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

②东晋:顾恺之画人物《女史箴图》和 《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往往带有宗 教色彩。
③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 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奠定基础 必要性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中原落后
(4)北魏政权日趋剧烈的社会矛盾
(3)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符合民 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改革成功 的根本原因。 ②改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如均田制满 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深受欢迎。 ③改革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 前提环境。 ④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 阻力,毅然改革。
迁都洛阳的意义:
①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 中心;
②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③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 文明的发展。
(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①改穿汉服 ②改用汉姓
③提倡与汉族通婚 ④改说汉语 ⑤改行汉制
机构设置 官吏名称 典章礼仪
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 同,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封建化;争取到汉 族地主的支持,有利于民族融合。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1、政权更替

221— 263
东魏
十六国
304-439 西晋 266— 316
北齐
北周 隋
581
北魏
386-534
西魏 北朝 南朝
东 汉

220— 266

222— 280
东晋
317-420
宋 420



589
经历了三国鼎立局部统一、西晋短暂统一、 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3、进步性: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融合的历史趋势; ②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 进了北魏的封建化、经济发 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 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落4、后局民限族性征:服全先面进推民行汉族化,,最使终鲜被卑先族进丧失民作族为的一先个进民文族明的独征立服性。、 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马克思
【探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中央政权所在之地洛阳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反动则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孝文帝 改革
短期来看,激化矛盾
曲折中前进
长期来看,文明发展
发展与交融 是历史主流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3. 民族融合
民族迁徙 民族交往 民族交流
思北严北重魏考魏改,的:“北北统魏革马魏治前上,统举期得治步,学天者维吏下和艰习治”汉。混汉可族乱人否,族民“各之先级马间官上进的吏治矛贪文天盾污下化十现”分象!?尖相锐当,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2.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后疆域
(1)原因: ①北魏建立后,社会仍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 ②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③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三)西晋时局
1. 五胡内迁
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
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向其收重税,
②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 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1)八王之乱(291年到306年)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 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事实上,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 远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二、东晋(317年~420年,都城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1、东晋的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 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之前的东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 朝,六朝都城都是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2、重要事件——淝水之战(383年)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远 不止五个游牧民族,而是指西晋末年各乱华胡人的代表。他们在华北地区建立 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 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这一时期,由于政局动荡,大量百姓与世族南迁。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西晋元气 大伤,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即五胡乱华时期。
(2)五胡乱华(304年到439年)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304年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开始算起,一直到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 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
基业。孙权,生于公元 182 年,从小就善于骑射,文武双全,跟随 父亲兄长一起打天下。十五岁时,孙策就让孙权担任阳羡县长(也就 是如今的江苏宜兴),可谓是年少有成。公元 200年,也就是孙权十 八岁那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掌事,做会稽太守,开始了他统 领江东的生涯。

