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合集下载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一、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1、施工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空间,精心安排,周密规划,合理布局。

2、合理布置起重机械和各种施工设施,科学规划施工道路,尽量降低二次运输费用。

3、尽量采用装配式临建设施,提高安装速度,尽快投入使用。

4、各项临建设施要本着“有利生产、经济适用、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进行布置。

二、施工平面图布置依据:1、总平面图。

2、施工部署和主要施工方案。

3、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

4、建筑红线、水源、电源位置。

5、施工现场安全防火标准。

三、布置特点因本工程线路长、工程量大,因此采取灵活机动、分散作业的原则进行施工平面布置。

主要施工生活区域靠近施工现场布置,施工道路与现有场外道路结合沿管道布置至各施工作业点,按紧凑合理、节约用地、规模适中的原则布置。

四、施工辅助设施布置1、材料加工房根据工程的需要,在施工场区附近设置临时加工房等加工设备。

2、砂石骨料供应本工程所需砂石料较多,采用就近河流中采购和从附近砂石料厂直接购买(要求料场厂家必须按照施工规格进行加工筛选,以确保原材料质量)、自卸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方式解决。

3、办公及生活住房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项目经理部在工程施工区域内搭建,采用活动板房。

施工人员生活区在施工场地内搭设临时用房,部分工人就近租用民房及搭建临时房屋解决。

临时用房详见《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4、水、电布置施工用水采用居民用水。

施工用电采用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主电源引高压至IOKW变压器,然后引低压至各施工作业点,同时自备发电机各,作为应急备用电源。

5、通讯施工通讯均采用移动电话、对讲机等方式解决。

6、弃磴场及施工场地排水施工弃硝按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堆放及平整,施工现场排水采用明沟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施工用水均无污染,可直接排至附近河沟。

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常以施工总平面图来表示,它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体布置图,是一个具体指导施工部署的行动方案,对于指导现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文明施工具有重大意义。

施工总平面图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等前期已完工作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交通道路、材料仓库、附属生产企业、临时房屋建筑和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临时设施和永久性建筑物以及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些特殊的内容,如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布置等,当总平面布置图不能清晰表示时,也可单独绘制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绘制应有比例关系,一般为1∶1 000或者1∶2000。

各种临设应标注外围尺寸,并应有文字说明。

现场所有设施、用房应由总平面布置图例表述,避免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

1.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的原则为了保证施工总平面图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布置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不占或少占农田,使整体布局紧凑、科学、合理。

(2)合理布置运输机械和其他施工设施,科学规划道路,保证运输方便、道路畅通,减少二次搬运及运输费用。

(3)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和存放场地,要满足施工部署和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减少各工程之间和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干扰。

(4)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构)筑物和已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尽量采用装配式施工设施,提高其安装速度。

(5)生产区与生活区宜分离设置,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使用,要满足“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6)应满足劳动保护、节能、消防等要求,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①除垂直运输工具以外,建筑物四周3m范围内不得布置任何设施。

②塔吊根据建筑物平面形式和规模,布置在施工段分界处,靠近料场。

③装修时搅拌机布置在施工外用电梯附近,施工道路近旁,以方便运输。

④水泥库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靠近搅拌机的地方。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一、布置原则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总体布置时,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施工营地、机械堆放场应尽量不破坏原有土层性状;如监理另有指示,则按监理指示调整施工场地。

(二)临时设施布置尽量少占地。

尽量减少临时工程的基础开挖及场地平整工程量;(三)场地布置既要便于工程施工,又不影响通过施工区域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项目经理部主要包括现场管理人员的办公区及生活区,办公区主要指各个管理部门的办公室等设施,生活区主要包括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公共厕所等;生产区,主要包括各类值班室、实验室、机械设备停放及修理场等。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区附近的空地里临时设置生产用房,同时设置机械停放场,并建部分临时房屋作为机械修理厂、试验室和工地值班室。

三、临时设施施工及管理(一)临时工程开工条件1、任何临时工程开工之前,应取得当地政府和其他有关个人或团体必要的同意或批准。

2、任何一项临时工程开工必须通过监理人的同意。

(二)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在项目区内附近。

(三)施工生产设施及辅助临时设施布置施工生产设施及辅助临时设施主要包括工地试验室、工地值班室等。

(四)临时工程场地平整清理工作1、场地平整范围应满足临时设施的规模和各种布置的需要。

场地平整的高程、范围、排水等应严格满足监理人批准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物场地表层腐植土剥离应达到监理人满意的程度,建筑物周围应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并满足国家有关环保法规要求。

