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二、研究意义 (8)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0)

第一节检验检测概述 (10)

第二节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1)

一、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11)

二、主要法规和政策 (11)

三、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3)

(1)市场公信力受不利事件影响风险 (13)

(2)人才流失风险 (13)

(3)技术进步带来的创新风险 (14)

(4)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14)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4)

一、国内检测市场整体呈现高速增长 (14)

二、食品检测领域在我国检测行业中异军突起 (15)

三、环保政策频频出台,促进环境检测业务发展 (16)

四、第三方医学检验处于发展初期,未来高速增长可期 (17)

第四节2018-2019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8)

一、行业竞争格局 (18)

二、行业主要壁垒 (19)

(1)技术壁垒 (19)

(2)人才壁垒 (19)

(3)资金与规模壁垒 (19)

(4)业务资质壁垒 (19)

(5)品牌壁垒 (19)

三、行业内部分企业情况 (20)

第五节企业案例分析:河北冠卓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

一、公司简介 (20)

二、公司的竞争优势 (21)

三、公司的竞争劣势 (22)

第六节2019-2025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22)

一、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22)

二、产业部局更趋合理 (22)

三、市场活力不断提升 (23)

第三章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24)

第一节开辟新市场的五种途径 (24)

一、寻找替代产业和他择产业间的空隙 (24)

二、超越战略集团的思维模式 (25)

三、重新界定产业的目标顾客群 (25)

四、发掘互补性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26)

五、重新思考产业的功能与情感导向 (26)

第二节新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的选择 (27)

一、降价进入当前的市场 (28)

二、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 (28)

三、以新地缘市场为现有产品的目标 (28)

四、开拓新销售梁道 (28)

五、新产品开发与教育 (28)

第三节进军新市场的时机权衡 (29)

一、杠杆作用VS.反冲作用 (30)

二、进入新市场的其他考虑因素 (32)

第四节案例分析:新市场需要新思维 (33)

一、新市场的新问题 (34)

二、老模式的不适应 (35)

三、需调整策略适应市场 (36)

第四章2019-2025年中国检验检测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探讨与建议 (38)

第一节检验检测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 (38)

一、选择合适的时机 (38)

二、选准合适的模式 (39)

三、选择特定的产品 (39)

四、产品定位与其选择渠道 (40)

五、进入市场的销售策略 (41)

六、结束语 (41)

第二节开发新市场前你该做些什么 (42)

一、渠道调研分析 (42)

二、制订市场切入方案 (44)

三、估算市场投资成本 (45)

第三节新市场如何招商 (46)

一、认识企业了解产品 (46)

二、划定目标客户 (47)

三、拜访客户最终确定经销商 (48)

第四节新市场开拓七步曲 (49)

一、出发前,做到五“个熟悉” (49)

二、乍到新市场,做到一个“调查”、三个“确定” (49)

三、拜访客户前的准备工作 (50)

四、拜访客户过程中,如何“打动”客户 (50)

五、签约前“邀请” (50)

六、代理商的确立 (50)

七、启动前的“细节” (50)

第五节检验检测企业进入新市场应注意的事项 (50)

一、市场定位须与渠道类型匹配,切忌遍地撒网、自我陶醉 (51)

二、明确领导渠道与跟进渠道,切忌主次不分 (51)

三、因地制宜,切忌刻意跟风 (51)

四、宜多不宜少,切忌堵而不疏 (52)

五、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本末倒置、主劳臣逸 (53)

六、给透利益,切忌放养只看结果 (54)

七、建立优势渠道,切忌四面放炮 (55)

八、小区域大终端,切忌全面挑战 (55)

第五章盛世华研总结 (57)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57)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57)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58)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59)

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59)

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59)

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59)

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60)

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60)

六、小结 (60)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61)

第一章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概述

大多数公司都把精力放在与对手竞争和打败对手方面,结果它们都以“竞争”作为战略分析的基点,焦点在于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这种战略思维只会造成市场份额在企业之间的不同比例分配,整体市场规模并没有增大,更谈不上市场创新。那么企业如何彻底摆脱这种竞争格局,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呢?

