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表面活性剂的简介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介绍

表面活性剂介绍

按疏水基结构:分直链、支链、芳香链、 含氟长链等
按亲水基:分为羧酸盐、硫酸盐、季铵盐、 PEO衍生物、内酯等
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 型,甜菜碱型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酯,脂 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
原理:通过分子中不同部分分别对于两相 的亲和,使两相均将其看作本相的成分, 分子排列在两相之间,使两相的表面相当 于转入分子内部。从而降低表面张力。由 于两相都将其看作本相的一个组分,就相 当于两个相与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没有形成 界面,就相当于通过这种方式部分的消灭 了两个相的界面,就降低了表面张力和表 面自由能。
万吨。其中产量超万
吨的表面活性剂品种 计有:直链烷基苯磺 酸钠(LAS)、脂肪醇 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AES)、脂肪醇聚氧 乙烯醚硫酸铵
(AESA)、月桂醇硫酸 钠(K12或SDS)、壬基 酚聚氧乙烯(10)醚 (TX-10)、平平加O、 二乙醇酰胺(6501)硬 脂酸甘油单酯、木质素 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 盐、烷基磺酸盐(石油 磺酸盐)、扩散剂NNO、 扩散剂MF、烷基聚醚 (PO-EO共聚物)、脂肪 醇聚氧乙烯(3)醚 (AEO-3)等。
石蜡HLB值=0(无亲水基) 聚乙二醇HLB值 =20(完全亲水)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通过乳化标准油 来确定HLB值。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来说,亲水性取决于 醚键的多少,醚与水分子的结合是放热反 应。
当温度上升,水分子。此时表面活性剂失去作用。浊点越高, 使用的温度范围广-
释义:表面活性剂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粒子形 成的分子,一种粒子具有极强的亲油性,另一 种则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溶解于水中以后,表 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提高有机化 合物的可溶性。

表面活性剂概述、结构特点、分类

表面活性剂概述、结构特点、分类
02 亲水基团能够与水分子结合,增加表面活性剂在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03 亲水基团的性质和数量对表面活性剂的离子类型、 溶解度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连接基团
01
连接基团是连接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桥梁,通常为
碳链或芳香环。
02
连接基团的性质和长度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状态和性
能有重要影响。
03
连接基团的设计和优化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中的关
短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低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润湿性。
长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长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高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渗透性。
按亲水基团分类
羧酸盐型
以羧酸及其衍生物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硬水能力。
硫酸酯盐型
以硫酸酯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 的耐碱、耐硬水能力。
磺化法
用浓硫酸或氯磺酸等强酸处理有机物,引入磺 酸基团,形成表面活性剂。
酯化法
通过醇和酸的酯化反应,生成酯类表面活性剂。
绿色合成方法
生物发酵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表面活性剂,具有环保、可持续 的优点。
酶催化法
利用酶催化反应合成表面活性剂,选择性高、条件温 和。
绿色氧化还原法
利用环保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合成表面活性剂,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总结词
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平衡程度的指标。
详细描述
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反之,HLB值越小,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选择合适的 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对于发挥其应用性能至关重要。
泡沫性能与去污力
总结词
泡沫性能和去污力是衡量表面活性剂在 洗涤、清洁等领域应用效果的性能参数 。

