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讲解

合集下载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是指湖南湘雅医学院为学硕研究生制定的一套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医学研究人才。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明确学硕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科研能力、学术素养、课程学习等方面。

2. 培养计划:制定学硕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计划和学习安排,包括学习课程、科研项目、实践实习等内容。

3. 学术导师:确定学硕研究生的学术导师,并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学习要求。

4. 科研训练:着重培养学硕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指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等。

5. 实践环节: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让学硕研究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6. 学位授予:制定学硕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条件和程序,明确申请学位的时间和要求。

湘雅学硕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的不
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以参考湖南湘雅医学院的相关规定和文件。

某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某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某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实习生和同学们: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并向大家介绍我所在的某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医学研究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然而,当前我国临床医学领域仍面临许多问题,如医学人才短缺、医患关系紧张、临床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等。

为了落实国家“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推进人治医”政策,我们的医院积极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临床医学人才,在全国医学研究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对当前医学人才的相关状况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需求,我院确立了严格规范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全面深化,为每一位研究生提供卓越的培训机会,培养他们成为临床领域的专家,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第一、培养方针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培养方针是:在坚持“以全面科学素质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高度的临床思维和独立技能为主干,以自主探究和研究性学习为重点”这一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针的基础上,引导研究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医学传统,培养高度负责、精湛技艺、尊重伦理规范、舒适幸福的优秀医学人才。

第二、培养目标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有较强的自主创新精神、达到医生执业能力要求、有成为临床领袖的潜质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第三、培养任务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任务是:通过系统深化、反复实践、全方位吸收和内化,使研究生能够形成“知行合一、治病救人”的医学观,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具备临床工作经验,熟悉医学研究所需的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相关知识,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图像诊断技术、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和临床管理等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

第四、培养课程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和体育等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临床技能培养、规范化和个性化医学研究和卫生服务等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类别代码:1051)(2015版)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2、儿科学;3、神经病学;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5、皮肤病与性病学;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7、临床检验诊断学;8、外科学;9、眼科学;10、肿瘤学;11、麻醉学;12、急诊医学;三、学习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带教方式1、研究生导师组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从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选择不少于3名副高职称(含副主任医师)以上成员组成导师组,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对其课程学习、临床轮转训练和学位论文等做出具体安排,全程指导研究生临床轮转训练和临床科研训练。

2、临床轮转带教小组每学年教学任务下达后,各轮转科室成立由3-5名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组成的临床轮转带教小组,组长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负责在本科室轮转训练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五、培养内容与要求(一)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学习:集中授课、自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主要安排在第1学期进行。

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课程达到60分及格。

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38学分。

(含修满学位课程24学分,临床技能考核6学分、教学实践4学分及学术活动4学分)1、课程设置2、教学组织与实施(1)学校负责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文献检索》、《临床科研方法》9门课程,于第一学期完成授课。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内科学培养方案内科学学位课程设置及学分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总分36学分,学位课程总分22学分。

1.公共学位课(6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8学时/1学分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18学时/1学分第一学期英语72学时/4学分第一学期2.学位基础课(8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临床流行病学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卫生统计学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医学文献检索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3.学位专业课(8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临床药理学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临床病理生理学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专业课54学时/3学分第三学期专业英语18学时/1学分第三学期内科学(心血管病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培养方案总则二、培养方向(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

(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规范化救治。

(三)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

三、学习年限见培养方案总则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内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1.专业课 3学分《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2.选修课 2学分《心血管药理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五、临床能力培养(一)理论知识1.掌握⑴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⑵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⑶高血压病、常见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2.熟悉⑴瓣膜性心脏病、晕厥、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⑵心脏骤停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⑶妊娠高血压、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其它心内科疾病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⑷常见疾病如糖尿病、肺栓塞、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胆囊炎、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鉴别诊断3.了解⑴影像学、电生理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⑵冠脉造影的基本技术⑶临时起搏器及永久性起搏器(二)临床技能1.掌握⑴病史采集与物理检查、常规18导联心电图⑵心脏电转复、电除颤⑶正确阅读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片2.熟悉⑴基本及高级生命支持⑵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路径管理3.了解⑴心包穿刺术适应证及注意事项⑵运动负荷试验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三)具体要求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轮转科室及时间:内分泌科 3个月(含内分泌科门诊2周)神经内科 3个月(含神经内科门诊2周和脑电图室)呼吸内科 3个月(含呼吸内科门诊2周)消化内科 3个月(含消化内科门诊1周)急诊科 3个月重症监护科 3个月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主要指参与心血管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等一系列非实验室的临床医疗活动,包括门诊、急诊、CCU、心内科病房工作,以及心脏病术后的监测与管理。

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办法

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办法

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办法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办法((试行试行))(中大研字〔2012〕23 号)第一条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中南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通知》(中大研字〔2012〕18号)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工作,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遵循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有机结合的原则。

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建设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满足国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标准的、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具有中南湘雅特色的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医学院建设。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中的“临床医学”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

第四条 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标准:(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二)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三)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湘雅医学院硕士培养方案修改

湘雅医学院硕士培养方案修改

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 345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1051 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105100 临床医学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2012--2015制订二级单位: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一、学科概况中南大学的临床医学教育始于1914年湘雅医学院的创办。

建校之初,湘雅医学教育即确立了参照欧美甲等医科院校标准的办学计划,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精英教育理念,造就了汤飞凡、张孝骞、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海内外有影响的医学家和医疗卫生行业的骨干精英。

1921年,美国医学教育代表团来华考察,对湘雅医学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并由耶鲁大学医学院所在的康涅狄格州政府批准授予湘雅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M.D.学位证书,“南湘雅”美誉由此而起。

