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泵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油井检泵是一种常规的油田采油作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油井进行检测、清洗和维护等工作,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状态,保证油田的正常生产。

但有时油井会出现检泵不良现象,影响到油井的生产。

本文将就油井检泵的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油井检泵原因1、管柱塞卡死管柱塞卡死是油井检泵的一个最常见原因,通常是由管柱长度不正确或坏管导致的。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管柱塞住了,要尽快排除故障,找出原因,并及时更换故障元件。

2、泵出口管道受阻泵出口管道受阻也是油井检泵原因之一,通常是由于沉积物、杂物等导致的。

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高压水冲洗方法来清除管道中的阻塞物。

3、泵振动过大泵振动过大往往会导致油井检泵的故障,尤其是检泵机电联动式检泵机组更容易受到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在使用前调整好机器的参数,确保其正常运转。

1、加强油井维护油井的维护是延长检泵周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定期清洁井身表面和排屑孔,保持井口清洁,以便后期更好的维护。

另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更换井下人工举升配件,以确保油井正常生产。

2、科学使用检泵设备科学合理的使用检泵设备,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延长检泵周期。

我们应该根据油井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泵设备,确保其可以有效地解决油井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处理设备中的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油井检泵作业是具有危险性的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和相关的安全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检泵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人为原因导致的检泵故障。

综上所述,油井检泵是油田采油作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加强油井维护、科学合理使用检泵设备和加强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可以有效地延长检泵周期,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

油井检泵原因分析及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

油井检泵原因分析及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

油井检泵原因分析及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摘要:效率作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资源型企业而言。

只有优化效率,企业才能实现有效发展。

随着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压裂等措施挖潜效果逐年变差,措施成本不断增加。

加强抽油机的泵检,对保证油田的高产、稳产显得尤为重要。

抽油过程中,抽油杆断裂、油管和油泵泄漏、杆管偏心磨损是检查泵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抽油机泵检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措施,对于降低油田开采成本,提高油田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泵检查原因;措施;维护和修理;延长泵检查前言油田渗透率低,地质条件差,原油性质差,开发难度大。

随着集团的发展,运营成本逐年增加,尤其是由于油价暴跌,导致了严重的业务效率问题。

油井管理作为油田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对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早年,他因生产为王的想法而入狱。

在发展过程中,两个比率指标难以控制,运营成本逐年上升。

他不计成本,随意更换井筒,识别后处理井,控制作业过程。

1影响检泵周期的具体因素1.1杆管偏磨在过去的三年里,共有25口井,占检查泵井总数的49.1%,这是检查泵的主要原因。

造成局部磨损的原因包括:(1)井身结构的影响。

该区块80%以上的井是斜井,油管弯曲到一定的倾斜点范围。

油泵一般低于倾斜点,因为施工倾斜点靠近井口,由于重力作用,油杆和油管不可避免地在泵上摩擦一定距离,导致油杆局部磨损;(2)在油泵井的泵送周期中,杆柱在力的作用下弯曲,导致油管收缩和弯曲。

下拉杆受压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抽油杆下降时发生弹性收缩,弯曲与油管接触,实现偏心磨削;(3)土层的供水很差。

由于储层井底渗透率较低,A组大多数井的产能和效率较低,在较低的作业过程中,悬移质无法逐渐降低。

由此产生的液体冲击载荷可以自行快速卸载,大大加速泵杆的疲劳损伤和油管磨损;(4)生产参数不合理。

在油泵运行过程中,当生产参数与地面供应能力不匹配时,油泵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

油井检泵作业原因与注意事项分析

油井检泵作业原因与注意事项分析

油井检泵作业原因与注意事项分析(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陕西省西安市)摘要:油田在节能减排和持续稳产的新形势下,降低原油生产成本,已成为工作的重点。

