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帝王世袭表
「历代王朝皇帝谱系」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皇帝谱系

「历代王朝皇帝谱系」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皇帝谱系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
魏晋时期国家的政权更替频繁,大小国家林立,战争不断,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国家林立、战乱频发,汉代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没有强有力的执行,文化思想反而更加开放。
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
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之风。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深远。
经济方面,战乱频发,人民流离失所,地主大肆的兼并土地,形成庄园经济。
魏晋时期,大量的农民南迁逃避战乱,江南获得开发而繁荣兴盛,中国的经济中心也逐渐南移。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之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
汉代以前,政治主权完全在华夏族,而他族则作为被统治者而同化,汉代以后,政治主权不全在华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华夏族者而同化,边疆民族带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
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
南北朝皇帝世系图

武帝(陈霸先)
永定3
丁丑十
557
文帝(陈蒨)
天嘉7
庚辰
560
天康1
丙戌二
566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
光大2
丁亥
567
宣帝(陈顼)
太建14
己丑
569
后主(陈叔宝)
至德4
癸卯
583
祯明3
丁未
587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庙号太祖
登国11
丙戌
386
皇始3
丙申七
396
天兴7
戊戌十二
398
天赐6
甲辰十
404
465
泰豫1
壬子
472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
元徽5
癸丑
473
顺帝(刘凖)
昇明3
丁巳七
477
南朝齐
高帝(萧道成)
建元4
己未四
479
武帝(萧赜)
永明11
癸亥
483
鬰林王(萧昭业)
隆昌1
甲戌
494
海陵王(萧昭文)
延兴1
甲戌七
494
明帝(萧鸾)
建武5
甲戌十
494
永泰1
戊寅四
498
东昏侯(萧宝卷)
永元3
己卯
己亥
579
静帝(宇文阐)
大象3
己亥二
579
大定1
辛丑一
581
甲午七
454
太安5
乙未六
455
和平6
庚子
460
献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
天安2
丙午
466
皇兴5
南北朝世系表

南北朝世系表南朝号名在位时间年份武帝刘欲 3 420 少帝刘义符 2 423 文帝刘义隆30 424 孝武帝刘骏 1 454 前废帝刘子业 1 465 明帝刘彧8 465 后废帝刘昱 5 473 顺帝刘隼 3 477 齐号名时间年份高帝萧道成 4 479 武帝萧剤11 483 夑林王萧昭业 1 494 海陵王萧昭文 1 494 明帝萧栾 6 494 东昏侯萧宝巻 3 499号名时间年份武帝萧衍48 502简文帝萧纲 2 550豫章王萧栋 1 551元帝萧绎 4 552敬帝萧方智 4 555陈号名时间年份武帝陈霸先 3 557文帝陈籍7 560废帝陈伯京 2 567宣帝陈顼14 569后主陈叔宝 5 587北朝分裂两魏北魏386——534 拓跋珪420前平成420后洛阳东魏534——550 元善见邺亡于北齐西魏534——556 元宝炬长安亡于北周北齐550——577 高洋邺亡于北周北周557——589 宇文觉长安禅位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23 386 明元帝拓跋嗣15 409 太武帝拓跋焘28 424 南安王拓跋余 1 452 文成帝拓跋叡14 452 献文帝拓跋弘 6 466 孝文帝元宏29 471 宣武帝元恪16 500 孝明帝元羽12 516 孝庄帝元子攸 1 523 长广王元晔 2 528 节闵帝元恭 2 530 安定王元厚 1 531 孝武帝元倐 2 531 东魏北齐号名时间年份文宣帝高洋10 550废帝高殷 1 560孝昭帝高演 1 560武成帝高湛 4 561后主高纬12 565幼主高恒 1 577北周号名时间年份孝闵帝宇文觉 1 557明帝宇文毓 4 557武帝宇文邕18 561宣帝宇文斌 1 579静帝宇文阐 2 581十六国国号民族创建者建立灭亡成汉巴氐李雄304 347亡于东晋汉——前赵匈奴刘渊、刘曜304 329亡于后赵后赵羯石勒319 351亡于冉魏前燕鲜卑慕容皝337 370亡于前秦前凉汉张寔317 376亡于前秦前秦氐苻坚351 394亡于西秦后秦羌姚苌384 417亡于东晋后燕鲜卑慕容垂384 407亡于北燕西秦鲜卑乞伏国仁385 431亡于夏后凉氐吕光386 403亡于后秦北凉汉、匈奴段业397 439亡于北魏南凉鲜卑秃发乌弧397 414亡于西秦南燕鲜卑慕容德398 410亡于东晋西凉汉李嵩400 421亡于北凉夏匈奴赫勃勃407 431亡于吐谷浑北燕汉冯跋407 436亡于北魏隋。
南北朝各朝代皇位更迭表

