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羧酸教案

合集下载

《羧酸》 教学设计

《羧酸》 教学设计

《羧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羧酸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羧酸的结构。

(2)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性、酯化反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羧酸的性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1)酯化反应的机理。

(2)羧酸化学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羧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羧酸的化学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羧酸的物质,如醋(主要成分是乙酸)、柠檬(含有柠檬酸)等,引出羧酸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羧酸的定义:分子中烃基(或氢原子)跟羧基(—COOH)相连的有机化合物。

(2)羧酸的分类:根据烃基的不同,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根据羧基的数目,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

(3)常见的羧酸:乙酸(CH₃COOH)、苯甲酸(C₆H₅COOH)、乙二酸(HOOC—COOH)等,介绍它们的结构和用途。

3、实验探究(1)酸性实验:将乙酸溶液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碳酸钠溶液中,观察现象,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并比较其酸性强弱。

(2)酯化反应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加热,观察产生的现象,闻生成物的气味。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4、性质分析(1)酸性:分析羧酸中羧基的结构,解释羧酸具有酸性的原因,比较不同羧酸酸性的强弱规律。

(2)酯化反应:以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例,讲解酯化反应的机理,强调浓硫酸的作用和反应的注意事项。

羧酸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羧酸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1课时 羧酸[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羧基的成键方式的角度,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及官能团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优化乙酸乙酯制备的方案,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一、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1)羧酸:分子中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为—COOH 或。

(2)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R —COOH ,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通式:C n H 2n O 2或C n H 2n +1COOH 。

2.分类(1)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 羧酸⎩⎪⎨⎪⎧脂肪酸:如乙酸、C 17H 35COOH 芳香酸:如(2)按分子中羧基的个数分类羧酸⎩⎪⎨⎪⎧一元羧酸:如乙酸二元羧酸:如草酸HOOC —COOH 多元羧酸:如柠檬酸(3)按分子中烃基所含碳原子数多少分类 羧酸⎩⎨⎧高级脂肪酸⎩⎪⎨⎪⎧ 硬脂酸C 17H 35COOH 软脂酸C 15H 31COOH油酸C 17H 33COOH低级脂肪酸:如甲酸、乙酸等例1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则它是( )A.饱和二元羧酸B.芳香酸C.脂环酸D.高级脂肪酸答案 B解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一个苯环,故它不是饱和二元羧酸,也不是脂环酸或高级脂肪酸。

例2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 B解析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为羧酸,将C5H10O2改写为C4H9—COOH;C4H9—有4种结构,故该有机物有4种,即:CH3CH2CH2CH2COOH、相关链接羧酸的系统命名法(1)选主链: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酸。

(2)编号位:在选取的主链中,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

(3)定名称:在“某酸”名称之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5-教学教案选修5第11羧酸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5-教学教案选修5第11羧酸

选修5第05讲 羧酸【教学目标】1.了解羧酸的概念及通性。

2.能从官能团的角度理解乙酸的性质,并类推羧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羧酸 1.概念由______和______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通式________,官能团________。

3.分类(1)按分子中烃基分①脂肪酸⎩⎪⎨⎪⎧低级脂肪酸:如乙酸: 。

高级脂肪酸⎩⎪⎨⎪⎧ 硬脂酸: 。

软脂酸: 。

油酸: 。

②芳香酸:如苯甲酸:____________,俗名安息香酸。

(2)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①一元羧酸:如甲酸____________,俗名______。

②二元羧酸:如乙二酸______________。

③多元羧酸。

4.通性羧酸分子中都含有______官能团,因此,都有____性,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5.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知识点二、乙酸 1.俗名______;分子式: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官能团:________。

2.物理性质(1)酸性:一元____酸,比碳酸酸性____。

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或______反应)①含义:酸和____作用生成____的反应。

②断键方式:酸脱______,醇脱____。

③乙酸与乙醇的反应:CCH3O18OC2H5,浓H2SO4是反应的______和________。

经典例题1.(丰台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6)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乙醇B.碳酸C.苯酚D.乙酸2.(朝阳区2015学年度高二期末1)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

S-诱抗素制剂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3.(朝阳区2015学年度高二期末4)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以下有机反应:①加成②取代③消去④氧化⑤加聚⑥缩聚。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羧酸 酯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羧酸 酯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教案

第三节 羧酸 酯目标与素养:1.掌握乙酸、乙酸乙酯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羧酸、酯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理解乙酸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规律,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一、羧酸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 2.分类(1)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 羧酸错误!(2)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羧酸⎩⎪⎨⎪⎧一元羧酸:如甲酸HCOOH ,俗名蚁酸二元羧酸:如乙二酸HOOC —COOH ,俗名草酸多元羧酸:如柠檬酸3.羧酸的系统命名法(1)选主链: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酸。

