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原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对策

原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对策

~SHANXI WATER RESOURCESI水资源管理原平市水源发用状可续对策高增所(原平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原平034100)[摘要]针对原平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污染、地下水超采、采煤排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 采取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强化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加强煤矿开采水环境影响评价等水资源管 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对策;原平市[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7) 10-0016-021概况原平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西长约62 km,南北 宽约58 km,总面积2 550 km2。

地处华北黄土高原,西 临恒山,东倚五台山,中部为忻定盆地,区域地势总体 西北高、东南低。

原平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457.3 mm(1956年〜2005年),年平均气温8°C 〜9°C。

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滹沱河、阳武河、北 云中河、长乐河、永兴河、同河等。

2水资源状况根据《原平市第二次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 价》成果显示,原平市1956〜2005年系列多年平均河川 径流量为15 408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 211万m3,扣除重复计算量后,水资源总量为23 762万m3;原平 市1956〜2005年系列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9 550万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1 040万m3,扣除重复计算的水量后,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6 886万m3。

原平市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枯,从地区分布来 看,东山区和西山区降水量大于滹沱河河谷平原区。

同时,年降水量存在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别悬殊和 区域性同丰同枯现象。

受下垫面因素影响,原平市河 川径流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西山区和东山区大于平 原区,且由于全市碳酸盐岩类分布广泛,岩溶水补给 区河川径流大量漏失,加剧了河川径流在地区间的 差异。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地下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在我国,地下水是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工业、农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水源。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干涸。

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下水的开采也存在着合理性和利益分配问题。

2. 地下水环境污染我国许多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工业废水、农药、化肥、浸渍液等物质的排放,使得地下水污染严重,不仅危害水质,更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3. 地下水监管不力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由于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和保护,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得到允许或很难受到惩罚,从而严重损害了地下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夯实地下水管理制度、优化用水结构、建设水利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减少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2. 加强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类健康的关键。

针对地下水污染,我们应该加强监测、建立污染应急预案、加强责任追究、配合政策调控,以实现地下水环境的全面治理。

3. 完善地下水监管机制为了解决地下水监管不力的问题,政府应该强化地下水的监管和管理,完善地下水管理法规,加强地下水管理机构的建设,完善地下水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交易市场,以实现对地下水资源全面监管和保护。

4. 提高社会公众意识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个人水资源消耗习惯,充分利用可再生水资源,如大量利用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依赖,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水资源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质量,进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水资源作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资源利用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而且还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

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因此,探讨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对于构建我国水资源发展战略体系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水资源供需失衡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失衡现象比较严重。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出现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0多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 000亿多元。

在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约4.8亿,实际人均用水约为96m3,按照人均每年120 m3的标准,城市总缺水量为90亿m3。

目前,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 200 m3,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在农村约有3亿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水资源供需失衡,缺水的形势在日益严重。

1.2 水资源利用率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全国的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0.8。

2000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78 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据统计,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30%~40%,而发达国家为75%~85%。

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它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要想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本文主要利用对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原因,进一步探讨有针对性的相应措施,从而有效地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确保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资源管理;应对措施;管理效能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情况下,世界上可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地下降,而在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已经成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此外,干旱频发,水污染等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探讨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对策是不容忽视的。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资源,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下,水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支持,目前,全球可利用的水资源出现了大量的下降,这对世界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人们肆无忌惮地挥霍和利用水资源,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大自然经常发生的干旱和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发展,因此,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并综合探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对策,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项重大难题。

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水资源,但是我们拥有的淡水资源却只有世界上的1/4。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我们无法平等地获取水资源。

南方地区拥有全国80%的水资源,而北方地区却极度缺水,导致超过7千万人口面临着严重的饮用水问题,更多的人每天使用的水都很少。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既紧张又缺乏,又受到严重的污染。

水资源调查报告(通用9篇)

水资源调查报告(通用9篇)

水资源调查报告(通用9篇)水资源调查报告篇一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

节约用水,刻不容缓!一、水资源现状世界水资源现状: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

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xx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壹五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

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亳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亳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座,其中大型水闸有大寺闸、涡阳闸、 源 量远远低于全国 1800 m 3/亩的水 幅度增加。