而进人新市场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能否盈利?创新值得吗?从新市场先驱者那里学一点经验是否更明智?冒险与获利的最佳平衡点何在?后来者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获胜?在削减成本的同时,如何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此《新市场开拓策略报告》将为我们带来答案。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是揭示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度的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未来发展趋势,及全面系统、实用高效的战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本检验检测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桌面研究法、行业访谈研究法、市场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在对我国检验检测业市场发展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检验检测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并提炼出一套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为检验检测行业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该领域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新市场开拓策略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与方向。

相信通过本报告对检验检测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梳理,您对行业及新市场开拓策略的了解和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报告中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体系、知识体系、决策体系以及方法论等丰富内容,让您在了解行业的同时,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真实原则

只有真实的信息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真实是研究分析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做研究中,需要辩证的去对待信息,需要大致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尤其是对于过多的二手信息,我们需要筛选和确认其信息的真实性。

2、全面原则

行业研究需要坚持全面原则,所谓的全面指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全面性、思考的内容的全面性等等,只有做到全面思考与分析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结论。

3、客观原则

能够客观与准确的描述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不易,但做研究需要谨记研究的客观是基础,是能够为投资者做决策的前提条件。

4、逻辑原则

条理与逻辑清晰是行业研究的灵魂,没有逻辑的研究最多只能说是一堆资料的堆砌,毫无价值。只有在大的逻辑框架下,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观点支撑,才算是一个好的行业研究报告。

5、思辨原则

行业研究要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未来必然性的结果,且在不断被验证中,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行业研究的成果要经得起推敲。世界是可知的,所有结果,都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数据也是结果,要把人的研究,特别顺着产业从下游向上游逻辑顺序。

二、研究方法

本检验检测行业研究报告综合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倒推法和穷举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检验检测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主要研究方法有:

1、历史资料研究法

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并节省费用;缺点是只能被动地囿于现有资料,不能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要是追溯事物发展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从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它,更有助于较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该行业,并把握它的发展脉搏。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的群体的最佳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即所谓的二手资料分析方法,这样可以节约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解释,适合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缺点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和访问者的技巧和经验。

3、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发现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在演绎法中,研究的角度就是用经验去检验每一个推论,看看哪一个在现实(研究)中言之有理,从而获得理论的验证。而在归纳法中,研究的角度则是通过经验和观察试图得到某种模式或理论。由此可见,逻辑完整性和经验实证性两者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只有逻辑并不够;另一方面,只有经验观察和资料搜集也不能提供理论或解释。

4、比较研究方法。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人的行为产生,没有普适的法则套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差别、解释差别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探寻哪些因素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5、倒推法和穷举法结合。首先假设有N种可能的结果,假设A结果发生,倒退A结果发生会有哪些具备条件,如果目前条件不具备,即可排除A结果。通过不断筛选,得出最大可能性的判断。同时,正推穷尽法和二叉树三叉树结合,与倒推法配合。

第三节研究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永远利于不败之地,它必须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清晰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的获得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参考;企业战略是为了获得持久优势而对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的积极反应。

一、重要性

企业开发新产品难,它需要技术的积累与资金的投入,这是企业经常感到头痛的一件事,尤其是企业实力弱小、科研基础单薄的企业,更是如此。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当企业千辛万苦开发出一项产品时,如何有效地打入市场,特别是新市场,更是困扰企业的一件大事。如果此时企业的营销没有成功,不仅营销费用收不回来,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的科研、生产费用也就打了水漂。既使企业已经开发出了新产品,并有成功打入某一市场的案例,但能否成功地打进另一个市场,也是一个未知数。这对于检验检测企业来说,情况更为普遍,因此,如何制定、运用相关的营销策略,使产品成功地打进新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市场开拓策略不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创新模式,而在于其改变了企业的认识角度。这对于企业跳出传统的产业竞争范式,改变传统的依靠聚焦竞争者、打败对手的争夺市场方式,开辟更广阔更富有价值的市场空间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视角。

新市场开拓策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主要战略之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二、研究意义

除了有清晰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外,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还要看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或者说,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发展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际上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和重要的因素。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通过对新市场开拓策略的研究,将为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发展模式提供指导,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更科学、合理、可行,减少失误带来的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市场及竞争环境是制定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的基础

市场及竞争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客户群分析、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发展、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分析、政策环境分析等各方面。

第一节检验检测概述

检测行业是基于现实生活中市场交易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社会对于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的认知需求越来越高,在交易中人们需要一个能获得买卖双方和社会普遍认可的独立第三方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数据,由此推动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检测行业的发展。