表面活性剂简介

表面活性剂简介
无论何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分子的一端为非极亲油的疏水基,有时也称为亲油基;分子的另一端为极性亲水的亲水基,有时也称为疏油基或形象地称为亲水头。两类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分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因而赋予了该类特殊分子既亲水、又亲油,便又不是整体亲水或亲油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特有结构通常称之为“双亲结构”(amphiphilic
能耐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静脉乳剂的乳化剂
[编辑本段]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当其浓度高于CMC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成球状、棒状、束状、层状/板状等结构。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根据经验,将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40,非离子型的HLB值在0-20。
(表)亲水基团---亲油基团,
(药)极性基团---非极性基团
?cmc,“表”的量?,胶束?,增溶量?,最大增溶浓度(MAC)
[编辑本段]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增溶:C>CMC ( HLB13~18)
增溶体系为热力学平衡体系
CMC越低、缔合数越大,增溶量(MAC)就越高
混合加和性:HLB=(HLBa Wa+HLBb /Wb) / (Wa+Wb)
理论计算:HLB=∑(亲水基团HLB值)+∑(亲油基团HLB)-7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3、增溶作用
1)胶束增溶:水不溶性、微溶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加
非洛地平-----0.025%吐温-----10倍
在化妆品行业中,做为乳化剂是乳霜、乳液、洁面、卸妆等护肤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定义和用途
表面活性剂,也称为界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表面活性性质,能够调节液体间的相互作用,改善液体的界面性质,并具有良好的洗涤能力。

表面活性剂可以将液体分成脂肪族、非脂肪族和非水溶性组分。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的界面活性性增强,使液体表面的粘着性降低,从而改善液体的洗涤能力。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极性表面活性剂、非极性表面活性剂、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性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清洁剂、润滑剂、染料、防结垢剂、抗结垢剂、抗氧化剂、医药中间体、各种洗涤液和洗衣粉的制备以及液体的分散、悬浮和乳化等。

举例来说,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洗洁精的洗涤能力,使污渍更容易清除;润滑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摩擦,提高润滑性;防结垢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阻止水中的沉淀物结块,防止水垢的形成等。

总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优良界面活性性质的物质,它可以改善液体的洗涤能力,并被广泛应用于清洁剂、润滑剂、染料、防结
垢剂、抗氧化剂、医药中间体、各种洗涤液和洗衣粉的制备以及液体的分散、悬浮和乳化等方面。

表面活性剂简介知识分享

表面活性剂简介知识分享
从消泡机理来看,消泡剂应该具有:大幅降低泡沫液膜表面张力,很容 易吸附在界面上,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强,在界面上上排列疏松(如带支链 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等特点。
常用的消泡剂有油脂、脂肪酸酯、醇类和二甲基硅氧烷等。
泡沫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误区
润湿作用
润湿作用是人类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和 重要的过程之一。简单地说,润湿作用是一种流体 自某个表面上取代另一种流体的过程,因此,润湿 作用总是涉及三相,至少其中的两相为流体,包括 以下几种情形。
PIT法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PIT的确定: 在等量的油和水中,加入3-4%的乳化剂,制成O/W 乳液,在不断搅拌下,逐渐加热缓慢升温,每升温 一次,都搅拌并恒温,用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由 电导率的变化判断乳液是否转相(转变成W/O型)。 电导率突然降低时的温度即为相转变温度(PIT)。 也可以用稀释法、染色法等来检测乳业的相转变。
分类(2)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
判断依据:
•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简称KP)。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 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简称HLB )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为得到稳定性好、分散度高的乳状液,制备O/W型乳 液的温度应低于PIT2-4℃(在该温度下界面张力接近 零,乳液粒子小而均匀,且不易聚集),然后冷却至 贮存温度。对于W/O型乳液,制备温度应高于PIT24℃,然后升温至贮存温度。
EIP法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EIP法是乳状液转变点法,是指乳液从W/O型 转变为O/W的转变点。
另一种泡沫是密集的,气泡之间只被极薄的一 层液膜隔开,气泡堆积起来后呈多面体,类似 蜂巢状的架构,这种泡沫成为浓泡。这种浓泡 就是通常所说的泡沫。

表面活性剂概述(PPT讲课)