四、施工及生活用水、供电及通讯本工程施工用水工地配备水车,供施工及其机械用水。

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为营地照明和施工照明等,用电负荷不大。

拟在施工区就近与附近电网搭接,供电线路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敷设至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可满足施工要求。

为保障施工项目部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之间的联络畅通,拟定在项目经理部配置六部对讲机用于现场联络,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现场施工员每人配备一部手机,以便于随时联系和指挥现场施工。

施工的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的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英文词条名:1.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1)在满足施工需要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现场布置要紧凑合理。

(2)合理布置起重机械和各项施工设施,科学规划施工道路,尽量降低运输费用。

(3)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和场地面积,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业。

(4)尽量利用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现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施工设施建造费用,尽量采用装配式施工设施,提高其安装速度。

(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要求。

2.施工总平面布置的依据(1)建设项目建筑总平面图、竖向布置图和地下设施布置图。

(2)建设项目施工部署和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案。

(3)建设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质量计划和施工总成本计划。

(4)建设项目施工总资源计划和施工设施计划。

(5)建设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和水电源位置,以及项目安全施工和防火标准。

3.施工总平面布置内容(1)建设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地形和等高线;全部地上、地下已有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位置和尺寸。

(2)全部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坐标网。

(3)为整个建设项目施工服务的施工设施布置,它包括生产性施工设施和生活性施工设施两类。

(4)建设项目施工必备的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设施布置。

4.施工总平面图设计步骤(1)把场外交通引入现场在设计施工总平面图时,必须从确定大宗材料、预制品和生产工艺设备运入施工现场的运输方式开始。

当大宗施工物资由铁路运来时,必须解决如何引入铁路专用线问题;当大宗施工物资由公路运来时,必须解决好现场大型仓库、加工场与公路之间相互关系;当大宗施工物资由水路运来时,必须解决如何利用原有码头和要否增设新码头,以及大型仓库和加工场同码头关系问题。

(2)确定仓库和堆场位置当采用铁路运输大宗施工物资时,中心仓库尽可能沿铁路专用线布置,并且在仓库前留有足够的装卸前线,否则要在铁路线附近设置转运仓库,而且该仓库要设置在工地同侧。

施工总平面图文字说明

施工总平面图文字说明

附件五:施工总平面图布置说明一、施工布置条件及原则根据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规模、特点、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十分珍惜土地,施工布局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

拟定本工程的施工布置原则为:1、所有的生产临建设施、施工辅助企业及施工道路布置均按招标文件提供的各种条件在指定的施工场地进行规划布置。

2、临建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按施工总进度及施工强度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力求布置紧凑、合理、方便使用,规模精简,管理集中、调度灵活、运行方便、节约用地及安全可靠。

以期降低工程造价,并尽量避免与其它标段工程施工的干扰和影响。

3、施工风、水、电供应、施工支洞及施工通风布置是否合理对工程的施工安全、进度及工程投资影响较大,在布置上综合考虑施工程序、施工强度、施工交通、施工安全、开挖爆破影响、均衡施工强度等因素。

4、临时施工道路以现有的主干道路为依托布置。

5、各施工场地及营区均按要求配置足够的环保设施及消防设施;根据绿色环保施工的需要,在进行场地规划时,布置足够的环保设施及绿化带;所有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均体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6、避免施工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并考虑为其他承包人提供方便。

二、施工场地规划1、施工营地为便于对外联系,项目部设在大河坝乡,采用租赁方式。

各施工队营地分别设于3#施工支洞洞口施工区、4#施工支洞洞口施工区、交通洞洞口施工区。

施工营地采用二层阻燃型彩钢活动板房,主要包括住宿、办公室、食堂、急救站、公共卫生、污水处理设施等,施工营地地面进行硬化、环境要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做好安全用电和防火工作,保证周围环境整洁卫生;厂区内路面作硬化处理,设排水沟、混凝土围挡,做到不洒土、不扬尘,保证道路干净。

2、生产区除在3#、4#施工支洞施工区、交通洞施工区布置施工营地外,还需在各工区设置生产辅助设施,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合站、水泥库、材料库、临时油库、钢筋加工厂、高位水池、空压机房、配电房、机械修理厂、汽车保养站、停车场、污水处理系统、泵站等设施。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依据及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依据及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依据及说明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依据及说明一、总平面布置原则及依据1、依据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条件,进行本工程施工场地的总平面布置。

2、在具体布置中,利用现有的施工场地条件,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保证各施工时段内的施工均能正常有序进行。

同时尽量少占耕地,对施工区及四周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3、临建设施布置原则上力求合理、紧凑、厉行节约、经济有用,方便管理,保证施工期间各项工程能合理有序,安全高效地施工。

