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教版

2007—2008学年度莱城区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各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新中国建立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B.西藏已经获得了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运动的广泛开展

D.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胜利结束

2.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4.下列有关人民政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属于抗日统一战线

D.曾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5.下列人物,既是人民政府副主席又是解放军总司令的是

A.毛泽东

B.高岗

C.张澜

D.朱德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A.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B.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C.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选举宋庆龄等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7.“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8.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9.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日战争胜利

10.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C、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11.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内反革命势力基本肃清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3.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4.以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①开国大典②西藏和平解放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15.朝鲜战争爆发于

A. 1950年6月

B. 1950年10月

C. 1951年6月

D. 1951年10月

16.1950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邻人”是指

A.日本

B.越南

C.韩国

D. 朝鲜

17.下列人物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是

A.罗盛教

B.邱少云

C.杨根思

D.黄继光

18.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19.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了

A、《土地法案》

B、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1分,第22题11分,第23题8分,共30分。

21.阅读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请回答: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是从哪一年算起的?各举一例说明“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3分)

(2)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中国人民在这"三十年"中,依次经历过哪四个革命斗争时期?(5分)

(3)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次会议上?(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新闻和历史节目见长的美国公共电视台为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订50周年制作了一档特别节目,该节目的开场白强调:“战争在3年的酷暑和严寒中延续,面对不可预测的敌人,3.4万美军死亡、10万美军受伤、7140人成为战俘、8000多人失踪……”这些数字只是美方目前愿意承认的数字,但也应该足以引起他们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和反思。

材料二:1975年,前国会众议员麦克洛斯基曾作为第一个访华的美国国会代表团成员到过中国,还见到了邓小平。他告诉邓小平,自己身上留有志愿军手榴弹的弹片,还是42军的战士给炸的。邓小平风趣地说,那时候我们称你们是“美帝国主义”。麦克洛斯基诚挚地对记者说,他希望美中日韩朝这些过去打过仗的国家今后永不再战,让这些国家的人民在美丽的河山之间永远和平地生活。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2000年10月25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人民日报记者唐维红、新华社记者罗玉文)首都各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哪场战争?美国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2分)

(2)中国政府也参战了,那目的何在?(2分)

(3)战争的销烟早已散去,但那些永恒的数字应引起美国人怎样的反思呢?(3分)(4)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纪念这场战争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4分)

2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8分)

2007—2008学年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作业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5 A D D C D 6-10 B C C A D 11-15 B D B D A 16-20 D D A A D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6分,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30分。

21.(1)1946年。董存瑞,刘胡兰。(3分)

(2)1919-1949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5分)

(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4)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分)

22.(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朝鲜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进一步称霸整个世界。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当朝鲜爆发内战后,美国借此机会首先来侵略朝鲜,再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提示:麦克洛斯基说过:“美国不应去侵略别的国家”也许这正是美国政府最应反思的地方。侵略战争不但带给别国人民灾难和痛苦,同样也伤害到了自己,朝鲜战争是这样,越南战争是这样,伊拉克战争更是这样。美国人是应好好反思一下了。

