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

4 讨
论
膝关 节镜 下后 交 叉 韧 带 重 建 术后 患 者 的康 复 时
间较长 , 应为其制定具体的康 复训练计划 , 让其 明白
康 复锻炼 必须 持之 以恒 , 只有坚 持 锻炼 才能 保 证膝 关 节 功能 的恢复 。早 、 初期 锻炼 的主 要 目是减 轻 患肢 的 疼 痛和肿 胀 , 以避免粘 连及 肌 肉萎 缩 。 中期 锻 炼 的主
术后 1 内进行低 负荷 的耐力练习 周
( 完成 3 0次动作 即感疲劳的负荷量) 。①踝泵练习: 患者卧于床上 , 双下肢伸直 , 然放松双踝 , 自 先做踝关 节背伸练习 , 再做跖屈练习, 如此反复进行 , 至疲劳为
止。②股 四头肌 收缩放松练习 : 患者卧于床上, 双下
肢 自然伸直 , 反复进行双下肢股四头肌收缩 5s再放 、
伤4 , 例 交通伤 8 。受伤至手术时间 1 d 2 例 3 至 年。
3 结
果
2 护理 方法
2 1 常规 护理 . 术 后 6h去 枕 平 卧 , 高 患 肢 ; 抬 密切
本组 患者 均获 随访 , 随访 时 间 5个 月 至 1年 。患 者 的膝关 节稳 定 性 、 动 度 及 功能 均 恢 复 正 常 , 并 活 无
中 医 正骨 , 0 9 2 ( )7 . 2 0 ,1 5 :9
的练习( 完成 2 0次动作即感疲劳 的负荷量 1— 8 1
2 1 — 0 2 修 回) 0 0 1— 3
泳、 慢跑 、 侧踏台阶练习。每组 2 O次 , 连续练习 4组 , 组间休息 6 , 0S至疲劳为止。 术后 4— 个月进行高负荷练习( 6 完成 l 次动作 即感疲劳 的负荷量 ) 如 : 2 , 垂直跳 、 跳绳、 侧 向或后向跑等活动。每组 8~1 , 2次 连续练 习 2~ 4 组, 组间休息 9 , 0s至疲劳为止。 235 恢复期 .. 术后 7 个月至 1 年逐渐恢复剧烈活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膝关节结构修复技术,它也被称为ACLR。
它被用来修复和重建受损的交叉韧带,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
术后康复训练是一种定制的康复计划,能够帮助病人安全地恢复其正常的活动水平。
本文旨在介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计划,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
正文: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修复膝关节结构的手术,它被广泛用于膝关节完全或部分损伤的患者。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膝关节的受损功能,以改善运动能力和功能。
它可以重建受损的交叉韧带,从而恢复患者的功能和运动表现,并帮助恢复其正常的活动水平。
然而,术后康复训练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素。
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是缓解膝关节的炎症和肿胀,并提高其机械能力,以达到最佳的功能恢复水平。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水平,这是术后恢复最重要的部分。
术后康复训练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初始治疗期,重建期和恢复期。
初始治疗期:初始治疗期是指病人恢复术后最初的两周内,需要采取的恢复措施,旨在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其运动能力和功能。
重要的是,患者应当遵循医嘱,减少活动,做正确的生物力学训练以及上肢安全和力学扩张活动。
在此期间,建议患者采取包括发力、伸展、轻负重和动态热身等针对膝关节的康复活动,以促进其有效恢复。
重建期:重建期在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其运动能力和功能。
它包括强化和现代运动训练,旨在帮助患者获得形成新的运动模式以及增强其力量、活力和柔韧性。
同时,患者也可以参与特定的康复运动,如仰卧起坐、卷腹、下蹲、定点、跳跃等,以强化膝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群的支撑系统。
恢复期:恢复期是最终阶段,也是恢复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此阶段,患者需要参与贴近或者相似于其正常活动的运动训练,以帮助膝关节及其肌肉群恢复其最佳功能水平。
患者应当参与更加积极的锻炼,以帮助其完全恢复膝关节的力量、柔韧性和活动范围。
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交叉韧带,以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并帮助其安全地恢复其正常的活动水平。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交叉韧带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织,负责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当交叉韧带受到损伤或断裂时,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
下面将针对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进行解释。
1. 术后康复的第一阶段:恢复关节稳定性在术后的早期阶段,重点是恢复韧带修复区域的稳定性。
康复训练师通常会将患者的关节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并使用支持性装置(如石膏或支架)来保护修复后的韧带。
此时,患者需要避免过度运动或负重,以免对韧带修复产生不良影响。
2. 术后康复的第二阶段: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一旦韧带修复区域开始愈合并且关节稳定性得到保证,康复训练将重点转向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这一阶段的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关节活动的运动疗法,如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关节牵引、关节松解等。
此外,通过进行肌肉强化训练,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肌肉,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3. 术后康复的第三阶段: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得到恢复后,康复训练将进一步强调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
这包括进行一系列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腿平衡、球体训练和倒立训练等。
此外,通过进行功能性训练,如跳跃、蹲起和跑步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动作控制。
4. 术后康复的第四阶段: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最后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旨在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和恢复他们的运动能力。
这包括进行功能性培训,如上下楼梯、跳跃和跑步等。