第十六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第十六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课题:
使用教师:
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主备人:张朴审核人:徐书会时间:
【目标定向】
激趣导入:
今天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 据重要地位。但是,你知道晋朝的江南是什么样子的吗?江 南的开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那时又是怎样开发的 呢?
展示目标:
让学生能够了解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的政权更替,理 清三国后期至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能够说出人口迁徙和江南 经济发展的情况。
自然条件好(发展经济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④
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观点)。
3、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①农业方面:铁农具普遍使用, 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的技术得到推广, 农作物品种增多。②手 工业方面:冶铁、烧瓷、造纸等技术水平明显提咼。③商业方 面: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一系列商业城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
④D•①②④
3•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羯D•氐
4•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朝统治者
施行仁政
5•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明确重点:
1.从西晋的短暂统一到南北方长期分裂。
2.北方人口南迁与南方的开发。
3.北方民族交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四环节教学法
导入语:
【自学检测】
自学指导 读书自学 检测效果
一、从西晋的短暂统一到南北方长期分裂
1、西晋建立史实
2、东晋和十八国
3、人口迁移史实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文化的繁荣与交流
文学与艺术
学术与思想
三国时期的“建安文学”和两晋时期 的“玄言诗”都是当时文学的代表。 南北朝时期,谢朓、庾信等人的诗歌 创作则标志着新体诗的兴起。同时, 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取得 了重要成就。
三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两晋时期 的“玄学”都是当时学术思想的代表 。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则 对当时的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同时 ,佛教、道教等宗教也对当时的思想 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裂和动荡之中。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逐渐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 流和融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交流
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南朝的文学、艺术和 科技成果对北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北朝的文化也影响 了南方。
宗教传播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南 朝和北朝都大力推崇佛教,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和佛像,对 中国的宗教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巨大的 进步。
北朝的统一与分裂
北朝统一
北朝在经过长期的分裂后,由北 魏统一了北方地区,建立了统一
的政权。
政治改革
北朝时期,政治改革不断,如推 行均田制、实行府兵制等,这些 改革对北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裂与动荡
北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民族 矛盾的加剧,北朝再次陷入了分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革
土地制度的变革
01
三国时期,曹魏推行屯田制,限制土地兼并;蜀汉实施均田制,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02
两晋时期,商业繁荣,手工业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ppt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ppt
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 错误, 所以不 要后悔 。
4、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 人的一 生都为 某个目 标而奋 斗。 5、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
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 须种植 更多的 玫瑰树 。 7、做自己就可以了,何必在乎别人的 看法。 82、年 轻是本 钱,但 不努力 就不值 钱。
手工业方面:
1.南方的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2.灌钢法的发明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
3.瓷器在这时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生活用具 ,有壶、罐、碗、盘、灯等许多种类。
吴·青瓷楼阁飞鸟坛罐
冶炼技术,制瓷技术的提高
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读史料: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 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 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思考:《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 《史记》描述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1、《史记》描述的江南经济落后,人 烟稀少,商品交换不发达;《宋书》 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经济发达。
2、这是因为汉代时江南尚未开发,魏 晋以来逐渐得到开发。
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1) 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 先进的技术、工具。(主要原因) (2) 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3)江南地区 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 统 治者政策:奖励耕织、兴修水利。
46、活在昨天的人失去过去,活在明 天的人 失去未 来,活 在今天 的人拥 有过去 和未来 。 47、你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一无 是处。
48、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 的大快 事。— —巴尔 扎克 49、相信自己能力的人,任何事情都 能够做 到。

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孝文帝改革为中国社 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3、改革的影响
②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③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 推动了北方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
课堂训练
1.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C.司马炎 (C ) B.司马昭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B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5.三国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 B A.南方B.北方C.福建广东D.西部
4.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B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 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 济发展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是怎样建立的? (建国者、时间、都城、) 时间: 317年 建立者: 司马睿 都城: 建康
2、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这些少数民族建立 的政权称什么?
“五胡十六国”
3、南朝政权的更替




