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5篇范例)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5篇范例)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课时编号 5-6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室课题名称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课时数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1、收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故事,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利用历史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所反映的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2、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双方的影响。

教材处理适当删减,稍有补充教学方法教法设计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料教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教学内容仪器设备多媒体耗材作业布置1、简答三国鼎立时三国国名及建立者。

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于战争。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回忆上节课所讲秦汉时期的史实,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介绍“暴走大事件”节目,以“暴走大事件番外篇第1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为题,导入新课的学习,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暨本期内容提要:你方唱罢我登台--政权更替我们都是一家人--民族大融合大事件正能量--江南地区的开发新闻大串烧--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1、图片“朝代更替图”导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出赤壁之战,进入到三国鼎立知识的学习。

3、介绍曹操与诸葛亮两个人物,以动画”赤壁之战“导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介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教学设计之四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教学设计之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教案示例之四教案示例之四第2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佛教和反佛教的斗争教材分析教材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分为两课来叙述,知识量增大,内容更为充实。

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以及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科学技术(包括数学、农学、地理学、医学)和思想领域出现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全课从五个侧面将该时期涌现的“世界第一”和优秀的文化遗产一一展示在师生面前,再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和灿烂。

而这辉煌的成就恰恰是各族人民在不断的融合之中共同创造的。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刘徽、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医学上的新成就;范缜和《神灭论》。

2、思想政治教育:①使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表现了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②祖冲之等古代著名科学家,注重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成就的可靠保证。

③封建统治者用宗教麻醉人民,宗教起着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作用。

3、能力培养:①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②通过对佛教和范缜《神灭论》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范缜和《神灭论》。

难点:圆周率;《神灭论》中的哲学知识。

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起止年代?②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学生回答)。

教材第22~25课让我们了解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变迁、经济开发以及战场上的风云变幻,那么将要学习的第26课将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利用提示导入新课)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1、刘徽刘徽是三国时的魏国人。

高中历史人教版两晋南北朝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两晋南北朝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两晋南北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期划分;2. 掌握两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分析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4. 理解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期划分;2. 两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两晋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分析;2. 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思考。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吗?它的背景和特点有什么?大家谈谈自己的了解。

2. 学习历史背景(15分钟)展示两晋南北朝的地图,向学生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期划分。

分析东晋时期南方的政治和经济崩溃,以及北方的外族统治,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裂和经济困境做铺垫。

3. 学习重要历史事件(20分钟)介绍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永嘉之乱、谢安政治改革、王导的治国思想等。

通过故事讲述,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4. 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0分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引导他们关注政治分裂、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文人墨客的崛起等特点。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向学生提问: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你们还有其他需要了解或补充的吗?2. 分析南北朝的影响(20分钟)让学生思考: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与其他历史时期进行比较。

3. 总结(10分钟)对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进行简要总结,让学生把重点知识点记忆牢固。

五、课堂延伸: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小短文,培养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要求学生自主查找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报告分享,增加他们对艺术史的了解。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三教案示例之三第2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诗歌的发展和艺术的大放光彩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是我国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混战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各民族走向大融合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舞台上,由于北方民族的融合,中外联系的加强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在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大放光彩的一页。

本课教材着重从诗歌、书法和绘画及石窟雕刻艺术三个方面叙述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并通过其累累硕果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的全貌体现出来。

可谓独具特色,异彩纷呈。

它再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和恢宏的气势,是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长河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建安诗人及其代表人物;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方民歌的特点;书法及绘画的突出成就;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思想政治教育:①使学生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独具特色,这是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深刻地反映出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主流。

②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通过对其成就的学习,使学生深深地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培养:通过本课学习,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

难点:建安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

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农学家、地理学家、思想家及其成就。

(学生回答)。

他们如星汉璀灿、群英荟萃,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今天,大家还将看到这一时期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让我们一起步入这历史文化的殿堂。

一、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利用教材及注解,介绍什么是建安诗人、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建安七子”)。

这些诗人都生活在东汉末年,在汉代东府民歌的影响下,创作大量的不朽诗篇。

其中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就是有名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范文总汇

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范文总汇

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优秀范文总汇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背景与分期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沿革。