此外,康复训练师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患者特定的运动需求和目标。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和康复训练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需要遵守康复计划并定期参加康复训练课程。
此外,康复训练师还会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康复进展和如何预防再次受伤。
总结起来,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包括恢复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以及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根据手术后恢复阶段逐渐推进,以下是大致的康复训练方法:
1. 第一周:手术后的第一周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饮食,控制疼痛和肿胀。
每天进行一些肌肉收缩、放松和保持肌肉萎缩的活动。
2. 第二周: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进行轻度的步态训练、肌力练习和平衡训练。
低强度的自我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防止肌肉萎缩。
3. 第三周:在逐渐恢复适应性的基础上,增加训练难度。
包括增加步态训练时间、增加重量的肌肉练习和增加平衡难度的训练。
同时,还需进行拉伸和深层按摩,促进肌肉恢复。
4. 第四周: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包括进行抬膝、屈膝、踢腿和平衡训练等活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如慢跑、跳绳和深蹲等。
5. 第五周:逐渐重启日常生活和室外活动。
如逐渐增加步行、爬楼梯和骑自行车的活动。
总体来说,康复训练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术后定期复诊也十分重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手术后的恢
复。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计划康复练习程序阶段练习一(术后0-6周)本阶段康复目的是进步髌骨活动度,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往往难以完整伸直,早期锤炼可削减该并发症的产生,尤其要留意术后早期小腿垫高,膝关节悬空,依附重利巴腿压直;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要达到0-90°.1.术后举高患肢,中断冷敷勉励患者做足跖屈与背伸活动,一屈一伸为一下,每次20~30下,天天3-4次,自动伸缩和自动牵拉小腿屈侧肌肉,促进下肢血液轮回,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轻柔的髌骨松动术,阁下滑动为主,高低滑动要当心4.股四头肌等长压缩,此演习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渐进行指点患者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群)绷紧动作,肌肉必须最大自动压缩保持6秒,并留意检讨股四头肌内测头是否压缩有力,这是一个症结点.30-50次/小时,天天锤炼2-3次.5.支具锁定在0°,演习直腿举高,如恢复可,不带支具进行直腿举高演习直腿举高至30°,并逗留6秒以上,有些患者可能一会儿抬不起来,可以先自动帮助演习6.术后第3周,开端膝关节活动度自动演习A.自动伸膝演习:仰卧位,小腿垫枕,完整依附重力自动伸膝B.床边屈膝演习,患者坐在床边,患肢完整在重力下自动屈膝,术后4周争夺屈膝到70°,7.术后第5周,膝关节自动帮助愚昧演习A.坐位自动屈膝演习:患者坐在床边,自动屈膝演习,有牵拉感后借助健肢的重力感化助动屈膝,争夺6周后屈膝达到90°B.足跟滑动演习:仰卧下滑动足跟,自动帮助屈膝活动,如轻松可将健踝交叉放在患侧踝关节前方,帮助患膝关节愚昧.阶段练习二(术后7-12周)本阶段康复目的是慢慢增大膝关节活动度,开端负重,逐渐实现步态正常化1.膝支具锁定在完整伸直位,可应用手杖,患肢负重50%-70%;或不必手杖,在患者耐受下负重行走,当步行无痛后可去失落手杖2.步态演习,面临镜子行走演习,改正不良行走姿态;如前提可,负重行走或增长行走距离3.中断屈膝锤炼,争术后3个月时屈膝角度达到120°A.仰卧终末屈膝演习:仰卧位,自动屈膝,在屈膝规模末点轻松者,可用弹力带帮助屈膝或者用手屈髋抱膝B.俯卧终末屈膝演习:俯卧位,自动屈膝,脚后跟努力接近臀部,在屈膝规模末点轻松者,可用弹力带帮助屈膝4.抗阻力直腿举高(需支具固定在0°伸膝位进行,耐受为宜)5.达到4后,自动伸膝:60°~0°开链渐进性抗阻演习.(防止自动开链抗阻屈膝演习).单腿站立,抬起的腿演习90°向后屈膝,并保持均衡,两腿瓜代,每次中断6秒以上,天天各进行8-10次7.开端上台阶演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8.如适合,本阶段可测验测验迈下阶梯练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阶段练习三(术后13-18周)本阶段康复目的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加强下肢肌力.灵巧性和稳固性2.靠墙静蹲演习,双腿离开,背墙站立,迟缓蹲下,达到耐受的最大地位.达到80°后开端逐渐过渡到不靠墙的自由静蹲,无论靠墙照样不考墙均不宜屈膝超出80°3.开端下台阶演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4.无痛高低台阶后,开端高低楼梯练习,早.中.晚各练习半小时弹力带两头固定在小腿程度,站立在弹力带圈里面,各个偏向抗阻演习阶段练习四(术后19-22周)本阶段中断下肢肌力.灵巧性和稳固性演习,为重返活动做预备1.无痛高低台阶后,开端高低楼梯练习,早.中.晚各练习半小时2.匀速慢跑演习,地面要安稳,最好选择在公园和操场跑道上,跑步的距离不限,开端先掌握在50-100米内,一般以身材微出汗和发烧为宜,防止痛苦悲伤前提下演习.3.双腿来去跳台阶演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在地面放置一牢固的箱子,双腿同时跳上,落地时患肢轻轻落地,然后再跳下,同样留意呵护患肢.上午,下昼各锤炼半小时,演习中央可恰当歇息2分钟;如无箱子可横置一跳绳,调剂恰当高度后双腿齐跳,中断跳来跳去.4.跳跃投篮演习,为进一步演习均衡感,可在松软的床上演习该动作弹力带齐腰程度固定两头,人站立在弹力带圈里面,呈剪切步态抗阻力静蹲6.术后6个月在大夫赞成下可恰当进行低强度体育活动,如泅水,自行车或羽毛球留意:以上练习计划可知足通俗人的根本生涯需乞降低强度活动,对于运发动和体育快活爱好者如需重返高强度活动和介入比赛,22周今后需在专业康复师的指点下进行专项锤炼.。
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

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关节镜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关节问题。
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康复训练的步骤和技巧、以及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关节镜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但是康复训练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减少疼痛和不适感,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避免关节僵硬和萎缩。
