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规划设计说明
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建筑设计说明

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建筑方案设计一·初步设计说明1.设计总说明1.1 设计依据2.1. 规划用地地形图2.2. 规划红线图2.3. 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89➢《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011.3 设计规模1.3.1 设计规模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设计总建筑面积约为5.9万平方米。
其中主展馆设计总建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辅展馆设计总建筑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
主要使用功能为展览,展销,博物馆收藏展示,及配套办公用途。
建筑单体最高为地上两层,设计总高度18.0米。
1.4 设计原则1.4.1整体规划体现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化、网络化、特色化的原则,规划思想及理念超前新颖,具有前瞻性。
1.4.2充分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充分结合利用现有地形,强调特殊基地环境下的特殊规划,体现自身特色。
1.4.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展览,展销,博物馆收藏等多种功能,满足使用者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
1.4.4创造最优美的区域景观,提出园林化的环境设计,充分体现环境观念和绿色文化的内涵。
1.5设计理念整体设计体现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化、特色化的原则,设计理念超前新颖,具有前瞻性。
充分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充分结合利用现有地形,强调特殊基地环境下的特殊设计,体现自身特色。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现代展会所需的各个要素满足使用者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休闲农庄建设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休闲农庄建设规范Code fo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n Leisure Farm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国家农业部发布休闲农庄是农业生产为基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企业形态,合理引导农庄发展是拓展农业多功能、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为了确保休闲农庄健康发展,实施对休闲农业企业的管理,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本规范批准单位:国家农业部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孙雪1 总则1.1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休闲农庄的规划建设。
1.2休闲农庄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园区(5h㎡以下)、中型园区(5 h㎡至100 h㎡)、大型园区(100 h㎡至200 h㎡)、特大型园区(200 h㎡以上)。
1.3休闲农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1休闲农庄是指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形态。
2.2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2.3 休闲活动在休闲农庄内开展的观光采摘、休闲垂钓、节事节庆等休闲旅游活动。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T 15971-1995导游服务质量GB 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10001.1-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5566-2007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18406.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2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 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4 总体布局要求休闲农庄布局必须全面贯彻遵循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
休闲农业景区解说系统优化设计——以八桂田园为例

休闲农业景区解说系统优化设计——以八桂田园为例摘要:分析八桂田园解说受众的人口学特征和行为动机,根据景区资源规划解说据点和解说媒体。
关键词:解说系统优化设计八桂田园1引言八桂田园具有“现代设施农业展示,生产示范,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应用推广,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科普教育,教学实习和培训”六大主要功能。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广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广西农业引智示范基地及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农庄榜首。
2020年2月荣获广西首批“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称,2021年8月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广西八桂田园现代农业星创天地”。
八桂田园园区每年展示生产近200个瓜果品种和蔬菜品种、400多个花卉品种,是集瓜果采摘、观光、旅游、特色餐饮等休闲旅游项目和生产示范、科普教育及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
解说系统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得以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去, 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
解说系统的合理规划与布局,不仅可以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改变游客的行为模式,引导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自发的有效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八桂田园的科普和环境教育功能[1]。
2解说受众2.1解说受众人口学特征分析游客即是解说的受众,根据调查分析,八桂田园游客中男性有43.8%,女性游客占56.2%,二者基本持平;游客的年龄集中在18—30岁,占总调查游客数的39%,其次是31—45岁,占22.6%,数据表明解说受众以中青年为主体,这与八桂田园周边高校林立的情况是相对应的,青年游客好奇心强、知识丰富、旅游需求多样,对旅游解说的要求更高;景区中还看到很多幼儿和中小学生,说明中年游客大部分是亲子出游,这就对解说的科普性有更多需求。
100亩休闲农庄规划说明

一、规划要点1、主题:依托当地水资源和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外迁农民的情况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发展集农业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园区。
2、注重地方特色,以生态理念作为景观塑造的核心,从山体、湖区、建筑等层面进行生态营造,营建出山、水、建筑相融的休闲观光园环境。
二、规划区位与基础资料1、规划区位市亭湖区黄尖镇,规划面积120亩。
2、基础资料属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一般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为北亚热带气候带,渠北为南暖温带气候带。
由于东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也可属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年降水日100-115天,年平均降水量900mm-1066mm,年平均气温13.7℃-14.4℃,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日照时数为2199-236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09-218天。
三、规划指导思想1、生态氛围。
