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具体史实】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 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北方各族封建 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为三省六部制奠基); 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废除九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 中正制);
经济: 农业:《齐民要术》、间作、套作技术,绿肥种植、 曹魏翻车(灌溉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 耕耙耱技术,。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手工业: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 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
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 (4)性质:
封建地主利益。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国有土地所有制 (官田)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私有制 制 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 特点 所有权属于国家;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 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 拥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备注 不是主要类型, 但一直存在;
智者的选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的必要性: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 据局面。(政治前提)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原比较先进。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 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 治面临危,必须做出抉择。 可能性: 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 的坚定态度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
1.(2014· 海南高考)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 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 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 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 时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趋势: 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江南逐步开发,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官渡,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战役,战争中都用火攻情节;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战役;2)都是以少胜多战役;失败方领导都犯了骄傲自大的错误。
3)战役都改变了当时政治格局或对政治形势产生巨大影响。
胜败原因:官渡之战:曹操壮大势力: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善于用人;经济:发展生产,屯田垦荒;军事:战术得当;袁绍:骄傲自大赤壁之战:曹操:北方士兵,流行疾病,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自大;孙刘:联合作战,战略得当。
根本:统一条件不成熟淝水之战:前秦民族矛盾严重(最主要)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东晋: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二政权更替:一)三国鼎立与结束: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三国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国号吴。
三国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军阀割据到西晋统一的过度,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是历史的进步。
(北方发展生产,吴国造船业发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大陆与台湾最早联系。
蜀国诸葛亮治蜀,发展西南。
)2、西晋建立统一:266年,西晋建立。
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即晋武帝。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腐朽,实行分封制,引发八王之乱,致使西晋衰亡。
二)东晋与十六国1、316年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北伐得不到政府支持,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420年,东晋灭亡。
2十六国时期:4时期初至5世纪前期,黄河流域政权连同西南成汉,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
期间有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任用王猛改革,缓和了民族关系,存进了民族融合。
三)南北朝对峙:1南朝:420年—589年,江南地区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317—420)
实现过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有哪些政权?
南北朝
十六国
前秦
北 魏
统一:439
建立:386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隋
陈 589
东晋
宋420
1.“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三国· 王粲《七哀 诗》)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上述两诗反映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三国 两晋 南北 朝的 政治
魏晋 南北 朝时 期的 政治 特点
长期分裂对峙,战乱频繁,社 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
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华民 族更加发展壮大
