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古希腊喜剧《骑士》中描写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克里昂的职位,卖香肠的人说:“我想我还不够格……全家老小都是无赖……我几乎不识字”,将军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对这段剧情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卖香肠的人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 . 卖香肠的人不会因为财产而使其参政受到限制

C . 抨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D . 反映了梭伦改革时期的局限

2. 有学者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认为某一措施“固然有利于贫民,但从比较深远的一面看,这个措施更符合雅典奴隶制经济从满足贵族家内消费到发展商品生产的历史要求。”这一措施最有可能是()

A .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 设立四百人会议

C . 实行公职津贴制度

D .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3. 《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 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 . 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4. 《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A . 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

B .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

C . 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

D . 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

5. 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

A .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 .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C .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D .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6. 秦商鞅变法规定,没有军功爵的人不能当官,有爵才有官;到西汉初年,除保留“非列侯不得任宰相”外,其他都是只提官而不是爵,到西汉中期,不是列候也可以任宰相。这一系到变化反映出()

A . 贵族爵制已被废除

B . 选官权集中于中央

C . 官僚政治渐趋成熟

D . 官员任用不看出身

7.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 .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 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 .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 .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

A . 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B . 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

C . 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

D . 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

9.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0. 庆历新政是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的原因是()

A . 遭到官僚地主强烈的反对

B . 支持变法的皇帝去世,失去支持

C . 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D . 保守派当政,反对新法

11.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该措施影响不包括()

A . 农民人身绝对自由

B . 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C .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 . 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

12. 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市易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13.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 .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 .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 .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 .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14.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 动摇了天主教在西欧各国的地位

15.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 . 马丁?路德

B . 克伦威尔

C . 亨利八世

D . 加尔文

16.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 . 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 . 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 . 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 . 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17. 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v、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甲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明治维新;乙类——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其分类标准是()

A . 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目的

B . 是否是向外国学习的改革

C . 是否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 是否改变原来社会性质

18.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 . 军备落后

B . 吏治腐败

C . 经济凋敝

D . 制度腐朽

19. 一个俄国官员在《1861年2月19日宣言》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A . 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 . 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 . 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20. 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 . 沙皇专制终结

B . 借鉴西欧的技术和经验

C . 农奴制度的废除

D . 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改革

21. 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187

42000

51937

A . 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 . 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 . 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 . 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22.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A . 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全盘西化,全方位地学习

D . 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

23. 19世纪70年代,日本将“Science”译为“科学”;四十几年后,“科学”一词开始成为中国时尚词语。与这两个语言现象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 .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 . 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4. 明治维新前,日本曾出现过类似于义和团的尊攘派,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号,暗杀卖国的幕府官员,还攻击西方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外国船只。但日本的尊攘派后来转化为明治维新志士,而中国的义和团最后土崩瓦解。其主要原因是()

A . 日本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的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B . 日本明治政府支持改革,而清政府一直对义和团大肆镇压

C . 日本的资产阶级力十分强大,而中国的义和团却孤军奋战

D . 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

25. 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因为()

A . 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 .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C . 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

D .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二、材料解析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罗马的改革与战国变法都是由于社会阶级和权力结构需要重新组合而进行的重要改革运动。由于两者社会结构和各方面基础条件的不同,尤其是改革的推动力量有别,而使两者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对“人”及其生存的基本权利诸核心问题存在着本质性差异。古希腊罗马的社会改革,其核心内容主要围绕平民的基本权利问题而展开;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

--摘编自杨师群《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商鞅是通过类似于军事的手段重构了政治秩序,而梭伦则主要是以平衡城邦内部不同阶层利益的方式缓和了公民集体内部的矛盾。商鞅改革使得秦人因为耕战而成为国家严密控制的对象,沦为了国家的奴隶。梭伦改革则将政治权利扩大到包括穷人在内的整个公民集体,提升了城邦公民的内部凝聚力,使得雅典公民成为了城邦的主人。

--摘编自贾文言《商鞅与梭伦耕战思想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罗马的改革与战国变法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与梭伦解决耕战困境方式的差异,分别说明其影响。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外近代史上改革的作用:第一,它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它

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它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它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必然选择;第五,它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材料二: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它否定现存制度,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是渐进的方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的五个方面,各举一例并进行简要说明。(所举事例不能重复)(2)在中外历史改革中,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28. 解决土地问题是一个国家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经济基础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各地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冲破了各种封建限制,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要求,而且已经威胁到明治政权的基础。要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化危机,要“自立自卫”、“确守国权”,明治政府深感只有迅速地建立起统一的能保证稳定收入的租税体制,才能稳定和扩大财政收入,以应付“百废待兴”,实行各项改革的需要。

——摘编自汤重南《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

材料二1872年,日本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了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同时,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统一全国土地纳税标准,并废除了按村摊派税收的习惯,改为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而且一律收取货币。地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度,把农业税收纳入现代课税体系。同时,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再也不能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

——摘编自郭永胜《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明治政府“必须解决土地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并分析其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解决土地问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