2. 掌握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划分及其历史意义。

3.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介绍。

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沿革及其分期。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及分期。

2. 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小组讨论,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评估:2. 课堂问答:检测学生对魏晋南北朝背景与分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帝制、世族政治、科举制度等。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介绍。

2. 帝制、世族政治、科举制度等具体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及其变化与发展。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2. 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评估:2. 课堂问答:检测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经济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3.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介绍。

2.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具体情况及其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包括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教案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学生活动]:是圆周率,圆周率无穷无尽,永远都没有结束。
[设问]:没错就是圆周率,现在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2011年对圆周率的数据研究,超级电脑算出π的6亿万位二进制小数,可是在遥远的古代史没有电脑这么神奇的事物的,人们只能靠自己的大脑来思考,来计算,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谁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7位数字的人?这个人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人。
[设问]:请问各位同学,刚刚的视频中有没有你知道的人物,举手起来说说你认识的他是什么样的?
[教师总结]:好的,今天我们大家翻开课本92页,先自行大概的浏览下内容。
[教师活动]:播放PPT第一页,同时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第1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学生活动]:祖冲之
[过渡]:求算圆周率的值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研究课题。祖冲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当时没有电脑,没有计算器,没有数学工具,祖冲之用自己强大的大脑,完成了当时全世界的人都没能完成的壮举。那么这个圆周率是怎么算出了呢?
[设问]:下面有五个问题,大家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一二组讨论第一个问题,三四组讨论第二个问题,五六组讨论第三个问题,七八组讨论第四个,九十组讨论第五个问题(视具体分组情况做相应调整)
[设问]:第一关卡是书圣亦梦(PPT给出相关词语),天下谁人不知道王羲之呢?在三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上,能够让妇孺皆知、也能够让所有的后来书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书法家,大约就只有一个王羲之了。我们现在来看一幅书法(PPT上放出王羲之的《兰亭序》。大家来看看王羲之的这幅书法,你眼中的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和为祖国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案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案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案陆静卿主讲第一章时代特征总述一、社会特征三至六世纪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些什么样的时代特点呢?简单而言,这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一个民族交融的时代,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等等。

具体来讲,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社会长期分裂割据,战乱不断,人民生活痛苦,朝代更迭频繁。

从公元220年10月曹丕代汉称帝,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经历了近四个世纪的历史行程,其间除西晋有过短期统一外(280年灭吴统一全国,317年灭亡,仅存30余年时间)其余都处于南北分裂割据对峙局面。

战争常有发生,社会极不稳定。

人民生活极端痛苦,生命没有保障。

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江左,后又历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数朝,朝代频繁更迭。

第二、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日趋衰微。

第三、劳动者地位下降,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出现了一大批如客、部曲、门生、故吏等依附性人口。

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

史学界因此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说法。

第四、皇权衰弱,门阀士族专政。

第五、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融合发展。

第六、思想活跃,文化勃兴,打破了两汉以来儒学定于一尊的思想格局,出现了综合儒、道、名等家思想的玄学思潮。

魏晋时期,儒、墨、道、法、名等各家思想异彩纷呈,百家争鸣,使两汉以来沉闷的思想界为之一变,思想家们开始追求个性,寻求自身的价值,讲求人与自然的合协。

这一时期的佛教、道教逐渐深入人心,得到长足发展。

文化上也呈蓬勃发展之势,出现了众多的史学、地理学、农学、数学、文学著作。

二、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差异东汉末年,南北双方同步发展。

大土地所有制、客的卑微化与普遍化,模拟大地主田庄的屯田和屯田客,模拟家兵部曲的国家世袭兵制,品评人才的乡里清议之官方化,都在曹魏与孙吴同时存在。

经过西晋短暂统一,永嘉乱后南北重又分裂,那时南北历史的发展进程遂在某些方面发生相当重要的差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一、内容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中遭遇了革命、争斗、朝代的更迭,社会的文化的消亡和复兴,各种宗教的来来走走,种种政策的诞生和消亡等等,在这段时期中,中国经历了明显的变化,也促进了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进程。

