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工器具进出洁净区的标准操作规程
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 目的及使用范围制订物料进出洁净区的标准操作规程,减少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万级、十万级洁净区。
2 责任人领取物料进出生产车间的所有人员负责执行,质检部负责监督、检查。
3 内容物料的进出是使厂房污染的另一个主要环节,制订物料进入洁净区的程序,使物料进入洁净区的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以使物料进入洁净区带来的污染降低到最小。
非生产用物料严禁进入洁净区,如确需进入,应事先争得相关车间负责人的同意后,由总经理或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入。
3.1进洁净区程序3.1.1 生产车间物料、半成品、成品要按一个方向流动,不允许走回头路。
3.1.2生产用物料进入洁净区,首先由物料领用员从仓库领出后在仓库清洁区将外包装吸尘、拆外包装用湿毛巾擦拭一次,送至车间南物流通道的缓冲间,用75%酒精擦拭外壁,然后打开传递窗门将外包装物去掉后放入传递窗,关闭传递窗门。
打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
紫外线灯照射结束后,洁净区人员从里面打开传递窗门将物料取出,关闭传递窗门;再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待用。
3.1.3其它洁具、工具、容器具、消毒剂用湿毛巾擦拭一次,送至车间南物流通道的缓冲间,用75%酒精擦拭外壁,然后打开传递窗门将物料放入传递窗,关闭传递窗门。
打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
紫外线灯照射结束后,打开传递窗门将物料取出,关闭传递窗门;再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待用,并按类别分类归整。
3.1.4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加工,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同一室内的可以按顺序传递,不同室的应尽量采用传递窗传递,不能通过传递窗的应严格按照不走回头路的生产加工要求,在室间传递。
3.1.5不同净化级别的两室间传递,必须经过传递窗传递。
3.2 出洁净区程序3.2.1剩余物料班后由物料领用人员点数、复核后(若连续生产应暂存在车间试剂柜。
物料进入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物料进入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制 定
部门审核
质量部审核
制定时间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 准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部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进入洁净区物料的范围及进入的程序和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进入洁净区环境的原料、辅料、中间体、内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使用的工器具和各种文件等。
3.职责
操作人员:严格按本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3.进入万级区、无菌区的物料必须在外清间进行彻底的清洁,再通过传递窗进行紫外灭菌后拿入万级区。
4.4.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公用器具等在清洁间清洗干净后,必须通过蒸汽消毒灭菌后传入洁净区,不能灭菌的必须进行相应的擦拭消毒处理或通过传递窗紫外消毒半小时后,传入洁净区。
4.5.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文件清洁后,在缓冲间自净20分钟后进入洁净区。
4.6.物料进入洁净区应随手关门。
4.7.物料进入洁净区程序示图:
5.相关文件
《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清场管理制度》
QA检查员:监督.使用的各种物料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为保证前后质量,防止物料进入洁净区对环境和其它物料造成污染,因此各种物料必须经过严格的净化程序进入洁净区。
4.2.物料进入洁净区时,将原辅料、内包装材料在外清间剥去外皮(外层塑料袋或纸箱、桶等)再用75%酒精擦拭其外壁,并通过传递窗或缓冲间进入三十万级或十万级洁净区。
物料、工器具进出洁净区的标准操作规程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登记号:1.目的:建立物料、工器具进出洁净区的净化规程,防止污染。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出洁净区的物料、容器具、工具的管理。
3.职责: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QA、设备维修人员等对本标准规程的实施负责。
4.规程:4.1.由清外包进入洁净区流程图4.1.1.由清外包Ⅰ进入洁净区流程图4.1.2.由清外包Ⅱ进入洁净区流程图4.2.进入C级洁净区进入程序4.2.1.原辅料、工器具、文件、记录等进入洁净区的进入程序。
4.2.1.1.容器具、工具进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的容器具、工具须在一般区容器具清洗间进行清洗,按《容器具清洁SOP》(Q/QGDS01021-02)执行。
清洁后的容器具、工具于清外包Ⅰ内用75%的酒精擦拭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运送至缓冲间(C033),由洁净区内人员通过缓冲间(C033)另一侧打开取出容器具、工具,进入洁净区。
