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介入治疗
手术、膀胱内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次, 总 8次 ; 接着化疗 频率 改为每月 1 次, 持 续 2年以上 , 如有相
膀胱灌 注化疗 组( B组) 。 其中 A组 2 4 例, 男性 l 9例 , 女l 洼 5例 , 年
A组 介入治 疗后一过性 发热 1 O例 ( 4 1 . 6 7 %) , 体温为 3 7 . 5 —
龄3 6 — 7 9岁 , 平均 6 0岁 , 单发 1 5例 , 多发 9例 , 其中T 2 2 2 例、 T 3 3 8 . 8 o C,对 症治 疗 后 1 — 3 d体温 恢 复 正常 ;恶 心 、呕 吐 5例 2 例 。B组 : 2 4 例, 男性 2 0 例, 女性 4 例, 年龄 4 0 — 7 5岁, 平均 6 2 岁, ( 2 0 . 8 %) , 厌食 、 纳差 、 上腹部不适 1 3 例( 5 4 . 2 2 %) , 穿刺点血肿 1 单发 2 1 例, 多发 3例; T 2 2 1 例、 T 3 3例。两组病例在年龄 、 性别 、 例( 4 . 1 7 %) , 对症治疗 后 1 - 3 d好转 ; 无 明显骨髓抑制 、 肝、 肾功能 病 理分 型分期等 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 具有可 比性 ( J p > 0 . 0 5 ) 。 损害者 出现 。无其他严重不 良反应发生 。
2例 ( 8 . 3 3 %) 。 全部病例 随访 3— 1 8个月 ,平均 8个月 。随访期 间 : A组 : 死亡 0例 ( 0 %) , 复发 3例( 1 2 . 5 %) 。 B组 : 死亡 1 例 ( 4 . 1 7 %) , 复发 5例( 2 0 . 8 3 %) 。结论 髂 内动脉介入化疗后手术治疗联合膀胱灌 注治疗浸漪 J 生膀胱癌 , 安全有效 , 能显著提高
A组 :行膀胱手术切 除前 2  ̄ 3周需 行膀胱动脉灌注化疔 . 化 疗前 1 d对患者给予充分水化 。 膀胱动脉灌注化疗后继续给予水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是一种无创的、 minimally invasive(微创)的医疗治疗方式,利用医疗器械或导管等介入设备通过皮肤或腔道进入人体内部,对病变组织进行特定的治疗操作,以取代传统的大手术治疗。
该治疗方式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可以精确定位、精准治疗,且疗效显著,并且术后康复快。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食管疾病等,如下:1.肿瘤:介入治疗在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等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最终期病人缓解症状的一个关键治疗方式。
2.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3.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缓解脑肿瘤症状、改善脊髓病变的病人的生活质量等。
4.胆道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等胆道系统疾病。
5.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肾盂肾炎、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6.食管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食管狭窄、食管癌等食管疾病。
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包含四个步骤:1.诊断与评估:首先,由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做基础检查、功能型或影像学诊断,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动态监测等。
2.操作导管进入:通过穿刺技术,医生将导管经过皮肤或特定腔道进入病变组织部位。
在浸润麻醉中,医生在引导下推进导管,以保证导管进入正确的靶区。
3.治疗方案实施:医生通过导管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包括物理、放射学、化学性和免疫性治疗及地理消融等治疗方式。
4.导管拔出及处理: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将导管拔出,并对穿刺点进行必要的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介入治疗的优势和风险1.优势:介入治疗无需开刀,对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快,痊愈率也很高。
2.风险:介入治疗风险相对较小,但有时会导致酶功能异常、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双介入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不良反应的观察研究

对照组术 后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 , 实验组术前采用介 入的方法对患侧 的膀胱动脉行 化疗 、 栓塞 , 术后采用 同对 肿瘤术后 3年复发率对 照组较实 验组高 ( P<O0 ) .5 。两组在 骨髓抑制 、 胃肠 道
照组 相 同 的 膀 胱 灌 注 法 , 且 术 后 6 左 右 开 始行 两 侧髂 内 动 脉 介 入 化 疗 , 隔 4—6周 重 复介 入 化 疗 和 膀 胱 腔 灌 并 周 间
11 临床 资 料 选 择 本 院 19 . 9 8年 5月 ~2 0 0 6年 l 月 确诊 的浅 表 性 膀 胱 癌 18例 。按 治疗 方 法 不 2 2 同随机 分 为 实 验 组 和 对 照组 , 组 各 6 每 4例 。实 验 组 : 2 例 , 4 例 , 均 年龄 (5 3±1 .) , 男 l 女 3 平 6. 23 岁 对 照组 : l 例 , 4 男 9 女 5例 , 均年 龄 ( 12 0 1 岁 。 平 6 . ±1 .)
