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垫圈的

合集下载

推荐-推荐 垫圈冲裁模具设计说明书 精品

推荐-推荐 垫圈冲裁模具设计说明书 精品

前言模具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一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后,进行冷冲压。

此次把前面所学的知识揉到一块,是一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意义的。

此次的课题是垫圈复合模具设计。

我大致分以下六步完成。

第一步分析该制件冲裁工艺,第二步确定冲裁工艺方案,第三步工艺计算,第四步拟定工艺过程卡片,第五步工作零件设计,第六步设计模具总体机构及绘制相应的零件图。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能把在平时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学会合理的查阅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的相关手册,来完善设计工艺过程中的相关设计参数,来保证设计与制造工艺编制的完善性,并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力求完美。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设计当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本内容精练,表述清晰易懂,绘图制造的通用性,也为我们以后从事模具相关设计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编者目录前 言1、设计任务书 .................. 1 2 设计指导书 (2)3、工艺计算部分 (4)3.1 垫圈冲裁工艺分析3.1.1 垫圈结构形状分析………………4 3.1.2 垫圈尺寸精度分析………………4 3.1.3 垫圈材料分析 …………………4 3.2 垫圈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5 3.3 垫圈工艺计算3.3.1 排样图设计 ……………………6 3.3.2 计算材料利用率…………………7 3.3.3 计算冲裁力、初选压力机………7 3.3.4 定凸凹模间隙……………………7 3.3.5 确定凸、模刃口尺寸及公差……7 3.3.6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8 3.3.7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8 3.4 垫圈工艺过程卡片…………………9 3.5 垫圈复合模具工作零件设计 3.5.1 冲13.0022+φ孔凸模设计 (10)3.5.2 冲2.01.02.8++φ孔凸模设计 .........10 3.5.3 凸凹模设计 (11)3.5.4 落料凹模的设计 (11)4、模具结构部分4.1 模架选择4.1.1 角导柱模架、中间导柱模架、四角导柱模架 (12)4.1.2 后侧导柱模架 ………………12 4.2 定位方式4.2.1 挡料销………………………13 4.2.2 始用挡料销 …………………13 4.3 出件方式4.3.1推件装置有刚性卸料和弹性卸料两种 (14)4.3.2 顶件装置 ……………………14 4.4 卸料方式4.4.1 固定卸料装置 ..................15 4.4.2弹性卸料装置 ..................15 4.4.3 废料切刀 ........................15 4.5 模具总图和模具零件图 (15)后 记.......................................16 参考文献 (17)三、工艺计算部分3.1 冲裁件工艺分析图1 制件3.1.1 冲裁件的结构尺寸该零件结构简单,外形结构对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95 学号:20090201198学生:李哲指导老师:张虹丽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教务处2011年0 6月30 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评阅书题目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学生姓名李哲学号20090201198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评语及成绩答辩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总成绩: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摘要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1-1a。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 – 3 – 4 – 5 – 6 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常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 – 9 – 10 – 11 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做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0.05H的空刀距离,图1-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关键字:导杆机构、行程目录摘要 (III)1设计任务 (V)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V I3 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6)3.1运动副反作用力分析 (6)3.2曲柄平衡力矩分析 (6)4 方案比较 (7)总结 (8)参考文献 (9)(目录自动生成,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级别改完2级,然后按一级标题用加黑四号宋体,二级标题用小四宋体调整格式1设计任务1.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垫圈类、定位支承元件设计

