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人际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人际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人际传播学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基本理论与模式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对人际传播的系统理论有所了解;初步了解人际传播的模式;对人际传播的大致构架有初步印象。

进一步明确理论学习对当前社会人际传播现象的解释作用和实践生活的指导意义,以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多种理论和模式反应了人际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种理论和模式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加以阐述,反映了人际传播的多学科性和包容性。

然而,各种理论和模式的并存反应了研究者的思维还没有进入更深更高的轨道。

因此,通过此课程,希望能引发学生对未来人际传播学研究发展的探讨,真正意义上促进人际传播学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一)人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1)人际传播的动机 (2)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3)米德的象征性交往理论 (4)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二)人际传播学的基本模式(1)亚力士多德(Aristotle )的传播模式(资料来源:钟文、余明阳著,《大众传播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P210)说话者speaker演讲内容speech阅听者audience 效果effect场合(occasion )(2)拉斯韦尔模式(资料来源:戴元光、金冠军编著,《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76)(3)7W 模式(资料来源:戴元光、金冠军编著,《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77)(4)纽科姆模式XA B(资料来源:戴元光、金冠军编著,《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83)(5)香农和韦佛的数学传播模式讯息 信号 信号 讯息 (制成符号) (还原)谁说什么通过什 么渠道 对谁取得什 么效果 传播者 控制信息讯息 内容分析 媒介 媒介分析受众 受众分析效果 效果分析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媒介? 对谁? 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信源 传播者 受播者 信道 目的地 噪音(资料来源:戴元光等编著,《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78)(6)德弗勒传播模式(资料来源:戴元光等编著,《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71)(7)丹斯模式(资料来源:自制)重点:学会区分和记忆不同理论、模式的内容和意义,对人际传播的大致构架有初步印象;了解人际传播发展历史的简图,并通过此课程对于人际传播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人际传播第三章

人际传播第三章

三、态度的功能
1、功利性的功能
2、适应性的功能
3、动机产生和情绪变化的功能
4、价值表现的功能 5、工具性功能 6、知识性功能 7、心理防御功能
8、促进摹拟功能
四、态度改变的类别和内、外因
1、态度变化的类别
(1)正向变化:向原有态度相同方向变化; (2)反向变化:向原有态度相反方向变化; (3)中立变化:由原来的极端态度转向缓和的变 化; (4)转向变化:由原有态度退回到出发点,向别 的方向重新前进的变化。
4、自我表露的几种理论 (1)交换论 (2)吸引论 (3)信息论 5、自我表露的价值 (1)对自己的进一步了解与认可; (2)对别人进一步了解; (3)加深和丰富人际关系。 6、提高自我表露能力 (1)承认自我是不断变化的; (2)承认他人是不断变化的; (3)提倡适当的自我表露; (4)勇于承担风险; (5)及时地反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自我呈现(自我表现) 1、涵义: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借助自己的言语、 表情、姿态,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我的过程。 2、自我呈现的主要方式(5种) (1)真实呈现;(自我表露) (2)虚无呈现; (3)夸大呈现; (4)收敛呈现; (5)投好呈现。
&2 人际认知
一、人际认知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人际传播过程中个人对他人、对自 己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2、类型: (1)对他人的认知; (2)自我认知; (3)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4)角色认知;
8、个人价值观的差异
9、相悦因素 10、个性因素
11、仪表因素
二、人际关系
1、含义:人际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形成 注意阶段——吸引阶段——适应阶段——依附阶段 3、人际关系的恶化 漠视——冷淡——疏远——分离

15.传播学备考-人际传播

15.传播学备考-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考研-传播学-知识点15】一、人际传播的动机1、概念: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际传播的动机:①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

②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是人际传播的一个基本动机。

③人际传播的第三个基本动机是自我认知和相互认识。

2、库利“镜中我”(1)概况:库利是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镜中我”概念。

(2)基本内容: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联系包括:①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在这其中,前两项只有在与别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够获得。

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也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活动的一个基本动机。

综上所述,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

习题1、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答:“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这个理论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说明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人际传播学 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 第三章
situation)?”和“为了什么目的(for what purpose)?”,换言之就是传播行 为的两个方面即传递信息的具体环境和传播者发送讯息的意图。布雷多克的 模式后来也被称作是“7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媒介?
对谁?
在什么情况下?
为了什么目的?
取得什么效果?
(资料来源(láiyuán):《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77)
群体传播;公众传播。 • 理论的基本要素
对于(duìyú)事物进行一定的概念和分类化;对于(duìyú)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三页,共四十四页。
• 理论研究(yánjiū)的步骤
假设;操作主义;管理和控制;说明性法则(fǎzé);预测。
(资料来源:《人类(rénlèi)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P25)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三、人际(rén jì)传播学的模式
• 模式的功能 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传承(chuán chénɡ)功能;预测功能。
• 模式的评估
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 与人际(rén jì)传播相关的基本模式
亚力士多德(Aristotle)的传播模式
讲话 ( speaker )
演讲 ( speech )
德弗勒传播(chuánbō)模式
(zīliào) (资料
来源:《传播学通论》,戴元光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78)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资料来源(láiyuán):《传播学通论》,戴元光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71)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奥斯古德(Osgood)的传播(chuánbō)模式

