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资料
绪论
本文档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的资料,旨在帮助同学们复和掌握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
第一章: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
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的分类、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的功能等内容。
第二章:遗传与进化
本章主要介绍了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规律、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进化的证据等内容。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基本知识,包括生物多样
性的概念和重要性、物种的分类和命名、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等
内容。
第四章:生物的组成与功能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生物的化学组成、生
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组织器官的功能和组织系统的协调性等内容。
第五章: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态系
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
保护的方法等内容。
结语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的资料概述。
希望同
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全面掌握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为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
如有疑问,欢迎随时咨询老师或同学。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广泛分布于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现代类人猿与森林古猿都适于树栖生活,古人类与人类在地面上生活。
2、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
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
4、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古人类化石。
二、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 WL ,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密里,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3、生殖过程:输卵管一,细胞分裂 「 精子和卵细胞Q 十受精卵处上胚泡 in 口段隹一胎儿工“舞儿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卵黄;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胎儿在8周左右出现人形,40周发育成熟,共266天。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 过程叫做分娩。
三、青春期1、一般来说,男孩进入青春期比女孩晚两年。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肺 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发育 并出现第二性征。
男孩出现 遗精,女孩会来 月经。
(4)青春期禁止吸烟、喝酒。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六类营养物质。
1、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 身体的 重要原料。
也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
2、无机盐和维生素4、“第七类营养素”是 膳食纤维(人体无法消化,但其能促进胃肠蠕动。
)二、消化和吸收1、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 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重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流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1900年,奥地利的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即血液分A、B、AB、O四型。
2、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房室瓣左心室右心房肺动脉肺静脉动脉瓣心脏的结构心壁四个腔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左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主动脉由心肌构成——(四)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肺静脉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 房连静脉室连动 静房室动不倒流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2、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73图4-43):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资料(大全)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的总复资料,旨在帮助学
生巩固生物知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第一单元: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本单元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学生将了解到生物
的共同特征,如细胞结构、生物的营养方式等。
同时,还会研究到
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种属分类以及按外部形态和性分类等。
第二单元:养分与消化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体的营养需求以及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将了解到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摄取和消化的过程。
第三单元:运动与协调
本单元讲述了生物的运动和协调机制。
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肢
体和器官进行运动,以及体内协调机制如何调节生物的各项活动。
第四单元:生物的繁殖与发育
本单元介绍了生物的繁殖和发育方式。
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并深入了解有性生殖的过程和重要性。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将了解到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位,以及生物与环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第六单元:生物的系统
本单元介绍了生物体内不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将研究到人体的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以及这些系统在保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资料的概要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和卫生
1.细胞生命周期、组成及功能
2.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生殖
3.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4.保持身体健康的小窍门
5.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生态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第三章: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植物的组成部分与功能
3.植物生长的条件
4.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5.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传播
第四章:动物调节和支持系统
1.动物的体内环境
2.调节体内环境的方式
3.人体的调节和支持系统
4.骨骼和关节
5.运动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第五章:动物间的相互作用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分类
3.群落内的相互关系
4.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
5.自然界中物种数量和种类分布的规律
第六章:遗传和基因工程
1.遗传及其规律
2.数学遗传学
3.基因工程的发展和意义
4.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5.克隆技术和遗传咨询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资源保护
1.稀缺性和资源
2.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4.经济活动和生态问题的关系
5.环保行动的意义和方法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的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生物中考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中考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提纲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它们与现代类人猿一样,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
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猩猩、长臂猿(云南独有)。
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东非人化石,他们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露西”少女:距今300百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她髋骨宽阔,说明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人类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又经过若干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森林古猿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产生语言)第二节人的生殖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一、生殖系统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生殖细胞:男性精子;女性卵细胞二、生殖过程:受精怀孕胚胎发育分娩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怀孕: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并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胚胎发育:怀孕八周形成胎儿;胎儿生活在羊水中;38周(266天)发育成熟。
