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

滑轮
滑轮

一、滑轮

1、观察与思考:怎样才能连续提升重物?玩过风车吗?看到连续

转动的风车,你是否收到启发?

2、许多杠杆组合在一起,连续不断提升重物,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圆盘,为了圆盘转动更灵活,人们给圆盘又安装了轴,这就制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滑轮。

3、滑轮的本质是变形的。

滑轮的主要构造:圆轮,中间有孔,内有转轴,轮可绕轴转动;周边有槽,可穿绳。

1、使用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使用过程中,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

2、旗杆顶端的滑轮是滑轮。

3、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常将和组合成滑轮组。

滑轮组:既可以省又能改变。

①滑轮组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由n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

的拉力就是物重的(这个规律的适用条件是,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1G。(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公式:F=

n

二、探究

1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1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可知:使用动滑轮 ;

2、如右图甲所示,定滑轮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杠杆,这个杠杆的支点是_____,动力F 的力臂为_________,物重对滑轮拉力为阻力,其力臂为_________,由圆的基本知识可知,两个力臂均为圆的_________,故L 1=L 2,F______G ,所以定滑轮属于________杠杆。

如图乙所示,动滑轮使用时可看成是一个

______________杠杆,这个杠杆支点在_________点,动力F 力臂为滑轮圆的___________,阻力臂为滑轮这个圆的___________。

图1 L L

C

A

B

A

B

C

L 1 L 2

三、能力提高

1.如图所示的滑轮处于静止状态。手拉弹簧测力计在在1、2、3三

个不同位置时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

是F1F2F3,这证明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__,只能改变力

的____。

2.物体重1000 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起它,需要用 N的力,它 (选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用一动滑轮且使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提起它,需要用 N的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3、图中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不计滑轮重力、绳重及摩擦,则拉力F= N ,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 N。

4、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桌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受到桌面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

A.10 N,10 N B.20 N,20 N

C.20 N,40 N D.40 N,20 N

5.在滑轮组上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一定能够省力

B.定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D.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7.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 B.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C.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 D.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8、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

10、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11、弹簧秤A和B及滑轮组均处于静止状态,F=10N,若不考虑秤重,滑轮重及摩擦,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30N和30N;

B.30N和20N;

C.20N和20N;

D.20N和30N.

12.如图物体重18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作用下,物体匀速上升了2米,.求:(1)不计动滑轮重,求拉力F;

(2)若动滑轮重30N,求拉力F

(3)绳自由端(F处)上升的距离

初中物理杠杆经典例题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 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 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甲、 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 甲<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 提高了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 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 D.拉力F的大小为5N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 、η乙。则下列关系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 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η甲>η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η乙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 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 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8.右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 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让孩子学习滑轮很有好处

