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3章例题

合集下载

钢结构原理习题答案第三章

钢结构原理习题答案第三章
查表的P=190KN
螺栓群受扭,一个螺栓的最大剪力为
这一个螺栓所受的最大合力为:
满足要求。
设计角钢和钢柱的连接,每边角钢5颗螺栓,间距80mm
解:角钢与连接板得螺栓连接设计如下:
选择8.8级M20高强螺栓预拉力查表得
P=125KN,接触面采用喷砂处理, =0.45
则一个螺栓的抗剪强度为:
需要螺栓得数目为:
取螺栓数目为4个
竖向连接板与柱翼缘板的螺栓连接
(I)当 时:
选10.9级高强螺栓,M20,预拉力查表得
P=155KN,接触面喷砂处理, ,2排,每排5颗螺栓,间距为60mm,端距为50mm,两排间距为120mm
解:图3.81中几段焊缝组成的围焊共同承受剪力V=F和扭矩T=F*(e1+e2)的作用。由题知角焊缝的焊脚尺寸
计算截面的重心位置为

计算中由于实际焊缝长度略大于图示长度,不再扣除水平焊缝的端部缺陷
焊缝的极惯性矩:
轴心力V=F在A点产生的应力
则A点处:
由 239.1KN
所以最大设计荷载为239.1KN
解:设最大荷载为F,则V=F, M=F*e=120F
对接焊缝的设计强度为:
对接焊缝计算截面与牛腿截面相同。
方法一:焊缝承受剪力V=F和弯矩M=Fe=120F作用
全截面焊缝形心为:
X0=
B点处的最大正应力为:
< 180.42KN
由点A的强度条件
得F 203.56KN
方法二(简化计算方法):因为翼缘的竖向刚度较差,不能承担剪力,故假定剪力V仅由腹板承受,弯距M仍由整个“T”形截面承受
腹板面积
腹板中部最大剪应力:
188KN
B点的正应力:

高等钢结构-第三章作业

高等钢结构-第三章作业

ANSYS 中,悬臂梁长 2.5m,材料及截面参数同上,选用 Beam188 单元进行 模拟计算,材料参数采用理想的弹塑性模型 S1 截面计算
S2 截面计算
S3 截面计算
S4 截面计算
由上图可以看到,ANSYS 塑性分析,采用 beam188 单元,其屈曲的考虑是 通过屈曲特征分析,对原模型修正得到,但由于 ANSYS 屈曲分析并不区分整体 和局部失稳,所以很难得到纯粹的局部屈曲模型,故一般的修正都是伴随着整 体失稳的。对于塑性发展,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悬臂梁的塑型发展是不全面 的,总是存在一定弹性内核,而且塑性不是停留在一个面,而是和现实一样是 一段区域。而且在模拟是,尤其是 s4 截面,会发现腹板部分会有明显较大应力 区域,这是明显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单元划分、屈曲修正过度都可能导致。由 于个人时间有限以及 ANSYS 操作能力有限,不做调整。 个人还尝试用 shell63 模拟,但是也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没有成功实现, 迫于学习时间紧迫,并未进行深入分析原因。
4.2a 钢支撑的滞回曲线有何特点?试采用梁单元来模拟钢 支撑的滞回性能,并阐述模拟的要点。
1、钢支撑的滞回曲线特点: 图 1 所示是钢支撑在轴力作用下的典型变形过程和单循环滞回曲线。由于 支撑存在初始缺陷,其两端施加的轴力会在跨中位置产生附加弯矩。在轴力到 达 A 点之前,支撑处于弹性压缩阶段,承担的轴力和跨中附加弯矩比例增加。 当跨中截面在压弯共同作用下屈服时( 图 2) ,支撑在跨中位置将形成塑性 铰,宏观上支撑开始发生屈曲现象(B 点) 。支撑屈曲后,塑性铰的转动导致支 撑侧向变形增大,轴力产生的附加弯矩迅速增加,杆件的受压承载力迅速下降 ( BC 段) 。从 C 点开始支撑进入卸载和反向拉伸阶段,支撑受压屈曲后的卸载 刚度明显低于初始弹性刚度。拉伸到 D 点时跨中截面在拉弯共同作用下再次屈 服并形成塑性铰,但此时塑性铰的转动方向与受压时相反,支撑的侧向变形不 断减小。随着拉伸变形的不断增加,支撑到达 E 点时接近全截面受拉屈服。EF 段支撑进入塑性拉伸变形阶段,而在 F 点后支撑开始弹性卸载并进入下一循 环。由于包辛格效应和残留的侧向变形,后一循环的支撑稳定承载力将会明显 低于前一循环的。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塑性损伤逐渐累积,支撑的稳定承载 力、屈曲后软化刚度和屈曲后卸载刚度等都将不断降低。支撑典型的多循环滞 回曲线见图 3。