整 治疗 周 期 。 复 发 病 例 均 经 膀 胱 镜 或 B超 、T和 C 病理 证实 。 14 统 计学 处理 计 数 资料 采用 检 验 , 量 资 . 计 料采 用 t 验 。. 检
2 结 果
两组 术前 血液 学 , 、 心 肾功 能检 查均 正 常 , 因素 构 主 成比 均 衡 , 药 物 过 敏 史 , 者 知 情 同 意 , 从 无 患 依 性好 。
复发率术后 23 . 年实验组分别为 1 2 , 和 例 对照组 分别 为 6和 l , 瘤术 后 3 复发率 对照 组较 实 4例 肿 年 验组 高 ( P<00 ) .5 。两组 不 良反 应 主要表 现 为 白细 胞、 中性粒 细胞 、 血小 板 、 红 蛋 白 的减少 以及恶 心 血 呕吐 , 食 、 厌 尿路 刺激 征 、 部肌 肉酸痛 和 轻 度心 电 臀 图改变 ( 发 早 搏 和 轻 度 s 改 变 ) 不 良反 应 中 偶 T段 , 除皮 疹脱 发 、 部 肌 肉酸 痛症 发 生率 实 验组 高于 对 臀 照组外 ( P<00 )其余 不 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差 . , 5 异无 显著 性 意义 ( P>00 )详见表 1 .5 , 。
膀胱癌术后转移治疗方案

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术后转移是膀胱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膀胱癌术后转移的治疗方案,包括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背景膀胱癌是一种起源于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膀胱癌术后转移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膀胱癌术后转移治疗方案1. 全身治疗(1)化疗:化疗是治疗膀胱癌术后转移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阿霉素等。
化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进行调整。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针对膀胱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等。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目前,免疫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A-4)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
2. 局部治疗(1)放疗:放疗是治疗膀胱癌术后转移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高能量射线破坏肿瘤细胞。
放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联合使用。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治疗器械送入肿瘤部位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联合使用。
3. 综合治疗策略(1)多学科治疗:多学科治疗是指将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多学科治疗适用于不同分期、不同类型的膀胱癌术后转移患者。
(2)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三、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1. 评估患者病情: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身体状况、生活质量等。
介入科目前开展的介入诊疗项目

介入诊疗科目前开展的介入诊疗项目介入科目前开展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项目有:一、介入血管造影术:1、全脑血管造影。
2、大动脉造影(胸主动脉、腹主动脉)。
3、上肢、下肢动、静脉造影。
4、髂内、外动静脉造影。
5、肝、脾、肾、支气管动脉造影。
6、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
二、部分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介入治疗:1、肝血管瘤:经腹腔干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行栓塞治疗。
2、肝、肾囊肿或脓肿:穿刺抽吸治疗如CT引导下穿刺脓腔抽吸、囊肿抽吸囊液等。
注射硬化剂腐蚀破坏囊壁、注射抗菌素冲洗脓腔。
3、脾功能亢进:经脾动脉行脾脏部分栓塞治疗。
4、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栓塞术:超选择性插管至瘤腔或靶血管进行栓塞治疗。
