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缝纫机里的旧时光散文

缝纫机里的旧时光散文

缝纫机里的旧时光散文当我第一次看到那台老旧的缝纫机时,我的眼里闪出了兴奋的光芒。

它散发着古老而优雅的气息,仿佛带我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些兴盛的年代。

我想,这台缝纫机里一定隐藏着许多故事。

下面,我将分步骤来向大家阐述,缝纫机里的旧时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第一步:了解缝纫机的历史缝纫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那时它是手动操作的。

后来随着工业的逐步发展,缝纫机也逐渐被改进,变得更加高效、稳定。

现在,电动缝纫机已经成为市面上的主流产品。

但是老式缝纫机在那些年代里,曾经是家里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

它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制作衣服、布艺、窗帘和床单等。

第二步:缝纫机的制作工艺通过对这台缝纫机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它是用最精湛的制作工艺打造出来的,每一个零部件都精心设计,完美结合。

从原材料开始,到整个加工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注重。

这是当时手工业的精华,也是技艺比较高的工匠才能制作的出来的。

第三步:缝纫机的情感寄托缝纫机被视为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承载了无数的历史记忆。

对一些老年人而言,它们曾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代表了过去的记忆和情感的承载。

在那些年代,家庭经济并不富裕,许多人利用旧衣服改变样式或者把损坏的衣服修缝,就能够让它们继续使用。

因此,这些缝纫机有着深深的情感寄托,代表着他们的青春、爱情和平凡生活。

第四步:缝纫机的价值也许是因为缝纫机早已离我们而去,我们会发现,它们开始变得有价值了。

在拍卖行里,一部老式手动缝纫机可以以几百到几千的价格售出。

这些缝纫机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更是因为它们代表了过去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也代表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总之,缝纫机里的旧时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遗产,更是情感的载体。

它见证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伴随着工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它们拥有独特的价值,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们追溯历史的必要手段,透过缝纫机可以了解到当年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状况,是我们不容错过的重要资源。

缝纫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过程

缝纫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过程

缝纫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过程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ocess of sewing machines in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late 19th century. In the beginning, sewing was done by hand, which was a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ntensive process. However,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sewing machines gradually made their way into China.中国缝纫机的发展历史和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初,缝纫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这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序。

然而,随着西方技术和工业化的引入,缝纫机逐渐进入中国。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sewing machines were mainly imported from abroad. These machine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They not only m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clothing but also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在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缝纫机主要依靠进口。

这些机器在提高纺织行业效率和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缝纫机知识

工业缝纫机知识

绪论1.世界缝纫机简史和发展趋势远古时代,当我们的祖先使用骨针缝合兽皮御寒的时候,缝纫这种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行为活动揭开了缝纫机发展的序幕。

公元前300年青铜器时代,先辈们用的是铜针,14世纪使用钢针,直到18世纪末,缝纫一直都是手工作业。

缝纫机的问世,使得穿着纯手工的服装制品逐渐成为一种奢侈的代名词。

拉开这个时代序幕的是英国人托马斯·赛特,他于1790年发明了单针单线链式缝纫机。

1851年,一位名叫列察克·梅里瑟·胜家的美国人发明了一种代替手工缝纫的机器―缝纫机。

这个革命性的发明被英国当代世界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称之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

1853年,首批缝纫机于纽约市工厂开始生产。

两年后,在法国巴黎世界展销会上取得第一个奖项。

同年,美国胜家公司首创了增加销量之《分期付款》计划,成为世界上推行此种销售方式的创始者,对其后之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胜家现在仍旧是世界上一流的缝纫机开发制造公司。

从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于1890年开始应用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工业的新纪元。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缝纫机己从传统的机械结构朝着电子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电子、微电脑技术己成为工业缝纫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典胡斯克伐尔公司生产的应用微处理机的工业缝纫机,具有21种针法储存器,可同时进行程序控制,以取得需要的某种型式的缝纫或装饰效果。