4、本工程现场四周道路完善畅通,室外材料临时堆放场地开阔,施工用临时水电管路齐备可用。

5、幕墙装饰工程的机具、设备使用一般均可随着工程进展中实际状况的改变进行调整、迁移,但在开工初进行合理的临时布置,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产生不必要的间歇和产生工料的浪费。

6、为了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工期按合同要求圆满完成,保证业主能如期使用,实现现场指挥,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动态控制施工质量及工期,为此,我公司必须要设置办公室、仓库及现场制作工棚,选择合适可用的地方设立项目经理部。

7、将施工区与办公区分开,确保不影响招标人正常办公。

并在进场前与业主、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并力争在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前将临时设施办好,提升工作效率。

8、我公司自行在场外设置临时食宿场所。

9、本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如下:9.1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少占施工用地〔1〕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应现场实际状况尽量设置在建筑物内。

〔2〕少占施工用地。

关于施工而言减少了场内运输工作量和临时水电管网,既便于管理又减少了施工成本。

〔3〕为了减少施工场地,我公司采用了一些技术措施予以解决。

例如,合理地计算各种材料现场的储备量,以减少仓库、堆场面积;关于可场外加工的构件采纳场外加工方式等等。

9.2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临时设施的用量对必须配置的临时设施,应尽量选择对大面积施工影响小的区域,布置时不要影响正常施工。

临时水电系统的选择应使管网线路的长度为最短等。

建筑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建筑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
(1)场地布置必须满足国家、省、市以及施工合同的有关要求。

(2)按照施工部署确定的施工区域划分和施工顺序,合理布置大型施工机械,每个施工区的大型机械相对独立,保证满足施工的需求。

(3)按施工部署确定的施工区域划分,统筹协调各施工区料场和加工场的布置,使之符合工艺流程,并且各施工区料场和加工场相对独立,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

(4)各施工区料场和加工区尽量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工作范围内,以减少二次运输。

(5)合理布置施工道路,保证运输方便通畅,减少运输距离和二次搬运。

(6)临时设施的布置满足整个施工期间的管理和生产的需要,同时满足安全、环境、消防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7)整个施工现场的布置达到美观的要求。

(8)服从管理方的统一协调,合理布置生产生活用地,尽量避免或少占用工程用地,减少临时设施搬迁带来的成本增加。

(9)减少场地硬化面积,增加绿化面积,降低成本、美化环境。

(10)为便于现场施工管理,现场进行封闭式施工。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原则1、布置原则1.1、施工平面布置应严格控制在建筑红线之内。

1.2、平面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1.3、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

1.4、合理组织运输,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1.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方便施工、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1)除垂直运输工具以外,建筑物四周3m范围内不得布置任何设施。

2)塔吊根据建筑物平面形式和规模,布置在施工段分界处,靠近料场。

3)装修时搅拌机布置在施工外用电梯附近,施工道路近旁,以方便运输。

4)水泥库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靠近搅拌机的地方。

5)临时水电应就近铺设。

1.6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土建、安装以及其他各专业施工相互干扰;1.7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1.8现场布置有利于各子项目施工作业。

1.9考虑施工场地状况及场地主要出入通状况。

1.10结合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

1.11满足半成品、原材料、周转材料堆放及钢筋加工需要。

1.12满足不同阶段、各种专业作业队伍对宿舍、办公场所及材料储存、加工场地的需要。

1.13各种施工机械既满足各工作面作业需要又便于安装、拆卸。

1.14实施严格的安全及施工标准,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2、布置内容2.1、拟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周围的重要设施。

2.2、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固定位置。

2.3、施工运输道路。

2.4、临时水源、电源位置及铺设线路。

2.5、施工用生产性、生活性设施(加工棚、操作棚、仓库、材料堆场、行政管理用房、职工生活用房等)。

3、布置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总平面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

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附属企业、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一)建设项目施工总平面图上的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二)一切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位置,包括:(1) 施工用地范围,施工用的各种道路;(2) 加工厂、制备站及有关机械的位置;(3) 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的仓库和生产工艺设备主要堆场、取土弃土位置;(4) 行政管理房、宿舍、文化生活福利建筑等;(5) 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设施;(6) 机械站、车库位置;(7) 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三)永久性测量放线标桩位置许多规模巨大的建筑项目,其建设工期往往很长。

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现场的面貌将不断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应按不同阶段分别绘制若干张施工总平面图,或者根据工地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施工总平面图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便符合不同时期的需要。

二、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1) 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2)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通畅。

(3) 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应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

