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简介

合集下载

莫言及作品简介分析

莫言及作品简介分析

创作年表
•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 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 《售棉大路》并被 《小说月报》转载。秋, 在 《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 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孙在一 篇短文中说这篇小说有一种空灵之感 。
• 这部小说完全是以一种喜剧性的话语方式 来展示悲剧性的精神内涵,且悲与喜在小 说中都叙述得浓彩重抹、登峰造极。这种 两极化的高度整合,不仅体现了莫言高超 的叙事技能,也表明了《檀香刑》绝不是 一般意义上对传统小说创作模式的复归, 它是莫言在沉入民间之后,以自己特有的 艺术生命在激活民间话语的过程中所暴发 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是莫言对中国当 下先锋文学的再度开拓。
剧情介绍
• 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 故事。 • 我奶奶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 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 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奶 奶始终不吭声。奶奶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熬 发生了感情,而余也就是后来的我爷爷。不久, 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我奶奶劝住了 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劫走了 我奶奶,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我奶奶赎了 回来。但我爷爷看到我奶奶头发凌乱,非常生气, 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 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我奶奶,我爷爷才罢休。我 爷爷在刚酿好的高梁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 粱酒的味道格外好,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 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 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 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 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 作。6岁进校读书,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 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 “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 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 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及作品简介汇总

莫言及作品简介汇总

•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 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至解放 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 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 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 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此后 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 福克纳和哥 伦比亚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影响。
•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 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 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 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 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 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 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 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 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 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 彩。
• 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 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秋天,得到 军艺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赏识,进 入该系学习。 • 1985年春,在《中国作家》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 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 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 《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 《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 (北京文学)、、《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 《大风》(小说创作)、《三匹马》(奔流)、 《秋水》,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 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中篇小说《欢乐》在 《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发表,受到批 评,事过多年,始有作家和评论家对该作 得新评价。秋天,中篇小说《红蝗》发表 ([收获]三期),该作因强烈的个性风格和 大胆和亵渎精神,连号称新潮的评论家也 不能接受,纷纷著文批评。也是多年之后, 才有评论家对该作发出了另外的声音。

莫言与《蛙》资料

莫言与《蛙》资料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6年3月5 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一 个农民家庭。1981年开始小说创 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 系学习。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 意。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 高粱》,反响强烈并使他享誉文 坛,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 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 名。一夜之间,《红高粱》红遍 大江南北。其后一发而不可收, 陆续发表了《高粱酒》《狗道》 《高粱殡》《狗皮》《奇死》等 系列中篇,最后合为一部《红高 粱家族》。
她将“数千名婴儿接到了人间”,也“将数千名婴儿送进了地狱” 自己“手上沾着两种血,一种是芳香的,一种是腥臭的”
姑姑为什么最后嫁给郝大手?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期待着姑姑嫁人,姑姑与王小倜的那段经历
曾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但结局却无比凄凉,后来她与杨林的事 虽然不如与王小倜那样符合我们的理想,但杨是高官(后来当了县委 书记),也算差强人意。即便她嫁给痴迷她的秦河,也比这郝大手 (强)……”
“姑姑说,计划生育是国家大事,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
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我万心为国家
的计划生育事业献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什么是大道理?计划生育,把人口控制住
就是大道理。我不怕做恶人,总是要有人做恶人!”
“即便是真有地狱我也不怕!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二)“蛙”的象征寓意
“在我的印象中,姑姑胆大包天,这世界上似乎没有她怕的人,更 没有她怕的事。但我和小狮子却亲眼见到她被一只青蛙吓得口吐白沫、 昏厥倒地的情景。” “蛙”意象在叙事中一出场便径直指向我姑姑万心的内心世界。
莫言:《蛙》的寓意是生育。“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生 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莫言(讲话故事及部分作品简介)

莫言(讲话故事及部分作品简介)