油井检泵作业成本是油田开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井下作业管理水平、降低检泵率、延长检泵周期是控制井下作业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油田开发几十年来,在油井作业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并下作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本文分析油井检泵作业原因,并对检泵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关键词:油井;检泵作业;注意事项前言在油井生产过程中,随抽油泵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磨损漏失量不断增大,致使泵效降低,产液量下降。

同时,油井结蜡或砂粒的阻塞也会造成活塞卡和阀卡,使得抽油泵不能正常工作或堵死油管,甚至造成油管脱扣、泵筒脱扣、衬套乱、抽油杆和大泵脱接器的断脱等。

所以,检泵,这一井下作业工艺,已经成为了油井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用来排除抽油泵故障、恢复油井正常生产的工艺之一。

核实检泵原因是提高检泵质量的前提。

1油井常见检泵原因分析油田常见的检泵原因主要有卡泵、结蜡、油杆断脱、油管断脱、漏失及液面下降、地层吐砂、气锁等原因。

(1)卡泵。

泵筒内因异物侵入导致柱塞无法在泵筒内上下往复运行称为卡泵。

(2)结蜡。

当温度降至析蜡点以下时,蜡以晶体形式从原油中析出,随温度、压力的继续降低和气体析出,结晶析出的蜡聚集长大形成蜡晶体,然后蜡晶体沉积于油管和设备等表面。

(3)漏失。

主要包括泵漏和管漏。

泵漏分为凡尔漏失和密封漏失;管漏主要是指油管丝扣或者油管破裂漏失。

(4)油管杆短脱。

主要包括油管杆断或脱扣,其中油杆断脱较为普遍。

主要为交变载荷引起材质结构变化或者过度磨损引起。

(5)其它。

其它主要为液面下降、地层吐砂、气锁等地层物性等原因。

液面下降、地层吐砂与地层物性紧密相关;气锁主要由伴生气含量较大造成,可通过调节井下附件和地面措施解决。

2井下作业存在的管理问题2.1生产模式的脱节作业体系运行与实际脱节,运行质量和执行力差多年来,石油井下作业行业体系的的理论性已经较为完善、全面。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油井检泵是石油钻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石油公司及时了解油井的产能状况,对于油井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油井生产过程中,油井检泵周期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油井内部的沉积物、地层条件变化等因素,导致油井检泵周期缩短,增加了石油生产公司的成本和风险。

本文将就油井检泵周期缩短的原因及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油井检泵周期缩短的原因分析1. 油井内部沉积物的堵塞油井内部有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沉积物在井口及井底逐渐形成堵塞,导致油井检泵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些沉积物的堵塞会增加油井检泵的压力,使得检泵的运行周期缩短。

2. 地层条件变化地层条件的变化对油井检泵周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地层条件发生变化,例如岩层疏松度降低、油层压力下降等,都会导致油井检泵的周期缩短。

3. 油井设备老化油井设备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设备老化,设备性能下降,从而导致油井检泵的周期缩短。

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1. 定期清理沉积物针对油井内部长期积累的沉积物,石油生产公司应定期进行清理,可采用高压水冲洗或者化学清洗的方式,确保油井内部保持通畅,减少堵塞导致的检泵周期缩短。

2. 优化注入液体优化注入液体的选择,选择高效的注入液体,有助于减少沉积物的堆积,降低检泵的压力,从而延长检泵周期。

3. 调整检泵参数合理调整检泵的参数,例如增加检泵的压力,增加检泵的工作时间,减少检泵的频率,有助于延长检泵周期。

4. 更新油井设备及时更新油井设备,对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和升级,能够提高设备的性能,延长检泵周期。

5. 加强油井监测加强对油井日常生产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油井内部的变化,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延长检泵周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石油生产公司可以依据油井的具体情况,结合上述措施,制定合适的检泵周期延长方案,并通过不断改进,提高油井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榆科油田检泵作业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榆科油田检泵作业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榆科油田检泵作业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随着榆科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抽油井的各项维护工作日益增多。