表面活性剂概述(PPT讲课)
• 2009年中国洗涤用品总产量781.2万吨,同 比增长9.87%。其中合成洗涤剂产量692.87 万吨,同比增长9.31%。印度的日化产品市 场也正在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
01 表面活性剂的历史与现状 0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发展
03 以MEGA为例介绍生产工 艺
04 表面活性剂在中国
表面活性剂介绍
表面活性剂在中国
• 表面活性剂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和更 新速度较快,目前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已经具 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特别是大宗表面活性剂 的生产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可以满足国内的基 本需求,但是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高、性价 比高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表面活性剂新品种仍 然不足。
• 2009年,我国表面活性剂的表观消费量为 145.45万吨,其中25%需要进口,其中多数 为特殊功能型高端表面活性剂。
Ⅰ.
MEGA-12 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人体刺激性小 ,且生物降解性可达98%~99%,实现了产品的绿色化
Ⅱ. Ⅲ.
MEGA-12 合成反应多采用专一、高效、绿色的催化剂 和溶剂,相转移助剂的使用,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实 现了反应的绿色化;
所用主要原料淀粉和油脂衍生物均为可再生资 源,实现了原料的绿色化
作为新型温和的绿色表面活性剂, MEGA-12 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在达临 界胶束浓度下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去 污力比烷基糖苷(APG)强,属中上水 平;泡沫细腻而稳定,优于乙氧基化脂 肪醇,接近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刺激性 小,特别是不会对人的皮肤及头发引起 显著损伤;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对鱼 类有低毒性等。
中国表面活 性剂品种数
日本表面活 性剂品种数
1996年 1257
6139
2005年 4714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2.聚氧乙烯型 2.聚氧乙烯型
(1)聚山梨酯: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 (1)聚山梨酯: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 聚山梨酯
肪酸酯类(吐温类,Tween)通式: 肪酸酯类(吐温类,Tween)通式:
O CH2OOCR
H(C2H4O)xO
O(C2H4O)yH O(C2H4O)zH
其系列品种: 其系列品种: Tween Tween Tween Tween 2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 2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 4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 4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 6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6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8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8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 卵磷脂(天然):是制备注射用乳剂 卵磷脂(天然):是制备注射用乳剂 ): 及脂质微粒制剂的主要辅料 • 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合成): 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合成): 氨基酸型: 氨基酸型:R-NH+2-CH2CH2COO- 甜菜碱型: 甜菜碱型:R-N+(CH3)2-COO— 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 酸性溶液中则呈 中则呈阳离 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用是阴离子,即带负电荷 用是阴离子,即带负电荷 阴离子
• 肥皂类 • 硫酸化物 • 磺酸化物
(R(R-COO )n Mn+
高级脂肪酸盐
R-SO4– M+ R-SO3– M+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SLS)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SLS)】

表面活性剂简介介绍

表面活性剂简介介绍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包括
界面活性:降低水和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使两者能够充分混合;
乳化性:将不溶于水的油性物质分散为细小的油滴,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 液;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增溶性:提高不溶性物质在溶剂中的 溶解度,使其能够均匀分散;
去污性:通过乳化、增溶等作用,去 除污渍和油脂,实现清洁效果。
起泡性: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容 易形成泡沫;
这些性质使得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 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洗 涤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等。
0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在液体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并改变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表面 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如洗涤剂、乳化剂、润湿剂等。下面将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生态平衡。
破坏土壤结构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残留会破坏 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 水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空气污染
部分表面活性剂会挥发到空气中, 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可能对人体 健康产生危害。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与环保性
生物降解性
一些表面活性剂具备生物降解性,可 以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分解为无害 物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与性质 •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影响与未来发展
0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与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其分子结构 中同时包含亲水基团(亲水性)和亲油基团(亲脂性)。由于 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水和油之间形成界面 活性,降低界面张力,从而起到乳化、分散、增溶等一系列作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1.表面活性剂的简介1.1表面活性剂及其历史1.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 为surface active agent 的缩写,暗示表面活性剂具有两种特性: a.活跃于表(界)面 b.改变表(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是活跃于表面和界面,具有较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能形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如(润湿、分散、乳化和洗涤)等应用功能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这些功能和特性不仅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而且与生命本身活动密切相关,成为研究生命现象的奥秘和发展仿生技术及其重要的体系,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例如:冰淇淋、洗涤剂等。