2014年为我国质检部门改革的重要起点,为第三方检测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部门和系统内整合;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对事关国计民生、分属不同部门的相同产品的检验检测认证业务和职能进行整合;推进跨地区整合,组建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集团,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举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逐步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有序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推进监管执法职能与技术检验检测职能相对分离,技术检验检测机构不再担任执法职能。2014年12月国家财政部、民政部和工商总局联合出台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明确将检验检疫检测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目前我国检测行业的参与主体不但有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也有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民营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外资和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成长,丰富了国内检测行业的参与主体,带动了国内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检测行业已经覆盖了建筑工程、环保、卫生、农业、质检、食品、药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航天、国防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检验检测市场发展的新生力量。随着国家监管体制改革和检测行业市场发展的逐步深入,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将会更多向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节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主营业务与所属行业符合该目录下“9相关服务业”大类下的“9.3检验检测服务”,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国家发改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专业技术服务业不属于限制类、淘汰类产业。

一、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我国对检测行业实施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制度。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各检测机构进行资质认定。检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需向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质检部门申请相应资质,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给检测机构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等工作。依据相关规定,认证认可和标准化行政管理职能,分别由国家质检总局管理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施。质检总局领导全国质量技术监督业务工作,各地方的质检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地方的计量工作,对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进行考核。

二、主要法规和政策

三、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市场公信力受不利事件影响风险

市场公信力是第三方检验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较高的市场公信力才能不断的拓展市场、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和业务订单。因检测数据失真或检测数据错误等事件的不利影响导致多年构建的市场公信力丧失是检测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2)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检测及其配套服务的企业,属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点。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培养了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检测师,构成了公司重要竞争优势。行业内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对于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未来公司人才引进和稳定措施不力,将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技术进步带来的创新风险

由于检测行业具有技术进步快、检测方法更新快的特点,行政监管部门和下游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需要不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如果公司未能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及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将会导致公司丧失技术和市场优势,对公司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健康、环保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检测鉴定市场不断扩大,同时也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等问题。国家为此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内检测机构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公司在不断扩展检测项目、扩大业务范围,如若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将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节 2018-2019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国内检测市场整体呈现高速增长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各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兴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检测需求,检测行业的市场需求将逐年增加。2019年2月26日,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到,截至2018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已经接近4万家,年出具检测报告4亿余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规模超过2,700亿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社会影响、国际地位持续提升。

截至2018年底,国内检测市场规模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Wind

我国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与政府检测机构和企业内部检测机构相比,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检测范围广、费用低、周期短、服务质量高等特点。中国检测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第三方检测增速略超行业整体。根据国家认监委公布的数据,2016年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达762亿元,且均速保持在15%左右。

截至2016底,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国家认监委、Wind

二、食品检测领域在我国检测行业中异军突起

食品检测是中国检测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尽管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国食品制造业增速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推荐)关于市场开拓的工作思路

关于市场开拓的工作思路 销售工作的基本法则是,制定销售计划和按计划销售。销售计划管理既包括如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销售目标,也包括实施这一目标的方法。具体内容有:在分析当前市场形势和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销售目标、回款目标、和其他定性、定量目标;根据目标编制预算和预算分配方案;落实具体执行人员、职责和时间。 实践说明,无管理销售,已成为制约企业销售工作顺利开展的陷阱。要搞好产品销售工作,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 1.销售计划管理。其核心内容是销售目标在各个具有重要意义方面的合理分解。这些方面包括品种、区域、客户、业务员、结算方式。销售方式和时间进度,分解过程既是落实过程也是说服过程,同时通过分解也可以检验目标的合理性与挑战性,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合理的、实事求是的销售计划,在实施过程既能够反映市场危机,也能够反映市场机会,同时也是严格管理,确保销售工作效率、工作力度的关键。 2.业务员行动过程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围绕销售工作的主要工作,管理和监控业务员的行动,使业务员的工作集中在有价值项目上。包括制定:月销售计划、月行动计划和周行动计划、每日销售报告、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要点、流动销售预测、竞争产品分析、市场巡视工作报告、周定点拜访路线、市场登记处报告等。 3.客户管理。客户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热情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调动客户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利润和前景;市场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客户的信用、能力和市场价格控制。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客户资料卡、客户策略卡、客户月评卡等。 4.结果管理。业务员行动结果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业绩评价,一是市场信息研究。业绩评价包括:销售量和回款情况、销售报告系统执行情况、销售费用控制情况、服从管理情况、市场策划情况、进步情况。信息研究包括:本公司表现、竞争对手信息,如质量信息、价格信息、品种信息、市场趋势、客户信息等。 销售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全面、系统和专业。 依据市场管理工作要点,市场开拓可分为六大步骤来走: 一、市场开发 1、行业广告:依托于行业内专业平面媒体等渠道对公司定位及形象进行推广,如此需要经年积累显示效果;

