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晚步西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全套)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类文阅读T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土膏:A.膏药 B.泥土滋润状晌:A.晌午,B.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笋: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和等。
3.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可以看出。
4.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l.B B2.雨草花竹笋3.夏春鞭笋过墙4.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野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钻出了嫩嫩的竹笋。
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槌子花。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A.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B.妇姑:老妇人和小姑娘。
C.相唤:互相呼唤。
D.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析子花。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是3.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参考答案】1.B2.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3.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4.示例: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以及他们劳动的忙碌。
类文阅读-2乡下人家乡下的村庄村庄不大,却很古老,村庄的后面,是座不太(竣峻)拔的小山。
山呈“箕”状,山顶为内弧形的长圆。
整个村庄被半月形的山体包围着,就像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轻轻拥着自己心爱的珍宝,不由让人生出风水宝地的联想。
我喜欢这样的村庄,干净利落,整齐有序,保持着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
一座座房屋错落有(制致),院与院之间或相互(衔衍)接,或留有夹墙,但户与户之间,绝对单门独院。
范成大描写风的诗词《晚步西园》赏析

【导语】《晚步西园》是宋代诗⼈范成⼤写的⼀⾸七⾔绝句。
这是⼀⾸富含哲理韵味的诗,描绘了春深时节落花渐凋的景象。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晚步西园》 宋•范成⼤ 料峭轻寒结晚阴, 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 ⼀种东风两样⼼。
【译注】 东风吹开了春花⼜吹落了春花,⼀种东风却是两种不同的⼼灵。
①料峭:略带寒意,形容微寒。
②晚阴:傍晚时的阴霾。
③院落:房屋前后⽤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泛指院⼦。
④春深:春意浓郁。
⑤红紫:红花和紫花,此处泛指春花。
【赏析】 “吹开红紫还吹落,⼀种东风两样⼼”⼆句,描写东风,⼤意是说,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春花,⼜吹落了姹紫嫣红的众芳,同是⼀种东风,却为什么有两样⼼肠呢?这两句蕴含哲理,在对东风的质疑之中,流露出作者对春花凋残的惋惜之情。
起句“料峭轻寒结晚阴”便渲染出⼀种压抑沉闷的⽓氛,为全诗定下了幽怨的基调。
次句“飞花院落怨春深”写景抒情,描绘出⼀派“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凄凉春景,突出⼀个“怨”字。
末两句即为“怨”的内容:东风既吹开百花,⼜吹落百花,为什么多情⽽⼜⽆情呢?春来花开,春去花落,本是⾃然界的规律,诗⼈却将之归结到“东风”的成全与破坏,发此痴语,可见诗⼈爱花之⼼之殷切。
扩展阅读:范成⼤的⽂学成就 范成⼤⼀度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些似禅⾮禅、似儒⾮儒的议论。
不过,范成⼤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较⼴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居易、王建、张籍等诗⼈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便明⾔“效王建”,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
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有他⾃⼰的特点。
其诗风格轻巧,但好⽤僻典、佛典。
范成⼤曾长年在各地任地⽅官,周知四⽅风⼟⼈情,诗中反映的⽣活⾯⽐较⼴阔。
例如他描写民⽣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动⽽别具⼀格,像《后催租⾏》中借⽼农之⼝所说的“去年⾐尽到家⼝,⼤⼥临歧两分⼿。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出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苜蓿:植物名。
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
天马:骏马的美称。
《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
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
C.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
D.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说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2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8 高考命题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含解析

[学生用书P379(单独成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注]。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
