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放射性皮肤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PPT_PPT课件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营养护理
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服用糖皮质激 素,易导致水钠潴留,同时有轻微肾损伤导致 蛋白质流失,肿瘤高消耗及放射引起的骨髓抑 制,给予低盐、低糖、低脂、优质高蛋白、高 维生素饮食。提供鱼、鸡蛋、瘦肉,限制食盐 摄入在3—5克,少吃淀粉类食物。
限制光敏性食物如芹菜、竹笋、芥菜等,避免 食物吸收后皮肤与光及射线发生反应,加重皮 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标准
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0级,无变化 1级,滤泡样暗红色斑、脱发、干性脱皮、出
汗减少
2级,触痛性或鲜红色 斑,片状湿性脱皮、中 度水肿
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 陷性水肿
4级,溃疡,出血,坏死
放射性尿瘘以膀胱阴道瘘最常见,属于重度的
膀胱炎症状,是放射治疗最为严重的泌尿系统 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低,早期国内文献统计 0.07%,一般发生在放疗后3个月至12年,甚至 30年,时间跨度极大。一旦发生,给患者造成 极大痛苦,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护理上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首要目标。 耐心与其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该疾病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利
用同室病友的事例使其了解放射治疗对该疾病的疗效及预后 讲解膀胱阴道瘘可在放疗计划完成后通过手术来修补,改善生活质量,
使患者对疾病预后重新充满希望。 同时与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情绪起重要的影响。让
藻酸盐具有高吸湿性、止血性作用;康复新去腐生肌,促 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新生,两者联合应用,达到相辅相 成作用。
讨论
宫颈癌放疗并发膀胱阴道瘘及4级放射性 皮炎发生率极少,可以借鉴的文献报道 极少,根据本病的情况,并发症出现时 间早,发展迅速,且严重,可能跟患者 伴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治疗的耐受性降低 有关。
放射性皮肤疾病

一般对表皮细胞的损伤,最初仅表现为细胞增殖减 少。 若超过阈剂量,局部可出现暂时性炎症反应,表现 为毛囊丘疹和暂时脱发,即I度损伤。I度损伤于照射局 部出现,有界限清楚的红斑,2-6周内最明显,有灼热 和刺痒感,脱发,红斑消退后出现脱屑和色素沉着。 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症状由干性皮炎(红斑)进展 到渗出性反应,即Ⅱ度损伤。1-3周局部形成潮红、肿 胀、水疱,继而形成浅表糜烂面、红斑、自觉灼热或 疼痛,以后结痂,愈合遗留色素沉着、永久性脱发等 。
慢性放射皮肤损伤,其病程较长,体质差、营养不良者,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局部治疗
局部损伤的处理主要根据损伤的不同程度和 各个发展阶段采取相应措施。主要包括止痛、防 治感染和促进创面的愈合。
1.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处理
重点是保护创面,避免各种机械刺激和理化刺激(紫外线 、远红外线的照射等);禁止使用对皮肤刺激性强的药物。 红斑反应时,可用止痒清凉油、去炎松软膏或0.5%本海拉 明霜等,疼痛明显时,用1: 2000的呋喃西林、硼酸溶液及洗必 泰溶液冷敷。
急性放射 性皮炎
皮肤红斑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2、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
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
(chronic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 及慢性放射
性皮肤、粘膜溃疡。(1)源自性放射性皮炎 X射线荧光屏下工作人员的手部皮肤及指甲,
放射性皮肤疾病
一、概念
由于放射线(主要是X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放 射性同位素)照射引起的皮肤损伤。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它包围着整个人体 ,直接与周围环境接触,对于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 皮肤总是最先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在职业性疾病 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湖南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暴露于物理因素中的员工,皮肤病的患病率为 70.3%,而放射性皮肤病占物理因素皮肤病的首位。
放射性皮肤病

编辑版ppt
3
皮肤放射性损伤 病因(了解)
致伤原因
例数 %
事故性照 60Co、X射线、加速器操作事故
41
射
反应堆、核燃料后处理的意外照射 28
22.6 15.5
医疗性照 皮肤病放射治疗
射
肿瘤病人放射治疗
33 18.2 40 22.1
职业性照 X射线、镭疗医务工作者职业性照射 24 13.3
射
X射线透视下取异物及骨折复位
编辑版ppt
18
Ⅲ度:水疱反应
★ β射线照射>10 Gy
★ 临床表现
初期反应期:和Ⅱ度相似,但更早,更重,持续1-2天。
假愈期:持续2周(1.2周)左右 。
基本反应期:肿胀明显,搔痒,疼痛剧烈,发红--紫红色--
水疱和大疱(小水疱--大水疱)--水疱破裂,溃疡面,表面有 渗出液,易继发感染。附近淋巴结肿大,明显触痛,全身症 状明显。皮肤附属器官损伤严重,照后2周可出现脱毛,汗腺, 皮脂腺的变性和萎缩,汗腺分泌功能障碍.