爱运动爱生活,轮滑是近年来流行的时尚运动,当看到孩子们穿着轮滑鞋自由自在,你追我赶轻盈的从身边滑过,洋溢着快乐的运动气氛,你会感叹这真是一项好帅气的运动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项能培养宝宝帅气的运动才艺——轮滑吧。 轮滑有趣简单,除能健身、娱乐外,还体现出竞技、技巧和刺激,相信每个爱运动的孩子都会很快喜欢上。轮滑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塑造体形,锻炼勇气,培养快速反应和平衡的能力。学习轮滑的体验对孩子成长大有益处,当然前提是要得到正确地引导。刚学时,在简单地掌握一些方法和平衡的技巧后,孩子就能体会到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 轮滑培训一般从站立、安全跌倒、踏步开始练习,然后教授正确的滑行姿势以及转弯、刹停等技巧。 孩子学轮滑几岁合适? 轮滑讲究身体平衡感及下肢协调控制能力,还需要敏捷的肢体反应,如果肢体控制能力尚未发展健全的幼儿,就会有发生危险的可能。同时轮滑运动对场地要求也较高。宝宝刚开始学习轮滑时,建议3岁内的孩子可以尝试先由滑板或滑板车开始练习,熟悉肢体平衡感然后再学习直排轮滑。 学习轮滑的准备工作 关于轮滑鞋:儿童休闲轮滑鞋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一般可以伸缩,尺寸分几档,鞋帮比较高(脚踝力量小易扭伤,能起到保护作用)适合孩子初学轮滑使用。学习轮滑要注意安全,做好外露关节的保护工作,需要准备的保护装备有:护腕、护肘、护膝和头盔。 按以下方法让孩子很快爱上轮滑: 1、伙伴式你追我赶滑轮滑的英姿最能挑起孩子对轮滑的兴趣。 有时间带孩子看看小伙伴全副武装穿着轮滑鞋、英姿飒爽,飞一般的从身边滑过,孩子肯定心动想学想玩。既能增加与小伙伴交流玩耍的机会,又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也大有好处。父母这时可以跟他制定一个学习轮滑的小计划。 2、多关注轮滑的学习诀窍。 大多数父母认为买了鞋和护具让孩子自己玩就行了。其实,要想滑好轮滑,有很多技术窍门。掌握了这些窍门,孩子就能真正从中体会轮滑的无穷乐趣。通过轮滑掌握的平衡感、速度感,很可能帮助他触类旁通地领悟到其他运动需要的技巧。掌握每个窍门都像过一个小关口,过关的过程中,父母的正面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 3、学轮滑,要孩子学会从摔倒、站立开始。 首先让孩子明白了怎么摔是安全的,明白了如何通过身上的护具来分散跌倒的撞击力以保证身体的关键部位不致于受伤,有了安全感,不再产生恐惧真正放松下来。如果不经过这方面的训练,摔倒时只靠本能反应,就会出现臀部、背部甚至头部等关键部位受伤的情况。课上时间孩子未能完全掌握,父母可以配合课程进展,协助做好防摔的基础练习。 4、如果轮滑课每周才一次,若想完全领会动作的要领,父母可以抽时间陪孩子练习,以实践、巩固学到的动作要领。物色好平整安全的场地后,让孩子带好护具,针对孩子学习的进展和兴趣,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轻松、快乐的游戏,例如让孩子抓着父母背后的衣服玩开火车游戏、或玩追人游戏等。 总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给人带来健康快乐,轮滑增强心肺功能、协调肢体平衡能力、灵敏性和爆发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让孩子在你追我赶的快乐气氛中运动,增加与小伙伴交流玩耍的机会,身心健康,爱运动爱生活!

初中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答案详尽)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多少相同,甲装置的效率高 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功率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率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的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67% B、73% C、83% D、100% 5、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B、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的功率大 D、F1、F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的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和G2的两物体,若G1>G2,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A和ηB,则() A、ηA>ηB B、ηA<ηB C、ηA=ηB 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和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的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 A、6:7 B、7:6 C、5:6 D、5: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A、(1) B、(2) C、(3) D、(4) 9、(2007?恩施州)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B、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C、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效率经典练习题

吴老师物理辅导功和机械效率经典题集 1.(四川雅安)如图6所示,定滑轮重2N ,动滑轮重1N 。物体A 在拉力F 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8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0.2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 .拉力F 的功率为1.8W D .拉力F 的大小为3n 2.(包头市)用图6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 的物体匀速提升0.1m ,所用时间为2s ,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 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3.(浙江绍兴)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秒末 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 做功是_________焦耳。 4.(四川遂宁)某实验小组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10中的甲、乙、丙所示。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填写实验3中的机械效率,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有用功 W 有/J 测力计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总功 W 总/J 机械 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 3 0.48 83.3% 3 4 0.1 0.4 1.1 0.5 0.55 F 图6

滑轮组典型例题总结

一、 动、定滑轮、滑轮组的比较: 1.使用 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杠杆。使 用 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的杠 杆。 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 B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 C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D .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 3、如图5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 1、F 2、F 3,则( )。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4、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__________,F 1=_________,F 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5、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 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6、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 7、如图所示,G 1=20N ,台秤示数8N ,不计滑轮重,物体G 2重( ) A .2N B .18N C .28N D .20N

8、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 、B 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 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 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 甲;乙的有用功为W 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 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P 甲>P 乙 B.P 甲

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第5单元 第20课 滑轮青岛版(六年制)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20.滑轮 一、填空 1、边缘有(),可绕()转动的轮子,叫做()。它一般分为()和()两种;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2、定滑轮能()的方向,但不(),动滑轮能()但不能()的方向。 3、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做()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二.判断 1.定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滑轮组既能省力也能改变用力方向。() 3.旗杆顶部的定滑轮是用来省力的。() 4.滑轮就是一个变形的杠杆。() 6.能够转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边缘有槽能够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8.动滑轮和定滑轮可以多个组合在一起使用。() 9.吊车上的滑轮装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所以能提起数吨重物。()