联邦德国施特罗贝尔父子特种缝纫机厂研制的560一20系列微电脑控制缝纫机,采用全自动缝纫程序控制。

其控制箱的主要特点是:起始加固线迹5、7、9、11、13、15针可以预先任意选择,线迹转换由轻键控制,在起始位置上可调节加固线迹的宽度和长度。

适合缝纫标签、衬里、卷边及裤脚翻贴边。

日本飞马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PEOASUR —S52型超高速工业包缝机,综合了许多新技术特点,每分钟主轴转速能达10000针以上,是当代服装工业生产的新型工业包缝机。

缝纫机的历史故事

缝纫机的历史故事

缝纫机的历史故事缝纫机是一种用来缝合织物的机械装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

以下是缝纫机的历史故事:1.早期手工缝纫:在缝纫机出现之前,缝纫技术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

人们使用针和线通过手工操作来缝合衣物和布料。

这种方法非常耗时且需要高度的技巧和耐心。

2.1790年代的第一个缝纫机:在1790年代,法国人巴特勒米·塞斯特(Barthelemy Thimonni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

这台机器是一种以疏密针和线来完成缝纫的机械装置。

虽然它在生产帆布袋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受到手工缝纫工人的抵制和机器的不稳定性,这一发明并没有获得广泛应用。

3.19世纪的改进与发展:到了19世纪,缝纫机的设计和技术迅速发展。

美国的埃利亚斯·豪华(Elias Howe)于1845年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缝合机制,并于1846年获得专利。

他的发明在经济上非常成功,并引领了缝纫机的进一步发展。

4.达到商业化规模:伊萨克·辛格(Isaac Singer)是另一位对缝纫机技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他于1851年改进了豪华的设计,并成功推出了辛格牌缝纫机。

辛格的缝纫机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缝纫机。

5.电动缝纫机的出现:20世纪初,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缝纫机开始出现。

这种缝纫机使用电动马达来驱动针脚的运动,显著提高了缝纫的速度和效率。

6.进一步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缝纫机的设计和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扩展。

包括各种自动化功能、数字化控制以及更高的缝纫速度等。

如今,缝纫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家庭和工业工具,广泛应用于纺织业、服装制造、家居装饰等领域。

它大大提高了缝纫的效率和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缝纫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道婆。

她发明了织布机,这可以看作是缝纫机的雏形。

然而,缝纫机真正的发明者是英国的木工托马斯·山特,他在179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针穿过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缝纫机。

缝纫机历史介绍

缝纫机历史介绍

缝纫机得发展 3
随着科技得发展,电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 传感技术、模糊控制技术、遥感技术、激 光技术、纳米和磁悬浮技术等。缝制机械 直接采用电脑技术来替代全机械进行缝制, 缝纫得功能也越来越多,操作使用越来越方 便。 缝纫自动化最多得就是将操作者材 料处理工作实现自动化,材料处理时间不但 占用了绝大部分得缝制时间,还就是形成质 量不稳定得重要因素
缝纫机得发展 1
从缝纫机得发明至今已有220多年得历史,在 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变更、改进和提高,已经 形成了多品种、多款式、多品牌得产品,目 前已发展到6000多种
有大家知道得家用缝纫机,其中分为普通家 用缝纫机和多功能家用机、包缝机、家庭 电脑绣花机。
现在工业用缝纫机
缝纫机得发展 2
工业机中除了大家熟悉得平缝、包缝、绷 缝三大系列外,还有双针、多针、链缝、曲 折缝、钉扣、锁眼、套结缝;有暗缝、卷接、 封包、珠边;有各种单头、多头、多针刺绣 机、帽绣机、绗缝机;有自动开袋机、花样 机、仿形缝纫机、自动组合缝纫机;有制鞋 用得绱鞋机、内线机、高台缝纫机、还有 特殊用途得上袖机、裤耳机、袜头缝纫机、 裘皮拼接机、皮革滚边机、拉链排齿机、 打褶缝纫机等等
缝纫机在我国
到1982年我国家用缝纫机得产量达到1240 万台,之后工业缝纫机比重增加,开始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一些外资企业开始进驻 中国,整个产业结构包括地区结构、企业结 构、技术结构和品种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 化。到了90年代形成新得骨干力量,企业管 理水平、技术开发、品种质量、企业文化 等综合能力都进入了新得发展时期。一部 分电脑控制得缝制机械产品完全可以代替 进口产品。
自动缝制设备展示 1
自动缝制设备展示 2
完善人
2法国人蒂莫尼亚(Bartfelemy Thmonner), 裁缝出身得缝纫机发明家。1841年她发明 制作了80台机器,供巴黎军工厂使用。当时, 在法国大革命得影响下,她得发明创造一度 被搁浅。但就是她不灰心,继续研究制造出 更高转速缝纫机。 法国政府为了纪念这位 优秀得发明家,特地发明了一枚邮票,上面有 她得半身像和她发明得ritt singer) 就是 一位机械工人。她综合各种发明和专利技 术使缝纫机得结构更加完善。1851年她发 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胜家”公司, 这一时期得缝纫机基本上就是手摇得。 1889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 机并规范定型缝纫机机型,开始建立缝纫机 工厂和缝纫示范中心,且在世界各地建立销 售公司,缝纫机从此从美国走向世界。