钢结构第3章作业参考答案

钢结构第3章作业参考答案

l1 298 8 308mm;l2 108 8 116mm 取肢背l1 310mm, 肢尖l2 120mm
(2)
当采用二面侧焊时
N 1 a1 N 0.67 1000 670KN N 2 a 2 N 0.331000 330KN
60 h f 480 mm (满 足) N1 670103 lw1 374mm w 8 h f 64 mm 且 40 mm (满 足) 2hef f 2 0.7 8 160
《钢结构》(第三版)戴国欣 主编
钢结构第3章作业参考答案
3.1 试设计双角钢与节点板的角焊接连接。钢材为Q235B, 焊条为E43型,手工焊,轴心力N=1000KN(设计值),分别 采用三面围焊和两面侧焊进行设计。
解:
hf max 1.2 10 12m m hf min 1.5 12 5.2m m 假定hf 8m m
2 2 I 0.5615 ( 21.2 - 14.45 ) 0.5613.8 ( 200 - 14.45 )
2 0.56 203 2 2 0.56 20 ( 14.45 - 10 ) 1811 cm4 12
按剪力由腹板承担,弯矩由腹板和翼缘共同承担考虑 V 98103 43.75Mpa 160Mpa he lw 2 5.6 200
2 2
hf 8m m 满足要求
(注:本题也可以计算 求得hf ,然后再根据构造选取 hf)
3.4 习题3.3的连接中,如将焊缝及焊缝改为对接焊缝 (按三级质量标准检验),试求该连接的最大荷载。 解: 若为对接焊缝,则:
f cw 215Mpa, ft w 185Mpa, f vw 125Mpa,

(完整版)钢结构课后习题第三章

(完整版)钢结构课后习题第三章

(完整版)钢结构课后习题第三章第三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8 已知A3F 钢板截⾯mm mm 20500?⽤对接直焊缝拼接,采⽤⼿⼯焊焊条E43型,⽤引弧板,按Ⅲ级焊缝质量检验,试求焊缝所能承受的最⼤轴⼼拉⼒设计值。

解:焊缝质量等级为Ⅱ级,抗拉的强度设计值20.85182.75/w f f f N mm == 采⽤引弧板,故焊缝长度500w l b mm ==承受的最⼤轴⼼拉⼒设计值3500*20*182.75*101827.5N btf kN -===3.9 焊接⼯字形截⾯梁,在腹板上设⼀道拼接的对接焊缝(如图3-66),拼接处作⽤荷载设计值:弯矩M=1122kN ·mm ,剪⼒V=374kN ,钢材为Q235B ,焊条为E43型,半⾃动焊,三级检验标准,试验算该焊缝的强度。

解:(1)焊缝截⾯的⼏何特性惯性矩3341(28102.827.2100)26820612x I cm =-= ⼀块翼缘板对x 轴的⾯积矩3128 1.4(507)2234.4X S cm =??+=半个截⾯对x 轴的⾯积矩31500.8253234.4X X S S cm =+??=(2)焊缝强度验算焊缝下端的剪应⼒33214374102234.41038.9/268206108x x w VS N mm I t τ===?? 焊缝下端的拉应62max4112210500209/0.852********x M h N mm f I σ??=?==>? 所以,该焊缝不满⾜强度要求(建议将焊缝等级质量提为⼆级)则 max σ2209/N mm =<215f =2/N mm下端点处的折算应2222max 3219.6/ 1.1236.5/N mm f N mm στ+=<=且焊缝中点处剪应⼒33224374103234.41056.3/125/268206108w x v x w VS N mm f N mm I t τ===<=??3.10 试设计如图3-67所⽰双⾓钢和节点板间的⾓焊缝连接。

钢结构第三章-习题答案

钢结构第三章-习题答案

3.3 影响焊接残余应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措施有哪些?答:在焊接过程中,由于不均匀的加热,在焊接区域产生了热塑性压缩变形,当冷却时焊接区要在纵向和横向收缩,势必导致构件产生局部鼓曲、弯曲、歪和扭转等。