2.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历史①公元前2500年——1850年 羊油和草木灰制造肥皂羊油——三羧酸酯简称三甘酯, 经碱水解→羧酸盐、单甘酯、二甘酯和甘油 19世纪中叶 一方面肥皂开始实现工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②土耳其红油的出现:土耳其红油即蓖麻油与硫酸反应的产物,蓖麻油为蓖麻油酸的三甘酯CH 3(CH 2)5CH (OH)CH 2CHCH (CH 2)7COOH深度磺化,耐酸耐硬水③19世纪初,矿物原料制备洗涤剂 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硫酸(绿油)蜡和茶的磺化混合物,溶于酸中,呈绿黑色,用碱中和制得。

石油磺酸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称绿钠(第一个矿物原料制得的洗涤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油脂出现煤炭产量→煤化工业发→短链烷基、奈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 如丙基奈磺酸盐、丁基奈磺酸盐1920——1930 脂肪醇硫酸化→烷基硫酸盐 20世纪30年代, 长链烷基、苯基出现于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德国开发乙二醇衍生物,如聚乙二醇nCH 2CH 2O衍生物产品,聚乙二醇与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醇、酸、酯、胺、酰胺)等结合,形成多种优良性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纵观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其实也是洗涤剂的发展,近半个世纪中,对洗涤剂的要求:⎪⎪⎩⎪⎪⎨⎧易于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对皮肤和粘膜刺激小洗涤效率高.4.3.2.11.3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1.表面和界面表面:物体与空气/饱和蒸汽等相接触的表面界面:两相物质间的接触层,即物质相与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包括气液、气固、液液、固固和固液五种。

其中包含气相的界面叫表面,包括液体表面、固体表面。

2.表面张力的产生例如,水龙头滴水,水滴趋向球形(忽视重力作用)a.体相内部每个分子所受其周围分子作用力对称。

b.气液界面上液体分子所受液相分子的引力比气相分子对它的引力强,结果产生了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并垂直于界面的引力。

表面的分子有向液体内部迁移的趋势,产生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现象。

这种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就称之为表面张力。

(如上图)U为使液体增加单位表面所需做的可逆功,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能的增值,或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系内部同量分子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表面过剩自由能。

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常用单位为mJ/m23.表面张力的物理量①mN/m dyn/cm力学方法(从力的角度推测)液膜会收缩,要使液膜保持,必须施加力F,忽视摩擦力,F=U.2lU——比例系数2——因为液膜有两个表面U即为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其物理意义是: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的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的表面张力,单位常用mN/m或dyn/cm②Mj/m2热力学方法(从能量角度)在上面的体系中若增加一无限小的力于∆d,使其下移dx,则对体系所做的可逆功dw=F.dx= U.2l.dx=U.dA式中dA=2ldx,是体系表面积的改变量,此可逆功也就是体系自由能的增加量(dG)T,P因此,(dG)T,P=U.dA 由此可得,U=dW/dA=(dG/dA)T,P1.4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亲溶剂部分共同特点:分子由两部分构成疏溶剂部分亲水基(极性部分)一般溶剂为水,则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部分)憎(疏)水基(非极性疏水基也叫亲油基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一)按亲水基分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 12H 253脂肪醇硫酸酯钠C 12H 2533CH 3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C 12H 25N CH3CH 3CH 3Cl甜菜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 12H 25-O -(CH 2CH 2O )25H平平加脂肪族高级醇环氧乙烷加成物表面活性剂⎪⎪⎪⎪⎪⎪⎪⎪⎪⎩⎪⎪⎪⎪⎪⎪⎪⎪⎪⎨⎧⎩⎨⎧--⎩⎨⎧--⎪⎪⎩⎪⎪⎨⎧----⎪⎪⎩⎪⎪⎨⎧---3)2(2)22(22)3(223)3(2)3()3(2333OH CH C COOCH R nH CH CH O R COO CH CH N R COOH CH NHCH R ClCH N R HCl CH N R HCl CH NH R HCl NH R Na OPO R Na SO R NaOSO R COONa R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按疏水基分类1.炭氢表面活性剂 疏水的碳氢基团2.氟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为全氟化或部分氟化的碳氢链(碳氢表面活性剂疏水基中氢全部或部分被氟原子取代)3.硅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为由亚甲基化的Si -O -Si Si -C -Si 或Si -Si 主干,一般是二甲基硅烷的聚合物4.聚氧丙稀由环氧丙烷齐聚物得到,主要用来与环氧乙烷一起制备聚合型表面活性剂(三)其它分类1.按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功能分类:乳化剂、洗涤剂、起泡剂、润湿剂、分散剂、铺展剂、渗透剂、加溶剂(增溶剂) 2.按照表面活性剂的溶解特性分类: 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合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3.按照分子量大小分类: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一般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量表面活性剂 如:PV A 、聚丙烯酸、聚丙稀酰胺、聚乙烯吡啶为主链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啶酮、顺丁烯二酸共聚物、PEO 、半酯4.此外还有:普通表面活性剂、特种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活性剂、天然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不同分类。

