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二模)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之名著阅读(含答案)

2018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答案版朝阳区6、古典小说中,人物的绰号往往能体现其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
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鼓上蚤时迁……他们都出自《》,作者是。
(2分)6.答案:水浒传施耐庵三、名著阅读(共6分)16. 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请结合下面几则语录中的任意一则,说说你在生活中如何尽孝。
(3分)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②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③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⑤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答:17.小说中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最能突显人物性格。
请结合你读过的名著,选择相关情节,说说其中体现的人物性格。
(3分)答:16.答案示例:选择③句。
孔子认为孝最难得的是对父母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
我总是能够和颜悦色地和父母沟通交流,从不对父母发脾气,这就是我对父母的孝。
(评分标准:共3分。
选择并理解2分,做法1分)17.答案示例:鲁达听闻金氏父女被郑屠欺侮,感到愤愤不平。
他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表现出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的性格特点。
(评分标准:共3分。
情节2分,性格1分)丰台区4.关山难越,更衬托出人的信念坚定,意志坚强。
①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羽为了追寻兄长,②,成为千古佳话。
无论古今中外,攻坚克难、勇闯难关,都是精神力量的体现。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在海底航行时多次遇险,他都能沉着机变地应对,比如③;《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员不畏敌人的酷刑,在狱中坚持斗争,体现了④的“红岩精神”。
(4分)4.(4分)①花木兰②过五关斩六将③潜艇在去往南极途中被困冰下,艇内缺氧,船长指挥大家砸冰自救,最终脱险④英勇无畏评分说明:每空1分。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地理2018.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4 分)2018 年寒假,北京的康同学到东非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从山脚下的 Moshi 镇出发,一周后,于当地时间 2 月 15 日 8:00 成功登顶,当日正值中国春节除夕。
左图为东非地区图,右图为康同学在登山过程中手绘的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康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期间A. 恰逢中国农历惊蛰节气前后B. 登顶时刻恰好看到日出东南地平线C.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 登顶时刻北京的家人开始收看春晚2. 右图信息显示A. 登山线路所在坡向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B. M 区域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常绿阔叶林C.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变差D. 海拔越低,人类对植被开发利用强度越大3. 图所示地区A. 裂谷带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B. 山地多为断块山,山顶岩石主要受风力作用C. 季节性湖泊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山地融雪影响D. 受地势起伏的影响,河流水系形态呈放射状【答案】1. C 2. B 3. D【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山地垂直自然带。
1. 读材料可知,康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于当地时间2 月15 日8:00 成功登顶,中国农历惊蛰节气是春分之前的一个节气,日期为3月5日左右,A错误;读图可知,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日出地方时6时左右,登顶时刻当地时间8:00早已日出,不可能恰好看到日出东南地平线,B错误;登顶时刻当地时间2 月15 日,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纬14°附近)且向北移动,直射点位于当地以南且向当地(南纬3°附近)靠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正确;登顶时刻当地(35°E附近为东二区)时间8:00,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4:00,约为午后2时,春晚还未开始,收看春晚要到北京时间20:00,D错误。
广东省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其贴在指定位置,然后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
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2018北京市东城高三语文二模题及答案

2018北京市东城高三语文二模题及答案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 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题。
材料一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
汉代纸料发明后,出现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觞.。
唐代是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
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新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
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
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
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
制墨业的繁荣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
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
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