胎盘和脐带胎儿母体二氧化碳等废物营养物质和氧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
受精卵的形成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
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重点记住:人的生命开始于受精卵;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怀孕8周叫胎儿,38周(266天)胎儿成熟分娩;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第三节青春期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肺功能也明显增强。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知识总结细胞与生命-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 细胞的种类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复杂。
- 细胞的功能有营养摄取、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等。
-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基础,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细胞的特殊功能有神经细胞传递信号、肌肉细胞收缩等。
动物和植物的生活- 动物根据食物来源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 动物根据栖息地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 动物的呼吸方式有肺呼吸、鳃呼吸和皮肤呼吸。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质。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生物的分类- 生物根据营养方式分为光合生物和化学合成生物。
- 生物根据细胞结构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 生物根据进化关系分为五界: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原生界和古生界。
- 生物根据形态特征分为动物门、植物门和原生门等。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和性状。
-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具有双螺旋结构。
-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 进化是生物种群逐渐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 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胚胎发育等。
生物的健康与环境- 生物的健康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污染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健康。
- 生物的健康受到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
-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的一些复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知识总结一、生物的特征1. 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长发育:生物能够进行呼吸和排出体内的废物。
3.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 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5. 遗传和变异: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 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的分类1. 植物界: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
2. 动物界:没有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 微生物界:包括单细胞生物和真菌等。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2.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进行代谢活动。
3.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活动。
4.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四、人体的主要系统1.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2.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 循环系统: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位。
4. 泌尿系统:排除废物,调节体液平衡。
5. 运动系统:支持身体,完成运动。
6. 神经系统:传递信息,控制身体活动。
7.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生理功能。
8. 生殖系统:繁殖后代。
五、遗传与变异1. 遗传:生物体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2. 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六、生物与环境1. 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
3. 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以上是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的知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1、人类进化: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人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化石:化石是指石化了的生物体的、、。
最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于。
3、科学研究:发现类人猿中与人类关系最近的是。
4、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程:由树栖生活到地面生活;由四肢行走到行走;由使用工具到工具;由语言到产生语言、文字、音像。
5、生殖:是指产生、繁殖的过程。
生殖过程可以分为产生生殖细胞、受精、怀孕(胚胎发育)、分娩四个阶段,生殖过程在中完成。
6、受精:是指与结合形成的过程。
人是由一个开始生长发育的。
7、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和。
男性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和。
女性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和。
睾丸的功能有产生和。
卵巢的功能有产生和。
8、胚胎发育:受精的场所是;受精卵在开始分裂;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胎儿与母体之间通过和进行物质交换。
胚胎发育从开始。
胚胎发育的过程是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发育成;胚胎发育成。
9、试管婴儿:就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并在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试管婴儿属于生殖。
10、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是。
体形变化,女孩8.5岁左右开始, (早、晚)于男孩,男孩10.5岁左右开始。
青春期发育突出的特征是和。
体形变化与和的发育有关。
比较曲线图发现,随和的发育,身高、体重依次明显增加,男女青春期出现的生理现象有男出现现象;女会来。
月经是指女性从阴道排出的脱落的碎片连同血液一起由一道阴道排出。
这就是月经。
月经来潮与和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
属于无机物的有和。
2、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在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伤的细胞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也能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①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
②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乏时,可能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它主要来源于豆类、乳制品。
③磷缺乏时,可能患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磷主要来源于牛奶、肉类、鸡蛋。
④缺乏时,可能患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它主要来源于猪肝。
⑤缺乏时,可能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
它主要来源于海产品、豆制品、肉类。
⑥缺乏时,可能患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它主要来源于。
豆制品、肉类。
4、维生素的作用: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能提供能量,在人体内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是、不是)有机物。
缺乏时,可能患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它主要来源于鸡蛋、猪肝。
胡萝卜素可以转换成。
缺乏时,患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它主要来源于谷类、猪肝。
缺乏时,可能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它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
缺乏时,可能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它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主要来源于鱼肝油、猪肝。
5、实验能力培养(作出假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能力)方面:实验应遵循对照性和重复性原则。
为了减少误差,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实验应,实验结果应取。