缓冲间双侧门不得同时开。
4.2.1.2.文件、记录等其它物品进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文件、记录等通过清外包Ⅰ房间内的净化传递窗(CDC-001)紫外照射30分钟传进洁净区。
4.2.1.3.活性炭等其它物品进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活性炭通过清外包Ⅰ房间内的净化传递窗(CDC-001)紫外照射30分钟传进洁净区。
4.2.1.4.原辅料进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的原辅料于清外包Ⅰ房间内清洁外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运送至缓冲间(C033),由洁净区内人员通过缓冲间(C033)另一侧打开取出,缓冲间双侧门不得同时开。
进入洁净区存放于备料间。
4.2.2.胶塞、铝盖、瓶等进入洁净区的进入程序。
4.2.2.1.胶塞、铝盖、瓶等于清外包Ⅱ内清洁外包装,擦拭干净,用75%酒精外表消毒,需脱包装的脱外包装。
然后运送至缓冲间(C034),由洁净区内人员通过缓冲间(C034)另一侧打开取出胶塞、铝盖、瓶等,缓冲间双侧门不得同时开。
进入洁净区的胶塞、铝盖、瓶暂存间。
洁净区操作规程

洁净区操作规程《洁净区操作规程》一、洁净区的定义洁净区是指具有一定洁净度要求的区域,用于进行对物品、设备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或其它特定操作。
洁净区的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洁净区内的操作和管理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二、洁净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洁净度要求,洁净区一般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其中A级别的洁净区要求最高,D级别的洁净区要求最低。
三、洁净区的操作规程1. 进入洁净区前,必须更换专门的洁净服装,并按照规定顺序穿戴,包括洁净帽、洁净服、洁净鞋等。
2. 在进入洁净区前,要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
3. 进入洁净区后,严禁随意触摸设备和物品,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4. 操作人员应熟知洁净区的操作规程,并遵守相应的操作程序。
5. 洁净区内严禁吸烟、喧哗、食品饮料以及不必要的物品。
6. 使用洁净区内的设备和工具时,必须注意保持其干净和整洁。
7. 在完成工作后,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8. 定期对洁净区进行定期检查和验收,确保其洁净程度符合规定的标准。
四、洁净区的管理1. 洁净区的使用和管理必须由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和监督。
2. 每位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熟知洁净区的相关规程和操作程序。
3. 对洁净区内的设备和设施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洁净度要求。
4. 对洁净区内的物品、设备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洁净程度达到标准要求。
以上就是关于《洁净区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内容和要求,希望能够对相关操作人员有所帮助。
洁净区的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人身安全,对于洁净区的操作管理不仅要求操作人员的严格遵守,也需要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内包材原料进入准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内包材/原料进入准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预防内包材、原料带菌进入车间,避免产品受细菌感染,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半成品直接接触的内包材(如PET瓶)的及进入准洁净区原料的消毒工作。
3责任者:领料人员、消毒人员
4内容:
4.1内包材进入准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4.1.1领料人员按照生产指令单到仓库领取生产所需规格的内包材。
4.1.2 领料员在拆包间进行拆包除尘,一般液态膏霜乳液单元的原料送入缓冲间,开启臭氧机消毒≥30分钟;粉单元的原料送入拆包消毒间,开启臭氧机消毒≥30分钟。
4.2原辅料进入准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4.2.1领料人员按照生产指令单到仓库领取生产所需规格的原辅料。
4.2.1包材拆包后,放置镂空塑料筐,,在内包材消毒间,开启臭氧消毒≥30分钟后使用。
5操作注意事项
5.1 操作过程中注意手部不要直接碰到瓶口或内壁。
5.2 消毒过程应严格遵循消毒规定。
5.3所有的内包材在倒入镂空塑料筐时,下面必须垫食品级袋子,防止接触地面。
5.4所有物料消毒,除了要在拆包、消毒记录中记录进/出时间外,还需注明消毒品
种、数量、时间、批号、确认人等。
5.6消毒间地面保持干燥、无积水,不准有任何垃圾、废物,若有时须及时清理。
物料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物料、工器具进入洁净区的清洁、消毒程序,保证洁净区的卫生,防止发生污染。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出洁净区的物料、容器具、工具的清洁和消毒。
3.责任3.1.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等对本标准规程的实施负责。