二、主要知识点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217年劫罗逊之后,由建宁国、楚国、齐国三国鼎立的时期。

其中,楚国领洛阳一带,齐国在成都,吴国建在鞍山。

楚国的汉文化和统治理念在朝野影响广泛,是三国中最强的国家;齐国以科技发展而著名,创立了国家大学,开创了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吴国受魏国文化影响较多,进行农林繁荣艺术的发展等,使中国文化繁荣兴盛。

2.两晋时期:两晋时期主要是指西晋和东晋时期,西晋建立在南郡,东晋定都洛阳,两朝时期,王朝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将儒、佛和道的思想完美统一,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思想,他们通过思想、言论的斗争,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实现了中国文明的高度发展。

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主要是指南北朝王朝的发展时期,它也可以看作是晋朝灭亡后,到魏周朝取代秦朝所发生的历史过程。

南朝是在南方泰始皇帝领导下,建立“宋”朝而发展起来的,南朝政权先后建立了宋朝、范朝、齐朝、梁朝、陈朝等;北朝是在北方由全真教主陆机带头,成立定武帝国,后来被战国大霸曹魏所取代,之后又取代秦朝,建立魏、蜀、吴三国的时代。

三、本节课重要内容1.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2.分析这段时期,各国的强弱,以及国家的发展;3.总结这段时期的文化,政治影响,以及政策的变迁;4.结合现实,分析如何加深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学习活动1.让学生通过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史料,结合现实,总结其启示。

2.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发展变化,讨论其启示。

3.学生模拟辩论,分别代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讨论其观点及政治行为的优缺点,利弊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国公元220年曹丕洛阳
蜀国公元221年刘备成都
吴国公元222年孙权建业
4、介绍典故“乐不思蜀”,导入西晋短暂的统治,以图片配以文字介绍晋武帝和晋惠帝。
晋武帝司马炎,河内温(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炎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祖父。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讲秦汉时期的史实,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介绍“暴走大事件”节目,以“暴走大事件番外篇第1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为题,导入新课的学习,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暨本期内容提要:
你方唱罢我登台——政权更替
7、以图片“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导入江南地区的开发。介绍开发的背景、有利因素、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结果和影响。通过分析材料中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和司马迁描述的江南的不同之处,强化理解和记忆。
8、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引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玄学,导入新闻大串烧——科学文化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艺术成就。逐一介绍这一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齐民要术》和《水经注》、陶渊明和谢灵运、王羲之和顾恺之、祖冲之和圆周率、范缜等知识。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成就或代表作
王羲之
东晋
书圣
《兰亭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顾恺之
东晋
绘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以形写神”
石窟艺术
北魏
2、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双方的影响。
教材处理
适当删减,稍有补充
教学
方法
教法设计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角色扮演
教学
资源
准备
教学资料
教材、网络资源
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教学内容
仪器设备
多媒体
耗材
作业布置
1、简答三国鼎立时三国国名及建立者。
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于战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所反映的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我们都是一家人——民族大融合
大事件正能量——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闻大串烧——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1、图片“朝代更替图”导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出赤壁之战,进入到三国鼎立知识的学习。
3、介绍曹操与诸葛亮两个人物,以动画“赤壁之战”导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介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课时编号
5-6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室
课题名称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收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故事,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利用历史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公元557年,梁将陈霸先篡梁位,建立陈朝。梁朝传位四王,历时56年。
公元588年,隋军攻入南京,陈叔宝被俘,陈亡。陈传位五王,历时33年。至此南朝结束。
6、以图片“西晋内迁各民族分布图”和“少数民族内迁”引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介绍少数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
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南方和西南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开发。南方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号晋,建都洛阳。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位17年。
5、以图片“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引出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介绍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和十六国政权,导入南北朝对立局面的形成和发展,配以图片说明,介绍宋、齐、梁、陈和北魏的建立者。
公元479年,宋国将领萧道成篡宋位,建南齐。刘宋传位八主,历时60年。
公元501年,南齐宗室萧衍篡齐位,建立梁朝。南齐传位七主,历时24年。
随佛教的传播而发展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科技贡献
祖冲之
南朝
科学家
把圆周率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之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