南北朝各朝代皇位更迭表《南北朝各朝代皇位更迭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朝各朝代皇位更迭表(6页珍藏版)》请在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北朝【魏】鲜卑族拓跋氏在晋武帝时被赐代国封地,五胡乱华之后,前秦苻氏灭掉了代国,拓跋子孙流离到贺兰山一代。
后前秦国君苻坚妄图南渡,一举灭掉东晋,结果被东晋大将桓玄打的一败涂地,从此国力大衰。
不久后,苻坚的得力助手慕容垂(拓跋珪舅舅)拥兵自立,建立后燕,致使前秦渐渐亡国。
拓跋珪借此时机重建代国,同年又返回代国国都盛乐,改称魏王,建立北魏。
并趁慕容垂去世,其子孙争权之乱,灭掉了后燕。
拓跋珪为道武帝,在位23年,晚年服饵丹药,燥急异常,往往因怒杀人。
一日欲杀贺夫人,贺夫人向子绍求救,清河王子绍夜入弑珪。
拓跋嗣闻变入都,杀死贺氏及绍,乃即帝位,是为明元帝,在位15年,病死平城。
太子焘即位,是为2、太武帝,在位28年,军事上有所建树,先后灭掉了夏、北燕、北凉,北方地区几乎全部统一。
期间太子晃病死,魏主焘追谥为景穆太子,封晃之子濬jn(也写作浚)为高阳王。
魏正平二年春,魏主焘醉卧永安宫,为中常侍宗爱杀死,然后宗爱等人拥立拓跋焘第六子安南王拓跋余即位。
拓跋余整日沉湎酒色,不恤政事。
宗爱总握枢机,欲谋逆,置余死地。
未几,便另小黄门贾周等人刺死魏主拓跋余。
尚书陆丽、殿中尚书源贺、羽林郎刘尼等,迎立皇孙拓跋濬jn(也写作浚),是为文成帝,并除宗爱、贾周等人。
文成帝拓跋浚在位14年。
拓跋弘即位,年仅12岁,即献文帝。
当了五年皇帝已不耐烦,便禅位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弘做了太上皇。
23岁时因诛死冯太后的3、情夫李奕,被冯太后食间鸠死。
拓跋宏当政期间改拓跋氏为元氏,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礼法,改革旧的风俗。
元宏(拓跋宏)在位29年,史称魏孝文帝,庙号高祖。
太子恪k16岁时即位,是为宣明帝,在位16年,并重归天。
其太子诩即位,尊谥先帝恪为先武皇帝,庙号世宗。
元诩在位13年,刚好19岁,因与胡太后有嫌,被胡太后鸠死。
三国皇帝世系表

三国皇帝世系表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
承王位,同年逼迫汉帝禅位于自己,建立魏国。
公元221年,曹丕废汉帝自立的消息传到成都,
刘备称帝,国号汉。
222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
229年孙权自立为帝,国号吴。
从此开启三国
争霸的局面,三国时候,社会环境复杂,皇位
更替频繁,那到底三国都有哪些皇帝呢
一、魏
220年曹丕建立,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晋朝魏亡,共历5帝45年
二、汉
221年刘备建立,263年刘禅投降,东迁洛阳,汉灭亡,共历2帝43年
三、吴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280年吴末帝孙皓投降于晋,吴灭亡,共历4帝51年
备注:1、魏武帝曹操是其子曹丕追封的,故不与统计。
2、222-229年间,孙权称吴王未称帝。
魏国君主世系图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成
(2)魏武侯 魏击
-前 396-前 370
少子挚
(3)魏惠成王 魏罃
前 400-前 370-前 319
魏缓
太子申
(4)魏襄王 魏嗣
-前 319-前 296
公子高
太子政
(5)魏昭王 魏遫
-前 296-前 277
(6)魏安僖王 魏圉
-前 277-前 243
(7)魏景湣王 魏午
-前 243-前 228
魏国君主世系图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毕万
芒季
魏武子 魏犨
魏颗 令狐氏
魏锜 吕氏 -前 575
令狐文子 吕宣子 魏颉 魏相
-前 570 -前 622
魏悼子
魏庄子 魏绛
魏献子 魏舒 前 565-前 509
魏简子 魏取
魏襄子 魏曼多
魏桓子 魏驹 -前 446
魏戊
(1)魏文侯 魏斯
-前 424-前 396
周 → 秦 – 吴 – 姜齐 → 田齐 – –晋→赵 /魏 /韩 –楚 –越 –郑
取自“”
(8)魏王魏假 -前 228-前 225 [隐藏]
信陵君 魏无忌 -前 243
•查 •论 •编
魏国君主
魏 氏 毕万 → 芒季 → 魏武子魏犨 → 魏悼子 → 魏庄子魏绛 → 魏献子魏舒 宗 → 魏简子魏取 → 魏襄子魏曼多 → 魏桓子魏驹 → 主
魏 国 魏文侯 → 魏武侯 → 魏惠王 → 魏襄王 → 魏昭王 → 魏安僖王 → 魏景 君 湣王 → 魏王假 主
两晋南北朝历代皇帝世系表