(2)编号位:在选取的主链中,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

(3)定名称:在“某酸”名称之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

例如:命名:3­甲基丁酸。

二、乙酸——俗名醋酸1.组成与结构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峰,峰面积比为3∶1。

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温度低于16.6 ℃凝结成冰样晶体,又称冰醋酸3.化学性质(1)弱酸性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属于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具体表现: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活泼金属、碱性氧化物、碱及盐发生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醋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

②足量醋酸与Na2CO3的反应:Na2CO3+2CH3COOH―→2CH3COONa +H2O+CO2↑。

(2)酯化反应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 2H 5+H 2O 。

②原理: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酯化反应中的脱水方式。

用含有示踪原子的CH 3CH 182OH 与CH 3COOH 反应,经测定,产物中含有示踪原子,说明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羧酸酯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羧酸酯教案

羧酸酯一、教学设计羧酸是由烃基和羧基相连而构成的烃的含氧衍生物(RCOOH),其官能团为羧基(—COOH)。

最简单的一类羧酸为饱和一元羧酸,是由烷基和羧基相连而构成,可用通式Cn H2n+1COOH,如甲酸(HCOOH)、乙酸(CH3COOH)等。

含有碳原子数较多的链状羧酸,称为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十八碳酸,C17 H35 COOH)、软脂酸(十六碳酸,C15H31COOH)和油酸(十八碳烯酸,C 17H33COOH)等。

此外,还有含苯环的芳香羧酸,如苯甲酸(C6H5COOH)等;含有两个羧基的二元羧酸,如乙二酸(草酸,HOOC—COOH)等。

酯可用RCOOR′表示,是酸和醇脱水缩合形成的产物,其官能团是—COOR′。

最简单的一类酯是由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脱水缩合后生成的酯。

如乙酸乙酯(CH3COOC2H5)等。

此外,还有含苯环的芳香酯,如苯甲酸甲酯(C6H5COOCH3)等。

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研究羧基、酯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要注意对比羟基、醛基、羧基和酯基的结构差别,对比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性质差别;要注意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掌握醇、醛、羧酸和酯之间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注意从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含羧基的有机物的性质,从乙酸乙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其他酯类有机物的性质。

在课时分配上,建议“羧酸的结构和性质”“酯的结构和性质”各1课时。

教学重点:乙酸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案参考1.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在化学2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复习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羧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羧酸类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五羧酸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羧酸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羧酸教案1. 了解五羧酸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五羧酸在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羧酸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难点:五羧酸在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和试剂:五羧酸的化学品、试剂瓶、玻璃容器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参考资料:相关教材、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五羧酸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五羧酸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五羧酸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五羧酸的结构式,介绍其性质和制备方法,让学生对五羧酸有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步:讨论五羧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五羧酸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和应用,帮助他们理解五羧酸的重要性。

第四步:探讨五羧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五羧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五羧酸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第五步: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五羧酸的制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五羧酸的理解。

第六步: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第七步:总结回顾(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五羧酸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五羧酸的结构、性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强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羧酸新人教版选修五

高中化学羧酸新人教版选修五

羧酸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山东科技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2章第4节的内容。

学生们已经学过了烃、卤代烃、醇、酚、醛、酮,构成了以官能团为线索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

通过《化学2(必修)》和本模块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已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本课时改变直接讨论羧基化学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进行预测和演绎,分析羧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并将羧基与前面学习过的羰基和羟基进行比较,得出“羧基与羰基和羟基的性质既有一致的地方,又由于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而有特殊之处”的结论。

本课时的学习既是新知识的形成,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应用和提高。

【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及从羧酸到醇,酯的转化,能举例说明羧基、羟基性质的差别,并进一步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对羧酸分子结构结构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使学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节《羧酸》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节《羧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用于认识羧酸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官能团-COOH的结构,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改造----控制条件改造物质,利用羧酸和醇制取脂类物质。

应用物质---酯化反应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知羧酸的官能团以及其分类,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培养实验探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重难点】1、探究重点: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2、探究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所以本节课我们以一下教学程序开展教学工作:1.预习与回忆2.实验与探究3思考与交流4应用与练习【回忆与预习】羧酸的概念1.羧酸的分类2.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3.复习乙酸的性质,回忆那些实验事实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酸的通性a.使指示剂变色b.使石蕊试液变红c..与活泼金属置换出氢气d.与碱发生中和反应e.与碱性氧化物反应(3)化学性质乙酸的酸的通性:【讲解】羧酸具有酸性,前面我们学习了苯酚也有酸性,那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谁强呢?大家按提供的仪器(课本P60的科学探究),能否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来证明它们三者酸性强弱?【学生讨论与交流】展示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并分析为什么要选碳酸钠固体而不选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怎样去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结论并板书】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酸性CH3COOH > H2CO3 > C6H5OH【过渡】醋能解酒,其中有什么科学原理吗?【学生】B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多媒体演示】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实验过程, 复习实验的有关知识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生成醋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气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羧酸复习目标:1、掌握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2、了解羧酸、酯的主要性质。

