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练习卷1

马基练习卷1
马基练习卷1

试卷名称《马基练习-01》

共100 题共100 分计时60 分钟

第一题(共60 题,总分60 分)

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答案( 3 )

2. 历史人物指的是

A. 历史上普通个人

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

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D. 杰出人物的思想答案( 3 )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

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

A. 相对主义诡辩论

B. 唯物主义决走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答案( 3 )

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 确定事物的质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4 )

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答案( 4 )

7. 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

A. 教条主义的表现

B. 经验主义的表现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2 )

8. 教条主义犯了()

A.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答案( 1 )

9.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是()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答案( 3 )

1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句话说明

A. 实践决定认识

B.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 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 2 )

11.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资本论》的出版

B. 唯物史观的形成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私有制的消失答案( 3 )

12. 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 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答案( 4 )

13. 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段话强调了意识的

A. 能动性

B. 客观性

C. 物质性

D. 社会性答案( 1 )

14.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庸俗进化论的观点答案( 3 )

15. 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 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2 )

16.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 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B. 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 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答案( 4 )

17.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有限性和无限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同一性和斗争性答案( 4 )

18.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是指()

A. 原初物质

B. 基本粒子

C. 存在

D. 客观实在答案( 4 )

19. 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B. 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几国获得胜利

C. 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新经济政策答案( 3 )

20.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C.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答案( 2 )

21. 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反映剥削阶级愿望的哲学具有陕隘的剥削阶级的偏见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答案( 4 )

22. 在人口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 鼓励人口快速增长

B. 尽量减少人口数量

C. 使人口状况与物质生产状况相适应

D. 使人口数量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答案( 3 )

23. 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 )

A. 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

B. 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C. 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D. 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答案( 2 )

24. 1921年3月,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A. 联共(布)十大

B. 俄共(布)十大

C. 联共(布)九大

D. 俄共(布)九大答案( 2 )

25. 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B. 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

D.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案( 1 )

26.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 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 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答案( 3 )

27.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 唯一源泉

B. 基础

C. 全部内容

D. 最终目的答案( 2 )

28.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职能与剥削阶级专政国家职能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国家政权管理形式不同

B. 国家政党制度不同

C. 国家的阶级性质不同

D. 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不同答案( 3 )

29. 宗教是()

A. 人们愚昧无知的一种盲目信仰

B. 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C. 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精神骗局

D. 统治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答案( 4 )

30.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政治标准

B. 经济标准

C. 道德标准

D. 社会标准答案( 2 )

31.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从感觉到知觉,认知觉到表象

B.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 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答案( 2 )

32.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B. 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

C. 生产资本的增值程度

D. 不变资本的增值程度答案( 2 )

33.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着力点是

A.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 调节过高收入

D. 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答案( 2 )

34. 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答案( 4 )

35.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答案( 1 )

36.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 时间的连续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的顺序性

D. 时间的重复性答案( 2 )

37. 从劳动过程看,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机器设备是

A. 劳动工具

B. 劳动资料

C. 劳动产品

D. 劳动对象答案( 4 )

38.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 地理环境

B. 社会关系

C. 生产劳动

D. 信息交流答案( 3 )

39. “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

A.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D. 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答案( 3 )

40. 阶级斗争是()

A. 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 阶级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答案( 2 )

41.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是()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答案( 2 )

42. 科学证明,人脑是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答案( 3 )

4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在()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答案( 3 )

44.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答案( 3 )

45.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答案( 4 )

46.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答案( 4 )

47.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

A. 社会革命理论

B. 阶级斗争学说

C.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答案( 4 )

48.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 国民收入

B. 国民生产总值

C. 生产资料

D. 社会总产品答案( 4 )

49. 同质的事物区别的依据是( )

A. 事物的质

B. 事物的量

C. 事物的度

D. 事物的质量答案( 2 )

50.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又在一定分寸上重新燃烧。这是()

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观点答案( 4 )

51. 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A. 剥削阶级的利益

B. 劳动人民的利益

C. 统治阶级的利益

D. 先进阶级的利益答案( 3 )

52. 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答案( 3 )

53. 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A. 客观事物的发展

B. 社会实践

C. 人的求知欲望

D. 人的好奇心理答案( 2 )

54. 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质单位,并进而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的观点是()

