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凡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凡卡》教学设计 15篇

《凡卡》教学设计 15篇

《凡卡》教学设计 15篇《凡卡》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__的写作背景。

教师:课文录音、卡片若干板书设计:现实:悲惨凡卡回忆:快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凡卡》这篇小说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你从凡卡回忆的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爷爷身边时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回忆快乐)3.凡卡给爷爷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爷爷把他带回村子里去。

)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板书:现实悲惨)4.今天,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1.快速读信,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2.默读第8小节,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a.学生交流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

c.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呢?d.我们那可怜的凡卡正在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选择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亲爱的爷爷,……”3.默读第10、15自然段,也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地写一些标注,如有产生疑问的地方,就在旁边打个问号。

a.交流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和体会。

b.学生质疑(估计):“凡卡为什么不怕爷爷结结实实地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很苦,可是当学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亲人疼爱的孤独。

c.在10和15节中选一个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两小节各指名一人读、评读。

《凡卡》教学教案

《凡卡》教学教案
1、进一步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
2、自由探究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及其情感态度。
3、联系生活,培养坚强、自信、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生独立思考。

1课时;或由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安排。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作家作品: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7、李京京深情的朗读打动了所有的人。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你怎样看待程老师做法?
感情投入;自由发挥。
8、结合全文思考,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2、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二、课文探究
1、这篇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凡卡》教学教案1
【集体备课思路】
1、抓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构思教案;
2、要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
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
1、李京京对于《凡卡》的文章有什么样的情感?(请你从文章中划出)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第24段。

凡卡教案(优秀5篇)

凡卡教案(优秀5篇)

凡卡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凡卡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凡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第八自然段,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凡卡写给爷爷的信。

谁来说说凡卡为什么要写信给爷爷?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凡卡的生活,是哪一句?——(屏幕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2、“连狗都不如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啊?哪个自然段集中写出了他“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呢?二、品读片段,感受“没有指望”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八自然段。

(屏幕出示)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勾划相关语句,或者写下你的理解,在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着你读书的思考。

好,开始读(师随机巡视,个别交流。

)2、第八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1)挨打(屏幕出示)“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a、哪个镜头深深的刺痛了你的心?哪些动作词可以看出是一顿毒打?b、此刻,你似乎能看见什么?似乎又能听见什么?再来读一读?c、面对老板的凶狠残暴,九岁的凡卡痛苦无助,带着这种理解,谁来读?(指名读——学生评价——分组读——小结方法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师:因为常常遭这样的毒打,所以凡卡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除了挨打,还有哪里看出凡卡生活的悲惨?(屏幕出示)(2)挨饿“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凡卡》教学设计(精选21篇)

《凡卡》教学设计(精选21篇)

《凡卡》教学设计(精选21篇)《凡卡》教学设计(精选2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凡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凡卡》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时的生活情景,最后,凡卡没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写清楚就把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凡卡》,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

文本篇幅较长,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互相穿插,要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整体感悟,必须有所取舍,所以重点在于学习凡卡写给爷爷的信。

这封信用儿童的口吻,平实地叙述了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回乡下的渴望,六年级的学生学懂这封信没有问题,关键是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读──思──感悟、倾诉──朗读”贯穿了整个信的教学。

教学中对文本进行了2次重组,将信的内容合在一起,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第一次读信,学生清楚地明白了凡卡写信的目的:求爷爷带他回乡下!第二次读信,学生找到了凡卡迫切要求回去的内容,动情地朗读,感受到了凡卡内心的痛苦。

第三次读信,学生感受到了凡卡悲惨的生活,面对爷爷的面像,孩子们向爷爷倾诉着凡卡的痛苦,他们深深地同情凡卡的遭遇,和凡卡一起向爷爷呼喊:快来吧,亲爱的爷爷!通过层层深入地阅读,自主学习的选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共鸣有感悟才能学好语文,在读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感悟旁注下来,和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

