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调研报告为贯彻我县“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促进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公司发展相关业务需要,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我们对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对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第一节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概况分类及特点旅游文化资源是能够引起人们旅游兴趣的具体物质和意识形态的总称。

它上交天文,下融地理;既在追溯历史,又紧跟时代潮流;既能感受物质世界的博大与神奇,又能追逐精神领域的浩翰与深邃;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旅游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石城县地处武夷山中段西侧,是千里赣江的源头地,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客家先民的集散地。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地区东北部,东邻福建省宁化县,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本省瑞金市,西毗宁都县,北靠抚州地区广昌县,地处赣州、抚州、三明、龙岩两省四地市的交叉点,因境内“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四周山岭环绕、中部山峦起伏、河流星罗密布,人谓“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辖5镇5乡140多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

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标GB/T18972-2003)对旅游资源的划分,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不仅数量多,类型广,分布相对集中,而且品味高,据专家论证,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类:(一)绿色旅游资源1、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赣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洋地管理区,距县城约60公里。

是集自然保护和源头探险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是江西人的母亲河——赣江的源头,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1582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002公顷,缓冲区面积2343公顷,实验区面积9481公顷。

保护区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5℃,全年无霜期246天,年均日照数1942小时,年均降雨量达2100毫米。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为充分了解我县文化发展特色资源,找准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近期,县政协组成工作调研组,深入相关文化院团、文化企业、旅游景区、学校,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文化特点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高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县境内有田野文物保护点16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墓群、汉明长城),省级4处,县级保护文物47处。

骆驼城古遗址始建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距今1832年,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遗址之一。

许三湾古墓葬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密集型古墓群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

我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市场管理力度,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我县现有文化事业单位4个,即:高台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工团,在职职工44人。

国有文化企业2个,即: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现有职工10人。

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3家,从业人员200多人,经营面积1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700多万元,其中文化传媒公司2家,网吧9家,kvt娱乐场所10家,音像制品零售经营户8家,电脑打字复印43家,印刷企业3家,图书零售(出租)8家,祁连玉奇石馆2家,还有一些分散的文化产业经营户,如字画装裱、手工编织、艺术根雕、器乐制作等。

总体来说,我县文化产业仍处于摸索徘徊、低层次、低水平始发阶段,规模小、结构单一,对经济的贡献率很低,XX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81.3万元,占全县gdp的0.85%,除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和旅游外,其它文化产品销售、广告印刷复制业、互联网经营与娱乐、工艺美术品加工销售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5万元,仅占全县gdp的0.4%,与全国2.75%和全省1.8%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总体篇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旅游业发展背景(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江西省旅游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2005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5095万余人次,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057万余人次,增长23.7%,共实现旅游收入320亿元。

全省的旅游业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向产业型发展的转变,旅游收入获得大幅增加;旅游环境不断改善,初步建立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的旅游发展路子;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旅游生产力不断提高,全省旅游接待体系日益完善。

(二)赣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赣州地理位置优越,全市道路畅通,交通发达。

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加速了赣州融入珠三角洲经济圈的进程,也为赣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石城旅游文化简介

石城旅游文化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石城四大资源简介源(赣江源)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洋地管理区,距县城约60千米。

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165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500公顷,缓冲区面积6700公顷,实验区面积8300公顷。

保护区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5℃。

保护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下往上分别为以松柏为主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阔林、灌木林、山顶草甸,成片分布的原生榉树群落比较罕见。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78科145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银杏、南方红豆杉等;野生动物有4纲18目10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蟒蛇等;保护区每年能为赣江两岸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国家I类水。

保护区内人文景点有七岭客家古村落、手工造纸作坊遗迹。

泉(峡谷温泉)石城四处温泉分别为九寨温泉、沔坊温泉、烧湖里温泉、烧水湖温泉,最具开发价值的是九寨温泉。

九寨温泉度假庄园坐落于江西赣州石城境内,距县城约16公里。

庄园项目规模庞大,规划面积8000亩,坐拥20平方公里的通天寨省级森林公园,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峡谷温泉度假景区。

