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共22页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全一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全一 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18页 0020页 0047页 0049页 0051页 0053页 0055页 0057页 0059页
第一章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二节 两汉的统治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三章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四章第一节 短暂的隋朝 第三节 唐朝后期的政局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 第五章第一节 五代十国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一章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 说时代
人教版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18页 0020页 0047页 0049页 0051页 0053页 0055页 0057页 0059页
第一章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二节 两汉的统治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三章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四章第一节 短暂的隋朝 第三节 唐朝后期的政局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 第五章第一节 五代十国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一章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 说时代
人教版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பைடு நூலகம்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江南的开发
(1)原因 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向南方迁移(人口南迁); ②北方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③北方人民充实劳动资源;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 政局稳定,社会安定。
5、江南的开发
(2)表现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 显进步。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三国与西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背景:
时间: 208年
赤壁 经过: 孙、刘联军打败曹操
1. 三国鼎立
之战 影响: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形成: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皇,国号汉,史称蜀。
(3)南北朝并立
课堂小结
北朝:439-581年
魏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汉
北方
西晋
北方
隋
南方
南方
蜀、吴
东晋
220-280年 266-316年317-420年
宋齐梁陈
南朝:420-589年
政权更迭频繁,国家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交融,南方经济大发展
问题探究
中古时代,中国经历七八百年的民族重整过程,原有“汉人” 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 而多元的民族。这个民族不是由血统界定的种族,而是认同于一个文 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的人群。
吴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 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 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1. 三国鼎立
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家 户数 人口 兵力
(1)原因 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向南方迁移(人口南迁); ②北方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③北方人民充实劳动资源;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 政局稳定,社会安定。
5、江南的开发
(2)表现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 显进步。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三国与西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背景:
时间: 208年
赤壁 经过: 孙、刘联军打败曹操
1. 三国鼎立
之战 影响: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形成: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皇,国号汉,史称蜀。
(3)南北朝并立
课堂小结
北朝:439-581年
魏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汉
北方
西晋
北方
隋
南方
南方
蜀、吴
东晋
220-280年 266-316年317-420年
宋齐梁陈
南朝:420-589年
政权更迭频繁,国家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交融,南方经济大发展
问题探究
中古时代,中国经历七八百年的民族重整过程,原有“汉人” 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 而多元的民族。这个民族不是由血统界定的种族,而是认同于一个文 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的人群。
吴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 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 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1. 三国鼎立
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家 户数 人口 兵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4.官员考核制度: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虽然有的朝代制定 了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链接选择性必修 1 第 5 课】
5.法律:魏晋时期,魏明帝设置律博士,进一步推动了律令儒家化。 法律以亲属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三纲五 常。【链接选择性必修 1 第 8 课】
6.户籍制度:东晋黄籍、白籍、土断。【链接选择性必修 1 第 16 课】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Hale Waihona Puke 灭亡316 年,西晋被内迁__匈__奴____贵族所灭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 建立 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__建__康____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1)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 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__士__族____阶层形成。 士族兴起 (2)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 晋政权的__主__要__支_柱_____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建筑
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数学 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北朝贾思勰著《___齐_民__要_术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
农学
科
的农书
技
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
3.文化领域 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__建__安__文_学_____、田园诗、南朝骈文、
文学 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 书法
备。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
艺
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___顾_恺__之____为代表,他提出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背景 ②有利条件:安定社会环境的创造,社会生产的发展,为_民__族__交__融__ 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迁都洛阳,改籍贯
改革 措施
①服饰: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移风 ②语言: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__汉__语___。 易俗 ③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
④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建构知识体系]
[熟记关键语句] (1)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随后两晋短暂统一。 (2)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3)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
条件。 (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
(7)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 面出现。
主题整合(一) 三国与西晋
由教材理清史实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国的建立 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定都__洛__阳__,国号魏 蜀国的建立 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吴国的建立 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
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创造了条件
3.十六国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 含义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特点 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
缩小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___前__秦___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但在 演变 __淝__水__之__战__中被击败,前秦政权迅速崩溃
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 出现打下了基础。
迁都洛阳,改籍贯
改革 措施
①服饰: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移风 ②语言: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__汉__语___。 易俗 ③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
④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建构知识体系]
[熟记关键语句] (1)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随后两晋短暂统一。 (2)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3)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
条件。 (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
(7)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 面出现。
主题整合(一) 三国与西晋
由教材理清史实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国的建立 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定都__洛__阳__,国号魏 蜀国的建立 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吴国的建立 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
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创造了条件
3.十六国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 含义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特点 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
缩小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___前__秦___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但在 演变 __淝__水__之__战__中被击败,前秦政权迅速崩溃
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 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2

3.东晋与南朝的交替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年间, 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4.江南开发 【课堂探究】想一想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取得了怎 样的成就? 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安定。
国 两 晋
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
南
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
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朝 时
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
期
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
的
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
总 体 特
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崛起
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
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
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26266年西3年晋
魏
吴
一、三国与两晋
3.五胡内迁
匈奴、羯、氐、羌、鲜卑
【思考】五胡缘何内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背景: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 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 本身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
第0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 建康 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 士大夫家族 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 士族的崛起 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 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概念阐释
门阀士族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是门第 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 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 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十六国与北朝的政权更 迭和民族交融
主题二
梳理 夯实必备知识
1.十六国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
主要政权 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 成汉 ,合称“十六国 ”
北方的民族 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 典章制度;各族之间频繁接 交融 触,差异慢慢缩小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前秦大
拓展深化
(4)主要形式 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批内迁, 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 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 同斗争,从而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③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 各族人民频繁交往,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 始终延续。 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
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
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3)可能性 ①冯太后和孝文帝/统治者的推动
改革依据 改革人物 和措施
改革意义
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拓跋珪改革: 经济上:实行编户;授田劝农; 政治上: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 思想文化上:兴办太学。 ①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 主的定居生活,即封建化; ②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家世则越来越重要,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九品中
正制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
废除。
——摘编自吴雪飞《公元220年:九品中正制》等
三、政治
1、三省体制逐渐形成
2、选官-九品中正制(曹丕推行,贯穿魏晋南北朝)
(1)背景: 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察举制已不能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②政治:魏晋政权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三国 九品中正制
③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形成 鼎盛
④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
南朝 刘裕
衰落
(2)沿革
隋唐 科举制均田制
崩溃
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
三、政治
3、门阀士族政治
(3)特权 ①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为官; ②经济: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 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文化:以儒学传家,崇尚清谈玄学(不 务实际); ④社会生活:等级色彩明显,不与庶族通 婚,坐不同席(阶层固化)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
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
(4)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高三历史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共52页文档

高三历史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 化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பைடு நூலகம்END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பைடு நூலகம்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