其中,由于抽油偏磨、断脱、泵卡、油管漏液、作业返工造成的检泵作业量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2012年榆一站可采采出程度达到80.21%,综合含水81.79%,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可动用资源量日益减少,原油稳产难度大,原油生产维护费用逐年上升,因此如何降低采油成本,实现油田产量接替和稳产的关键之一。

一、主要检泵原因分析通过对榆一站检泵作业施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引起油井检泵主要原因如下。

1、管杆断脱及原因(1)油稠、结蜡。

由于原油中的蜡、沥青等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发生油稠、结蜡使抽油过程中油杆载荷变化过大,油杆产生疲劳、磨损而断脱。

(2)管杆偏磨。

由于井眼斜度过大,造成抽油杆在油管内不居中或套管弯曲,生产油管下入井筒中后出现相应的弯曲度,油杆下入后在抽油机的带动下往复运动,从而造成油管和油杆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磨;由于单井油、水、气性质及三相比例变化、而采油参数如泵径、冲程等未作及时调整引起管杆偏磨,从而发生断脱。

(3)井液腐蚀。

井液中含有H2S、SO2等有害气体,腐蚀性强造成管杆损伤导致断脱。

(4)作业施工原因。

酸化或解堵施工后排酸不及时、不彻底,下泵开抽过程中造成管杆腐蚀断脱。

管杆材质不一,使用不当,管杆受力不均而引起疲劳、磨损而断脱。

2、低泵效的原因(1)油管磨损漏失。

(2)井液中含有H2S、SO2等有害气体或者酸化残液,腐蚀油管和抽油泵体导致密封不严漏液。

(3)因地层供液不足使得抽油泵参数配置不合理。

(4)地层出砂造成泵磨损。

(5)结蜡后管径缩小等也是造成低泵效的原因。

3、泵卡及原因(1)砂卡。

由于长期超强度开采,井眼附近岩石结构受到破坏引起地层坍塌、出砂严重,容易造成泵卡。

(2)蜡卡。

没有及时加药、洗井,油井结蜡严重导致泵卡,使油泵不能正常工作。

(3)金属屑卡。

生产过程中杆管相互摩擦,产生许多金属屑与原油中的蜡结块落人泵筒;更换油管内壁有铁锈落人泵筒。

影响抽油井检泵周期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

影响抽油井检泵周期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

影响抽油井检泵周期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抽油井检泵周期是指定期对抽油井进行检测和维护的时间间隔。

决定检泵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井底流体的性质及产能变化、抽油机的工作状态、管井的砂堵情况和井眼中的红臂胶状物的沉积程度等。

首先,井底流体的性质和产能变化是影响抽油井检泵周期的主要因素之一、井底流体的含油含气比例、盐度、温度等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到抽油井的产能和工作状态。

如果井底流体的性质和产能出现较大变化,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泵来确定井底流体的实际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此外,井底流体中的沉积物、泥浆等因素也会对产能产生影响,如果发现井底有较多的沉积物和泥浆,就需要进行检泵清理,以减少对抽油井的妨碍。

其次,抽油机的工作状态也会对抽油井检泵周期产生影响。

抽油机的故障或工作不稳定会导致抽油井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抽油机存在问题,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检修和维护,以恢复其正常工作状态。

而检修和维护的频率则需要根据抽油机的性能和工作环境来确定。

此外,管井的砂堵情况和井眼中的红臂胶状物的沉积程度也会对抽油井检泵周期产生影响。

砂堵是指管井中的沉积物和尘土堵塞了井眼或井口,导致井底流体无法正常流入井筒。

而红臂胶状物的沉积则会导致井口阻塞,从而影响到抽油井的产能。

如果发现管井存在砂堵现象或井眼中有较多的红臂胶状物沉积,就需要进行检泵清理来恢复井底流体的正常流动,从而提高抽油井的产能。

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以下措施建议:1.定期进行抽油井检泵。

抽油井的检泵周期应根据井底流体的性质和产能变化来确定,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泵。