九寨温泉的疗愈功效远近闻名。

方圆数十里的村民,自古以来,就常常成群结队,象朝圣般翻山越岭徒步前往浸泡,浴后全身酥滑,清爽无比。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县旅游中华文化开发调研报告识。

##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必须创新农牧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适宜种植核桃的地区,以发展战略核桃为重点。

在这方面各级领导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进行分类指导。

由于今年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核桃特产税,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重粮轻林的思想,分析指出只要搞好粮食生产,农业税收就能已经完成,抓核桃产业只富民不富集体,对财政没有贡献,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对核桃产业产生了松劲思想。

殊不知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我县的产量规模不够,精细加工不到位,所以没有得到极多的xx,只要我们作好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加工工作,仍可得到可观的财政。

; ; ; 2、精心规划,加快实施。

要并使核桃生产达到产业化、规模化。

我县的核桃产业现代农业纵比有产业发展,横比步伐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其原因是:满足现状,吃“金字牌”的老本,发展缓慢的另一原因是: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和计划各项任务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抚育行政管理,致使新种植的黄瓜如同“猴子搬包谷”,重造轻管,效益不佳。

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林业部门要精心规划,制定系统完整的实施方案,按县委到XX年,核桃总产量达6500吨,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700元以上,核桃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的核桃传统产业发展发展思路去实施。

另一方面对督促农民要建立有效的督促市场机制,吸取退耕还林的一些教训,政府投入经费要见实效才兑付,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旧剧还时会重演。

3、精细加工,提高品味。

大力加强核桃产品深加工,努力提高核桃文化品味。

一是扶持好现有的大理##樱桃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目前首先要在核桃乳、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核桃精炼油的产品数量质量上下功夫,其次宣传册要在降低成本上作小册子,扩大消费群体。

(据初步调查,核桃乳60%左右是党政机关用于礼品,20%七八用于公费餐桌接待用,20%左右属群众消费)。

二是狠抓抓好核桃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工程;三是扶持好个体私营企业核桃加工嘴螺;四是抓好“核桃茶”、核桃工艺品开发新等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五是在所有核桃产品上加深文化底蕴的策划和升华。

贺州石城调研报告

贺州石城调研报告

贺州石城调研报告贺州市石城县调研报告一、引言自然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石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石城县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石城县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二、自然资源概况石城县地处广西北部,总面积约为1523平方公里。

县境年平均气温约为20℃,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生长。

该县有丰富的水资源,多条河流源自附近山区,供水充足。

此外,石城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英石、长石、花岗石等。

这些资源为当地的建材、石材加工等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农业资源石城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资源丰富。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黄豆、红薯等,果蔬种植也较为发达,如柚子、葡萄、芒果、木瓜等。

石城县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兼有养殖业。

农产品主要销往周边的贺州市以及广西其他地区。

然而,目前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主,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手段和管理水平,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潜力。

四、矿产资源石城县是广西重要的矿产资源县之一。

在该县境内,有大量的石英石和长石等矿石资源,属于非金属矿产资源。

这些矿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玻璃工业等领域。

矿石的开采和加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旅游资源石城县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宝山、青龙山、银洞、丽温石等。

这些自然风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然而,目前旅游业的开发和管理相对滞后,旅游设施不完善,缺乏优质的旅游服务,限制了石城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石城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农业资源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然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老旧、矿产资源短期开发导致环境污染、旅游业缺乏品牌建设等。