焊接残余变形包括纵、横向的收缩,弯曲变形,角变形和扭曲变形等。

为了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焊缝设计,包括合理的选择焊缝尺寸和形式;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焊缝、合理的安排焊缝的位置、尽量避免焊缝的过分集中和交叉;尽量避免在母材厚度方向的收缩应力。

2)合理的工艺措施,包括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采用反变形法减少焊接变形或焊接应力;锤击或碾压焊缝;对于小尺寸焊接构件可进行提前预热,然后慢慢冷却以消除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

3.8 试设计如图所示的对接连接(直缝或斜缝)。

轴心拉力N=1500 kN,钢材Q345A,焊条E50型,手工焊,焊缝质量Ⅲ级。

解:直缝连接其计算长度:l w=500-2×10=480mm焊缝的正应力为:σ=Nl w t =1500×1000480×10=312.5N/mm2>f t w=265N/mm2不满足要求,改用斜对接焊缝,取截割斜度为1.5:1,即56°焊缝长度l=500sin56°=603mm计算长度l w=603−2×10=583mm 故此时焊缝的正应力为:σ=Nsin θl w t=1500×1000×sin56°583×10=213N mm2⁄<f t w=265N mm2⁄剪应力为:τ=Ncos θl w t=1500×1000×cos56°583×10=144N mm2⁄<f v w=180N mm2⁄满足要求。

故设计斜焊缝,如图所示。

3.10 有一支托角钢,两边用角焊缝与柱相连,如图所示,钢材为Q345A,焊条为E50型,手工焊,已知柱翼缘厚20mm,外力N=400kN。

钢结构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螺栓)

钢结构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螺栓)

排列因素:
受力要求:钢板端部剪断,端距不应小于2d0;受拉时,栓
距和线距不应过小;受压时,沿作用力方向的栓距不宜过大。 构造要求:栓距和线距不宜过大 施工要求:有一定的施工空间
3.6螺栓的构造
3.6.2 螺栓的排列
螺栓排列和最小距离:
3.6螺栓的构造
3.6.2 螺栓的排列
螺栓排列最大距离: 对于角钢、工字钢和 槽钢的螺栓排列见附 录四(型钢的螺栓准 线表)
3.7 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强度计算
普通螺栓连接按其受力方式分类:
抗剪螺栓 抗拉螺栓 同时抗剪抗拉螺栓
3.7.1普通螺栓的抗剪连接
3.7.1.1抗剪连接工作性能
抗剪螺栓连接的受力性能:静摩擦力阶段、相对滑移阶段、螺杆与 孔壁挤压传力的弹塑性阶段、破坏阶段。
3.7 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强度计算
3.7.1普通螺栓的抗剪连接
4x100=400 50 30 50
M Fe 280 0.21 58.8kN m
2. 单个螺栓的抗拉承载力:
N tb Ae f t b 244 .8 170 41620 N 41.62 kN
3.螺栓群强度验算 由前述可知1号螺栓受力最大,为设计控制点, 则对其进行强度验算:
3). 螺栓群同时承受剪力和弯矩(轴心拉力) 的计算
螺栓群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
3.7 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强度计算
3.7.2普通螺栓的抗拉连接
3). 螺栓群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的计算 支托仅起安装作用:螺栓群承受弯矩M和剪力V
N t N1M My1
m y
2 i
Nv V n
螺栓不发生拉剪破坏
20 12 305 73200 N 73.2 kN

钢结构第三四章练习

钢结构第三四章练习

填空题1.对焊接板梁强度计算,除进行抗弯强度、抗剪强度计算外,还应验算 。

2.焊接组合梁截面高度h 根据 、 、 三方面因素确定。

3.受静力荷载作用的受弯杆件强度计算中采用了截面塑性发展系数,目的是考虑 截面塑性。

4.格构式轴心压杆中,对 整体稳定检算时应考虑剪切变形影响,以 代替长细比以考虑其影响。

6.实际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是根据 。

7.轴心压杆格构柱进行分肢稳定计算的目的是保证 。

8.影响钢梁的整体稳定的主要原因有 、 、 、 和 、 。

9.焊接组合工字型截面钢梁,翼缘的局部稳定是采用 的方法来保证,而腹板的局部稳定则采用 的方法来保证。

10.钢梁强度计算一般包括 、 、 和 四个方面。

11.提高钢梁整体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

12.轴心稳定系数Φ根据 、 、 。

13.在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采用荷载的 值。

15.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16.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有 和 。