检泵时应对井底流体的性质、产能等参数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加强抽油机的维护和检修。

定期对抽油机进行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并修复故障,以确保抽油机的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加强对抽油机的监控和保养,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延长抽油机的使用寿命。

3.定期清理管井和井眼。

对于存在砂堵和红臂胶状物沉积的管井和井眼,应定期进行清理,以恢复井底流体的正常流动。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

油井检泵原因和延长检泵周期的措施分析油井检泵是指通过对井筒进行压力测试,判断井下情况的一种测量方法。

油井检泵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生产人员判断井下情况,指导生产调控,保障生产正常开展。

但是一些油井在进行检泵时,检泵效果不佳,甚至会出现检不出井下状况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的。

一、井壁漏失井壁漏失是指地层水从井壁渗出,不能完全封堵井筒。

这种情况将导致井筒压力不能完全稳定,从而影响检泵效果。

因此,在进行检泵前,需要对井壁进行封堵。

二、沉积物沉积不良在油井生产过程中,沉积物会随着油水流动,沉积在井底或井裸间隙中,形成沉积层。

如果沉积层不均匀,将会导致井筒内的水流动不畅,影响检泵效果。

因此,在进行检泵前,需要对沉积层进行清理。

三、井曲问题井曲是指井筒弯曲的地方。

如果在井曲处进行检泵,井筒内的水可能无法流动畅通,从而影响检泵效果。

因此,在进行检泵时,需要避免在井曲处进行检泵。

一、适当降低生产量在进行油井生产过程中,适当降低生产量,可以减少井筒的压力,从而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

降低生产量不仅可以延长检泵周期,还可以减少油井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有效减轻环境污染。

二、加强井筒维护管理对井筒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可以避免井壁漏失、沉积层不均匀等问题的发生,从而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

井筒的维护管理包括:井筒除杂、井筒封堵、井筒清洗等。

三、定期进行油井测试定期进行油井的测试,可以及时发现油井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出现问题的扩大化。

测试主要包括:井底流压力测试、井下注水测试、井下注蒸汽测试等。

四、选用合适的检泵设备选用合适的检泵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检泵的效率,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检泵设备种类繁多,按照功能可分为:电动检泵、液压检泵、气动检泵等。

综上所述,油井检泵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合理应对检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确保生产的正常开展。

井下作业之检泵施工作业

井下作业之检泵施工作业

井下作业之检泵施工作业抽油泵采油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采油方法,而抽油泵又是主要的井下设备. 因此,它的结构能否适应油井的自身情况,对油井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发生断、脱、卡、磨等故障,而且时常需要加深或者提高泵挂深度、改变泵径等工作。

现场常把排除上述故障和调整抽油泵工作参数的工作统称为检泵.它是保持抽油泵性能良好、维护抽油井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且时常性的工作。

一、检泵的原因:抽油井检泵的原因不少,但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抽油井的条件摸索出来的检泵周期检泵;另一方面是蓦地发生的抽油井事故所致.⒈油井结蜡造成活塞卡、阀卡、使抽油泵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将油管堵死。

⒉砂卡、砂堵检泵。

⒊抽油杆的脱扣造成检泵。

⒋抽油杆的断裂造成检泵.⒌泵的磨损漏矢量不断增大,造成产液量下降,泵效降低。

⒍由于产出量粘稠,使抽油杆在下冲程中发生绕度变形,抽油杆接筛或者杆体与油管壁产生磨擦,长期作用将油管磨坏或者将接筛、杆体磨断。

⒎油井的动液面发生变化。

⒏根据油田开辟方案的要求,需改变工作制度.⒐其他原因:如油管脱扣、泵筒脱扣、衬套乱、大泵脱接器断脱等造成的检泵施工等。

总之,造成检泵的原因不少,有时是某项原因造成,有时也可能是多种原因同时作用而造成检泵。

二、检泵作业施工工序及要求:⒈搬迁、安装:将性能良好的修井设备搬迁安装就位,进行安全检查,开工验收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1 ) 立放井架按SY /T5 79 1 —1993 《液压修井机立放井架作业规程》执行.2) 设备的搬迁安装执行石油行业的相关规定。

