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机械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课题:机械手专业班级:2012级机自05班小组成员:张结荣 201204010523陈庆林 201204010504肖哲 201204010520郑然 201204010525周奕佳 201204010526指导教师:陈敏钧时间:2014.7.14——2014.7.181设计任务书设计项目:机械手的设计工作要求:机械手从工件架上抓起工件,然后送人工作台进行加工。

机械手完成以下动作(2选1)。

(1)水平面内转30度,上升100mm,前进50mm;(2)水平面内转30度,手臂自转90度,前进50mm。

机械手的夹持器还有夹紧和放松动作;机械手工作频率:20/min;升降 0.3kw,摆动 0.1kw,伸缩 0.1kw,夹持 0.2kw。

2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2-1 转角机构(实现平面转角030功能)方案一实现平面转角030的过程: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运动,不完全齿轮带动全齿轮运动,与全齿轮固结的四杆机构,使滚子在预先设计好形状的槽内运动,左右运动的极限位置恰好是30度。

机构评价:优点:因为槽的形状固定,所以能保证在一个行程内,机构的平面转角就是30度。

不完全齿轮的使用,为机械手在抓放物体时留下了工作时间。

缺点:由于四杆机构的运动被槽限制住,最短杆无法做周转运动,导致机构的回程要求齿轮的翻转,必须在前面加入变速箱改变速度方向。

方案二实现平面转角030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不完全齿轮,有间歇地带动完全齿轮转动,齿轮通过杆拉动齿条,由齿轮来回往复地带动固接杆转动030机构评价:优点:同样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较小运动灵活,造价低准确地实现转角030的要求,可以控制间歇实现循环功能。

缺点:磨损较严重,效率较低,齿轮尺寸过大加工难。

方案三实现平面转角030的过程:使用槽轮实现平面转角30度,只要计算好槽轮的槽数,就能在主动圆盘转360度时,使从动轮转30度。

机构评价:优点: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机械效率高,并能平稳的间歇地进行转位。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1 设计项目名称机械装备项目--机械手课程设计2 设计目的利用设计的机械手夹起形状为正六边体,质量为5kg工件,并运送到工作台。

设计的过程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工件的重量和外形尺寸问题:工件质量5kg,半径在90-110mm范围内。

(2)工件的外形问题:工件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夹紧的过程要解决夹到棱边的问题。

(3)各零部件的工艺问题:零部件应有良好的工艺性,可用最简单,常见的工艺(铸,车,铣,钻等),实现零部件的加工。

(4)整体的稳定性,灵活性保证问题:各部件协调工作,保证装配体的工作稳定:如齿轮齿条配合,连杆配合等的稳定性考虑;保证机械手总体质量小,惯性小,灵活可靠。

3 设计方案说明3.1机械手工作原理图1 拆去底板装配图工作过程:液压缸产生推力,推动齿条来回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旋转,齿轮带动四连杆转动,连杆推动夹板夹住工件。

3.2结构说明3.2.1执行机构:夹板图2 夹板1)特点夹板在竖直方向上有采用铰接,可自动调整到与工件位置相平行的状态,夹板上有滚花工艺,增大摩擦系数,保证夹起的工件不滑落。

2)尺寸根据工件的外形尺寸,确定夹板长×宽为:80×50,根据经验,采用厚度为5mm的钢板。

3.2.2传动链1、四连杆机构图4 四连杆机构1)特点四连杆机构铰链连接的部分采用滑动轴承,安装尺寸小,润滑方便,四连杆运动摩擦小;连杆机构在未到达死点的位置下工作,机构工作可靠;连杆机构可以保证使夹板平行运动,从而保证夹板与工件表面平行,夹板接触工件时受力均匀,可平稳夹住工件,增强了整体装夹的稳定性。

2)尺寸计算图5 结构简图确定L2:因为机械手要夹紧的工件的范围是90~110mm,故L2=L1=(110+19×2-40)÷2=54mm留下一定的设计余量,选L2=60mm。

确定L3:为了能够装夹不同高度的工件,同时选择L5=40mm,连杆的长度L3应满足:L3=L5+h=87.5mm,取L3=90mm。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doc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doc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篇一:机械手设计说明书指导老师:设计合作成员:一、设计项目名称机械手臂手指机构2二、设计目的本设计拟搬运宽度尺寸90~110mm、质量为5kg以内的六菱柱形钢质工件,手指机构带水平转盘。