(4)我们纪念历史的同时,更多的应去感受历史,昭示后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更加奋发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23.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2分)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2分)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P4,P17,P22) (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第6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 1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一.询问某人患了何种疾病或遇到什么麻烦时,常用以下句型: 1.What’s the matter (with sb)? 2. What’s the trouble / problem(with sb)? 3.What’s wrong (with sb)? 你怎么了? 4. What’s one’s trouble / problem ? 5.What’s up ? 6. What happened to sb ? 7.Are you OK ? 8.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sb ? 二.表达身体不适或疼痛时,常用以下结构: 1.Sb + have /has + a / an + 疾病名称:have a cold / fever / cough / temperature 2.Sb + have/ has a sore +身体部位:have a sore throat / back 3.Sb + have / has+ a+ 身体部位—ache have a toothache /headache / stomachache / earache /backache 4.Sb + hurt(s) +身体部位/ oneself ; He hurt his leg . 或身体部位+ hurts ; My head hurts badly . 5.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one’s +身体部位。 6.Sb +have /has a pain in one’s + 身体部位 三.情态动词should / should’t 的用法:意为“应该,应当”后接动词原形,无人称和数的变化。 通常表示提出意见或建议,义务和责任,还可表示命令责备或要求等语气; 1.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 2.You should’t eat so much next time . 3. What should I do ? 4. Should I put some medicine on it ?----Yes ,you should ./ No, you should’t. Section A 1.sore adj. 疼痛的可作定语或表语She has a sore throat / back . My leg is very sore . 2.back n. 后面,背面He sat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adv . 回(原处)come back 3. lie vi. 躺,卧---lay. lain.lying lie down 躺下 撒谎---lied.lied .lying You are lying to me . n. 谎言假话tell a lie / lies lay vt. .---laid .laid. laying 产卵下蛋放置 4. rest 休息v./n. You should rest for a few days . 动词用法 get some rest= have(take) a rest /a break / breaks休息一下名词用法 5. to one ‘s surprise 使某人惊讶的是常作插入语,位于句首 To his surprise,she failed the exam . in surprise 吃惊地 surprising ----物What surprising news ! Surprised---- 人be surprised to do / be surprised at sth / be surprised that… 6. much too+ 形容词或副词,太...... ,too many+可数名词复数,太多…… too much+不可数名词,太多…也可做副词talk/speak/eat/ too much 7. enough形容、副词,足够的/地,(1) enough +名词; enough water (2) 形副+ enough ; good enough 8. sound like+名词代词和从句:听起来像 It sounds like you don’t know the truth.. I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Sound( look/feel/taste/smell )+形容词听起来... eg. The music sounds nice. 9. need (1).需要,实义动词人作主语need+sth,需要某物;need (sb)to do sth.需要做某事, (2). 物作主语;sth needs doing/ to be done ; The room needs cleaning /to be cleaned. (3) 情态动词,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Need I stay here ?---Yes, you must . /No, you need’t. 10. agree 同意,赞同---disagree(反义词)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agree to do. 同意做某事 11. right away =right now =at once,意为马上。 12. advice (不可数n.)建议,意见 a piece of advice 一条建议some advice 一些建议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

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本班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略高于整个初二年级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

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

八年级中国历史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期末学业水平综合测试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学业评价 (本卷4页,37个小题,时间120分钟,满分l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2.这是一处“神秘之地”,被称为“世界屋脊”,于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这处地方是( ) A.新疆B.云南C.西藏D.四川 3.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 ) 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改革开放4.1954年,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 A.通过了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B.进行三大改造 C.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初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6.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次严重错误,其本质是( ) A.过分强调公有制B.不考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 C.盲目追求生产发展的高速度D. 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辛苦干一年,结果喜获丰收。小岗村的其他10来户农户受灾减产。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情不一样B.生产积极性不一样 C.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不一样D.土地贫瘠肥瘦不一样 8.中共八大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因为( ) A.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方针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作出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9.“文化大革命”中的“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三者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 A.“文化大革命”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 B.动乱中中国共产党已着手经济恢复工作 C.党和人民一直同“左”的错误进行斗争 D.“文化大革命”缺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 10.下列不能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是( ) A.中国加入WTO B.《英雄》在全球同步上映 C.沃尔玛超市开到我家门口D.中国收回香港、澳门 11.1992年11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哪项决策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 C.实行经营承包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把中国的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始于( )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C.“三个面向”的提出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3.下列成就不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

最新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打破了历史发展时序性的格局。旧教材对共和国史的编写分成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是按时间发展顺序编写的。而新教材打破了这种编写格局。前三个单元基本上还是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接下来的四个单元则完全不是这样。 这本教材高度浓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带来自由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巨大空间。正文内容极少,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大量的不知做什么的剩余时间。这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最伤神的事情。如果换一种角度思考和处理的话,又会给教师和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这本还有一处非常值得一提就是自由阅读卡。每一课的自由阅读卡都是与那一课有一定联系、或富有知识性、或富有趣味性、或极富时代气息极令时人关注的点点滴滴。如国旗的诞生趣味性知识性很强;“三八线”、香港和澳门区微极具知识性,是文革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再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希望工程等,这些刚刚发生的事情,十分富有时代气息。 在处理教材上,由于没有教过,这里只能是纸上谈兵,做一点大

