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第5单元第4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复习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可以是单细胞类型,也可以是多细胞的类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细菌和真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分布范围: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如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等。
3.作用: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4.实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5.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生存条件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例题4: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他们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此外,细菌还参与氮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
5.例题5:
题目:请简述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酸奶制作中的作用,乳酸菌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8.例题8: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掌握细菌和真菌的遗传规律。
题9: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关系。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竞争、共生、寄生等。
10.例题10: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科学研究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观察菌落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6—67,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和大部分真菌都很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你用什么方法能看到它?2. (1) 菌落的概念是什么?(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各有什么特点?(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合作交流:培养细菌真菌为什么要对培养基高温灭菌?高温灭菌后为什么要先冷却再接种呢?探究任务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8—70,完成下列内容:1、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需要老师提供几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2、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能不能随意打开已灭菌的培养皿?为什么?3、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比较合适?4.细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合作交流:有人认为冰箱内-18℃的低温对储存食物是绝对保险的,所以将有些食物放在里面较长时间才食用。
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A.真菌 B.细菌 C.菌落 D.菌痕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当于接种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二、填空题:1.完成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教案示例 教案

前面讲到高温灭菌,我估计在高温和不接触空气的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不接触空气是因为空气中有细菌。
你的估计基本上是对的。细菌和真菌在哪种环境中会更多,哪种环境会更少呢?同学们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得到答案。要求各组选择的环境不相同,且距学校不超过10分钟车程和5分钟车程,下午各组同学将已接种的培养皿送到教室后排的空桌上,以便于各组进行观察记录。各组有5分钟的交流讨论时间,一分钟表达、展示活动方案时间
板书本节标题。有关细菌和真菌,同学们想了解那些方面的知识?
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子的?
细菌和真菌在哪生活
细菌和真菌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吗?
同学们都在动脑子想问题,非常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取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其余到课后再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பைடு நூலகம்对于肉眼无法见到的东西,怎么取观察哪?
展示木耳,香菇、灵芝,其中有的是美味佳肴、有的是稀有的药材他们都是大型的真菌;展示长霉的馒头、面包“长毛”的水果。夏天到了,食物、水果容易腐烂,长出的霉“毛”大都是真菌中的霉菌。至于细菌,肉眼就看不见了,说能替老师想想办法,让大家见见细菌的“庐山真面目”?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教案示例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课题: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介绍了细菌和真菌等微观世界的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想看看老师培养的菌落吗?及时发给学生放大镜及菌落实物。结合课文55-56页内容,观察区分细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把你的想法与同组其他人进行交流,最后把你们组的答案说给大家听听。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五章复习学案新人教版

第四章、第五章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知道细菌、真菌、病毒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生活方式及利用模块一:知识清单,体系构建(独立进行)知识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1)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2)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呈不同的形状,有时还呈现不同的颜色。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配制,高温,冷却后,在培养箱培养。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另外,有些细菌和真菌需要氧,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知识点2:细菌1、细菌的形态:个体十分微小,有状、状、状。
2、细胞的结构:一个细菌也是细胞;结构:荚膜、鞭毛、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
3、营养方式:细菌没有,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4、生殖方式:生殖,芽孢是某些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
知识点3:真菌1、形态形态:(1)有单细胞(如酵母菌),还有多细胞(如蘑菇、霉菌);(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多细胞的真菌由构成。
2、营养方式:细胞中不含,只能利用现成的生活。
3、生殖方式:生殖。
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参与物质循环。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
知识点4: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制作:面包——_________;酸奶——__________;制酱——霉菌2、食品防腐原理:把食品内和杀死或者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抗生素: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4、环境保护:在无氧条件下,一些杆菌和通过发酵,分解有机物,净化污水。
知识点5:病毒1、生活方式: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2、种类: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3、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组成,没有细胞结构4、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分布教学设计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微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分布情况、形态结构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类。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使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态平衡。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良好习惯。
4.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医学、食品、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作业量要适宜,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教案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时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列举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来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1.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2.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出现一些毛状物,这是为什么?3.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属于哪种生物?4.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制成的吗?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明确本节主题。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菌落的概念。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讲述: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
蘑菇、木耳等属于多细胞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较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
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却能看得到呢?因为霉菌的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我们就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食物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就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按照菌落的定义来说,菌落应该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