5、外周血管、脑血管(动脉或静脉内)溶栓治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6、消化道出血:经相应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
7、肾出血:经相应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
三、恶性肿瘤介入治疗:1、肺部肿块穿刺抽吸术(活检)。
2、食道癌所致食道狭窄:行食道内支架置入术。
3、原发性肝癌:可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
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在合并大咯血时可作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5、晚期肾癌:选择性肾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
6、晚期盆腔肿瘤: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体癌、膀胱癌均可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相应分支途径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
7、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灌注化疗。
8、晚期胃癌:经腹腔动脉、胃左动脉或肝动脉灌注化疗。
9、晚期结肠癌:经肠系膜上或下动脉的分支行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
10、直肠癌:经肠系膜下或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
11、恶性淋巴瘤、食道癌:经相应供血动脉灌注化疗。
12、骨胳系统恶性肿瘤:经供血动脉灌注化疗。
13、肺部转移性肿瘤:应分别对原发病灶动脉和转移灶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14、肝转移性肿瘤: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同时,还要对原发瘤的区域进行灌注化疗。
膀胱癌术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

2 23 下 环后 护 理 : 下 环 后 局 部 出 现 轻 微 水 肿 属 正 常 现 .. ① 象 , 需 处 理 。② 下 环后 创 缘 部 分 出现 微 白色 和 蛋 黄 色 且 有 不 少 许 黄 液渗 出现 象 属 正 常 的 , 持 局 部清 洁 干 燥 , 结 痂 皮 处 保 往
整 齐 光滑 , 感 染 , 合 好 , 者 均 满 意 。13例 1 无 愈 患 0 O~1 5d到 医 院顺 利 取 下 环 , 在 家 自行 脱 落 未 到 医 院 。 5例 2 术 后 护理 措 施 21 心理护理 . 术 前 医 生 与病 人 签 订 手 术 同 意 书 , 知 患 者 告
・
1 2・ 8
Me d& P a C i P A ( r ia Tt :Me a D fn i oc s nN r hn ) V 12 , o4, u . 0 1 h r J hn L O i nl ie m g l dJN t e dn F re i ot C ia , o 3 N . A g 2 1 e g h .
12 手 术方 法 .
使 用安徽芜湖 圣大医疗器械技 术有限公 司
生产 的圣 环 牌一 次 性 包皮 环 切 器 , 要 结构 包 括 外 环 刀 口 、 主 硅 橡胶垫环 、 内环组 成 , 自锁 式 , 为 2 个 型 号 。先 用 专用 为 分 0多
的 阴茎 测 量 尺测 量 非 勃 起 状 态 下 的 阴 茎 周 长 , 择 相 对 应 的 选
皮 环 切 器 与老 式 包 皮 环 切 术 优 缺 点 。减 轻 患 者 心 理 负担 , 增
清创 缝 合 处 理 。
包 皮环 切 器 行包 皮 环 切 术 , 有 创 伤 小 、 作 简 便 、 出 具 操 不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2例疗效分析

病不宜手术治疗 ;2有膀胱全切指征但患者拒绝膀 () 胱全 切者 。
13 治疗方 法 . 先 介入化 疗再手 术治疗 , 术后 正规 膀胱灌 注化 疗 。( ) 入 治 疗 : 用 sligr 股 1介 采 e ne经 d 动 脉穿刺插 入 6 FC形导 管 , 影 了解 膀胱动 脉供 血 造 情 况和膀胱 动脉 的直 径 , 证 实 导管 头依 次 分 别 置 并
例。
小, 临床分期降低, 具备了手术条件 。4 例开放手术 在术中见肿瘤颜色呈灰白色 , 切除时 出血较少。本
组1 2例均 获 随访 , 随访 时 间 1 ~ 3 月 。术 后 每 2 0个 3个月 复查膀胱镜 。介 入后 行膀 胱 部 分 切 除术 者 4 例 ,2 0个 月 未 复发 ; 入后 行 TURB 1 ̄3 介 T 8例 , 6
癌患者 行 DD 、 尿 嘧 啶 、 叶 酸联 合 盆 腔 放 疗 的 P氟 亚 新辅助 治疗 , 行经尿 道切 除术 , 并 所有患 者 均能 耐受 治疗 , 生存 率 及无瘤 生存 率 分别 为 6 、5 。 3年 9 6
维普资讯
・
6l ・ 6
Guz o dc l o r a, 0 8 Vo 3 . . ih u Me ia un l2 0 , 1 2 No 7 J
.