三、选择 1.旗杆顶端的滑轮的作用是()。 A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B既不能省力,又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C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旗杆顶端使用的是()。 A定滑轮. B动滑轮 3.拉窗帘用的是()。 A定滑轮. B动滑轮 4.吊车上使用的是()。 A定滑轮. B动滑轮C滑轮组 5.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滑轮的是()。 A.旗杆 B.窗帘 C.推土机 D.吊车 6.将一袋重50千克的水泥搬运到六楼楼顶,下列哪种方式最省力?() A.通过人工搬到楼顶 B.使用绳子直接将水泥拉上楼顶 C.使用定滑轮将水泥吊到楼顶 D.使用滑轮组将水泥吊到楼顶 7.修房子时要把很多瓦片从地面运到房顶,应使用的简单机械是() A.杠杆 B.斜面 C.滑轮 D.齿轮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

初三物理杠杆-滑轮及功-机械效率经典例题(附标准答案)

杠杆与滑轮 教学目的: 1、巩固杠杆五要素,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1、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2、理解吊起动滑轮的绳n的物理意义 知识点总结: 1、杠杆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3、定滑轮: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方向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中午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特点: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典型例题解析

杠杆与滑轮: 例1:如图1—6—1(a )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 为支点,AO =0.2m ,当在A 点悬吊一重6N 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 =3N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矿的力臂l 2,力臂l 2为________m . (a ) ` (b ) 图1—6—1 如图1—6—1(b ),画出杠杆OAB 示意图,找到支点O ,BC 为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l 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 ·OA =Fl 2 代入数值:6N ×0.2m =3N ×l 2 l 2=2×0.2 m =0.4 m 答案 力臂l 2如图1—6—1(b ),l 2为0.4m 例2:杠杆OA 在力F A 、FB 的作用下保持水平静止状态,如图1—6—5(a ).杠杆的自重不计,O 为杠杆的支点,FB 的方向与OA 垂直,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F A ·OA =F B ·OB B .F A ·OA <F B ·OB C . B A F F =OB OA D .F A >OA OB F B (a ) (b ) 图1—6—2

初中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答案详尽)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 分析:(1)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工作特点是: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2)结合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W用=Gh=10N×0.1m=1J. ∴该选项中,所做的有用功为1J,计算结果正确. B、∵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该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绳子上的拉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物=2×6N﹣10N=2N. ∴动滑轮自重0.2N,计算结果不正确.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计算结果不正确.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计算结果正确.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有两个:A和D.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利用公式逐个计算,然后和选项比较,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过程和结果都有单位.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考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初三物理滑轮经典例题

滑轮 西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滑轮是杠杆的变 形,定滑轮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杆,其动力臂与 阻力臂等于 ________________ 。它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不能 图 7 图 11-2-17 摩擦力是 A. 60N B. 120N C. 20N D. 180N 4.如图9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 (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 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 被匀速移动(如图10),拉 2. 如图7所示,若动滑轮重和摩擦忽略不计,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 同一重物的几 3. 如图8所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F=60N 则物体受到的 乙是定滑轮,使用 时不能省力 5.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 种方法其 F 省力 图 8 省力 D. 图9

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 的大小,则 牛时绳子的绕法 知识点 一、定滑轮 1. 定滑轮的特征: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 2. 定滑轮的特点(探究实验) 物体的重G,拉力F ,物体提升的高度h , 比较G 和F , s 和h 的大小 A. F 甲v F 乙v F 丙 B. F 甲〉F 乙〉F 丙 C. F 甲 > F 乙二F 丙 D. F 甲=F 乙〉F 丙 6. 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车间, 某工人设计如图11所示 的四种方案 7. (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根截面) 力的方案是 —图11 甲 £ 12,用这个滑轮 8. 茫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图 组提升■重为300N 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甲图画 出(1)当动力F=150N 时绳子绕法; (2)乙图画出当动力F=100 ( 能/不能 ;(2)使用定滑 (1)使用定滑轮 /不能)省距离 ⑶ 当改变拉力的方向时,拉力的大小是否改变? 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 滑轮 动滑轮的特征:使 丄⑥"F !杠杆。F G 厶匕 能 、 1. 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 不随物体一起运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学滑轮_600字【优秀作文】