3.2.质保部QA按照本标准操作规程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4.内容4.1.物料进出洁净区4.1.1.原辅料4.1.1.1.由一般区进入洁净区的原辅料先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检查外包装完好状况,无误后,脱去外包装,贴上物料标识。
4.1.1.2.将原辅料放入缓冲间传递窗,关好传递窗门,然后开启紫外灯消毒15—30分钟(或用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填写《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消毒记录》(附件1)。
4.1.1.3物料净化、紫外灯照射15-30分钟(或消毒剂消毒)后,由洁净区人员从洁净区内侧开启传递窗的门,将原辅料转移到原辅料暂存间。
4.1.1.4.进入原辅料暂存间或内包材暂存间的物料应进行登记,填写台账。
4.1.1.5.洁净区内的原辅料需转移至一般生产区时,先将物料按要求包装完好并密封(或装入特定容器中)后,将其移至传递窗内,关闭传递窗内侧门后,由一般区人员将物料移至一般区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处理。
4.1.2.容器具、工具4.1.2.1.容器具等物品进入相应洁净区的物料外清间,脱去所有的纸质、塑料等外包装,送入传递窗。
4.1.2.2.其他操作同4.1.1.2 、4.1.1.3。
4.1.2.3.生产用容器具、工具等物品需传出生产区时,应将物品移至传递窗内,关闭传递窗内侧门后,再由一般区人员将传出的物品移至一般区进行处理。
4.2.洁净区废弃物移出在生产清场结束后将装有生产垃圾的塑料袋密封后移至本区域的污物出口的传递窗(没有污物出口的生产区域从物流传递窗传出),待内侧门关闭后,一般区人员将垃圾转移至厂区指定垃圾存放点。
4.3.其他管理要求4.3.1.使用传递窗时,不允许两侧的门同时打开。
使用完毕后按照相关规程要求对传递窗进行清洁、消毒。
物品出入洁净区操作规程

物品出入洁净区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区物品出入的标准操作程序,防止产生交叉污染。
范围: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品。
职责:洁净区操作人员、车间主任、现场监控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规程:
1.进入洁净区的物品:文件、批指令、生产记录、记录用笔、清洁工具、周转容器、维修工具、检验用具等。
2.净化、进入程序
2.1文件、指令、记录、笔等用抹布擦去拂尘,置于物流传递窗,开紫外灯消毒30
分钟,通知洁净区人员,将上述文件、工具等带入各洁净区。
2.2清洁工具、周转容器在一般生产清洁依相应清洁规程彻底清洁,晾干。
将上述
清洁工具、周转容器送至外清间,按物料进入洁净区程序进入各洁净区。
2.3维修工具在一般生产区清洁间彻底清洁,晾干,置于一般生产区与洁净区相通
的传递窗,开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
维修人员进入洁净区后将其带至维修点。
2.4 检验用具如表面皿等置于物流传递窗,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由洁净区质控员
将其放置于相应区域。
3.物流传递窗有:垃圾间传递窗、外包间传递窗。
页。
(018)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xxxx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页码:第1页共1页物料进入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定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进入车间物料的外包装清洁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范围: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料。
职责: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仓库管理员、QA。
内容:
1、生产区应保持清洁卫生,任何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在进入前都应对其外包装进行清洁或脱外包装,防止对生产区造成污染。
2、消毒剂:75%乙醇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剂每月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3、清洁工具:毛刷、抹布、水桶。
4、物料进入洁净区的清洁程序:
4.1、进入洁净区的用纸箱的原辅料、中间产品等,先在脱外包装室清去纸箱,用抹布擦拭除去内包装表面灰尘,然后用75%的乙醇溶液擦拭消毒并在消毒室进行紫外灯灭菌20分钟后,然后进入车间的贮料室;
4.2、进入洁净区的瓶装固体原辅料、中间产品进入车间前应在脱外包间用抹布擦除内存包装上的灰尘,然后用75%的乙醇溶液擦拭消毒,并在消毒室进行紫外灯灭菌20分钟后,然后进入车间的贮料室;
4.3、进入洁净区的瓶装液体、半固体原辅料及中间产品,在脱外间用湿抹布擦洗瓶外壁各部位,再用洁净抹布蘸75%乙醇溶液全面擦拭桶外壁消毒,并在消毒室用紫外灯进行灭菌20分钟后,然后进入车间的贮料室;
5、按照洁净区缓冲间(气闸室)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登记号:
1.目的:建立物料、工器具进出洁净区的净化规程,防止污染。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出洁净区的物料、容器具、工具的管理。
3.职责: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QA、设备维修人员等对本标准规程的实施负责。
4.规程:
4.1.由清外包进入洁净区流程图
4.1.1.由清外包Ⅰ进入洁净区流程图
C
4.2.1.