1、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1)概括:古代史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 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四次大统一—— 秦、西晋、隋、元;三次大一统——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形成分合交替的政治局 面,但本质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 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
/ 重庆旅行社
穿壹下 时候已经别早咯 ”他再有好些时间也禁别住那么无休止の消耗 毕竟皇上今天就要到京城咯 他还要赶到宫里再逐壹检查和落实接驾事宜 虽然昨天已经早早做好咯部 署 他仍是别放心 生怕有啥啊差池或是突变事项 只有亲眼所见他才能完全踏实下来 反正也是中衣 藏在里面看别出来 为咯节约时间 他只能是破天荒地穿着那么壹件破衣裳 出咯府 第壹卷 第867章 婆家第八百六十七章 婆家王爷在秦顺儿の悉心服侍下出咯府 水清却是自责之情无以复加 当她和月影将他恭送到院门口之后回到房里 水清先是拉 起月影の手看咯看 心疼地问道:“还疼别疼?”“别疼 仆役 真の别疼?”“记得抹药 将来千万别能落咯疤 就别好别看咯 ”“仆役 奴婢那手从来都是皮糙肉厚の 别碍 事 ”“谁说别碍事!诸人最怕破咯相 破咯相 将来就找别到好婆家咯 ”“仆役!奴婢别嫁人!”“别嫁人?别嫁人您做啥啊?”“奴婢就壹辈子服侍您!”“真是傻丫 头!”水清别再跟她继续纠缠那各话题 别过既然话赶话地说到那里 她更是坚定咯要为月影找壹各好婆家の念头 月影今年都二十岁咯 在那各年龄壹各大姑娘再别找婆家 将 来真是要被她那各仆役耽误咯终身 吟雪已经是没什么办法の事情 成为咯他们矛盾冲突の牺牲品 对此 水清别晓得暗地里伤心咯好些回 又哭过好些回 更是自责咯好些回 别 晓得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嫁咯壹各啥啊样の夫君 对她好别好 那壹辈子 水清自觉最是愧对吟雪 欠咯那各丫环壹生の幸福 所以她要将那份愧疚之情双倍地偿还到月影の身上 壹定要趁自己还有壹些能力の情况下 壹定要为她寻壹各可以托付终身の好夫君 也别枉她们将近十年の主仆壹场、姐妹情分 特别是现在 随着他们の关系壹天天地好转 她为 月影找婆家の心愿就壹天天地增强 她别求别の 只希望趁着他现在对她还有些夫妻情分の时候 能够点头认可她为月影所找寻の坚固可托の婆家 咯却她壹生の夙愿 否则万壹 将来哪壹天他们再闹掰咯 月影の好婆家怕是又别能遂咯她の愿 假设两各丫环都别能有各好の归宿 水清会为此而背上沉重の心理负责 痛苦壹生 虽然月影坚决地表示咯壹辈 子服侍她の决心 水清当然也别会就此答应 反正现在还没什么寻到合适の人家 于是她暂时放下为月影找婆家话题 而是郑重地说起咯另外壹件事情:“月影 您也看到咯 爷壹 连在咱们院子歇咯两天 破咯那么大の规矩 可是我却壹次都没什么将爷服侍好 昨天の事情就别提咯 今天竟然还是让秦顺儿代劳服侍 我那心里壹直非常别安 虽然爷今天晚上 别会再过来咯 可是咱们总得有备无患 万壹哪天爷过来咯 咱们别能还像今天那样手忙脚乱 我是那么想の 咱们得有各分工 各负其责 就别至于再发生两各人抢壹件差事 而其 它の差事又没什么人做の情况 那样吧 以后爷穿衣の事情由我来负责 洗漱呢 您负责打水收拾啥啊の 其它の由我来做 另外摆膳の事情 您负责盯紧咯厨房 我负责给爷布菜 ……哎 月影 您怎么咯?您哭啥啊啊?”第壹卷 第868章 穿戴 月影壹边别停地流泪 壹边说道:“仆役 仆役 奴婢那是高兴 高兴啊!您终于 终于对爷上心咯 ”“说您傻 您就真是傻 爷是您家仆役の夫君 我能别上心吗?以后您若有咯夫君 也会对他那么上心の ”“仆役 奴婢说咯 奴婢别要啥啊夫君 奴婢只要壹辈子服侍您 ”壹听到月影又在 跟她信誓旦旦地表示忠心 水清实在是别想再跟她纠缠那件事情 因为那件事情既别是今天需要立即解决の 毕竟是替月影找婆家 那可是要千挑万选 确保万无壹失;另外那件 事情也别是她月影想别同意就能别同意の 水清早早就下定咯决心 无论如何也别能误咯月影の终身大事 另外 水清今天还有壹件更为重要の事情要做 也就无心与她恋战 于是 在跟月影落实咯服侍王爷相关事项の责任分工之后 她就赶快将蒋嬷嬷请咯进来 她要好好地询问咯解 并努力学习掌握男式の衣裳是如何壹层壹层地正确穿戴完毕の问题 蒋嬷 嬷壹听侧福晋有请 好生奇怪 那都侍寝两天咯 怎么现在才来请教她?待她进得屋来 请过安之后 壹听水清询问
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座重要的高峰,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北魏五胡乱华到辉煌的唐朝,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发展进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大融合。
三国时期,五胡乱华结束后,北方部族不断向南方渗入,融入汉族,使汉族族群由原先的少数民族大转变为当时中国统治者和主流民族。
北朝时期,两晋进一步促进了北方各部族的大融合,使中国大陆文化进一步延伸,从而形成今天的多民族文化。
二、宗教文化的发展。
北朝时期,实行的宗教政策既兼容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又扶植基督教,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多元发展,标志着中国宗教文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启。
三、社会的多元化。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的变迁和民族大融合,社会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团体,如士大夫、农民、商贩等,出现了商品经济和出现了由金钱取代土地作为社会经济交换媒介的新形态,形成了以金钱为基础的今天的文明。
四、文化的繁荣发展。
唐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不仅兴建了大量的宫殿、寺庙,也激励了很多著名诗人,对中国文学、艺术、书法等都影响深远。
总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明发展上辉煌高峰的时期。
在此期间,民族大融合、宗教文化的多元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及文化的繁荣发展等,为中国文明
进入新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案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案陆静卿主讲第一章时代特征总述一、社会特征三至六世纪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些什么样的时代特点呢?简单而言,这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一个民族交融的时代,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等等。
具体来讲,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社会长期分裂割据,战乱不断,人民生活痛苦,朝代更迭频繁。
从公元220年10月曹丕代汉称帝,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经历了近四个世纪的历史行程,其间除西晋有过短期统一外(280年灭吴统一全国,317年灭亡,仅存30余年时间)其余都处于南北分裂割据对峙局面。
战争常有发生,社会极不稳定。
人民生活极端痛苦,生命没有保障。
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江左,后又历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数朝,朝代频繁更迭。
第二、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日趋衰微。
第三、劳动者地位下降,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出现了一大批如客、部曲、门生、故吏等依附性人口。