⒉热洗:1) 根据油井结蜡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洗井,洗井时要防止洗井液对地层的污染.2)新井下泵井施工要求正洗井,检泵井施工要求反洗井。

3)洗井用水量不低于井筒容量的 2 倍,水质清洁,水温不低于60℃。

⒊压井:根据地层静压选择合适密度的压井液进行反压井,排量不低于5 00L /min,压井后开井口,不漏不外溢为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桥口、马厂、徐集油田共进行290井次检泵作业(不包括7井次的 扶躺,比2004年的288井次多2井次),其中抽油机井274井次,电泵井16井次。 全厂实际平均检泵周期187天(比2004年全厂实际检泵周期175天延长12天), 其中马厂油田平均143天,桥口油田平均257天,徐集油田平均110天。
其中油管漏失81井次,因油管老化造成油管断1井次。油管问题主要表现为油管出
现裂缝、砂眼。 82井次检泵井中,桥口油田31井次,占38%,主要是偏磨影响;马厂油田37井次, 占45%,主要是腐蚀、偏磨影响;徐集油田14井次,占17%,主要是偏磨、腐蚀影响。
分油田情况柱状图
%
50 40 30 20 10 0
(二) 电泵井检泵原因
电泵2005年共进行16井次检泵作业,
其中主要原因:结垢造成电缆接地、电机
烧、电泵卡15井次,油管漏失1井次。
三、三春采油区2005年检泵情况统计分析
井次 30 25 20 15 10 5 0
油管问题 杆问题 泵问题 其它
抽油机井检泵原因柱状图
2005 年 三 春 采油区共检泵作 业59井次 。
(一)抽油机井检泵原因
井次 100 80 60 40 20 0
油管漏失 杆断脱 泵 活塞 结垢 井下工具 结蜡 地层 其它
抽油机井检泵原因柱状图
分项
由上图看出,因管、杆、泵方面出现问题是造成 检泵的主要原因,共计213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 数的77.7%。
1、管、杆、泵方面
1)、油管问题82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29.9%。
5.1
总数的22.3%。
分类
1)、结垢问题21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7.7%。主要表现为管、杆、泵结 垢严重,结垢使泵密封不严、漏失等。 2)、井下工具12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4.4%。其中扶正块5井次,筛管堵 5井次、防垢器堵2井次。 3)、结蜡8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2.9%。 4)、地层5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1.8%。其中出泥浆1井次,出砂2井次, 其它2井次。 5)、检泵时未发现明显原因、或因气锁、泵本体砂眼穿孔、泵下接头漏、尾管落 井等个别原因15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5.1%。
3、原因分析
1)由于油田开发到中后期,含水上升,油井产出液已由油包水型转换为水包油型,失去了原油的 润滑保护作用,导致抽油杆与油管内壁磨损速度加快。另外由于井筒内流体性质的变化,导致管杆 泵腐蚀因素增加。偏磨和腐蚀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作用,互相促进,二者结合,使管杆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更为加剧。 2)管、杆、泵质量是造成检泵周期短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是由于无油管检测修复线,旧管的修复 均靠人工修复,在修复质量上存在一定因素;二是泵质量不能满足深井泵技术要求;三是新旧杆混 用、不同生产厂家的杆混用;四是井下配套工具事故等均是造成检泵的主要原因。 3)抽油杆组合与管杆偏磨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组合不合理,杆柱失稳,中性点高,下行时下部 杆弯曲严重,造成偏磨加剧。杆柱组合要根据每口井的具体生产动态,对症下药。 4)结垢的影响。由于受注入水质和地层矿化度的影响,油田结垢趋势明显增加,垢在泵的凡尔球 与球座之间沉积,造成密封不严,出现泵漏失。 5)管理因素与检泵周期密切相关。采油管理欠账,会造成结蜡严重、碰泵等现象,引起杆断、活 塞下凡尔罩脱等事故。
(二)、频繁检泵井原因分析
2005年三春采油区频繁检泵井8口,共进行检泵作业50井次,占
检泵工作量的86%。
1、管杆老化是引起油井频繁作业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的历史欠 帐,没有计划地对管杆进行更换,部分油井的管杆自投产以来沿用
至今,没有进行整体更换,平时作业时只更换部分管杆。
2、含水上升,加剧了管杆间的磨损。频繁作业井均是含水在90% 以上。 3、抽油杆组合的原因。春8块以外的油井均采用柴油机驱动,为了 减轻抽油机负载,在抽油杆组合时,相应增加了19mm杆的使用量。 4、作业因素。由于管杆刺洗不彻底,地面泥土带入井筒,导致泵 卡和泵漏现象的发生。
五、认识及建议
3、桥口油田对部分高含水井也应开展防腐、防垢等研究工作, 对边缘井、低含水井应进一步加强油井的清、防蜡工作。 4、徐集油田应加强油井的清防蜡和防垢等工作,开展油井热洗 工艺研究,在清、防蜡工作方面应加强物理化学清防蜡技术的 应用,同时开展空心抽油杆热洗工艺。 5、根据马厂油田抽油杆断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腐蚀后 产生坑蚀现象,最后发生脆性断裂(很少有拉伸断裂),以及 管杆偏磨后产生断、脱。这种现象在解决好腐蚀问题的同时应 进一步进行管杆优化组合。
分项
4)、活塞问题14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5.1%。
其中活塞凡尔座刺、漏4井次,活塞拉杆 及背帽断、脱6井次,游动凡尔卡2井次,凡 尔罩断、脱2井次。
2、其他方面
分类情况柱状图
10 8 6 4 2 0
因其它方面出现问题造成
7.7
4.4 结垢 井下工具 2.9 结蜡 1.8 地层 其它
检泵61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
五、认识及建议
6、对频繁作业井,以及其它检泵次数较多的作业井应采取会诊制, 下次作业时工艺研究所、作业科、监督站等有关单位根据现场起 出管、杆、泵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 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以达到逐渐从根本上治理躺井、控制躺井 的目的。 7、根据目前掌握的三春采油管理区所属油井生产动态,由于油井 含水上升,偏磨、腐蚀、断脱等现象尤为严重,如何提高三春采 油区油井生产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摆在当前的新课题。 8、应开拓思维,集思广益,借鉴其它油田高含水期防偏磨、防腐 蚀经验和做法,开展特种杆、接箍、抽油杆扶正块等配套工艺的 研究与应用,达到检泵周期的延长 。
低渗油田高含水期 部分油井频繁检泵情况分析
采油六厂工艺研究所 2006.6.12