复习重点、难点:羧酸、酯的主要化学性质。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乙酸:1、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其官能团是决定它的化学性质。

2、乙酸的物理性质: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的色体,沸点,低于16.6℃时,乙酸就会凝结成冰状的体,俗称为,乙酸溶于水和乙醇。

3、乙酸的化学性质:(1)弱酸性:电离方程式为。

①从结构上看,CH3COOH表现弱酸性的原因是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断裂。

②可使色的石蕊试液变,其酸性比碳酸,如CaCO3+ CH3COOH—→[练习1]有四种相同浓度的溶液:①蚁酸②碳酸③乙酸④石碳酸,它们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练习2]将甲基、羟基、羧基和苯基四种不同的原子团两两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的物质有种。

(2)酯化反应:。

①从结构上看,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中的键断裂脱去,醇中的键断裂脱去中的原子。

在科学研究中,为了对此反应实质进行验证,通常采用“示踪原子法”。

如:CH3CO18OH与CH3CH2OH的反应(用结构式表示)。

②实验中加碎瓷片的目的是。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

④在实验中加入冰醋酸和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⑤加入饱和Na2CO3的作用是。

(想一想,能否用NaOH代替Na2CO3?)⑥导气管不能伸入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原因是,的导气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练习3]能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酸和乙醇杂质的试剂是()A、饱和Na2CO3B、NaOH溶液C、苯D、浓硫酸[练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和醇发生的一定是酯化反应B、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催化作用C、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D、欲使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分离并提纯,可将酯蒸汽的导管伸人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下,再用分液漏斗分离4、乙酸的制备;(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1、发酵法(3)乙烯氧化法:。

(4)乙醇氧化法:。

(5)丁烷直接氧化法:。

[练习5]某酯由醇A和羧酸B反应制得,A可被氧化成B,原酯是()A、CH3COOC4H9B、C2H5COOC3H7C、HCOOC5H11D、C3H7COOC2H5二、羧酸1、定义:和直接相连的物质叫做羧酸。

2、饱和一元羧酸:通式为或。

如:CH3CH2COOH称为;苯甲酸为;HCOOC—COOH称为。

复习:饱和一元醇的通式,饱和一元醛(或酮)的通式,苯酚及其同系物的通式。

3、分类:(1)按烃基分和。

(2)按羧基的数目分和等。

(3)按碳原子的数目分和。

介绍一些其它的酸:如丙烯酸、苯甲酸、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等。

4、羧酸的通性(1)同性(与乙酸相似)(具有弱酸性及能发生酯化反应)(2)递变规律:R-COOH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酸性逐渐。

饱和一元羧酸中的最强酸是。

[练习6]已知CH2Cl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则CHCl2COOH的酸性比CH2ClCOOH的酸性。

ClCH2CH2COOH的酸性比CH3CHClCOOH 。

书写化学方程式:1、2、nHOOC—COOH+nHOCH2CH2OH→(3)特殊性:HCOOH可发生银镜反应。

三、酯1、定义:酸(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的产物。

如:C2H5OH+HCl→HO—NO2+ C2H5OH→2、通式:R—COO—R(其中两个烃基R可不一样,左边的烃基还可以是H)[练习7]写出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与醇、醚、醛、酮的同分异构体相比)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酸反应生成的酯的通式: 。

(n )与 的通式一样。

两者互为 。

3、通性(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密度小于水,低级酯有果香味。

(2)化学性质 a 、中性物质;b 、水解(可逆、取代反应)酸性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碱性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另:酸也可以与酚发生酯化反应。

[练习8]写出下列物质水解的反应方程式:小结: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1)醛类:如____(2)甲酸:____如(3)甲酸盐:____如(4)甲酸某酯:如____.其它: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练习9] 醇羟基、酚羟基和羧酸羟基的比较:(能发生的反应,请同学们自己写出相关[拓展练习10]填空:甲酸有2个官能团: 和 ,所以能表现出羧酸和醛两方面的性质。

①具有—COOH 的性质(甲酸是一元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如: 酯化:HCOOH + CH 3OH —→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HCOOH + Na 2CO 3—→______________②具有—CHO 的性质,如: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与Cu(OH)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一、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a .该反应要加入几片碎瓷片或少量小沸石,其原因是如果该反应开始直接强热,将使乙酸和乙醇挥发逸出,降低原料的利用率和产量,加入碎瓷片或沸石主要是防止溶液暴沸。

b .浓硫酸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剂、吸水剂,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加浓硫酸可以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及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向进行。

c .装置用烧瓶或试管。

试管倾斜成45º(使试管受热面积大)。

弯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 2CO 3溶液中(防止Na 2CO 3溶液倒吸入反应装置中)。

d .化学药品加入大试管时,切莫先加浓硫酸。

加热要小心均匀地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e .饱和Na 2CO 3溶液的作用:乙酸乙酯在饱和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减小溶解,利于分层。

