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

合集下载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是指在城市园林中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布局和组织,以创造出美观、富有生态价值的绿化景观。

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植物对于生存环境的适应程度。

在城市环境中,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非常重要,要选择能够耐受污染、耐旱、耐盐碱等恶劣环境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

二、景观效果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需要考虑到植物的景观效果,使其能够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城市风貌相协调。

要根据不同的绿化区域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用树木、灌木、花卉等植物进行组合,形成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景观效果。

三、季节变化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季节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季节对于绿化景观的美观度有很大影响。

为了保持四季景观的连贯性和变化性,应选择具有不同季节花期和整体颜色协调的植物进行配置。

四、功能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考虑到植物的功能需求。

根据绿化区域的具体功能要求,选择具有防尘、净化空气、保护水土、防风固土等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

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性和经济效益,选择既具有功能性又美观可观的植物进行配置。

六、生态多样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注重生态多样性,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组合,增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昆虫,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1.群植原则:群植是指将同一种或相近种类的植物通过多棵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群。

这样做可以增加植物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感。

群植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空间间隔和形状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疏密搭配原则:园林绿化植物的疏密搭配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效果的要求,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大面积绿地可选择密植,以增加绿意;而道路、广场等区域则选择疏植,以增加视觉通透感。

3.高低错落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的高度变化,使观者在欣赏园林绿化时能够感受到高低错落的层次感。

高低错落可以通过在空间上合理组织植物种植的高度和布局来实现。

一般来说,大面积的高大乔木可以用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而中型植物和矮型植物可以用来填补空白和绿化底层。

4.色彩搭配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园林绿化中的颜色搭配应注重整体的和谐,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般来说,相近色系的植物可以营造出柔和、舒适的氛围,而互补色系的植物则可以创造明快、活泼的效果。

5.功能搭配原则: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必须与其功能相匹配。

不同的园林绿化区域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庭院可以选择花卉乔木,公园可以选择草坪、湖泊等,街头绿化可以选择适应环境和空间的树木和灌木。

在功能搭配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通过遵循上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可以保证植物的合理配置,创造出美丽、舒适的绿化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艺术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增加场地的生机以及改善气候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美观、和谐、功能合理的效果。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或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如花木的萌芽时间、花期时间和挺拔度等。

选择生态环境适合的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的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平衡。

2.色彩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果实颜色等,尽量形成明度对比鲜明、色彩搭配和谐的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色彩组合。

3.尺度原则:植物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熟高度,选择符合园林场地尺度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高度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竖向延伸感,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风格原则: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可以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不同的园林风格对植物的需求也不同,如中式园林风格偏重于樱花、松树等,西式园林风格偏重于玫瑰、康乃馨等。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与园林风格相符的植物,以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功能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绿化、美化、遮挡、防风、净化空气等。

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场地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具有遮阴功能的乔木或灌木,以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6.季节原则:植物的季节变化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不同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特点和花期,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绿意盎然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以及冬季有特色的落叶植物等等。

合理选择植物,可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绿色度过四季。

7.综合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场地特点、空间功能和设计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植物。

园林配置的五项原则

园林配置的五项原则

一、五项原则1、仿—仿生原则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

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见图一)2、多—植物多样性原则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性要求。

3、位—生态位原则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景—景观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见图二)5、适—适地适树原则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二、十八字要领1、显—“好东西”尽可能放在显眼处,彰显价值。

(见图三)2、礼—植物的最佳观赏面,尽可能朝向主视点,必要时还可向主视点微俯5度左右。

3、清—表现一定主题时,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切不可一切都想表达,忌“语无伦次,话不由衷”。

4、渐—树种变化,群落过渡,采用渐变手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巧—尽可能在观赏面反向不显眼处收头。

6、稳—基调树种要明确,在保证上层树冠飘逸的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球类植物使整个林层的重心下沉,求得相对的稳定并控制全局。

