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练习卷1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CCCA6-10:DDBAD11-15:CABCD16-20:DCDBA21-25:CDBBB26-30:CCBBA31-35:CABBD36-40:BAAAA41:A二、简答题4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4、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的错误(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它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也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它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也是深刻的。
(3)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将二者割裂开来,就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45、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用二者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含义:①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012-2013马基第一学期试卷A(1)

扬州大学试题纸(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院班(年)级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选出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 B.人的理性C.人 D.人的意识5、“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6、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7、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8、“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9、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1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2、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14、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a.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和目标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5.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
a.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原理是怎样的?
6.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论观点
a.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怎样的?
b.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观点和路径是什么?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方法论
a.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有哪些重要原则?
8.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
a.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特点和路径是怎样的?
9.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体系的比较和对话
a.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理论体系的异同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民族主义等思潮的关系如何?
10.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前景展望
a. 马克思主义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启示和指导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和前景如何展望?。
马基 第一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7.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11.“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12.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3.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马基模拟卷 答案

马基模拟卷答案第一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供求机制B. 价格机制C. 竞争机制D. 企业机制答案( 2 ) 标准答案:22.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 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B.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 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 2 )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 4 )5.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是指()。
A. 绝对适合 B. 基本适合C. 部分适合D. 相互等同答案( 2 ) 标准答案:26.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 先验论 B. 反映论C. 能动的反映论D. 经验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7.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 3 ) 标准答案:38.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 先进的机器设备B. 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C. 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 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答案( 4 ) 标准答案:49.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 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答案( 4 ) 标准答案:411.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 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B. 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C. 受自然和社会的约束D. 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答案( 2 ) 标准答案: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 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 先验论B.不可知论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答案( 4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 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 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 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 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答案( 3 )15.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 3 ) 标准答案:31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 标准答案:317. 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A.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 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 C.它们的实现都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D.它们的实现都不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答案( 2 )18. 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马基练习题

马基练习题(新)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C 5.B二、多项选择题1.BCD 2.BCD 3.ABC 4.AB 5.CD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成果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又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⑵从其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⑶从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狭义的马克思主义C. 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A.工人罢工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起义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7.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实事求是C.阶级性D.科学性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新陈代谢B.科学性与革命性C.合逻辑性D.与时俱进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文艺复兴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儿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密B.李嘉图C.马歇尔D.萨缪尔森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历史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9.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 )A.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 B.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C.防止和反对实用主义 D.防止和反对经验主义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简答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2.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名称《马基练习-01》共100 题共100 分计时60 分钟第一题(共60 题,总分60 分)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答案( 3 )2. 历史人物指的是A. 历史上普通个人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D. 杰出人物的思想答案( 3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是A. 相对主义诡辩论B. 唯物主义决走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答案( 3 )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4 )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答案( 4 )7. 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A. 教条主义的表现B. 经验主义的表现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2 )8. 教条主义犯了()A.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答案( 1 )9.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是()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答案( 3 )1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这句话说明A. 实践决定认识B.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C.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D. 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 2 )11.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 《资本论》的出版B. 唯物史观的形成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私有制的消失答案( 3 )12. 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 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答案( 4 )13. 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段话强调了意识的A. 能动性B. 客观性C. 物质性D. 社会性答案( 1 )14.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 庸俗进化论的观点答案( 3 )15. 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C.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 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 2 )16.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A. 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B. 善于区分新旧事物C. 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D.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答案( 4 )17.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有限性和无限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同一性和斗争性答案( 4 )18.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是指()A. 原初物质B. 基本粒子C. 存在D. 客观实在答案( 4 )19. 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 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几国获得胜利C. 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新经济政策答案( 3 )20.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C.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答案( 2 )21. 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 反映剥削阶级愿望的哲学具有陕隘的剥削阶级的偏见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答案( 4 )22. 在人口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 鼓励人口快速增长B. 尽量减少人口数量C. 使人口状况与物质生产状况相适应D. 使人口数量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答案( 3 )23. 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 )A. 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B. 群众自己解放自己C. 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D. 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答案( 2 )24. 1921年3月,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A. 联共(布)十大B. 俄共(布)十大C. 联共(布)九大D. 俄共(布)九大答案( 2 )25. 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A.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B. 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D.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案( 1 )26.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A. 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答案( 3 )27.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
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A. 唯一源泉B. 基础C. 全部内容D. 最终目的答案( 2 )28.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职能与剥削阶级专政国家职能的本质区别在于A. 国家政权管理形式不同B. 国家政党制度不同C. 国家的阶级性质不同D. 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不同答案( 3 )29. 宗教是()A. 人们愚昧无知的一种盲目信仰B. 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C. 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精神骗局D. 统治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答案( 4 )30.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政治标准B. 经济标准C. 道德标准D. 社会标准答案( 2 )31.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 从感觉到知觉,认知觉到表象B.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 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答案( 2 )32.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B. 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C. 生产资本的增值程度D. 不变资本的增值程度答案( 2 )33.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着力点是A.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B.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C. 调节过高收入D. 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答案( 2 )34. 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答案( 4 )35.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答案( 1 )36.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 时间的连续性B. 时间的一维性C. 时间的顺序性D. 时间的重复性答案( 2 )37. 从劳动过程看,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机器设备是A. 劳动工具B. 劳动资料C. 劳动产品D. 劳动对象答案( 4 )38.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 地理环境B. 社会关系C. 生产劳动D. 信息交流答案( 3 )39. “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A.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C.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D. 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答案( 3 )40. 阶级斗争是()A. 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 阶级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答案( 2 )41.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是()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答案( 2 )42. 科学证明,人脑是A. 思维的源泉B. 思维的产物C. 思维的器官D. 思维的对象答案( 3 )4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在()A.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答案( 3 )44.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答案( 3 )!45.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答案( 4 )46.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 创造新价值B. 创造剩余价值C. 创造必要价值D. 创造使用价值答案( 4 )47.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A. 社会革命理论B. 阶级斗争学说C.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答案( 4 )48.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A. 国民收入B. 国民生产总值C. 生产资料D. 社会总产品答案( 4 )49. 同质的事物区别的依据是( )A. 事物的质B. 事物的量C. 事物的度D. 事物的质量答案( 2 )50.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又在一定分寸上重新燃烧。
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观点答案( 4 )51. 国家政权主要代表A. 剥削阶级的利益B. 劳动人民的利益C. 统治阶级的利益D. 先进阶级的利益答案( 3 )52. 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C. 商品交换的实现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答案( 3 )53. 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是()A. 客观事物的发展B. 社会实践C. 人的求知欲望D. 人的好奇心理答案( 2 )54. 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质单位,并进而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的观点是()A. 存在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答案( 4 )55.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 它是构成生产关系的根本形式B. 它是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C. 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 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物答案( 3 )56.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答案( 1 )57.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