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酒(群文阅读)

合集下载

【对比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群文阅读 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对比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群文阅读 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一样赤壁别样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群文阅读
感悟自然山水
品读《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思考: 这两篇词赋中描绘赤壁意境的共同点是什么?
·
——
拍岸Βιβλιοθήκη ,乱《 念 奴卷石 起穿

赤 壁
千空 堆,
怀 古
雪惊
》 。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 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谢谢
1.苏轼为何如此崇拜周瑜? 2.写曹操的文韬武略,极尽赞扬之情,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苏轼则是一个把儒家用世之志意与道家旷观之 精神,做了一个极圆满之融合,虽在困穷斥逐之中, 也未尝迷失仿徨,而终于完成了一己的人生之目标 与持守的成功的人物。
——叶嘉莹《论苏轼词》
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林语堂著《苏东坡传》 、余秋雨著《苏东 坡突围》。
——《赤壁赋》
聆听历史回音
同一赤壁,苏轼联想到的人物是谁? 人物有何特点?
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 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
——《赤壁赋》
品味生命诗意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诗词中的酒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诗词中的酒

古诗词中的“酒”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的“酒”。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和酒文化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

“酒”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特别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以至于我国古代的“酒诗”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古诗词中“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欣赏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从而感受我国古代诗坛上那流溢出的醉人的馨香。

一、借酒寄托诗人的豪迈性情。

刘禹锡以酒激壮志,抒豪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意思是愿我能凭借这杯水酒,满怀激情,重新振作精神。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足见其豪放心魄。

同在密州,苏轼曾于丙辰中秋欢饮大醉后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饮酒赏月,表现了词人心胸旷远、超脱开朗的性情。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游览溪亭,饮酒观景,以至于“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此乃洒脱豪放、率性直爽之女流也。

二、借酒寄托诗人的离愁别绪。

古人常是以酒赠别,把离别的浓浓感伤融于酒中,以此作为预祝远行之人的饯别方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捧在手上的哪里是酒?分明是对即将远离的友人的牵挂与不舍;“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入腹中的哪里是酒?分明是主人对挚友的担忧与祝福,多饮几杯吧,以抵御遥远路途上的寒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一饮而尽,别意更浓,此番离愁别绪,酒何以堪?三、借酒寄托诗人的思念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与亲人、朋友分别后,诗人则继离愁之后又生离散之孤独和思念之苦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群文阅读

教学·视角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文|达选庆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古诗词阅读又是重中之重,据了解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高达100多首,它不但被安排在单元课文中,以《古诗三首》的形式出现(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就有《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诗),还为了满足学生拓展学习和积累古诗词的需求,被安排在“日积月累”中(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别董大》),可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要想让小学生在阅读古诗词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更多的体验,并提升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古诗词的素养,教师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是有效的途径,既有利于学生有效阅读古诗词,又有利于提升古诗词教学水平。

一、读一位诗人的诗词在小学语文中,学生会遇到同一位诗人的好几首诗,如李白,小学语文课文中就有他的《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

这不但能让学生从不同古诗的写作背景中和所描写的事物中更多面、更立体地了解诗人,而且能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读一位诗人的几首诗,让学生在不同的诗中感受诗人的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生活态度等。

在此以陆游为例,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

课堂回顾:师:我们读了那么多陆游的诗,请问同学们陆游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生1:陆游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诗人,一生都在为国家和平而书写,渴望祖国统一、人民幸福。

他写的《示儿》就是告诉他的孩子们:即使我死了,但是有一天祖国统一了,你们在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生2:陆游还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和唐婉的爱情,虽然在母亲的阻挠下失败了,但是他们俩为此写了同题的两首著名的词。

师:是的,他俩都写了《钗头凤》。

(多媒体出示图1)图1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阅读《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这三首诗来进一步认识陆游,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体会他的诗意人生。