手指的动力驱动方式为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的机械手是以压缩液体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

三、设计要求(1)机械手为专用机械手,适用于夹六菱柱形钢质工件。

(2)选取机械手的座标型式和自由度。

(3)主要设计出机械手的手部机构。

(4)液压传动系统液压缸的选用四、设计方案4.1 机械手基本形式的选择机械手的典型结构一般可分为:回转型(包括滑槽杠杆式和连杆杠杆式两种)、移动型(移动型即两手指相对支座作往复运动)和平面平移型。

本设计采用二指回转型手抓。

4.2 机械手的主要部件及运动本机械手的部件有齿轮、齿条、连杆和液压缸等。

主要的运动有直动液压缸驱动齿条的平动、齿轮和齿条的啮合运动、连杆的转动和手抓的平行移动。

4.3 驱动方式的选择本机械手的驱动方案采用液压机构驱动机械手,结构简单、尺寸紧凑、重量轻、控制方便。

4.4 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列表用途:卸码垛机械手臂抓重:5kg抓取的物体的几何形状:宽度为90~110mm六菱柱形钢质工件机械手自重:小于等于10kg4.5 机械工作原理机械手的夹工件的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机械手夹工件的工作原理框图该机械手采用了液压驱动方式来实现其工作的要求,工作要求就是机械手能适应六菱柱形钢质工件不同面的夹持,故带有水平转盘手臂的回转运动。

传动机构采用齿条与齿轮啮合。

本机械通过液压驱动传递动力推动齿条平动,齿条与齿轮啮合将液压缸传来的水平运动转化为齿轮连杆的回转运动。

而齿条与齿轮啮合驱动四连杆转动,四连杆机构使夹板水平移动,完成对工件的夹紧松开。

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图如图2、图3所示。

手爪部分特点如下表述:1. 机械手手部由手爪(即夹板)和传力机构所构成。

机械手爪能夹宽度尺寸为90~110mm的工件,由于所夹工件是六菱柱形钢质工件,故在竖直方面上夹持会比较方便设计和简化机构,手爪部分可以做成平面夹板,而机构本身应带水平转盘机构以适应不同角度的夹持。

机械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课题:机械手专业班级:2012级机自05班小组成员:张结荣 201204010523陈庆林 201204010504肖哲 201204010520郑然 201204010525周奕佳 201204010526指导教师:陈敏钧时间:2014.7.14——2014.7.181设计任务书设计项目:机械手的设计工作要求:机械手从工件架上抓起工件,然后送人工作台进行加工。

机械手完成以下动作(2选1)。

(1)水平面内转30度,上升100mm,前进50mm;(2)水平面内转30度,手臂自转90度,前进50mm。

机械手的夹持器还有夹紧和放松动作;机械手工作频率:20/min;升降 0.3kw,摆动 0.1kw,伸缩 0.1kw,夹持 0.2kw。

2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2-1 转角机构(实现平面转角030功能)方案一实现平面转角030的过程: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运动,不完全齿轮带动全齿轮运动,与全齿轮固结的四杆机构,使滚子在预先设计好形状的槽内运动,左右运动的极限位置恰好是30度。

机构评价:优点:因为槽的形状固定,所以能保证在一个行程内,机构的平面转角就是30度。

不完全齿轮的使用,为机械手在抓放物体时留下了工作时间。

缺点:由于四杆机构的运动被槽限制住,最短杆无法做周转运动,导致机构的回程要求齿轮的翻转,必须在前面加入变速箱改变速度方向。

方案二实现平面转角030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不完全齿轮,有间歇地带动完全齿轮转动,齿轮通过杆拉动齿条,由齿轮来回往复地带动固接杆转动030机构评价:优点:同样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较小运动灵活,造价低准确地实现转角30的要求,可以控制间歇实现循环功能。

缺点:磨损较严重,效率较低,齿轮尺寸过大加工难。

方案三实现平面转角030的过程:使用槽轮实现平面转角30度,只要计算好槽轮的槽数,就能在主动圆盘转360度时,使从动轮转30度。

机构评价:优点: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机械效率高,并能平稳的间歇地进行转位。

热镦挤送料机械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热镦挤送料机械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人才,国家进行了课程体制改革,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天我们设计的热墩挤送料机械手,由于机械手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