4.2.1.1.
般区容器具清洗间进行清洗,按《容器具清洁SOP》(Q/QGDS01021-02)执行。
清洁后的容器具、工具于清外包Ⅰ内用75%的酒精擦拭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运送至缓冲间(C033),由洁净区内人员通过缓冲间(C033)另一侧打开
取出容器具、工具,进入洁净区。
缓冲间双侧门不得同时开。
4.2.1.2.文件、记录等其它物品进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文件、记录等通过清外包Ⅰ房间内的净化传递窗(CDC-001)紫外照射30分钟传进洁净区。
4.2.1.3.活性炭等其它物品进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活性炭通过清外包Ⅰ房间内的净化传递窗(CDC-001)紫外照射30分钟传进洁净区。
4.2.1.4.原辅料进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的原辅料于清外包Ⅰ房间内清洁外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运送至缓冲间(C033),由洁净区内人员通过缓冲间(C033)另一侧打开取出,缓冲间双侧门不得同时开。
进入洁净区存放于备料间。
4.2.2.胶塞、铝盖、瓶等进入洁净区的进入程序。
4.2.2.1.胶塞、铝盖、瓶等于清外包Ⅱ内清洁外包装,擦拭干净,用75%酒精外表消毒,需脱包装的脱外包装。
然后运送至缓冲间(C034),由洁净区内人员通过缓冲间(C034)另一侧打开取出胶塞、铝盖、瓶等,缓冲间双侧门不得同时开。
进入洁净区的胶塞、铝盖、瓶暂存间。
4.2.2.1.进入胶塞、铝盖、瓶暂存间后由操作人员按胶塞、铝盖、瓶的分类和区域存放,存放位置见《内包材暂存间定置图》。
不得直接存放于地面,存放于已清洁消毒后的不锈钢桌上。
4.3.进入B级洁净区进入程序
4.3.1.文件、记录、工具及无菌包装材料先进入C级洁净区,然后通过洗衣间内净化传递窗(CDC-004)紫外照射30分钟传进B级洁净区。
4.4.物料出洁净区
4.3.1.C级洁净区物料、容器具、工具等出洁净区程序,需传出的物料、容器具、工具等通过缓冲间(C033)、缓冲间(C034)或弃物间净化传递窗
(CDC-002)传出洁净区。
先将传出的物品放入缓冲间(C033)或缓冲间(C034)或弃物间净化传递窗(CDC-002),关闭内门,从另一侧打开外门,将物品传递出洁净区。
4.3.2. B 级洁净区传递出洁净区程序,需传递的物品通过净化传递窗(CDC-004)传到C 级洁净区。
4.3.2.出洁净区流程图
5.5.1.相关文件
5.1.1. 《容器具清洁SOP 》 5.2.相关记录
5.2.1. 《紫外灯使用记录表》 5.2.2. 《75%酒精使用记录》
6.变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