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的步骤和技巧1.早期康复阶段早期康复阶段是指手术后的第一周到第六周。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关节的稳定性: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活动,避免扭伤或撞击关节。
(2)控制疼痛和肿胀:使用冰敷、局部按摩和适当的止痛药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
(3)开展适当的康复体操: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体操,有助于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但是要避免过度活动。
2.中期康复阶段中期康复阶段是指手术后的第七周到第十二周。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逐渐增加运动量: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但是要注意逐渐增加,避免过度活动。
(2)开展适当的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
(3)控制疼痛和肿胀:在运动和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疼痛和肿胀,避免过度活动。
3.晚期康复阶段晚期康复阶段是指手术后的第十三周到第二十四周。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逐渐恢复正常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活动。
(2)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继续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巩固恢复效果,提高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3)定期进行复查:定期进行复查,了解关节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三、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1.活动训练活动训练是指通过适当的活动和运动,促进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的恢复。
关节镜下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后交叉韧带的康复护理

膝关 节的稳 定有 赖于 关节 周 围骨 、 节囊 、 月板 、 带 关 半 韧
的等长 练习 , 一般持续 5~1 放松 , 0s 2次/ , d 每次 3mi。 n () 1 基础 护理 : 病人 回病房后 , 取平 卧位 , 密
. 和肌肉的完整性 , 而关 节 韧带对 膝关 节 的运 动起 着导 向 和限 2 2 术后 护理
1 临床 资料
本组病例共 1 , 1 , 3例 , 5例 男 2例 女 年龄 1 5岁 , 8~4 平均 3. 3 5岁 ; 车祸伤 1 O例 , 山压 伤 2例 , 动损 伤 2例 , 伤 1 矿 运 跌 例; 损伤部 位左膝 6例 , 右膝 9例 , 韧带完接受手术时间为 3— 4个月。 5
缩锻炼 , 并进行踝 关节 的 背伸 、 屈运 动及 足趾 的屈伸 运动。 跖 高 , 不要过伸 , 但 同时进行 股 四头肌等 长锻炼 , 促进血 液循环 ,
每 3锻炼 1 O~1 5次 , 每次 5mi, n 以不感到疲劳和疼 择 ] 。而正确 、 完善 的康 复 护理是 手 术成 功 的关 键 因素之 主动练 习 , 1
位 。严 密观 察 患 肢 末 梢 血 液 循 环 以及 感 觉 、 温 、 动 等情 况 。 皮 运
注意关节 是否肿胀 , 弹力绷带 或石膏 固定的松 紧度 。( ) 3 预防
术后常规 预 防性应 用抗 生 素 5~7d 4) 。( 术后康 复 训 期退变及 创伤性关节炎 。所 以临床 上宜尽早 干预 并及时行 膝 感染 : ① 向患 者及 家属 讲 明功 能锻炼 的 目的 、 方法 、 注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 以减少并发 症 的发生并 提高疗 效 , 目前 练 : 康复宣教 :
和小腿肌 肉锻炼 :. a 白天除 去外 固定 的石 膏后托或下 肢支具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一初期(0—4周)手术当天为0天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
1、手术当天术后:一周内不进行屈曲练习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尝试进行骨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2、术后1—3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踝泵练习:主动踝关节背伸(往头勾脚)5秒、趾屈5秒----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500—1000次。
下地后可进行抗重力下踝泵练习.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
绷劲5秒/次,放松2秒/次。
(大于500次/日)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 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正确体位:摆放患侧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置于屈膝位置。
尝试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距离床15厘米处,保持至力竭。
5—10 次/组,2—3组/日,练习时,手术切口的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在开始抬腿之前,应将大腿前方和后方的肌肉绷紧,使整个腿部在肌肉保护下形成一个整体,膝关节要完全伸直,然后将腿抬起,这样可以防止在直腿时韧带松弛。
开始侧抬腿练习: 10次组,2—3组/日,组间休息30秒。
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5厘米为1次,10 次/组,1—2组/日,组间休息30秒。
伸膝练习:时间尽可能多,每天练习15分钟以上。
方法:患侧足跟下垫枕头,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方应空出。
,膝关节下应空出。
必要时于膝关节以上处加沙袋或外力。
术后4天—4周被动屈曲打90度,此时患肢仍然不能完全负重,行走时扶拐,患肢负重三分之一。
在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练习的同时还应进行如下练习:1、髌骨松动术大腿放松、摸及膝前的髌骨手法: 手掌推住髌骨的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
每方向20次,2—3次/日。
可在屈曲练习前进行。
2、上午屈膝练习(5种情况)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度)方法:坐或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再予执行)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
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
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