Z H IH U A I 2008.8
水文水资源
山丘区潜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法与效益分析
张福春 李 刚 吕云生 范 虹
一、潜水分布规律与特征
2、潜水主要特征
松等原因,潜流坡降、渗透流速 一般要比
1、潜水分布规律
山丘区和土石山丘区。一定流域面积 程与流域内的林草植被、治理程度、岩
二、潜水资源勘探与计算
的坡沟虽有较好的含水空间和较充沛 性因素相关,林草植被丰茂、治理程度
1、潜水资源勘探
潜水资源,但由于降水入渗快、坡降 高,则潜水补给持续时间长,反之,则
开发利用潜水资源,在充分调查、了
陡、过境快,降水后坡积层下游部位地 持续时间短。
差 26 倍。
16.9%。该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占总水 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农业灌溉用水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资源量的 48%,产水模数为 17.6 万 不会有太大的增加,按规划年与现状年
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m 3/km 2。人均水量、亩均水量分别为 持平考虑;工业用水随着经济的发展,预
亳州市境 内 水 域 现 有 水 闸 378 287m 3/人和 199m 3/亩,占有地表水资 计到 2010 年和 2020 年较现状年将有大
州市保证率 75%年份,现状年 2005 可制度,提倡农业节水灌溉,控制城市
年、规划年 2010 年和 2020 年需水量 浴池和洗车业等耗水行业的发展,大力
分 别 为 8.220 亿 m 3 、9.221 亿 m 3 和 宣传节约用水,全社会参与节约用水。
11.640 亿 m 3,可供水量为 7.378 亿 m 3,

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一、汉中市水能资源基本情况及特点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是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发源地,区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0 0 0 m m,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总量为2 1 7 .6 亿m 3 ,其中流域自产水为1 4 4 . 1 亿m 3 , 容水量7 3 . 5 亿m 3 。

市内地形起伏大,峰岭峻俏,河流密布,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 的有7 条,500~1000 km2 的有14 条,100~500km2 的有44 条,10~100 km2 的有500 条,河网密度约1 . 6 k m / k m 2 。

众多的河流和丰富的水量蕴藏着极大的水能资源。

根据多年来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勘察选点及县级水电区划普查结果,汉中市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 6 0 万k W ,可开发容量1 0 9 .8 万kW ,其中小水电(装机容量小于5 万k W )可开发利用容量为8 4 . 3 万k W 。

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褒河、胥水河、西流河、西汉水、酉水河、金水河、泾洋河、巴水河、沮水河等1 6 条较大支流上,规划梯级电站总装机达6 4 .7 3 万k W ,约占全市小水电可开发容量的7 7 % ,见表1 。

目前在这些河流上已建成电站装机1 2 . 6 8 万kW ,在建电站装机7 . 4 5 万k W 。

汉中水能资源有如下特点:1 . 水资源和小水电资源丰富,但大中型水电项目缺乏。

汉中市所在的秦巴山区降水充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5 8 0 0 m 3 ,人均小水电资源占有量0 .2 2 6 k W,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尽管汉中市水能理论蕴藏量、小水电可开发量分别占陕西省的1 8 % 和3 7 . 6 % ,是全省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但和千河之省的四川省小水电资源相比还不算丰富,四川省平均每个水电县占有量约2 0 万k W ,汉中市平均每个县仅约8 万k W ;规划的大中型水电项目更是缺乏,仅有1 处,为汉江干流上的黄金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 0 万k W 。

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优化配置对策建议

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优化配置对策建议
2020年第1期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43·
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 优化配置对策建议
董水利,靳瑞杰,赵荣利
(陕西省渭南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渭南 714000)
摘 要:陕西省渭南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快 速推进,用水量日益增大,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本文对渭南市近几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总结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化配置对策建议。
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不大,解决渭南市未来水资源短缺
的主要途径是开发利用客水资源。
2.2 渭南中心城市 2.2.1 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渭南中心城市供水水源为 多水源,由境内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客水抽黄水源一期
和中水四部分组成,年总供水能力14400万 m3(39.5万 m3/日),具体为:
河水库 地 表 水 源 1526 万 m3,其 中 向 渭 化 供 水 1325万 m3,向渭阳水厂供水201万 m3;涧峪水库水地 表水源 1300 万 m3;市 自 来 水 东 水 厂 地 下 水 源 949 万 m3;高新区二水厂地下水源540万 m3(高新区一水厂设
关键词: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建议
Hale Waihona Puke 1 水资源基本情况陕西省渭南 市 地 处 内 陆,地 型 地 貌 复 杂,属 于 严 重 资源型缺水 地 区。 近 年 来,随 着 全 市 工 业 化、城 镇 化 步 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 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变得愈加突出。主要呈现三个 特点:一是当地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236m3,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5,全国平均水平的1/10, 排列全省十个市(地)的第九位,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 500m3 的严重缺水线。二是地域、时空分布不均。占全市 总面积78%的渭河以北地区,地表水资源量仅占28%,而 渭河以南占72%。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81.6mm,60%降 水主要集中在7-10月,常以暴雨形式出现,且年际变化 较大,导致水旱灾害频发。三是地下水水质可利用条件 差。临渭区固 市 以 北 的 蒲 城、大 荔、富 平 境 内 地 下 水 多 为苦咸水,矿化度较高,难以开发利用;除华州区、潼关外, 其他各县市、区地下水不同程度存在含氟量超标,渭南城区 受原生地质环境影响,地下水存在铁、锰超标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