17.双轴对称的工字型截面轴压构件失稳时的屈曲形式是 屈曲。

18. 单轴对称截面的轴心受压构件,当构件绕对称轴失稳时发生 屈曲。

19.轴心受压构件的缺陷有 、 、 。

20.缀条式格构柱的缀条内力计算时按 进行计算。

21.为保证组合梁腹板的局部稳定性,当满足y w f t h 2351700 时,应 。

22.焊接工字形梁腹板高厚比时,为保证腹板不发生局部失稳,应设置和。

23.梁的最小高度是由控制的。

24.钢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若局部承压强度不满足应采取的措施是。

25.荷载作用在上翼缘的梁较荷载作用在下翼缘的梁整体稳定承载力。

26.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工形截面压弯构件,其强度计算公式中,塑性发展系数γx取。

27.相同的梁分别承受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作用,虽然两者在梁内产生的最大弯矩相同,但前者的整体稳定承载力比后者。

28.使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除要保证强度、整体稳定外,还必须保证。

钢结构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钢结构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两端铰接的热轧型钢I20a 轴心受压柱,截面如图所示,杆长为6米,设计荷载N=450KN ,钢材为Q235钢,试验算该柱的强度是否满足?解:查的I20a 净截面面积A 为35502mm ,所以构件的净截面面积232495.217235505.21*23550mm d A n =⨯⨯-=-=22/215/5.1383249450000mm N f mm N A N n =<===σ 所以该柱强度满足要求。

一简支梁跨长为米,在梁上翼缘承受均布静力荷载作用,恒载标准值m(不包括梁自重),活荷载标准值25KN/m ,假定梁的受压翼缘有可靠的侧向支撑,钢材为Q235,梁的容许挠度为l/250,试选择最经济的工字型及H 型钢梁截面,并进行比较。

解:如上图示,为钢梁的受力图荷载设计值m KN q /24.47254.12.102.1=⨯+⨯= 跨中最大弯矩KNm ql M 63.1785.524.47818122=⨯⨯== f w M x x ≤=γσmax 所以3561091.7)21505.1/(1063.178mm fM w x x ⨯=⨯⨯=≥γ查型钢表选择I36a ,质量为m,Wx 为8750003mm ,所以钢梁自重引起的恒载标注值m KN /58702.010008.99.59=÷⨯=,可见对强度影响很小,验算挠度即可:荷载标准值m KN q k /79.35252.1058702.0=++= 挠度mm EI l q x k 13.1310576.11006.2384105.579.3553845851244=⨯⨯⨯⨯⨯⨯⨯==ω<[l/250]=22mm I36a 满足挠度要求。