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着多种细菌和真菌,所以自然状态下,食物变质后表面上会有多种菌落。
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人们想要得到某一种单一的菌落,都需要人为培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及作用,学生应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平衡的生命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⑧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不断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的机会。
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内。
③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氮循环、分解有机物、食品制作、环境保护。
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健康影响、医药应用、农业应用、工业应用。
⑤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方法:显微镜观察、培养方法、鉴定方法、操作技巧。
⑥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
- 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
- 细菌和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7.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书籍,以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更多知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 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包括认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3个次位概念:①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③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难点是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如发酵酸奶、制作甜酒等。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微生物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描述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常见真菌的形态结构,识别青霉和曲霉;举例说明细菌的生活特点,举例说明真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列举细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细菌、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常见的发酵食品类型;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概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项目形态特点体积大小结构特点生殖方式营养方
式
细菌形态有球
形、
杆形、螺
旋
形等
个体十分
微小
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
核,属原核生物。
有的有鞭毛,有的
有荚膜,有的可以形成芽孢
分裂生殖多数异
养,
少数自
养
真菌常为丝状
和
多细胞的
有
机体
大小差异
很大,
有十分微
小的单
细胞个体,
也有
大型的多
细胞个
体
少数是单细胞个体,多数是由菌丝构
成的多细胞个体。
多数真菌具有细胞
壁,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孢子生殖,
有的还进行
出芽生殖
异养(寄
生
和腐生)
病毒形态有多
面
体、杆形
和
蝌蚪形
比细菌小
得多
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组成的衣壳
和由核酸组成的核心
在寄主细胞内
通过复制
进行增殖
寄生
考基要点
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8世纪中叶,巴斯德研究细菌,说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菌落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
接种
培养
分布特点:广泛
生存条件: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细菌和真
菌的分布
发现
形态和结构
细菌
单细胞的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的真菌:霉菌、蘑菇
概念
研究目的:便于观察和检验
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区别
大小:个体微小
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
结构:单细胞个体,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有荚膜、鞭毛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真菌
分
布
广
泛
的
细
菌
和
真
菌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有的可形成休眠体—芽孢
考点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2.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1 。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 2 。
(2)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 3 。
(4)培养。
4.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利用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
5.细菌、真菌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
4 、
5 和适宜的
6 。
考点2 细菌
1.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结构: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 7 ,有些细菌有荚膜,或者有鞭毛,有些能形成芽孢。
3.生殖方式: 8 生殖。
4.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常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解题警示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一种生殖细胞。
考点3 真菌
1.各种各样的真菌:
(1)霉菌:由菌丝构成, 9 细胞个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直立菌丝顶端孢子颜色
青霉扫帚状青绿色
曲霉球状,放射状孢子黄色、橙红色或黑色
(2)酵母菌:单细胞。
(3)蘑茹:多细胞,由菌丝构成。
2.营养方式:异样。
3.生殖方式: 10 生殖。
互动答案
1.菌落 2.培养基 3.接种 4.水 5.有机物 6.温度 7.细胞核 8.分裂 9.多 10.孢子
发散思维
考题1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1-15-1所示:
图1-15-1
实验步骤中,B是过程,完成步骤C需要在适宜的下进行。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细菌、真菌生存需要水、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培养基中有水和有机物,还需提供的是适宜的温度。
接种温度
考题2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没有生殖细胞参与。
A
变式题1 生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以下生物可以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的是() A.细菌 B.青霉 C.曲霉 D.磨菇
考题3 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A.有细胞结构
B.无成形的细胞核
C.营寄生生活
D.进行分裂生殖
细菌、真菌有细胞结构,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细胞核,能进行分裂生殖的只有细菌;细菌和真菌并不都营寄生生活,有的营腐生生活。
A
变式题 2 真菌和细菌的细胞里都不含,所以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不能自己制造,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基础闯关
1.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葡萄球菌
D.肺炎双球菌
2.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芽孢可以度过不良环境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3.与发面有关的一组微生物是()
A.青霉和曲霉
B.乳酸菌和酵母菌
C.醋酸杆菌和乳酸菌
D.螺旋菌和醋酸杆菌
4.引发人体感染足癣的生物是()
A.病毒
B.酵母菌
C.真菌
D.细菌
5.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一个细菌还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细胞
D.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
A.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C.霉菌繁殖的结果
D.病毒造成的
7.将成熟的新鲜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落下的褐色粉末是()
A.菌丝
B.孢子
C.种子 D.芽体
8.青霉、曲霉、蘑菇的生殖方式是()
A.营养生殖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出芽生殖
9.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软腐病细菌
10.芽孢在适宜的条件下()
A.不萌发,能继续生活
B.萌发成菌体而生活
C.芽孢繁殖能生活的后代
D.变成孢子,繁殖后代
11.青霉和曲霉的菌体都是由构成的,都是细胞生物。
其中,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的是。
12.请按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将下列序号排序:。
○1制培养基○2在温暖处培养○3高温灭菌○4接种
13.下图所示为有荚膜细菌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是 ,是。
(2)图中是,其作用是。
(3)图中是,对细菌起作用。
(4)图中是。
(5)所有的细菌都是的个体,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但每个细菌都是可以的。
潜能挑战
14.蘑菇和霉菌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
B.体内不含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
C.无成形细胞核
D.是多细胞个体
15.如果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全部被消灭,那么后果将是()
A.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B.动物和人类将免于病患
C.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D.植物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16.在罐头的制作过程中,总要把罐头密封加热,这与罐头能比较长时间地保存而不腐败变质是密切相关的,其原因在于()
A.高温将细菌杀死
B.密封罐内缺氧,内部细菌无法繁殖
C.由于密封,外界细菌不能进入
D.A和C两项因素的结果
17.请根据制作甜酒的原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酒曲和糯米制作甜酒的过程中,酒曲在制酒中的作用是:。
(2)糯米起的作用是。
(3)在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将装置放在比较温暖的地方?
(4)在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尽量少打开容器?
18.一个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