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发明创造的方法

合集下载

发明创造的十二个小方法

发明创造的十二个小方法

发明创造的十个小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经常问个为什么,看看稍微变换一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下面就是十二个发明创造的小方法∶
1、加一加∶在一件东西上再添加些什么,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比如,在近视镜片上加上墨镜片,就成了带度数的墨镜了。

2、减一减∶在一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看看会怎么样。

比如,机翼在飞行时会增加飞机的阻力,有人就设想,飞机起飞后机翼缩回机身,降落时又自动打开。

3、扩一扩∶把一样事物放大、扩展,看看结果会怎样。

比如,把普通的雨伞扩大,就变成了遮阳伞。

4、缩一缩∶把一件东西压缩、缩小,会怎么样呢。

比如,自动折叠雨伞,就是把普通雨伞缩了一缩。

5、变一变∶改变一下形状、颜色、声音、味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比如,用音乐声来代替门铃声,发明了音乐门铃。

6、改一改∶想一想这件东西是否存在缺点,是否能改动一下,使它更完美。

比如,油布雨伞太重,改成了尼龙雨伞。

7、联一联∶把某些东西或事物联系起来,看看能帮助我们什么。

比如,木工用的锯子就是学的锯齿草或螳螂臂。

8、学一学∶看看有什么事情自己可以学一学,摹仿一下。

比如,雷达就是摹仿了蝙蝠的“听觉功能”研制而成的。

9、代一代∶观察一下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另一样东西。

比如,用太阳能代替人工发电。

10、搬一搬∶把这件东西搬到别的地方,看看是否还有用。

比如,把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上,就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1、加一加什么叫做“加一加”呢?我们在搞创造发明时可以这样想:在这中东西上添加些什么或把这件东西跟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行不行?这件东西加长,加高,加厚一些可以吗? “加一加”后会变成什么新东西?这新东西有哪些用途?我们在搞发明创造时,就要把无意的“加一加”变为有意的“加一加”。

我们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裁纸刀,可以随手把写好的纸条裁下来。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把3分钟颜色的笔芯装在一个笔杆中,就成了三色圆珠笔,在写字时可随时选用不同颜色。

最近,文具店里出售的一种集钢笔,圆珠笔和改正液于一体的多用笔也是“加一加”而成的。

还有如在卷笔刀加上小镜子、橡皮、小毛刷和成放木屑的小盒子,就成了一种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多用卷笔刀了。

家用电器中运用了“加一加”的例子则更多。

如:收音机+录音机+放音机+选曲电脑=多功能收录机电话+录音机=录音电话锅子+电炉=电暖锅许多多功能与裙子加在一起,就成了女孩子们夏天爱穿的连衣裙:把帽子与衣服加在一起,就是流行的新颖风衣。

当前流行的组合家具,就是许多单件家具相加。

当然它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巧妙地组合。

组合家具美观、实用、又充分地利用房间的空间。

在少年儿童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同学也运用了“加一加”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创造之门。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他日常使用的钢笔杆上贴上日历,成了日历钢笔。

它既可以写字,又可以查日期,写起日期来可用得上了。

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在垫板的一边刻上厘米刻度,等于在垫板上加上一把尺,可以一物两用。

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同学把圆珠笔的笔杆做成伸缩的,拉长后就成了教棒。

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看到妈妈给小弟弟喂牛奶时,怕烫着小弟弟,先尝一尝试试温度。

他想,这样不卫生,但不尝一尝又无法知道牛奶的温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到了“加一加”,就设计在奶瓶内壁上装一支温度计。

创造发明的若干方法

创造发明的若干方法

创造发明的若干方法
创造发明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而创造发明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创造发明方法:
1. 利用联想法
联想法是一种常见的创造发明方法,它通过将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联系
起来,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比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是通过
将计算机和艺术联系起来,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艺术感的电子产品。

2. 利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比如,
日本的发明家中村修二就是通过逆向思维,将电子手表的显示屏幕倒置,从而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款数字相机。

3. 利用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是指通过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发明家爱迪生就是通过不断试错,最终找到了适合灯泡的
材料和结构,从而发明了电灯。

4. 利用模仿法
模仿法是指通过模仿已有的产品或技术,从中发现不足之处,进而进
行改进和创新。

比如,中国的小米公司就是通过模仿苹果公司的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最终成为了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5. 利用合作创新法
合作创新法是指通过不同领域的人员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
产品或技术。

比如,特斯拉公司就是通过与电池制造商合作,开发出
了高效的电动汽车电池,从而成为了一家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总之,创造发明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
适用范围。

创造发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方法,不断进行尝试和实践,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技术,推动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发明创造方法范文