古诗中的酒

古诗中的酒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明
月下独酌(节选)
凉州词

[唐] 杜牧
[唐] 李白
[唐]王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花间一壶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
路上行人欲断魂。 独酌无相亲。 欲饮琵琶马上催。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举杯邀明月, 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翰 喝酒之因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战前酒宴
醉卧沙场君莫笑,
喝酒之情 喝酒之景
葡萄美酒 豪迈,悲壮 夜光杯
......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取名:
比较: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几 何
当 歌
曹 操
行 ( 节

还 来 就 菊 花
待 到 重 阳 日
把 酒 话 桑 麻
开 轩 面 场 圃
青 山 郭 外 斜
绿 树 村 边 合
邀 我 至 田 家
故 人 具 鸡 黍
唐 孟 浩 然
过 故 人 庄
)不 犹 门 酒
得嫌前后唐
多 时 住 醉
小 户 长 先
闲 事 莫 思
高 歌 且 放
白 居 易
醉 后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影成三人。 古来征战几人回。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辛弃疾词四首群文阅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辛弃疾词四首群文阅读
篇的。
他把自己的遭遇、生活的经验、对生命的感想都投注到词中去了。因此,若你不了 解他的生命历程,在读《丑奴儿》“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时,你不会觉得这 有可多少贵之处,他给你留不下长长久久的记忆。
当你了解他报国无门的一生后,你才能体会“XX虐我千百遍,我待XX如初恋…” 才能体会到他心中饱含的深沉、忧郁、激愤的情感和心中的痛楚。
小山眉重重叠叠,金饰在晨曦中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 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头花,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 双的金鹧鸪。
我们看两眼就可以懂, 因为他是那么浅显易懂,,因为他就是在写一个美女。 而辛弃疾的词不同,他是用他的生命来书写自己诗篇的,他是用生活来实践他的诗
辛弃疾人物档案二
南归十年 ■ 辛弃疾归南宋的前十年,对恢复旧山河饱含信心和希望,他虽然官职卑微,但是
不断上书献策,但是,由于朝廷软弱无力,主和派力量强大,策略没有被朝廷采 纳,10年里,他先后担任江阴通判、建康府通判、司农主簿等小官职。1165年辛 弃疾写了后来名传青史的《美芹十论》给南宋宋孝宗,但是没有回应。1168年主 战派虞允文当宰相,辛弃疾又写了《九议》,仍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其写的 《十论》和《九议》被后世公认体现了其匡扶救世的才华。 晚年时辛弃疾曾感叹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
鹧鸪(zhè gū)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金明灭: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或头上插戴的金首饰不断闪烁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罗襦:丝绸短袄

主题式群文阅读——《赤壁赋》-苏轼

主题式群文阅读——《赤壁赋》-苏轼

主题式群文阅读——《赤壁赋》-苏轼《赤壁赋》主题式群文阅读·苏轼【精彩语段】1风飘飘,水潺潺,掸掸一路的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残阳如血,沧海如画。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苦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挂。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点,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赤壁记载了苏轼的崛起,沉淀了苏轼的不屈,诉说着他的豪迈与不朽诗情。

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2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率真。

明知政见与当权者相左,仍保持独立见解,不阿附权贵,不投机取巧,“一肚子不合时宜”。

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

“乌台诗案”使苏轼受尽凌辱和折磨,尝尽世态炎凉,身心受到重大打击。

从监狱出来后,他被贬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日子里,“回首向来萧瑟处”,在他看来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晚年他被放逐到更为荒远的岭南,由于山荒路远,生活条件艰苦,许多人把岭南当作是不归之路,然而苏轼来到了惠州却“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悠然自得地酣然入梦。

后来他又被迫渡海,离别亲人,白首投荒来到海南。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依然满不在乎:“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适用话题:正直乐观心境气节直面苦难)3身处逆境,豁达洒脱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

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

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曹操诗歌为例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曹操诗歌为例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曹操诗歌为例【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提高,这不仅体现在现代文的阅读,也逐步扩展到古诗文的学习。