以绿为主,强调生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回归自然,恢复自然生态植被自然浅丘风貌;人工景观,植物造景,林相改造,塑造特色、多样、具规模的植物群落景观。
2、改善环境,服务市民。
休闲观光园对于市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规划的立足点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满足市民周末出游和休闲的需要,提高大众生活质量。
3、以观光园的开发和发展为契机,开发旅游和带动周边各产业发展。
将观光园的建设提升为北地区主体旅游资源,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项目主体。
四、规划目标及布局规划的目标是使观光园满足广大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满足一定的市级规格活动的特定功能要求。
从本土生活的特色中提炼创作元素,努力营造一个休闲宁静、亲近自然、亲近大众的环境空间。
以小而精为特色,做到每个地方都有景可看,有产可销。
布局全园划分为:休闲农业区70亩,餐饮休闲区 20亩,高档度假休闲区 30亩。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
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推广旱作农业。
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场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说明

农场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分析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现代农场工程的建设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效益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拟对一家现代化农场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和说明。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某农场工程建设方案设计2.项目位置: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3.项目规模:约1000亩4.项目建设内容: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大棚建设、设施农业设备配套、农业科研实验室建设、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等。
三、农场规划设计1. 农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化农场的基础设施,农场道路、管网、电网、水源等建设是首要任务。
农场的基础设施需要满足农场全面高效的生产需求,因此在规划时需要考虑农场各个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和交通连接,确保便捷的生产管理和物资流通。
2. 种植大棚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的核心就是在控制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种植生产,因此对于农场来说,大棚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计大棚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设施和设备,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
3. 设施农业设备配套对于现代化的农场来说,设施农业设备是保障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从农耕机械到种植设施设备,都需要根据农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购和布局,确保各个环节的配套设备能够良好运转,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4. 农业科研实验室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研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建设现代化农业科研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需要对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确保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 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农业生物技术在现代农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是对现代农场技术含量的提升。
在研发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实验设备、研发团队、研发项目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以确保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某县高标准农田设计说明

1.项目区现状1.1 自然地理概况1.1.1 地理概况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工程项目位于某县岔庙镇,地处国家大型灌区——淮涟灌区二干渠灌溉围,项目区东至老五支斗渠,西到涟西二干渠,南靠四支渠,北到六支渠。
项目区涉及9个行政村。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2.8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万亩。
项目区田块方整、耕地集中连片,皆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围,符合农田用地规划。
项目区地处地区南端,废黄岸,属黄泛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冲积型地貌痕迹仍较明显,项目区土质以砂壤土为主,夹有零星粘土。
土壤水、肥、气、热等条件优越,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水稻、三麦、油料、蔬菜等多种作物。
1.1.2 水文与气象项目区地处淮河下游,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秋季干、湿、冷、暖多变;夏季易遭台风袭击,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
经多年实测资料整理分析,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8h,年太阳幅射量27.82kJ/cm2,年总积温5086.1℃;年平均气温14.0℃。
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20.4℃。
地下水矿化度200mg/l,河水矿化度100mg/l。
无霜期平均为298天,最多322天,最少269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896.2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69.6mm。
地下水埋深在真高0.55~1.89米之间,年总积温509降水量年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也极不均衡,年70%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丰水年降水量达1430.9mm(1991年),枯水年只有569.1mm(1978年)。
春季受冷暖气流交替的影响,气温变幅大,有些年份会出现倒春寒、低温、晚霜冻等灾害性天气。
夏季受梅雨季节的影响,雨量相对集中,暴雨、大雨增多,加之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有些年份“空梅”,加之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热天气,易导致“伏旱”;8月中旬至夏末,常有台风影响,并伴有暴雨、大风及、冰雹,易造成风、涝灾害。
秋、冬季节,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霜、雪、寒潮易发,常产生霜冻灾害。
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设计说明)附图见PPT

