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提高产品的纯度。

3、学习通过化学实验测定产品的纯度。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

它的合成通常通过水杨酸和乙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来实现。

反应方程式如下:C₇H₆O₃(水杨酸)+ C₄H₆O₃(乙酸酐)→ C₉H₈O₄(乙酰水杨酸)+ CH₃COOH(乙酸)在这个反应中,通常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速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三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棒表面皿恒温水浴锅2、试剂水杨酸(分析纯)乙酸酐(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无水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水杨酸(_____g)放入三口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的乙酸酐(_____mL)。

2、缓慢滴加几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边滴加边搅拌。

3、装上球形冷凝管,在 80-85℃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反应 20-30 分钟,期间不断搅拌。

4、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盛有适量冰水的烧杯中,搅拌,使结晶析出。

5、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得到粗产品。

6、将粗产品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搅拌至无气泡产生,以除去未反应的水杨酸和乙酸酐。

7、再次抽滤,用蒸馏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

8、将产品进行重结晶。

将产品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冷却结晶。

9、再次抽滤,干燥,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晶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1、反应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产品的纯度和产率。

2、滴加浓硫酸时要缓慢,并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

3、重结晶时要控制好溶剂的用量,避免产品损失。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产量实际得到阿司匹林晶体的质量为_____g。

2、纯度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产品的纯度。

称取一定量的产品(_____g),溶解于适量的乙醇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制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制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阿司匹林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酯化法、水解法和直接合成法。

本实验采用酯化法,即水杨酸与乙酰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搅拌器、抽滤装置、布氏漏斗、烘箱、电子天平等;2. 试剂:水杨酸、乙酰酐、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无水乙醇、丙酮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液:在圆底烧瓶中加入5g水杨酸,加入10ml乙酰酐,再加入2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充分混合;2. 加热反应:将反应液加热至回流,回流时间为2小时;3. 冷却反应液: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4. 中和反应液: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5. 抽滤:将中和后的反应液抽滤,得到粗阿司匹林;6. 洗涤:用少量无水乙醇和丙酮对粗阿司匹林进行洗涤;7. 干燥:将洗涤后的阿司匹林放入烘箱中干燥,直至恒重;8. 纯化:将干燥后的阿司匹林溶解于适量丙酮中,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后回收丙酮,得到纯阿司匹林。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产率为80%;2. 讨论与分析:(1)在酯化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和回流时间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催化剂用量适中,回流时间适宜,有利于提高产率;(2)在洗涤过程中,无水乙醇和丙酮的选用对阿司匹林的纯度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采用无水乙醇和丙酮对粗阿司匹林进行洗涤,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纯度;(3)在干燥过程中,烘箱温度的设定对阿司匹林的干燥效果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烘箱温度设定为60℃,有利于阿司匹林的干燥,避免了过度干燥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产率为80%,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之阳早格格创做下分子113 班(09)一、真验本理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收烧、神经痛、闭节痛及风干病等.连年去,又说明它具备压造血小板凝结的效率,其治疗范畴又进一步夸大到防止血栓产死,治疗心血管徐患.阿司匹林化教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教结构式为:阿司匹林为红色针状或者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火.合成门路如下:二、仪器药品单心烧瓶(100mL)、球形热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火泵、火浴锅、电热套.火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3溶液.三、真验步调于100 mL搞燥的圆底烧瓶中加进4g火杨酸战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正在振摇下缓缓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拆置一般回流拆置.通火后,振摇反应液使火杨酸溶解.而后用火浴加热,统造火浴温度正在80~85℃之间,反应20min.撤去火浴,趁热于球形热凝管上心加进2mL蒸馏火,以领会过量的乙酸酐.稍热后,拆下热凝拆置.正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进衰有100mL热火的烧杯中,并用冰火浴热却,搁置20min.待结晶析出真足后,减压过滤.将细产品搁进100mL烧杯中,加进50mL鼓战碳酸钠溶液本去没有竭搅拌,曲至无二氧化碳气泡爆收为止.减压过滤,与消没有溶性杂量.滤液倒进净净的烧杯中,正在搅拌下加进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火浴中充分热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热火洗涤滤饼二次,压紧抽搞,搞燥,称量产品四、杂度考验背衰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进1~2滴1%三氯化铁溶液,而后与几粒固体加进试管中,瞅察有无颜色变更,火杨酸不妨与三氯化铁产死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果酚羟基已被酰化,没有再与三氯化铁爆收隐色反应,果此杂量很简单被检出.为了得到更杂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mL),溶解时应正在火浴上留神的加热.如有没有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热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没有析出结晶,可正在火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火中热却结晶,抽滤支集产品,搞燥后测熔面.五、真验截止与计划从反应圆程式中各物资料的摩我比,可瞅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表里产量应根据火杨酸去估计.0.028mol火杨酸表里上应爆收0.028mol乙酰火杨酸.乙酰火杨酸的相对于分子品量为180g/mol,则其表里产量为:0.028(mol)×180(g/mol)=产率:4.5/5.04×100%=89.3%六、思索题:1、造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效率是什么?没有加浓硫酸对于真验有何效率?问:正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代替醇羟基完毕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皆需要用脱火剂去催化.浓硫酸正在那里的效率是脱火剂战吸火剂,一圆里脱火效率促进酯化反应,另一圆里吸火效率使那种可顺反应背着酯化反应的正目标移动,促进产品的死成.如果没有加浓硫酸则会引导产率下落.2、造备阿司匹林时,为什么所用仪器必须是搞燥的?问:真验室造法中用到乙酸酐,乙酸酐逢火火解,火解以去的产品是乙酸,乙酸的乙酰化本领比乙酸酐强很多,反应没有克没有及举止.所以仪器必须是搞燥的.3、用什么要领可烦琐天考验产品中是可残留已反应真足的火杨酸?问:使用曲交滴定法战二步滴定法丈量。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