(4) 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 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

(5) 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6) 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三、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1) 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

(2) 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⑶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备施工阶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4) 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

(5) 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和外廓尺寸。

四、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一)场外交通的引入设计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时,首先应从研究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进入工地的运输方式入手。

当大宗材料由铁路运来时,首先要解决铁路的引入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水路运来时,应首先考虑原有码头的运用和是否增设专用码头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公路运入工地时,由于汽车线路可以灵活布置,因此,一般先布置场内仓库和加工厂,然后再布置场外交通的引入。

1. 铁路运输当大量物资由铁路运入工地时,应首先解决铁路由何处引入及如何布置问题。

一般大型工业企业、厂区内都设有永久性铁路专用线,通常可将其提前修建,以便为工程施工服务。

但由于铁路的引入将严重影响场内施工的运输和安全,因此,铁路的引入应靠近工地一侧或两侧。

仅当大型工地分为若千个独立的工区进行施工时,铁路才可引入工地中央。

此时,铁路应位于每个工区的侧边。

2. 水路运输当大量物资由水路运进现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码头的吞吐能力。

当需增设码头时,卸货码头不应少于两个,且宽度应大于 2.5m , 一般用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

3. 公路运输当大量物资由公路运进现场时, 由于公路布置较灵活,一般先将仓库,加工厂等生产性临时设施布置在最经济合理的地方,再布置通向场外的公路线。

(二)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通常考虑设置在运输方便、位置适中、运距较短并且安全防火的地方。

区别不同材料、设备和运输方式来设置。

(1) 当采用铁路运输时,仓库通常沿铁路线布置,并且要留有足够的装卸前线。

如果没有足够的装卸前线,必须在附近设置转运仓库。

布置铁路沿线仓库时,应将仓库设置在靠近工地一侧,以免内部运输跨越铁路。

同时仓库不宜设置在弯道处或坡道上。

(2) 当采用水路运输时,一般应在码头附近设置转运仓库,以缩短船只在码头上的停留时间。

(3) 当采用公路运输时,仓库的布置较灵活。

一般中心仓库布置在工地中央或靠近使用的地方,也可以布置在靠近于外部交通连接处。

砂石,水泥、石灰木材等仓库或堆场宜布置在搅拌站、预制场和木材加工厂附近;砖、瓦和预制构件等直接使用的材料应该直接布置在施工对象附近,以免二次搬运。

工业项目建筑工地还应考虑主要设备的仓库(或堆场),一般笨重设备应尽量放在车间附近,其他设备仓库可布置在外围或其他空地上。

(三)加工厂布置各种加工厂布置,应以方便使用、安全防火、运输费用最少、不影响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为原则;一般应将加工厂集中布置在同一个地区,且多处于工地边缘。

各种加工厂应与相应的仓库或材料堆场布置在同一地区。

(1) 混凝土搅拌姑。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可采用集中、分散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三种布置方式。

当现浇混凝土量大时,宜在工地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当运输条件好时,以采用集中搅拌或选用商品混凝土最有利;当运输条件较差时,以分散搅拌为宜;(2) 预制加工厂。

一般设置在建设单位的空闲地带上,如材料堆场专用线转弯的扇形地带或场外临近处。

(3) 钢筋加工厂。

区别不同情况,采用分散或集中布置。

对于需进行冷加工、对焊、点焊的钢筋和大片钢筋网,宜设置中心加工厂,其位置应靠近预件构件加工厂;对于小型加工件,利用简单机具成型的钢筋加工,可在靠近使用地点的分散的钢筋加工棚里进行。

(4) 木材加工厂。

要视木材加工的工作量、加工性质和种类决定是集中设置还是分散设置几个临时加工栅。

一般原木、锯材堆场布置在铁路专用线、公路或水路沿线附近;木材加工场亦应设置在这些地段附近;锯木、成材、细木加工和成品堆放,应按工艺流程布置。

(5) 砂浆搅拌站。

对于工业建筑工地,由于砂浆量小分散,可以分散设置在使用地点附近。

(6) 金属结构、锻工、电焊和机修等车间。

由于它们在生产上联系密切,应尽可能布置在一起。

(四)布置内部运输道路根据各加工厂、仓库及各施工对象的相对位置,研究货物转运图,区分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进行道路的规划。

规划厂区内道路时,应考虑以下几点,⑴合理规划临时道路与地下管网的施工程序。

在规划临时道路时,应充分利用拟建的永久性道路,提前修建永久性道路或者先修路基和简易路面,作为施工所需的道路,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