10 5.5
X射线检查食品罐头
3 1.7
注射胶体金外溢
2 1.1
编辑版ppt
4
皮肤放射损伤的分类(熟悉)
★按临床经过分类: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电离辐射局部照射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大剂量分次照射局部皮肤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长期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 特殊类型皮肤放射损伤:射线诱发皮肤发疹性疾病
编辑版ppt
10
★生物因素
性别、年龄和皮肤颜色:
敏感性:儿童>成人、女性>男性
皮肤结构和解剖部位:
皮脂腺、毛பைடு நூலகம்、表皮基底层细胞敏感
皮肤放射性损伤 ppt课件

皮肤放射损伤
ppt课件
1
学习内容和重点
皮肤放射损伤概述:定义、发生场合、 类型
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和治疗方法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极期:
Ⅱ度—真性红斑(淡红色-棕色,边界清晰)
瘙痒、灼热刺痛、局部肿胀 脱毛(发)
ppt课件
18
急性. Ⅲ 度
真性红斑、肿胀、刺痛、麻木
ppt课件
19
2、 四期临床表现
极期: Ⅲ度—真性红斑(紫红色)
剧痛(伴烧灼感) 水泡(破溃糜烂)
ppt课件
20
急性 . Ⅲ度 . 水泡
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在爆心下风向的
26
Ⅳ. Diagnosis
ppt课件
27
(一) 病史
主要依据:
放射性落下灰沾染情况 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史 个人防护条件 损伤的局部表现 发展的缓急等
ppt课件
28
(二) 诊断标准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分度 初期反应期 假愈期 反应期
参考剂量
I度 红肿痒痛 2周以上
Ⅱ度 红肿痒痛 Ⅲ度 同上,严重 Ⅳ度 同上+麻木
一般无功能障碍
ppt课件
24
2、 四期临床表现
恢复期 Ⅱ- 度: 病程1~3月
水泡、糜烂 结痂 瘢痕 色素沉着、脱色(难恢复) 变薄、干燥、无弹性、易皲裂
ppt课件
25
2、 四期临床表现
恢复期 Ⅳ 度: 病程极长(数年)
溃疡愈合 瘢痕 色素沉着与脱色交错 对刺激很敏感 干燥、萎缩、角化、皲裂
ppt课件
1
学习内容和重点
皮肤放射损伤概述:定义、发生场合、 类型
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和治疗方法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极期:
Ⅱ度—真性红斑(淡红色-棕色,边界清晰)
瘙痒、灼热刺痛、局部肿胀 脱毛(发)
ppt课件
18
急性. Ⅲ 度
真性红斑、肿胀、刺痛、麻木
ppt课件
19
2、 四期临床表现
极期: Ⅲ度—真性红斑(紫红色)
剧痛(伴烧灼感) 水泡(破溃糜烂)
ppt课件
20
急性 . Ⅲ度 . 水泡
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在爆心下风向的
26
Ⅳ. Diagnosis
ppt课件
27
(一) 病史
主要依据:
放射性落下灰沾染情况 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史 个人防护条件 损伤的局部表现 发展的缓急等
ppt课件
28
(二) 诊断标准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分度 初期反应期 假愈期 反应期
参考剂量
I度 红肿痒痛 2周以上
Ⅱ度 红肿痒痛 Ⅲ度 同上,严重 Ⅳ度 同上+麻木
一般无功能障碍
ppt课件
24
2、 四期临床表现
恢复期 Ⅱ- 度: 病程1~3月
水泡、糜烂 结痂 瘢痕 色素沉着、脱色(难恢复) 变薄、干燥、无弹性、易皲裂
ppt课件
25
2、 四期临床表现
恢复期 Ⅳ 度: 病程极长(数年)
溃疡愈合 瘢痕 色素沉着与脱色交错 对刺激很敏感 干燥、萎缩、角化、皲裂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展PPT课件

完整编辑ppt
15
症状体征——急性放射性皮炎
❖ 往往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 大也可以发病。潜伏期因放射线的剂量和个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长短不 定,约8~20d。可分成三度:
❖ 第一度:初为鲜红,以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肿。自觉灼热与瘙 痒。3~6周后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完整编辑ppt
16
完整编辑ppt
17