A. 存在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答案( 4 )

55.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 它是构成生产关系的根本形式

B. 它是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

C. 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 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物答案( 3 )

56.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答案( 1 )

57.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生产资料

B. 生产工具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者答案( 4 )

58. 生产力是反映()

A. 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B. 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

C. 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D. 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答案( 1 )

59. 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 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答案( 4 )

60.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主体不同

B. 层次、水平不同

C. 跟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同

D. 跟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答案( 2 )

第二题(共20 题,总分20 分)

1. 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

E. 实践的唯物主义答案( 1,2,4, )

2.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

A. 感觉

B. 概念

C. 判断

D. 推理

E. 表象答案( 2,3,4, )

3.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B. 广大农民

C. 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答案( 1,2,3,4, )

4.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费希特

D. 费尔巴哈答案( 1,2, )

5. 清代哲学家魏源提出“及之而后知”。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不如庖丁之一啜”这种观点在认识论上是:

A. 坚持了唯物论

B. 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

C. 重视实践的重大作用

D. 坚持辩证法答案( 1,2,3, )

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主体是:

A. 人的主观意识

B.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

D.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答案( 2,3,4, )

7.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

A. 它是多样的

B. 它是客观的

C. 它是唯一的

D. 它是绝对的

E. 它可以完全驳倒或证实人类的任何认识答案( 2,3,4, )

8. 德国古典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

A. 黑格尔

B. 康德

C. 费希特

D. 费尔巴哈答案( 1,4, )

9.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是指

A.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 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C.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D. 相对寓于绝对之中答案( 1,2,3,4, )

10. 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

A. 所处历史条件的制约

B. 实践水平的制约

C. 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制约

D. 自身的经验、知识水平的制约答案( 1,2,3,4, )

11.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表明()

A. 人类认识的不可靠性

B. 人类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C. 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E. 人类认识运动是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答案( 2,3,4,5, )

12. 在认识事物及其关系时,形而上学的态度是( )

A. 同一就是不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就是绝对的对立

C. 有同一就不能有对立

D. 有对立就不能有同一答案( 1,2,3,4, )

13. 下列属于老师上课用的劳动资料的有

A. 多媒体设备

B. 教室

C. 教室内的电扇

D. 学生答案( 1,2,3, )

14.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答案( 1,2,3, )

15.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 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 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 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 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答案( 1,2,3, )

16. 量变是指

A. 事物显著的突变

B. 事物量的变化

C. 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D.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答案( 2,3, )

17. 交往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 商业交往

B. 物质交往

C. 精神交往

D. 人员交往

E. 学术交往答案( 2,3, )

18.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于是否承认()

A. 否定是自我否定

B. 否定和肯定是有区别的

C. 否定之中包含肯定

D.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E. 否定是扬弃答案( 1,3,5, )

19.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有()

A.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C. 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D. 国家完全消亡,代之以社会管理机关

E. 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极大提高,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答案( 1,3,4,5, )

20.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

A.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

B. 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C. 反映者能够与被反映者一致

D. 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绝对同一的答案( 1,3, )

第三题(共20 题,总分20 分) (0错1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整个世界所有事物作出科学说明的理论体系。答案( 0 )

2. 人类社会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答案( 1 )

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答案( 1 )

4. 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答案( 0 )

5. 只有杰出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任何作用。答案( 0 )

6. 质变优于量变。答案( 0 )

7. 垄断价格是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答案( 0 )

8. 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答案( 1 )

9.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答案( 1 )

10.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答案( 0 )

11. 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 0 )

12.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答案( 1 )

13.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答案( 1 )

14.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一致、相符合。答案( 1 )

15. 一元论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答案( 0 )

16.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案( 0 )

1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答案( 0 )

18.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答案( 1 )

19.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所以不必学习书本知识。答案( 0 )