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磋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
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喜欢墨又懂制墨,他亲C.殆.尽:“殆”读作“dài”意思是“危险”D.应.运而生:“应”读作“yìng”意思是“顺应”2.下列关于徽墨发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徽墨的发展经历了石墨、汉代丸状墨、唐代歙墨三个阶段B.唐墨以桐油烟为主要原料,墨色黑润,坚而有光,馨香浓郁C.清代徽墨墨雕题材丰富,一块徽墨的装饰图案汇集多种文化元素D.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徽墨坚持创新,不断充实中国文化的内涵3.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明代徽墨蓬勃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A.新原料的应用B.新工艺的使用C.雕刻技术的进步D.文化人士的呼吁材料二作为传统工艺制品,徽墨因其装饰图案文化内容丰富,兼具实用与欣赏功能。
高中语文西城高三二模讲评2018

语文试卷讲评
•一、长文本阅读
• 话题:中国的大桥 • 材料一:施工难题;中国标准;管理理念 • 材料二:速度快;精确测控(技术要求高) • 材料三:国家经济实力;领先世界
•
桥多
天堑变通途
•
山区与外界 中国与国外
•
8.结合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要概括当代“中国桥” 建设发展产生的国际影响。(4分)
之悲(如“乐景衬哀情”、对比、反衬……); 而对其他内容不提及; • 只翻译“好花须映好楼台”和“好风休簸战旗 红”两句,但缺少合理分析。
• “高诗”—— • 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看花还看花”是因急于
见到友人而厌烦眼中不变的景色; • 不能分析出景致的特点,缺乏答题的规范思路:
理解春风一句只翻译,没有分析景的特点。
• (2)有时要整合“类”。内容要是在每个 材料中都有,所以就看你是如何理解题目, 并且分类的。
• (3)要注意“类”间的逻辑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
• 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 ①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
• ②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①我斋戒后准备的食物非常干净,但是您到 了中午还不吃饭。 ②天下的国君都没有才德的,(人们)嫉妒 (嫉恨)您一个人贤明,所以您才会流亡在 外(或:亡了国)。
【主要问题】
• 1. 对作品情感把握不准确 • “陈诗”—— • 希望战争胜利;期盼战争尽快结束,早日归家;
对战争担忧;诗人内心无人理解的孤寂。 • “高诗”—— • 期盼与友人相见的急切、期待;寻友人而得以
相见的喜悦。
• 2. 对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到位 • “陈诗”—— • 普遍抓住上片前两句解说,解读为“杜鹃啼血”
山西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文综5月二模试题含答案

山西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文综5月二模试题(含答案)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高三文科综合命题、校对:颉全宁、郭素英、张玉宝、杜晓瑞、张凤华(2018.5.26)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手工纸制作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宣纸(安徽泾县)、桑皮纸(安徽岳西和潜山、新疆和田)、狼毒纸(藏南、川西德格)、东巴纸(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构皮纸(贵州贞丰、丹寨)、竹纸(四川夹江、福建连城和长汀)等,在不同时期都曾经鼎盛辉煌过。
手工纸制作工艺大都先精选优质植物纤维,经剥离树皮、浸泡、蒸煮、舂捣等制成纸浆,最后晾晒或烘烤成型。
如今我国每年生产的纸9%以上为机制纸。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主要手工纸产地共同的优势区位因素是A.地势较为低平B.植物纤维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太阳光照充足2.各地手工纸制作鼎盛期A.是地球演变史上的暖湿期B.人口迁移最为频繁C.制作地沿岸河流重金属污染严重D.手工纸市场需求量大3.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手工纸制作工艺传承的措施是A.压缩机制纸的产量B.培植优质纤维植物C.以特殊市场为导向D.普及手工造纸技术“茶圣”陆羽曾称赞茶为“南方之嘉木”,一般认为我国西北省区不产茶。
但在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文县成功栽培出优质绿茶——碧口龙井。
“莫道香茗产江南,陇南茶叶美名传”,一次南茶北引的农业实践,让这西北之地竟也有了茶树参差、佳茗飘香。
读下图,完成4-5题。
4.文县成为我国西北省区中为数不多的优质茶叶产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位置B.地形C.光照D.科技5.近年来文县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适宜B.后备土地充足C.市场需求扩大D.生产技术改进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
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
【2014海淀二模】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4.5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①(萌发/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②(一见钟情/情有独钟),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③(相同/略同)。
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买菜的大都是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们使出浑身解.数,在这里“斗智”一番。
就连平素较弱的女性,为了准备一桌丰盛可控的饭菜,一进菜市场,便也仔细地【】蔬菜,麻利地装进大袋小袋……菜市场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
姜昆的相声段子就巧妙地拿“菜市场”说事:“生活就是大白菜,④,内容丰富,层出不穷。
”通俗易懂,又让人忍俊不禁。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走头无路癖好(pǐ)浑身解数(jiè)挑拣B.走投无路癖好(pì)浑身解数(xiè)挑捡C.走投无路癖好(pǐ)浑身解数(xiè)挑拣D.走头无路癖好(pì)浑身解数(jiè)挑捡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萌发②情有独钟③相同B.①激发②情有独钟③略同C.①萌发②一见钟情③略同D.①激发②一见钟情③相同3.对文中的女性形象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精明能干B.持家有道C.世俗小气D.热爱生活4.填入文中横线④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种了一茬又一茬B.吃了一顿有一顿C.品了一遍又一遍D.扒了一层又一层5.有顾客在超市买菜时把大白菜剥得只剩菜芯儿,把芹菜叶子择得干干净净。
