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梁仲用默斋说王守仁[注]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

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

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

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

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

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

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

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故诚知耻,而后知默。

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

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

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

“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

故善默者莫如颜子。

“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

“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而默之道至矣。

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

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

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A.也B.者C.乎D.矣22.对第②段中“四伪”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无知而又自我欺骗,是默之愚。

B. 用不言来讨好他人,是默之狡。

C. 借沉默来窥视他人,是默之诬。

D. 外表沉默内心狠毒,是默之贼。

2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A. 仁者言语迟缓,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沉默。

B. 仁者言语中肯,不是自认为沉默就拥有沉默了。

2018届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8届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7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8.4)(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下阕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柳岸,晓风残月(如多答“今宵酒醒何处”,不扣分)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2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______________,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9题。

(17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2018年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8年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7 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8.4)(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泰伯》:“,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9 题。

(17 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

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二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 25—29 题。

(12 分)《胡宗元诗集》序【北宋】黄庭坚①士有抱青云之器,而陆沉①林皋之下,与麋鹿同群,与草木共尽。

独托于无用之空言,以为千岁不朽之计。

谓其怨邪?则其言仁义之泽也;谓其不怨邪?则又伤已不见其人。

然则,其言不怨之怨也。

②夫寒暑相推,草木与荣衰□,庆荣而吊衰,其鸣皆若有谓,候虫是也;不得其平,则声若雷霆,涧水是也;寂寞无声以宫商考之,则动而中律,金石丝竹是也。

维金石丝竹之声,《国风》《雅》《颂》之言似之;涧水之声,楚人之言似之;至于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③今夫诗人之玩于词,以文物为工,终日不休;若舞②世之不知者,以待世之知者然。

然其喜也,无所于逢;其怨也,无所于伐。

能春能秋,能雨能旸,发于心之工伎而好其音,造物者不能加焉。

故余无以命之,而寄于候虫焉。

④清江胡宗元,自结发迄于白首,未尝废书,其胸次所藏,未肯下一世之士也。

前莫挽,后莫推,是以穷于丘壑。

然以其耆老于翰墨,故后生晚出,无不读书而好文。

其卒也,子弟门人,次其诗为若干卷。

宗元之子遵道,尝与予为僚,故持其诗来求序于篇。

自观宗元之诗,好贤而乐善,安土而俟时,寡怨之言也。

可以追次其平生,见其少长不倦,忠信之士也。

至于遇变而出奇,因难而见巧,则又似予所论诗人之态也。

其兴托高远,则附于《国风》;其忿世疾邪,则附于《楚辞》。

后之观宗元诗者,亦以是求之。

故书而归之胡氏。

【注释】①陆沉:无水而沉,喻隐居。

②舞:玩弄,戏侮。

25.对第①段中的“不怨之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 分)A. 既要表现才华无所用的悲哀,又要表现隐逸山林的快乐。

B. 放弃建功立业的雄心,只能借助诗文实现生命不朽的无奈。

C. 即使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愁怨也要保持平心静气的超然。

D. 才德之士选择隐居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生不逢时的无声控诉。

26.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也B.耳C.矣D.焉27.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解题说明)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解题说明)

2018年奉贤区高三第二学期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卷(2018.4)(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泰伯》:“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下阕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______________,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9题。

(17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徐汇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

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②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

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

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

”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③后关羽讨樊,稍撤备兵。

蒙遂到南郡,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

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其操心率.如此⑵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⑴及简.日,陈列赫然()A. 选用B. 分辨C. 倨傲D. 检阅⑵蒙勒.前锋,亲枭就首()A. 统率B. 强制C. 约束D. 勾画17.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18.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B.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奉贤区第二学期调研测试(二模)高三语文试卷(2018.4)(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泰伯》:“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下阕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______________,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9题。

(17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2018年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

2017 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8.4)(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泰伯》:“,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9 题。

(17 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

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8.4)(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泰伯》:“,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9 题。

(17 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

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

我的生日。

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

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

……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

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②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