20.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现实的生产力。答案( 0 )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导论 1、人类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实现自足。 2、政治学要处理好的关系:①神权与俗权的关系,涉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如何安排的问题。 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涉及到社会自律与政府管制的尺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③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局部与整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④平等与等级的关系,涉及基于社会差别的公民权利和社会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⑤自由与权威的关系,涉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如何划分的问题。 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范围与政府权力界限如何界定的问题。 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的内容和条件如何确定的问题。 ⑧大众与精英的关系。涉及大众参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权力结构以及地域分布如何安排的问题。 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涉及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如何平衡的问题。 3、为什么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所讨论的议题是永恒的,它们所阐发的价值取向 和道德意义是永恒的,它们的话语是政治思维永恒的源泉。是时代的具体问题有感而发的著作,而它们的内容却又都有超时代、永恒的意义……它们是我们了解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它们也是构成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所需的知识的核心。 三种研究方法:①历史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认为,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理论的理解,都必须把它置于它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并且是对于某种特定政治事实的反应,研究者的任务在于发现并揭示历史当中的“伟大传统”。 ②哲学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政治思想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复活历史上的巨人,而在于更新今天的生活,解决今天的问题。 ③语境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通过分析思想家的语言环境来完整准确地理解各种思想的真实含义,如主权、平等、权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 1、柏拉图式的爱情:追求心灵的沟通,排斥肉欲。 2、柏拉图的评价:正如耶稣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柏拉图在思想领域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他就是思想 界的耶稣。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的,“欧洲哲学传统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是由对柏拉图

(10年上)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10年上)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1-12-31 浏览次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开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2. 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5.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2.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相互对立呢? 3.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两个途径。

4. 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性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性之区别何在? 三、论述题(20分) 联系当代大学生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的看法。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和综合给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马基习题4

1. 哲学上所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 · A. 人类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 · B.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C. 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 · D. 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史”答案( 2 ) 2. 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B.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答案( 2 ) 3.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主体不同 · B. 层次、水平不同 · C. 跟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同 · D. 跟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答案( 2 ) 4. 哲学是(????? )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 3 ) 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 4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答案( 4 ) 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 矛盾的普遍性 · B. 矛盾的斗争性 · C. 矛盾的特殊性 · D. 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 8.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 B. 地理条件 · C. 社会意识 · D. 人口因素答案( 1 ) 9.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 B.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 C. 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 D. 事物的永恒运动答案( 3 )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 3 )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 4 ) 12. 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句话体现的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原理是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B.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C.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D.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 1 )

欧洲文明的进程读书笔记

第四章:“民族国家”——近代欧洲政治文化之一 本章的主题是近代欧洲的“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可总结为两条线:一是近代国家形态的出现,即民族国家成为欧洲的普遍现实;二是欧洲人的相互认同感,即欧洲观念。前者通向主权国家,后者通向所谓欧洲统一进程。 一、泛说“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指的是基本上一个民族构成一个国家的那种国家形态,语族与民族重合在一起,“国家”便有了雏形。这是一个欧洲概念。 1、“民族国家”观念成为普遍的政治现实,是欧洲近代时期的事,但它的观念在中世纪已经自发地存在; 2、“民族国家”观念是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宗教、语言)综合观念; 3、“民族国家”观念的普遍出现,结束了神权大一统时期,古典意义上的“帝国”观念从此让位给近代国家观念。 二、近代政治学的创始人: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 马基雅维利根据自己的政治经验认为国家最重要的是强有力的统治。在当时就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君主必须不惜一切可能的手段建立强有力的国家。霍布斯是新时期政治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是按约建国的契约论,他的主要贡献是把政治学从神学的道德人格中解放出来,把政治学变成了人的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着眼于意大利的各个分裂邦国,霍布斯已经着眼于欧洲的普遍现象,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民族国家的观念产生了一种质的飞跃。 三、从黑格尔的国家学说看欧洲 黑格尔把此前的关于民族国家的学说作了一个集大成的工作。虽然黑格尔有浓厚的日耳曼国家情节,但是黑格尔关于国家理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哲学,无论如何批评它是“国家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其中的精神——民族要变成“国族”、要变成“国家”——则是近代欧洲政治中的普遍性问题。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即把近代欧洲政治的基本因子抽象为“神”的理念指导下的国家学说。黑格尔将“国家理念”分作三个层次:(一)直接现实性,它是作为内部关系中的机体来说的个别国家——国家制度或国家法;(二)它推移到个别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关系——国际法;(三)它是普遍理念,是作为类和作为对抗个别国家的绝对权力——这是精神,它在世界历史的过程中给自己以它的现实性。 四、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民族国家”的观念在中世纪便已经孕育,但成为普遍现象则在近代,并且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从欧洲整体来看,建成民族国家的道路是曲折而复杂的。 西欧在三十年战争之后,各国签订《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的的观念不仅在条约里,更在人们的观念中显现。从三十年战争到拿破仑战争,国家的存在不断凸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代欧洲是在战争的砧板上打出来的。 东欧的民族问题较之东欧要复杂得多。各民族长期受到异族的压迫,经常在强族的驱赶下东离西散,居无定所,在十九、二十世纪还未建立自己的国家。在独立之后,其自身的特性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充分发展,以致于建立享有充分主权民族国家的任务完成的并不彻底,至今东欧地区仍存在频繁的民族冲突。 第五章:“欧洲观念”——近代欧洲政治文化特征之一 对于“欧洲观念”这个欧洲的政治文化,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看法: “欧洲观念”首先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它的出发点是欧洲人对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它反映了在基督教文明若干个世纪的浸染渗透之中积累起来的欧洲人特有的“思想底格”和“心性”。可以说,“欧洲观念”是反映欧洲的“自性”的,然而“自性”同样应该理解为