垫圈类、定位支承元件设计
• 异形垫圈包括方斜垫圈、球面垫圈、锥面垫圈和开口垫圈等,如图 Ⅰ−9 和图Ⅰ−10 所示。方斜垫圈用于槽钢、工字钢翼缘类倾斜面垫 平,使连接件免受弯矩作用;球面垫圈与锥面垫圈配合使用,具有自 动调节位置的作用,多用于工装设备;开口垫圈便于装配和拆卸,可 以从侧面拆装,用于工装设备。根据异形垫圈的主要造型结构,可采 用拉伸的方式对其建模或采用多种建模方式综合进行。
• 1.1.3 平垫圈设计过程
• (1)建立平垫圈文件(如图Ⅰ−4 所示) • (2)绘制草图(如图Ⅰ−5 所示) • (3)建立三维模型(如图Ⅰ−6 所示) • (4)建立边倒角(如图Ⅰ−7 所示) • (5)保存模型(如图Ⅰ−8 所示)
上一页
返回
任务2 异形垫圈零件设计
• 1.2.1 异形垫圈零件分析
上一页
返回
图Ⅰ−1 圆形垫圈
返回
图Ⅰ−2 设计思路
返回
图Ⅰ−3 平垫圈三维模型
返回
图Ⅰ−4 建立平垫圈文件
返回
图Ⅰ−5 建立外部草绘
返回
图Ⅰ−6 建立三维模型
返回
图Ⅰ−7 建立边倒角
返回
图Ⅰ−8 保存模型
返回
图Ⅰ−9 方斜垫圈
返回
图Ⅰ−10 球面垫圈与锥面垫圈
返回
图Ⅰ−11 球面垫圈图
项目1 垫圈类、定位支承元件设计
• 任务工单 • 任务1 圆形垫圈零件设计 • 任务2 异形垫圈零件设计 • 任务3 V 形块设计
返回
任务工单
下一页 返回
任务工单
上一页
返回
任务1 圆形垫圈零件设计
• 1.1.1 圆形垫圈零件分析
• 圆形垫圈包括平垫圈、圆形小垫圈、圆形大垫圈和圆形特大垫圈。圆 形垫圈一般用于金属零件的连接,增加支撑面积,防止损伤重要表面 ;而圆形大垫圈多用于木质结构中。平垫圈装配于螺母(螺栓、螺钉 头部)与被连接件表面之间,保护被连接件表面,使之避免被螺母擦 伤,并增大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螺母等作用在被连 接件表面上的单位连接压力。

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题目垫圈冲压模具设计任务起止日期:2012 年9 月18 日至2012 年11 月20 日止学生姓名:王曦明班级:材料0902班指导老师:何雅槐日期:系主任:日期:审查学部主任:日期:批准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一、题目垫圈二、原始数据冲裁制件如图2-1所示。

材料为Q235,材料厚度0.8mm,生产批量为10万件,属中大批量生产。

三、冲裁件工艺分析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

材料为Q235、t=0.8mm 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简单,内有一个直径为 12mm的圆孔。

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工件尺寸未标注公差,按IT14级计算。

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四、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一)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冲孔-落料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二)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要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故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

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

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三)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诉,本套模具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

五、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

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目录1、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2)2、题目分析 (2)3、运动方案简介 (3)4、立体结构图 (4)5、结构设计 (5)6、系统评价 (20)7、设计小结 (20)8、总结 (21)参考书目 (21)1、设计题目及其要求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

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

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形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图中未给出),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废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c),微动开关仍闭合,控制系统将工件送入另一废品槽。

321a)b)c)1—工件 2—带探头的压杆 3—微动开关a)内径尺寸合格 b)内径尺寸太小 c)内径尺寸太大具体设计要求见下表:2、题目分析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主要的运动过程为:传动机构间歇的将工件送到检测的位置。

在传送的过程中将被止动销挡住刚好到所需检测的内径圆孔到压杆将要下来的地方,然后压杆下来检测内径是否符合要求。

在压杆下来检测的时间里,微动开关向右移动检测垫圈内径是否符合要求。

微动开关检测完后向左移动,回到其原来所在的。

接下来,压杆和止动销一起上升回到其原来的地方。

传动机构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将下一个将被检测的工件送到检测处。

3、运动方案简介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用以下4个机构结合搭配组成:传动机构设计,压杆运动机构设计,止动销运动机构设计,微动开关运动机构设计。

题目所给的设计数据:表1 内径检测装置设计数据经小组讨论,为使机构的使用性能符合要求,适合本设计,我们采用方案D,如下:周期T=8s,角速度ω=2π/T=0.785 rad/s.在一个周期内,满足要求,各个机构的运动情况:为使各个机构满足上述要求,传动机构的控制采用间歇机构,压杆运动机构和止动销的运动匹配要求严格,则两者用凸轮轴连接。