石城县红色旅游专题策划

石城县红色旅游专题策划

江西石城红色旅游专题策划目录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一)红色旅游产业背景分析(二)区域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三)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态势(四)小结二、石城红色旅游资源分析(一)红色资源点概况(二)重要红色资源点的历史意义分析(三)资源评价(四)小结第二章发展战略一、战略策划统领全局二、资源整合、以外延扩展形成规模1.多主题2.情景化设计3.大配套三、以项目为核心,延伸红色旅游价值1.通过核心项目拉动区域旅游2.紧密结合现实延伸展览历史内容3.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红色遗产4.广开融资渠道,凸显多元开发第三章市场分析一、国内红色旅游市场概况(一)国内红色旅游市场现状分析(二)国内红色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二、石城红色旅游市场分析(一)可进入性分析(二)合作态势分析三、石城红色旅游目标市场分析第四章项目策划及游线设计一、红色旅游项目策划(一)观下毛主席故居(二)红石寨野战体验场(三)李腊石石城阻击战纪念园(详见第五章)(四)横江红色乡村旅游区二、区域游线设计第五章李腊石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策划一、资源背景分析二、总体定位与市场判断(一)总体定位(二)石城社会经济状况(三)市场判断三、功能分区四、分区项目策划(一)入口服务区(二)红色文化体验区(三)登山游览区五、李腊石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的商业运作(一)公园内部的商业业态(二)公园周边土地控制与商业运营第六章市场运作方案一、品牌形象推广二、市场渠道建设三、节庆事件营销四、专项群体促销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一)红色旅游产业背景分析红色旅游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能够正确地引导游客爱国主义、人生观和革命理想教育,能够有助于清洗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

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发展和扶持,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极大的旅游产品类型。

很多革命老区和教育基地成为旅游热点,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游客人数均呈明显增长趋势。

在2005-2006年在国债资金中安排红色旅游专项资金11亿元,共支持了101个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07年仍将继续安排红色旅游国债投资。

石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石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石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石城是一个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小县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城也在积极寻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以提升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本报告将对石城县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1. 石城县的产业结构目前,石城县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其次是制造业和服务业。

尽管农业对于石城的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产值相对较低,也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制造业方面,石城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家具、建材和纺织企业,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服务业领域相对较为薄弱,缺乏创新和高附加值的项目。

2. 石城县的支柱产业分析2.1 农业石城县位于江西省的山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特色农业。

目前,主要农作物包括稻谷、蔬菜和水果。

然而,由于农业技术的缺乏和市场销售渠道的不畅,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较低。

石城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

2.2 旅游业石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如石城的桃花源景区、村庄民俗文化等。

目前石城的旅游业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

石城可以通过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3 制造业石城县的制造业相对落后,产业链较短。

目前的制造业主要以家具、建材和纺织品为主。

石城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和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加产业附加值。

3. 石城产业发展的潜力尽管石城的产业现状相对较弱,但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首先,石城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连接江西省各个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有利于物流和市场的发展。

其次,石城的自然资源丰富,适宜部分特色农产品和其他农业资源的发展。

最后,石城的旅游资源独特,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调研报告为贯彻我县“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促进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公司发展相关业务需要,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我们对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对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第一节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概况分类及特点旅游文化资源是能够引起人们旅游兴趣的具体物质和意识形态的总称。

它上交天文,下融地理;既在追溯历史,又紧跟时代潮流;既能感受物质世界的博大与神奇,又能追逐精神领域的浩翰与深邃;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旅游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石城县地处武夷山中段西侧,是千里赣江的源头地,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客家先民的集散地。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地区东北部,东邻福建省宁化县,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本省瑞金市,西毗宁都县,北靠抚州地区广昌县,地处赣州、抚州、三明、龙岩两省四地市的交叉点,因境内“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四周山岭环绕、中部山峦起伏、河流星罗密布,人谓“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辖5镇5乡140多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

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标GB/T18972-2003)对旅游资源的划分,石城县旅游文化资源不仅数量多,类型广,分布相对集中,而且品味高,据专家论证,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类:(一)绿色旅游资源1、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赣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洋地管理区,距县城约60公里。

是集自然保护和源头探险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是江西人的母亲河——赣江的源头,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1582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002公顷,缓冲区面积2343公顷,实验区面积9481公顷。

保护区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5℃,全年无霜期246天,年均日照数1942小时,年均降雨量达2100毫米。