两晋南北朝历代皇帝世系表
帝王世系表之四:西晋、东晋、南朝、北朝历代皇帝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统王朝之⼀,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两晋共传⼗五帝,共⼀百五⼗五年。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段⼤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段民族⼤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刘宋始,⾄公元589年隋灭陈⽽终。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两⽅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如北魏孝⽂帝改⾰,进⼀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考录之南北朝篇北魏东魏西魏卷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考录之南北朝篇北魏东魏西魏卷北朝,公元386---534年,凡一百九十六年,历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四朝。
北魏,公元386---534年,凡一百四十九年,历十四帝。
338年,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与内蒙等地建立代国,建都于牛川(今呼和浩特西南)。
376年,为前秦所灭。
386年,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也称后魏、拓跋魏。
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399年称帝。
439年,统一北方。
493年迁都于洛阳。
534年,分裂为东、两魏,北魏亡。
远古黄帝有二十五子,少子昌意受封于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其部落因此叫做鲜卑族。
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蓄牧迁徙,射猎为业。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以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姓氏。
昌意后裔始均,入仕尧世,帝舜以为田祖。
其后代不与南面相交,史无所载。
传七十六世至成帝拓跋毛,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
以后累世为节帝拓跋贷、庄帝拓跋观、明帝拓跋楼、安帝拓跋越、宣帝拓跋推寅(南迁大泽,方千余里)、景帝拓跋利、元帝拓跋俟、和帝拓跋肆、定帝拓跋机、僖帝拓跋盖立、威帝拓跋侩、献帝拓跋邻、圣武帝诘汾。
始祖神武帝拓跋力微,统部落五十八年(220---277)。
元年,依附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
二十九年,窦宾死,杀窦宾两子,统一诸部。
三十九年,迁至定襄之盛乐。
四十二年,以子文帝沙漠汗为人质于魏,留洛阳。
四十八年,文帝归于晋。
五十六年,又还于晋为人质。
五十八年,族人害死文帝。
同年,始祖死,年一百零四岁(174---277)。
章帝拓跋悉鹿,始祖之子,统部落九年(278---286)。
平帝拓跋绰,章帝少子,统部落七年(287---293)。
思帝拓跋弗,文帝少子,统部落一年(294)。
昭帝拓跋禄官,始祖之子,分部落为三部:昭帝统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文帝长子桓帝拓跋猗为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桓帝弟穆帝拓跋猗卢为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晋帝王世系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始于武帝司马炎,终于愍帝司马邺,共4帝。
晋朝统一了全国,但由于皇帝昏庸,只4帝就土崩瓦解。
国家又陷于分裂。
武帝司马炎(236-290) 265年称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
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
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
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
惠帝司马衷(259-306) 290年即位,在位17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
司马衷是一个白痴。
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
怀帝司马炽(284-264) .(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
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
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
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
时年30岁。
愍帝司马邺(300-317) .(313-316)在位,在位4年
司马邺,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
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
,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
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东晋帝王世系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
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元帝司马睿(276-322):317年称帝,在位6年
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
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
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明帝司马绍(298-325):322年即位,在位4年
司马绍,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
死于325年,时年27岁。
成帝司马衍(321-342):325年即位,在位18年
成帝司马衍,明帝长子。
即位时5岁。
死时22岁。
康帝司马岳(322-344):342年即位,在位3年
康帝司马岳,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
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哀帝司马丕(341-365):361年即位,在位5年
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废帝司马奕(342-386):(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
司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
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简文帝司马昱(321-372):371年即位,在位1年
司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
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孝武帝司马曜(352-396):372年即位,在位25年
孝武帝,简文帝第三子。
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
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
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
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安帝司马德宗(382-418):396年即位,在位23年
安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418年,被刘裕所杀。
时年37岁。
恭帝司马德文(386-421):(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421年被杀,时年36岁。
南朝——宋世系
(420年—479年)
南朝——齐世系(479年—502年)
南朝——梁世系(502年-557年)
南朝——陈世系(557年—589年)
北朝——东魏世系(534年—550年)
北朝——西魏世系(535年—577年)
北朝——北齐世系(550年—577年)
北朝——北周世系表
(557年—5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