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

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
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
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

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入境水由于没有相应的调蓄工程,再加上现有供水工程老化失修,供水能力低,致使由降雨形成的自产水和入境水以洪水的形式汇入河流流出境内。

根据现状,水平年在不同保证率P=50%,P=75%和P=95%时的需水量和供水量分析,年缺水总量分别为0.04亿m3、0.221亿m3、0.293亿m3。

缺水区域主要为农业生产区,年缺水为0.038-0.202亿m3;其次为城区工业和生活用水,年缺水为0.002—0.009亿m3;区内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030m3,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m3的一半,较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80m3还少14%,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最低需求量1000m3的标准,属严重缺水区。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农业用水现状
农业是用水区内用水大户,长期以来,一直受干旱缺水的困扰,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区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蓄、引、提等水利工程设施,截止2000年底,全区共建成灌溉渠道51条,修建机电提灌站275处,机井710眼,发展灌溉面积18.6万亩;兴修堤防98.9km,保护着7.2万亩良田和18.6万人免受洪水危害;发展集雨节灌水窖8130眼,发展补灌溉面积1.67万亩;新修梯田3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3.8km2,初步形成了灌溉、供水、防洪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工程体系。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工程老化失修,
田间配套不齐全,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而农业用水又过于集中,所以在灌溉高峰经常发生“卡脖子”现象,致使每年约有4.3万亩有效灌面不能得到适时灌溉。

2.2工业用水现状
全区工业用水主要是地下水,根据调查,现状用水量约为0.234亿m3,虽然工业区用水量不算太大,但存在着很多问题:(1)工业用水浪费大,水的重复利用率低;(2)打井没有统一规划设计,随意开采;(3)工业用水集中在城镇,容易造成地下水局部超量开采;(4)工业废水处理不符合国家标准,随意排放,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2.3生活用水现状
全区现有人口57.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39万人,城镇人口12.18万人,大小牲畜约15.83万头,根据用水指标测算,现状人畜年用水为0.0948亿m3。

综上所述,现状总用年水量约为0.948亿m3,其中:农业年用水0.619亿m3,占66.4%,工业用年水量0.234亿m3,占23.6%,人畜用年水量0.0948亿m3,占10%。

3、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水资源短缺现状仍有认识上的不足,浪费水资源现象普遍存在。

区内农业是用水大户,占全区用水总量的近70%,但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到30%;生活用水浪费现象则更为普遍。

二是供水能力低。

目前由于资金等各种原因,新的工程难以上马,旧的工程老化失修,水利设施配套率低,主体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不同步,致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区内虽然发展有效灌面18.63万亩。

但由于上属原因,实际灌面仅有13.41万亩。

如区内渭惠渠为万亩灌区,而多年来没有固定的取水口,渠道配套更是不完善;新阳、杨坪等提灌虽然有主体工程,而支斗渠及建筑物不配套,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是管理体制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管理不活,效益不高,没有形成依法管水,依法治水的良好格局。

四是水环境恶化,水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涵养和保护,使本来有限的水资源很难得到充分的利用。

4、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几点对策
综述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可以预见,随着区内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相互争水、上下游争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不及时加强管理,采取对策,将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应从科学的角度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基本对策是:
(1)管理工作是关键。

目前对《水法》宣传不够,普及面小,执法力度不强,造成水事纠纷不断增多,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给水资源管理造成了诸多困难,因此要依靠法律、法
规,规范水资源管理,关键要形成全民学法、懂法和守法的思想意识,依靠法律法规实现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宏观调控;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原则,综合运用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另外应尽快编制《麦积区供水水源规划》,《麦积区井灌区规划》以及《麦积区城市水文地质斟查报告》等一批指导性规划报告,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2)工程是手段。

一是兴建一批新的水利工程项目,对《麦积区水利“十五”发展规划》中所列重点工程项目,应积极争取立项,多方筹集资金,使其尽快上马;二是对原有水利工程进行挖潜改造,使之尽快达标,提高工程供水能力。

如区内的新阳提灌,杨坪提灌,渭惠渠,中惠渠及一些中小型水利项目,只要加大挖潜改造力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通过实施跨流域调水来缓解区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如引洮入渭、南水北调工程。

(3)节水是措施。

坚持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三水”齐抓原则,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尤其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业节水上应积极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实行大田灌溉常规节水化、井灌区用管道输水化、蔬菜果园喷灌滴灌化;对工业生活用水,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节水技术改造,中水回用等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4)保护是基础。

应继续坚持把区内土质差、耗水高、效益低的耕地退耕还林(草),以达到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节约水量的作用。

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坚决清除一批污染严重、扰民突出、治理无望的工业污染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