学滑轮_600字 滴滴汗水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瞧!运动场上的我滑得多轻快,如同一只蜻蜓在飞跃;滑得多优美,好似一只天鹅在曼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校操场上出现一项新型运动——滑轮。一群戴着头盔,戴着护膝,穿着滑轮鞋的小孩在操场上滑着。他们的动作是那么潇洒,是那么自在,那么优雅……我看着、看着,心里不觉痒痒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替我报名参加了这个体育项目。 我怀着兴奋而又好奇的心情来到操场上第一堂课。在教练的帮助下我穿戴整齐了。谁知还没等我站稳,我就摔倒了。我顽强地爬了起来,可是没滑几步,“扑通”一声,我又摔了个手脚朝天。“唉,看来学滑轮并不简单呀!”我有点泄气了。教练似乎看出我的想法,走过来对我说:“刚学滑轮时,摔跤可是家常便饭。 不过只要你掌握了滑轮的技巧,你就不会在摔跤了……”听了教练的一番话,我身上仿佛有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我用手按住地面,艰难地站了起来。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先放松身体,然后弯下腰,双手随着步伐协调地摆动。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能自由地滑动了。尽管这堂课上我还摔了很多次,可我没有气馁。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我

知道这还仅仅是起步,与别的队员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我暗下决心,我虽然学得晚,但我一定要尽快追上他们。 有了这种动力,我开始苦练滑轮。我除了坚持一周上好两堂课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五一长假期间,别的队员在休息、旅游时,我也照常坚持。我一边练习,一边琢磨。因为只有苦练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 滴滴汗水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瞧!运动场上的我滑得多轻快,如同一只蜻蜓在飞跃;滑得多优美,好似一只天鹅在曼舞。 我不会就这样满足的,我要像许许多多国家级运动员一样,穿着漂亮的衣裙,在世界级的溜冰场上一展风姿。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第20课《滑轮》

第20课《滑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做好实验纪录,会分析实验数据。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 科学探究: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2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表。 演示材料:两个竹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设计 1.同学们课下观察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端的? 2.给学生们两个滑轮、细绳和一个钩码,试一试有几种拉动方法?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平日里观察过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为什么向下拉升旗了,旗帜却向上升? 生:滑轮。”“绳子”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1)指导构造及种类帮学生认识滑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定滑轮,出示课件(学生升旗的图片)教师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小结;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指导学生动手活动

钩码作为重物,你用桌面上的器材将钩码提起来,试一试能找到几种方法? 学生动手制作定滑轮和动滑轮 2.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1)谈话:定滑轮、动滑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学们举例说明(课件吊车,拉窗帘、钓鱼竿等图片)。 大家猜想: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生:省力?可能方便些? (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省力?方向? 你们认为这两种滑轮在使用中都方便吗?都省力吗? (2)讲述:要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怎样设计实验? (3)交流各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 生:把测力计挂在钩码上测出钩码的力,再测钩码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上用的力,进行比较。 (4)出示实验方案 1.先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的拉力的大小 2.再分别测出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拉力的大小,作好记录。(先确定使用的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3.总结滑轮的作用 (5)实验过程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注意安全,合作完成。 出示实验要求。 1.科学使用测力计,首先要注意将指针调零,匀速拉到重物的过程中平视指针读数,正确读数。 2.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结束后,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整理好实验仪器。 (6)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解析)

滑轮组经典习题30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10N得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得拉力F为6N(不计绳重与绳与滑轮间得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得就是() A、所做得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得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得力将重为840N得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 A、有用功就是400J,总功就是840J? B、有用功就是840J,额外功就是400J ?C、总功就是12O0J,机械效率就是7O%??D、有用功就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得省力滑轮组。她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得重物吊到等高得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她拉绳得速度相同.不计摩擦与绳重,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与功率得多少相同,甲装置得效率高?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功率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率得大小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得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800N得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得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 ?A、67% B、73% C、83%??D、100% 5、利用如图所示得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得时间内用大小相同得力F1与F2分别把质量相等得重物G1与G2提升到相同得高度,则( ) ?A、甲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B、乙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得功率大 D、F1、F2做功得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得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与G2得两物体,若G1〉G2,它们得机械效率分别为ηA与ηB,则( ) A、ηA〉ηB?? B、ηA<ηB ?C、ηA=ηB?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与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得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之比就是( ) ?A、6:7?B、7:6 C、5:6?? D、5: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得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滑轮机械效率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滑轮专题复习 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但不省力。 2.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 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 1.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 的方向的作用效果。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 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绳 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如图所示。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及拉力计算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很多,现以串联式滑轮为例,介绍几种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1.47-7)。 2.一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8)。 3.二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47-9甲)。 4.二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9乙)。

