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
伺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解决方案

伺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解决方案伺服技术是一种用于控制和驱动运动提供精确位置和速度控制的技术。
它在许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讨论伺服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解决方案。
一、伺服技术的应用前景1. 工业自动化领域伺服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高精度定位和运动控制特性,使得它们能够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如机床、印刷设备、包装机械等。
随着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加,伺服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在逐渐扩大。
2. 机器人领域伺服技术对于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巨大的前景。
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能力,可以实现机器人的灵活、精确的动作,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此外,伺服技术还可以结合传感器和视觉系统,实现机器人的感知和智能化,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应用领域。
3. 新能源领域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伺服技术在新能源设备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例如,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角度调节系统、太阳能光伏跟踪器中的方位调节系统等,都需要伺服技术来实现精确的位置和角度控制,提高能源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伺服技术的解决方案1. 选型和集成在应用伺服技术时,选型和集成是关键。
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其次,需要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整体的自动化控制。
选型和集成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伺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精确控制算法伺服技术的精确控制算法是实现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重要因素。
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可以提高伺服系统对于位置和速度的控制精度,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 传感器和反馈系统伺服系统的准确反馈是实现精确控制的基础。
传感器和反馈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伺服电机的位置、速度和扭矩等参数,反馈给控制系统进行补偿控制。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反馈系统,能够提高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4. 故障检测和维护为了确保伺服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进行故障检测和维护。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通过控制电流、电压、转子位置等参数来实现精确控制的电机。
它凭借着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响应速度等特点,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实现复杂的编程、高速度和高精度的运动控制,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
伺服电机还可以用于机床、数控机床和印刷设备等高精度加工和生产设备中,帮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航空航天设备对于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伺服电机能够提供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满足航空航天设备的自动化要求。
在航空器的舵面控制系统中,伺服电机可以控制舵面的运动,使得航空器能够稳定地飞行。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用电器领域。
现代家用电器越来越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伺服电机的高精度控制能力可以满足家用电器对于运动控制的要求。
洗衣机中的电机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洗涤程序和负荷情况,精确地控制转子的运动,实现洗涤的效果。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
传感器的发展、控制算法的优化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应用都为伺服电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随着电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伺服电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高性能伺服电机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转矩密度,能够满足更多领域对于伺服电机的要求。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伺服电机控制技术越来越注重网络化和智能化。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伺服电机之间的远程控制和监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伺服电机控制技术也开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对伺服电机的控制算法进行优化和自适应调整,提高系统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伺服电机的分类及用途

伺服电机的分类及用途伺服电机是一种用于精密控制系统的电机,通过反馈控制系统来实现准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医疗设备、航空航天、自动驾驶、机床加工等领域。
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和结构特点,伺服电机可以分为直流伺服电机(DC Servo Motor)、交流伺服电机(AC Servo Motor)和步进伺服电机(Stepper Servo Motor)等不同类型。
1. 直流伺服电机(DC Servo Motor)直流伺服电机是使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机,它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直流伺服电机通常采用编码器进行位置反馈,可以实现准确的位置控制。
直流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机器人、印刷设备、纺织设备等领域。
2. 交流伺服电机(AC Servo Motor)交流伺服电机是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电机,它具有功率大、扭矩稳定、寿命长等特点。
交流伺服电机通常采用编码器或者回转变压器进行位置反馈,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交流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印刷设备、包装设备、纺织设备等领域。
3. 步进伺服电机(Stepper Servo Motor)步进伺服电机是通过将步进电机和趋近器(Driver)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电机。
步进伺服电机具有高扭矩、低噪音、低成本等优点,同时可以实现开环或者闭环控制。
步进伺服电机通常采用编码器进行位置反馈,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步进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纺织设备、包装设备、印刷设备等领域。
除了上述的主要分类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伺服电机。
例如,直线伺服电机(Linear Servo Motor)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电机,广泛应用于激光切割机、激光打标机、注塑机、剪板机等领域。
扭矩伺服电机(Torque Servo Motor)是一种可以提供连续扭矩输出的电机,通常应用于需要大扭矩输出的机械设备。
伺服电机发展历史

伺服电机发展历史
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角度和转速的电机,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工业、医疗设备等领域。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电机的机械、电气、控制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进展。
1891年,美国工程师尤金·巴尔汀(Eugene F. L. Breguet)首次使用直流电机控制自动舵机。
20世纪初,在弗雷德里克·西斯的领导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出了一种舵机,这是当时伺服电机的一种最基本形式。
此后,伺服电机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逐渐从机械控制转向了电子控制。
此时,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弹制导、雷达跟踪和光学追踪等高精度领域。
20世纪60年代末,半导体技术的突破使得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更加小巧,同时性能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20世纪70年代后期,伺服电机逐渐应用到了工业领域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开始采用数字控制器(NC)和编程控制器(PLC),使伺服电机的控制更加智能化。
并且,在材料科学、电机技术和控制算法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使得伺服电机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目前,伺服电机已经成为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纺织设备等领域。
此外,随着人工
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电机在智能驱动和自学习技术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总之,伺服电机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地推动着伺服电机向更加智能化、高效率、高精度的方向发展。
伺服电机应用场景