7、衡—注意整个画面或空间重量感的均衡。

8、幻—通常把常绿树理解为实,落叶树为虚,注意虚实的结合。

(见图四)9、韵—有些主题可反复强调。

(主旋律)10、律—空间的大小间距,景点的布置等等要有一定的节凑感。

11、变—植物的大小、高低、粗细,常绿与落叶、叶片的大小、质感、色彩和花期以及天际线,林缘线,投影线,要有丰富活泼的变化。

(见图五)12、突—该精处精,粗细结合。

有所为有所不为。

13、借—巧于因借,把好的风景借进园来。

14、挡—用植物遮挡不雅欠美之物。

15、顾—植物搭配需协调,相互间要有顾盼关系。

16、场—空间疏密处理:“密不插针,疏可走马”,“疏密有致,收放自如”。

(见图六)17、错—不等边三角形构图:高低错位、前后左右错位,无论平面布局还是空间处理均须遵循。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一、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1.全景法:通过整体观察和分析,将园林植物按照功能、高低、大小等特点进行布局,力求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2.区域法:根据园林的分区域特点,将不同功能或表现要求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相应的区域,形成不同的景观氛围。

3.点线面法:依据园林设计的空间要求,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布局植物,强调园林的层次感和既有的地形特点。

4.对比法:通过配置不同大小、形状、颜色、质感的植物,营造出对比强烈的景观效果,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吸引力。

5.交错法:在园林内交替配置高低不一的植物,使植物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增加空间层次感。

6.一致法:园林内植物的主题、色彩、形象等方面的风格相一致,形成整体统一的效果。

7.点缀法:通过在园林内设置一些特色的植物点缀,增加整体景观的亮点和趣味性。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1.生态适应性原则:根据园林区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选择适应这些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2.绿化功能原则:根据园林的功能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如净化空气、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

3.可塑性原则:考虑到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选择具备可塑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适应园林的需求变化。

4.可持续性原则:选择长寿命、抗病虫害、耐旱涝等特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延长园林景观的寿命和美观。

5.艺术性原则: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和主题,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强调景观的艺术性和美感。

6.空间感原则:根据园林的空间尺度和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7.生长阻碍原则:在园林内避免配置高大的树木或植物,以防止其对周围建筑物或固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美观、舒适和功能完善。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园林项目和客户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绿化环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环境污染等。

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城市园林绿化更加宜人,也可以增加植物的生长空间,从而提升植物的生长质量。

那么,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原则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分条件等自然环境条件,保持和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树种,如榕树、柳树等,这样可以保持整年绿色,美化城市环境。

而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耐寒的树种,如松树、梧桐树等,这样可以在寒冷的冬季中也能保持一定的绿化景观。

2.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种类,可以适应城市环境的特点,如耐污染,耐干旱,耐盐碱等。

这样可以增加植物的生存率,减少城市园林绿化的维护成本。

比如在城市马路两侧的绿化带中,可以选择一些耐污染的树种,如槐树、杨树等,这样可以在城市交通污染较大的地方也能保持一定的植物生长。

观赏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比如在城市公园的景观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花草景观植物,如月季、牡丹等,这样可以在春夏季节为市民提供美丽的观赏景观。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多样性的植物种类,可以增加城市园林绿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植物配置,这样可以形成层次丰富,多样性的绿化景观。

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方法1. 结合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结合景观设计的原则,根据绿化带的功能定位和周边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配置。

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

之前的大树移植之风,一定程度上违背自然规律,应谨慎对待。

2、植物多样性原则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

3、仿生原则
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

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

这样不仅可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4、文化原则
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在许多文人雅士私家园林中很得宠。

但松、柏则多栽于陵园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树木学学习资料(中远公司李亮)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一、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1、乔木类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类树体矮小(在6m以下),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3、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干。

4、藤木类:能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之蔓性树木,多借助于吸盘(如爬山虎等)、吸附根(如凌霄等)、卷须(如葡萄等)、蔓条(如蔷薇)及干茎本身之缠绕性而攀附它物(如紫藤等)。

