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 高一历史练习题(A卷)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此处“封建”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B.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C.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D.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3.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C.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4.南宋诗人赵蕃在淳熙年间离开潭州乘船东归途中,发出感叹:“两岸多为激水轮,创由人力用如神。

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

”引发赵藩感慨的生产工具应是A.翻车B.水排C.筒车 D.风车5.有学者评述到:“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A.黄海海战B.反割台斗争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6.1864年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下列企业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7.1898年光绪皇帝上谕:“各省士民若有新书以及新法制成新器,果系足资民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

教育最新K12内蒙古赤峰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教育最新K12内蒙古赤峰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A卷)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

据此可以推断A. 西周实行分封制B. 天子与诸侯具有血缘关系C. 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D. 中国自古就建立了小农经济【答案】A【解析】“天子经略,诸侯正封、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字眼表明西周是实行分封制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子与诸侯不一定具有血缘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夏商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度但并不是处于分裂状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才有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土地兼并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 国家授地D. 土地私有【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制度的理解。

根源一般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

东汉时期是土地私有。

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所以选B。

3.北宋在禁军的地区配置上,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名为中央驻一半,地方驻一半,实际上主要部分驻守在京师,只有少量驻扎在边境重镇。

这有利于A. 提高军队战斗力B. 民族战争中处于优势C. 专制主义的强化D. 削弱地方的割据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依据题意可知,北宋禁军制度削弱了地方的军事力量,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禁军地区配置的特点与军队战斗力强弱无关;B选项错误,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宋代地方军事力量较弱,在与周边民族作战中处于劣势;C选项错误,禁军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非体现专制主义的强化。

【点睛】本题依据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相关知识,结合宋朝相关史实可得出答案。

4.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综合试题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

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此材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

湖北省黄冈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A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A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当时A. “贫者无容足之居”B. “有力者无田可耕”C. “生民之本,要当稼椅而食”D. 赋税(田租)沉重2.汉代的“工官”工场A.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 B.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技术水平 D.其技术发明也能服务于社会3.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做“国有六职”。

由此可见A. 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当高B.当时棉纺织技术相当发达C. “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被打破 D.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4.庸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船上可以长期居住。

“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每年往返一次,所获利润十分可观。

这主要说明A.唐朝造船业发达 B.唐代妇女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C.唐代水路商运发达 D.唐代富商大贾中的女性很多5.王建的诗《汴路即事》记载“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这表明A.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形成B.“市”彻底突破了时间限制C.“市”彻底突破了空间限制 D.政府对市场的严格管理放开6.明代的“海禁”政策A.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B. 禁止民间的贸易和商业活动C.严禁民间出洋从小海外贸易 D.是“朝贡”贸易体制的其体农现7.下表是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影响上表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长短变化 B.王朝力量变化C.疆域面积变化 D.经济格局变化8.据清代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记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这表明A.外国商品输入严重影响华民生计 B.自然经济的自卫作用增强C.外商垄断了冶铁及铁器制造业 D.洋行和买办垄断了中国市场9.光绪二十年,江苏南通的张窖考中状元,但他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后来又创办了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孽。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范围:必修一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目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1、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

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A.确保文书安全 B.削弱丞相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行政效率2、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3、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可见,罗素认为()A.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5、《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人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综合试题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XXX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XXX的责难和阻挠D.户部的难和战略的失误7.美国专使XXX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

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B.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C.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D.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8.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XXX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做出停止武力推翻XXX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当局和红军改为百姓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四项保证。

这说明XXX()A.党内的右倾投诚主义路线暂时占领领导位置B.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愿意放弃军队和根据地C.为实现全民族抗战策略性地做出了某些调整D.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暂时放弃民主革命的目标9.有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已经“站起来了”,下列组合中,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①抗战胜利洗雪了以往反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大提高,成为XXX创始会员国和XXX“五常”之一③中国收回了部分被侵占的国家权益,民族独立自主性有所增强④抗战胜利后,XXX势力空前壮大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XXX举行科举考试,要求口语写作,题目选自《》、XXX论著和XXX诏书,如XXX舍命待何为”;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录取率也很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有800人中榜。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试卷历史(A)(附解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试卷历史(A)(附解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试卷历史(A)(附解析)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观察下列图片,下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给出三幅图片,展现的是农具的发展过程,从骨农具到石农具最后到铁农具,说明生产工具发生质的飞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C2.(2017射阳县第二中学)北宋沈辽诗曰:“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