垫圈的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

垫圈的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

前言目录前言---------------------------------------------------3第一章:绪论1.1冲压模具的发展------------------------------------------------51.2模具产品的介绍------------------------------------------------6第二章:冲压工艺分析2.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72.2冲裁件的工艺方案----------------------------------------------72.3冲裁件的排样--------------------------------------------------82.4冲裁的压力中心------------------------------------------------102.5冲裁力的确定--------------------------------------------------11 2.6冲压设备的选择------------------------------------------------12第三章:冲压模具的设计3.1凸、凹模的尺寸与公差-----------------------------------------133.2固定与支承零件-----------------------------------------------163.3导向零件-----------------------------------------------------173.4确定模具的闭合高度-------------------------------------------183.5落料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19毕业设计小结---------------------------------------------21致谢-----------------------------------------------------22附表-----------------------------------------------------23参考文献-------------------------------------------------27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绪论一、冲压模具的发展随着工业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和外观的要求,更是日趋精美,华气。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前言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为了节省劳动,提高效率,不断改进所使用的工具从而创造和发明了机械和机械科学。

然而在当今社会,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其中机械原理的设计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工作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二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使我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比较系统地复习,使理论水平得以提高,培养了分析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我学会了搜集和整理资料,使我熟悉了有关国家的标准,锻炼了设计计算、数据处理、CAD绘制、技术文件编写等综合工作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

另外,使我初步掌握从事生产实践的步骤和方法,培养了正确和科学的设计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大好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今后将从事的工作,进行训练,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导!工作计划安排:学时安排为1周。

同组设计者及分工:本设计组由4人组成,协作完成设计任务张玉彪、刘启明主要负责CAD绘图工作李义、华海宇主要负责说明书编写一.螺母安装机功能要求及说明:料筒里的螺母传送至刚好由输送带传递过来的螺栓的正上方,由自动扳手把螺母宣入螺栓,直至拧紧配装零件达到要求为止,然后扳手返回原位,此时即完成一个螺母自动安装一个工作循环,以后每次均重复这种工作过程。

冷冲模垫圈设计说明书

冷冲模垫圈设计说明书

(一)冲裁件工艺性分析生产零件如右图所示。

1、C M-002落料复合模具2、制件:圆形垫圈3、材料:冷轧钢板10A4、生产批量:60万/年5、材料厚度:2mm&技术要求:工件要求平整,表面不得有划痕等缺陷由此可见,此工件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

材料为冷轧钢板10 具有良好的塑性,适合冲裁。

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一个40mm的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10mm。

工件的尺孔的部分为IT14 级精度。

尺寸精度比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该工件包括冲孔和落料的两个基本工序,可能有以下3种冲压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

米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一冲孔正装复合冲压。

采用复合膜生产。

方案三: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优劣性比较: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可以满足中小批量生产要求:但此工件材料较软,厚度较小,落料后冲孔时操作不方便。

方案二:只需要一幅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保证工件的平整要求。

工件的最小壁厚10mm,大于凸凹模许用壁厚1.8mm。

冲压后成品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时会影响冲压速度,操作不方便。

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更高,操作方便,工作精度也能达到要求:但此工件生产为中小批量。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最佳。

(三)模具主要设计计算(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排样方式的确定:根据工件的特点,采用如图1-1所示的排样方法,搭边值取1.2mm和1.5mm,无侧压装置时的条料宽度B的计算:查表得,两工件之间的距离a1=1.2mm沿边a=1.5mm进料步距n=26.2mm条料宽度B= (D+2a+ 50- s ,查表得S =0.5 式中,B为条料宽度;D为工件直径;a为沿边搭边值;S为条料公差值所以B=97.4°-0.5mm(2)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案A:布距A为26.2mm,查板材标准,选1000x2000mm的钢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人:学号:班级:目录一、设计题目及设计要求 (3)二、题目分析 (4)三、机构设计、尺寸设计及其计算 (5)3.1 推料机构(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和齿轮系的设计) (6)3.2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系的设计) (7)3.3压杆升降机构的设计(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系的设计) (9)四、运动方案简介 (13)4.1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传动系统及其传动比分配的确定 (13)4.2 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14)4.3 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轮廓线图 (14)五、系统评价 (14)六、设计小结 (15)七、参考书目 (16)一、设计题目及设计要求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