中国汽车行业地PES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 2、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 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 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 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 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 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 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 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 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 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 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我国客车市场在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2年的持续增长之后,进入2003年以来,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非典将整个客车市场带入低谷,虽然在年底前有所好转。 在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客车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共生产客车1195210辆、销售1207794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94%、15.15%,但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要差将近一半,也低于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长率:生产和销售中型客车分别为53666和53117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3.07%和14.00%;生产和销售大型客车分别为19613和19003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40%和14.01%。,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轻型客车2003年共生产443421辆,销售440240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45%、 29.89%,高出2002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当,成为2003年客车行业发展中唯一的亮点。 表1:2003年产销量列前10位的客车企业 大鹏证券金融产品2004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2004年7月26日 曾昕 大鹏证券

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数据网,统计数据只包括会员单位。 2004年5月份客车共生产10.71万辆,同比增长37.83%,比上月下降13.26%。除微型客车比上月下降外,其他车型均继续呈现增长态势。1-5月客车累计生产54.08万辆,同比增长18.39%,除中型客车同比下降9.70%外,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同比均为增长。 5月份客车共销售10.35万辆,同比增长24.94%,比上月下降16.55%。其中,大型客车本月销售0.19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9.9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8%;中型客车本月销售0.38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1.53%,同比增长21.11%;轻型客车本月销售4.06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6.40%,同比增长26.36%;微型客车本月销售5.72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90%,同比增长22.22%。1-5月,客车累计销售56.03万辆,同比增长14.32%。其中,大型客车累计销售0.93万辆,同比增长59.66%;中型客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7.15%;轻型客车累计销售20.19万辆,同比增长17.80%;微型客车累计销售33.04万辆,同比增长12.87%。 除中型客车外,产销量双双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不是因为今年的情况好,而是由于去年客车市场的境遇太差。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1-5月客车市场所受到的压力非常之大,而且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客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架构和隶属关系 1 .隶属关系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行主管机构是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咨询公司及中国汽车报社均隶属于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机械工业局挂靠单位;原有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名称保持不变,仍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2 .组织结构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主要包括: ( 1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和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及京、津、沪等地方企业集团;( 2 )集团控股企业及联营企业;( 3 )其他各类独立的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均有汽车工业,其中, 122 个整车厂分布在除西藏、甘肃和宁夏以外的 27 个省市。在这种过度分散的布局形态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吉林、湖北和江苏等省市汽车工业的地域集中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较高,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力量所在,其汽车总产量占全国的 3/4 。 按车型和类别分,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部分: ( 1 )载货汽车 重型车制造主要分布在长春、十堰、济南、重庆和上海;中型车集中在长春和十堰,占全国的 88 %;轻型车则分散于北京、南京、南昌、重庆、长春、沈阳和天津;微型货车集中在柳州、重庆、天津、西安、哈尔滨和安徽,年生产量占全国的 97 %。 ( 2 )客车 除微型客车外,其他生产厂家相当分散且所占比例