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
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正文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
韧带尚较为脆弱。
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
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㈠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㈡术后一天: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
(见附录1—图1)
2 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大腿前侧肌群)——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
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
提下尽可能多做。
至少>500次/日
3 腘绳肌等长练习(大腿后侧肌群)——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
放松。
要求同上。
(见附录1—图2)
㈢术后2天:拔除引流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
(见附录—图3)
3 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
(见附录1—图
4)。
4 开始侧抬腿练习,见附录1—图5、6。
㈣术后3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
5分/次,2次/日。
(见附录1—图7).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
(见附录1—图22)。
㈤术后4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
3 如可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
㈥术后5天:
1 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 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
㈦术后1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开始屈曲练习(0°—90°微痛范围内。
应由康复医师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
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
2.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
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
3次/日。
3. 如可单足站立,可用单拐行走。
二·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㈠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
(直抬腿可达6分钟)
3 如关节无明显不稳,室内行走可脱拐。
4 伸展可达与健侧同。
5 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方法见备注。
㈡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调整夹板至0°— 45°范围屈伸,并逐渐加大角度。
脱拐行走。
4 开始坐位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
(见附录1—图11、12)。
抱膝至开始感到疼痛处保持10秒,
稍稍放松(不可伸直休息)休息5秒,再抱膝,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一次。
5 开始立位“勾腿”练习。
(见附录1—图17、18、19)。
应静力练习,屈至无痛角度保持10—
15秒。
30次/组,4组/日。
㈢术后4周:(睡眠时可不带夹板)
1 被动屈曲达120°。
2 调整夹板至可在0°—90°范围屈伸。
3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
见附录1—图21、23,逐渐过渡至附录1—图24、25,并渐增负荷
至附录2—图6、7、8、9。
30次/组,4组/日。
4 开始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
见附录2—图1、2。
力求达正常步态行走。
5伸展练习――去除夹板,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
(见附录1—图14)30分/次,1-2次/日。
与屈曲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远。
三·中期:(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
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
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
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㈠术后5周:
1 被动屈曲达130°。
2 开始患侧单腿0°—45范围半蹲屈伸膝练习。
5分/次,4次/日。
3 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
无负荷至轻负荷。
30分/次,2次/日。
㈡术后8—10周:
1 被动屈曲角度达至与健侧相同。
2 逐渐尝试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见附录1—图18、19;附录2—图4、5、10、11,(但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的
角度、次数及时间。
)
㈢术后10周—3个月:(可去除夹板)
1 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2 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 开始跪坐练习,见附录2—图14。
4 开始蹬踏练习,见附录2—图12。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
逐渐恢复运动。
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开始膝绕环练习(见附录2—图15)。
2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见附录2—图16)。
3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见附录2—图13)。
4 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
跳绳及慢跑。
5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
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 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通过测试,患健肌力达健侧85%以上,则可完全恢复运动。
复查,手术取出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