2018年海淀二模微写作解题及评分标准-word

微写作评分标准【评价分类】一类卷 8—10分二类卷 5—7分三类卷 1—4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请以“老铁”或“儿子”的视角,为小说《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开头添加一段描写。
要求:与下文衔接自然,想象合理,描写生动。
【解题】1. 表达方式——描写类以一种描写方式为主,或兼用多种描写方式。
可描写傍晚乡村的环境,可描写“老铁”或“儿子”的心理,可描写“老铁”与他人的对话等。
2. 想象合理,不违背小说“规定”的事理,与主题一致。
3. 衔接自然,文从语顺。
4. 叙述视角——第三人称【标杆文】9或10分“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本是写书院的。
老铁不是读书人,但他瞅着村里的白烟一点点飞向蓝天,洗过几只乳白的鹭鸶,慢慢把自己贴上蚕丝状的云絮,笑了。
黝黑的脸上刻出几十道横断山脉,每一道都极深,深得有内涵,有智慧。
他踏上感了冒一样潮湿的泥路,粗布鞋放得很轻,路边桃花仍自顾自地一瓣一瓣缓缓翻腾、降落。
路边黄狗慵懒地嗅着野草,不时摇摇茸尾巴,似乎没有老铁这人的存在。
他在门槛上蹭蹭鞋底的泥,径自走向衣柜,翻出来一套陈旧的农家衣裤,等着儿子“啪啪”地走回来。
评语:开笔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老铁” 肖像描写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与下文衔接紧密自然。
语言表达颇有文采。
9或10分“喂,爸,我晚上家去一趟,出席个活动。
”老铁“嘿”了一声便把电话挂了。
旁边的邻居招呼:“呦,儿子晚上回来吧?你儿子可是出息了,都当上领导了,晚上来我这儿吃吧,学习学习。
”老铁强笑了一下,“不了。
”没什么精神地答了一句。
老铁转身走进屋里,从壁橱中拿出渔具和农家衣裤,与自己的那套摆在一起,在门口放上铜壶,杯里放上茶叶,盛一勺清凉的泉水,“哗”的倒入杯中,水溅在烧的极旺的炉子上,发出令人“触目惊心”的嘶啦声,老铁倚墙而坐,半眯着眼睛,靠在土墙上。
评语:人物对话描写合情合理,动作描写具体,与情节衔接自然。
表达较生动。
8分老铁吃过了晚饭,走出了屋子,看着天边挂着的红色太阳,想着些什么,脚边的狗懒洋洋地卧着,享受着温暖的斜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8.5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
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
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
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
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
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
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
这份长情的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
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
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
更多的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
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
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
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
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
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
于是寒暄和问候中,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景,让我们感到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让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的人生。
(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B.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C.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D.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2.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悄无声息:“悄”的意思是“没有声音”,读音为“qiǎo”B.炫目:意思是“光彩夺目”,也可写作“眩目”C.并无二致:意思是“没有多大区别”,近义词是“相差无几”D.寒暄:“暄”是“温暖”的意思,“寒暄”不可写成“寒喧”3.请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
(5分)材料二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市场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达1650亿至1700亿美元,并在2022年前达到2300亿至2350亿美元的规模。
如果预测成真,五年后的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超过现今全球150个国家的GDP。
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到后来的FC红白机、街机、PlayStation、PC机、智能手机,电子游戏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却势如破竹,以其独特的魔力成为了电子设备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
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
“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多媒体、传感器、人机交互、网络、立体显示以及仿真等多种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
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中。
比如,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玩家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装具”。
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