挥发出的乙酸与Na 2CO 3反应,除掉乙酸:挥发出的乙醇被Na 2CO 3溶液吸收。

避免乙酸特殊气味干扰乙酸乙酯的气味。

注意:饱和Na 2CO 3溶液不能换成NaOH 溶液,否则,会使生成的酯水解。

f .如果用含氧的同位素18O 的乙醇与乙酸作用,可发现,所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里含有18O 原子。

这就是说,酯化反应的一般过程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生成酯。

酯化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

二、酯化反应类型1、定义: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酸指有机酸或无机含氧酸,产物必须是酯和水,否则不属于酯化反应。

2、酯化反应机理:发生酯化反应时,有机酸脱去—0H ,醇脱羟基—H3、区别硝酸酯和硝基化合物:结构中有—NO 2的并不一定是硝酸酯。

若硝基通过氧原子和烃基碳原子相连是硝酸酯,如:CH 3—O —NO 2, ,若硝基直接连在烃基碳原子上的是硝基化合物,如:2、酯化反应种种⑴一元羧酸与一元醇形成低级酯。

如乙酸与乙醇的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⑵硝酸与一元醇(或多元醇)、纤维素等形成硝酸酯。

如硝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生居硝酸乙酯。

硝酸与丙三醇的酯化反应生成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硝酸与纤维素的酯化反应生成纤维素硝酸酯。

⑶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油酯。

如硬脂酸与甘油,酯化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⑷二元羧酸与二元醇间生成环酯。

如乙二酸与乙二醇酯化生成六元环乙酯。

⑸α—羟基酸间形成交酯。

如羟基丙酸间酯化生成六元环丙交酯。

⑹二元羧酸与二元醇间缩聚成聚酯。

如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三、羧酸一般情况下为何不与氢气加成?羧酸中羰基受烃基的影响变得很不活泼,在一般情况下,不起醛、酮中羰基所特有的加成反应,在200℃以下,不能用一般的化学还原剂或催化还原法进行还原.只有在300~400℃和200~300大气压下,用铜、锌、亚铬酸镍等作催化剂时,才能使羧酸还原成醇.长直链的羧酸容易从油脂水解中获得,而获得相应的长直链的醇却并不容易.因此将羧酸还原成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于简单的醇就无须通过酸的还原.氢化锂铝是还原能力特别强的还原剂,它可以使羧酸直接还原成醇,产量较高,还原过程如下:4R—COOH+3LiAlH4→4H2+2LiAlO2但由于这种方法制得的醇比较昂贵,目前只应用在实验室和工业上某些贵重原料——药物和激素的合成.将羧酸变成醇,除直接还原外,还可经过两步法还原成醇,先酯化,再把酯还原.例1.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

水解产物为Y和Z。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与Z 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 )A.乙酸丙酯 B.甲酸乙酯 C.乙酸甲酯 D.乙酸乙酯解析:能发生水解反应的X属于酯,水解产物Y、Z应属于羧酸与醇。

相同质量的Y与Z 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说明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因乙酸与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60,乙醇与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6,所以选AB。

答案:A、B例2.苯甲酸(C6H5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下列物质中只能与其中一种酸发生反应的是 ( )A.金属钠 B.氢氧化钠 C.溴水 D.乙醇解析:羧基-COOH的典型化学性质是: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而羧基不能与溴水发生任何反应,但C=C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例3.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醋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芳香烃 B.属于卤代烃C.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解析:因为该有机物中除含有C、H元素外还含有N、O、Br元素,所以不属于烃,A不正确;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所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因此。

尽管该有机物中含有卤原子,但不属于卤代烃,B不正确;因为,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结构,因此,他在酸性条件下肯定可以发生水解,C不正确;又因该有机物中含有不饱和c=c双键,所以它能与溴水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例4、某有机物和过量钠反应制得气体V1L,另一份等质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碳酸氢钠反应制得V2 L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定),若V1=V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HOCH2CH2COOH B.CH3COOH C.HOOC-COOH D.HO--COOH解析: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官能团有-OH、-COOH,与NaH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的官能团只有-COOH。

由于与Na反应放出H21 mol,对应着2 mol-OH或2 mol-COOH或l mol-OH和l mol-COOH。

每摩尔有机物与NaHCO3反应放出1 mol CO2,消耗l mol-COOH即:有机物放出气体V1=V2时,有机物中含有一个-OH和1个-C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