设置的目的是使实验过程更完善、更科学,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6、膳食纤维:①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和;②减少患的机会;③降低和;④有利于维护的健康;⑤有利于预防,⑥有利于维持。
7、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食物的消化由来完成。
消化分消化和消化。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进入系统的过程。
8、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①、消化系统组成:由和组成。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P29图】。
包括、、、和、等。
外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有导管的消化腺。
有唾液腺、肝脏、胰腺。
内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内、没有导管的消化腺。
有胃腺、肠腺。
②、消化系统的功能有食物;营养;排出的作用。
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
③、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在口腔中,牙齿食物;舌食物;唾液腺分泌的能将少量淀粉被分解成了,口腔(有、没有)吸收功能。
食道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的蠕动能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分泌的胃液能初步消化(将少量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胃(能、不能)吸收部分水和酒精。
起始部位叫十二指肠。
肝脏分泌的和胰腺分泌的都经导管进入十二指肠;肠腺分泌直接进入小肠。
胆汁、胰液、肠液在小肠内,通过小肠的蠕动充分与食物混合,食物在小肠内被充分分解。
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
大肠(能、不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食物残渣通过大肠的蠕动,形成粪便,推向肛门。
粪便由肛门排出。
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小肠是和的主要场所。
小肠中消化液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最少),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
小肠长约米长。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及时将吸收来的物质运走。
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⑤、消化腺及其功能: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能将部分淀粉分解成。
肝脏分泌的胆汁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是最大的消化腺。
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盐酸和,胃液中的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分泌的肠液含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9、食物的消化:①淀粉的消化开始于,主要在。
在中,少量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
在中,淀粉在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②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主要在。
在中,少量蛋白质在胃液(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多肽。
在中蛋白质在多种消化液(胃液、肠液、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③脂肪的消化开始于。
在中,脂肪在多种消化液(胆汁、肠液、胰液)的共同作用下被分解成和。
温度在℃左右时,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能力最好。
10、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提出问题问题1: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吗?问题2:唾液、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各有什么作用?问题3:馒头为什么会变甜?问题4:唾液的消化作用与温度有关系吗?(二)作出假设假设1: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没有)关系。
假设2:唾液、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利、不利)于消化食物。
假设3:馒头变甜是因为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假设4:唾液的消化作用与温度(有、没有)关系。
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应选择号和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时应选择号和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探究“温度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时应选择号和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在这几个对照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应该是号试管。
1-3、1-4、3-4能否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
(五)得出结论:见上表中的实验结论。
(六)表达交流:分析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11、营养物质的吸收:口腔、咽、食道(有、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和。
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
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由吸收。
大肠(能、不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12、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合理而平衡的营养。
合理营养应该做到摄取的营养素种类,量要,与身体需要保持。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每日餐,进食;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
②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
摄入量最少的是食品;③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
13、食品安全:①防止食品在、等过程中被污染;②买经合格带有“”标志的食品。
③买肉一定要看是否是的。
④不吃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⑤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⑥保持厨房和炊具,避免食物污染;⑦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1、呼吸系统由和组成。
人体内温度在℃左右。
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呼吸道有和作支架,保证气体通畅进出。
3、呼吸道适于呼吸的特点:①鼻毛可以挡住灰尘,空气;②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可以、、吸入的空气;③黏膜中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吸入的空气;④气管壁中的腺细胞分泌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使气管湿润。
呼吸道的作用是、、空气。
4、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把、和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这就是痰。
痰中可能含有使生物致病,所以不要随地吐痰。
人工呼吸时清除被救者口、鼻中的污物是为了保证的畅通。
5、常见呼吸道疾病:①、哮喘是感染或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由灰尘、兽毛、花粉等物质引起。
②、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都是由、引起的。
③、尘肺是长期在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易患的一种职业病。
④、沙尘暴时戴;遇到剧毒气体时还要戴。
6、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喉口开放,空气通过喉口进入。
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
如果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引起咳嗽,严重时,会引起呼吸困难。
声音是由喉部的震动发出的。
7、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叫,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呼吸运动包括和两个动作。
成年人平均呼吸频率为次/分。
8、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的主要场所。
肺由组成。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肺的功能是进行。
9、呼吸过程:吸气时,所有呼吸肌收缩,胸廓的前后径、上下径都,容积,气压,大气压,外界气体。
呼气时相反。
10、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即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气体中的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这样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氧气了。
人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运送的。
11、下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C]气球代表的是,[D]瓶底橡皮膜代表的是。
(2)如图乙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这表示的过程。
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填“收缩”或“舒张”),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使得胸廓的容积,肺便扩张,肺内的气压相应减小,小于大气压,于是外界的气体就被。
(3)、人体通过吸气和呼气实现了肺与之间的气体交换。
12、下图是“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时瓶。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气体成分增多了,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细胞内的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的过程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