5、匍匐类:干、枝均匍地生长。

6、地被类:覆盖地面的植物。

多年生,除少量草本之外,大多一次种植,多年享用;自繁或易繁,成苗率高;青绿期长,在一年内保持绿色覆盖的时间较长;管理粗放,没有精细的人工养护地也能良好生长。

二、按生长速度分类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

三、按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1、风景树(孤赏树):通常作为庭院和局部的中心景物,赏其树型或姿态,也有赏其花、果、叶色等的。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雪松;金钱松;南洋杉;日本金松;巨杉(世界爷)。

2、庭荫树:栽种在庭院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一般多为叶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在冬季人们需要阳光时落叶。

例如:梧桐、七叶树、槐、栾树、朴树、榉树、榕树、樟等。

3、行道树:是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落叶或常绿乔木均可作行道树,但必须具有抗逆性强、耐修剪、主干直、分枝点高等特点。

例如:悬铃木、槐、椴、七叶树、元宝枫、樟、银桦等。

世界五大行道树种: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

其中悬铃木被称为“行道树之王”。

4、花灌木:通常指有美丽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艳丽的果实的灌木和小乔木。

这类树木种类繁多,观赏效果显著,在园林绿地中应用广泛。

花灌木可起到高大乔木和地面之间的过渡作用,来丰富边缘线。

例如:梅花、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月季等。

5、藤本类:具有细长茎蔓的木质藤本植物。

它们可以攀缘或垂挂在各种支架上,有些可以直接吸附于垂直的墙壁上,他们不占或很少占用地面积。

应用形式灵活多样,是各种棚架、凉廊、栅栏、围篱、墙面、拱门、灯柱、山石、枯树等的绿化好材料。

对提高绿化质量,丰富园林景色,美化建筑立面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如:紫藤、凌霄、络石、爬山虎、常春藤、葡萄、金银花等。

6、绿篱树种:绿篱是成行密植,通常修剪整齐的一种园林栽植方式。

主要起着范围和防范作用,也可用来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或作雕塑、喷泉等的背景,用作绿篱的树种,一般都是耐修剪,多分枝和生长较慢的常绿树种。