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和运动机构组成。

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

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选择何时的自由度作出合适的机械手以满足生产的要求,简便了工作。

目录一、总设计要求……………………………………..1、设计题目………………………………………..2、设计任务……………………………………….二、功能分解…………………………………………三、选用的机构…………………………….四、机构的运动循环图…………………………….五、原动件的选择…………………………….六、传动比的分配…………………………….七、主要机构介绍…………………………….1、齿轮设计…………………………….2、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3、不完全齿轮机构设计…………………….八、设计方案的评价…………………………….九、总结…………………………….十、参考文献…………………………….一、总设计要求1、设计题目设计二自由度关节式热镦挤送料机械手,由电动机驱动,夹送圆柱形墩料,往40t墩头机送料。

以方案A为例,它的动作顺序是:手指夹料,手臂上摆12度,手臂水平回转120度,于管下摆15度,手指张开放料;手臂再上摆,水平反转,下摆,同时手指张开,准备夹料。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机械原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通过该装置实现特定的功能。

2. 设计要求,装置的设计要求符合机械原理相关知识,能够有效地完成所规定的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零部件选型、装配调试等具体步骤。

4. 设计报告,撰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关键技术参数、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设计对象的特点和工作环境,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奠定基础。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和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3. 零部件选型,根据所选方案,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和材料,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装配调试,按照设计要求,将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5. 设计报告,撰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的装置功能明确,能够有效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2. 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3. 设计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规范。

4. 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造成人身和设备的损害。

五、设计评分标准。

1.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占20%。

2. 设计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占30%。

3.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占30%。

4. 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占20%。

六、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原理相关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指导老师:设计者:学号:专业班级:设计题目:搬运机械手完成时间:2011年07 月02日目录一、设计任务 (1)1.1 设计任务介绍 (1)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1.1.2 课程设计的容. (1)1.1.3 课程设计的要求. (1)1.1.4 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 (2)1.1.5 研究机械手的意义. (2)1.2 设计任务明细 (3)1.2.1 总体方案的设计. (3)1.2.2 机械系统的设计 (3)二、总体方案设计 (3)2.1 驱动系统 (3)2.2 执行 (4)2.3 控制系统 (4)3.1 机械传动装置的组成及原理 (5)机械手的机械传动装置示意图如下. (5)3.2 滚珠丝杠简介与特点 (5)3.3 滚珠丝杠的设计及选型 (6)3.3.1 螺旋类型及种类. (6)3.3.2 初始条件 (6)3.3.3. 滚珠丝杠副的组成及主要尺寸. (7)3.3.4 计算过程 (7)3.3.5 滚珠丝杠最小轴经校核. (9)3.4 电机选型及联轴器选型 (9)3.4.1 电机选型 (9)3.4.2 联轴器的选择. (9)3.5 键的选择与校核 (10)3.5 轴承的选型与校核 (10)3.5.1 轴承的选型. (10)3.5.2 轴承的校核. (10)3.6 主要联接部位螺栓的校核 (12)3.7 轴承座、机架、导向柱、底座等基本构件的结构设计 (13)四、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3)4.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3)4.2 电气元件的选型 (14)4.2.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选择 (14)4.2.2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选择 (14)4.2.3 步进电机选择与控制 (15)4.3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 (16)4.4 控制程序的设计 (17)4.4.1 机械手搬运流程图 (17)4.4.2 输入/ 输出地址分配 (17)4.4.3 机械手位移控制程序 (18)4.4.4 搬运机械手搬运程序设计. (21)五、课程设计总结 (28)六、参考文献 (29)一、设计任务1.1设计任务介绍1.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课程设计时建立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根据所学课程进行的工程基本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机电控制系统产品的初步设计工作,并结合设计或试验研究课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知识领域。

机械手机械课程设计

机械手机械课程设计

机械手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手机械原理,包括齿轮传动、滑轮组和杠杆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机械手机械结构,如固定臂、移动臂和旋转臂。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解释机械手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手机械结构。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和计算工具,对机械手机械结构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优化。

3. 学生能够有效地沟通设计思路,通过口头报告和展示,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和科技创新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2.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相互尊重、协同工作的态度。

3. 通过机械手机械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工程技术的认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基础知识入门课程,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学要求:1. 教师需提供丰富的实例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 对学生的设计作品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机械基础”内容,组织以下教学活动:1. 引言:介绍机械手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