它是通过水解乙酰水杨酸合成而成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合成阿司匹林,并探究其制备过程及反应机理。

实验材料:1. 乙酰水杨酸2. 硫酸3. 氢氧化钠4. 乙酸酐5. 精密天平6. 烧杯7. 热水浴8. 玻璃棒9. 滤纸10. 乙醇11. 试管12. 离心机实验步骤:1. 将乙酰水杨酸加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硫酸。

通过搅拌使其溶解。

2. 将烧杯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至溶液温度达到60-70℃。

3.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并加入足够的水溶解。

4. 将氢氧化钠溶液缓慢地倒入第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溶液。

5. 继续加热溶液,直到溶液呈现乳白色。

6. 将乙酸酐加入溶液中,继续加热搅拌。

7. 将溶液从热水浴中取出,冷却至室温。

8.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并将溶液倒入试管中。

9. 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

10. 取出上清液,用滤纸过滤。

11. 将滤液倒入冷水中,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

12. 用冷水洗涤沉淀,使其纯净。

13. 将沉淀晾干,即得到阿司匹林。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

最终产物为白色结晶体,纯度较高。

通过对产物的质量测定,我们得到了较为准确的产量。

讨论与分析: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中,乙酰水杨酸首先与硫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硫酸酯。

然后,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水解,生成乙酰水杨酸。

最后,加入乙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净度。

此外,使用离心机和滤纸进行分离和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杂质。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还深入探究了反应机理。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了解其制备过程和反应机理,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使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并得到了较高纯度的产物。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和反应原理,了解酚酸类药物的合成过程。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学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处方药物,常用作退烧镇痛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涉及到酚酸酯化反应和酯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的合成步骤如下:1. 将水杨酸与乙酸酐在硫酸和磷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乙酯。

2. 将乙酰水杨酸乙酯与苏打粉在水中反应,使其水解,生成阿司匹林和乙酸。

实验材料1. 水杨酸2. 乙酸酐3. 硫酸4. 磷酸5. 苏打粉6. 无水乙醚7. 蒸馏水8. 试管9. 枪筒实验步骤1. 取一只乾净干燥的枪筒,将内壁涂以轻微磷酸。

2. 将3g水杨酸、6mL乙酸酐和几滴浓硫酸加入枪筒中,用橡皮塞塞好。

3. 将枪筒置于沸水中加热,保持沸腾1小时。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摇晃枪筒。

4. 加热后,将枪筒从水中取出,用冷却水冷却。

5. 将反应液取出,加入适量的浓磷酸干燥,然后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醚,轻轻摇晃均匀。

6. 观察酯溶液分层,用滤纸滤除上层水醚层,保留沉淀。

7. 将沉淀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加入浓苏打粉水溶液搅拌,使其完全水解。

8. 水解后,产生针状结晶,用滤纸过滤,并用蒸馏水进行冲洗。

9. 将过滤得到的结晶,用醋酸乙酯进行解结晶或用乙醚重结晶。

10. 将得到的结晶用滤纸过滤,经干燥后,获得阿司匹林晶体。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晶体。