甚小。微型客车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哈尔滨、重庆、景德镇和柳州,产量占全国的 97 %。 ( 3 )轿车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长春、天津和北京 4 个城市,产量占全国的 90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上海、长春一汽、天津以及二汽(武汉)将成为中国主要的轿车生产基地 [2] 。 (二)企业和职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整车、整机生产企业的数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汽车企业在总数上有所下降。据 1999 年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工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 1998 年底, 汽车行业汽车生产企业总计为 2426 个,比上年减少48 个。其中大中型企业 1128 个,占企业总数的 46.5% [1] 。 1998 年汽车工业企业按汽车生产量划分:产量在1000 ~ 2000 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4 个; 2000 ~ 5000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6 个, 5 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有10 个。按汽车产品类型划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115个,占总数的 5% ;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占据比例最大,企业数量为 1628 个,占总数的 67% 。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总体来讲呈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 “ 八五 ” 时期,年平均增长率为 3.74% 。据有关统计,到 1998 年 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达到 196.3 万人,比 1997 年略有减少。 在职工就业方面,汽车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包括汽车产品生产企业人员以及科研、管理、销售、使用、维修与汽车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燃料、能源等相关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 [3] 。 (三)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 近 20 年来,汽车产品在中国从紧俏商品、卖方市场、高额利润逐步转向买方市场、以销定产、微利经营。汽车工业在经营及管理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如何开拓一个新市场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中小企业林立,如何开拓一个新的市场是企业存亡的关键。谋定而后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市场开拓亦是如此。每开发一个新市场、必须有明确的思路和战术细节,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熟悉公司产品及有关知识,熟悉公司及产品在本行业中的地位,熟悉公司产品的优劣势,熟悉公司的营销策略,熟悉新市场可以利用的一切客户资源,包括和公司有业务联系的单位、主动来电要求合作的客户等。 其次,充分地进行市场调查,这是开拓新市场的首要环节,市场调查的过程实际也是自己在市场上找感觉的过程,通过调查能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状况,市场潜力及销售预测,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从而寻找机会,发现突破口,进而抢占商机。 明确公司产品面向的对象,了解客户情况,分析客户需求,从而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和优化销售及推广方案。 确定下销售方案,就需要营销推广人员去执行,所以,对营销人员本身就有基本的要求。 1、信心。营销人员开发新市场首先要有信心,有信心不见得会成功,但没信心一定输到底。曾有一个广告公司的营销员说道,谈客户时本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临场却因为心理因素而表达不足,以致谈判失败,他本人分析失败的原因时,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缺乏自信心。开发新市场,要面临很多的失意和挫折,其所遇到的拒绝和难堪,超过任何一个行业,因此,要想成功开发新市场,首先必须要“苦其心志”,坚定信心。 日本有一所特殊的培训学校,在日本被称为“地狱”、“经济斗士训练所”,该校的宗旨就是把日本的企业领导者造就成最强大最优秀的人才,校旗是一只象征力量的黑鹰,座右铭是:“100升汗水和眼泪”,它的课程很特别:每日数次走上大街高呼:“我是最优秀的分子,我能胜,我能胜。”其次,接受紧张的体格训练,夏天让热焰般的太阳暴晒,冬天则领受刺骨寒风的冷冻。到校以后,教练就宣布:“你们到这里来是为了今后的工作,你们需要勤奋、汗水和眼泪来完成科目,你们的解决办法只有一条:合作,让地狱变成天堂。”第四天是地狱日,按小组分散,跑40公里路程。10点钟分散出发,1点半集合,并要求,:每个人都要回来,哪一组有一个人在行军中丢了,全组测验不及格,团结是首要的。有人指责该校的训练方法摧残企业干部的精神,学校创始人兼校长本桥年代反驳道:今天对学生来说,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别的东西,对那些即将破产的人来说,他们对于各种事情了如指掌,但在生活中却缺乏足够的抵抗力和自信心。我们想唯一教会学生的,是让他们如何摆脱困境,把每个学生推到极限,然后战胜极限。虽然学校教给他们的东西很简单,然而每个人都说获得了内在的动力。 这座位于富士山脚下的“经济斗士训练所”之所以深受欢迎与厚爱,就是因为它独特的训练方式,以及在“炼狱”之后所给学员带来的自信。要想成功开发新市场,充满自信,首当其冲。 2、耐心。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推销新手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找不到客户,自认为干不下去了,所以向经理提出辞呈,经理问:“你为什么要辞职呢?”,他坦白地回答:“我找不到顾客,业绩很差,只好辞职。”经理拉他到面对大街的窗口,指着大街问他:“你看到了什么?”推销员回答:“人啊!”,“除此之外呢,你再看一看”,“还是人啊”,经理说:“在人群中,你难道没有看出很多的准顾客吗?”推销员恍然大悟,马上收回了辞呈。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顾客来自准顾客,而准顾客满街都是,问题是如何找出来。很多营销人员诉苦,说一方面我们找不到好客户,而另一方面却是好客户主动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通常,汽车带给我们喜悦和方便,因为现代汽车既具美感,又经济实用,但汽车的实用性只有在公路交通顺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遗憾的是,许多居住大城市的中国人在拥车之后,并不能真正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原因就是堵车现象令人心烦。 如今,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当中,有很多人巳经圆了拥车梦,或正在编织拥车梦。再加上中国开放门户,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允许更多优质而又低廉的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这会让更多中国人的拥车欲望得实现。于是,在汽车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前,人们或许应当关注,因汽车消费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会成为今后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巨大障碍。 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道路上每天有680 人丧命,远远高出作为全球汽车大国的美国,每天死在道路上的115 人。另外,中国因汽车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 除了环境污染之外,汽车增加带来的其他社会和环境问题还包括能源消耗上升、交通拥挤、有车者炫耀财富和权力,大规模修造道路造成农地减少,引起农民不满等等。 如果中国不能在汽车需求大量暴增前做好准备,则汽车带给中国人的将不是喜悦和便利,而是更多的烦恼和寸步难行。另外,中国也不得不因汽车消费上升而加快在世界上寻找更多的能源。 中国则在近几十年来,因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加上文明的进步,社会和环境都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改善的速度赶不上经济步伐。具体而论,以前因愚昧而破坏生态环境(比如滥砍树木)的现象,如今已受到遏制,但追求物质文明却又悄然带来另一种环境破坏(如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所以,当中国向第一世界挺进时,也应当在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之中,纳入更多第一世界的要素。使用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工业生产所制造的环境污染不同,前者的社会成本是很难量化的。因应汽车消费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不像对付工厂将污水排入江河那样简单。 因此,中国需要一个超然的权力部门来设计中国汽车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比如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减少公家车措施,就可以演变成为一项很好的制度。 为了减轻道路压力,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兴建道路,而修路的投资一般通过收取过路费来回收,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个人而言,当用车的效用远远大过边际成本时,只要堵车所造成的成本在可承担范围内,拥车还是划算的,而那些公家车使用者,根本就不需多考虑用车的成本。 一旦消除公家车消费的弊病后,用车者和汽车厂商都理应承担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就好比日本的做法,向用车者索取高额的过路费,迫使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代步。索取的费用再进一步用于建造更多的道路,或治理环境污染,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汽车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目录 第一章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一、行业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二、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三、行业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Q3(1)

