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的隐喻

合集下载

关于“生活”的隐喻认知

关于“生活”的隐喻认知

二、 隐喻 本质 及 触 发机 制
Lk f的隐喻理论是认 知语 言学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一理论 的提 出在 隐 喻研 究 领域 具 有划 时代意 ao 这
义 。L kf和 Jh sn提 出的“ ao o no 隐喻认知观 ” 是对传 统 的“ 隐喻修 辞 观 ” 的一 种 挑 战 。L kf运用源 域与 ao f 目标域之 间的映射 以及 意象 图示来解 释隐 喻现象 , 为隐 喻 的本 质是 以一种 事 物去 理解 和体 验另 一种 认
戴 淑 君
( 波 大 学 , 江 宁波 3 5 1 ) 宁 浙 1 2 1

要 : 喻不 仅 是 一 种修 辞 现 象 , 是 一种 认 知 现象 , 隐 更 与人 的 思 维 密切 相 关 。 隐 喻 的 触 发 机 制 就 是 出 于 表 达 的 需
要。 对 于“ 生活 ” 们 有 不 同 的理 解 和 认 知 , 人 因而 创 造 了各 种 隐喻 。 本 文结 合 关 于 “ 活 ” 语 料 , 探 讨 隐 喻 的 本 质 和 生 的 试 触 发 机制 , 隐喻 的体验 性 、 主体 性和 隐喻 相 似 性及 认 知 突显 的 关 系 , 旨在 说 明不 同认 知 主 体 对 “ 活 ” 一 目标 域 会 创 造 生 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言
隐 喻充斥 着我们 的 日常生 活 。在 广告里 , 在歌词里 , 在诗 歌里 , 作者 用 隐 喻这 一语 言现 象来 吸引 创
受众 。事实上 , 隐喻无 处不在 , 即便是 日常生 活里跟朋 友 的一个 小小 对话 , 也可 能 充满 了 隐喻。刘 宇红 ( 0 5 指出 , 20 ) 若人类 一旦离 开隐 喻 , 就会 患上“ 失语症 ” 因为人类 在 日常交 际 中大 概每 分钟要 使用 四个 , 隐喻 , 一生 中大概 使用 2 0 10多万个 隐 喻。据 统计 , 普通 语 言 中 , 约 7 % 的表 达方 式 是 隐喻 性 的。隐 大 0

life的隐喻

life的隐喻

life的隐喻一、引言生活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以种种方式缠绕着我们的存在。

本文将探讨生活的隐喻,揭示生活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经历中显现出来,以及我们如何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二、生活如怒江奔腾不息2.1 生活是如何奔腾不息的?生活犹如怒江,奔腾不息地流淌着。

无论是平静的日子还是激流的岁月,生活总是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

就像怒江在山谷中蜿蜒流淌,生活也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2.2 生活的坎坷与坚韧怒江的河床曲折而崎岖,经历了无数次的撞击和冲刷,依然咆哮着奔腾而下。

生活也是如此,我们会经历挫折、困难和痛苦,但正是这些坎坷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和品质,使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2.3 生活的狂野与宁静怒江在山坡上破浪咆哮,奔腾而下;而在宽广的湖泊中,它又宁静如镜。

生活也有其狂野与宁静的一面。

有时,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挑战,挑战自己的极限;有时,我们需要放慢脚步,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三、生活如花开花谢3.1 生活中的花朵花朵是生活中美丽的象征,它们以各种形状和颜色绽放。

生活中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友情、爱情、和谐等等。

这些美好的事物使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丽和价值。

3.2 花开的喜悦与希望当一朵花开始绽放时,它带给我们喜悦和希望。

生活也是如此,每一个新的开始都给予我们希望和憧憬。

我们应该珍惜每个美好的时刻,每一次新的尝试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3 花谢的离别与成长花朵终有凋谢的一天,但它们的离别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

离别意味着成长和变化,正如生活中的每一次告别都为我们带来不同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要学会接受生活的离别,并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四、生活如迷雾弥漫4.1 生活的迷茫与寻找有时,生活就像是一片弥漫的迷雾,让我们感到困惑和迷茫。

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但正是这种寻找过程,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明白自我和世界的真谛。

4.2 迷雾中的启示与智慧正是在迷雾中,我们发现了生活的启示和智慧。

《生活的隐喻》读后感600字

《生活的隐喻》读后感600字

《生活的隐喻》读后感600字导读:读书笔记《生活的隐喻》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握住命运的缰绳——《生活的隐喻》读后感600字:得知安孜姐来西安办自己年初出版的《生活的隐喻》的读书会,准备了一箩筐得问题,根据自己的时间参加了昨晚和今天下午的两场,想了想,还是没有太贪心,只问了一个问题,来日方长。