伺服电机应用场景伺服电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自动化领域的电动机。
它们具有精确的位置控制、高速度和高扭矩输出的能力。
伺服电机通过测量输出轴的位置,与设定的位置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调整电机的行为,实现精准的位置控制。
伺服电机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保健、农业和服务行业等多个领域。
伺服电机通过提供精确的位置控制和快速的响应时间,使得机器人能够执行精细的操作和复杂的任务。
在制造业中,伺服电机驱动机器人进行装配、焊接和涂装等工艺;在医疗保健领域,伺服电机用于手术机器人和康复设备,帮助医生实施精确的手术和提供精准的康复治疗。
2. 自动化设备伺服电机在各种自动化设备中广泛应用,例如数控机床、印刷设备、包装机械等。
伺服电机通过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使得这些设备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种加工和操作任务。
在数控机床中,伺服电机驱动刀具进行精细的切削与加工,实现复杂零件的高精度加工;在印刷设备中,伺服电机精准控制张力和位置,保证印刷品的品质和精度。
3. 纺织机械纺织机械行业对于伺服电机的需求也非常大。
伺服电机能够提供高速度和高扭矩输出,适应纺织机械中不同工艺的需求。
在纺纱过程中,伺服电机可以精确控制纱线的张力,确保纱线的质量和稳定性;在织布机和绣花机中,伺服电机能够精确控制织物的速度和细节,实现高精度的织造和刺绣。
4. 包装与输送系统在包装和输送系统中,伺服电机能够提供高速度和准确的位置控制,使得产品能够准确并快速地进行包装和输送。
在自动灌装线中,伺服电机可以精确控制液体的流量和灌装量,实现高效的灌装操作;在输送线中,伺服电机可以精确控制产品的位置和速度,确保产品的顺利输送和堆垛。
总结:伺服电机在机器人技术、自动化设备、纺织机械以及包装与输送系统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通过提供精确的位置控制、高速度和高扭矩输出,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伺服电机研究报告

伺服电机研究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研究伺服电机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精确控制转速和位置的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械设备、机器人等领域。
通过对伺服电机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提高对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2. 伺服电机原理伺服电机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包括电机、传感器和控制器。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1.输入信号:控制器接收输入信号,通常为电压或脉冲信号。
2.传感器反馈:控制器通过传感器获取实际自身位置或转速信息。
3.比较计算:控制器将输入信号和传感器反馈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误差。
4.输出控制:控制器根据误差计算结果输出控制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机运动。
5.反馈调整:电机运动后实际位置或转速将通过传感器反馈给控制器进行下一步计算。
这个闭环控制过程不断重复,使得伺服电机能够精确地控制自身位置或转速。
伺服电机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精度,适用于需要快速精确控制的应用场景。
3. 伺服电机应用由于伺服电机具有精确控制能力和高性能特点,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3.1 工业自动化伺服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例如生产线输送带的精确控制、机床加工过程中零件定位、包装设备中的物料送料等。
其精确控制能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机械设备在机械设备中,伺服电机常用于需要定位和精确运动控制的部件,例如纺织设备、印刷机械、激光切割机等。
它们可以提供高速、稳定的驱动力,并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
3.3 机器人伺服电机作为机器人驱动的关键组件,使得机器人能够实现高速、精确的定位和动作控制。
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伺服电机的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
3.4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伺服电机广泛用于推进系统、舵机系统和导航系统等。
它们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动力输出,保证飞行器的运动控制和稳定性。
4. 伺服电机发展趋势伺服电机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存在以下发展趋势:4.1 小型化随着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伺服电机的尺寸不断缩小,但性能不断提高。
电机控制技术发展前景

