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共74页PPT资料共76页文档
俄罗斯政治体制ppt课件

3.俄罗斯联邦总统按照俄罗斯联邦宪法 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内外政策的基本 方针。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总统职权:
经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俄罗斯政府总理;有权主 持政府会议;作出政府辞职的决定;向国家杜马 提出国家中央银行行长的任免人选;根据政府总 理的提议,任免政府副总理和部长;向联邦委员 会提出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法官 的人选以及总检察长的人选供任命;向联邦委员 会提出解除总检察长职务的建议;任命其它各级 联邦法院的法官;组成并领导俄罗斯安全会议; 批准俄罗斯军事学说;组建总统办公厅;任免总 统全权代表;
议 会 大 厦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俄罗斯联邦宪法生效后,联邦政府成 为对总统负责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 做高的行政机关。
联邦政府组成人员有:联邦政府总理, 第一副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3.国防会议。1996年7月25日新成立的常设 总统咨询机构,负责研究军事建设、实施 安全会议有关国防战略和政策问题,并起 草相应决议。总统任主席,联邦政府总理 任副主席。秘书由总统任命,成员由总统 批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该党的意识形态是”主权民主“,包括五 个方面: 1.人民根据自己的传统和法律作出自 己选择的权利 2.有效参与公正的世界秩序的形成的 可能性 3.”主权民主“是国家的外部和内部安 全的同义词 4.公开表达和捍卫自己的民族国家利 益的权利 5.无条件承认民主的普遍价值
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

苏联宣布 建成社 会主义
经济体制方面。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实行单一化的公有制形式, 私营经济不允许存在,个体经济微乎其微。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国 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由于土地和大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 集体农庄实际上是半国有制。第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体 制。计划管理体制是苏联经济体制的核心,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和严 格的指令性,指令计划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排斥市场调节和价 值规律,全国统一规划物价,商品货币关系仅作为计划手段部分起 作用。第三,管理体制高度集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国家直接 管理企业,企业缺乏自主权;国家通过发布决议、命令和运用组织 手段组织经济生活的运转,经济刺激手段居于次要地位。第四,国 民经济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 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积累与消费比例、价格比例严重不平 衡。
白俄罗斯
乌克兰
俄罗斯联邦
南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国)
20世纪20-3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
从1928年-1940年间共建成约9000个工业 企业,整个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 16.8% 苏联用三个五个计划实现以工业化。
苏联取得 了巨大 的建设 成就
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
•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 荣的政策。
• 第五,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西方 “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这一图谋进 行坚决而有效的斗争。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 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 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_____普京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一)俄罗斯经济是原苏联经济的主体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占70% ; 石油产量占90.9% ; 发电量占62.5%; 经济综合能力占60% ; 天然气占77.3%; 煤产量占55.4%(二)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一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全面紧缩银根; 大规模私有化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 首先,体制转轨成效甚微1999年俄罗斯工人生活状况与上年相比: 货币工资下降24.8% ; 实际工资下降35.9% ; 失业率12.5% ; 贫困线以下35.3%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展一是出现了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格局二是某些市场经济的要素正在逐步形成三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是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通货膨胀率下降(Bieudo)(三)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趋向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 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权有化趋向长期化;制订“发展预算”努力刺激投资和生产; 加强社会保障; 坚持扶持和刺激本国工农业生产的方针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俄罗斯政体俄罗斯已经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权分立。
俄罗斯政治体制结构: 总统制; 两院制; 联邦制; 多党制总统制: 总统制是俄罗斯新政权体制的核心。
新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总统制的政体,而且特别强调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
多党制: 早在1990年,俄罗斯就开始实行多党制,但当时并未得到宪法认可,新宪法则明确承认了多党制原则。
新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和完善。
普京上任: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提名国家安全局局长普京为新总理和自己的接班人,8月16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理。
第五章 俄国经济史 《外国经济史》PPT课件