要点提示: ◆1-9月,累计生产汽车319.89万辆,同比增长35.77%,其中第三季度生 产112.21辆车,比二季度增长7.5%;销售汽车311.83万辆,同比增长 30.16%,其中第三季度销售109.15辆车,比二季度增长3.7%。 ◆2003年2月份景气指数创出新高点137.7点,3月份继续攀升至145点, 4月份到达峰值154点,5月份受非典影响回落明显,6月、7月景气指数平稳,8月景气指数再次小幅升至145.8点。由于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运行在新的增长通道当中,行业增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轿车、轻型车拉动前三季度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进一步增长, 民间资本和业外资本大举进入,掀起了新一轮的汽车投资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主要是市场供求有失衡迹象、产能增长过快、车型分化严重、产品库存增加、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消费环境风险加大等,特别是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对汽车行业发展是否过热的担忧。 ◆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将会继续延续今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低 于三季度。预计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430万辆左右,轿车销量第四季度可能达到6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170-190万辆,整体增长水平预计在35%至45%以上。但车型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库存继续增加。

目录 I基本数据 (1) 一、2003年1-9月汽车产销量 (1) 二、2003年1-8月汽车行业经济指标情况 (4) 三、2003年1-8月15家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 (6) II 汽车行业三季度总体运行情况 (8) 一、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8) 二、主要经济指标持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 (13) 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良好增势 (19) 四、高档进口车利润大趋向大排量车型 (23) 五、三季度汽车行业增长景气继续攀升 (25) III汽车行业重点问题分析与建议 (26) 一、家电企业转型造车现象增多 (26) 二、库存显著增加,产能快速扩张 (31) 三、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消费链出现断裂 (34) 四、黄标车、私车受限,消费风险增加 (35) 五、产业政策拟出台,引导汽车投资 (37) IV 汽车行业四季度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43)