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

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件过程如图1所示。

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1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行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1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废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1c),微动开关仍闭合,控制系统将工件送入另一废品槽。

1—工件 2—带探头的压杆 3—微动开关a)内径尺寸合格 b)内径尺寸太小 c)内径尺寸太大图1 垫圈内径检测过程设计要求1、要求设计该检测装置的推料机构、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压杆升降机构。

一般应包括凸轮机构、平面连杆机构以及齿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2、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分配3、在A2纸上画机器的机构运动方案图和运动循环图。

4、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

5、设计凸轮机构。

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

在A2的图纸上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图及凸轮轮廓线图。

6、设计计算齿轮机构。

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提示1.由于止动销的动作与升降动作有严格的时间匹配与顺序关系,建议考虑使用凸轮轴解决这个问题。

2.推料动作与上述两个动作的时间匹配不特别严格,可以采用平面连杆机构,也可以采用间歇机构。

二、题目分析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主要的运动过程为:传动机构间歇的将工件送到检测的位置,在传送的过程中将被止动销挡住刚好到所需检测的内径圆孔到压杆将要下来的地方,然后压杆下来检测内径是否符合要求。

在压杆下来检测的时间里,微动开关向右移动检测垫圈内径是否符合要求。

微动开关检测完后向左移动,回到其原来所在的。

接下来,压杆和止动销一起上升回到其原来的地方。

传动机构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将下一个将被检测的工件送到检测处。

三、机构设计、尺寸设计及其计算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用以下4个机构结合搭配组成:传动机构设计、压杆运动机构设计、止动销运动机构设计,微动开关运动机构设计。

这里只设计前三个,数据如下:周期T=8,角速度w=2π/T=0.785rad/s.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如下图所示。

本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中采用了三个执行构件:推料机构、控制止推销的止动机构,压杆升降机构。

推料机构采用的是带轮传动,以实现检测的批量化进行,提高效益;压杆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采用的是凸轮,经过计算可精确计算出近休止和远休止的角度以及相应半径;控制止推销的止动机构采用的外槽轮结合齿轮,这样能很好的实现止推销的间歇运动以及和送料机构和压杆升降机构的配合,以保证检测能有条不紊、高效快速、精度较高的进行。

三、机构设计、尺寸设计及其计算3.1推料机构(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和齿轮系的设计)推料机构是整个装置中负责将待检测的工件传送到检测位置的机构。

它需要在运动规律上和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和压杆升降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此装置的工作要求。

为了使工作周期易于控制,我们决定由皮带轮传动来达到运送工件的目的,且其可以循环往复无间断的来进给垫圈。

机构由齿轮来传动,因为其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的特点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推料机构设计简图从所给的设计数据中我们得知:原动件的转动周期为1/16s,而检测周期为8s,因此推料机构的齿轮系的传动比需为128:1,这要由多级齿轮来实现。

如图为推料机构的齿轮系初略图和简图。

其中:z1=z2’=z3’=20,z2=z3=80,z4=160,m=2传动比i14=z2z3z4/z1z2’z3’=80*80*160/203=128/1还有两皮带轮,一个用与传送动力一个用于运输垫圈,两带轮间由一根连杆连接。

如下图:平面连杆机构及齿轮系简图3.2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系的设计)止动销机构,考虑到推料机构具有送料——停止——送料的运动规律特征,我们决定使用槽轮机构来达到间歇式运动的目的。

由外槽轮控制其运动规律。

外槽轮的间歇运动特性很好的实现了止推销的间歇运动特性,在外槽轮主动件槽轮杆的带动下,被动槽轮进行间歇运动,再在传动齿轮的作用下,将其运动特性传递给了止推销。

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简图由于是检测机构,所以传动齿轮模数不宜过大,其中,z1=z2’=z3’=20,z2=z3=80, z4=160,z5=40, z6=10,m=2传动比i16=(z2z3z4z6/z1z5z2’z3’)=(80*80*160/203*8)*4/1=128/1 4号齿轮每转动一周,槽轮转动1/4周,皮带在这2s的时间内将待测工件传送到检测位置,然后停留6s,等待检测完毕后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把新的工件传送过来,如此重复。