西夏区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摘要目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形成了一产和三产相融合,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形态,不仅缓解了城市旅游的拥挤状况,而且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其前景一片光明。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设计原则景点经济效益Th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the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Sightseeing of XiXia RegionAbstractNowdays,the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is being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Guided by the market,adjusting rural industry structure,transferring surplas labor force,increasing farmers’income,developing rural economy and solving the “SANnong”questions has been th e main point in our country.XiuXianXing urban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is the park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pastoral landscape,the natural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It makes good use of agriculture doman production,agriculture management acticities,rural culture and farm life,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travel,experience in agriculture an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village.And it is built in urbanized regins.At the same time,XiuXianXing urban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had been the new industy which combined with an social-fixed-asset,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Not only had it eased urban tourism congestion,but also it had drive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nd it has a bright prospects.Key words: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Design Principle Attractions Economic benefits目录1 引言....................................................................12 设计场地的现状分析......................................................1 2.1 交通区域和规划范围..................................................1 2.2 地形地貌描述........................................................2 2.3 场地景观描述........................................................22.4 场地肌理描述........................................................23 设计意义和目标..........................................................2 3.1 设计意义............................................................33.2 设计目标............................................................34 设计依据和原则.........................................................3 4.1 依据...............................................................34.2 原则...............................................................35 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4)5.1 条件...............................................................45.2 问题................................................................46 总体布局................................................................4 6.1 总体结构............................................................4 6.2 道路设计............................................................5 6.3 休闲活动设计........................................................5 6.4 办公场地设计........................................................56.5 主要景观设计说明....................................................67 植物设计................................................................6 7.1 设计原则............................................................67.2 植物选择............................................................78 设计总结...............................................................7 参考文献..............................................................8致谢....................................................................9 1 引言观光农业的产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欧洲从早期的广义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趋于成熟,更加注重现代化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及新型的生态环境相结合[1];在亚洲,日本的观光农业开展较早,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中将“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而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市现代农业开发模式典范 黄山市知名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2 分区规划
2.1 功能分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
农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142.06公顷(合计2131亩)
【规划功能结构】 综合考虑用地条件以及地块功能组织的合理性,将规划区划分为以下 几大功能板块: 一心:综合管理中心 一轴:功能发展轴 十区:生态湿地游憩区 新型农业体验区 阳光水产养殖区 农夫果园种植区 特色酒店服务区 生态休闲度假区 滨水休闲创作区 特色摄影运动区 生态景观涵养区
【项目设置】 大地艺术田
【分平面图】
以大地艺术田,即观光农业的模式打造。种植绿色蔬菜及谷物,注重色彩的搭配, 可以八卦田、创意logo等艺术手法划分田块,通过作物色彩搭配营造壮观的大地艺 术景观,还可构成原野迷宫,增加田间的趣味性和休闲性。从种植要求来看,水、 肥等均达到绿色标准,基地的果蔬及粮食可供应峻岭山庄住户以及黄山市民。
【分平面图】
【发展思路】
依托优质的山水环境,打造特色酒店服务区,其中包含集中式酒店、木屋酒店及生 态理疗养生会所,提供休闲、养生一站式服务。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6 特色酒店服务区
生态养生
康疗养生
食疗养生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7 生态休闲度假区 【规模面积】
规划区块用地面积6.5公顷(合计98亩)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9 科研植物培育区
百合: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花期6-8月,全世 界百合有100 多个种类,中国就有60多个种类。 就其生长年限可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百 合。 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在于观赏,有些品种可作为 蔬菜食用和药用。 百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和常用 中药,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 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如百合银花 粥、绿豆百合粥、清蒸百合、百合莲子粥。 花语:“百年好合”,象征清纯、高雅