2. 理论知识学习:- 齿轮传动原理及其应用。

-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 杠杆的分类和平衡条件。

3. 动手实践:- 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手机械结构。

- 使用绘图和计算工具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

4. 案例分析:-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手机械结构,如剪刀、起重机等。

- 探讨机械结构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5. 总结与反思:- 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平面内转30度,手臂自转90度,前进50mm。

机械手的夹持器还有夹紧和放松动作;机械手工作频率:20/min;升降 0.3kw,摆动 0.1kw,伸缩 0.1kw,夹持 0.2kw。

2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2-1 转角机构(实现平面转角030功能)方案一实现平面转角030的过程: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运动,不完全齿轮带动全齿轮运动,与全齿轮固结的四杆机构,使滚子在预先设计好形状的槽内运动,左右运动的极限位置恰好是30度。

机构评价:优点:因为槽的形状固定,所以能保证在一个行程内,机构的平面转角就是30度。

不完全齿轮的使用,为机械手在抓放物体时留下了工作时间。

缺点:由于四杆机构的运动被槽限制住,最短杆无法做周转运动,导致机构的回程要求齿轮的翻转,必须在前面加入变速箱改变速度方向。

方案二实现平面转角030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不完全齿轮,有间歇地带动完全齿轮转动,齿轮通过杆拉动齿条,由齿轮来回往复地带动固接杆转动030机构评价:优点:同样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较小运动灵活,造价低准确地实现转角030的要求,可以控制间歇实现循环功能。

缺点:磨损较严重,效率较低,齿轮尺寸过大加工难。

方案三30的过程:使用槽实现平面转角0轮实现平面转角30度,只要计算好槽轮的槽数,就能在主动圆盘转360度时,使从动轮转30度。

机构评价:优点: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机械效率高,并能平稳的间歇地进行转位。

缺点:传动存在柔性冲击,且是单向的间歇运动,同样要求变速箱改变运动方向。

方案的选择与比较:只有第二个方案能较好的实现对传动系统的功能要求在平面转动上能准确地控制在30度,制造简单方便。

§2-2 上升机构(实现上升100功能要求)方案一实现上升的过程:皮带轮传动,使蜗杆带动蜗轮,蜗轮和齿条配合。

通过控制蜗杆的半径,使转动一周后,使齿条上升100.机构评价:优点:蜗杆的轮齿是连续的螺旋尺,故传动平稳,啮合冲击小。

缺点:啮合齿轮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摩擦磨损较大,传动效率较低,易出现发热现象,常用耐磨材料制作,成本高。

方案二实现上升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凸轮转动,凸轮通过顶杆推动滑块滑动,从而使工作杆上升100mm。

机构评价:优点:结构简单,传力较小,凸轮不用太大就可以达到所需要的高度。

缺点:效率过低,滑块容易磨损且一旦磨断严重影响上升高度,寿命不高。

对机构进行比较:第二个方案较好,结构简单寿命较长也能够准确地实现上升要求,推杆运动时间与静止时间比较好控制。

§2-3 前进机构(实现前进50mm功能要求)方案一通过皮带轮传动,使全齿轮转动,然后带动曲柄滑块机构,在水平导轨上前进,通过限位卡,固定前进的范围。

优点:运动副皆为低副,底副的两运动副和机架接触,压强小,可承受较大荷载,有利于润滑。

缺点:存在冲击,易损坏。

方案二由于上升功能的机构和前进功能机构一样的,由于上升方案一符合要求,所以前进机构的选择和上升机构一样。

3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3-1普通传动1.皮带轮传动机构特点:起到缓冲作用,传动平稳无噪声,能缓冲、吸振;过载时带将会在带轮上打滑,可防止薄弱零部件损坏,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缺点在于皮带易磨损,寿命不长。

2.链传动机构特点:它可以在两轴中心相距较远的情况下传递运动和动力;能在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及灰土飞扬的不良环境中工作;和带传动比较,它能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递功率较大,且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力较小;传递效率较高,一般可达0.95~0.97;链条的铰链磨损后,使得节距变大造成脱落现象;安装和维修要求较高。

3.齿轮传动机构特点: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平稳性较高,传递运动准确可靠;传递的功率和速度范围较大;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齿轮的制造、安装要求较高。