如下图:外糟轮及齿轮系简图3.3压杆升降机构的设计(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设计)压杆升降机构简图由于凸轮在机构中有在压杆升降机构中起作用,那我们就分析下一个周期内各个机构的运动情况。

采用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凸轮,以防止产生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用凸轮和连杆机构,凸轮设计成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以下是推杆回程的计算过程:周期:T=8s;基圆半径=15mm;推程:h=6mm;推程运动角:δ0=3π/8;回程运动角:δ‘0=3π/8;远修止角=π/2;近修止角=3π/4;计算公式:s=C0+ C1δ2+ C3δ3+ C4δ4+ C5δ5;v= C1w+2 C2w+3 C3wδ2+4 C4wδ3+5 C5wδ4;a=2 C2w2+6 C3 w2δ+12 C4 w2δ2+20 C5 w2δ3;在始点处:δ=0,s=0,v=0,a=0;在终点处:δ=δ0 ,s=h,v=0,a=0;分别代入方程得到:C0=C1=C2=0 C3= 10h/δ03 C4= -15h/δ04 C5=6h/δ05位移:s=h-10hδ3/δ30+15hδ4/δ40-6hδ5/δ50;速度:v=7.5πhδ2/δ30-15πhδ3/δ40+7.5πhδ4/δ50;加速度:a=3.75π2hδ/δ30-11.25π2hδ2/δ40+7.5π2hδ3/δ50;用C语言计算位移,速度,加速度;计算位移的C语言程序:#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void main(){float x,s;int a,b;scanf("%d %d",&a,&b);x=(float)a/b;s=6-60*x*x*x+90*x*x*x*x-36*x*x*x*x*x;printf("%f\n",s);}计算速度的C语言程序:#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void main(){float x,v;int a,b;scanf("%d %d",&a,&b);x=(float)a/b;v=120*x*x-240*x*x*x+120*x*x*x*x;printf("%f\n",v);}计算加速度的C语言程序:#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void main(){float x,a;int b,c;scanf("%d %d",&b,&c);x=(float)b/c;a=160*x-480*x*x+320*x*x*x;printf("%f\n",a);}经计算得到以下结果:凸轮的轮廓线图将在A2的图纸上画出。

四、运动方案简介4.1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传动系统及其传动比分配的确定推料机构中的传动系统及其传动比分配其中:z1=z2’=z3’=20,z2=z3=80,z4=160,m=2传动比i14=z2z3z4/z1z2’z3’=80*80*160/203=128/1 压杆升降机构传动系统及其传动比分配其中,z1=z2’=z3’=20,z2=z3=80, z4=160,z5=40, z6=10,m=2传动比i16=(z2z3z4z6/z1z5z2’z3’)=(80*80*160/203*8)*4/1=128/1 4.2 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将在A2图纸上给出).4.3 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轮廓线图(将在A2图纸上给出).五、系统评价经俩周的努力,机械运动方案最终敲定,过程中不免有疑惑、坎坷,综合评价该检测装置,该装置止动销、压杆、微动开关精确地配合运动,符合每8秒检测一个垫圈的技术要求,检测的探头对工件的冲击较小,总的来说该设计符合技术要求。

六、设计小结这次课程设计是我第一次对一个机械进行设计。

当我看到课程设计任务书的第一眼时,还以为蛮简单的,然而,在经过花费了一整个下午对课题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我才预感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的课题是对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设计,这是一个检测仪,它的工作机理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机器实际运作时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第一个问题,出现在设计各部件运动方式时。

要知道我们以往解题的时候,机械的运动都是一定的,然而在检测仪中,因被检测工件的外形参数不同,在每个检测周期中压杆的垂直位移以及微动开关的水平位移都不一样,如何保证我们设计的这些机构在检测不同的工件时即能圆满完成工作要求,又不会对机器本身和工件造成损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坎。

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添加弹簧来满足构件的位移浮动,在构件的长度允许变化的时候,这看上去是一个好方法,于是在设计微动开关时,我们就在其中加上卡一个弹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