缝纫机历史介绍

缝纫机历史介绍

缝纫机历史介绍在人类追求便捷与高效的道路上,缝纫机的发明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举。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制作衣物的方式,还对整个纺织业和时尚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缝纫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古代,人们用手工一针一线地缝制衣物,这是一个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制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缝纫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790 年,英国人托马斯·圣首先发明了第一台缝纫机。

然而,这台缝纫机的结构较为简单,实用性并不强。

它的出现更多地是为后来的缝纫机研发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思路和方向。

在 19 世纪中叶,美国的伊莱亚斯·豪对缝纫机进行了重大改进。

他发明的缝纫机采用了双线连锁缝纫法,大大提高了缝纫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发明使得缝纫机开始真正走向实用化,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厂。

缝纫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早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缝纫机经常出现故障,操作也较为复杂,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掌握。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缝纫机变得越来越易于操作和维护。

在 19 世纪后期,缝纫机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工厂生产。

工厂里的缝纫机通常是大型的、由动力驱动的设备,能够快速地生产出大量的衣物和其他纺织品。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还使得纺织品的价格更加亲民,让更多的人能够穿上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衣物。

进入 20 世纪,缝纫机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电动缝纫机的出现使得缝纫变得更加轻松和快捷。

电动缝纫机通过电力驱动,速度可以调节,而且操作更加简单,普通人也能够轻松上手。

在家庭使用方面,缝纫机也逐渐成为了常见的家用设备。

家庭缝纫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可以进行直线缝、曲线缝、锁边缝等多种缝纫方式,满足了人们在家中自制衣物和修补衣物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缝纫机已经实现了智能化。

电脑控制的缝纫机能够精确地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缝纫,不仅提高了缝纫的精度和质量,还能够实现复杂的图案和设计。

缝纫机的出现和发展,对于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实践缝纫机心得体会

学生实践缝纫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热爱手工艺术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缝纫机实践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缝纫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缝纫机的历史与发展在实践课程开始之前,我对缝纫机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基础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缝纫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

当时,英国发明家托马斯·圣托马斯发明了一种名为“针线机”的装置,这是缝纫机的雏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缝纫机逐渐从手工操作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成为了服装制造业的重要工具。

如今,缝纫机已经发展成为多种类型,如家用缝纫机、工业缝纫机等。

家用缝纫机小巧便携,适合家庭使用;而工业缝纫机则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生产能力,广泛应用于服装、鞋帽、纺织等行业。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缝纫机的历史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学习缝纫机的操作技巧在实践课程中,老师详细讲解了缝纫机的操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熟悉缝纫机的各个部件,如机头、机架、机脚、压脚等。

然后,我们要学会安装缝线、调整针距、设置缝纫速度等基本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步步完成了从拆装缝纫机到缝合布料的全过程。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操作技巧:1. 安装缝线:首先,将线轴上的线绕到线轴上,然后通过线轴上的导线槽将线引导到梭芯上。