4.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特点:具有反向自锁的功能,而且相比其它传动具有较大的速比,涡轮蜗杆的输入、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甚至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涡轮蜗杆的传动效率不够高,精度也不是很高。

传动机构比较:由于电动机处于下方,可保持重心在下,在于齿轮减速器之间安放1皮带轮,这个当然会起到缓冲的作用,效率也挺高的。

电机的转速一般都比较大,由于工作循环为3s/次,所以主轴的转速为180r/min,此时就需要很大的传动比了,齿轮传动一般是在6--7倍之间,不能达到传动要求,所以我们选择用蜗轮蜗杆机构,它的传动比一般在2--70倍之间满足我们所需的传动功能。

选择1皮带轮,4蜗轮蜗杆。

§3-2实现工作时间差的传动机构1.棘轮机构机构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可靠;而且棘轮轴每次转过角度的大小可以在较大的范围调节。

但是做工时有较大的冲击和噪声而且运动精度较差。

2.槽轮机构机构特点: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机械效率高,并能较平稳地间歇地进行转位,但是因传动时存在柔性冲击。

3.凸轮式简谐运动机构机构特点:只要适当设计出主动凸轮的轮廓,就可使从动盘动载荷小,无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它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机构紧凑,但是加工精度要求高,造价高。

4.不完全齿轮机构特点:不完全齿轮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工作可靠,设计时从动轮的运动时间和静止时间比例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但是同时啮合时有较大的冲击。

5.凸轮机构机构特点:只要适当的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响应快速机构简单紧凑。

间歇传动机构比较:由于本次传动有较多的间歇运动,运动时间和静止时间要控制得很到位。

从造价和工作循环方面,所以选择4 不完全机构和5 凸轮机构。

4原动机的选择功率要求:升降0.3kw,摆动0.1kw,伸缩0.1kw,夹持0.2kw根据传动效率:P1=0.3/0.94/0.7/0.95kw=0.48kwP2=0.1/0.94/0.7/0.96/0.94kw=0.17kwP3=0.1/0.94/0.7/0.95kw=0.16kwP4=0.2/0.94/0.7/0/95kw=0.32kw总功率:P=0.48kw+0.17kw+0.16kw+0.32kw=1.13kw查表,选择电机Y90L-4,功率1.5kw,转速1400r/min,符合要求。

传动比:n1/n2=5,n2/n3=1,n3/n4=14,n1/n4=70n1=1400r/min, n2=n3=280r/min,n4=20r/min5机械系统运动简图6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7机械手的机构设计§7-1 上升机构(上升100mm 的凸轮尺寸设计实际尺寸和图上的比例为3:1) §7-2 前进机构(前进50mm 的凸轮尺寸设计实际尺寸和图上的比例为2:1)§7-3 夹紧放松机构(实现机械手夹紧放松功能)凸轮1轮廓除了在线头所指出不同外其他都是一样的,通过局部轮廓的不同使手轴与手架产生距离差,从而实现夹持动作。

循环开始的时候,机械手松开放入工件。

之后机械手一直夹紧,当转到终点的时候,机械手又张开放下工件,接着又一直夹紧。

由§7-4 转角机构(实现平面转角030的功能)前进机构 静止 静止 静止 前进50 静止 后退50 静止 静止5055.561.166.672.277.883.377.872.266.661.155.55035 41.25 47.5 53.75 60 53.75 47.5 41.5 35压力角020=α,模数1=m不完全齿轮1181=Z ,108611=⨯•=m Z d齿轮2182=Z ,1822==m Z d 齿条63=Z齿轮4724=Z ,7244=•=m Z d 蜗杆的头数25=Z齿轮6286=Z ,2866=•=m Z d 7-5 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尺寸设计)小结:这次的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五天,作为一个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

然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只靠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设计刚开始时,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

然后再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轮1的直径101=d 轮1和轮2传动比为5 涡轮头数23=Z齿轮4的齿数284=Z ,020=α,2844=•=z m d蜗轮蜗杆的传动比14342==Z Z i交流讨论,渐渐地就上手了。

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每天早起晚睡,到处查资料,你想抄袭或者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为我真正走进社会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因为这些分歧而矛盾就太过愚蠢,我们都是为了把设计做好,尊重和互相学习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1]孙桓.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