车轮十涨围,飞湍半天落。

……有如万夫力,讙呼倾众壑。

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

”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筒车 B.人力翻车C.耧车 D.风力水车【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

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

……有如万夫力,讙(欢)呼倾众壑。

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灌溉工具筒车的特点,故A正确。

人力翻车的动力是人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排除。

耧车属于播种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排除。

风力水车以风为动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排除。

【答案】A3.(2017桥山中学)“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据材料“一锄、一镰……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小农经济以一定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即可开展生产,体现了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稳定性是指自给自足、长期持续,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稳定性的特点,故A 项错误;小农经济脆弱性是指其规模小、生产力低下,容易破产,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劳动工具是小农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故D项错误。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2017-1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历史(A卷)第Ⅰ卷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2.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如下图所示)。

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3.“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

”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清4.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

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5.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7.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练习题(2017级 第二学期 A 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

这体现出( )A .家国一体B .天下共主C .等级森严D .世卿世禄2.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

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

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 ) A. 实现了社会公平 B. 增加了官员数量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统治基础3.万民法是既适用于罗马公民,又适用于异邦人的那部分罗马法,这样就用法律管理了整个国家。

这反映出罗马法( )A .国家治理的稳定性B .适用群体的阶级性C .实施效果的公正性D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4.19世纪8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取得很大进展。

全国大部分成年男子都获得了选举权,大体上每5.4万人选出一个代表。

这体现了英国( )A .工业革命的发展B .议会权力不断扩大C .民主政治的发展D .责任内阁制的发展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人口“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所有其他人口”即指奴隶。

这在美国宪法史上称之为“3/5妥协”。

与这一妥协相关的是( ) A .各州众议员的数量 B .各州参议员的数量 C .政党的竞争与选举 D .总统与内阁的人选6.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 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是清朝官员的反清革命 7.“天下谁不识黄埔?”黄埔军校被誉为“国共精诚合作的典范”,也是国共合作的“前沿地带”。

与此相关的革命运动( )A.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B. 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C. 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8.1937年9月,中华妇女运动同盟会致电宋庆龄说:“闸北孤军死守不退,义勇之气动人心魄。

请代表我妇女界,转恳委座速即下令撤退,以保全此八百将士之生命,俾为长期抗战之用。

”材料反映的会战是( ) A .枣宜会战 B .淞沪会战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9.“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村料中的这次“会议”( ) A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 .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0.下图是当时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情景,它反映出( )A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B .中美民间交往促进官方交往发展C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D .尼克松即将访问中国11.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 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B. 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C. 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D. 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2.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 .德国的分裂状态B .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 .巴以之间的冲突D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13.1990年,立陶宛人举行示威要求独立。

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时代结束时,前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开始纷纷要求独立。

这一事态的发展导致了( )A .东欧发生剧变B .苏联加快改革C .冷战局面结束D .美国独霸世界14.北宋时,苏南已经一年稻麦两熟,南宋时,一年稻麦两熟在江南很普遍,亩产一般都能达到200市斤(脱壳后的粮食)。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剩余不断增加,这带来了影响是( )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C .手工业和商业活跃D .农民生活较为富足1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 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井田制的瓦解C. 冶铁技术的进步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6.明代浙江湖州府地宜蚕桑,种桑养蚕者“在在有之”。

一些人以植桑为业,那些养蚕之家就于邻近市场购买桑叶,为了保证桑叶的供应,养蚕户向种桑户交订金购买。

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国内市场迅速扩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17.清朝初年曾命令“无许片帆入海”;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共同影响是( )A.妨碍海外市场开拓B.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 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1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 .引起了商业革命B .引起了价格革命C .开始了殖民扩张D .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19.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 )A C .已经掌控世界市场 D .自由经济政策盛行 20.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

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20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

“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 .化学工业的进步 B .炼钢技术的改进 C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1.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22.下表是1913年和1920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

促使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政策支持B.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 欧美列强忙于一战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23.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 平衡发展国民经济24.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25.1993年5月10日,北京开放粮油价格第一天,朝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

当年取消粮票这一举措,大多数人回忆并无太大的感觉。

粮票的命运悄然发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我国( ) A .市场经济已慢慢渗透到百姓的生活 B .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成功C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得到百姓的肯定D .中共十五大的精神指引第Ⅱ卷二、非选择题(26题24分,27题12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摈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1)材料一中英国政体既“没有割断历史”又“超越传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8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8分)(2)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8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

(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

……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材料二 乾隆五十七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

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8分) (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

(8分)(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