接着,将线穿过梭芯上的线环,调整线长,使其适宜缝合。

2. 调整针距:根据缝合布料的要求,调整针距。

一般来说,缝纫布料时,针距应与布料的经纬线方向保持一致。

3. 设置缝纫速度:根据缝合布料的厚度和缝合效果,设置合适的缝纫速度。

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缝纫线断裂,速度过慢则影响缝纫效率。

4. 使用压脚:压脚的作用是使布料平整地穿过梭芯,避免布料皱褶。

在使用压脚时,要确保布料与压脚之间的距离适中,以免影响缝纫效果。

三、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细心与耐心:缝纫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技艺。

在缝合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布料的走向,确保缝合效果。

缝纫机发展历史

缝纫机发展历史
中国缝纫机发展介绍
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 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 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 1949年以前,整个旧中国缝纫机产量很低,年产量不足4000台,当时的缝制设备市场主要由美国胜家公司垄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的切、昌、惠工、飞人、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以及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缝纫机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普通家用缝纫机和低档工业用缝纫机。 20世纪50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据统计。 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截至1982年,我国缝纫机的产量达到1286万台,居世界第一位。 到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缝制设备的产品结构在中低速工业缝纫机的基础上向着高速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电子、电脑技术也在缝纫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还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统建立,构建了庞大的缝纫机销售网点。部分缝机企业在引进了国外先国内设立了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 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开始崛起,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天津和广州等6大产区和基地。 截至2004年,我国缝纫机整机制造厂达60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年生产量为1400.8万台,生产总值约280亿元,品种近千个,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缝纫机种类 1975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脑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此后又逐步用于工业用缝纫机。80年代初期,世界 德国百年老缝纫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缝纫机的发展历史1859年,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

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1889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

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

1940年,瑞士爱尔娜公司发明了采用筒式底版铝合金铸机壳、内装电动机的便携式家用缝纫机。

1950年以后,进一步发展了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建立于1851年的胜家公司是美国最早开始生产缝纫机的公司,在当时的美国,缝纫机的产量仅次于时钟。

1870年,美国生产缝纫机的公司有69家,1871年,美国缝纫机年产量为70万台。

到1891年,胜家公司已累计生产1000万台缝纫机。

可以说,在较长时间内,胜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世界缝纫机的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西德、意大利以及日本缝纫机工业发展很快,欧洲各国除仍然生产高档传统家用缝纫机的公司以外,大多企业开始生产工业用缝纫机。

在此时期,日本缝纫机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始生产廉价的缝纫机,并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

七十年代初期,工业先进国家的家用缝纫机市场已趋饱和,日本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转向生产工业用缝纫机,而韩国特别是台湾抓住机会, 使得缝纫机工业崛起, 生产中、低档缝纫机并投入国际市场。

1975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脑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此后又逐步用于工业用缝纫机。

八十年代初期,世界共有3000多种缝纫机,常用于生产的缝纫机约为600种,发展至今,形形色色的缝纫机已达6000种以上。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国百福公司发明了电脑平缝机。

然而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电脑平缝机产销量极其有限,重机、兄弟、日星、百福、胜家、三菱等厂家,年总量也不过两万台左右。

国内最早生产电脑平缝机的企业是标准。

1986年,标准牌电脑平缝机问世。

此外,较早投产电脑平缝机的企业有上工、华南、天工等老牌国企。

然而,由于价格昂贵,电脑平缝机在问世后的20多年时间里并没有取得多大的发展。

阻碍电脑平缝机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高昂的价格。

80年代中期,百福电脑平缝机每台售价一万六七千元,重机和兄弟每台售价一万二千元左右,是其普通平缝机价格的三倍。

标准90年代配备鸿鹄电控系统的电脑平缝机每台售价高达七八千元。

造成电脑平缝机价格高企的主要原因是电控系统价格过高。

据上海缝制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雷杰回忆,1992年上工从松下采购的电脑平缝机电控系统价格是6 700元/套。

笔者问他为什么时隔多年仍能记得如此清楚。

时任上工总工程师的雷杰说:“太贵了!”。

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03年方正电脑平缝机的横空出世。

国产电脑平缝机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是在2005年。

"国产电脑平缝机前2年的销量总和远不及今年前2个月的销量。

因此,2005年年初的市场旺季是国产平缝机正式进入电脑缝机时代的分水岭。

市场广阔中国超过十万家服装生产企业目前拥有多少数量的普通平缝机?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准确的回答。