电机控制技术发展前景(一)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推动加工技术的高速高精化。
80年代以来,数控系统逐渐应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器件。
交流伺服电机内是无刷结构,几乎不需维修,体积相对较小,有利于转速和功率的提高。
目前交流伺服系统已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直流伺服系统。
在当代数控系统中,交流伺服取代直流伺服、软件控制取代硬件控制成为了伺服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此产生了应用在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和主轴装置上的交流数字驱动系统。
随着微处理器和全数字化交流 伺服系统的发展,数控系统的计算速度大大提高,采样时间大大减少。
硬件伺服控制变为软件伺服控制后,大大地提高了伺服系统的性能。
例如OSP-U10/U100网络式数控系统的伺服控制环就是一种高性能的伺服控制网,它对进行自律控制的各个伺服装置和部件实现了分散配置,网络连接,进一步发挥了它对机床的控制能力和通信速度。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伺服系统性能改善、可靠性提高、调试方便、柔性增强,大大推动了高精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
另外,先进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定位精度。
交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一般选用无刷旋转变压器、混合型的光电编码器和绝对值编码器作为位置、速度传感器,其传感器具有小于1μs的响应时间。
伺服电动机本身也在向高速方向发展,与上述高速编码器配合实现了60m/min甚至100m/min的快速进给和1g的加速度。
为保证高速时电动机旋转更加平滑,改进了电动机的磁路设计,并配合高速数字伺服软件,可保证电动机即使在小于1μm转动时也显得平滑而无爬行。
(二)交流直线伺服电机直接驱动进给技术已趋成熟。
数控机床的进给驱动有“旋转伺服电机+精密高速滚珠丝杠”和“直线电机直接驱动” 两种类型。
传统的滚珠丝杠工艺成熟加工精度较高,实现高速化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目前应用广泛。
使用滚,珠丝杠驱动的高速加工机床最大移动速度90m/min,加速度1.5g。
但滚珠丝杠是机械传动,机械元件间存在弹性变形、摩擦和反向间隙,相应会造成运动滞后和非线性误差,所以再进一步提高滚珠丝杠副移动速度和加速度比较难了。
伺服控制的定义及应用