介入 联 合手 术 治疗 浸 润性 膀 胱 癌 1 例疗 效 分 析 2
贵 学 属 泌 科。 方 主 妻 登 阳 院 医 尿 co 蓑薰 李宝 医 附 院 外s s o
于双侧髂内动脉 。注入化疗药物顺铂 ( D ) O ~ D P 10 10 g 吡柔 比星 ( H )0 0 g 分两侧 注药 , 2 、 m T P 6 ~8 m , 根 据肿瘤 的 分 布情 况 酌情 分 配 两侧 化 疗 药 物 的 剂 量, 如膀胱 动脉直 径较粗 , 则灌 注药 物后用 明胶海 绵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膀胱癌是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癌症之一,若是发展到晚期的膀胱癌,预后效果也相对较差,患者十年内生存几率为29-49%。
所以了解其早期病发症状很有必要。
一、膀胱癌临床表现1、血尿是膀胱癌是最为明显的症状表现,从早期到晚期一直存在,90%的患者会产生血尿,临床方面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所谓的肉眼血尿指的是可以直视的带血尿液,而镜下血尿需要在显微镜下才可以发现红细胞混杂在患者的尿液当中。
膀胱癌血尿与其他疾患所致的血尿相比,膀胱癌的血尿有两个特点:(1)无痛性即在发生血尿时,患者无任何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为无痛性血尿。
这与结石有血尿时多伴有肾、输尿管疼痛不同,也与膀胱炎所致的血尿多伴尿频、尿急、尿痛不一样。
但若癌肿坏死、溃疡和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2)间歇性即血尿间歇出现,可自行停止或减轻,两次血尿可间隔数天或数月,甚至半年,容易造成血尿已治愈好转的错觉,从而未能及时就诊检查。
2、下腹肿块不容忽视,多为可以触及到的肿块,导致患者的下腹疼痛严重。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会产生尿路刺激症状,尤其是合并血尿时,还会排出腐肉样的物质,甚至于排出肿块或是血块,伴有尿痛、尿频及尿急出现,导致患者特别困扰,对于身体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害。
3、膀胱刺激症状早期膀胱肿瘤较少出现尿路刺激症状。
若膀胱肿瘤同时伴有感染,或肿瘤发生在膀胱三角区时,则尿路刺激症状可以较早出现。
此外还必须警惕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可能提示膀胱原位癌的可能性。
因此,凡是缺乏感染依据的膀胱刺激症状患者,应采用积极全面的检查措施,以确保早期作出诊断。
4、转移灶症状晚期膀胱癌可发生盆底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
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肝、肺、骨等。
当肿瘤浸润到后尿道、前列腺及直肠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当肿瘤位于一侧输尿管口,引起输尿管口浸润,可造成一侧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当肿瘤伴有膀胱结石时,会出现尿痛和血尿等膀胱结石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06 介入科
概述
• 膀胱癌是尿路上皮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病率较高。国外,其发病率 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 第二位;在国内则占首位。 • 我国,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 8位,女性排在12位之后。 • 膀胱肿瘤高发于50-70岁,男:女为4:1
影像学检查
• 常为中强不均质回声的结节或肿块,CDFI 下血流信号丰富。
CT直接征象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小丘状,结节状乳 头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较大肿块内可见点状钙 化影,增强后强化程度根据血供不同。
实验室检查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主要 方法,敏感性13%-75%,特异性达85%-100%。 膀胱肿瘤抗原、核基质蛋白22、荧光原位杂交等尿 液中的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但特异性普遍偏低。 近年来发现如端粒酶、透明质酸、粘液素-7等在诊 断膀胱癌中显示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临 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组织分型
• 膀胱癌的组织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 胞癌和腺细胞癌,其次少见的还有转移性癌、小 细胞癌和癌肉瘤等。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最 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鳞癌占3%7%,腺癌更少见。
