仙人掌等多样化的植物。
每个分区的植物配置需要根据该区域的特点和用途,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
方法二:确定植物群体在园林绿化中,植物的群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营造出景观的效果。
选择植物群体时,需要考虑植物的大小、花景和枝干,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生态环境的特点。
例如,在城市公园中,大型乔木可以作为“绿化屏障”用于隔离车流和行人,而矮低植物则可作为绿化的补充。
方法三:科学施策科学的施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还能降低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从而提高植物的生存率。
必须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土壤条件、气候状况以及植物的特性来制定具体的施策。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景观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需要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施策,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而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一座优美的城市需要树木、花草的簇拥,这不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对于城市园林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从原则与方法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1.生态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首要原则是生态原则,这是因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应当尽量遵循自然规律,结合城市的地形、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促进土壤的固化和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景观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第二原则是景观原则,即要结合城市的风貌、历史文化等特色,选取具有观赏价值和景观效果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到四季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周期,使得城市园林的景色在整个年份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3.功能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第三原则是功能原则,即要根据城市的用地功能和人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植物种类。
比如在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可以选择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而在学校、医院等场所,则可以选择一些清新怡人的植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多样性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第四原则是多样性原则,即要注重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多样性的植被结构,提高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植物疾病传播的风险,还可以为城市中的鸟类、昆虫等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
5.健康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第五原则是健康原则,即要选择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可能会引发过敏或者产生有害气体,所以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选择健康无害的植物种类,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
1.调查研究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特点等情况,为植物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1.1、乡土特色和生态效益原则长时间生存在本地区且保留下来的植物种类即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已经非常适应当地环境,并且成为了最适合本土种植的特色植物。
为了加强生态园林的设计效果,在植物选择中要将乡土植物作为首选,适当地引入外来树种,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学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凸显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作为宗旨,坚持人与自然共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平面上系统性、空间上层次性及时间上相关性的目标。
1.2、统一性原则对园林植物而言,由于植物类别不同,形态、色彩、线条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进行合理配置,将会影响生态园林的整体设计效果。
所以,要利用植物与其他素材之间的良好融合,充分满足园林需求,符合植物生长习性,达到园林艺术审美标准的前提条件下,运用不同构图方法,打造不同的园林空间,从而创造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符合人们观赏游玩的要求。
1.3、均衡性原则不同的植物色彩、形态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
要求各种植物在体形、数目、色彩、质地、线条等方面权衡比较,以求得景观效果的均衡感。
比如色彩简单、体积小、质地柔软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轻盈的感受;而色彩鲜艳、体积大、质地粗厚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厚重感。
为了呈现良好的植物配置效果,需要均衡配置植物的色彩、体积、形态,充分结合环境特点,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种植面积。
1.4、多样性原则遵循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满足数量和多样的要求,在创造植物景观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没有量就没有美”。
在保证植物数量的基础上,加入群落物种种类,构建错落有致的群落层次,为生物多样性、改善绿地系统带来较大的帮助。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2.1、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园林植物与环境互相作用,在研究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要了解园林植物的特性及生活环境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较小,但有些植物栽植在一起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金盏菊与月季种在一起,能有效地控制土壤线虫,使月季茁壮生长;红瑞木与槭树、接骨木与云杉、核桃与山楂、板栗与油松等栽植在一起都可以互相促进生长。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造园可以无山无水,却不能没有植物。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据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和重要的风景资源,用于园林创作,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焕发精神的审美享受。
一、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1.适应环境原则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光照情况等因素。
比如,在寒冷地区就应选择能耐寒的植物品种,而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则应选择能耐旱的植物品种。
只有选择适应环境的植物,才能够生长得健康,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2.色彩搭配原则植物的色彩对园林景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配置中,可以通过搭配不同颜色的植物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通常,冷色调(如蓝色、紫色)可以给人带来冷静、安静的感觉,而暖色调(如红色、黄色)则更加热情、活跃。
3.高矮搭配原则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高度差异可以带来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常,可以选择一些高大的乔木或灌木作为景观的主体,再用一些矮小的植物点缀于其间,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感。
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提升景观的立体感,还能够增加空间层次的丰富度。
4.群植原则群植是指将同一种或相似的植物连续种植在一起,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植物群。
群植可以营造出浓密的绿色,增加景观的韵律感和连续性。
同时,群植还可以提供更好的遮阳、遮风功能,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休憩环境。