症状体征——急性放射性皮炎
❖ 第二度:显著急性炎症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有光泽,有 水疱形成,疱破后成糜烂面。自觉灼热或疼痛。经1~3月 痊愈,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 缩等。
完整编辑ppt
18
完整编辑ppt
19
症状体征——急性放射性皮炎
完整编辑ppt
9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理
❖ 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均可使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它们对生物组织 损伤的基本病变是一致的,即细胞核的DNA吸收了辐射能,导致可逆或 不可逆的DNA合成和细胞分化两方面的影响,由此引起细胞基因信息的 变更。
完整编辑ppt
10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理
❖ 由于这些基本病变而引起一系列皮肤反应和损伤,表现为可逆性的毛发 脱落、皮炎、色素沉着及不可逆的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的毁灭和永 久性的毛发缺失,以致放射性坏死,继之形成溃疡。小剂量辐射对皮肤 的影响是隐匿和蓄积的。损害发生的迟早及轻重与放射性的性质、剂量 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完整编辑ppt
11
放射性皮炎的危害
❖ 放射性皮炎是恶性肿瘤的外照射治疗中几乎不可避免的并 发症,一旦发生可造成患者皮肤抗感染和抗摩擦能力明显 下降,易发生感染和擦伤。既影响放疗的持续性与效果, 又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皮 炎的恶性发展,以确保患者外照射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放射性皮肤护理

放 射 性 皮 肤 的 护 理
卢 冬 青
了解放射性皮肤的概念
掌握放射性皮肤的分类
掌握放射性皮肤的健康教育
概述
•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发生率93.8%。 • 多发生在放疗后2-3周,治疗结束后逐渐消除。 • 发生程度与放射线的性质和放射野的面积,放 射治疗剂量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 • 具有潜在性、进行性、反复性的特点。
出现放射性皮炎怎么办?
一度皮肤反应:(红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 用1%冰片滑石粉或薄荷滑石粉涂抹,并尽可能 暴露局部皮肤。 二度皮肤反应:(纤维性渗出、湿性脱皮)可用 复方维生素B12溶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 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湿敷,并暴露创面,暂停放疗。
• 湿性皮炎合并感染:用0.02%呋喃西林溶液 清洗脓液后涂抹比亚芬软膏,避免使用凡 士林等其他的油性敷料,暴露创面,全身 加用抗生素。
4级:溃疡、出血、坏死(临床少见)
分级图片
分类
• 急性放射性皮炎:
• 往往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 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大也可以发病 。潜伏期因放射线的剂量和各人的耐受性 不同而长短不定,约8~20天。
急性放射性皮炎分度
• 第一度:(干性脱皮) • 初为鲜红,以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 肿。自觉灼热与瘙痒。3~6周后出现脱屑 及色素沉着。
慢性放射性皮炎
• 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 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潜伏期自 数月至数十年。
临床表现
• 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毛发脱落,甲色 暗晦,出现纵嵴、色素沉着及增厚,甚至 脱落。甲皱微循环改变,可见毛细血管血 液粘滞。皮肤损害部久之可继发鳞癌,少 数可为纤维肉瘤。
预防性护理
卢 冬 青
了解放射性皮肤的概念
掌握放射性皮肤的分类
掌握放射性皮肤的健康教育
概述
•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发生率93.8%。 • 多发生在放疗后2-3周,治疗结束后逐渐消除。 • 发生程度与放射线的性质和放射野的面积,放 射治疗剂量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 • 具有潜在性、进行性、反复性的特点。
出现放射性皮炎怎么办?