发明创造方法范文

发明创造方法范文发明创造是指通过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创建新的产品、工艺、系统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通用的发明创造方法。

首先,激发创意。

激发创意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1.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尝试换位思考问题时,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案。

2.创意碰撞:将不同领域的思维碰撞在一起,可以产生更多的创意。

可以参加一些跨学科的讨论或者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3.头脑风暴:在一个放松和开放的环境中,集思广益,让各种想法自由流动。

发散思维比追求正确答案更有价值。

4.查看现有解决方案的限制:通过分析现有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其次,立足实际需求。

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满足需求,因此在进行发明创造时,要始终立足于实际需求:1.研究市场需求:了解市场上的需求和趋势,找到有市场潜力的创新点。

2.调研用户需求: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找到他们在使用产品或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分析社会问题:对社会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如何利用技术或其他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然后,进行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是将创意转化为可实现的具体方案的过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原型设计:通过制作原型来实际测试和验证想法的可行性。

可以进行多次迭代,逐步完善设计。

2.结合不同技术:将不同领域的技术相互结合,可以产生更具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设计方案。

3.反馈与改进:将实际使用中的反馈作为改进的方向,优化设计,不断提高产品或者方案的质量和性能。

最后,实施和推广。

1.寻找合作伙伴:与相关行业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广新的发明或技术。

2.专利保护:对于有创造性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保护,确保自己的创意不会被他人盗用。

3.市场推广:制定适当的市场推广策略,通过广告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将发明或者创意推向市场。

以上是一些通用的发明创造方法,每个人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经验,但始终需要立足于实际需求,注重创新设计和实施推广,才能将发明创造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一、观察与发现1.便利的充电方式观察发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不便的问题。

通过创新思维,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充电器,无需插座,只需将充电器贴近电子设备,即可自动将电能输送给设备。

2.智能窗帘观察发现家中的窗帘需要手动操作,不便实用。

通过创新思维,设计了一种智能窗帘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自动调节窗帘的打开和关闭,提高使用舒适度。

二、分析与总结在发现问题后,需要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1.空调节能分析发现空调在使用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

通过分析发现,空调从室外吸热,如果能利用这部分热能,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空调设计,可以将室外的热能利用起来,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

2.环保水龙头分析发现传统水龙头使用时,水量难以控制,容易造成浪费。

通过总结发现,很多情况下,人们只需要一定的水量,而不需要一直开启水龙头。

因此设计了一种环保水龙头,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水流大小,避免浪费。

三、创新与实现在进行问题分析之后,需要进行创新和实践,即通过新的思路和方法,设计和制造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小发明。

1.智能家居系统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的结合,设计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APP控制,实现室内温度、照明、安全等方面的自动调节,提高家居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

2.智能垃圾桶通过创新思维,设计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可以根据垃圾大小和种类自动分类和压缩垃圾,并通过传感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效率。

四、测试与改进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和改进,不断优化小发明的性能和功能,以确保其达到最佳效果。

1.太阳能充电器通过实践发现,传统的太阳能充电器在低光照条件下效果不佳。

通过测试发现,使用光导技术,可以将太阳能吸收板和电子设备隔离,提高光照条件下的充电效率,进一步改进了太阳能充电器的性能。

2.改善雨伞设计通过测试发现,传统雨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翻转和被风吹开,使用不方便。

发明创造技法范文

发明创造技法范文

发明创造技法范文创造技法是指一种用于发明和创造的方法或策略。

它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发明创造技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1.客观观察法: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础。

通过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现象和情况,可以发现问题和机遇。

这需要对细节进行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并从中挖掘出新的思维角度。

2.反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如果问题是如何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可以考虑如何增加燃料的消耗。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非常规的创意,帮助人们打破传统思维方式。

4.分解法: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更小的、更容易解决的子问题。

通过解决这些子问题,可以逐步解决整体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复杂的任务,并提供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

5.借鉴法:从其他领域或行业获取灵感和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创新来自于将已经存在的方法和想法应用到新的领域。

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6.逆向工程法:逆向工程是通过分析已经存在的产品或系统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改进或创新的机会。

7.创造性思维工具法:使用创造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例如,思维导图、脑暴和SWOT分析等都是常见的创造性思维工具。

通过运用这些工具,可以打开思维的局限,找到新的创意。

8.团队合作法:创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团队的力量可以激发更多的创新和创造力。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9.步骤法:将创造过程分为不同的步骤,每一步都有特定的目标和方法。

通过有序地进行这些步骤,可以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10.实践和反思法:创造需要实践和反思。

通过不断实践和尝试,可以积累经验和知识;通过反思和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机会。