一、机采井基本生产概况
二、2005年桥口、马厂、徐集油田机采井
检泵情况统计分析 三、三春采油区2005年检泵情况统计分析 四、抽油机井频繁检泵原因分析 五、认识及建议
一、机采井基本生产概况
截止目前,全厂油井总数315口(报废利用井 76口),开井228口。其中抽油机井300口,开井 228口;电泵井7口,开井5口;自喷井3口。全厂 抽油机井平均泵径39.66mm,平均泵深2138.7米, 平均冲程4.76米,平均冲次4.12次/分,平均动液 面1815米,平均单井日产液12.5t/d,平均单井日 产油2.0t/d。抽油机井平均泵效36.4%,平均检泵 周期459天(实际187天)。
%
80 60 40 20 0
桥口油田
分油田情况柱状图
63 27.8
马厂油田
9.2
徐集油田
油田
• 3)、泵问题52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
18.9%。
• 其中泵漏35井次,泵卡8井次;泵堵3井次;泄油
器销子脱、漏4井次;其它2井次。
因泵问题检泵柱状图
井次 40 30 20 10 0
泵漏 泵卡 泄油器 泵堵 其它
桥口油田 马厂油田 徐集油田
38
45 17
油田
2)、杆问题65井次,占抽油机井检泵总数的23.7%。
其中杆疲劳、偏磨、腐蚀、结蜡等造成杆本体断51井次,偏磨、 腐蚀造成抽油杆接箍脱和因作业质量造成肝脱14井次。
65井次检泵井中,桥口油田18井次,占27.8%,主要是偏磨和抽
油杆老化影响;马厂油田41井次,占63%,主要是腐蚀、偏磨、杆体 老化、下井检测不严等因素影响;徐集油田6井次,占9.2%,主要是 偏磨、腐蚀、结蜡等影响。
13 5 í §Í ï Â ³ Ó Ì
16 5
16
2、频繁作业根本原因分析
Å Ú Í ï Ç ¿ Ó Ì
ì ¯ Í ï Ð ¼ Ó Ì
1、马厂油田主要原因:腐蚀、偏磨、结垢等原因。其中偏 磨、腐 蚀与杆组合有一定因果关系。 2、桥口油田主要原因:油井结蜡、偏磨、腐蚀等。 3、徐集油田主要原因:油井结蜡、偏磨、腐蚀、结垢等。
分项
1、油管问题21井次,占维护工作量的35.6%。主要是油管老化和管杆偏磨造成油 管裂缝、出现砂眼等。 2、抽油杆问题27井次,占维护工作量的45.8%,其中杆断14井次,杆接箍偏磨断 脱13井次。主要是抽油杆疲劳、强度降低、管杆偏磨等因素造成。 3、泵问题8井次,占维护工作量的13.6%,其中泵卡1井次,泵漏7井次。泵漏的主 要原因是泵质量问题、腐蚀因素和作业质量等原因造成。 4、泵和管同时存在问题3井次,占维护工作量的5.0%。
二、2005年桥口、马厂、徐集油田机采井检泵情况统计分析
桥口、马厂、徐集油田机采井检泵情况统计表
抽油机井检泵井次 总 检 泵 井 数 290 杆 断 脱 电泵井检泵井次
油管 漏失