马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1.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结合当前实际和相关材料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1)唯物史观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基本前提,第一次科学而彻底的解决了历史创造者这一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4)改革开放35年来,我党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之作出创造性的中国化表述,如:邓小平同志,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结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表明了我党不断把群众观与实际相结合,此对群众观点和路线的贯彻运用和实际发展。 (5)时下,结合实际,我深深地感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根植人民、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作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根本点,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党的历史和中外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人心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试观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只有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才能激发与活化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能主动性与创造性,夯实并筑牢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事业坚如磐石,稳若泰山,坚持群众史观,一方面,必须摆脱“四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避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另一方面,必须面对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神学史观、唯抑制史观,坚信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事迹相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应人民意愿、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根据时代条件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我党对三大规律的(人类社会发展、执政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把此社会矛盾学说推向了中国化的新阶段。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全面创新马克思主义,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关键。

马基辨析、材料题题库完整

复习资料 辨析题部分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非就是市场经济。 正确。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形成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既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所以,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必然的,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尼科洛·马基雅弗利 2、东方战线 3、三十年战争 4、门罗主义 5、雅尔塔会议 6、开罗宣言 二、分析题 1、结合19世纪法俄德三国关系的有关史实,分析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并就据此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2、试析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3、试析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元化转变的作用。 国际关系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尼科洛·马基雅弗利: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文世复兴这个伟大时代的世人之一。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历史学家,军事著作家,诗人和剧作家。 2、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避免过早卷入战争,为本国赢得宝贵的战备时间,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支配下,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在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口号下,通过扩大西部疆域而建立起来防御德国侵略的东方战线。 3、三十年战争:17世纪初欧洲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场欧洲大战——三十年战争,导火线发生在东欧的波西米亚。分四个阶段:波西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瑞典——法车阶段。 4、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由国务卿亚当斯拟订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主要有三个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瑞在美洲压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繁育原则。 5、雅尔塔会议:1945年,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在欧洲,苏联军已经收入德界,盟军也在西线对德军发起了进攻,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洲、日军在中美英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胜利的发展,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为了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美、苏、英三大国决定举行首脑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盟国首脑会议在苏联克里来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 6、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2—26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对日作战,并就战后适宜进行磋商,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举行了开罗会议。并发布了开罗宣言,肯定了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使中国的大国地位进一步树立起来。 二、分析题: 1、答:19世纪上半期:法俄矛盾。拿破仑帝国崛起,不断对外用兵,多次打败俄国等组成的“反法同盟”,普照鲁士一度被迫与法结盟;1812年俄崮打退拿破仑的进攻,随后反法同盟攻入法国,拿破仑帝国灭亡。19世纪中期,俄国又同英法为争夺巴尔T进行J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战败。这一阶段法俄矛盾是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中期:法德矛盾。法兰西第二帝国为争夺欧洲霸权,阴挠德意志统一,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向德国割地、赔款。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力图复仇,而德国极力削弱法国。同时俄国企图将巴尔干攫为己有,法俄同德国矿后尖锐起来。为了对付德国,法俄结成“三国协约”;德国则结合奥意组成“三国同盟”。矛盾冲突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复旦大学选修课程给分情况不完全总结