发病因素
• 膀胱癌的致病原因众多,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 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既有内的遗传 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 • 外在因素:1.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 危险因素,约30%-50%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 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4倍,其危险率与吸烟强 度和时间成正比;2.长期接触工业化学用品:包 括从事纺织、染料制造、橡胶、药物制剂、油漆、 杀虫剂等。
分期
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 痛性血尿,血尿出现的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 程度、分期、大小等并不一致。膀胱癌也有以膀 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有的患者就诊 时即表现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 均为晚期症状,应注意转移性病灶存在。
• 膀胱癌查体包括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 部双合诊等,但体检在Ta、T1期膀胱癌中的诊断 价值有限。膀胱癌触及盆腔包块多是局部局部进 展性肿即减轻或消失,完全缓解率小,部 分缓解率达90%以上。伴发排尿困难、尿潴留及 尿痛等症状者,术后上述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 • 原发灶可缩小,术前介入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 提高手术切除率,控制或消灭可能的微小转移灶。 • 延长生存期。
并发症
• 术后一般并发症轻微,常见有栓塞综合征,表现 为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予对症治疗数天 后即可缓解。 • 严重的并发症存在有臀部、会阴部疼痛、膀胱坏 死、臀肌麻痹、皮肤坏死等,此类并发症可能予 没有超选或误栓有关。
• 大多数报道表明,经髂内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 疗膀胱癌不良反应少,止血效果确切,能为患者 争取手术机会,有效减少肿瘤复发,提示患者生 活质量,是治疗膀胱癌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
•谢谢
!
膀胱动脉解剖
• 1.膀胱上动脉发自脐动脉近侧段,分布于膀胱上、 中部。 • 2.膀胱下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分布于膀胱底、精 囊及输尿管盆部等处。
作用机制
• 膀胱癌行栓塞术的机制是膀胱癌的供血动脉主要 来自双侧髂内动脉的前支,分为膀胱上、下动脉 及其他动脉分支,造影可以清楚显示肿瘤血管, 栓塞治疗后,可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局部血流 减慢,可以增加化疗药物与肿瘤组织的接触时间, 提高化疗的疗效;有效控制和预防出血。
• 目前膀胱镜检查仍然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 可以发现是否有肿瘤,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形 态和部位,并且可以对肿瘤和可疑部位进行火箭 明确病理诊断。诊断性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正逐渐 作为首选方法。
治疗方案
传统的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膀胱癌的最有效手段,但 对患者耐受性要求高,手术创伤大,对术后生存 质量影响大。对于某些巨大的膀胱癌、高龄患者、 术后复发,并伴有盆腔转移患者,大多失去外科 手术机会,一旦出血大量肉眼血尿或尿路梗阻等 症状时,其治疗方式棘手。现经髂内动脉或膀胱 上、下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正式可有效解决患者 血尿、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手术方法为采用Seldinger穿刺发,引入5F导管, 然后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如单纯为膀胱动脉供 血,则超选至膀胱动脉行化疗栓塞,如有其它分 支供血,则避开臀上动脉化疗灌注后栓塞髂内动 脉。 • 化疗药物可选择:5-Fu、奥沙利铂、卡铂、丝裂 霉素或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等方案。 • 栓塞材料一般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绵条, 如栓塞不满意则加用微弹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