但大家都知道,那个数字一定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国产电脑平缝机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有多大。

国产电脑平缝机的发展趋势与国内的经济形势紧密相关。

电脑平缝机节能高效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内服装企业缺工缺电的困难。

在前些年的“电荒”和近几年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的共同作用下,国产电脑平缝机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近年来,国产电脑平缝机高速增长的源动力主要来自市场巨大的需求。

对用户来说,采用电脑平缝机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高效省工、节能降本。

电脑平缝机具有自动剪线、自动倒缝、自动挡线、自动抬压脚等功能,其最大优势是高效节能。

服装等生产企业使用电脑平缝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电能、改善生产环境。

一般情况下,服装企业使用一台全自动电脑平缝机每年可节省电费1 000元左右。

熟练的缝纫工使用全自动电脑平缝机可提高30%的工作效率。

电脑平缝机的自动剪线功能可以节省25%的底线面线。

全自动电脑平缝机精确的线迹控制提高了服装的产品质检。

此外,电脑平缝机还具有环保的优点,其使用时噪声很小、发热量低,据用户反映,缝纫工用过电脑平缝机就不愿意再用普通平缝机了。

在“招工难”成为服装行业常态化现象的今天,电脑平缝机就成了工厂吸引工人的重要手段。

推动国产电脑平缝机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性价比优势。

与国外品牌的普通平缝机和电脑平缝机相比,国产电脑平缝机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2005年前后,市场上国外品牌全自动电脑平缝机的售价是每台7 000多元,而国产全自动电脑平缝机的售价是每台4 000多元,单剪线电脑平缝机的售价是每台3 000多元。

当时,国外品牌的普通平缝机每台售价在2 500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国产电脑平缝机的价格在一直在持续下降,同时,也带动(迫使)国外品牌的电脑平缝机价格不断下调 缝纫机械进入微利时代近几年,国产电脑平缝机能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并不断普及,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企业持续快速地、大幅度地把生产的成本降了下来,从而使整机价格不断下降,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然而,行业的高速增长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也使得国产电脑平缝机的利润率不断下降。

随着重机和兄弟电脑平缝机价格的大幅度下调,国产电脑平缝机的性价比优势正在弱化,如今,国产电脑平缝机已经全面进入微利时代。

除了拥有自主的电控系统,规模优势和品牌价值也是电脑平缝机生产企业在微利时代赢得竞争主导权的重要砝码。

电脑平缝机生产成本的最大部分来自电控系统。

目前,直驱电脑平缝机电控系统的成本占到整个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皮带传动式的电脑平缝机电控系统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比重更高,约40%。

这就是近年来一批整机生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生产电控系统的源动力所在。

目前,几大国产电脑平缝机生产企业已经部分或者全部采用自己生产的电控系统。

业界人士认为,发展势头迅猛的杰克拥有自己的电控系统是迟早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经营者意识到,置身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采用节能高效的先进设备。

而服装企业更新设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用量最大的平缝机上用电脑平车取代普通平车。

电脑平缝车是高速平缝机增设电脑控制系统,集光、电、磁于一身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能自动执行剪线、回针、抬压脚等步骤,可节省电能、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

据估算,一台三自动平车每年可节省电费至少1000元,而且使用时噪声小、发热量低。

据用户反映,熟练的缝纫工使用三自动电脑平车可提高30%的工作效率,同时电脑平车的自动剪线功能可以节省25%的底线、面线;电脑平车精确的线迹也有利于提高服装的产品质量。

因此,缝纫工用过电脑平车就不愿再用普通平车了。

现在由于企业招工难,电脑平车已成为工厂吸引工人的重要手段。

国产电脑平车还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目前,国产三自动平车的售价比国外品牌低1/3左右。

并且,随着制造能力不断完善,国产电脑平车价格将会继续下降。

国产电脑平车正是以其节能高效的性能和突出的性价比优势顺应了国内服装产业的发展形势,受到服装生产企业的青睐,成为缝制设备市场的主角。

与产量增长同步,2011年国产电脑平缝机的销量增势迅猛。

南通洁王服装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伟忠说,洁王公司2011年共销售电脑平缝机3 000台左右,而该公司2010年电脑平缝机的销量还不到1 000台。