都城:建康 4、北魏的建立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5、北朝政权的更替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 五个朝代,合称“北朝”。
三、北方人口南迁和南方的开发
1、北方人南迁的原因:
北பைடு நூலகம்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的积极影响: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劳 动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经 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开发的原因:
1、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的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经验。 3、南方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word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word教案
问题三: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朝时期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这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迫切需要交流;同时,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这就为南北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也就为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1:
1.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A.263年B.265年C.280年D.316年
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
A.羯族B.鲜卑族C.匈奴族D.氐族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
4.东晋主张坚决抵抗前秦军队进攻的宰相是
A.谢玄B.谢石C.谢安D.王猛
5.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
A.春秋战国B.三国、两晋
(3)316年,西晋灭亡。
*想一想:导致西晋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的腐朽统治。直接原因:匈奴人刘渊起兵,进攻洛阳和长安。
2.东晋与南朝
概况
都城
东晋
①司马睿建立;②大权掌握在王氏、谢氏等世家大族手中;③420年,刘裕自立为皇帝,建国号为宋,东晋灭亡
建康
南朝
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一、选择题
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B.西魏C.东魏D.北齐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氏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汉语
Hale Waihona Puke ……——《 资 治 通 鉴 》
加 降 黜 。 ”
语 音 不 听 仍 旧 , 若 有 故 为 , 当
革 。 三 十 已 下 , 见 在 朝 廷 之 人
十 已 上 , 习 性 已 久 , 容 不 可 猝
断 诸 北 语 , 一 从 正 音 。 其 年 三
言 不 顺 , 则 礼 乐 不 可 兴 。 今 欲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 擅长射猎、骑兵凶猛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北魏建立 386年,拓跋珪建立
据文献记载,拓跋北贵魏族 政权; “为肉每有篱骑”战。,驱夏人(3汉98人年),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439年,北魏统一北 方,标志着北朝的 开始。
鲜卑族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 方后,面对民族融合的趋势,摆在北 魏统治者面前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巩 固统治,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 你该怎么办?
臣 。 帝 曰 : “ 夫 名 不 正 ,
魏 主 欲 变 北 俗 , 引 见 群

动脑筋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 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 ’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
为什么?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 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 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 用“孝”字。
用汉姓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孝文帝下令,无 论何人一律禁穿 胡服,改穿汉服。
男子服饰
穿汉服
女子服饰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 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 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个弟弟聘 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 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第16课
两晋南朝的更替
263年,魏国灭蜀。 265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
一、朝代的更替
263年
265年 魏
司马炎
西晋
28吴0年
一、西晋的短暂统一
1、根据课本中的知识,找出西晋的起 止时间、建国者。 起止时间:265年建立西晋---280年
统一全国---316年灭亡
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 木兰家庭成了众多汉 化《了木兰的诗鲜》卑《家敕庭勒歌的》一等被译成汉 个语写广泛照流!传
反思:你怎么看待孝文帝的 改革?
习孝近文平帝在的广可东贵考之察处时,强就调在:于坚他定的不改移革走完改全 革是开自放觉的、强积国极之、路主动的。
我 骨北族们头魏封要,孝建坚敢持于文化改涉帝的革险的 进开滩改程放,革,正既促加确勇进速方于了了向冲,破北北敢思方方于想民少肯观族数硬念大民 的融障合碍,,又有勇利于于突社破会利的益进固步化的,籓应篱加。以改肯 革定不,停他顿,是开我放国不历止史步上。一个有胆识的改
革家。
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认为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 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了,孝文帝是千古 罪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两晋南北朝政权交替示意图
265
304
386
十六国
北朝(北魏,东 魏,西魏,北齐, 北周)
西 晋 三 国 吴
317 东晋
南朝
隋 581
589




280 316
420
两晋、南朝简表
朝代
西晋 东晋

南 朝
齐 梁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司马炎 265年—316年 洛阳 司马睿 317年—420年
刘裕 420年—479年
萧道成
479年—502年
建康
(南京)
萧衍 502年—557年
陈霸先 557年—589年
《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ān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 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 日更重游?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永嘉南渡
“永嘉南渡”与南方的开发
判断的标准:
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改革
拓跋宏(元宏)
467~499 孝文帝 庙号高祖
鲜卑族
北魏孝文帝即位时只有5岁。一 切军国大政均由他的祖母冯太 后主持。冯太后是汉人,有杰 出的政治才能。她积极推动北 魏统治者学习汉族的先进文 化。,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 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 礼仪。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孝 文帝对汉文化传统十分敬佩, 这对他推行后来的改革有着深 刻的影响。为更好地维护北魏 的统治,孝文帝和冯太后一起 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改变北魏 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
改革的影响
1)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 :
文化教育 农业生产
游牧民族
定居
农耕民族
畜牧业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读《敕勒歌》
胡汉杂居 汉人胡食
北朝的《齐民要术》也谈到胡人的饮食习 惯对汉人的影响,它提到的“胡物”有: 胡饼、胡椒酒、胡饭、胡羹等。中原地区 的汉人已经把胡人的饮食习惯吸收到自己 的生活中,逐步采用烧烤兽肉、奶酪为饮 料的胡人习俗。
(2).南方开发的表现

