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断》书籍简介

合集下载

《书断》(全文)唐张怀瓘撰

《书断》(全文)唐张怀瓘撰

《书断》(全文)唐张怀瓘撰书断张怀瓘书断序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

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夫所由远矣。

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

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

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

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精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

尔其初之微也,盖因象以瞳眬,眇不知其变化。

范围无体,应会无方。

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

合冥契,吸至精。

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

尔其终之彰也,流芳液于笔端,忽飞腾而光赫。

或体殊而势接,若双树之交叶;或区分而气运,似两井之通泉。

庥荫相扶,津泽潜应。

离而不绝,曳独茧之丝;卓尔孤标,竦危峄之石。

龙腾凤翥,若飞若惊。

电烻<火霍><火蒦>,离披烂熳。

翕如电布,曳若星流。

朱焰绿烟,乍合乍散。

飘风骤雨,雷怒霆激,呼吁可骇也。

信足以张皇当世,轨范后人矣。

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

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

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

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

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是之谓也。

使夫观者玩迹探情,循由察变,运思无已,不知其然。

瑰宝盈瞩,坐启东山之府;明珠曜掌,顿倾南海之资。

虽彼迹已缄,而遗情未尽。

心存目想,欲罢不能。

非夫妙之至者,何以及此?且其学者,察彼规模,采其玄妙,技由心付,暗以目成。

或笔下始思,困于钝滞;或不思而制,败于脱略。

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受之于心。

虽自己而可求,终杳茫而无获,又可怪矣。

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

神将化合,变出无方。

虽龙伯挈{敖黾}之勇,不能量其力;雄图应箓之帝,不能抑其高。

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

张怀瓘《书断》史论成就管窥

张怀瓘《书断》史论成就管窥

三卷的体例加以转录。宋朱长文编《墨池 州)人,生卒年不详。按元末明初陶宗 作《二王等书录》中所署,其作于“乾元
编》亦全文收录此书。此后,历代的书学 仪《古刻丛钞》所载《唐故宣义郎侍御 三年五月”,即公元760年6月,怀瓘当
文献,亦屡有转录、节录或引用阐发。清 史内供奉知盐铁嘉兴监事张府君墓志铭 卒于此之后,或卒于代宗时期,享年当在
《书断》为行卷,干谒苏晋、王翰两位权 年)、《二王等书录》(成书于公元760 的演进以及书法美的形成与发展,这深刻地
臣[6],是其时张应仍未出仕。从“选材于弃 年)、《玉堂禁经》《六体书论》等作,以 体现出张怀瓘写作此书“芟夷浮议,扬摧古
木,擢臣于翰林”来看,怀瓘或许是以善书 《书断》体量最大,成就也最高。
《书断》之为义也,闻我后之所好,述 己的特点。书中除记载书家的字号、官职和
所著《画断》中的一段话:“集贤校理张怀 古能以方之,不谓其智乎。较前人之尤工, 大致经历外,还记载了其擅长的书体和主要
瓘云……”可知张怀瓘还曾官集贤校理。集 陈清颂以别之,不谓其白乎。体物备象,有 书法成就,并给予一定的评论。这些材料有
作论(包含有关艺术家、艺术作品、创作过
书法品评著作的体例达到完备。《书断》也
《书断》的书法理论成就,主要体现在 程等方面的理论)、习学论等,虽然并不十
按照《书品》的方式将书家分作三个大的等 以下几方面:
分完备、充分,但与前代的理论著述相比,
级,基本保留了品评著作的大致框架,不同
一是《书断》在总结前人有关书法 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与稍早一点的孙过庭
2020/05 No.219
张怀瓘《书断》史论成就管窥
文 _ 张世吉 邵军
中国传媒大学
内容提要:唐代张怀瓘的《书断》是一部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著作,相当于一部书法通史。《书 断》的出现,标志着书画品评体著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体例特征和品评事件,体现出书法品 评体理论体系的新高度。张怀瓘在《书断》中从“自然”的理论出发,谈到了与书法有关的一系列 问题,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理论认识,在唐代书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张怀瓘;《书断》;书法理论

「唐」张怀瓘:《书断》

「唐」张怀瓘:《书断》

「唐」张怀瓘:《书断》闻是书画 2017-04-23 09:03:46张怀瓘书法张怀瓘·书断张怀瓘(guàn),中国唐代书画理论家,活动于开元时,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人。