保护区内古木参天,林海连绵。

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下往上分别为以松柏为主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阔叶林、灌木林、山顶草甸,成片分布的原生榉树群落为全国罕见。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78科145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伯乐树、异形叶玉叶金花、水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野生动物有4纲18目10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蟒蛇等;保护区每年能为赣江两岸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国家I类水。

保护区内人文景点有七岭客家古村落、鸡公岽、天华山古寺、赣江第一泉、手工造纸作坊遗迹等自然、人文景观。

2、丹霞风光旅游资源——通天寨位于石城县县城东南6公里的琴江镇大畲村境内。

是以观光、健身、科普、客家民俗和佛教文化为主的丹霞地貌风景旅游区。

景区山石险峻,峰峦璀巍,主峰海拔601.7米,整个地形中间高山突起,四周丘陵起伏,因寨上主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通天而得名。

通天寨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在方圆2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分布有通天岩、玉盂寺、净土岩、试剑石、石笋干霄、仙人犁田、钟鼓石、黄蜂吊薮等自然和人文景观30余处,通天寨丹霞地貌奇特,该山由上白垩统南雄组(k2)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所构成。

该组红层倾向E或SEE,倾角20o左右,常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委员、旅游地貌组长、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黄进同志曾于1996年11月14日考察了通天寨,认为在考察过的中国丹霞地貌300余处中,只有通天寨见到如此典型的岩面龟裂地貌。

3、温泉旅游资源——九寨温泉石城县共有四处温泉旅游资源,其中开发条件较为成熟的是九寨温泉。

九寨温泉根据地质勘测报告水温为56.1℃,日流量为800吨。

经地矿部江西省中心实验室采集温泉水样检测分析,温泉水中含锰、钡、锂、锶、铁等20多种元素,由取样检测结果,按医疗矿热水水质标准评价,九寨温泉水水质符合医疗热矿水命名硅水要求,锰硅酸益于软化血管,对心血管疾病有保健疗养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4、生态农业和农家乐旅游资源。

(生态休闲好去处)石城是“中国白莲之乡”,具有独特的生态观光农业旅游资源。

正在规划中的龙岗水庙村,位于日东水库的边缘,石城、瑞金两县交界处,交通十分便利。

水庙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莲文化、农耕文化和渔文化是其文化的主体所在。

(二)红色旅游资源石城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是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长征出发地。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

红军长征前夕在石城展开的阻击战有力地迟滞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南进步伐,为中央红军主力顺利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石城有数万人参军参战,为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后经上级批准的烈士达4209名。

经历过石城阻击战、红军攻克红石寨、红军秋溪整编等许多重要革命事件。

现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主要有:1、红军长征前夕李腊石石城阻击战旧址位于琴江镇(县城)北部1公里处。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一开始便陷入了被动。

1934年8月30日,地处广昌、石城之间的战略要地---驿前(与石城小松毗邻)被敌占领,中央革命根据地及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为迟滞敌北路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域---瑞金进犯,赢得时间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击敌人,当时红三军团的军团长为彭德怀,政委为杨尚昆。

1934年9月26日拂晓,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至10月7日结束,历时12天。

石城阻击战是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北线战场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

在此期间,不但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杀伤,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迟滞了南犯敌军的进攻步伐,红军阻击敌人进犯石城的实际时间,比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原定计划多了7天,为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若没有石城阻击战,敌北路军便可长驱直入中央机关所在地,其后果是不堪设想。

2、红军秋溪整编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是当时中央临时委员会驻地。

1931年12月中旬,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准备起义,并与苏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得了联系。

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央军委主席朱德以及肖劲光等从瑞金来到石城,在秋溪罗云山“西归堂”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二十六路军起义后的整编事宜。

12月14日,宁都起义成功,晚上,起义军向全军发出《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于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宣言—-中央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

17日,起义军到达秋溪、龙冈一带驻扎,并开始着手整编。

起义部队的整编主要是进行以建立共产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中心内容的“换血”工作。