① 、农业:开种垦施田肥地,,推兴广修铁水制利 农, 具改 。进育
现: ② 、手工业:主青要瓷有制冶造铁业、等纺。织、造船和
③ 、商业:出现了商业性城市(建康)。
㈡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和区域
农业方面:
1.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 良田;
2.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 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 江南;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 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平城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洛阳
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吗?他是怎样解决这一难 题的?
迁都的阻力—— 鲜卑贵族反对迁都,包括太子 迁都的策略—— 南征(巧施计谋) 迁都的决心—— 处死太子(以牺牲儿子为代价)
(三)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请看书找找有哪些属移风易俗?
学习汉文化——两家融一家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鲜卑 匈奴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关于鲜卑族
嘎仙洞位于 内蒙古呼伦贝尔 盟鄂伦春自治旗 大兴安岭一处高 百米的峭壁上。 “嘎仙”是鄂伦 春语,“猎民之 仙”的意思。 它是鲜卑族拓拔 部的发祥地。
鲜卑拓跋--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 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 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宋书》
思考:《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
描述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结果?
1、《史记》描述的江南经济落后,人烟 稀少,商品交换不发达;《宋书》描述 的江南非常富饶,经济发达。
2、这是因为西汉时江南尚未开发,魏 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逐渐得到开发。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 羌
2.建康城内商品贸易繁荣。
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区域
四川盆地
长江、淮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 湘赣流域
㈢影响:
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标志着 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读史料: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 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建国者:司马炎
西晋末期的形势
材料一:官僚石崇靠掠夺商旅而致暴富,皇帝的舅舅王恺与他 比富。一次,王恺拿出皇帝赐给他高约2尺的珊瑚向石崇炫耀。 石崇随手将它打碎,叫手下人拿出好几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让 王恺随便挑,作为赔偿。 另一个大官僚何曾,每天一个人吃饭要花掉1万钱,可他还说 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得儿子也是一个大官僚,每天吃饭要花 掉2万钱。
政治腐败
分封制→八王之乱→国 力衰弱
西晋灭亡
民族矛盾(五胡乱华)
东晋与南朝
1、阅读课本,在书上找出东晋的起止时 间、建国者、都城。
起止时间: 317年—420年
建国者:司马睿 都城:建康
2、阅读课本回答:南朝包括那几个朝代?
淝水之战(383年)
南朝政权的更替: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宋、 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今南 京),总称为“南朝”。(与此同时,北方 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南朝从420 年至589年——隋灭陈)
改革的内容
(一)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 济制度马,克创思建说新过制:度“野蛮的征
请服 服看者 的书总民是族找被的找那较有些高哪他文些们明新所 所制征 征度?
三服长。制”均田制 俸禄制
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24岁 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 地进行汉化改革。
(二)迁移都城
议一议:
北魏孝 文帝为 何要迁 都洛阳 ?
1、“永嘉南渡”:
西晋灭亡前后,北方战乱不断,大批北方汉人弃家南逃,人 们以宗族、村落为单位聚在一起,逃到长江下游或中游,即今天 江、浙地区及湖北湖南一带,这样的人口大迁徙主要集中在西 晋末年永嘉年间,故称“永嘉南渡”. 作用:
促进了民族大 融合和江南地 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
1、 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提供了劳动 力、先进技术、工具和经验。(永嘉南渡) (主要原因) 2、南方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条件。 3、战乱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4、统治者政策:奖励耕织、兴修水利。
材料二: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 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 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 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