如黄杨、女贞、珊瑚树等。

也有以观赏其花果为主而不加修整的自然式绿篱。

常用树种有:小檗、铁梗海棠、黄刺玫、珍珠梅、枸桔、木槿等。

7、地被植物:是指用于对裸露地面进行绿化覆盖的低矮灌木或藤木。

如:铺地柏、箬竹、金银花、爬山虎、常春藤等。

8、岩石植物:在岩石园中种植的低矮植物,如:南天竹、六月雪、竹类等。

9、盆栽及盆景:植物种植在盆中来观赏。

盆景要求植株古朴、叶小、生长缓慢、易造型。

如:榔榆、银杏、梅、日本五针松、棕竹等。

10、果木:园林结合生产树种,需要配置合适。

在园林中的果木,管理粗放,游人可以进去活动,是开放式的,又有观赏价值。

如:枇杷、海棠、核桃、柿子等。

11、林木:园林结合生产的树种,一般在风景区,游人去的少的偏僻处,可种松树、栎类等。

12、室内装饰植物:需选择耐荫植物。

棕榈科植物除椰子、刺葵外都耐荫。

13、屋顶花园植物:一般植物根系浅,30—40cm;体量要轻。

如:金银花、竹类、散尾葵等。

四、按观赏特性分类1、赏树形树木类(形木类):雪松、广玉兰、龙爪槐等.2、赏叶树木类(叶木类):银杏、鹅掌楸(马褂木)、五角枫等。

3、赏花树木类(花木类):玫瑰、牡丹、榆叶梅、梅、紫薇等。

4、赏果树木类(果木类):金银木、紫珠、沙棘、石榴等。

5、赏枝干树木类(干枝类):白皮松、白桦、山桃、红瑞木等。

6、赏根树木类(根木类):樟、榕、朴等。

第二章物候期花芽及开花一、物候期的概念及观测意义1、树木的物候期是指植物在一定的环境下,生活周期性变化的起止时间。

2、园林树木的物候观测,除具有生物气候学方面的一般意义外,主要有以下的目的意义:(1)掌握树木的季相变化,为园林树木种植设计,选配树种,形成四级景观提供依据。

(1)为园林树木栽培(包括繁殖、栽植、养护与育种)提供生物学依据。

如确定繁殖时期;确定栽培季节与先后,树木周年养护管理(尤其是花木专类园)催延花期等;根据开花生物学进行亲本选择与处理,有利杂交育种;不同品种特性的比较试验的等。

二、落叶树木周期及每个时期形态学指标1、落叶树木物候主要有以下四个时期:(1)休眠转入生长期这一时期处于树木将要萌芽前,即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往30C以上起,到芽膨大待萌时止。

树木休眠的解除,通常以芽的萌发作为形态标志。

(2)生长期从树木萌芽生长至落叶,即包括整个生长季。

萌芽常作为树木生长开始的标志。

(3)生长转入休眠期秋季叶片自然脱落是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志。

秋季日照变短是导致树木落叶,进入休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气温的降低。

(4)相对休眠期秋季正常落叶到次春树体开始生长(通常以萌芽为准)为止是落叶树木的休眠期。

根据休眠的状态,可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

三、花芽分化类型植物的生长点既可以分化为叶芽,也可以分化为花芽。

这种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1、夏秋分化型:绝大多数在早春和春夏间开花的观花树木,都在前一年的夏秋进行花芽分化。

如:樱花、迎春、连翘、玉兰、紫藤、丁香、牡丹、山茶等。

2、冬春分化型:原产暖地的一些树木,一般秋梢停止生长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即于11月至翌年4月间这段时期中,花芽逐渐分化与形成。

如:龙眼、荔枝,柑橘类的柑、橘、柚等。

3、当年分化型:许多夏秋开花的树木,都在当年新梢上形成花芽并开花,不需要经过低温。

如木槿、槐、紫薇、珍珠梅、荆条等4、年内多次分化型:在一年中能多次抽梢,每抽一次,就分化一次花芽并开花的树木。

如:茉莉花、月季、葡萄、无花果、柠檬等。

5、不定期分化型:热带原产的一些乔性草本植物,如香蕉、番木瓜等。

香蕉吸芽展叶要达到一定叶片数即可分化,吸芽形成参差不齐,花芽分化期也各异。

四、树木开花类别一个正常的花芽,当花粉粒和胚囊发育成熟,花萼和花冠展开,这种现象称之为开花。

1、先花后叶类。

如:迎春花、连翘、山桃、梅、杏、李、紫荆等2、花、叶同放类。

如:苹果、海棠、核桃、先花后叶类中的榆叶梅、桃和紫藤中某些开花较晚的品种和类型等。

3、先叶后花类。

如:木槿、紫薇、凌霄、槐、桂花等第三章园林树木的作用一、园林树木的作用1、空气质量方面吸收CO2,放出02;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

2、温度方面:夏季降温,冬季增温。

3、水分方面:净化水体,增加空气湿度。

4、光照方面:改善光质,保健视力5、声音方面:降低噪音。

6、环境保护方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滞尘;其他防护作用(防止火灾蔓延、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危害、防雪、防浪、防海潮风和盐风);监测大气污染。