一度皮肤反应:(红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 用1%冰片滑石粉或薄荷滑石粉涂抹,并尽可能 暴露局部皮肤。 二度皮肤反应:(纤维性渗出、湿性脱皮)可用 复方维生素B12溶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 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湿敷,并暴露创面,暂停放疗。
• 湿性皮炎合并感染:用0.02%呋喃西林溶液 清洗脓液后涂抹比亚芬软膏,避免使用凡 士林等其他的油性敷料,暴露创面,全身 加用抗生素。
4级:溃疡、出血、坏死(临床少见)
分级图片
分类
• 急性放射性皮炎:
• 往往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 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大也可以发病 。潜伏期因放射线的剂量和各人的耐受性 不同而长短不定,约8~20天。
急性放射性皮炎分度
• 第一度:(干性脱皮) • 初为鲜红,以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 肿。自觉灼热与瘙痒。3~6周后出现脱屑 及色素沉着。
慢性放射性皮炎
• 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 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潜伏期自 数月至数十年。
临床表现
• 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毛发脱落,甲色 暗晦,出现纵嵴、色素沉着及增厚,甚至 脱落。甲皱微循环改变,可见毛细血管血 液粘滞。皮肤损害部久之可继发鳞癌,少 数可为纤维肉瘤。
预防性护理
16_放射性皮肤病

★生物因素
性别、年龄和皮肤颜色: 敏感性:儿童>成人、女性>男性
皮肤结构和解剖部位: 皮脂腺、毛囊、表皮基底层细胞敏感 受压迫摩擦和潮湿部位>其它部位
机体生理、病理状态: 敏感性:妊娠或经期>平时 疾病>健康
2020/8/9
★理化因素
引起皮肤充血或者血液循环不良的会使局部 皮肤对射线的抵抗力下降
慢性放射性皮炎:最常见 硬结性水肿 晚期放射性溃疡 放射性皮肤癌:最严重
2020/8/9
慢性放射性皮炎(Ⅰ、Ⅱ度)
★好发于X-ray荧光屏下工作人员的局部皮肤和指 甲,尤其是手背部皮肤;
假愈期:非常短,往往只有数小时,或者没有。
2020/8/9
IV度:溃疡、坏死反应 (二)
基本反应期:紫蓝色红斑,伴有色素沉着,水疱和大疱,
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大小不一的溃疡,甚至深达骨骼,疼痛 难忍,淋巴结显著肿大,明显压痛,全身症状严重,WBC显 著减少,易并发浓毒血症和败血症。整个皮肤层及附属器官 遭到严重损伤。照射使局部小血管闭塞,导致局部组织丧失 血供引起缺血性坏死,严重的可以引起机体死亡。一般会持 续3-6个月。
Ⅰ度:脱毛反应
★β射线照射4-5Gy 脱毛或毛囊角化性丘疹
★临床特点: 1 皮肤附属器受损-皮肤发黑、色素沉着、散在的 粟粒状突起 、皮疹间的皮肤是正常的。 2 毛发松动,极易脱落,但会在3个月末时再生 。
★Ⅰ度反应,因为受照剂量比较小,临床上没有明显 的分期。
2020/8/9
Ⅱ度:红斑反应 (一)
,红斑淡红色-深红色,局部皮肤感觉异常(敏感或麻木 )。搔痒,肿胀,色素沉着,呈棕褐色,干性脱皮和脱毛 ,局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持续2-3W后,各损伤逐渐 恢复,转入恢复期。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PPT课件

Ⅱ度皮肤反应(纤维性渗出、湿性脱皮)可 用比亚芬乳膏涂擦,或用复方维生素B12 溶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金 因肽溶液)湿敷,并暴露创面,暂停放疗。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湿性皮炎合并感染,用0.02%呋喃西林溶 液清洗脓液后,涂擦1%合霉素羊毛脂或比 亚芬乳膏,避免使用凡士林等其他的油性 敷料,暴露创面,暂停放疗,全身加用抗生 素。
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放射线照射
皮肤毛细血管发生反应性改变
微血管扩张、局部充血形成红斑
后微血管的管壁发生肿胀、 痉挛、管腔变窄或堵塞。
皮肤出现糜烂, 甚至溃疡形成。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一、急性皮炎(共分为3度) Ⅰ度皮肤反应(干性皮炎):表现为红斑,
色素沉着,毛囊扩张,毛发脱落,皮肤脱屑, 自觉皮肤瘙痒、灼热感。 Ⅱ度皮肤反应(湿性反应):在Ⅰ度反应基 础上,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水疱形成。 水疱穿破后,表皮糜烂、渗液。 Ⅲ度皮肤反应为放射性溃疡。真皮层受 损,经久不愈。
[3]高玲, 宁四海.肿瘤患者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 炎的防治及护理进展.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6 ):6316-6317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消除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 增 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顺利完成治疗。