● 二、12—15世纪的俄罗斯经济
● 14世纪时,俄罗斯社会经济才逐步从外族侵略的破坏中恢复,继续向前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进一 步发展。
● 城市从13世纪后期开始恢复,到14世纪又走向繁荣。在手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地方市场日益转变 为区域市场。
● 三、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及俄罗斯的统一
● 14世纪东北罗斯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日益强盛的莫 斯科公国成为统一事业的中心。
主义国家,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又一特点。
● 三、20世纪初的工业和农业
● 1900—190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俄国。危机之后,俄国的工业经历了 较长的萧条时期,到1909年才开始新的高涨。1909—1913年,整个工业 生产有很大的增长。各地区工业发展不平衡。
● 进入20世纪后,工业集中的过程加快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垄断资 本在俄国国民经济中已占统治地位。
● 第五章 一、基辅罗斯的社会经济 ● 罗斯国家形成之时,东斯拉夫人的原始公社制已逐渐解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这时,东斯拉
夫人同早已形成封建制度而且在经济、文化上高度发达的拜占廷帝国发生频繁的接触。在这种历 史条件下,基辅罗斯开始了封建化过程。10世纪,基辅罗斯的大土地占有制正在形成,封建关系尚不 发达。 ● 10—11世纪时,基辅罗斯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王公、贵族、教会都成了大土地所有者,迫 使农民处于依附地位。罗斯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形成。 ● 罗斯的手工业从11世纪起有很大发展。
● 1906年, 进行土地改革。其基本内容是允许农民退出村社,并把份地变为 自己的私有土地,培植农村中的富农经济。俄国农业生产力的一般水平比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仍低很多。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期俄国及苏联经济概况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2

结束 放映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私有化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核心与关键
原因: 原因: 改革所有制结构的需要。 (1)改革所有制结构的需要。 (2)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 。 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3)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结束 放映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私有化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核心与关键
私有化的方式: 私有化的方式: 按企业规模可分为“大私有化” 按企业规模可分为“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 小私有化” 两种。 两种。 大私有化一般通过先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再 出售股票来实现。 出售股票来实现。 小私有化一般通过直接出售、 小私有化一般通过直接出售、拍卖和退归原主 等方式来实现。 等方式来实现。
结束 放映
一、俄罗斯的经济政治转轨
(二)俄罗斯的政治转轨
政治转轨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转变。 政治转轨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转变。具体到俄 罗斯,其内容包括: 修改原来的宪法或制定新宪法, 罗斯,其内容包括:①修改原来的宪法或制定新宪法, 删除作为社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删除作为社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 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②取消共产党一党执政, 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取消共产党一党执政, 制定一系列有关政党活动的法律和准则, 制定一系列有关政党活动的法律和准则,创建现代政 党制度; 党制度;③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总统制的国家政权组 织形式;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织形式;④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选择联邦制的国 家结构形式。 家结构形式。
结束 放映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俄罗斯经济转轨基本完成及其后果 2.惨重代价: 2.惨重代价: 惨重代价
(3)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据统计,1991年至1996年俄罗斯的 年至1996 据统计,1991年至1996年俄罗斯的 物价上涨了6188 6188倍 物价上涨了6188倍。俄罗斯通货膨胀率 1992年为2500%,1993年为1000%, 年为2500% 年为1000% 1992年为2500%,1993年为1000%,1996 年才降至21.8% 21.8%。 年才降至21.8%。
第七章 独联体与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

(三)独联体面临的严峻问题
1、复杂的民族宗教文化矛盾,对独联体的一体化 进程产生了很大的阻力,也为外部势力介入其中 进行分化提供了机会。 独联体国家的民族宗教文化十分复杂,可分为三 种类型:一类是以东正教影响为主的东斯拉夫民 族聚居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类是以 伊斯兰教与突厥文化影响为主的中亚地区;一类 是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混 合产生影响的外高加索、摩尔多瓦地区。 2、近年来在“古阿姆”集团在进行“颜色革命” 、近年来在“古阿姆”集团在进行“颜色革命” 后,奉行“亲美远俄” 后,奉行“亲美远俄”和加入北约政策,同俄罗 斯的矛盾更为突出,这更是对独联体的严重挑战。
4、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和关键 、
(1)所谓私有化,就是使国有企业的非国 )所谓私有化, 有化和私营化,其目的是使企业独立经营, 有化和私营化,其目的是使企业独立经营, 面向市场竞争,为建立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面向市场竞争,为建立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大私有化
小私有化
私有化的后果 摧毁了原来的所有制结构 确立了私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外国资本介入和控制 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二)政治转型
1、独立之初的政局动荡 、 2、确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 、确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 制定新宪法,贯彻主权在民的原则; 制定新宪法,贯彻主权在民的原则; 多党政治初步形成; 多党政治初步形成; 三权分立的政权结构得到确立并正常 运转。 运转。
独联体国家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相比还 有很大的不同,各有不同的特点。 有很大的不同,各有不同的特点。
三、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
独联体的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
军事一体化
政治一体化
(一)独联体的性质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与“联合体”的对立统一。 联合体”的对立统一。 《阿拉木图宣言》规定,独联体既不是国家,也 阿拉木图宣言》 不是超国家实体,而是一种松散的国家间联合的 形式。独联体没有中央政权机构,只有协调机制, 各国都是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独联体没有 统一的对内对外政策,只是在尊重参加国主权的 前提下,在某些领域进行政策协调。独联体也没 有统一的军队,只“ 有统一的军队,只“保留和支持共同的军事战略 空间” 空间”。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第一讲