1.5表面活性剂原理——表面吸附和溶液内部自聚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源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结构 1.表面吸附——“相似相亲规则”→⎩⎨⎧的正方向疏水基团使分子逃逸水水的正方向亲水基团使分子在进入两种趋向平衡的结果,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富集。

亲水基伸向水中,疏水基伸向空气,这种富集又称为吸附。

吸附结果是水表面似被一层非极性的碳氢链覆盖,从而导致水的表面张力下降。

2.溶液内部自聚当表面活性剂吸附达到平衡时,表面活性剂不能继续在表面富集,而疏水基的疏水作用仍竭力促使其逃逸水环境→表面活性剂在溶液内部自聚。

疏水基向里靠在一起形成内核,远离水环境。

而亲水性基团朝外与水接触。

表面活性剂这种自聚体称为分子有序组合体,最简单的形成“胶团”。

形成该胶团的作用称为胶团作用,形成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表面吸附力逐渐增大,表面张力逐渐下降,当浓度达到CMC以上,表面张力基本不再变化,r-Lgc出现一平台。

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浓度对数曲线r-Lgc曲线浓度(c)=8.1×10-3mol/L1.6表面活性的表征1.通常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溶剂表面张力的降低及其形成的胶团的能力(胶团化能力)两个性质来表征。

2.表面活性剂的胶团能力用其临界胶团浓度(CMC)来表示,CMC越小,表面活性剂越容易在溶液中自聚成为胶团。

3.表面张力降低的量度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降低溶剂表面张力至一定值时,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二是表面张力的降低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溶液表面张力所能达到的最低值,而不管表面活性剂浓度如何)前一种量度称为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张力降低的效本,后一种量度则称为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张力降低的能力。

用CMC倒数值代表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也有以降低20mN表(界)面张力所需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浓度C20或PC20(PC20≈LgC20称为效本因子)作为表面张力降低的效本量度。

一般以CMC时表面张力U cmc或CMC时的表面张力降低值(表面压Π)作为“能力”量度。

1.7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1.表面活性剂最基本的功能有两个:第一,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一般为单分子膜) 第二,在气液内部自聚,形成多种类型的分子有序组合体。

2.基本功能衍生应用功能:①表面吸附→降低表(界)面张力,改变了体系的表(界)面化学性质。

起泡、消泡、乳化、破乳、分散、絮凝润湿、铺展、渗透、润滑、抗静电以及杀菌等功能。

②溶液内部自聚→分子有序组合体 胶团、反胶团、囊论、液晶等 胶团——增溶衍生出胶团的催化,形成微乳化液作为间隔化反应介质和微反应器药物载体等功能 胶团尺寸:纳米级 指借“量子尺寸效应”超细微粒的适合场所与条件→异常的流变性、光学特性、化学反应性。

表面活性剂的用途: 工业表面活性剂用途用性质能作为工业助剂使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派生质润湿、渗透、分散等性面活性剂乳化、增溶、工业清洗:主要利用表纺织、印染工业应用:润滑、柔软、抗静电、润湿、渗透、乳化、分散、洗涤、发泡、消泡、防水、防油等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