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
史学界因此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说法。
第四、皇权衰弱,门阀士族专政。
第五、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融合发展。
第六、思想活跃,文化勃兴,打破了两汉以来儒学定于一尊的思想格局,出现了综合儒、道、名等家思想的玄学思潮。
魏晋时期,儒、墨、道、法、名等各家思想异彩纷呈,百家争鸣,使两汉以来沉闷的思想界为之一变,思想家们开始追求个性,寻求自身的价值,讲求人与自然的合协。
这一时期的佛教、道教逐渐深入人心,得到长足发展。
文化上也呈蓬勃发展之势,出现了众多的史学、地理学、农学、数学、文学著作。
二、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差异东汉末年,南北双方同步发展。
大土地所有制、客的卑微化与普遍化,模拟大地主田庄的屯田和屯田客,模拟家兵部曲的国家世袭兵制,品评人才的乡里清议之官方化,都在曹魏与孙吴同时存在。
经过西晋短暂统一,永嘉乱后南北重又分裂,那时南北历史的发展进程遂在某些方面发生相当重要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以及西晋的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后,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 西晋的统一:西晋在司马炎的领导下,灭掉了吴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展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联系,形成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2. 史料实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判别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3. 历史解释:通过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影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难点:1. 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把握。
2. 分析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3.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理解和把握。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根本特征是政权分裂和民族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民族交融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络亲密,并逐渐交融为一体。
各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开展。
根本特征是政权分裂和民族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民族交融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络亲密,并逐渐交融为一体。
各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开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和民族大交融
答案:D
主要特点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开展。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交融加强。
4、士族制度形成、开展和衰落。
5、科技开展,佛教盛行。
北京重点校2021-2022学年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北京重点校2021-2022学年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章节综合A.曹操B.钟繇C.顾恺之D.王羲之7.(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七年级上统考期末)历史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
如图所示战役A.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8.(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七年级上统考期末)某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圆周率”《缀术》《大明历》几个关键词,她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贾思勰B.祖冲之C.张仲景D.王羲之(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体现以下主题的文物。
(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
陕西西安少陵出土的十六国时期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
《汉人胡食图》和《胡人牛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砖画,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和胡人牛耕的劳动场面。
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历史解释是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可知,选项中“西晋的腐朽统治加速了西晋政权的衰亡”的表述体现了西晋腐败统治的评判,属于评论观点,即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的表述体现了西晋统一全国的史实,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91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表述体现了西晋发生动乱的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排除B项;“两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的表述体现了两晋时期民族状态的史实,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排除D项。
故选C项。
2.C【详解】根据材料“曹军—袁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孙刘联军—曹军”“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了解文化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特点的关系。
前者反映后者;后者决定前者。
如: 圆周率、《缀术》、《齐民要术》 《木兰辞》 陶渊明的诗
南北经济的发展
北方战乱 士族制度的腐朽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南方佛寺、北方石窟、宗教画、范缜的无神论
佛教流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 么?
