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 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山行》一、说教材:《山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

诗里写了石径、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展现出秋天枫林热烈蓬勃的景象赞美枫叶的顽强,从而表现自己学习枫叶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决心。

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学习这首诗中所赞叹的枫叶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课标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意境。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让学生朗读,能自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通过了解诗意及我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感悟枫叶的精神,从而学习枫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难点在于让学理解诗人的情感及枫叶的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复诵读法、想象体验法、品评赏析法,此外,我还通过适时的为学生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这首古诗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一)介绍诗人,导入诗文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他们对诗人的认识,我再进行补充小结,以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接着就可以导出诗文: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诗人杜牧,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山行》,接着就可以解题: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二)初读古诗,学会吟诵在古诗学习中,吟诵是一个重点,而且五年级学生也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所以这一环节的初读我的要求是学生能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节奏。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三年级上 4 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山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良好素材。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但是,他们对于古诗的意境感悟、情感体会以及诗歌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中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引言概述:《山行》是现代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山行的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内心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山行》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一、自然景色的描绘1.1 山的形象描写:诗中通过对山的描绘,展现了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感。

比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通过对山的远近描写,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

1.2 水的描写:诗中对水的描绘,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通过对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

1.3 花的描写:诗中对花的描绘,给人以美丽和温馨的感受。

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2.1 人与山的关系:诗中通过对人与山的关系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如“山行足下有神游”,通过山行的方式,使人与山融为一体,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2 人与水的关系:诗中通过对人与水的关系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如“青枫浦上不胜愁”,通过对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自然的依赖。

2.3 人与花的关系:诗中通过对人与花的关系的描绘,表达了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如“为谁辛苦为谁甜”,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内心感受的抒发3.1 对自然的敬畏: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通过对山和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感叹。

3.2 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3.3 对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如“山行足下有神游”,通过山行的方式,使作者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通用1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通用1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通用12篇)小学三年级《山行》篇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看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篇2【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山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材编排上,这首诗处于单元的开篇位置,为学生后续学习秋天主题的文章和诗歌奠定了基础。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但他们对于古诗的意境感悟和情感体会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生字词,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秋天的美景,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古诗《山行》说课稿

古诗《山行》说课稿

古诗《山行》说课稿一、课前热身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古诗《山行》的说课稿。

在开始正式讲解前,我想和大家做一个热身环节。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置身于一座山峰之巅。

你眼前是一片迷雾,你听到的是深山里回荡的声音。

在这个想象中,请大家重温一下你自己是如何感受到这座山的。

好了,现在打开眼睛,我们正式开始讲解。

二、课程重点1. 诗歌文体首先,我们看一下这首诗的诗歌文体。

《山行》是一首形式上非常优美的五言古诗,全篇72字,共分为四节。

每一节都是7个字,且韵部呼应,字数相当精准。

2. 艺术价值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被称为“游山思旧”,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

作者在《山行》中运用了许多手法表达了这个思想,在整首诗中,作者借助自然景观营造情境,抒发了他对复杂社会的失望和对生活的追求。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来抒发自己对人类文明的忧虑。

总体来说,《山行》的艺术价值既在于诗歌形式的优美,也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涵。

3. 诗歌分析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歌的开篇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整首诗在宣传山水之美的同时,也描绘了原居民的生活和风俗。

作者通过文艺手法将山水与人文相结合,表达了饱含感情的诗歌形象。

第二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味着作者停下来赏赏景,是对周围的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隐喻了作者人生的仕途和愿望,把渴望教化各种荣华富贵的生活的人,名利空空的愿望,比以诗人本人今后的理想远逊,盲目渴望名利财富是徒然和不可取的。

第三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向寒冰斜照眼。

”直接反映出诗人意境,暗示诗人为此付出了不少,但只是为了一种洞悉人生的精神追求而已。

最后一节是“山中有阴山不见,胡骑闻之走遥先。

”它同时描写了山顶云雾环绕的景象和对不知道的景点和住所的渴望,诗人渴望经历过许多风雨,感受到世俗之外的真实的美与善。

三、学生互动同学们,现在我想和你们进行一个互动环节。

请你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课堂上写下一两句自己的诗句。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一、课程理解《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佳作,通过对秋日山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颂。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因此,我理解本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了解杜牧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和珍惜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法与学法(一)教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背景、意境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培养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进入《山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展示一些秋天的山间美景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或者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山行》说课稿(三篇)

《山行》说课稿(三篇)

《山行》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权方媛,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山行》。

一:说教材:《山行》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首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枫、干”四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反复吟诵感受诗人对晚秋时枫树林的喜爱。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或者你现在感受到秋天是什么样的呢?生交流是啊,秋姑娘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件播放)生交流。

师小结:秋姑娘带给我们丝丝凉意,秋姑娘送给我们香甜的瓜果,我们拿什么来报答秋姑娘呢?2、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杜牧图)当大诗人杜牧来到一片丛林中,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秋景时,竟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一首传世佳作(板书:山行)那我们跟随着诗人杜牧一起去山上行走,去欣赏那那晚秋的山林美景吧。

3、读课题,理解山行的意思,注意“行”的后鼻音。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以画为媒,体会诗意(一)寻诗中想象师:出示图片.边看图边读诗,想想诗中提到了哪些景物?看,咱们也来到了山林脚下......1、从远处望去同学们远远望去,你看到了什么?(1)寒山——秋天天气很凉,到了深山中更是冷,所以诗人八这样的山称为(寒山)(2)、房子人家山林之中还能看见几座房子,说明了什么?(人家)(3)、白云2、往四周环顾(4)树枫林——什么树?(枫林)(5)枫叶霜叶——晚秋时,天气凉,叶子上打了一层薄薄的霜,所以便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782598333158954555300022221
学校:灵物市战神镇獬麟小学*
教师:白泽*
班级:朱雀参班*
山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播放课件)
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

菊花怒放,千姿百态。

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

释题:在山上行走。

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学古诗。

(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

(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
(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①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
(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

)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

(理解“石径”:石头小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出示插图)
④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⑤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
(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

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
③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

(欣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
④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爱:舍不得
坐:因为
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⑥“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

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2)配乐朗读。

(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流连忘返。

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

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