相关公式 1、绳子段数n的确定: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划一条虚线,将定滑轮和动滑轮隔开,然后再查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2、三个n倍关系 ① S=nh(当滑轮组处于竖直状态时)或S=nL(当滑轮组处于水平状态时) ② 物动 (不计绳子重和摩擦) ③ V 绳=n V 物 (速度比,当滑轮组处于竖直、水平状态时通用) 3、两个机械效率公式: ①η有 总(当滑轮组处于竖直状态时)或η有 总 (当滑轮组处于水 平状态时) ②有 总 有 有额 物 物动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4、两个功率公式 ①(适用于任何状态的滑轮组) ② P=FV绳 典型习题 1、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难题

1..如图22所示装置,杠杆O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 ∶AB =1∶2。当在杠杆A 点挂一质量为300kg 的物体甲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杠杆B 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1;在物体甲下方加挂质量为60kg 的物体乙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杠杆B 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2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2。已知N 1∶N 2=3∶1,小明受到的重力为600N ,杠杆OB 及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轴间摩擦忽略不计,g 取10N/kg 。求: (1)拉力T 1; (2)动滑轮的重力G 。 39.解: (1)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甲、乙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 甲×OA =T 1×OB (G 甲+G 乙)×OA =T 2×OB 又知OA ∶AB = 1∶2 所以OA ∶OB = 1∶3 N 300010N/kg kg 300=?==g m G 甲甲 N 600N/kg 10kg 60=?==g m G 乙乙 N 0001N 0300311=?==甲G OB OA T N 2001N 03603 1)(2=?= += 乙甲G G OB OA T (1分) (2)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甲、乙所示 因动滑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T 动1=G +2F 1,T 动2=G +2F 2 又T 动1=T 1,T 动2=T 2 所以: G G G T F 21N 5002N 1000211-=-=-= (1分) G G G T F 2 1N 6002 N 12002 22- =-= -= (1分) 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甲、乙所示。 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 F 人1+ N 1, = G 人, F 人2+N 2, =G 人 因为F 人1=F 1,F 人2=F 2,N 1=N 1, ,N 2=N 2, 且G 人=600N 所以: 图22 甲 乙 图1 T B T 动2 F 2 动1 F 1 人 人1 人2 人 图3 甲 乙

最新滑轮经典练习题

滑轮练习 一、作图题 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请在图上画出绕线的方法. 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3、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牛,一个人站在地上,想用这根绳子提起1800牛的重 物,请在图下右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二、填空题 4、如图所示,升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使用此滑轮的最大好处是。 5、如右图所示,一物体重500N,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要拉起这个物体甲图中需 N拉力,乙图中需 N拉力。 6、如图所示的滑轮是滑轮,观察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使用这种滑轮可以 改变,不能。 7、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0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1秒钟内匀速前进2米,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 (不计滑轮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为m/s,物体所受摩擦阻力为N。若以动滑轮为参照物,物体是。 8、用如图所示装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重40 N,摩擦力为10 N,则F1 = N;F 2= N。 9、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由图13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为N,则动滑轮重 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cm。. 10、如右图所示,滑轮A是滑轮,它的作用是;B 是滑轮,若地面对物体的阻力是200N,不计滑轮重量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 自由端的拉力F= N,可使物体匀速移动。