二、耐涝、耐旱、既耐涝又耐旱的树种1、耐涝树种:垂柳、旱柳、龙爪柳、榔榆、桑、杜梨、柽柳、紫穗槐、悬铃木属3种、柿、葡萄、雪柳、白蜡、凌霄等。

2、耐旱树种:垂柳、旱柳、榔榆、小檗、枫香、枇杷、火棘、合欢、胡枝子类、紫穗槐、紫藤、臭椿、楝树、黄连木、君迁子、夹竹桃等。

3、既耐涝又耐旱的树种:柳类、桑、柘、榔榆、李类、紫穗槐、紫藤、夹竹桃、乌桕、楝、白蜡、雪柳、柽柳、山胡椒等。

三、耐荫树种华北地区习见乔木耐荫能力的顺序(由强到弱)为:冷杉属、云杉属、椴属、千金榆、槭属、红松、裂叶榆、圆柏、槐、水曲柳、胡桃楸、赤杨、春榆、白榆、板栗、黄檗、华山松、白皮松、油松、风桦、红桦、辽东栎、蒙古栎、白蜡树、槲树、栓皮栎、臭椿、刺槐、黑桦、白桦、杨属、柳属、落叶松属。

四、抗SO2、光化学烟雾、HCl、氟化物的树种1、抗SO2的树种:臭椿、槐、榆树、加拿大杨、垂柳、旱柳、栾树、杜梨、山桃、君迁子等。

2、抗光化学烟雾的树种:银杏、夹竹桃、樟树、海州常山、悬铃木、连翘、美国鹅掌楸等。

3、抗HCl的树种:木槿、合欢、五叶地锦、构树、榆、接骨木、紫荆、槐、紫藤、紫穗槐等。

4、抗氟化物的树种:槐、臭椿、泡桐、悬铃木、白皮松、侧柏、丁香、山楂、紫穗槐、连翘等。

五、华北地区抗综合污染的树种构树、臭椿、榆、皂荚、旱柳、加杨、刺槐、槐、桑、栾树、合欢、山桃、丝棉木、侧柏等。

六、抗风力强和易受风害的树种一般言之,凡树冠紧密,材质坚韧,根系强大深广的树种,抗风力就强;而树冠庞大,材质柔软或硬脆,根系浅的树种,抗风力就弱。

但是同一树种又因繁殖方法、立地条件和配植方式的不同而异。

用扦插繁殖的树木,其根系比用播种繁殖的浅,故易倒;在土壤松软而地下水位较高处亦易倒;孤立树和稀植的树比密植者易受风害,而以密植的抗风力最强。

1、抗风力强的有:马尾松、黑松、圆柏、胡桃、白榆、葡萄、臭椿、槐树、枣树、樱桃等。

2、抗风力弱受害较大的有:雪松、木棉、悬铃木、梧桐、加拿大杨、银白杨、泡桐、垂柳、刺槐、钻天杨、苹果等。

七、具有较强的隔音树种龙柏、圆柏、柏木、雪松、水杉、云杉、柳杉、海桐、桂花、梧桐、鹅掌楸、榕树、樟树、臭椿、珊瑚树、垂柳、女贞、悬铃木等八、抗燃防火功能的树种在地震较多地区的城市以及木结构建筑较多的居民区,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可应用不易燃烧的树种作隔离带,既起到美化作用又有防火作用。

树干有厚木栓层和富含水分的树种较抗燃,抗燃防火树种有:苏铁、银杏、靑冈栎、栲属、榕属、珊瑚树、棕榈、桃叶珊瑚、女贞、红楠、柃木、山茶、厚皮香、交让木、八角金盘、槲树等。

九、水土保持类树种1、乔木类:柳、槭、胡桃、枫杨、水杉、云杉、冷杉、圆柏等。

2、灌木类:榛、夹竹桃、胡枝子、紫穗槐等。

十、单体建筑周边的四个方位的小气候特点及选择树种单体建筑由于建筑物的存在,形成东、西、南、北四个垂直方位和屋顶。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绝大多数坐北朝南的长方形建筑,4个垂直方位改变了以光照为主的生态条件。

1、东面一天有数小时光照,约15:00后形成庇荫地,光照强度不大,不会有过量的情况,比较柔和,适合一般树木。

2、南面白天全天几乎有直射光,反射光也多,墙面辐射度也大,加上背风,空气不甚流通,温度高,生长季延长,春季物候早,冬季楼前土壤冻结晚,春季化冻早,形成特殊小气候,适于喜光和暖地的边缘树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