根据实验原理,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乙酯,再经过水解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硫酸和磷酸作为催化剂,提高了反应速率。

而苏打粉则用于水解反应,使生成的阿司匹林从溶液中析出。

合成的阿司匹林晶体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和鉴定,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等手段确定其结构和纯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检测阿司匹林的溶解性、熔点和化学性质,以评估其质量和药效。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晶体,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和反应原理。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备阿司匹林,了解有机合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

其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反应而成。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7H6O3 + C4H6O3 → C9H8O4 + CH3COOH三、实验步骤1. 将5g的水杨酸粉末放入250ml锥形瓶中;2. 加入10ml浓硫酸,并搅拌均匀;3. 将60ml冰乙酸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并充分搅拌;4. 置于冰水浴中,继续搅拌20分钟;5. 加入50ml冷水,继续搅拌10分钟;6. 将反应物转移至滤纸漏斗中过滤,并用少量冷水洗涤;7.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碱性(pH=8~9);8. 用少量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pH=7);9. 加入适量的冰醋酸,使得晶体得以充分析出;10. 将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阿司匹林。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2. 添加浓硫酸时要慢慢倒入,避免产生剧烈反应;3. 冰乙酸的滴加要缓慢,并不断搅拌,以免产生剧烈反应;4. 反应物在冰水浴中需要充分搅拌20分钟,以确保反应充分进行;5. 调节pH值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过度调节导致反应失效。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制备的阿司匹林晶体颜色为白色,结晶良好。

经称重后得到产物质量为4.2g,收率为84%。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

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有机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以后的有机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合成阿司匹林,并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掌握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本实验以水杨酸和乙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

水杨酸和乙酸在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再经水解反应得到阿司匹林。

实验步骤:
1. 将水杨酸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酸和几滴浓硫酸,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加热至70-80摄氏度,持续搅拌20分钟。

3.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缓慢加入冷水,过滤得到沉淀。

4. 用少量冷水洗涤沉淀,然后用冷水结晶洗涤,最后用醋酸乙酯结晶洗涤。

5. 将得到的白色结晶沉淀干燥,称重,记录产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合成了阿司匹林,产率为80%。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光谱图谱与标准品一致,证明合成产物为阿司匹林。

实验结论:
本实验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产率较高,合成产物纯度较好。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对实验中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反应过程中产生副反应,影响产率和产物纯度。

同时在结晶洗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洗涤液的温度和用量,以免影响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通过本次实验,对酯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高分子11-3 班,09,一、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OCOCH3COOH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OCOCHOH3HSO24(CHCO)OCHCOOH32++3COOHCOOH二、仪器药品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 、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溶液。

3三、实验步骤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

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

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

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

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

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

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

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四、纯度检验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Compilation of reports 20XX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阿司匹林的合成高分子11- - 3 班(09 )一、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OCOCH 3COOH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OCOCH 3*****OOH(CH 3 CO) 2 OH 2 SO 4CH 3 COOH ++二、仪器药品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3 溶液。

三、实验步骤于100 mL 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 水杨酸和10mL 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 安装普通回流装置。

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

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 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

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 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

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

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

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

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四、纯度检验向盛有 5 mL 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 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

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

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

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

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

0.028mol 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0.028mol 乙酰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0.028(mol)×180(g/mol)=5.04g产率:4.5 /5.04×100%=89.3% 六、思考题:1、制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不加浓硫酸对实验有何影响?答: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替代醇羟基完成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都需要用脱水剂来催化。

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脱水剂和吸水剂,一方面脱水作用促进酯化反应,另一方面吸水作用使这种可逆反应向着酯化反应的正方向移动,促进产品的生成。

如果不加浓硫酸则会导致产率下降。

2、制备阿司匹林时,为什么所用仪器必须是干燥的?答:实验室制法中用到乙酸酐,乙酸酐遇水水解,水解以后的产物是乙酸,乙酸的乙酰化能力比乙酸酐弱很多,反应不能进行.所以仪器必须是干燥的。

3、用什么方法可简便地检验产品中是否残留未反应完全的水杨酸?答:运用直接滴定法和两步滴定法测量7.2 阿司匹林的合成教学目标:1.学会设计用化学方法合成阿司匹林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制备,能根据实验条件比较方案的优劣。