1956年原湖南医学院便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全面恢复研究生招生后,湘雅医学院的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1998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湘雅医学院是全国首批开展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23所院校之一。

湘雅医学院也是全国首批试办七年制和八年制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之一,是首批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和临床病理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湘雅医学院于2003年成为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在中国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试点院校,是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化本土化研究与实践的排头兵,也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与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中国同时进行两个标准试点研究的两所院校之一。

2007年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获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2010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解读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解读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解读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是为培养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具备必要
的理论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通过该方案,学生将获
得医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临床思维
和分析能力,以及掌握临床实践中的必要技能和素养。

首先,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

培养方案中
会安排医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是临床实践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医学知识体系和提高
学术能力。

其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方案中
会安排临床实习,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接触患者、观察病情、
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实践,学生将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
逐渐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此外,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方案中将安排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医学伦
理的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标准,提高其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培养敬业精
神和责任心。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设计的
教学计划。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培养职业素养,学生可以掌握
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成为有责任心、有人文关怀、临床实践能力
较强的医学专业人才。

这对于提高医疗水平,服务社会,保障人民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1. 前言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增长,临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到指导作用。

2. 目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目的是帮助研究生全面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在临床治疗和医学研究中有所突破,同时还能够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临床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3. 指导性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研究生不同的专业培养需求,开设基础、专业、综合科目学习,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诊断学、急危重症救治、疾病学等,同时还有分子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临床医学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着重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2)临床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学生必须进行临床医学实习,通过与临床医生的合作学习,了解临床医学的临床路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同时还可以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还应该加强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比如国内外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实施等。

(3)指导性培养:学校应严格组织并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和科研活动。

对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指导、成果评估以及论文撰写和修改的工作也应予以加强。

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成果评价,并提供适当的科研指导和支持。

(4)科研试验:通过科研试验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认真检查研究生的工作情况,合理分配项目研究的方向,确定科学研究的具体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并在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

(5)论文撰写:在指导下,研究生应根据自己的科研实验成果,完成硕士论文的撰写、修改和提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和监督,防治运动伤病,并研究推广医疗性和预防性的体育运动,以帮助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运动医学科成立于1958年,学科梯队合理,高水平专家4人,拥有合作研究室1个,关节内镜室1个。

临床以脊柱、关节、肌肉、韧带的运动损伤为重点。

开设有运动损伤、膝关节外科、腰腿痛、软组织外科、神经康复专科专病门诊及专科病房。

尤其在膝关节运动伤病及腰腿痛方面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并在运动与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科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以骨关节及中药为主,研究方向明确、稳定,整体水平已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学科实验与临床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运动医学界颇有影响。

二、培养目标
为培养有独立临床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的运动医学的专业人才,要求研究生达到以下要求:
1、思想政治
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2、业务能力及外语水平
应了解临床外科学基本知识,具有比较系统的运动医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基础医学理论基础。

掌握运动医学科专业基本的诊断治疗技术。

掌握体育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运动营养、医疗体育等。

具备处理常见运动损伤与疾病的临床技能,初步具备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具有健康的身体。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一)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
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3~5年,其中学位课程学习时间约为6个月,必须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程考试。

临床学习18个月,学位论文时间6~12个月。

(二)培养要求
①掌握骨科及运动医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②能独立处理常见的运动性疾病、运动性损伤与运动中损伤。

⑧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④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⑤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⑥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
11 必选一组120511101 科技信息检索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100111110 科研设计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100212203 外科总论学36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100212316 运动医学Ⅰ32 2 春季
21 限选一组100111104 应用解剖学34 3 春季
21 限选一组1002123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Ⅰ32 2 春季
40 任选071011102 高级分子生物学32 2 春季
40 任选100212405 外科学基础54 3 春季
45 培养环节00001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11802 形势与政策 2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1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11805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11806 社会实践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11807 实践教学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12801 临床能力(硕士生) 4 秋季
课程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1.临床能力训练安排
①学制3年者临床工作20个月,其中外科轮转专科数不得少于4个科,每个专科训练时间为2~4个月,骨科6个月以上。

放射科(含CT、磁共振)2个月,本专科训练不得少于6个月,在此期间,研究生还应参加一定时间的教学及急、门诊工作。

②学制3~4年者,临床工作20~30个月,其中外科轮转专科数不得少于4个科,每个专科训练时间为2~4个月,骨科6个月以上。

放射科(含CT、磁共振)2~3个月,本专科训练不得少于6~18个月。

2.要求及考核
①要求掌握及初步处理常见外科急诊。

掌握骨科常见骨折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②达到高年住院医师临床水平。

③轮科考核在轮完一个专科由科室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考核、评分。

④毕业考核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有关规定、由科主任组织3~5人考核
小组按高年住院医师水平对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的全面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硕士论文答辩。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每学年按学校要求对研究生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

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工作的基础上作选题报告,确定学位论文课题。

2.要求查阅的文献资料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在20篇以上。

3.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紧密结合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实用价值。

4.选题报告在科室内公开进行。

5.选题报告完成时间要求在第二学年未以前完成。

6.首次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在6个月内补作。

7.研究生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应填写《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

九、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一)由科主任主持组织导师组成员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要求。

(二)检查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0月中旬进行。

十、发表学术论文
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要求,硕士研究生要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增刊除外)上发表1篇论文(含个案报道)或1篇综述,发表的论文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十一、学位论文答辩
(一)临床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表明研究生已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己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除完成毕业论文外,还同时附有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的综述1篇以上(含1篇),且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

(三)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的最短工作时间为8个月。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张长杰邱续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