• 原因: • 1、南迁农民带来先 进工具和技术 • 2、南方相对稳定 • 3、统治者重视生产 • 4、南迁人民和江南 人民辛勤劳动
(例4)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
• (C)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士族的概念: 指地主阶级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 豪门大族,由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发展而来 。它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力量,是国家分裂的 因素之一。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 ,也是一种以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九品 中正制)。
形成:魏晋 发展:东晋南朝 衰落:南朝末 灭亡:唐朝末年
统一(280—316)
两晋
(前秦)
西晋 (265—316)
十六国 (304—439) 东晋 (317—420)
南北朝
北朝 建立:386
东魏 西魏 齐 梁
北齐 北周 隋 陈 589
北魏
统一:439 南朝
宋420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 三国
• 魏(220—265) • 蜀(221—263) • 吴(222—280) • • •
西晋
(前秦) 十六 国
西晋(265—316) [280——316]
(304—439) 东晋
南 北 朝
(317—420)
(386) 东魏 北齐 北魏 [439] 西魏 北周 • 宋420 齐 梁
隋朝 陈
589
(例1)在西晋灭亡至隋朝建立期间,曾经统
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1991高考)
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鲜卑族建立的西魏
腐朽性的表现: 1、 注重门第和身份的高低 2、 不学无术,生活腐化
(例11)士族制度关于士族和庶族的划分
体现的是 • • • • 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 (C)
(例12)南朝时,选拔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 • • • A、门第高低 B、才能大小 C、财产多少 D、学识多寡
(B、C)
(例2)下列政权中,由权臣取代而亡的有 (1993年高考)
• • A、曹魏 C、东魏 B、西晋 D、(南朝)宋
•
(A、C)
(例3)下列人物未曾生活在三国时期的 是
• • A、曹操 C、孙权 B、刘备 D、诸葛亮
•
(A)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 • • •
表现:
1、兴修水利 2、开辟良田 3、水稻种植技术提 高 • 4、小麦种植推广 • 5、牛耕普及
• 民族融合:
• 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 是民族间经济、文化 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 系的结果。 •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种进步和经常的现象, 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 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 民族融合的过程:
• • • • • 三国: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和睦政策 西晋:五族内迁 十六国:北方各族互相攻杀,建立政权 东晋南朝:共同开发江南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大融合
•
(A、B、D)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北方战乱:
曹操的统一北方的战争(如:官渡之战) 曹操与孙刘的赤壁之战 西晋建立前后灭蜀、吴的统一战争 十六国之间的互为征伐 东晋迎战前秦的淝水之在一定的历史 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 同语言、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共同 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 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共同体。
• A、陕西 B、山西 C、河北 D、辽宁
• (D)
(例9)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类似之
处有:
• • • • A、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B、战役在长江及其支流一带进行 C、结果南方政权获得胜利 D、导致了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局面 • (A、C)
(例10)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 • • •
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 B、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 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
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 趋势,并说明这种发展趋势在经济、文化上有何反映。
答案提要:
公元3至6世纪是我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1、国家分裂,战乱,人民盼望统一。 2、各族杂居、融合, 封建制向周边发展。 3、士族制度充分发展。 4、统治者利用佛教统治。
趋势: 1、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3、南朝末年士族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影响: 1、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并开始赶上北方。
为统一创造条件。 2、孝文帝改革加速民族融合和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2、各族人民互相学习生产技术。孝文帝改革促进经济封建化。 文化影响: 1、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促进科技发展。如:祖冲之…… 2、佛教文化发展,唯物论发展。如:佛寺、石窟、宗教、范缜……
(例1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 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 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 定和违背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D、科学文化的进步 (A、B、C、D)
思 考
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 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说明这种 发展趋势在经济、文化上有何反映。
• 途径:
• • • • 1、民族迁徙 2、联合斗争 3、友好往来 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
(例7) 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 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
• • • • A、有利于国家统一 B、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经济恢复 D、加速民族间的融合
• (D)
(例8) 西晋时期,自西部和西北部内 迁的少数民族,其居住地最东到今
(例5)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批良田的开辟 C、南北方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D)
(例6)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 其共同原因有:
• • • •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均田制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三国、前秦、北魏 、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 3、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 物质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 么?
•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