2.学会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和通过实验化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步骤的确定。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实验原理:M=138.12 M=102.09 M=180.15 COOHOH+(CH3COO)2*****CCH3+***** (酸催化)利用阿斯匹林的钠盐溶于水来分离少量不溶性聚合物ρ(乙酐)=1.0820。

实验试剂:水杨酸2.00g(0.015mol),乙酸酐5mL(0.053mol)[问题:两反应物的比例为何如此悬殊],饱和NaHCO3(aq) 4mol/L盐酸,浓流酸,冰块。

实验仪器:150mL锥形瓶,5mL吸量管(干燥,附洗耳球),100mL、250mL、500mL烧杯各一只,加热器,橡胶塞,温度计,玻棒,布氏漏斗,表面皿,药匙,50mL量筒,烘箱。

教学过程: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的: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间也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副产物)。

主反应:副反应: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步骤如下:① 向150 mL干燥锥形瓶中加入2 g水杨酸、5 mL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振荡,待其溶解后,控制温度在85~90℃条件下反应5~10 min。

然后冷却,即有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

② 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中。

抽滤时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

然后将粗产品转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

1 ③ 将粗产品置于100 mL烧杯中,搅拌并缓慢加入25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2~3分钟,直到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

过滤,用5~10mL蒸馏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于烧杯中,不断搅拌,慢慢加入15 mL4 mol·L-1盐酸,将烧杯置于冷水中冷却,即有晶体析出。

抽滤,用冷水洗涤晶体1~2次,再抽干水分,即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①步中,要控制反应温度在85~90℃,应采用________ 加热方法。

用这种加热方法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_________ (2)在第②步中,用冷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 ___________。

(3)第③步中,加入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__。

(4)如何检验产品中是否混有水杨酸?_ _____ 。

课题1答案:(1)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2)Fe + 2Fe = 3Fe过滤。

(4)利用乙醇的挥发,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

操作对比:1、三个步骤中都含有加热的操作:步骤1中:小火加热的目的是:升温,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步骤2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水浴加热是为了加速铁的溶解;步骤3中:加热是为了蒸发溶剂,浓缩结晶。

思考:该实验中,要得到摩尔盐晶体,应加热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为什么不能蒸干?蒸干时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会被带入晶体中;蒸干时晶体会受热分解或氧化。

那么蒸发下列溶液呢?①从CuSO4溶液得到胆矾晶体:加热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②从NaCl溶液得到NaCl固体:加热到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2、三个步骤中都含有固液分离的操作:步骤1中采用倾析法分离出铁屑,下列适合用倾析法的有:A、沉淀的颗粒较大B、沉淀容易沉降C、沉淀呈胶状D、沉淀呈絮状步骤2中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防止溶液冷却时,硫酸亚铁因析出而损失。

步骤3中可以用如下装置进行过滤:(1)这种过滤方式称为: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3+2+(3)加热蒸发、冷却结晶、(2)这种过滤跟普通过滤相比,除了过滤速度快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3)你能讲出仪器A、B、C的名称么?摩尔盐产品中离子的检验:例:为检验硫酸亚铁铵晶体中的NH4、Fe、SO4,(1)甲同学提出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稀盐酸和Ba(OH)2溶液检验出这三种离子。

(2)乙同学提出检验产品中的Fe、可以用KSCN溶液和另一种试剂氯水来检验,试简述操作和现象:先加KSCN 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溶液呈血红色。

但是实际操作中,乙加入KSCN溶液后发现溶液变为浅红色,于是对自己提出的方法产生怀疑。

丙同学仔细思考后认为,可以从另一现象证明产品中的Fe,该现象是:继续滴加氯水后,溶液的红色明显加深。

产品中Fe的定量分析:(1)请完成滴定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5 Fe +1 MnO4+(8H )= 1 Mn +5 Fe +4 H2O (2)D 。

(3)酸式(4)终点颜色的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5)产品中Fe的质量分数为14% 。

课题2答案:(1)水浴、酒精灯、烧杯、温度计;(2)洗涤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减少阿斯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3)使阿斯匹林转化为可溶性盐,而与不溶性的物质相互分离将阿斯匹林的可溶性盐重新转化为阿斯匹林,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4)向水中加入少量产品,然后滴加FeCl3溶液,若有紫色出现,说明产品中有水杨酸;若无紫色出现,说明产品中不含水杨酸2+2+-+2+3+2+2+2++2+2-3忍不住看了又看。

肯定会有更多的知音肯定作者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