当虚拟现实技术日益普及之后,所有二维的屏幕都能非常轻易地被“虚拟现实”系统替代,多自由度、多感官通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刺激,将为大脑营造出极近真实的幻觉,它将可以放大并操控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感官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不再是那个被隔离在内容之外的观看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可以瞬间参与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者踏入一片静谧的丛林,又或者站在一颗遥远荒芜的行星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复制、创造外部世界对人类感官的刺激信号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辨了,这时人类将更难以区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
(取材于阿莫、骆立玛等的相关文章)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开始,电子游戏就向虚拟现实一路狂奔,势如破竹。
C.小说《三体》描述的玩家浸入式的使用体验,需要借助多种科学技术来实现。
D.虚拟现实技术为人的大脑营造极近真实的幻觉,这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困惑。
5.材料二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体验,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C.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材料三对于我们的先祖来说,未来如迷雾中的山林一般,不向世人显露真容。
但如今这个时代,未来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大家看到的未来没有什么区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驱动之下,意识以数据的形式存在。
数字化生存的远景,意味着人类所向往的终极自由之境建筑在虚拟之上。
1969年克兰罗克教授把两部电脑连接起来,创造了名为阿帕网的互联网雏形,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
数十年间,从0到1的数据洪流改变了历史的河道,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堤坝冲击得千疮百孔。
数据化是一切的归宿,沿着沟通数字化——体验数字化——肉身数字化的路径,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
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
关于体验数字化,除了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浸入感更加逼真强烈以外,还可以畅想这样的情景:人们足不出户,只要点击手机上的购物网站APP,就会身处一个可以互动的全息影像世界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虽非实物,但却可以看到,感知,触摸。
总之在现实世界里人类的一切真实感受,都在这个影像系统里得到了完美的模拟,甚至可以做到试吃试用。
肉身的数据化,是现实世界的尽头。
社交、购物、健康,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
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____。
数字化构筑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人类现实生存的一种延伸,所以它必须遵守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
在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中,人类仍应该始终坚持用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来守护人的心灵,促使人性向上、崇善和求美。
(取材于马钺等的相关文章)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由实入虚的大迁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意识最终以数据的形式存在B.它自互联网雏形诞生时就开始了C.人的一切行为和感知都会迁移到互联网上D.目前沟通数字化和体验数字化已全部实现7.下列填入材料三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景区 B.学校 C.矿场 D.住宅8.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回答电子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哪些联系。
(6分)①者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议官,从官长上殿,乃越次.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盖以‘霸’次‘王’也。
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
”上颔.之。
异日复进讞,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官对:“任满,已出外官。
”上遽指挥中书与在京差遣,除三司检法官,俄擢三司判官,庆历中,遂入相。
(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上:指宋仁宗。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刁绎亦不谕.其由谕:告诉,告知B.明年除.馆阁校勘除:任命,授职C.乃越次.对日等次职位次:等次,职位D.上颔.之颔:点头,指同意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令可知其.孰能讥之乎B.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甚器重者方.召一饭C.或云乃.天章阁待制杜杞也今乃.不读其诗D.乃往见文肃而.问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为之延誉于是为他传扬声誉B.简重少所许可简静持重,(对人)少有称许、肯定C.诗中得无激触否诗中恐怕没有什么地方激发、触动他吧D.盖以“霸”次“王”也大概是因为把严苛的执法放在宽仁的王道之后了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②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
13.根据文意概括回答蒋堂和宋仁宗是如何察人的。
(4分)1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盛文肃对夏有章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并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看法。
(5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严羽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②去,琼琚玉佩鹓③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④。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
②天上,指朝廷。
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16.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