复旦大学选修课程给分情况不完全总结 复旦大学选修课程给分情况不完全总结 09606Bobers课程经验不完全总结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近纲:1.高晓林:不错的。 2.杨宏雨:从来不点名,期中会有一篇论文。不按书讲,布置影片,但是不想发言的 可以不看。据说给分很好B+无限。 思修:1.陈果。众人皆知什么都好。2.邵晓莹。同上。什么都好。3.王贤卿。人挺好。给分一般。 马基:1.刘学礼:无可挑剔刘学礼。不点名。上课轻松。B+无限。不写论文。考试划重点。2.瞿晓敏:人好。 毛概:1.孙谦:人挺好的,感觉比较随便。作业少。应用伦理学:1.瞿晓敏:同马基。 体育课程 网球:1.陈琪:唯一的体育教授。不是很难。 剑术:1.陆根秀:完全无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大胆的选。就是南区食堂有点远。而且不能迟到。 计算机课程 张向东:人好。考试简单。考前复习。 李大学:平时完全没作业。考试巨难。上课过于激情。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六大模块 科技: 1.材料科学与社会是不错的 2.微电子技术:考试很方便,但只有pass和fail,注意绩点的同学慎选。 3.网络虚拟环境与计算机应用:老师严重歧视电脑盲。慎选。生态环境: 1.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人多好混。 2.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这老师挺好的。朱伟&瞿晓敏都很好。 3.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闭卷考试,但是很简单。且每次都要签到。不给B-以下。艺术审美: 1.影视剧艺术:龚金平。考试写影评。老师超级有魅力。有才华。给分好。但是也 有人说考试不太好考。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2.中外音乐审美:钱武杰注:此人为女老师。从来不点名。上课轻松。给分好。喜欢自己傻笑。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1.犯罪与文明、:汪明亮,老师长得很可爱,讲课很搞笑。从来不点名。一学期有两 次小作业。期末考试开卷,听过课,看过PPT就够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1.影视艺术审美:老师很有气质。讲的也很好。只不过又要考试、又presentation、 又论文。所以建议大家旁听吧。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有效电子数:不是所有的自由电子都能参与导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只有能量接近费密能的少部分电子,方有可能被激发到空能级上去而参与导电。这种真正参加导电的自由电子数被称为有效电子数。 K状态:一般与纯金属一样,冷加工使固溶体电阻升高,退火则降低。但对某些成分中含有过渡族金属的合金,尽管金相分析和X射线分析的结果认为其组织仍是单相的,但在回火中发现合金电阻有反常升高,而在冷加工时发现合金的电阻明显降低,这种合金组织出现的反常状态称为K状态。X射线分析发现,组元原子在晶体中不均匀分布,使原子间距的大小显著波动,所以也把K状态称为“不均匀固溶体”。 能带:晶体中大量的原子集合在一起,而且原子之间距离很近,致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壳层发生交叠,壳层交叠使电子不再局限于某个原子上,有可能转移到相邻原子的相似壳层上去,也可能从相邻原子运动到更远的原子壳层上去,从而使本来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电子产生微小的能量差异,与此相对应的能级扩展为能带。 禁带:允许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为允许带,允许带之间的范围是不允许电子占据的,此范围称为禁带。 价带: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与价电子能级相对应的能带称为价带。 导带:价带以上能量最低的允许带称为导带。 金属材料的基本电阻:理想金属的电阻只与电子散射和声子散射两种机制有关,可以看成为基本电阻,基本电阻在绝对零度时为零。 残余电阻(剩余电阻):电子在杂质和缺陷上的散射发生在有缺陷的晶体中,绝对零度下金属呈现剩余电阻。这个电阻反映了金属纯度和不完整性。 相对电阻率:ρ (300K)/ρ (4.2K)是衡量金属纯度的重要指标。 剩余电阻率ρ’:金属在绝对零度时的电阻率。实用中常把液氦温度(4.2K)下的电阻率视为剩余电阻率。 相对电导率:工程中用相对电导率( IACS%) 表征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把国际标准软纯铜(在室温20 ℃下电阻率ρ= 0 .017 24Ω·mm2/ m)的电导率作为100% , 其他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之相比的百分数即为该导体材料的相对电导率。 马基申定则(马西森定则):ρ=ρ’+ρ(T)在一级近似下,不同散射机制对电阻率的贡献可以加法求和。ρ’:决定于化学缺陷和物理缺陷而与温度无关的剩余电阻率。ρ(T):取决于晶格热振动的电阻率(声子电阻率),反映了电子对热振动原子的碰撞。 晶格热振动:点阵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 格波:晶格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晶格中传播,这种波称为格波,它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J/K)表征物体在变温过程中与外界热量交换特性的物理量,直接与物质内部原子和电子无规则热运动相联系。 比定压热容:压力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比定容热容:体积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热导率:表征物质热传导能力的物理量为热导率。 热阻率:定义热导率的倒数为热阻率ω,它可以分解为两部分,晶格热振动形成的热阻(ωp)和杂质缺陷形成的热阻(ω0)。导温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表示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热量。热导率的单位:W/(m·K) 热分析:通过热效应来研究物质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实验技术。原理是金属材料发生相变时,伴随热函的突变。 反常膨胀:对于铁磁性金属和合金如铁、钴、镍及其某些合金,在正常的膨胀曲线上出现附加的膨胀峰,这些变化称为反常膨胀。其中镍和钴的热膨胀峰向上为正,称为正反常;而铁和铁镍合金具有负反常的膨胀特性。 交换能:交换能E ex=-2Aσ1σ2cosφA—交换积分常数。当A>0,φ=0时,E ex最小,自旋磁矩自发排列同一方向,即产生自发磁化。当A<0,φ=180°时,E ex也最小,自旋磁矩呈反向平行排列,即产生反铁磁性。交换能是近邻原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能,各向同性,比其它各项磁自由能大102~104数量级。它使强磁性物质相邻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即自发磁化。 磁滞损耗:铁磁体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场交变一周,B-H曲线所描绘的曲线称磁滞回线。磁滞回线所围成的面积为铁 =? 磁体所消耗的能量,称为磁滞损耗,通常以热的形式而释放。磁滞损耗Q HdB 技术磁化:技术磁化的本质是外加磁场对磁畴的作用过程即外加磁场把各个磁畴的磁矩方向转到外磁场方向(和)或近似外磁场方向的过程。技术磁化的两种实现方式是的磁畴壁迁移和磁矩的转动。 请画出纯金属无相变时电阻率—温度关系曲线,它们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电阻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高温下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 1—ρ电-声∝T( T > 2/ 3ΘD ) ; 2—ρ电-声∝T5 ( T< <ΘD );