【平面图】
【发展思路】
该区位于项目地块东南,紧邻入口区。将现状水塘进行改造,使其生态化,打造湿 地游憩区,提升入口形象,并融入垂钓功能。
29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3 农夫果园种植区 【规模面积】
规划区块用地面积10.5公顷(合计158亩)
【项目设置】
【分平面图】
农夫果园
种植黟县特色的水蜜桃、香榧和板栗。产出的水果可直接供应峻岭山庄住户,还可 开放果园,供市民休闲采摘,来此享受农事体验的乐趣。
1 发展定位
1.1 总体定位 1.2 发展愿景
对接黄山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基地自然生态优势,以“生态、文 化、休闲、科普”为功能,发展以木本花卉、果蔬种植及水产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 基地,打造“春华、夏荣、秋绚、冬媚”的特色生态景致,构建集农业生产、科研 教育、农业观光、养生度假、亲子娱乐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园。将项目区建设 成为: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9 科研植物培育区
梅兰竹菊园
本园区除苗木生产与示范外,还将以多样化植物为载体,诠释中国特色的植物文化,起到科普教育、文化宣传的作用。据此,规划以中国传统的“四君子”,即梅兰竹菊为主体植物 品种,通过亭台楼阁等休憩节点和景观石等元素的点缀,展示独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文化。 ——梅坞问茶:梅树种植园,内设茶棚、茶台等特色景观,将中国国魂与中华茶道相结合,营造国风生态景观氛围。 ——清兰寻芳:以“中国兰”为特色,通过名家诗词打造兰主题文化休闲空间。
【发展思路】
社区定制农业区块的建设目的,一是为居住区的客人提供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二是 为游客提供农事体验。社区定制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居民可通过自 己的劳作,换取农产品,或者通过智慧农业,便捷化选定所需的果蔬。除农业定制 外,开辟农地认领田,市民可以体验“我的菜地我做主”的农耕乐趣。此外,大地 艺术田也将成为极具特色的乡村体验项目。
【发展思路】
本区块种植黄山特色的高橙、板栗以及杨梅等果木,推广“简易整形、早期丰产、 行间生草、果园滴灌、设施栽培”等现代农业模式,建设高标准示范果园,为高效、 生态、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提供示范,并提供绿色果品上市。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4 新型农业体验区 【规模面积】
规划区块用地面积13.0公顷(合计195亩)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9 科研植物培育区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常绿灌木, 花期5~7月,果 期8~11月。 应用价值:除了绿化净化空气和观赏价值外,具有消炎、 解热、肝炎,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等。目前,栀 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 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 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 糖尿病等症。 花语:“喜悦”,就如生机盎然的夏天充满了未知的希 望和喜悦。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5 阳光水产养殖区 【规模面积】
规划区块用地面积6.9公顷(合计104亩)
【分平面图】
【发展思路】
为丰富农业园内容,规划打造以养殖、体验为主的水产养殖区。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6 特色酒店服务区 【规模面积】
规划区块用地面积3.8公顷(合计57亩)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9 科研植物培育区
月季:中国十大名花,被称为花中 皇后又称“月月红”,蔷薇科。常 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 多红色﹐偶有白色﹐自然花期5至11 月,花大型,有香气,广泛用于园 艺栽培和切花。月季花种类主要有 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 地被月季等。
应用价值: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 作为药用植物。月季可用于园林布 置花坛、花境、庭院花材,可制作 月季盆景,作切花、花篮、花束等。 花可提取香料。根、叶、花均可入 药,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功效。 花语:等待有希望的希望,幸福、 光荣、美艳长新。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10 生态景观涵养区 【规模面积】
规划区块用地面积24.3公顷(合计365亩)
【分平面图】
【发展思路】
保护园区西北片原生态林木,打造生态景观涵养区,同时融入露营功能。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11 特色摄影运动区 【规模面积】
规划区块用地面积23.2公顷(合计348亩)
【分平面图】
【发展思路】
拓展北部地块,以运动休闲、摄影写真为核心功能,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参与户 外活动的场地。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11 特色摄影运动区
2.3 分区策划
2.3.1 综合管理中心 【规模面积】
规划区块用地面积2.57公顷(合计38.6亩)
【项目设置】 综合管理中心
综合管理中心以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建设。基地由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小游园等构成, 是园区生产管理中心,也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分平面图】
【发展思路】
该区位于功能发展轴上,作为整个项目的入口集散打造,并作为整个园区的综合管 理中心,包含停车换乘、生产管理等功能。以管理中心为窗口,展示园区花木的新 品培育技术,并作为名优农产品销售平台。从交通集散来看,为降低环境污染,方 面游客进入,在入口设置电瓶车换乘中心,自驾车游客可在此换乘电瓶车,进入园 区参观游玩。
生态养殖区 特色酒店、养生会所 度假别墅、中央泳池 垂钓平台、休闲茶座、艺术写生基地、美术家工作室、主题特色农庄 浪漫四季花海、生态科普植物园、生态科普长廊、红豆杉种植区、科技大棚种植区、兰 花大棚种植区、温室兰花科研基地、科普教育中心 生态涵养区、向日葵露营基地 花漫里、怡心草场、芳香花草园
2 分区规划
——竹林隐贤:以“竹林七贤”为文化主题,营造特色的“竹林七景”。
——菊色探幽:以菊田、菊花盆景、景观小品三种元素,展秋菊之韵。
梅坞问茶
清兰寻芳
竹林隐贤
菊色探幽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9 科研植物培育区
菊花,别名又叫黄花、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 菊、艺菊。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名贵观赏花卉。根 据开放时间主要有早菊(九月),秋菊(十月至十一 月),晚菊(十二月至元月)。根据功能又可分为茶 用菊、药用菊、观赏菊和食用菊。 应用价值: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是 中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 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如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粥、菊 花肴等。 花语:象征清净、高洁、怀念、成功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1 综合管理中心 【项目设置】
精品花木展销中心
于园区入口建设精品花木展销中心,用于展示和销售园区精品花木,客户可在此了 解基地的优势苗木,还可进行苗木培育技术的交流。此外,展销中心以精致化和园 艺化的手法造景,对观光游客而言,是增长知识,欣赏植物的游览节点之一。
2 分区规划
2.3 分区策划
2.3.4 新型农业体验区
【项目设置】 定制农业基地
未来,随着农业园的建成,将有一大批对生活品质有高要求的住户进入园区内居住, 定制农业正是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整个基地的蔬菜,均保障 是绿色的,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而采用生物有机肥。住户可成为基地的会员,拟定 需求,基地将根据需求种植,定期配送至各家各户。除了送货上门,会员还可以到 亲自到农庄现场采摘,体验田园农耕生活,然后再到农庄休闲区直接品尝无公害的 有机农产品。 除针对社区居民外,周末市民还可以农地认领的形式,获得自己的 租赁菜园,周末来园区参与农事活动,其余时间可委托园区工作人员代管。
科研植物种植区
本次规划各功能区采用动静分离布置。其中,功能发展轴以东主打 动,强调游乐、体验;功能发展轴以西主打静,强调观赏、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