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

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波兰和英国,到蛮荒的特里布恩德岛;费孝通之所以是费孝通,是因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学院,偕同妻子双双去了大瑶山……为什么这些人类学家非要这样实践他们的人生?要把他们的青春耗费在遥远的穷乡僻壤?马林诺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里,忠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困惑,他面对过的压抑、无聊、无所适从,也是其他人类学家面对过的。

然而,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坚信,田野生涯里的种种忧郁,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正是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的发挥。

所以,这里的“我”是“自己”,但不单指个人,而指人生活在其中的“自己的文化”。

做一个人类学家,首先要学习离开自己的技艺,让自己的习惯和思想暂时退让给他对一个遥远的世界的期望。

像李白说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在别的世界里体验世界的意义,获得“我”的经验,是现代人类学的一般特征。

④“离我远去”的技艺有多种。

一些人类学家要求自己身心都要离开自己的文化一段时间,另一些人类学家则通过他人的间接描述来“神游”于另外一个世界。

作为集体的人类学家共同体,区别于其他思考者的特征,正是一种文化精神意义上——而不单是个体肉身意义上——的“离我远去”。

不是说人类学家要抛弃自我,成为疯子,而只是说人类学家的“自我”表达的是一种“非我..”的艺术,这种艺术使人类学家获得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经验,使人类学家能够比较“移情”地觉悟到自己的文化的局限性。

⑤人类学家离开自我的途径,有的是时间的隧道,有的是空间的距离。

他们去的时间,是已经流逝的过去;他们去的空间,是一个“非我”的世界。

因而,人类学家不以肉身的离去为目的,他们带着自己的心灵,超越自己的文化,领略人如何可以是人同时又那么不一样。

人类学家不一定要追求对遥远的文化的求索,不少人类学家也从事本土文化的研究。

在本土研究中,“离我远去”的意思,转化为与自己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暂时陌生感,转化为一种第三者的眼光,它让我们能站在“客人”的角度来对待“主人”——我们本身。

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类学家的肉身没有被自己搬运到别的世界中去,但他们的心灵却必须在一个远方寻找自我反观的目光,在一个想象或实在异域中寻找他者相对于“我”的意义。

⑥近代以来,人类学家要培养的那种“离我远去”的习惯,针对的是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现代性。

他们希望从被观察的边缘人群的“当地观点”出发,来展示众多与近代的世界不同的小小世界,体会这些“小传统”的力量,从而反观逐步渗透到整个世界的“大传统”——现代观念体系,我们将这里追求的东西叫做“文化的互为主体性”。

选自《人类学是什么》4.对第①段中引用马林诺夫斯基日记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人类学家在研究中会遇到的困境。

B.表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家都会“离自己远去”。

C.灰暗的笔下流露出人类学家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困惑哀怨。

D.引出下文所有人类学家走上人类学研究道路的客观原因。

5.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凡都”的表述是否矛盾?(3分)6.第④段中加点词“非我”的意思是。

(2分)7.对“离我远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费孝通的田野工作属于“离我远去”的技艺中身心都离开的类型。

B.“离我远去”能力的养成必然让人类学家经历一段不适应的过程。

C.不管是通过时间还是空间,“离我远去”的关键不在身体而在心灵。

D.本土研究中人类学家的“离我远去”是指去到由想象产生的异域。

8.综观全文,概括人类学家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价值。

(3分)9.阐释第⑥段中“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内涵,并推测人类学追求“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目的。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

(15 分)多闻草木少识人王开岭某种意义上,没有人真正看过一朵花。

①住海淀区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植物园。

②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一件事,它反复地、一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真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

③逛香山,则为消焦灼、蓄元气,更为避世。

躲开车马鼎沸的聒噪、高楼大厦的逼视、远离骨骼与骨骼的撞击、欲望与欲望的火并、脏口与脏口的对骂……草木乃最安静、最富美德的生物,也是肉体最伟大的保姆:献花容以悦目、果茎以充腹、氧气以呼吸、林荫以蔽日,还承接人之垃圾和秽物……没有草木,我们真是一秒也活不成。