胆的设想而已,望教过这本教材的教师能诚挚地提出严厉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能受到点滴启迪,我会永远感激。 一、利用教学时间较充裕的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在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学习七年级上、下册时发言踊跃,互不相让,而从学习八年级上册开始,学生变了,变得安静多了。经调查分析,排除因年龄增长而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因素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学生对近代史及现代史知之甚少,有的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究其原因是缺乏课外阅读。由于学生对近代史、现代史缺乏了解,当然很多问题就无法谈论,更不用说陈述自己的观点了。 二、利用教材给出的弹性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所谓“说教”其实就是缺乏生动具体的事例,生硬地让人们接受某种观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一般都比较简单扼要。其实,这种简要反而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知识素养的教学弹性空间,为教师的不断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如: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关于“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一目,教材总体上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了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周总理在大会上即兴发言的经典故事。现代史中之所以选用万隆会议,是因为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的里程碑,这项重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周总理灵活、机

新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一、短语归纳 go on vacation去度假stay at home待在家里go to the mountains去爬山go to the beach去海滩visit museums 参观博物馆quite a few相当多 go to summer camp去参观夏令营study for为……而学习go out出去 most of the time大部分时间taste good尝起来很好吃of course当然 go shopping去购物come up出来drink tea喝茶 in the past在过去walk around四处走走study for tests 为了测试而学习one bowl of… 一碗…… the next day第二天keep a diary (写日记)take photos照相something important重要的事up and down上上下下 二、知识点归纳 1. because of因为后接名词because 后接从句 2. buy sth. for sb. / buy sb. sth.为某人买某物buy sth + from + sp. 从某地买某东西 3. taste + adj. 尝起来…… look+adj. 看起来…… 4. have a good time = have fun 玩得高兴feel like给……的感觉;感受到 5. there is nothing to do…but + do(动词原形) 除了……之外什么都没有 6. seem+(to be)+ adj. 看起来…… seem that + 从句 7. arrive in+大地点/ arrive at+小地点到达某地 8. decide to do sth.决定去做某事decide on sth 决定某事 9. try doing sth.尝试做某事/ try to do sth.尽力去做某事 10. 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过某事/ forget to do sth.忘记做某事 11. enjoy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dislike doing sth. 不喜欢做某事 12. start doing sth.开始做某事keep doing sth.继续做某事 13.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事 14. Why not do. sth.?为什么不做……呢?Why don’t you do sth.? 15. so+adj.+that+从句如此……以至于…… 16. tell sb. (not) to do sth. 告诉某人(不要)做某事 17. wait for sb. 等待某人should + 动词原形应该做某事 18. take the train = by train 乘火车 19. enough 放在名词前后皆可,放在形容词副词后 20. what + a/an + adj + n + 主语+ 谓语! How + adj/adv + 主语+ 谓语!感叹句 三、句子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你去哪里度假了? 2. When we got the top, it was raining really hard. 当我们到达山顶时,雨下的很大。 3. I wonder what life was like here in the past. 我想知道这过去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四、作文:假如你是林涛,去年夏天去北京度假,参观过许多地方。以My vacation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Last summer, I went to Beijing on vacation with my parents. The weather was sunny and hot. First we visit the Great wall. It was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The next day, we visited the Palace Museum and Tian’anmen Square. We took a lot of photos there. We also some other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jing. We had Beijing duck, too. We had a good time there. It was very tired, but happy.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单 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走私鸦片 背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扭转贸易逆差。 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政治上,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虎门销烟 背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9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领导者:林则徐 措施: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销毁鸦片。 结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意义: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

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 原 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起讫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初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以及社会制度落后,清朝统治者策略失当。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 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