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情况

摘要 ?2008年1-11月,我国软件出口1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增幅比行业收入 高19.5个百分点。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速呈下降趋势,2008年1-11月完成出 口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8.1%,增速比三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 ?2008年1-11月,我国软件产业利润总额达到632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 比1-8月低6个百分点,比软件行业收入增速低2.8个百分点。 ?2008年,无论是全球软件市场还是国内软件市场,企业兼并重组事件大幅增加, 涉及金额也越来越大。总的来看,行业整合是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这 种兼并重组的势头在今后几年将得以保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看软件外包行业的财务状况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中国软件行业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2008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整 体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总体上来看受宏观经济影响 要比钢铁、汽车以及其他实体经济所受影响要小。 ?目前国内软件外包行业已经走出了发展初始的混沌期,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 轨道。但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软件行业2009年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风险 增大。 目录 第一章软件外包行业基本情况1 1.1 软件行业定义及地位1 1.1.1 行业定义1

1.1.2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 1.2 行业分类2 1.3 行业特点2 第二章2008年软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4 2.1 2008年软件外包行业PEST(环境)分析4 2.1.1 经济环境分析4 2.1.2 政策环境分析8 2.1.3 社会环境分析9 2.1.4 技术环境分析10 2.2 2008年软件行业发展分析14 2.2.1 2008年软件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分析14 2.2.2 2008年软件行业投资情况分析21 2.2.3 软件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26 2.2.4 2008年国内软件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7 第三章软件外包行业产业链分析28 3..1 软件外包市场整体情况28 3.2 软件外包市场发展趋势29 3.3软件行业全球市场和我国软件行业出口情况分析30 3.3.1 软件行业全球市场分析30 3.3.2 2008年我国软件出口情况分析30 3.4软件外包行业竞争状况分析31 3.5 软件外包行业风险32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办公软件行业市场定位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办公软件行业市场定位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定位策略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定位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9)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办公软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0) 第一节办公软件概述 (10) 第二节我国办公软件行业监管体制与法规政策 (10)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10) 二、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1) (1)主要法规 (11) (2)主要政策 (11)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办公软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6) 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为办公软件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16) 二、互联网化浪潮为基础办公软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17) 三、智能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和移动办公场景的日益成熟带动了办公软件应用的二次腾飞 (18) 四、互联网化概念带动企业互联网化办公需求不断增长 (19) 五、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国产基础软硬件创新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20) 六、国内广告市场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强劲 (20) 七、人工智能领域近三年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 第四节2018-2019年我国办公软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1) 一、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 (21) (1)桌面市场平稳发展,国产办公软件不断发展扩张 (21) (2)信息安全市场渐受关注,办公软件发展迎来全新机遇 (21) (3)移动互联网市场日益成熟,国产办公软件取得先发优势 (21) (4)海外市场寡头垄断,国产软件逐步登陆突破 (22) 二、行业内主要企业 (22) (1)国外 (22) (2)国内 (23) 三、行业进入壁垒 (24) (1)品牌壁垒 (24) (2)技术壁垒 (24) (3)经验壁垒 (24) (4)产品壁垒 (25) 第五节2019年微软与金山办公企业对比分析 (25) 一、收入对比:长期成长标杆 (25) 二、用户对比:差距量级缩小 (26)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导语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变。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提高,以及更加青睐可持续的环保生活方式,原本主要以供应和政策为驱动的市场,已经进一步向以需求为导向发展。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Norbert Meyring)表示:“当前,我们正身处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共享化、服务创新化和网联化演进的趋势之中。当前投身新能源大潮的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这些后起之秀们,传统汽车制造商也越来越多地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多方并举之下,中国和其他汽车大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均开始迸发出巨大活力。” 近几年,国内厂商整体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相对而言,外国传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化方面步伐较为保守。然而,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生产成本差距的不断缩小,如今外国汽车制造商角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意愿已经变得较为强烈。预计他们未来将通过其在华合资企业增加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 由于整体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可能无法达到所有汽车制造商的销售目标总和,市场整合将不可避免。毕马威中国财务咨询合伙人徐驾表示:“电动汽车的市场引领者将持续发生变化。由于传统汽车制造商如今更加关注电动化,国内和国际竞争将越发激烈。” 价格仍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而由于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总体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能够开发出或采购到更优质电池的汽车制造商将获得竞争优势。中国不断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供应提供保障,并且在材料处理方面扮演领跑者角