《生活的隐喻》是一本散文集,与我们常见的散文集不同的是,它配了近七十张作者在中国、日本、希腊、巴基斯坦、尼泊尔拍的照片。

作者想用这些串联出她命运的地图,希望读者也能读懂生活的隐喻,并握住命运的缰绳。

怎样才能握住命运的缰绳?作者给出了自己的三个建议。

·永远保有好奇心巴基斯坦奎达(一个充斥着袭击、爆炸与死亡的地方)的一位姑娘,不畏生存环境的艰险,依旧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勇敢的孤身一人去找安孜姐学摄影。

·坚持再坚持一下作者8岁发表第一篇文字,一直坚持写作至今。

2007年拥有自己的第一部单反,在摄影上是完全的自学者,电影中的构图教给她很多。

所有的成就都不是白白得来的。

“一个领域超过10年的付出,是会看到结果的。

”读书会上作者云淡风轻的说出这句话,我想起一句歌词:“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有一张流泪的脸;每一个大声说话的人,背后都有难言的心声;每一次成功,都经历过矛盾抉择挣扎;每一次接受喝彩掌声,闭上眼睛回味无情的嘘声。

”·永远善良,永远闪亮如今的时代,能遇到讲求“善良”的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当珍惜。

就这样握住命运的缰绳,等待因缘成熟,一切变化自然发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25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78/250,日拱一卒。

我问的问题是“照片配的哲理性文字是当时有感而发,还是后来为成书专门创作的?”你猜。

读书会上听到了三个书友自己的故事,感慨万千。

将来有机会写。

作者:日拱一卒的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兴湘学院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

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

(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

)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

(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

)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

(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

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

”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

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兄弟们,生命不息。

”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

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 ,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

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的生活领域,起到特殊的修辞和社会效果。

二、农事生产活动的隐喻现象我出生在农村,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发现人们善于利用一些谚语来把握生活生产规律,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也是隐喻理解的一个重要依据。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兴湘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

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

(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

)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

(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

)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

(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

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

”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

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兄弟们,生命不息。

”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

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

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的生活领域,起到特殊的修辞和社会效果。

二、农事生产活动的隐喻现象我出生在农村,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发现人们善于利用一些谚语来把握生活生产规律,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也是隐喻理解的一个重要依据。

活的隐喻

活的隐喻

对隐喻的理解及通过文学作品看隐喻从我们研究的书目大体可以窥见,在国内学术界对隐喻学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在我看来,隐喻在西方的发展到利科成熟程度已达顶峰。

首先我要谈一下我对换喻与隐喻的理解。

换喻与隐喻不是对立的,历史上认为换喻、隐喻都是修辞格中包含的,换喻以相邻性为特征,隐喻以相似性为特征,相邻性并不与相似性相对,而是与包含关系和排斥关系这对范畴相对。

“换喻”,“这个词源出于希腊文的metonymia,而这个希腊词又是由meta(转变)和onoma(名称)合成的。

在这类情况下,一事物的名称转而被用来取代另一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白宫‟指美国总统,…王冠‟指君主等等。

”(特伦斯.霍克斯《论隐喻》)因此转喻(换喻)即“通过相近或相关的联想,用一种名称来代替另一种现象或事物的名称”(雷蒙德.查普曼《语言学与文学》);或者指“用最接近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某事物”(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雷纳.韦勒克以谢利的诗句为例:“权杖和皇冠,迟早要推翻。

贬入尘埃中,位同铲与镰。

”“说明了转喻(换喻)的传统用法,即以惯用的装备——用具和工具——代表社会地位”(《文学理论》)。

转喻(换喻)与明喻和隐喻不同,不需要两个事物相比,而靠联想用某物或概念来指示在经验中有紧密联系的另一物。

其表现形式也很多。

如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褐衫短裤总该向裙子显出一点勇气来才是”,是以特别的服饰表示男性和女性。

韦勒克说:“更引人注目的是转喻式的…转换形容词‟”,如格雷的诗句“昏昏欲睡的叮呤声”,弥尔顿诗句中牛蝇在“吹着它闷热的号角”等等。

这种意义上换喻就是近似于一种借代的修辞方式,像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红、绿就是代指花和叶。

在我的理解中换喻是不需要进行刻意的概念的想象,词语有种固有的客观的联系,很多花都是红色的,大多数叶子都是绿色,这都是花和叶本身客观具有的,不需要刻意的想象。

凤凰和天鹅似乎隐喻着两种极端的生活方式

凤凰和天鹅似乎隐喻着两种极端的生活方式

凤凰和天鹅似乎隐喻着两种极端的生活方式,一个火红,一个洁白,一个至热,一个至冷,一个上升,一个下降,一个高扬,一个沉静,这两个意象在视觉上和感受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对人生命净化过程来说,这两种方式似乎都是不可缺少的。