饮食注意 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低脂饮食。清淡易消化、无 刺激食物,禁烟酒,忌辛辣食物。
参考文献
[1]黎燕芳.癌症病人护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2006
[2]王涛.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进展. [J]中国中医 急症, 2006 , 10(15):1154-1156 .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主要内容
放射性皮炎的概念 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病例分析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湿性皮炎合并感染,用0.02%呋喃西林溶 液清洗脓液后,涂擦1%合霉素羊毛脂或比 亚芬乳膏,避免使用凡士林等其他的油性 敷料,暴露创面,暂停放疗,全身加用抗生 素。
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放射线照射
皮肤毛细血管发生反应性改变
微血管扩张、局部充血形成红斑
后微血管的管壁发生肿胀、 痉挛、管腔变窄或堵塞。
皮肤出现糜烂, 甚至溃疡形成。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一、急性皮炎(共分为3度) Ⅰ度皮肤反应(干性皮炎):表现为红斑,
色素沉着,毛囊扩张,毛发脱落,皮肤脱屑, 自觉皮肤瘙痒、灼热感。 Ⅱ度皮肤反应(湿性反应):在Ⅰ度反应基 础上,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水疱形成。 水疱穿破后,表皮糜烂、渗液。 Ⅲ度皮肤反应为放射性溃疡。真皮层受 损,经久不愈。
[3]高玲, 宁四海.肿瘤患者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 炎的防治及护理进展.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6 ):6316-6317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消除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 增 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顺利完成治疗。
饮食注意 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低脂饮食。清淡易消化、无 刺激食物,禁烟酒,忌辛辣食物。
参考文献
[1]黎燕芳.癌症病人护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2006
[2]王涛.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进展. [J]中国中医 急症, 2006 , 10(15):1154-1156 .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主要内容
放射性皮炎的概念 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病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放 射 性 皮肤 病
放射医学教研室 周美娟
第一节 概述
定义(掌握)
电离辐射对皮肤直接作用引起的损伤叫皮肤 放射损伤(radiation injury of skin),或称皮 肤放射烧伤(radiation burn of skin) 。
• 身体局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或长期受 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后,受照部位发生的皮 肤损失叫皮肤放射损伤
敏感性:妊娠或经期>平时
疾病>健康
.
11
★理化因素
引起皮肤充血或者血液循环不良的会使局部 皮肤对射线的抵抗力下降
.
12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13
分类
• 急性、亚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 •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大点) • β射线皮肤损伤(掌握特点) • 特殊类型放射性皮肤损伤
.
14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者受 X、γ射线检查和治疗的病人 β射线照射引起皮肤放射损伤:β粒子直接污染皮肤表面
.
5
第二节 影响皮肤放射损伤的因素(熟悉)
.
6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剂量率与间隔时间 ★受照面积 ★生物因素 ★理化因素
.
7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软射线:能量低、电离密度高、穿透能力弱、皮
肤浅层组织吸收,易引起表层组织损伤(软β射 线 、低能量X射线 )
★临床经过:
可无初期反应,或出现一过性红斑。往往是放疗开 始后23-28d出现,3-4d后病变可达高峰
.