(1)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相同点:都是秋月。
不同点:①李词写的是钩月,月色孤清而凄凉;②钱诗写的是满月或近于满月,月色清寒。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以动衬静,颔联写静景,颈联写动景,描绘了夜中月影的静谧与清寂等;侧面衬托,两联从“重门静”“鹊惊”“叶散”“萤”等来侧面烘托夜月。
传达出作者心底泛起的淡淡情愁。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比较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江上渔者》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农家望晴》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的辛勤劳作,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者等等。
由此得出两首诗内容与情感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悯农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不同点:范诗写的是江上的渔民。
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但它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打来的。
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
六下语文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一、春1.略2.(1)欣欣然(2)窠巢繁花嫩叶呼朋引伴(3)黄晕烘托(4)蓑笠稀稀疏疏静默3.(1)zhǎng上涨zhàng头昏脑涨(2)sǎn散淡sàn散步(3)yūn晕车yùn月晕(4)cong收藏z白ng宝藏4.如:绿油油闹哄哄金灿灿乱糟糟美滋滋5.C6.(1)朱自清匆匆(2)写景抒情盼绘颂(3)志南和尚春风(4)朗润涨红7.(1)触柔和(2)嗅芳香(3)听8.(1)花针细丝牛毛(2)雨丝在柔和春风吹拂中倾斜着、互相交错着飘落下来的样子极准确地写出细雨像笼子似的罩在屋顶上的状态(3)写了灯光,撑着伞慢慢走的人;工作的农民,草屋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9.(1)略(2)生机勃勃、美好、充满希望和力量(3)分别对应上文所写的春草、春花、春风和春雨,都充满生动、希望和美好10.(1)“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的挤劲,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若用“长”只是一般的说明,不能表现出春草的活力。
(2)“闹”字不仅仅有嗡嗡的响声,而且隐含了一片众多沸腾的景象;“叫”只能表明喊叫,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浓(3)“抚摸”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吹”则表达不出来11.成语如:春风得意春华秋实春风化雨如沐春风等诗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春眠不觉晓春风吹又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2.略二、春风1.ch0 m6ng ji白0 sa 2.(1)空有名义或名声而没有实在的东西(才能) (2)评论好坏(3)江河大地解冻(4)调养、休息造句略3.如:苍苍草原莽莽沙漠哄哄呼啸4.(1)飘拂滋润(2)匀净5.比喻春天持续的时间短6.只见起风、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草长莺飞,杂花生树7.D 8.(1)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北国春风来时速度快,力量大,铺天盖地,发出震人心魄的声响(2)春风的凛冽,劳作的喜悦,展现北方春种时的特有情景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情9。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范成大)(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范成大)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殊不恶斋秋晚闲吟五绝范成大市声汹汹鼓催阵,日影骎骎潮涨痕。
消磨意气默数息,把玩光阴牢闭门。
夜坐有感范成大静夜家家闭户眠,满城风雨骤寒天。
号呼卖卜谁家子,想欠明朝籴米钱。
[注]①骎骎: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鼓催阵”“潮涨痕”描绘声音和时光,使无形之物变得具体形象可感。
B.面对喧闹市声、时光飞逝,诗人内心很不宁静,只能调整呼吸强压内心的躁动。
C.第二首诗描写静夜,家家闭户而眠是以静写静,满城风雨天骤寒则是以动衬静。
D.两首诗都用了叠词,“骎骎”写的是主观感受,“家家”是对环境的客观描写。
2.两首诗都写到市井之声,表达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其九)范成大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其九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起二句写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
以民歌风格写成对偶语句,调子清圆,景色优美,很有吸引力。
B.其一,第三句写夏季白天变得漫长,表现战乱造成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景象。
C.其一,第四句又写景,只见蜻蜓、蛱蝶在飞动,以蜓飞蝶舞的动景衬托村中的寂静,以动衬静,静中有动,更显静谧。
D.范成大的作品把自陶渊明以来直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描写农村自然景物的诗歌传统,以及唐代“新乐府”诗派的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了起来。
4.请结合“其九”相关诗句,简要分析村民是怎样对待行客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范成大休舞银貂小契丹②,满堂宾客尽关山③。
从今袅袅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
潇湘江上竹枝斑。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注】①此词为淳熙二年正月范成大离开桂林赴成都就任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