凤凰般生命理想的高扬,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烈追求与热爱,不问回报对生命的探索和追求过程中,生命因之而得到升华,但又不能流于肤浅的表面形式,而需要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反省,但这两种方式又存在着不可逃避的矛盾,凤凰的生活方式隐喻着积极、勇敢、热烈的人生态度,火既带给人以欣喜的希望,但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天鹅的生存方式似乎倾向于隐士的生活,但因为脱离了世俗生活,沉静、深刻,能洗涤人的灵魂,但又摆脱不了深深的孤寂。

在诗歌的第一节,作者就提出了这一问题,这两种过程,我要选择哪一样?这表达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生存方式的思考和追问,而从这追问中,又可看到诗人对生存使命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意义的肯定,无论选择如何,都是对自我生命净化和升华的追求。

在诗歌第二节第三节,诗人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选择——凤凰的生存方式。

“火浴更可慕,火浴更难。

火比水更透明,比火更深”,虽然火浴可能会带来无比伦比的苦痛,但正因为经受这种非比寻常的苦痛,从而使生命和生活更富有意义。

诗歌中,“我”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决心以“咽火”的坚强意志去接受可能的挑战。

诗歌中有表达了诗人理想的高扬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住考验,必将迎来凤凰辉煌的新生。

最后诗歌用“乱曰”来点明主题,抒发了自己誓用生命来追寻的理想,而这理想,也正是诗人探索的生命意义之所在。

要用歌、诗行来追求不灭的向往,这种追求将超越时间,超越生死。

从这个角度看来,这里似乎带有一点萨特存在主义意识,在生活中要勇敢地、乐观地进行选择,而生命的意义正是存在于追寻的过程之中。

生活中10个隐喻的例子

生活中10个隐喻的例子

生活中10个隐喻的例子
1. 生活就像一场旅行:每一步都是一个新的经历,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新的发现。

2. 生活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是一段新的故事,每一个章节都是一段新的经历。

3. 生活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帮助你打开你的心灵,解开你的梦想。

4.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你的真实内心,提醒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5. 生活就像一幅画:它可以把你的心情和情绪描绘出来,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

6. 生活就像一把尺子:它可以帮助你衡量你的行为是否正确。

7. 生活就像一支笔:它可以帮助你把你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留下永恒的印记。

8. 生活就像一把锤子:它可以帮助你打破旧有的思维定势,思考新的可能性。

9. 生活就像一张网:它可以把你和你所爱的人联系在一起,让你们永远不会分离。

10. 生活就像一把雨伞:它可以把你遮挡在安全的地方,让你免受风雨的侵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人生在有志者眼里是登山的运动。

这诚然说明,人总在努力,总在攀登,但卢梭更想说的是,这种攀登是没有终点的,当人们到达一座山峰的顶点,那时才会发现,更高的山更远的路还在前边。

这还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按照李宗盛《山丘》里的意思,就算越過一座又一座山丘,才发现,当初为了谁去登山,那谁已经不再等候。

总是在攀登。

总是望不到边,好不容易越过山丘,见到别样的风景,也没有谁懂得分享。

但是根据另一种看法,不管人怎么折腾,其实走的都是下坡路。

斯威夫特有言:“人活一世。

不过一柄长把扫帚而已。

”原本生机勃勃的一棵树,枝叶蓬勃在上,树干支撑在下,及至被制成长把扫帚,便失去了青叶,颠倒了上下,杆在上,枝在下。

他好像想说,人之初生,本来完整,活过人世一遭,没有得到,只有失去。

失去了什么呢?除了青翠、性灵,还有秩序。

在西方文明中,人生被看作一系列的克服和战斗。

17世纪德国诗人格羽菲乌斯在《夜晚》中写道:“这生活在我面前展开,犹如一条跑道。

”只有在浪漫主义那里,事情才颠倒过来。

人生的最高形式成为佛教式的无所作为。

于是,最高贵的生命是植物一般静止的。

施莱格尔在《卢琴德》中说:“最高、最完善的生活无非是一种纯粹的植物化。

”一切对立都被遗忘,一切奋争都得到了止息。

最后一组可以对比的感觉是钩子和坑的不同。

它们表达的都是一种人生的不平整感,不是凸出来,就是凹下去。

据说塞尚后来把自己身边的人称作“钩子”,好像活着的基本感觉就是被牵扯住。

这是一种古老的感觉,在佛经里会经常见到,比如被欲念牵扯住。

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嗨”和“坑”,也都有典可依。

在明代冯惟敏《河西六娘子·笑园六咏》中的第二咏写有“每日笑胎嗨”,其六写过“处处赚人坑,只落得山翁笑了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