马基期末复习重点

马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基本形式。 3、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5、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为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饭凑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的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阐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4、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四、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五、阐述认识运动的发展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其发展过滤为以下三点: 1、 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无限发展 六、什么是改革?它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哪里?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 1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学术背景 1.家庭和教育背景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出生于巴黎。帕累托的父亲出身意大利贵族家庭,长期在法国生活,曾经追随马志尼的自由主义事业,做过土木工程师。帕累托读完中学后到都灵工艺学校学习土木工程。读书期间花了大量时间专攻数学。 2.学术生涯

1889年,帕累托在父母去世后放弃了从事近20年的商业活动,开始学术生涯。46岁那年,帕累托被聘为洛桑大学终身政治经济学教授。 20世纪初,帕累托的学术兴趣扩及社会学领域。1900年,他首先在一篇名为《意大利社会学评论》的长文中阐述了非理性主义社会学观点。1916年,帕累托的社会学代表作《社会学通论》发表,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非理性主义社会学理论。 3.思想来源 较早对帕累托产生影响的有三个方面:古代史学、现代数学和现代数量经济学。对于帕累托社会学观点更具体的影响主要有: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孔德的社会实证论、莫斯卡的精英统治论以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1)古代史学方面的知识是帕累托在中学读书期间作为基础教育而吸收的,现代数学是在都灵工艺学校学习的主要课程,现代数量经济学的影响主要继承于洛桑大学的瓦尔拉教授,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属于知识基础和实证方法方面。 (2)马基雅维利是近代意大利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奠基人,注重从人的那些非理性的本性来分析社会问题,是从马基雅维利那里继承下来的意大利学术传统之一。帕累托从非理性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无疑是这个传统的继承和展开。 (3)帕累托在斯宾塞和孔德那里接受的影响是矛盾的。他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观点表示赞同,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社会可以进化的观点,转向了马基雅维利的历史循环论。从孔德那里帕累托不仅继承了实证原则,而且也肯定了孔德关于宗教情感在社会生活中起凝聚作用的观点,但是他又反对孔德试图为现代人创造新宗教。 (4)帕累托从莫斯卡那里吸收了阶级划分理论,并且莫斯卡关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理论,也使帕累托受到很大启发。帕累托还接受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许多观点,对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作了更丰富的论述。