发明创造的常用技法

发明创造的常用技法

发明创造的常用技法
2010-04-14 12:18:59| 分类:科技节|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所谓技法就是技巧和方法。

技巧是人们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有助于减少尝试与错误的任意性,节约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提高解决问题成功的概率。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法:
1、缺点法
缺点法,是指从操作方法、使用对象、功能结构等方面去寻找物品的缺点,通过改正这些缺点来形成创造目的的一种方法。

2、希望法
希望法,也称希望点列举法,就是从社会和个人愿望出发,通过列举希望来形成创造目的的课题。

这是寻找发明课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3、组合法
组合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已有的技术原理或不同的产品,通过巧妙的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整体功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造方法。

4、扩大法
发明技术中的扩大法,就是使现有物品的某些方面数量上变大、变多、或者质量上变好。

它包括扩大体积、延长寿命和增加用途等方面。

5、移植法
移植法是将某一领域或某种物品已见成效的发明原理、方法、结构、材料、元件等,部分或全部引进到别的方面。

从而获得新成果或新产品。

6、拓展法
将某产品不断向外进行拓展思维,所发现的有实用价值的新思维,并将其设计成可操作的工程。

7、延伸法
在同一个方向上考虑思维下一步下一步的工程。

从而把发明不断的推向高尖端。

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方法

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方法

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方法
一、助力车
助力车是一种新型的出行工具,它在外形上像是一辆自行车,但实际
上它的电动机有更大的动力,使得在坡上的行驶变得更加容易,也更有效率。

它的控制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助力车上有一个控制开关,可以调“助力”档位,调节有多大的人力可以辅助行走。

此外,还有一个USB接口,
可以为助力车充电,可以更长时间行驶,更省力。

助力车有多种车型,一般分为小车、中车、大车三种。

小车是最适合
折叠的,最小的尺寸是1.2米,重量大约10千克,可折叠后放入包里方
便携带;中等车一般有20英寸轮胎,重量大约16千克,已经足够抗震舒适;大车一般重量20多千克,有26英寸轮胎,抗震性和舒适性更好,由
于体积大,不利于折叠,只适合长途行驶的使用。

助力车有不少优点:首先它有较大的动力,可以帮助行驶,减轻负重;其次助力车有USB接口,可以为其充电,行驶距离更远;再次,助力车的
折叠设计则是非常实用,设计紧凑,方便携带;最后,它的车轮设计也是
非常出色,有效的抗震性能,更安全更舒适。

助力车尤其适合于山地行驶,上坡状态下还可以利用它的动力,使得
行驶变的更加轻松,尤其是长距离骑行的时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发明创造的方法
一、创新与创造:在科技创新层面的解读
1、创:开始。

从无到有。

2、新:初次出现的。

没有的,更好的。

3、造:做、制作。

将计划实施成型,是物化的过程。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现在“创新”的概念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人们常常挂在口头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等等。

通俗地讲,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我说了叫创新,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我做了叫创新,别人没有想的东西,我想到了也叫创新。

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同时覆盖自然创新:区分原创和改良二种类型。

我国新形势下对创新的要求是“自主创新”、“民生科技”。

二、解读“科学与技术”:
科学:是研究、认识世界,回答为什么、是什么。

技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知识和经验。

也泛指操作方面的技巧。

是在认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设计、改造实施的过程。

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三、发明与发现的区别:
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创造的要求:实用性、创造性、新颖性。

四、发明创造的方法: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法:
1、加一加:
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裁纸刀,可以随手把写好的纸条裁下来。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把3分钟颜色的笔芯装在一个笔杆中,就成了三色圆珠笔,在写字时可随时选用不同颜色。

最近,文具店里出售
的一种集钢笔,圆珠笔和改正液于一体的多用笔也是“加一加” 而成的。

还有如在卷笔刀加上小镜子、橡皮、小毛刷和成放木屑的小盒子,就成了一种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多用卷笔刀了。

家用电器中运用了“加一加”的例子则更多。

如:收音机+录音机+放音机+选曲电脑=多功能收录机电话+录音机=录音电话、锅子+电炉=电暖锅
2、减一减:
能在某件东西上减去什么吗?把它降低一点,减轻一些行不行?“减一减“后,变成什么新东西?它的功能、用途起了什么变化?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时间,减少次数可以吗?这样做又有什么效果?生活中用“减一减”的方法发明新事物或解决问题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在研究电灯。

他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调换了1600多种材料,但都失败了。

最后也是抽去了灯泡里的空气,才获得了成功。

3、缩一缩:
缩一缩”的思路是这样的:把某件东西压缩、缩小、它的功能、用途会发生什么变化?有如袖珍收音机、微型电视机、袖珍手电筒、手掌式游戏机、浓缩酱油、压缩饼干、浓缩鱼肝油等等,都是“缩“出来的。