22
二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二)
★临床分型:
干性表皮炎:皮肤充血、糠屑样脱皮、疼痛、呈
紫蓝色,局部色素分布不均。
湿性表皮炎:局部皮肤极度充血的基础上出现水
疱或浓性水疱,破溃后可见糜烂面,浆液性渗出, 以后形成结痂,痂皮下上皮形成缓慢。受照剂量 较大时会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
16
Ⅱ度:红斑反应 (一)
★Ⅱ度以上有比较明显的临床分期:
初期反应期 假愈期 症状明显期(基本反应期) 恢复期
★ β射线照射6-7Gy
.
17
Ⅱ度:红斑反应 (二)
★ 临床表现
初期反应期:照后3-4d,局部搔痒、疼痛、烧灼感,
轻度水肿,界限分明的充血性红斑,淋巴结也可肿大。持 续2-4d。
假愈期:持续 3(2.6)W左右 。
.
3
皮肤放射性损伤 病因(了解)
.
4
皮肤放射损伤的分类(熟悉)
★按临床经过分类: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电离辐射局部照射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大剂量分次照射局部皮肤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长期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 特殊类型皮肤放射损伤:射线诱发皮肤发疹性疾病
★按接触放射源的性质分:
X、γ射线照射引起皮肤放射损伤:钴源和X线机操作人员或
.
18
Ⅲ度:水疱反应
★ β射线照射>10 Gy
★ 临床表现
初期反应期:和Ⅱ度相似,但更早,更重,持续1-2天。
假愈期:持续2周(1.2周)左右 。
基本反应期:肿胀明显,搔痒,疼痛剧烈,发红--紫红色--
水疱和大疱(小水疱--大水疱)--水疱破裂,溃疡面,表面有 渗出液,易继发感染。附近淋巴结肿大,明显触痛,全身症 状明显。皮肤附属器官损伤严重,照后2周可出现脱毛,汗腺, 皮脂腺的变性和萎缩,汗腺分泌功能障碍.
慢。(主要是散射线作用增多):受照面积小,
周围健康组织多,越易恢复。
所以临床上,要防止皮肤损伤,就必须随 照射野面积的增大,降低受照剂量。
.
10
★生物因素
性别、年龄和皮肤颜色:
敏感性:儿童>成人、女性>男性
皮肤结构和解剖部位:
皮脂腺、毛囊、表皮基底层细胞敏感
受压迫摩擦和潮湿部位>其它部位
机体生理、病理状态:
.
23
三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发生: 1长期接触辐射源却不重视防护的职业性工作人员
2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晚期病人
恢复期:积极治疗后,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可能会愈合。愈
合后的皮肤菲薄,会遗留有疤痕,易再次破溃,形成溃疡, 引起反复感染. 患者的毛发、毛囊、皮脂腺都受到严重的破 坏,所以永远不会再生,局部可有疤痕挛缩,引起相应部位 的功能障碍。
.
21
二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一)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发生:
大剂量射线分次照射;一般放疗的皮肤合并症; 比大剂量一次照射时的病变要轻而且浅。
恢复期:持续1-3个月,溃疡痂下愈合,再生皮肤质量差,
皮肤呈现暗褐色或色素脱失,轻微刺激后很容易再次破溃,
毛细血管扩张长期存在, 局部皮肤会遗留有疤痕。
.
19
IV度:溃疡、坏死反应 (一)
★ β射线照射>15 Gy
★临床表现
初期反应期:立即出现,烧灼感、麻木感、剧烈
疼痛,肿胀和红斑都非常明显、局部肌肉也有比较 明显的疼痛感。
假愈期:非常短,往往只有数小时,或者没有。
.
20
IV度:溃疡、坏死反应 (二)
基本反应期:紫蓝色红斑,伴有色素沉着,水疱和大疱,
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大小不一的溃疡,甚至深达骨骼,疼痛 难忍,淋巴结显著肿大,明显压痛,全身症状严重,WBC显 著减少,易并发浓毒血症和败血症。整个皮肤层及附属器官 遭到严重损伤。照射使局部小血管闭塞,导致局部组织丧失 血供引起缺血性坏死,严重的可以引起机体死亡。一般会持 续3-6个月。
★分度:Ⅰ度:脱毛反应 Ⅱ度:红斑反应 Ⅲ度:水疱反应 IV度:溃疡、坏死反应
.