商定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国家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不平等条约名称及签订时间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0多万平方千米 《北京条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八年级下册大事年表 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前………………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1949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年……………………农业、手工业改造开始 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3年底…………………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重难点讲解及练习 1. How often do you shop 疑问词how的用法 (1)怎样,用什么手段,方法/交通工具 How are you / How is she How did he do it / I don’t know how to swim.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2) 情况如何(指身体健康状况) How are you? (3) how many,how much表示“多少” how many后接可数名词复数,how much接不可数名词。 How many times do you go to the park How many pens do you want How much water do we drink every day How much are those pants? (4) how often是对动作发生的“次数”提问,询问的是频率“多久一次” 回答可以是:Every day. / Once a week. / Three times a week. / Often. / ... How often do you play tennis How often do you surf the Internet. (5) How old... 询问年龄 How old are you I am five. (6) How about… ……如何……怎么样 How about going to the movies 练习:选择how, how many, how much, how old, how about, how often填空。 (1). ________ is your mother She’s fine, thanks. (2). _________ do you watch TV (3). _________ apples do you have Three. (4). _________ are these pants They’re two dollars. (5). I’m free this afternoon. ________ going for a walk 2. Some students do homework three or four times a week. time表示不可数名词,意为“时间”。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复习提纲(1-14课)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复习提纲 (1—14课)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四条基本线索: 屈辱史: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大 战黄海;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严重侵华罪行:英法火烧圆明园p7八国洗劫北京p19、日军旅顺大屠杀p14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 背景 1.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3.时间:1839年6月3日—25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4.地点:广州虎门。(●★记:P3 虎门销烟图) 5.人物:林则徐(清朝道光皇帝时)。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6.鸦片的危害:P3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②、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③、削弱军队战斗力。④、严重摧残人们体质。 启示: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7历史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1842年8月)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立锥之地长久之计眼泪盈眶 B.背乡离井红的黄的又苦又涩 C.俯拾皆是极端贪困无依无靠 D.清脆甜美举目无亲寄人离下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只能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我们才感到它的可贵。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真是思想顽固不化。 C.最后兄弟被逼远走高飞,到济南谋生。 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3、选择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3分) A.归宿星宿一宿B.暖和和平附和 C.模仿模型模范D.解数解放解剖 4、下列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 B.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 C.“白的”、“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 D.(我)不会被二大娘“卷”出来。 5、填空。(4分) 读叙事散文首先得抓住行文线索。本单元的几篇散文,如《背影》以

6、请对下面病句进行修改,在原文上改。(4分) ①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②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背影(节选)(12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7、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3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中牟县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师: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 授课课时:32课时 (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

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它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一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史,在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在这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所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就成为了本册书的灵魂和编写的主线。 七个单元的章节设置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建国—改造—十年探索—文革(遇挫折)—纠错提出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一主线下又穿插入了五个小专题: 民族专题 国家统一专题 外交事业发展专题 科技文化成就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我国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我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6.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我国地理第一个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我国疆域与行政区划,“增强国土意识”。这一单元课标明确:(1)了解我国的范围,从世界的角度了解我国的辽阔疆域。(2)了解国土面积和邻国、濒临的海洋,进而了解我国漫长的陆地国界线和海岸线。(3)了解行政区划通过我国的行政区划。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我国地理的开篇之作。要认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和发展变化,了解区域的特征、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空间范围、行政区划、人口组成和特征以及民族。 本章内容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知道自己祖国的大小、边界起止点,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初步了解祖国概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行政区划再进行详细学习。这部分是学生以后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教材接着从人文地理的视角对我国的人口特征、分布、存在着的问题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了解我国的民族组成、各个民族的分布、民俗、民族的分布特征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本章的第三节对这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去年已经进行了每一周两课时一个学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有了世界的洲洋组成、各个大洲和大洲分区的基础知识,已经具有了有关世界的人口分布、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球和地图中已经会在地图上判断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利用地图上的颜色变化分析地形和地势的变化。

(word完整版)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品,推荐文档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 5.结果:清朝失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其他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8.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结果:中国失败,签订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 5.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5、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巩固措施:洪秀全封洪仁玕且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军结局:被中外联合势力绞杀 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1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辛兴初中王玉 本单元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当代意识。着重在于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一、编排特点: 本单元是以人生轨迹为专题的记叙文,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本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这五篇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组成一个单元,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二)课文说明 《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这对一个盲聋哑人来说尤为难能可贵。我们面对这样的奇人美文,不能不感动。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观照。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融人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学时应有所拓展,甚至有必要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本单元均是叙事性作品,适宜朗读,在朗读中悉心揣摩玩味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本单元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与阅读教学有一定的联系,但又具有生活体验性、活动实践性、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希望通过“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多角度看母爱”“报得三春晖”四项相互联系、逐层深人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