莫言十个关键词
1.【先锋】 莫言是至今仍然保持着八十年 代开始兴盛的先锋主义文学精神的少数中国作 家之一,始终不懈地在探索新的、不同的表现 方式。因此,在开拓小说写作疆域和叙述形式 上,莫言是走在最前列的一员。 2.【想像】 莫言的小说尽管处理的都是现 实和历史的事件,但并不拘泥于客观写实。在 种种奇诡想像的领域里,莫言所抵达的心理真 实比现实更加真实。这也就是诺贝尔授奖词里 所说的“幻想与现实的融合”。
2011年8月,长篇 小说《蛙》获第八届 茅盾文学奖。
莫 言
小说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 ,以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贴近生活的 史诗般叙述,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 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 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 巨而复杂的路程。 从整体来看,《蛙》共分五部,分 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 五封信引出,从不少地方可以推断,《蛙 》中五封信的接收者“杉谷义人”应是当 代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此外,《蛙 》的第五部是一部戏剧,写作剧本的参照 对象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这种 信件、小说及戏剧熔于一炉、天马行空般 的讲述方式在当代中国小说中比较罕见。
2006年 出版第一 部章回小说《生死疲 劳》获颂福冈亚洲文 化大奖。 2008年 《生死疲 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 首奖。
莫 言
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 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 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小说的主人公之 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 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 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从不同 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
莫言十个关键词
7.【暴力】 莫言曾经被诟病为渲染暴力(从《红 高粱家族》到《檀香刑》),但历史和现实的暴力其 实远远超过了他小说描写的程度,莫言只不过是把它 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我们不愿 看到的,被掩盖的真实。 8.【民间】 莫言早期的作品,如《红高粱家族》、 《食草家族》,与“寻根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书写乡村文化和原始的生命力。《檀香刑》、《天堂 蒜苔之歌》等也融合了民间说唱文艺的样式。而《生 死疲劳》有着鲜明的民间信仰和传说的源头。

《莫言最全介绍》课件

《莫言最全介绍》课件
莫言在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 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莫言评价
文学评论
莫言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备受学者和评论家的赞誉。
站在历史之巅
莫言的作品拓宽了中国文学的边界,成为时代的象征。
莫言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莫言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民众命运,给人们带来思考。
结束语
1 评价与思考
莫言的创作让我们思考人性、历史和社会。
莫言对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有深刻的剖析。
3 民间传说
莫言运用民间传说和神话元素,曲折动人。
4 独特叙事风格
莫言的叙事风格独特,引人入胜。
莫言影响
中国文学现状
莫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激发了更多作家的创 作灵感。
世界文学影响
莫言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推动了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 播。
个人风格的创新
《莫言最全介绍》PPT课 件
莫言是中国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而广受赞誉。 本PPT将全面介绍莫言的生平、文学成就、影响和评价,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这位伟大的作家。
莫言简介
生平概述
莫言生于1955年,中国当代作家。
文学成就
莫言是中国文坛的重要代表,作品广受赞誉。
获奖经历
莫言多次获得重要文学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
2 后记及推荐阅读
了解更多关于莫言的生平和作品,请阅读相 关材料。
莫言作品
《红高粱家族》
描写中国农村家族的动人作品。
《丰乳肥臀》
通过女性生活经历展现社会变革。
《蛙》
探讨基因突变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生死疲劳》
探讨生命与死亡的哲学小说。《檀香Biblioteka 》聚焦历史时期的家族悲剧。

莫言的介绍及成就

莫言的介绍及成就

莫言的介绍及成就【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生平简介莫言(1955- )山东高密人,原名管谟业。

中国当代作家,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更是备受文坛关注。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子,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

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

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

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莫言简介2

莫言简介2

莫言简介莫言简介: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人物介绍莫言[1-5]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6]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在河北举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10位各领域的文化精英荣获“2012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

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某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导读:本文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莫言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以一系列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等复杂情感的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 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名人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价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

他的小说都很长,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

” “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如果只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

”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

”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研究中国文学的著名教授霍尔德·戈德布拉特曾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还将莫言与狄更斯相提并论,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很宏大、大胆、风格华丽、神奇、有力,而且都传递了道德信息。

阎连科:这是对中国文学30年大发展的肯定,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这表明了中国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提升。

这个奖项对莫言来说是公正的,他的作品多,并且优秀,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何向阳:莫言创造力旺盛,想象力丰富,每部作品都不重复,具有探索精神,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家。

从《红高梁》到《丰乳肥臀》,再到《蛙》,莫言一步步走来,他一直在写故乡的亲人。

他的作品始终贴近土地,他是一个忠诚于故乡和文字的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