15
Ⅰ度:脱毛反应
★β射线照射4-5Gy 脱毛或毛囊角化性丘疹
★临床特点:
1 皮肤附属器受损-皮肤发黑、色素沉着、散在的 粟粒状突起 、皮疹间的皮肤是正常的。
2 毛发松动,极易脱落,但会在3个月末时再生 。
★Ⅰ度反应,因为受照剂量比较小,临床上没有明显 的分期。
硬射线:能量高、电离密度低、穿透能力强、达
深层组织,最大剂量在皮肤3-5cm深度,易引 起深层组织损伤,而皮肤表面损伤所需要的剂量 就较大。(硬β射线 、γ射线 、高能量X射线 )
.
8
★剂量率与间隔时间
剂量率越大,照射间隔时间越短,皮 肤的放射损伤也就越严重
.பைடு நூலகம்
9
★受照面积
相同的照射剂量下: 受照面积越大,皮肤损伤越严重,恢复也
基本反应期:持久的红斑,持续1W左右,界限更清楚,
红斑淡红色-深红色,局部皮肤感觉异常(敏感或麻木)。 搔痒,肿胀,色素沉着,呈棕褐色,干性脱皮和脱毛,局 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持续2-3W后,各损伤逐渐恢复, 转入恢复期。
恢复期:红斑区片状脱屑,感觉逐渐恢复,色素沉着,
皮肤干燥,不会遗留有功能障碍。
放射医学教研室 周美娟
第一节 概述
定义(掌握)
电离辐射对皮肤直接作用引起的损伤叫皮肤 放射损伤(radiation injury of skin),或称皮 肤放射烧伤(radiation burn of skin) 。
• 身体局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或长期受 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后,受照部位发生的皮 肤损失叫皮肤放射损伤
敏感性:妊娠或经期>平时
疾病>健康
.
11
★理化因素
引起皮肤充血或者血液循环不良的会使局部 皮肤对射线的抵抗力下降
.
12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13
分类
• 急性、亚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 •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大点) • β射线皮肤损伤(掌握特点) • 特殊类型放射性皮肤损伤
.
14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者受 X、γ射线检查和治疗的病人 β射线照射引起皮肤放射损伤:β粒子直接污染皮肤表面
.
5
第二节 影响皮肤放射损伤的因素(熟悉)
.
6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剂量率与间隔时间 ★受照面积 ★生物因素 ★理化因素
.
7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软射线:能量低、电离密度高、穿透能力弱、皮
肤浅层组织吸收,易引起表层组织损伤(软β射 线 、低能量X射线 )
★临床经过:
可无初期反应,或出现一过性红斑。往往是放疗开 始后23-28d出现,3-4d后病变可达高峰
.
22
二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二)
★临床分型:
干性表皮炎:皮肤充血、糠屑样脱皮、疼痛、呈
紫蓝色,局部色素分布不均。
湿性表皮炎:局部皮肤极度充血的基础上出现水
疱或浓性水疱,破溃后可见糜烂面,浆液性渗出, 以后形成结痂,痂皮下上皮形成缓慢。受照剂量 较大时会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
16
Ⅱ度:红斑反应 (一)
★Ⅱ度以上有比较明显的临床分期:
初期反应期 假愈期 症状明显期(基本反应期) 恢复期
★ β射线照射6-7Gy
.
17
Ⅱ度:红斑反应 (二)
★ 临床表现
初期反应期:照后3-4d,局部搔痒、疼痛、烧灼感,
轻度水肿,界限分明的充血性红斑,淋巴结也可肿大。持 续2-4d。
假愈期:持续 3(2.6)W左右 。
.
3
皮肤放射性损伤 病因(了解)
.
4
皮肤放射损伤的分类(熟悉)
★按临床经过分类: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电离辐射局部照射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大剂量分次照射局部皮肤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长期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 特殊类型皮肤放射损伤:射线诱发皮肤发疹性疾病
★按接触放射源的性质分:
X、γ射线照射引起皮肤放射损伤:钴源和X线机操作人员或
.