马基论述题题目+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论述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解: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 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见下题)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模拟及答案马基部分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她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创造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因此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她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能够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爱迪生说她一次也没有失败。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经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因此C是正确答案。 评价:此题不是很难,还是沿用了往年以材料带考点的形式。从此题中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马原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特别是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建议预备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好答题技巧,建议大家在做

四十堂哲学公开课-读书笔记与心得20161020

四十堂哲学公开课20161020笔记 哲学的本质:引导我们像哲学家们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 怀疑式的追问、探索及论证是哲学的核心!也是探知我们内在与外在世界及未来的核心! 希波克拉底:人生短暂,艺术(医术)永存! 读这本书使我明晰与坚定了导引我人生现实与未来的这段话! RYD的座右铭——凡事皆有度!(事业、业绩、成长、共鸣、共振、共情、爱、视野、家庭、快乐、幸福、美好、体验、健康、读书、学习、团队、友谊、旅行、音乐、衣食住行!自由!智能化、激励、用心、甚至生与死!) 1 提问的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我们一直自以为懂,其实我们并不懂;生活的美与圆满绝对不是你看到的那些!苏格拉底的智慧来自于他不断提问与寻觅!他未著作,他被指控教唆雅典青年为非作歹反抗权威而被大陪审团投票毒杀,宁死不肯沉默,宁死不肯停下来思考事物真正本质,喝毒芹酒而去,柏拉图写《对话录》让他活了下来,柏拉图以之精神培养出了大不相同的亚里士多德!什么万万结什么蛋蛋,竟然各有独特魅力的大家精彩! 苏格拉底:我知之甚少,这就是我知道的一切! 2真正的幸福——亚里士多德 一燕不成夏是他的名言;感触:一人不成圆满家庭;一事不成圆满人生!一才(产)不成强国、强企、强区域; 幸福不是短暂的快乐!真正的幸福需要长时间的生活!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是三代师承大师,前者是大演说家,中者优秀作家,后者兴趣于世间万物细节; 要知道猫是什么,你就必须观察真实的猫~ 人类的最佳生活就是运用人类理性的力量! 他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与清晰论证! 良好的行为模式就是美德,不良的行为模式则是恶德! 你是否幸福部分取决于好运气!培养正当的人品可以增加你获得幸福的机会! 3 我们一无所知——庇罗(怀疑论哲学家与师祖,未写过一本著作) 人们都一无所知——连这一点也不确定。 你不该相信被你认为真实的事物。你很可能犯错。 你可以质疑一切,怀疑一切! 最好的办法是一直保持开放的头脑!不执著,你便不会失望! 他认为:你若想快乐,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别去关心事情的结果!如此一来,任何事情便不会影响你的头脑,儿那将是一种真正内心平静的状态! 4 学园之路——伊壁鸠鲁——如何面对死亡 死亡毫不可怕!时刻想到自己必死,会使人们更努力地更好活着! 消除人生中的痛苦,增加快乐,就会使人生更幸福!最佳的生活方式就是非常简朴地生活着,善待周围的人,置身于朋友当中,欲望很少很简单很容易得到满足,如此你便有了时间与精力去享受更有意义的东西! 他的墓志铭:我过去不存在;我存在过!我现在不存在了;我不介意! 美好的回忆能止住痛苦! 5 学会坚忍——埃皮克提图、西塞罗、塞内加——斯多葛派哲学观点重在心理调适 我们只应担心我们可以改变的事物;我们不必在意其他任何事物; 哪怕肉体北奴役,精神仍然可以试自由的!哪怕你拥有50亿元,你精神仍可能是贫困的! 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此事,就不能让此事影响到我们!——集中营里那人; 我们的思想全由我们自己支配——埃皮克提图 不用试图去改变我们无法改变的事物,我们应最充分地利用好短暂的人生——西塞罗 问题不在于我们的人生何等短暂,而在于我们糟蹋了自己拥有的时光——塞内加 要最充分地利用好人生!努力去体验更多更有价值与更有意义的事情! 最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就是研习哲学!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塞内加 6 谁拉着我们的线?——奥古斯丁 上帝给了我们自由意志!上帝让我们选择,道德之恶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