④香山植物园最大魅力是阔,阔得足以让人忽略其败笔:院墙和门票。

除山风浩荡、野趣丰饶、地气充沛,它还有个好处:人寡。

⑤人寡,则幽,则清,则定。

不过,颇为尴尬的是,面对妖娆花木,我竟无法叫出她们的名字。

成千上万的她们,我所识者寥寥。

爱慕,却不知称呼;惊艳,却无从指认。

甚至无法转述她们的美,炫耀我的眼福。

⑥其实何止于我,翻翻书报,“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懒汉比喻和无知之说比比皆是。

曾见一位母亲带儿子在园子里玩,童声一连串地问“妈妈,这叫什么”,我清楚地听见萱草被说成了马兰、蜀葵被说成了木槿、鸢尾被说成了百合、茑萝被说成了牵牛,其它我也说不出了……末了,年轻的母亲被逼得声音越来越低,嗫嚅不清了。

⑦我把此事告诉一朋友,大发感慨:现代人熟记的人名多不胜举,尤其演艺明星,所识草木却可怜至极,真是奇怪!过了几天,收到朋友一赠书——《野花图鉴》。

还有一条短信:“每次看到‘全草入药’几个字,我都肃然起敬!”果然,翻开该书,几乎每条注释中,皆见“全草入药”四字。

⑧草木深深,福佑其中;花果累累,生之有养。

我想,若有一日,自己被发配荒野,携一卷《本草纲目》,也就能活下去,芥命无忧了。

若再奢侈一点,容我多带一本书,该是什么呢?无疑是《诗经》了。

⑨在我眼里,《诗经》乃性灵之书、自然之书、童话之书,更是照亮精神之书。

我想,从古到今,即使只有这么薄薄一册,华夏文化也堪称灿烂。

后人若能承先民衣钵、循童年心性,文明又何尝堕落至此?扔掉《诗经》,遗弃它的纯真精神,背叛它的诗意逻辑和生存美学,乃悲剧之始。

⑩《诗经》伟大在哪儿呢?夫子看得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即纯洁、烂漫,即清澈、雅正。

最后,又似乎想起了什么,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⑾这是我极欣赏的一句话,也是酷爱《诗经》的一大理由。

⑿它确是一部生物百科全书。

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对《诗经》里的物类作了详解,计草本80种、木本34种、鸟类23种、兽类9种、鱼类10种、虫类18种,共动植物175种。

而据台湾学者潘富俊统计,《诗经》藏有草木160种,比陆机统计的多出许多。

⒀张爱玲读《诗经》,很为里面的情爱男女“怎么这样容易就见着了”而欢欣、兴奋得脸通红。

胡兰成则解释:“直见性命,所以无隔。

”不愧为情事大师,一语道破。

⒁《诗经》里的美丽欢爱,正因人之心性和大自然息息相通,人之情思和旷野一样率真、赤裸。

天光明澈,心静如水,无泥沙拖累,无城府之深,故彼此认出、相互照见即简易得多、笔直得多。

哪像今人这般诡秘周折?⒂什么叫“天地作合”?《诗经》里慢慢找。

懂得天地,方懂男女。

⒃最后,我想对孩子说一句:多闻草木少识人。

⒄这年头,名人的繁殖速度比细菌还快,都急疯了。

草木润性,浮尘乱心。

这个信息爆炸和绿色稀缺的年代,即便“少识”,业已识多;即便“多闻”,已然寡闻。

10.第②段作者写自己迷恋动物园的意图是。

(3 分)12.有人曾评价王开岭的文章“浪漫而冷峻”,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4 分)13.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多闻草木少识人”的深刻意蕴。

(5 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

(8 分)江夜【清】吴锡麒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

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

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

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

14.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1B.2C.3D.415.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自然清丽B. 沉郁顿挫C.豪放飘逸D.平淡质朴16.请结合全诗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4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4 题。

(18 分)①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

武德初,除陈仓尉。

部人有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无礼,县莫能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