通过整编,起义官兵的政治素质和军事能力显著提高,秋溪整编的成功,不但为中国工农红军增添了一支新的劲旅,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改编旧式军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红石寨旧址红石寨位于石城县屏山镇河东村。

该寨由大小两寨组成,两寨连成一体,小寨为大寨门户。

红石寨四面绝壁但寨顶宽阔平坦,有田有水。

1931年10月上旬,红军向石城挺进时,国民党石城县党部、县政府、县靖卫团等反动机构的骨干人员及县城、屏山、珠坑、大由等地的土豪劣绅,闻风逃往红石寨,并迫胁群众数百人上寨。

不久,宁都、瑞金、宁化、广昌等地的豪绅靖匪相继逃往寨内,红石寨也因此成为中央苏区北部数县反动势力云集的据点。

他们在寨上垒筑碉堡,开掘壕沟,安装栅栏,设置铁刺,制造兵器,企图以1 000余兵力和充足的粮食、弹药顽固抵抗,成为当年中央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

攻寨战斗打响前,三十三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对红石寨实施了包围封锁,团部分析研究了敌情,制定了长围久困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作战方针,1932年1月1日清晨,攻寨部队对红石寨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其时,宁都起义部队钢炮连赶来支援,攻寨部队持续激战6小时,大寨攻克。

红石寨战斗是红军在中共苏区进行的一次历时较长、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拔除白色据点的战斗。

4、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红家垄赖氏祠堂,建于1908年,土木结构,一直两进。

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中央革命根据地扩大到5万平方公里,总人都达250万左右。

其时,残存的反动武装如土豪劣绅纷纷转移到一些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土楼山寨,企图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破坏革命政权,阻碍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

10月初,红一方面军部署主力铲除分散于中央苏区的白色据点,肃清反动武装。

10月上旬,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奉命从宁都、瑞金分三路进军石城,军部即设于此。

5、毛泽东、朱德观下旧居位于观下古樟村。

坐北朝南,砖木结构。

一直两进,左右厢房,翼连横屋。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途经石城时,在此居住。

6、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虎尾坑,宁都起义后,红十三军军部及军长董振堂驻此。

屋宇尚存完整,并保留有红军标语。

7、中共太雷县中心县委旧址。

地处横江镇横市村东寮脑。

1933年8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批准,设太雷县,太雷县苏维埃政府驻此办公,太雷县辖原石城县横江,洋地、珠坑、大由、龙岗及瑞金县湖坡、日东和福建宁化县淮土等八个区,县苏维埃主席为温振兴,红军北上后, 1934年10月29日与石城县苏维埃政府合并。

旧址原为刘星星房屋,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条石为柱,栋宇相接,两屋楼房悬山顶,一直三进,面阔31.5米,进深28.97米,占地面积912.56平方米。

现为横江粮管占用。

他的保存,对于研究苏区是行区划有一定意义。

1996年1月列为石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中华苏维埃政府国家银行金库旧址该旧址位于石城县横江珠玑烂泥坑圆岭寨旧纸寮处,房屋面积200余平方米,曾在此担任执勤的有原毛泽东同志的警卫员吴吉清(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商业厅厅长)、廖治新、李德生(后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央副主席等职)。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1932年8月亲自到横江珠玑视察地形并确定烂泥坑圆岭寨为中央的重要金库,进行工事伪装后,于1932年冬开始存放苏维埃中央政府的现洋、金银、国民党纸币及一些贵重物品,存放时间直至1934年9月红军长征前夕,红军长征时苏维埃政府将其取出分配至各部队保管,为红军顺利长征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

(三)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石城县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是早期(唐、宋)客家人从中原南迁闽粤的重要中转站和滞留地,素有“闽粤通衢”、“客家摇篮”之称,客家遗址丰富,客家风情浓郁。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客家文化研究权威学者廖钺曾为石城题词“祖根中原地、摇篮客石城”。

这类旅游资源主要有:1、古驿道闽粤通衢位于县城角头街,“闽粤通衢”是客家人中转、南迁的见证物,名闻海内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