伺服控制的定义及应用
伺服控制是指通过反馈机制对电机或执行器等运动控制的系统进行精确的位置、速度或力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
伺服控制系统由伺服电机、编码器、控制器、驱动器和负载等组成。
伺服控制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印刷、造纸、纺织、包装、数控机床、卫星导航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伺服控制的应用:
1. 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需要精确控制其运动,伺服控制器能够使机器人各个关节的位置、角度、速度、加速度、力和扭矩满足精确控制的要求。
2. 自动化生产线: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伺服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搬运、加工和装配等环节,能够保证生产线的精度和效率。
3. 数控机床: 伺服系统的使用使数控机床中的轴向定位,切削力和调速更加精确,从而提高了加工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降低了产品的误差和废品率。
4. 包装机械: 伺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机械的送纸、定位、贴标等工作中,能够提高包装产品的精度和速度,降低误差率和糟损率。
5. 航空航天: 在飞行器的控制系统中,伺服系统的应用可以保证飞行器各个部件的运动控制精确,提高了飞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6. 医疗器械: 伺服系统被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控制中,例如人工心脏、人工肾脏、到动脉方式心脏起搏器等,确保其稳定和可靠性。
伺服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设备中,其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控制特性使其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必备的技术之一。
近年来,伺服控制技术也在无人车、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4.0等新兴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
摘要:伺服电机,准确的说:伺服系统是一类控制发动机转速,转角以及转速,然后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运动机械的运动要求的一个系统,它的核心是控
制器,控制对象为伺服电机,以机械运动为驱动设备,执行机构是电力电子功率
表变换装置,在自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组成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本文主要
对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伺服电机;自动控制;应用
在工业4.0的新时期,人类对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不断上升。
在工业生产中所
需要进行的控制、组装、拼合、检测、校验、调度、优化和决策等各个环节,均
有提高产能、降低损耗、确保安全和保证质量的需要。
工业自动化正是为实现上
述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类综合性高新技术。
在工业革命3.0时代,以电子计算机技
术应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极大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进程,伺服技术也承接着工业
革命3.0的浪潮飞速发展,在机械、电器、电子、石化、冶金、电力、交通、印刷、汽车、食品等行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伺服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狭义的
伺服技术仅限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制造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技术等
传统工业生产领域,而广义的伺服技术应用于传统与新型的各个行业。
1.伺服电机
当前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使用的伺服电机是交流伺服电机,其主要包括转子
和定子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转子部分的结构形式包括鼠笼形转子和非磁性杯行
转子两种形式。
而常用的定子结构则是与旋转变压器的定子结构类似,通过在定
子铁心中设置相互垂直的两相绕组构成。
根据转子结构的不同,可以将交流伺服
电机分为两种形式。
其中,鼠笼转子交流伺服电机由转子铁心、轴和转子绕组构成;而非磁性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机的内定子则由环形的钢片叠放而成。
从当前市场应用情况来看,通常广泛使用鼠笼形转子伺服电机。
这主要是因
为非磁性杯形转子工作过程中惯量小,轴承的摩擦阻转矩较小,而且转子之间不
存在齿槽,使得电机工作过程中没有齿槽啮合的现象,从而使得其转矩和输出功
率都较小。
另外,杯形转子伺服电机的制造工艺复杂,可靠性相对较低,主要用
于十分平稳的场合。
因此,本文以广泛应用的鼠笼形转子伺服电机为对象进行讨论。
2.伺服控制系统
2.1开环伺服系统
开环伺服系统不设置检测反馈装置,不构成运动反馈控制回路,电动机按装
置发出的指令脉冲工作,对运动误差没有检测反馈和处理修正过程,采用步进电
机作为驱动器件,精度完全取决于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精度和机械部分的传动精度,难以达到高精度要求。
步进电动机的转速不可能很高,运动部件的速度受到
限制。
但步进电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且其控制电路也简单。
所以开
环控制系统多用于精度和速度要求不高的经济型设备。
2.2半闭环伺服系统
半闭环伺服系统采用内装于电机内的脉冲编码器,无刷旋转变压器或测速发
电机作为位置/速度检测器件来构成半闭环位置控制系统,其系统的反馈信号取自电机轴或丝杆上,进给系统中的机械传动装置处于反馈回路之外,其刚度等非线
性因素对系统稳定性没有影响,安装调试比较方便。
定位精度与机械传动装置的
精度有关,而数控装置都有螺距误差补偿和间隙补偿等项功能,在传动装置精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补偿功能将加工精度提高到满足的程度。
故半闭环伺服系统在数控机床中应用很广。
2.3全闭环伺服系统
闭环伺服系统主要由比较环节、伺服驱动放大器,进给伺服电动机、机械传动装置和直线位移测量装置组成。
对机床运动部件的移动量具有检测与反馈修正功能,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或交流伺服电动机作为驱动部件。
可以采用直接安装在工作台的光栅或感应同步器作为位置检测器件,来构成高精度的全闭环位置控制系统。
系统的直线位移检测器安装在移动部件上,其精度主要取决于位移检测装置的精度和灵敏度,其产生的加工精度比较高。
但机械传动装置的刚度、摩擦阻尼特性、反向间隙等各种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使闭环进给伺服系统安装调试比较复杂。
3.伺服电机控制性能优越
3.1低频特性好
步进电机易出现低速时低频振动现象。
交流伺服电机不会出现此现象,运转非常平稳,交流伺服系统具有共振抑制功能,可涵盖机械的刚性不足,并且系统内部具有频率解析机能,可检测出机械的共振点,便于系统调整。
3.2速度响应快
步进电机从静止加速到额定转速需要200~400ms。
交流伺服系统的速度响应较快,有的交流伺服电机,从静止加速到其额定转速仅需几毫秒。
3.3控制精度高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由电机轴后端的旋转编码器保证。
例如松下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对于带17位编码器的电机而言,其脉冲当量为9.89秒,是步距角为1.8°的步进电机的脉冲当量的1/655。
3.4过载能力强
步进电机不具有过载能力,为了克服惯性负载在启动瞬间的惯性力矩,选型时需要选取额定转矩比负载转矩大很多的电机,造成了力矩浪费的现象。
而交流伺服电机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例如松下交流伺服系统中的伺服电机的最大转矩达到额定转矩的三倍,可用于克服启动瞬间的惯性力矩。
3.5矩频特性佳
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随转速升高而下降,且在较高转速时转矩会急剧下降,所以其最高工作转速一般在300~600rpm。
交流伺服电机为恒力矩输出,即在其额定转速以内,都能输出额定转矩。
4.伺服电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进程和数字化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价格比逐渐提高的基础上,交流伺服系统作为控制电机类高档精密部件,它在行业中的市场也是在稳步上升。
那么作为数控机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伺服系统也一直是影响系统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围绕着伺服系统动态与静态特性的提高,也是发展并且出现了多种伺服驱动技术。
决定交流伺服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依然是伺服控制技术,但由于交流伺服系统本身的有着极其先进的控制原理以及低成本,免维护的特性,更何况其控制特性也在全面的超越直流伺服系统,势必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代替直流伺服系统,按照当前的运转模式来分析,其今后比向高效率化,告诉,高精度化以及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随着目前智能化的大幅度推广以及网络化模块化的盛行,而现代交流伺服驱动设备也同时具备着参数记忆的功能,以及自身故障的诊断和分析的功能,有的伺服电机甚至还具备了识别参数的性能,还能在发现振动的时候自动对其进行抑制,自动将编码器进行测定并归零,这些都是伺服电机在智能化法相的发展趋势。
而网络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就是如何适应高性能运动控制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同步性以及可靠性的要求。
高档数控系统的成功开发,也预示着网络化数字伺服开发成为当下的当务之急,还有伺服电机驱动器、电源、再生制动、以及电机与电机之间的通讯都在不断的向模块化方向发展。
结语
新世纪新腾飞,新技术必定带来高端的产品。
在各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并且伴随这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相信在材料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技术和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与发展,必将为加工业和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的伺服电机驱动技术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迎来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
参考文献:
[1] 凌军.伺服电机在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3).
[2] 张文捷,侯聪聪.PLC在伺服电机位置控制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