人际传播学笔记-最新

人际传播学笔记-最新

人际传播学第一章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传播概述一,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体态语言语言文字媒介(广播电话电视)互联网络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播活动的进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二,传播的内涵(一)共享说积极互动(二)影响说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三)发应说基于“刺激—反应”(四)互动说(五)过程说总结:传受信息的行为和过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三,传播的分类四,传播的功能心理学角度:二功能说实用性:托尔曼娱乐性:史蒂芬森社会学角度:四功能说拉斯韦尔: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承文化遗产赖特:娱乐第二节人际传播的概念一,人际传播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二,国内外学者对人际传播的鉴定1,人际传播意义的角度:人际传播关心的不是信息的传播,而是意义的产生2,人际传播情境的角度:人际传播的本质是参与者在一对一的基础上的直接沟通3,人际传播社会化角度:交往者围绕社会地位、社会观念等因素开展双向交流4,人际传播的特征角度: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特征进行的交往5,人际传播动机的角度:三需求理论:情感需求,包容需求,控制需求总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个人化的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已实现良好的信息传播和彼此的理解共鸣。

三,人际传播的功能:个人角度1,实现自我认知2,建立和谐关系3,认识与控制环境4,交流人生经验,实现信息沟通5,满足情感需求社会角度:1,传递文化遗产2,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进步第三节人际传播的类型一,人际传播的三分法两个人之间的传播小群体传播公共传播二,效果与动机分类法满足性交流:提供精神娱乐手段性交流:告知性交流、说服性交流、激励性交流三,符号分类法语言符号传播非语言符号传播(重复、补充、强调、代替)第四节人际传播的特点非制度化的自发性较强的情景传播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样化双向性,反馈及时高频率的互动化受社会性以及心理性障碍影响第二章人际传播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人际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基本性质一,人际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际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发生发展的规律,人际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目前两个重点研究领域: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人际传播对于大众传播的影响社会化:一个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人观念的社会化包括:自我观念的形成和社会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广 告)、“妈妈我要喝”(娃哈哈广告)、 “what‘s up” (美国饮料广告),这些广告之所以 家喻户晓,获得了极大成功,就在于它们通俗简 洁,琅琅上口,推出以后,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 口头语。
可口可乐 /v_show/id_XNzA5MjQ4MTI=. html
1、What you can or cannot say to each other in this relationship?
2、whether or not you and your partner feel the same way about each other?
3、How you and your partner would describe this relationship?
Nokia
/v_show/id_XOTYyNDQ3MjA= .html
公益广告 /v_show/id_XMTQ5Nzc5NTg w.html
意见领袖的特征
1.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广。 2.交际广泛,同公众联系密切,有较高的
威望。 3.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4.乐于创新。
利用意见领袖实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
1. 广告
广告应力图激励人们做意见领袖,或使他们模仿意见领袖。激励
包括设计一些活动,鼓励现在的使用者谈论产品或品牌,或者让可能
4、The fu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有效传播(第七版) 》,(美) 甘布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四、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 大众媒介——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人际传播部分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
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人际 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 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 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 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 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人际的传播与沟通教学课件

人际的传播与沟通教学课件

2023-11-01contents •人际传播理论•人际沟通技巧•人际传播障碍与应对策略•人际传播与社交媒体•人际传播与文化差异•人际传播的未来发展目录01人际传播理论传播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信息发送者通过符号传递信息给接收者的过程。

传播的定义传播需要具备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传播渠道和信息内容四个要素。

传播的要素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是指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的定义人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的作用双向性、互动性、情感性等。

建立关系、传递信息、增进感情等。

030201媒体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

媒体传播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外部的信息发布都需要组织传播,如公司内部的通知、新闻发布等。

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是最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对于建立关系、传递信息和增进感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际传播传播理论的应用02人际沟通技巧定义沟通技巧是一种能力,可以帮助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建立信任和解决冲突。

重要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效率,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升个人在社会和职场中的竞争力。

沟通技巧概述表达技巧清晰表达、控制情绪、保持礼貌和尊重。

倾听技巧积极倾听、回馈信息、确认理解和避免打断对方。

非语言沟通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和情境理解。

人际沟通技巧与同事、上司、下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完成工作任务和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

职场沟通与家人、朋友、恋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以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