据统计,最新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共收录古诗词81首,在这种情况下,“群文阅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但“群文阅读”并不是一股脑把所有的内容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确定议题,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人”或“诗”上;精心选择文本,根据议题选择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多用关联、对比、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由一首诗的学习带动到一类诗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以八上第三单元“曹操群诗阅读”为例,探讨群诗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群诗阅读部编版教学案例曹操诗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学习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不仅体现在现代文的阅读,也逐步扩展到古诗文的学习。

据统计,最新部编教材一共选入古诗词81首,其中课内古诗词33首,课外古诗词48首,总数较以往增加51%。

受课时限制,教师不可能每一首都精读精讲,而“群文阅读”是其中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群文阅读教学概念,始于台湾赵镜中教授。

他曾提及“群文阅读”这个词即“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i]浙江省名师蒋军晶也曾提出群文阅读的概念:“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ii]在下面将以八年级上册曹操的《龟虽寿》为例,探讨课外古诗词群文教学策略。

一、确定议题,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人”或“诗”上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堂课的起点,在群诗教学上,教学目标往往可以落实到“人”或“诗”上。

落实到“人”,可以将议题落实到诗人的形象上,通过阅读同一个诗人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作品,建构诗人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归结到一个相同的形象,如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可以是分析诗人在不同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形象,如李清照在《如梦令》和《渔家傲》中前期和后期不同的形象。

落实到“诗”,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议题,既可以落脚到诗歌写作风格,如曹操的“慷慨激昂”的诗风,也可以以诗歌题材为界,如探讨边塞诗的写作风格,还可以以诗歌的情感为线索,如以“家国情怀”为议题,学习这一类的诗。

古诗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以部编九下第十二课《词四首》教学为例

古诗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以部编九下第十二课《词四首》教学为例

研究古诗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以部编九下第十二课《词四首》教学为例张自萍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中华文明;滋润;传统文化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几年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古诗词阅读的一些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环节中学习古诗词阅读的方法。

一、初读:读音律感其情(一)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既然是“壮词”朗读时读出要读出“壮”的味道,大声朗读这首词,读出节奏和情感。

《破阵子》由上下两片构成,字数是六六七七五,六六七七五。

字数有起伏变化,情感上也有起伏变化,从“看剑”到“梦回”到军营生活、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回到现实,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这样陡然下落,嘎然而止,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

词句式多变,节奏感强,语言比诗更接近口语,诵读时更能体会并表现词人的情感。

(二)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同样的方式读出节奏和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

很好地表现了上片出猎场面的宏大和下片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以此方式读另外两首词,在反复咏读中能让学生感受到词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抑扬顿挫,豪放词更读起来铿锵有力。

不断的朗读吟诵诗词,便能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再读:赏景物会其意宋朝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四首词,所描写的景物都很有画面感:1、《渔家傲·秋思》“边塞黄昏图”:“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号角、长烟边塞的景物赋予环境不幸悲凉的气质,而“落日”更增凄凉。

“四面”“千嶂”又极言这种悲凉气氛弥漫之广。

又与“孤城”相对又极言将士们远离故土,孤寂思乡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喝酒之情
不舍 关心 ……
A
6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喝酒之因 送别
喝酒之情
不舍 关心 ……
A
7
安西
阳关 渭城
长安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A
8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喝酒之情
客舍青青柳色新。 不舍 关心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喝酒之景
朝雨 柳 ……
A
9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A
10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A
11
诵古人诗篇时 我们时常见到“杨柳” 或者“折杨”柳的字眼 这有什么特别的用以呢?
A
12
古人有折柳送赠别之俗
祝福 挽留
A
13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A
14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中的酒
A
1
A
2
A
3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A
4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杯
的酒
A
5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A
20月下独酌[唐]白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A
21
A
22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A
23
A
24
酒因情更香! 情因酒更浓!
A
25
A
15
喝酒之因 送别
喝酒之情
不舍 关心 ……
喝酒之情
朝雨 柳 ……
A
16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A
17
A
18
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题解、参考译文理解诗意。 2、填写学习单。
A
19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