有时某一件东西缩一缩后就成了一件新东西。

如把一般的保温瓶缩小。

就成了新东西——保温杯了。

4、联一联:
什么是“联一联”呢?可以这样想:某件事情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呢?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两样或几样事物联系起来,会发现什么规律?把几样东西联系起来,或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5、仿一仿:
“仿一仿”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如科学家研究了蝙蝠的飞行、学习其中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研究了鱼在水中的行动方式,发明了潜水艇;研究了大袋鼠跳跃的方式后,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研究了大鲸在海中游动的情形,把船体改成了流线形,大大地提过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坚固的坦克,模仿了一些大树、脉秆的性能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塔与摩天大厦。

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胎也是同样。

有一次,他看见儿子骑着硬轮自行车在卵石上颠簸行驶,非常危险。

他想,能否做一种新的可以减少震动的轮胎呢?在花园里,他看到了浇水的橡皮筋,脚踩撒谎能够去很有弹性。

与是他模仿了这个原理,发明成果了充气轮胎。

再如:中国古代鲁班发明的锯子。

6、变一变:
“变一变”就是这样想:改变一下事物的形状、颜色、音响、气味、位置、方向会产生什
么结果?改变一下事情的次序或操作的顺序又会产生什么结果?
如我们常见的铅笔,一般是圆的,放在桌上容易滚落。

于是,人们就把圆的变成六角形的,克服了容易滚动这个缺点,后来又有人把六角形变成三角形,就更方面低年级的小朋友把握,为了方面木工的使用,又把铅笔做成扁圆形。

铅笔芯一般是黑的,把它变成红、黄、蓝等多种颜色,就有了新的用途,现在还有白色的铅笔,可以在黑板上写字。

7、改一改:
“改一改”也是创造发明中常见的方法。

所谓“改一改”就是这样思考:这个东西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哪些缺点或不足,把这些缺点或不足排一排,再分析一下,看看哪个缺点是主要的或必须马上解决的。

怎样改进才能克服或尽量减少缺点,给人带来方便。

“改一改”就是不断发现缺点,不断克服缺点,永不满足,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自下向上拉动窗帘的设计)
8、反一反:
“反一反”的思维方法又叫逆向思维,它一般是指从已有事物或现象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把一件东西的正反、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平时,我们锯木头,木头是固定的,锯子上下抽动,使木头一分为二。

但在锯木头工厂我们看到,圆形或条形的锯片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停地转动,把木头推上去,就迎刃而解,一分为二。

过去缝衣服,主要是针线在布片上移动。

而缝纫机则反过来,针线固定在缝纫机的机头上,移动的是布片。

9、定一定:
“定一定”既是人们生活所必须,也是创造发明的思路之一。

可以这样想: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改进某一件东西;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率,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为了生活得更美满,需要定出什么吗?这个规定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定一定”在科学发明上有很大的作用。

一位同学发明了一种“电子防近警报器”也是一个例子。

他利用人体有生物电的知识,在电子附近警报器上装一块金属感应板,规定了头部到桌子的距离。

当头下俯超过这个规定值时,金属板就会受感应,电流传到“防近警报器”,小红灯就会发亮,发出警报,提醒写字看书的人姿势要端正。

五、友情提醒:
你知道现在使用的自来水钢笔是谁最早发明,最早使用的吗?
那是在公元1166年。

有一天,俄国伊巴奇耶夫修道院的一个修道士接到修道院长的命令,要他连夜完成一篇长文章。

那时,人们通常用的书写工具是一种用细竹竿做成的蘸水笔。

这位修道士写了几行就要在旁边的墨水瓶中去蘸一下,写着写着,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如果把墨水灌在一个小球里,再把小球装在笔杆头上,让墨水慢慢地渗下来,不是就用不着写几个字就要蘸墨水了吗?他想做就做,在笔杆上装好小球。

一试,果然灵验,他一口气写了900行字才重新在小球装了一次墨水。

这位修道士兴奋极了,他情不自禁地在手稿后面把这支笔的样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了一行字:“这真叫人难忘,我写了900行字,只装了一次墨水。


这位修道士实际上是无意之中运用了“加一加”这个创造技法,创造了古代第一支自来水笔,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创造发明的意义,所以这个发明成果没有传播开来。

直到前苏联的一位历史学家发现了这份手稿,才知道早在800多年前,已有人发明和使用自来水笔我们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热爱我们的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不方便变为方便,这就是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