若地下管网的图纸尚未出全,必须采取先施工道路,后施工管网的顺序时,临时道路就不能完全建造在永久性道路的位置,而应尽量布置在无管网地区或扩建工程范围地段上,以免开挖管道沟时破坏路面。

(2)保证运输通畅。

道路应有两个以上进出口,道路末端应设置回车场地,且尽量避免临时道路与铁路交叉。

厂内道路干线应采用环形布置,主要道路宜采用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m ,次要道路宜采用单车道,宽度不小于 3.5m。

(3)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

临时道路的路面结构,应当根据运输情况和运输工具的不同类型而定。

一般场外与省、市公路相连的干线、因其以后会成为永久性道路,因此,一开始就建成混凝土路面;场区内的干线和施工机械行驶路线,最好采用碎石级配路面,以利修补。

场内支线一般为土路或砂石路。

(五)行政与生活临时设施布置行政与生活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室、汽车库、职工休息室、开水房、小卖部、食堂、俱乐部和浴室等。

根据工地施工人数,可计算这些临时设施的建筑面积。

应尽量利用建设单位的生活基地或其他永久建筑,不足部分另行建造。

一般全工地性行政管理用房宜设在全工地入口处,以便对外联系也可设在工地中间,便于全工地管理。

工人用的福利设施应设置在工人较集中的地方,或工人必经之处。

生活基地应设在场外,距工地500-1000m为宜。

食堂可布置在工地内部或工地与生活区之间。

(六)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当有可以利用的水源、电源时,可以将水电从外面接入工地,沿主要干道布置干管、主线,然后与各用户接通。

临时总变电站应设置在高压电引入处,不应放在工地中心;临时水池应放在地势较高处。

当无法利用现有水电时,为了获得电源,可在工地中心或工地中心附近设置临时发电设备,沿干道布置主线;为了获得水源可以利用地上水或地下水,并设置抽水设备和加压设备(简易水塔或加压泵,,以便储水和提高水压。

然后把水管接出,布置管网。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有环状、枝状和混合式三种形式,根据工程防火要求,应设立消防站,一般设置在易燃建筑物(木材、仓库等)附近,并须有通畅的出口和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宜小于6m, 与拟建房屋的距离不得大于25m,也不得小于5m,沿道路布置消防栓时,其间距不得大于100血,消防栓到路边的距离不得大于2m。

临时配电线路布置与水管网相似。

工地电力网,二般3-1OkV的高压线米用环状,沿主干道布置;380/220V低压i线米用枝状布置。

工地上通常米用架空布置,距路面或建筑物不小于6m。

上述布置应采用标准图例绘制在总平面图上,比例一般为1:1000或1:2000。

应该指出,上述各设计步骤不是截然分开,各自孤立进行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需要综合考虑,反复修正才能确定下来。

当有几种方案时,尚应进行方案比较。

五、施工总平■面设计优化方法在施工总平面设计时,为使场地分配、仓库位置确定,管线道路布置更为经济合理,需要采用一些优化计算方法。

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优化计算方法。

(一)场地分配优化法施工总平面通常要划分为几块场地,供几个专业工程施工使用。

根据场地情况和专业工程施工要求,某一块场地可能会适用一个或几个专业化工程使用,但施工中,一个专业工程只能使用一块场地,因此需要对场地进行合理分配,满足各自施工要求。

(二)区域叠合优化法施工现场的生活福利设施主要是为全工地服务的,因此它的布置应力求位置适中,使用方便,节省往返时间,备服务点的受益大致均衡。

确定这类临时设施的位置可采用区域叠合优化法。

区域叠合优化法是一种纸面作业法,其步骤如下:(1) 在施工总平面图上将各服务点的位置一一列出,按各点所在位置画出外形轮廓图;(2) 将画好的外形轮廓图剪下,进行第一次折叠,折叠的要求是:折过去的部分最大限度地重合在其余面积之内(3) 将折叠的图形展开,把折过去的面积用一种颜色涂上(或用一种线条、阴影区分);(4) 再换一个方向,按以上方法折叠、涂色。

如此重复多次(与区域凸顶点个数大致相同次数),最后剩下一小块未涂颜色区域,即为最优点最适合区域。

(1) 将区域的外轮廓线画出并剪下;(2) 沿某一方向如DE边方向折纸,使其最大限度重合在其他区域中;(3) 展开纸面,将纸的折叠线用点划线画出;(4) 换其他方向继续折叠,将折叠线画出。

则各条点划线围成的公共区域即为食堂选点的最合适区域。

这块阴影区域对应于原图中的OP庆ST区域,根据现场情况,避开原有房屋,可以考虑将其确定在K位置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