5.花果交替原则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开花时间的植物进行配置,使得园林四季有花可观。
这样的配置可以让人们在每个季节都能欣赏到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花朵,增加了园林的视觉效果,也丰富了园林的韵律感。
6.适合人们观赏和接触的原则园林绿化不仅要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还要考虑到人们观赏和接触植物的需求。
因此,在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价值和触感特点,选择那些具有较高观赏性和与人接触不会引起过敏或伤害的植物。
总之,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应考虑到适应环境、色彩搭配、高矮搭配、群植、花果交替和适合人们观赏和接触的因素。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创造出美丽而宜人的园林景观,提升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初探
摘要: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有很多种类,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如何选择和配置植物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的总体质量、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如何搞好植物的配置要从植物的功能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等方面着手,最大的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
关键词:园林绿化种植植物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如何配置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搭配,合理的搭配植物的种类,根据平面和立体的构图、植物的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如假山、建筑物、流水相互之间的配置。
二、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2.1配置的功能性
配置植物时,应先考虑配置的目的和功能,如公园就要从其多功能出发,应该选择浓荫蔽日、体态优美的孤植树和色彩动人、争相斗艳的花冠丛,可以满足休息需要的树林草地和集体活动的大草坪,总的来说,配置园林中的植物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主题园林的实用功能的要求。
2.2配置的艺术性
植物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的观赏性。
植物配置不是把绿色的植物堆积在一起,而是要在审美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进一步的。
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调和、统一、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
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结合艺术形式,尽最大的可能把植物的绚丽的色彩、婀娜的姿态、沁鼻的芳香表露出来从而提高观赏价值。
2.3配置的生态性
配置植物应遵循植物的生态原则,植物不仅是园林构成的园林的主体,而且还是为人所用的客体对象。
因此,园林植物配置中的生态观,不仅指植物之间、与环境之间(包括非生物与生物)的关系要合理协调,更要协调植物与人的关系,使我们在其中享受、感受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的不共存,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人工植物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
园林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3.1园林设计中的地区差异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当地的环境作为基础,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韵味都不同,其所包含的地域气
息也不一样。
如北方地区和苏杭,不同的文化底蕴导致了两个地区的园林具有不同的气质,一个辉煌磅礴,一个景色秀丽。
北方地区建筑尽显其规模宏大;南方的苏州园林却又有小家碧玉的特点。
北方的园林设计对色彩运用淋漓尽致,而南方却相对于淡雅很多。
所以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的园林设计都具有自己独特地方式和特点。
3.2植物的挑选
挑选植物应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植物的生态习性、美化功能及生产功能。
按照园林绿地的主要功能和它的艺术形式去选择植物。
如道路两旁的植物是为了遮蔽阳光,就应该选择枝繁叶茂,可以遮挡阳光的树木。
而不能种植矮小。
枝疏的树木。
因此,地域决定了植物的种类,什么样的地域功能就应该选择种植什么样的植物,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域允许种植树木样的植物种类,在选择相应的植物。
3.3种植植物的选择搭配
我国很多地方的园林设计中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搭配不均的现象,为了尽早的完工,急功近利,没有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导致有一些植物在刚栽种时没有问题出现,一旦过了些时日,植物越长越大,以后看起来就会比较紧凑,单一,没有层次感,失去了原先的艺术性。
选择植物应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需求,栽种间隙。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
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很色彩
和层次更加鲜明,丰富。
不同花期的植物分层配置可延迟观赏期。
3.4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不同季节性的植物可以避免植被的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百花争艳、繁花似锦;夏季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秋季叶多变、气息浓厚;冬季银装素裹、万物俱籁的景色。
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大家可以感受自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4.1.1常绿植物比重大于落叶植物
由于落叶植物会在秋季落叶,很多地区的园林规划在树木配置中忽视了落叶树种,在选择植被的过程中局限在常绿植被范围内,使植物配置展示不了应有的季节更替现象,使居民感觉不到植物四季的更替,单一的常绿物种反而影响居民正常的采光,给居民带来不便。
4.1.2过于注重外来树种而轻视乡土树木
个别地区忽视了乡土树种的作用与价值,不惜花费巨资引进外来树种,成为了现今园林设计的时尚,一些外来大叔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根系受伤,造成了栽植成活率的降低,个别树木由于对地理环境的不适应,种植后明显的产生生长不良、水土不服的状况,慢慢的变成“小老头树”,直至死亡。
4.1.3设计中园林植物相对单一,缺乏植物的多样性
大部分地区为了追求四季常绿来升绿化效果,很多地区在园林设
计中乔木树种多选择香樟、桂花、广玉兰等植被,灌木择大量选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等等,使城市的园林景观过于的单一、重复,没有新颖的观赏性。
园林配置中问题的相应对策
4.2.1园林配置中植物选择的多样性
植物选择应满足园林绿化的综合要求,应考虑地域类型和地区性质,根据所选择植物的生态功能、美化效果能进行植物的选择和规划。
同时考虑地域环境条件、使用价值和观赏的效果,各种树种相配合,使园林植物多样性,有季节感。
4.2.2应从树种的适用性着手选择
各地区可以以乡土树种为主要植物,适当的选用合适并已驯化的外来树木,各个城市的立地条件差,各地区的环境因素有差异,这种条件下,选择适合的树种很重要,因此园林绿化的首选树木就是本地的乡土树种,更利于树种的成活和生长,可以从植物的适应性和效果上考虑合适的外来树种进行搭配。
4.2.3绿地的植物选择
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的生态绿地系统,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花卉、藤本、草木植物,模拟自然地植物种群,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种群。
各地区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建造复杂具有多样性的绿地植物种群,形成不同的绿地景观,避免单调,没有新鲜感,让绿地具有新颖的观赏性。
花卉植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可以在绿地规划中起到很好的美化作用,在规划中合理的利用
花卉,不仅可以绿化环境,更可以美化环境!
结语
总之,在园林植物的规划中要遵从植物本身的生态特点,根据各地区自身的环境因素,适当的选择植物种类,结合美学的要求来进行设计。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我们对园林绿化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钻研园林设计,因地制宜的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的作品,我相信我们会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张俊红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喇直物配置的要求田中国园艺文习蔑,201l
2陈文培生态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矛析田中华民居,2012 3刘丽娜,田福军浅谈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田防护林科技,2011
4王扭园林树术栽培,1986
5毛春英园林植物栽培技术,1988
6胡天龙园林规划设计,1988
7涂公天等园林绿色植保技术网,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