活 塞
结垢
井下 工具
结 蜡
地 层
其它
合计
电 机
电泵
电缆
油管
其它
合计
82
65
52
14
21
12
8
5
15
274
3
1
9
1
2
16
四、抽油机井频繁检泵原因分析
1、抽油机井频繁检泵情况
2005年,全厂共有23口频繁 检泵井,共进行78井次的检 泵作业,分别占全部检泵井 数的14%和全部检泵井次的 33.5%。 这23口频繁作业井 平均单井检泵3.5井次。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7 ® ý ¾ Ê ® Î ¾ ´
五、认识及建议
2005年来在频繁检泵井治理等方面做了一些工 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偏磨、腐蚀、断脱等问题 依然严重,许多工作未能系统来做抓,存在问题及 建议:
1、马厂油田主要应抓好井筒的防腐蚀、防结垢等工作,应定期、 定量给井筒加入质量可靠的化学防腐剂与防垢剂,以降低井筒 的腐蚀与结垢速度。 2、优化抽油杆组合,对管杆组合比例应进一步探讨,正确认识中 性点的位置问题,使整个抽油杆在上下冲程过程中尽可能多的 处于拉伸状态,以减少抽油杆弯曲。同时,配套防偏磨技术, 减轻管杆偏磨,降低偏磨、腐蚀井次;优选5-8口油井,应用玻 璃钢杆下部加重法,试验防偏磨、防腐蚀效果,最终达到检泵 周期的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