人际关系沟通运用沟通技巧化解冲突和矛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冲突解决沟通技巧的应用03人际传播障碍与应对策略人际传播障碍概述传播障碍的种类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认知偏误、情感冲突等多种形式。

传播障碍的影响人际传播障碍会影响人们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合作关系,可能导致误会、冲突和沟通失败。

人际传播障碍的定义人际传播障碍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流、沟通、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阻力,导致信息无法准确传递、情感无法顺畅交流。

人际传播原理

人际传播原理

人际传播原理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在面对面的传播中,主要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使传者与受者直接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并共聚一堂,促膝交流,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

而在以媒体为中介的传播中,媒体主要包括电话、交互电视、计算机网络、书信等,这些媒体可以使传者与受者克服空间上的距离限制,从而提高传播的效率。

人际传播的主要目的和动机包括获取信息、建立与他人的协作关系以及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在人际传播中,外观形象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它所传达的信息形成人际传播中的第一印象。

同时,自我表达并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它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尺度。

总的来说,人际传播是一种复杂而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交流情感、共享文化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 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 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 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 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 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 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 到哪去找?找谁?" 到哪去找?找谁?" 对于具备明显态度倾向的问题要坚决“是, 还是不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类似的… 类似的…
五、创新——扩散理论 罗杰斯《 五、创新——扩散理论 罗杰斯《创新的推 广》 新事物、发展阶段、人的因素、传播媒介 说服、传播、感染
六、认知一致性理论 1、海德的平衡理论:共识与分歧 你
友(敌)
吴彦祖
2、认知失调理论——解决路径 、认知失调理论——解决路径 改变认知 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 增加新的认知 改变态度
广告词应尽量选择绝大多数受众熟知的、通俗化、 大众化的日常用语和口语,以便记忆和传诵。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白金龙香烟广 告)、“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广告)、“ 车 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广 告)、“妈妈我要喝”(娃哈哈广告)、 “what‘s up” (美国饮料广告),这些广告之所以 (美国饮料广告),这些广告之所以 家喻户晓,获得了极大成功,就在于它们通俗简 洁,琅琅上口,推出以后,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 口头语。
十一、人际关系的管理理论——霍桑实验 十一、人际关系的管理理论——霍桑实验 1、不确定和焦虑情绪:吸引力和归属感 2、面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 3、边界:“社会穿透”、“尺度”、奉献 评估 4、冲突:通过对行为原因的自我判断选择 策略,并导致相应的后果
人际冲突管理(Interpersonal Conflict)是指角色 人际冲突管理(Interpersonal Conflict)是指角色 期望对象和角色期望的发出者之间的沟通等行为 问题,可广义届定为两种冲突: (1)在某些实质性问题上的不相容的利益; (2)包含负面的情绪,如不信任、恐惧、拒绝和 愤怒等不相容的行为。
二、人际沟通模糊论 Ambiguous Choose one of your close relationships and ask these questions 1、What you can or cannot say to each other in this relationship? 2、whether or not you and your partner feel the same way about each other? 3、How you and your partner would describe this relationship? 4、The fu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角色规范化、角色 合并法、角色层次法 (以实现规避、竞争、 合作)
1、妥协 妥协是指在冲突双方互相让步的过程中以达成一 种协议的局面。 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对双方而言,协议的达成要比没有达成协 议更好。 (2) 达成的协议不止一个。
中澳铁矿石谈判
2、回避 回避是指在冲突的情况下采取退缩或中立的倾向, 有回避倾向的管理者不仅回避冲突,而且通常担 当冲突双方的沟通角色。 (1) 冲突的内容或争论的问题微不足道,或只 能暂时性的,不值得耗费时间和精力来面对这些 冲突。 (2) 当管理者的实际权力与处理冲突所需要的 权力不对称时,回避的态度可能比较明智。例如, 作为一名中低层管理者面对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 的冲突时,采取回避的方式可能会好一些。
意见领袖的特征
1.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广。 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广。 2.交际广泛,同公众联系密切,有较高的 交际广泛,同公众联系密切, 威望。 威望。 3.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4.乐于创新。 乐于创新。
利用意见领袖实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 1. 广告
广告应力图激励人们做意见领袖,或使他们模仿意见领袖。激励 包括设计一些活动,鼓励现在的使用者谈论产品或品牌,或者让可能 的购买者向现在的使用者询问他们的感受。模仿意见领袖涉及找到一 位众所周知的意见领袖——如为跑步器材找到乔伊娜( 位众所周知的意见领袖——如为跑步器材找到乔伊娜( Florence Joyner)或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使他们认可某一品牌。或者在 Joyner)或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使他们认可某一品牌。或者在 一则“生活片段”式的广告中,让一位醒目的意见领袖推荐产品,这 种广告通常是“偷听到的两个人的谈话,其中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提供 选择品牌的建议。” 2. 产品售后服务,忽略产品本身而强调情感沟通 产品售后服务, 3. 市场调查 4. 赠送产品样品 5、个人推销