“电脑平缝机正在加速普及,这是大势所趋”,胡伟忠说。

中山誉联针车行总经理陈立说,该车行2011年预计销售电脑平缝机2 000台,增幅超过50%。

据陈立介绍,当地同行也基本上是这个情况。

他说:“以前是大企业买,现在中小企业都在买,这是用工形势所迫,不买工人不做。

”节能高效是电脑平缝机最显著的优势。

而陈立的观点颇为“另类”,他认为安全才是电脑平缝机最重要的优势。

“普通平缝机如果忘了关机,马达一直在转,在发热,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生火灾,电脑平缝机即使忘了关机,也不会发热”,陈立说。

据捷兴针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逢春说,捷兴2011年共销售电脑平缝机四五千台,创历史新高。

他断言:到2013年,福建地区的普通平缝机将完全被电脑平缝机取代。

飞云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汤中宝认为,推动电脑平缝机加速普及的是用过电脑平缝机的缝纫工。

采访中,林雪平特别提到,用简易型的伺服电机取代离合器电机的“简易型直驱电脑平缝机”在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潜力很大。

林雪平指出,节能是“简易型直驱电脑平缝机”最突出的优势,目前该机型售价一般在2 200元左右,而直驱产品售价在3 500~4 000元之间。

作为一个过渡产品,“简易型直驱电脑平缝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优势。

国内市场方兴未艾,国外市场开始启动。

2011年,国产电脑平缝机的外贸出口开始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据林雪平介绍,2011年美机电脑平缝机出口增幅超过100%。

“国外也开始普及电脑平缝机了”,林雪平说。

他同时指出,目前国外市场上的电脑平缝机档次相对较低,还是以非直驱产品为主,但将来也会象国内市场一样,以直驱产品为主。

据叶剑立说,国产电脑平缝机的外贸出口于2010年开始明显增长。

他分析道:“因为国外服装产业也普遍遇到用工问题,也需要高效节能的设备”。

阮明明说,莱克自2006年开始出口电脑平缝机,2009年开始明显增长。

据他分析,国产电脑平缝机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生产成本的下降导致价格下降,有性价比优势,其次是国外高端用户有设备升级的需求。

据叶仙冲说,从整个行业来看,2011年下半年国产电脑平缝机价格降幅明显,在10%~20%之间。

他同样认为,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国产电脑平缝机的价格还会走低。

“面对价格战,大森的策略是走品牌和品质路线,控制产量,提升质量”,叶仙冲说。

阮明明认为,目前国产电脑平缝机的价格比2010年和2011年年初下降了20%~30%。

他说:“市场萧条,企业就会降价促销。

”阮明明指出,目前国产电脑平缝机已完全处于微利时代,即使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也不能再下降了,因为再降就没利润了,而没有一定的利润,就不能保证售后服务。

“降价等于慢性自杀”,阮明明说。

他说莱克应对价格战的策略是改良产品设计上的缺陷、通过提升材料的品质和采用高品质零部件来提升产品的质量、突出产品功能上的差异化。

阮积祥认为2012年国产电脑平缝机的价格还会下降。

但他给出的降价原因却与众不同,他认为,国产电脑平缝机价格走低主要缘于技术创新使生产成本下降。

胡伟忠说国产电脑平缝机目前的价格呈下行趋势,且未来价格还会下降,因为生产企业库存压力很大。

他说:“如果不是市场低迷,价格是不会降的,因为利润率已经很低。

”邱逢春认为,2011年下半年部分国产电脑平缝机品牌价格降幅过大。

他同样认为,如果市场持续低迷,价格肯定还会走低。

针对2011年出现的国产电脑平缝机降价潮,汤中宝指出,现在对经销商来说,质量比价格更重要。

他说,质量好的产品尽管价格高,但用户容易接受,关键是经销商的售后服务压力小,否则卖了质量差的产品,售后服务压力大不说,还会影响货款回笼,品牌美誉度也会受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