读书贵有疑,要求学生把自己读时的疑问写下来,作为课堂里要学习的内容,而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是因学生的需要而产生,师生共同探索下一节课的任务,力求真正实现有需要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4篇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4篇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4篇凡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凡卡》回忆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本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知道什么是插叙,了解插叙的一般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凡卡写信的过程以及书信的内容,我们根据屏幕的内容来回顾课文的相关内容。

出示ppt: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凡卡是一个岁的(农村城市)孩子,他没没,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

爷爷在给庄园当。

凡卡在三个月前被送到的一家鞋店里当。

2、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一事,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呢?指名回答。

二、分析课文的1--3、7—12、15--21 段,导入回忆的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3、7—12、15--21 段,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选段结构依然完整,内容充实。

板书:时间圣诞节前夜地点莫斯科事件写信2、那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还要写乡下生活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完成屏幕上的题目。

出示ppt:跳读课文,填空:课文第到第自然段、第到第自然段还穿插了两次对往事的回忆,凡卡回忆了和这些情景。

从凡卡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指名回答。

三、分析回忆部分,引入“插叙“。

1、梳理回忆内容的时间、地点、事件,适时板书。

时间:三个月前,地点:乡下,事件:回忆乡村生活。

2、分析本部分内容在全文起到的作用。

为什么乡下的生活可以衬托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悲惨呢?乡下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

学生回答。

爷俩在乡下的生活也是贫苦的,但凡卡还是怀念乡下的生活,希望爷爷能够接他回去,说明莫斯科的生活更苦,凡卡在这里感觉生活没有指望。

这样就更加突出了主题———通过凡卡的不幸遭遇批判当时俄国社会的贫富不均、贫苦农民尤其是儿童的苦难生活的黑暗现实。

3、引入“插叙“,并总结作用。

课文的4—6、13—14段对乡下生活的回忆属于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凡卡教案(最新6篇)

凡卡教案(最新6篇)

凡卡教案(最新6篇)《凡卡》教案篇一A案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

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板书课题)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壹五自然段)(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凡卡》教案15篇

《凡卡》教案15篇

《凡卡》教案15篇《凡卡》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__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学习重点、难点: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__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激情导入:2、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法理解,__的体裁是同桌相互读: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2、理清__层次,给每部分加小标题:()自然段:()自然段:()自然段: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事,反映了揭露了表达了作者。

4.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信过程中的回忆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信的内容,把信的内容连起来好好地读一读,思考:凡卡的学徒生活是的。

三、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6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课时篇一一、教学要点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凡卡》教学设计篇二语文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我认为在三维目标体系中,最难以把握或者说贯彻的是情感目标,让同学受到心灵的洗礼,情感的熏陶,以铸成完整的人格,走进文本,融入的思想感情,爱所爱,恨所恨。

一、创设情境以入情。

凡卡这个人物,凄惨可怜的生活离同学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也就是说教材中所描绘的情境,同学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使同学快速入情入境,激发情感共鸣呢?我考虑过从旧社会艰苦生活动手,但效果不明显,斟酌屡次,选定建构在同学已有的学问背景下,可能更易接受。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入,再加上小夜曲音乐,可以创设和渲染气氛,使同学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起来,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声情并茂以激情。

语文老师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位诗人,我想要同学在走进文本入情入境,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才能有效地引领同学进入文本,加以体验感悟,把的心与的情融合进本身的情感。

教学时与的感情一道启迪,老师的语言姿势、神色的真情流露,扣人心弦的讲解,绘声绘色地描绘,把笔下凡卡一个个凄惨的生活现实呈现在同学的眼前,激起同学的情感波澜。

真挚的描述,使同学情感在凄惨的气氛中激扬,思想深处留下对凡卡的深深怜悯。

有感情地朗读是调动同学情感的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在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同学以读绘情,以读言情,在读中去想象,去体验,去感悟,起到了感人动情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凡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阅读探讨法、提炼综括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的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

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

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

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

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

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

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

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

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

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

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

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

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15、凡卡
(俄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美好生活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