查型钢表选择HN400x200x8x13,质量为66kg/m,Wx 为11900003mm钢梁自重引起的恒载标注值m KN /6468.010008.966=÷⨯=,可见对强度影响很小,验算挠度即可:荷载标准值m KN q k /85.35252.106468.0=++= 挠度mm EI l q x k 7.810237001006.2384105.585.3553845451244=⨯⨯⨯⨯⨯⨯⨯==ω<[l/250]=22mm HN400x200x8x13满足挠度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elw' f
f
w f
2 0.710 2401.22160
655.9kN
连接一侧所需侧面角焊缝的总长度为:
lw
N N' 4he ffw
(1400 655.9) 103 0.7 10 160
664mm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连接一侧共有4条侧面角焊缝,则一条侧面角焊缝的 长度为:
lw'
lw 4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钢结构
设计原理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钢结构
设计原理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第3章 例题
【例3.1】
试验算图3.22所示直角角焊缝的强度。已知焊缝承受的静
态斜向力N=280kN(设计值), ,角60焊缝的焊角尺
寸 hf 8m,实m际长度
为E43型。
lw' 钢1材55为mQm2, 35B,手工焊,焊条
N3 4helw3 ffw 4 0.710 1502 1002 160 807.6kN
连接一侧焊缝所能承受的内力为:
N ' N1 N2 N3 109.3 492.8 807.6 1409.7 N 1400kN,
满足要求。
钢结构
5所示承受静态轴心力的三面围焊连接的承
取:hf 10m查m附录表1.2得角焊缝强度设计值
ftw 160 N mm2 (1)采用两面侧焊时[图3.24(a)]
钢结构
设计原理
连接一侧所需焊缝的总长度,可按式(3.8)计算得:
N 1400103 lw he ffw 0.710160 1250mm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此对接连接采用了上下两块拼接盖板,共有4条侧焊缝, 一条侧焊缝的实际长度为:
lw'
lw 4
2hf
1250 4
20
333mm<60hf
6010 600mm
所需拼接盖板长度:
L 2lw' 10 2 333 10 676mm,取680mm。
钢结构
设计原理
式中,10mm为两块被连接钢板间的间隙。拼接盖板的 宽度b就是两条侧面角焊缝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强度条件 和构造要求确定。根据强度条件,在钢材种类相同的情 况下,拼接盖板的截面积A’应等于或大于被连接钢板的 截面积。
钢结构
设计原理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2)采用三面围焊时[图3.24(b)]
采用三面围焊可以减小两侧侧面角焊缝的长度,从而 减小拼接盖板的尺寸。设拼接盖板的宽度和厚度与采用 两面侧焊时相同,仅需求盖板长度。已知正面角焊缝的 长度lw’=b=240mm,则正面角焊缝所承受的内力为:
钢结构
设计原理
N'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钢结构
设计原理
图3.24 例3.2图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解】设计拼接盖板的对接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 假定焊脚尺寸求焊缝长度,再由焊缝长度确定拼接盖板 的尺寸;另一方法是先假定焊脚尺寸和拼接盖板的尺寸, 然后验算焊缝的承载力,如果假定的焊脚尺寸和拼接盖 板尺寸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则进行相应调整再验算, 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hf
664 10 176mm,取为180mm. 4
拼接盖板的长度为:
L 2lw' 10 2180 10 370mm
钢结构
设计原理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钢结构
设计原理
(3)采用菱形盖板时[图3.24(c)] 当拼接板宽度较大时,采用菱形拼接盖板可减小角部
的应力集中,从而使连接的工作性能得以改善。菱形拼 接盖板的连接焊缝由正面角焊缝、侧面角焊缝和斜焊缝 等组成。设计时,一般先假定拼接盖板的尺寸再进行验 算。拼接盖板尺寸如图3.24(c)所示,则各部分焊缝的承载 力分别为:
钢结构
设计原理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钢结构
设计原理
图3.22 例3.1图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解】将N分解为垂直于焊缝和平行于焊缝的分力:
钢结构
设计原理
Nx N
sin N
sin 60
280
3 242.5kN 2
Ny N
cos N
cos 60
280 1 140kN 2
f
Nx 2helw
载力及肢尖焊缝的长度。已知角钢为2∠125×10,与厚度为 8mm的节点板连接,其肢背搭接长度为300mm,焊脚尺寸均 为hf=8mm,钢材为Q235B,手工焊,焊条为E43型。
钢结构
设计原理
图3.25 例3.3图
角焊缝的焊脚尺寸 h应f 根据板件厚度确定:
由于焊缝是在板件边缘施焊,且拼接盖板厚度
钢结构
设计原理
t2 16mm>6mm, t2 t1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则:
hfmax t (1 ~ 2) 16 (1 ~ 2) 15mm或14mm
hfmin 1.5 t 1.5 28 7.9mm
242.5103
2 0.78 (155 16)
155.8 N
mm2
f
Ny 2helw
140 103 2 0.78(155 16)
89.9 N
mm2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焊缝同时承受和f 作f 用,用式(3.6)验算:
2
f f
f 2
155.8
2
1.22
89.92
156.2 N
mm2
正面角焊缝:
N1 2helw1f ffw 2 0.7 10 401.22160 109.3kN
侧面角焊缝:
N2
4hf lw2
f
w f
2 0.7 10 (120
10) 160
492.8kN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斜焊缝:斜焊缝强度介于正面角焊缝与侧面角焊缝之间, 从设计角度出发,将斜焊缝视作侧面角焊缝进行计算, 这样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ffw
160 N
mm2
钢结构
设计原理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例3.2】
试设计用拼接盖板的对接连接(图3.24)。已知钢板 宽B=270mm,厚度t1=28mm,拼接盖板度, t2=16mm,该 连接承受的静态轴心力N=1400kN(设计值),钢材为 Q235B,手工焊,焊条为E43型。
钢结构
设计原理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例题
选定拼接盖板宽度b=240mm,则: A' 240 216 7680mm2 A 270 28 7560mm2
满足强度要求。
根据构造要求可知: b 240mm lw 313mm 且b 16t 1616 256mm
满足要求,故选定拼接盖板尺寸为
680mm 240mm 16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