18
Ⅲ度:水疱反应
★ β射线照射>10 Gy
★ 临床表现
初期反应期:和Ⅱ度相似,但更早,更重,持续1-2天。
假愈期:持续2周(1.2周)左右 。
基本反应期:肿胀明显,搔痒,疼痛剧烈,发红--紫红色--
水疱和大疱(小水疱--大水疱)--水疱破裂,溃疡面,表面有 渗出液,易继发感染。附近淋巴结肿大,明显触痛,全身症 状明显。皮肤附属器官损伤严重,照后2周可出现脱毛,汗腺, 皮脂腺的变性和萎缩,汗腺分泌功能障碍.
慢。(主要是散射线作用增多):受照面积小,
周围健康组织多,越易恢复。
所以临床上,要防止皮肤损伤,就必须随 照射野面积的增大,降低受照剂量。
.
10
★生物因素
性别、年龄和皮肤颜色:
敏感性:儿童>成人、女性>男性
皮肤结构和解剖部位:
皮脂腺、毛囊、表皮基底层细胞敏感
受压迫摩擦和潮湿部位>其它部位
机体生理、病理状态:
.
23
三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发生: 1长期接触辐射源却不重视防护的职业性工作人员
2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晚期病人
恢复期:积极治疗后,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可能会愈合。愈
合后的皮肤菲薄,会遗留有疤痕,易再次破溃,形成溃疡, 引起反复感染. 患者的毛发、毛囊、皮脂腺都受到严重的破 坏,所以永远不会再生,局部可有疤痕挛缩,引起相应部位 的功能障碍。
.
21
二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一)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发生:
大剂量射线分次照射;一般放疗的皮肤合并症; 比大剂量一次照射时的病变要轻而且浅。
恢复期:持续1-3个月,溃疡痂下愈合,再生皮肤质量差,
皮肤呈现暗褐色或色素脱失,轻微刺激后很容易再次破溃,
毛细血管扩张长期存在, 局部皮肤会遗留有疤痕。
.
19
IV度:溃疡、坏死反应 (一)
★ β射线照射>15 Gy
★临床表现
初期反应期:立即出现,烧灼感、麻木感、剧烈
疼痛,肿胀和红斑都非常明显、局部肌肉也有比较 明显的疼痛感。
假愈期:非常短,往往只有数小时,或者没有。
.
20
IV度:溃疡、坏死反应 (二)
基本反应期:紫蓝色红斑,伴有色素沉着,水疱和大疱,
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大小不一的溃疡,甚至深达骨骼,疼痛 难忍,淋巴结显著肿大,明显压痛,全身症状严重,WBC显 著减少,易并发浓毒血症和败血症。整个皮肤层及附属器官 遭到严重损伤。照射使局部小血管闭塞,导致局部组织丧失 血供引起缺血性坏死,严重的可以引起机体死亡。一般会持 续3-6个月。
★分度:Ⅰ度:脱毛反应 Ⅱ度:红斑反应 Ⅲ度:水疱反应 IV度:溃疡、坏死反应
.
15
Ⅰ度:脱毛反应
★β射线照射4-5Gy 脱毛或毛囊角化性丘疹
★临床特点:
1 皮肤附属器受损-皮肤发黑、色素沉着、散在的 粟粒状突起 、皮疹间的皮肤是正常的。
2 毛发松动,极易脱落,但会在3个月末时再生 。
★Ⅰ度反应,因为受照剂量比较小,临床上没有明显 的分期。
硬射线:能量高、电离密度低、穿透能力强、达
深层组织,最大剂量在皮肤3-5cm深度,易引 起深层组织损伤,而皮肤表面损伤所需要的剂量 就较大。(硬β射线 、γ射线 、高能量X射线 )
.
8
★剂量率与间隔时间
剂量率越大,照射间隔时间越短,皮 肤的放射损伤也就越严重
.பைடு நூலகம்
9
★受照面积
相同的照射剂量下: 受照面积越大,皮肤损伤越严重,恢复也
基本反应期:持久的红斑,持续1W左右,界限更清楚,
红斑淡红色-深红色,局部皮肤感觉异常(敏感或麻木)。 搔痒,肿胀,色素沉着,呈棕褐色,干性脱皮和脱毛,局 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持续2-3W后,各损伤逐渐恢复, 转入恢复期。
恢复期:红斑区片状脱屑,感觉逐渐恢复,色素沉着,
皮肤干燥,不会遗留有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