• •
俄罗斯制度转型的代价
• • • 无政府主义、民族分立和地方分离主义泛滥,社会处于无序状态; 民族信念危机,国家调控机制的削弱和社会法律秩序的缺失,导致社会犯罪, 贪污腐化和政治极端主义; 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从1992年至1999年,工业生产下降了50%,基本设施 建设投资下降了9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5%,居民消费水平倒退了20多 年,1998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16位。10%最穷的居民货币收入仅占居民货币 收入总额的2.6%,而10%最富裕居民的货币收入占的 主要原因
• 第一,俄罗斯西方式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 是促使俄罗斯选择权威主义政治的直接原 因。俄罗斯独立后通过激进的民主化改革, 迅速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制,并没 有象如期的那样建立起高效政府,相反却 使政府的行为能力遭到严重的削弱。一方 面,政府缺乏足够的能力维持转轨时期社 会的稳定和法律秩序,从而导致了频繁的 街头政治、流血冲突以及地区、民族分离 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各种政治势力、政 党沉醉于政治斗争,仅仅在价值观念、政
1、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选择
• 在效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阶段,俄罗斯的 政治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超越型 的激进民主化。本来后发现代化国家政治 民主化的基本逻辑是集权政治到权威政治 再到民主政治,在由集权制向民主制的演 进中都经历了比较长的“过渡期”;但俄 罗斯的现代民主转型却发生在深刻而又短 暂的整体性制度变迁之后,直接由苏联时 期的集权制走向西式民主制。
(2)俄罗斯选择权威主义政治模式 的主要原因
• 第三,俄罗斯政治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信仰危机和 政治冷淡加速了权威主义的确立。俄罗斯的激进 民主化和“休克疗法”使俄罗斯陷于严重的政治 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俄罗斯的社会现实使人们 从剧变之初的亢奋状态中清醒过来。一方面,俄 罗斯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导致了 日益加剧的俄罗斯精神危机,从而使俄罗斯人更 易采取极端的政治观点,权威主义作为自由主义 的替代品迅速出现,填补了思想真空。另一方面, 俄罗斯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导致 了普通民众对改革采取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 俄罗斯民众的这种政治冷漠为俄罗斯走上权威主 义道路提供了方便。
第八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一)俄罗斯经济是原苏联经济的主体
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 占70%
石油产量 占90.9%
经济综合能力 占60%
天然气 占77.3%
俄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图
发电量 占62.5%
煤产量 占55.4%
(二)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
一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务实外交 政策
深刻的影响。
(二)、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1、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 2、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 3、俄罗斯和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 4、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二、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
(一)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
(1).俄美关系是苏美关系的 延续
苏美关系在 80年代末就发生了根 本变化,从对抗走向全面缓和与合作。 当前俄美关系的特点是:既是合作伙伴, 又是竞争对手。
俄欧关系 的前景
4、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四)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1).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是俄外交的优先任务
独联体国家是俄国在经济和对外政策 方面优先考虑的对象。俄国同这些国家的 关系比一般的睦邻关系更密切,是一种血 缘关系。
(2).加快与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1996年3月29 日,俄罗斯、白 俄罗斯、哈萨克 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四国签署了 加深经济和人文 领域一体化条约 。
抢
购
外
汇
其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俄
0%
经
-2% -4%
济
-6%
-0.10%
工业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 -2.50% --34%%
-6%
负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