人的交往好比演戏,把社会比做剧场,社 会成员则在这里按照一定剧本表演。 台前幕后的不同形象
而知新… 而知新… 梅罗维茨指出,“戈夫曼只是分析了人际交流中
“场所”不同、“话语”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亦 不同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揭示出“场所”对交流 情境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真正原因。”
梅罗维茨媒介情景论——在现代社会,媒介的变化 梅罗维茨媒介情景论——在现代社会,媒介的变化 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 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提供一种“研究媒介 影响和社会变化的新方法”。
(2)广告中的专家形象充当了虚拟的意见 领袖的角色。虽然广告并不是真正的人际 领袖的角色。虽然广告并不是真正的人际 传播,但是它假设能与广告受众的群体产 生人际传播而互动,而专家形象则成为这 一假设前提下的意见领袖。
高露洁牙膏 /v_show/id_XNzI3MDU3 NjQ=.html 护肤品广告 /v_show/id_XMTYyMDc 5MTY=.html
《有效传播(第七版) 》,(美) 甘布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四、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 大众媒介——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大众媒介——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人际传播部分
意见领袖(Opinion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 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人际 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 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 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 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 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奥康与GEOX成功合作
3、强迫 强迫是指利用奖惩的权力来支配他人,迫使他人遵从管理者的决定。 在一般情况下,强迫的方式只能使冲突的一方满意。经常采用此种管 理方式来解决冲突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有此倾向的管理者通常认为冲 突是一方输另一方必然赢,当处理下级的冲突时,经常使用诸如降级、 解雇、扣发奖金等威胁手段;当面临和同级人员之间的冲突时,则设 法取悦上级以获得上级的支持来压迫冲突对方,因此经常采用这种解 决冲突的管理方式往往会导致负面的效果。在以下情况下,这种方式 具有一定的作用: (1) 必须立即采取紧急的行动。 (2) 为了组织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采取某些临时性的非常措施。
理论意义——增强中国对外媒体的公信力 理论意义——增强中国对外媒体的公信力 的重要!
十、关于判断的理论 1、社会判断理论:外界刺激、自我介入、态度变 化程度 2、深思概率理论:中心和边缘路线的选择(采访 、深思概率理论:中心和边缘路线的选择(采访 技巧) 3、期望破坏理论:网络红人 、期望破坏理论:网络红人 凤姐 /v_show/id_XMTUyMDI2Mzcy .html 芙蓉姐姐、犀利哥等等 4、人际欺骗理论(戈夫曼戏剧理论与期望理论的 结合)明星形象包装设计 结合)明星形象包装设计
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与 基本模式
了解和记忆人际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观 点,进一步明确理论学习对当前社会现 象的解释作用和实践生活的指导意义, 以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会模仿论 两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 创新——扩散理论中人的因素 创新——扩散理论中人的因素 认知一致性理论 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关于判断的理论 人际关系的管理理论
在张曼玉玉兰油新生焕肤系列电视广告中, “肌肤问题,每天都在重复,我需要一次 彻底的新生⋯⋯从每个细胞开始,肌肤焕然 ⋯⋯ 一新,生活也焕然一新。”广告将拥有玉 广告将拥有玉 兰油新生焕肤产品和生活焕然一新联系起 来,反映了都市女性在重复的工作和压力 下,期待重塑自我形象和改变他人眼中的 自我形象的心理需求。
但对于收入、绯闻、隐私等敏感问题,就 可以用旁敲侧击的间接暗示方法 例如:易中天与王志的对话
课后思考: 1、观察题——留意一下目前还有哪些广告 、观察题——留意一下目前还有哪些广告 运用了人际传播策略,效果如何? 思考题——当前四大类电视节目的改 思考题——当前四大类电视节目的改 版如何体现节目的创意和制作对受众的迎 合?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 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 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 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 问题。 三、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 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 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 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七、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 (人)受众
(来源)媒介
事件(对象)
例如:当一个人从一个他不信任的媒体那得知一 个评价正面的事件,如果这个人同样对这个事件 持正面评价的话,就会产生“不调和”,因为这 时三个关系都是否定的,因此,为了达到调和, 个体很可能改变自己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奥斯古 个体很可能改变自己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奥斯古 德的理论,更强调个体对“来源”的态度的意义。 意义:从传播者角度看,赢得受者的信任与好感, 是让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一个有效方法。
温故… 温故…
一、符号互动论 Elements are Interdependent 基本假定:对符号意义的共识和交换( 基本假定:对符号意义的共识和交换(共通 的意义空间),强调语言、副语言等符号 在人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在减少“知识 鸿沟”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