色。尽管部分国际供应商加入竞争,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与本土电池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外国供应商未来很难进一步赢得市场份额。毕马威中国交易咨询合伙人孟托亚(Miguel Montoya)表示:“领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亚洲主要供应商,占据着强大的市场地位,并将继续引领全球供应链。”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 1 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 3 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 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着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 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 ,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 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 ,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 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 。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 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 1 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 倍市盈率。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 万台,同比增长4.6% ;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 万台,同比增长近10%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我们预计2011年SUV和MPV两个细分板块全年增速分别在35%和20%左右;轿车板块预计15%的同比增幅;微客板块由于去年2、3季度基数走低,故目前预计全年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轻卡方面1-2月也存在一定的透支,但城市物流及中短途货运的需求增长仍保持强劲,维持2011年12%的增长预测,维持大客板块18%的增速预测。 重卡方面,预计全年重卡(含底盘)将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半挂车今年将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目前估计全年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及钢材价格的上升,对重卡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形成负面影响,需警惕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化率较高的车型冲击较小,但将对关键部件仰

中国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轿车行业中,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供应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宣布,将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建设一家造价7.6亿美元的汽车生产厂。那些在建设中国本地生产厂方面姗姗来迟的公司(包括雷诺、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拟定了不久建厂的计划。借以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

开发新客户需要 7 个步骤

开发新客户需要7 个步骤,分别是: ?技术口碑;4s店的高手,满意你再走! ?信心建立; ?好感提升; ?广告宣传; ?品牌塑造; ?促销活动; ?客户接触。 而维系就客户只需要前3个步骤就可以了。客户喜欢和什么样的人沟通? 一是愿意承担勇于担当的人; 二是积极热情经常微笑的人; 三是做事快速且全力以赴的人; 四是能站在客户立场为客户利益着想的人,尊重客户同时专业性强的人。 修车如绣花,谈价从不夸,售后如亲友,满意似回家! 随着汽车维修和美容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无论对于一个新进入者,还是行业老兵,要争夺市场,扩大业务提高经营业绩,都需要将困难各个击破,把整体的困难分解去解决。 第一是如何集客? 把潜在客户吸引过来,才可以考虑后面如何提高销售

水平和客户服务的能力。营销,其实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一定要大手笔做广告,只要用心,可以模仿和创新很多方式。以下为大家提供几种方案: 1、尝试到附近的加油站与他们合作,给每一个上门加油(或加油满一定金额,取决于您的优惠是否足够令人动心)的客户一个到您的店里享受优惠的机会。我同时建议优惠一定要能打动客户,它不一定是高价格的东西,但必须是具有高感觉价值的东西。例如,如果你提供一个免费的四轮保养+100的机油折扣卡+1次免费洗车,感觉价值就比较高,但实际上花不了您几个钱,这样就能打动客户。 2、也可以直接用发放卡片(记住反面画上指示地图!)的方式给来加油的车主,而不必让加油站代发卡片。但我更支持前者,因为它可以让加油站帮您做广告,例如,您自己花200元给加油站做一个大横幅,写上“加油满100,送免费车轮定位”等等。双赢之举。 3、与附近的酒楼联系,让他们提供免费停车票时发放一张到您店里享受免费服务的优惠厚礼,如洗车等等。作为给酒店的代价,您在合作期内给酒店的内部车辆提供免费洗车月卡等等。总之根据您的实力和对客户感觉价值的掌握提供您事半功倍的优惠厚礼。 4、与附近的停车场联系,用类似的方式与他们合作,为每个车主提供免费项目。

2019年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

2019年 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 (CSBMK?-201906)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8日 发布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

——目录—— 1 背景与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数据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1 数据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2 数据范围及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3 数据处理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4 数据分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 质量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主要基准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1 软件开发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2 应用软件运维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3 软件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 4 软件开发工作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 5 人月费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 6 功能点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7 规模调整因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 基准数据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1 行业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2 地区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3 团队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5 主要基准数据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6 5.1 软件开发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5.2 软件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7 5.3 软件开发工作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5.4 软件开发人月费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5.5 软件开发规模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 基准数据的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附录A 行业基准数据应用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A.1 原始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A.2 预算场景估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A.3 效果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