曾官鄂州司马,开元中任翰林院供奉。

工书,擅长真、行、小篆、八分。

著有《书议》1卷,品评真、行、章、草4体及各家的等第,并兼论各种书体的作法;《书估》1卷,评价书法的价值;《书断》3卷。

此外尚著有《文字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等,均为书法理论著作。

又著有《画断》,是评论绘画的著作,已佚。

书断序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

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夫所由远矣。

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

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

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

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精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

尔其初之微也,盖因象以瞳眬,眇不知其变化。

范围无体,应会无方。

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

合冥契,吸至精。

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

尔其终之彰也,流芳液于笔端,忽飞腾而光赫。

或体殊而势接,若双树之交叶;或区分而气运,似两井之通泉。

庥荫相扶,津泽潜应。

离而不绝,曳独茧之丝;卓尔孤标,竦危峄之石。

龙腾凤翥,若飞若惊。

电烻<火霍><火蒦>,离披烂熳。

翕如电布,曳若星流。

朱焰绿烟,乍合乍散。

飘风骤雨,雷怒霆激,呼吁可骇也。

信足以张皇当世,轨范后人矣。

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

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

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

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

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唐张怀瓘《书断》互动百科

唐张怀瓘《书断》互动百科

唐张怀瓘《书断》互动百科又称《书断》书学论著。

唐代张怀瓘著。

三卷。

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十体,各述其源流,并加赞文,于各体原委辨论颇精。

中、下卷分神、妙、能三品,录古来能书者八十六人,各列小传。

传中附录,又得三十八人,征引繁博,颇多佚闻。

传世主要有《法书要录》本、《墨池编》本。

《书断》 - 内容简介中国唐代品鉴、评论书法家和书法的著作。

张怀瓘著。

张怀瓘,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人,曾官翰林院供奉,另著有《书议》、《书估》、《文字论》、《六体书论》、《画断》等。

《书断》3卷,创稿于开元甲子(724年),脱稿于开元十五年(727年)。

上卷记述10种书体的源流和发展变化历史,中卷和下卷按神、妙、能三品评品书法家,每品又以书体分述,总共列神品25人、妙品98人、能品107人,诸品均以人列传,按时代先后为序编排。

传记征引繁博,资料丰富。

书后还有《总论》1篇。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录该书全文。

《书断》 - 简述《书断》上卷叙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10种书体的源流和发展概况,每体都有一编赞,实际上是比较系统地论述字体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中卷和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以书体分论。

神品25人(除各体重复外,得12人),妙品98人(除各体重复外,得39人),能品107人(除各体重复外,得35人)。

前列姓名,后为小传,传中又附录38人。

各品诸小传以时代为次序,全书最后有《总评》一篇,创稿于开元甲子(724),脱稿于丁卯(727)。

诸传征引繁博,资料丰富,自谓“不虚美,不隐恶,近乎马迁(司马迁)之书也”,可见作者撰写态度是比较严肃的。

唐张彦远编辑《法书要录》,辑录这部书的全文,可见此书在唐代已得到重视。

近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谓此书征引繁博,颇多佚闻,其评论亦极有斟酌。

《书断》 - 背景资料重要的一篇文献《书断》是书法史上重要的一篇文献,尤其对于书体、书家和主要作品做了简明系统的介绍。

书断 张怀瓘

书断 张怀瓘

《书断》(唐张怀瓘)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

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出羊欣《笔阵图》)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

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

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

”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书断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书断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书断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书断”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书断三卷。

唐张怀瓘(生卒年不详)撰。

张怀瓘,海陵(今江苏泰州)人。

尝为鄂州司马,后官至翰林供奉。

张怀瓘是唐朝颇有盛名的书法家,工真、行、草书,兼善小篆和八分书。

张氏曾自高矜饰,谓真书、行书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书欲独步数百年间。

其书迹亡佚,流传着作有《书断》、《书议》、《书估》、《评书药石论》、《古文大篆书祖》、《六体论》、《用笔十法》等,尚有精确评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各自优劣的《画断》。

《书断》共包括上、中、下三卷,尽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姓名。

上卷集中列录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体,各述其源流,继之以“赞”,最后是一篇总论。