11、如图是现代家庭经常使用的自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起洗好的衣服,取下晒干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图中动滑轮有个,此装置(填“能”或“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选择题 12、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 系是() A. F1最大 B.F2最大 C. F3最大 D.一样大 13、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杠杆. 14、要用15 N的力刚好提起20 N的重物,如果不计机械本身的重力,可以应用的下列简单机械是: A.一个定滑轮; B.一根杠杆; C.一个动滑 轮. 15、对于使用滑轮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B.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不能省力; C.可以省力,同时又可以省距离; D.可以省力,改变用力 方向,但不能同时省力又省距离. 16、如图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用的 拉力分别为F1, F2, F3, 那么,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F1>F2>F3 ; B.F1<F2<F3; C.F2>F1>F3 ; D.F2<F1<F3. 17、如图所示装置, 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 滑轮和绳子重力以及滑轮轴处的摩擦均不计. 当B物体重为10牛顿时, 它恰好能匀速下降. 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其向左匀速运动, 则这个力 的大小是: A. 5牛顿; B. 10牛顿; C. 15牛顿; D. 20牛顿. 1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通过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600N 的物体时,悬挂甲、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已知每个滑轮重30N,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甲、F乙的大小分别为 A.F甲=630N, F乙=630N B.F甲=900N, F乙=975N C.F甲=870N, F乙=975N D.F甲=975N, F乙=450N 19、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 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 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五年级科学 《滑轮》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第20课《滑轮》 教学特点: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把一切放给学生,大块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去进行探究。本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自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发现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从而明白生活中人们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道理。 学情分析: 从生活经验方面看,滑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学生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它。从知识储备来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这为滑轮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做好实验纪录,会分析实验数据。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 科学探究: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1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表。 演示材料: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谈话:同学们每周一咱们都要进行升国旗,你知道升旗手是怎样将国旗升到国旗的顶端的呢 生1:一边拉绳子红旗就会升上去 生2:利用旗杆上面的滑轮(你的知识真丰富) 每一次升旗你有没有观察过国旗顶端的装置是什么样的呢?咱们一起去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升国旗视频)师:国旗顶端的这个装置就是本单元继斜面杠杆之后我们要研究的另一种简单的机械滑轮(板书) 【教学意图:通过日常生活情况引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发现并思考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呢?为下面的游戏活动提供方法上的启示。】二认识动滑轮定滑轮 师谈话:观察滑轮滑轮是什么样子的 生观察课件上滑轮发现是圆的在观察老师准备的学具滑轮发现可以转动边缘有槽 师总结像这样边缘有槽可绕中心轴轴转动的轮子就是滑轮(课件)

初中物理经典较难题目汇编

初中物理经典较难题目汇编 一、计算题 (每空?分,共?分) 1、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进行100m短跑比赛。小明是位短跑健将,他12.5s到达终点时,小强才跑了80m。小明得意地说:“我们再跑一次,刚才你比我落后了20m,下次我的起跑线后退20m,我们还按原来的速度跑,我多跑20m,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了。小强却说:“你既然要让我20m,那么,你不用后退了,只要把我的起跑线向前移20m,我少跑20m 就行了,这样,我们准能同时到达终点。”小明说:“嗨!反正是差20m,我多跑20m,你少跑20m,还不是一回事?”小强怀疑地说:“不一定吧!我觉得好像不是一回事如果将他们的运动都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问:(1)小明和小强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用他俩说的办法都能同时到达终点吗? 2、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电阻R 1 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 的最大阻值为100Ω,当开关S闭合时, 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求: (1)电压表V的示数;(2)R2 消耗的功率;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时,电压表V1 的示数如图所示乙所示,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 接入电路的阻值。 3、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检测某传感器而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传感器上标有“3V0.9W”的字样(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电阻),滑动变阻器 上标有“10Ω 1A”的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6A,电压表量程为3V.则: (1)该传感器的电阻和额定电流各是多少?

(2 )若电路各元件均完好,检测时,为了确保电路各部分的安全,在a、b之间所加的电源电压最大值是多少? (3)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超过1Ω,则该传感器就失去了作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加在图中a、b之间(该电源电压小于上述所求电压的最大值),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 来改变电路的电流 和两端的电压.检测记录如下: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仍可使用?此时a、b间所加的电压是多少? 4、将电阻R1 和R2 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通过闭合与断开开关可以组成三种功率的电路,其中电路总功率最大时, 电阻R 2 在10s的时间或接b 时,加 热器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加热状态。已知电加热器在三个状态中,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是20∶10∶3,在保温状态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标准答案)

滑轮组经典习题30道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 分析:(1)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工作特点是: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2)结合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W用=Gh=10N×0.1m=1J. ∴该选项中,所做的有用功为1J,计算结果正确. B、∵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该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绳子上的拉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物=2×6N﹣10N=2N. ∴动滑轮自重0.2N,计算结果不正确.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 总 .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计算结果不正确.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物 .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计算结果正确.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有两个:A和D.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利用公式逐个计算,然后和选项比较,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过程和结果都有单位.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