中卷和下卷尽叙神、妙、能三品,每品之下又以书体分别。

其中中卷录神品、妙品、下卷录能品。

“神品”列大篆、籀文、小篆、隶书、行书、章草、飞白、草书八种书体,计二十五人,除重复外,得十二人。

“妙品”列古文、大篆、八分、隶书、行书、章草、飞白、草书八种书体,计九十八人,重复除外,得三十九人。

“能品”列除籀文外之九种书体,计一百零七人,重复除外,有三十五人。

是书共录古今书法家八十六人,后列小传,传中附录又有三十八人。

小传记述颇详,征引繁博,颇多轶闻;评论公允精当,极为斟酌,“能品”之后附有总评。

张彦远之《法书要录》全载其文,清代亦以之为精鉴之作。

是书有《百川学海》本、《法书要录》本、《格致丛书》本、《说郛》宛委山堂本、《四库全书》本,各本有的仅题一卷,有的题四卷。

「唐」张怀瓘:《书断》

「唐」张怀瓘:《书断》

「唐」张怀瓘:《书断》张怀瓘书法张怀瓘·书断张怀瓘(guàn),中国唐代书画理论家,活动于开元时,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人。

曾官鄂州司马,开元中任翰林院供奉。

工书,擅长真、行、小篆、八分。

著有《书议》1卷,品评真、行、章、草4体及各家的等第,并兼论各种书体的作法;《书估》1卷,评价书法的价值;《书断》3卷。

此外尚著有《文字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等,均为书法理论著作。

又著有《画断》,是评论绘画的著作,已佚。

书断序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

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夫所由远矣。

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

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

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

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精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

尔其初之微也,盖因象以瞳眬,眇不知其变化。

范围无体,应会无方。

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

合冥契,吸至精。

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

尔其终之彰也,流芳液于笔端,忽飞腾而光赫。

或体殊而势接,若双树之交叶;或区分而气运,似两井之通泉。

庥荫相扶,津泽潜应。

离而不绝,曳独茧之丝;卓尔孤标,竦危峄之石。

龙腾凤翥,若飞若惊。

电烻<火霍><火蒦>,离披烂熳。

翕如电布,曳若星流。

朱焰绿烟,乍合乍散。

飘风骤雨,雷怒霆激,呼吁可骇也。

信足以张皇当世,轨范后人矣。

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

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

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

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

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是之谓也。

使夫观者玩迹探情,循由察变,运思无已,不知其然。

书断张怀瓘

书断张怀瓘

书断张怀瓘《书断》(唐张怀瓘)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

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出羊欣《笔阵图》)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

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

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

”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断》书籍简介
张怀瓘,海陵人。

开元间任鄂州司马,官至翰林院供奉。

工书,善真、行、小篆、八分。

著有《书议》、《书估》、《书断》、《文字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等。

《书断》是一部书法品评论著,全书一共有三卷。

该书初作于开元十二年,成于开元十五年。

所录皆古今书体及书家人名,各述其源流,定其品第记述颇详。

书前总序云:“辄欲芟荑浮议,扬摧古今,拔狐疑之根,解纷孥之结。

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贤;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

”概述了全书宗旨。

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种书体,分述其所本,各系之以赞,末为总论一篇,对各种书体的起源、特点和发展,以及文字与书法之关系尽行备述,从而,揭示了书法艺术的一般规律。

中卷与下卷,各以能书者分神、妙、能“—品”,每品亦各以体分。

共列神品二十五人,妙品九十八人,能一百零七人。

前列姓名,后附传记,传中附录)十八人,所记周详,评论亦公,使人们能知人论世,明其品第,了解其特征和源流。

书家神、妙、能“三品”之目,实由此书所创。

此书包括了书体演变和历代书:作品选评等两大部分,罗列详尽,互相比较,剖析精切,颇多创见,而自成一个完的体系。

同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全载其文,可见,当时《书断》一书已为世人所重。

宋代书法家朱长文,字伯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仿其体例,著有《续书断》一文,列神品三人,妙品十六人,能品六十六人,附下九人,共九十四人,继续按神、妙、能“三品”之分,评述唐宋时期各等书家之得失,以补《书断》之所缺,亦可引作参考。

传世有《百川学海》本、《格致丛书》本和《说郛》本等,流传较广的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